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如下是不器文库www.huabuqi.com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7篇高二物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高二物理教案 篇一
知识目标
1、掌握波长、频率、波速的物理意义;
2、能在机械波的图象中识别波长;
3、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识别图象、钻研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波长的含义及公式的含义;要求对公式能灵活应用,学习中要理解波的传播速度的`特点,掌握波速、频率、波长各由什么因素决定,减少理解概念出错的机会。为了很好的理解波速、频率、波长各由什么因素决定,解释如下:
波的传播速度,其中__三个量相互关联;从公式上看,似乎任意一个量改变都会影响其他两个量;不少的初学者都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其实不然,那么都是受谁决定的呢?
(1)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波源,而与__无关;
(2)波速决定于介质的物理性质,它与__无直接关系。
(3)波长,则决定于和,只要和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其值必然发生变化,而保持的关系。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横波演示器、计算机多媒体
高二物理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加深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等重点概念。
2、在熟练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概念的综合性运用。
三、教具
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提问:
静电场一章中的概念有哪些?它们如何表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归纳上述内容。如下表(见投影片)。
适当讲述后,应着重讲清每个概念的物理含义以及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1、静电场特性的研究。
研究方法(一)。用电场强度e(矢量)。
从力的角度研究电场,电场强度e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e是矢量。要区别公式e=f/q(定义式)、e=kq/r2(点电荷电场)、e=u/d(匀强电场)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e既然是矢量,那么如何比较电场中任两点的场强大小和方向呢?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然后将学生回答内容归纳。可能方法有:
(1)判断电场强度大小的方法。
根据定义式e=f/q;
点电荷电场,e=kq/r2;
匀强电场,场强处处相等,且满足e=u/d;
电场线密(疏)处场强大(小)。
(2)判断电场强度方向的方法。
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即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即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就是场强的方向。是非题(投影片)(由学生口答并简要说明理由):
(a)若将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q改为-q,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原来相反。(×)
(b)若取走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变为零。(×)
(c)无论什么电场,场强的方向总是由高电势面指向低电势面。(√)
(d)已知a、b为某一电场线(直线)上的两点,由此可知,a、b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但ea和eb的大小无法比较。(√)
(e)沿电场线方向,场强一定越来越小。(×)
(f)若电荷q在a处受到的电场力比在b点时大,则a点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g)电场中某点电场线的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研究方法(二):用电势u(标量)。
从能的角度研究电场,电势u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u是标量。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电势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差的值是绝对的。实例:在+q(-q)的电场中,u>0(<0)。
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势能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能的差值是绝对的。实例:+q在+q(-q)的电场中,εp>0(<0);-q在+q(-q)的电场中,εp<0(>0)。
提出的问题:
(1)如何判断电势的高低?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然后将学生回答内容归纳可能方法有:
根据电势的定义式u=w/q,将+q从无穷远处移至+q电场中的某点,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越多,则该点的电势越高;
将q、εp带符号代入u=εp/q计算,若u>0(<0),则电势变高(低);
根据电场线方向,顺(逆)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高);
根据电势差,若uab>0(ub(ua
根据场强方向,场强方向即为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2)怎样比较电势能的多少?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将学生回答归纳,可能方法有:
可根据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判断,若电场力对移动电荷做正(负)功,则电势能减少(增加);
将q、u带符号代入εp=qu计算,若〖〗εp>0(<0),则电势能增加(减少)。
高二物理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含义
2、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在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即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
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流程】
(-)复习回顾——旧知铺垫
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l)真空(无其它介质);(2)点电荷(其间距r>>带电体尺寸l)——非接触力。
2、列举:
(l)磁体间——磁力;(2)质点间一一万有引力。
经类比、推理,得: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荷周围产生电场,电场反过来又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施加力的作用)
引出电场、电场力两个概念。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电场问题,以及为描述电场而要引入的另一个崭新的物理量——电场强度。
(二)新课教学
1、电场
(l)电场基本性质:
电场客观存在于任何电荷周围,正是电荷周围存在的这个电场才对引入的其它电荷施加力的作用。
(2)电场基本属性:
电场源于物质(电荷),又对物质(电荷)施力。再根据“力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客观真观,毫无疑问,电场是一种物质。
(3)电场基本特征:
非实体、特殊态——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人体各种感官均无直接感觉)。
电场是一种由非实体粒子所组成的具有特殊形态的物质。
自然界中的物质仅有两种存在的形态,一种是以固、液、气等普通形态存在的实体物质;而另一种,就是以特殊形态存在的非实体物质——场物质。
(4)电场的检验方法(由类比法推理而得):
无论物质处于什么形态,我们都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去感知它的存在,只是感知方式或使用工具不同而已,例如:
①生物学中动植物的体系胞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利用其放大作用)来观察。
②化学中的某些气体可以通过人体的感官来感知(氯气——色觉,氨气——嗅觉)
③生活中电视塔发射的电磁波可以通过电视接收机(转换为音像信号)来感知。
④物理学中磁体周围的磁场可以通过放入其中的小磁针来检验(磁场对场内小磁针有力作用——磁场的力性)。
⑤物理学中电荷周围的电场可以通过放入其中的检验电荷来检验(电场对场内的电荷有力作用——电场的力性)。
2、电场强度
(l)模拟实验:
下面以点电荷q(场源电荷)形成的电场为例,探讨一下检验电荷q在到q距离(用r表示)不同的位置(场点)所受电场力f有何不同。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与分析可以得出,同一个检验电荷在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的不同位置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同。因为这个电场力是同一个电场给同一个检验电荷的,所以,场源电荷周围不同位置的电场有强弱之分和方向之别;电场中同一位置,不同电荷所受电场力也不同,但是,电场力与检验电荷的电荷量之比却是一个不变的常量。前者引出电场强度概念;后者点明场强与检验电荷无关,而只由电场本身性质决定(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案也由此而得)。
(2)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①定义: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和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符号e表示。
②定义式:e=f/q
③单位:n/c
④电场强度是矢量
同一检验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的点所受电场力方向不同,因此,场强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用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表征场强方向比较恰当,但是,正、负检验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所受电场力方向不同且截然相反,怎么来定义场强方向呢?
回顾定义磁场方向时,检验小磁针静止时n、s极所指方向也是相反的,人为规定:小磁针n极指向为磁场方向,这是人们的一种习惯。电场强度方向的定义也是如此。即规定正的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为场强方向。
⑤定义模式:比值法
3、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l)原则:被定义量与定义用量无关。
(2)应用举例(学生活动):
速度v=s/t。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位移。v大→运动得快。
密度ρ=m/v。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ρ大→质量密集。
加速度a=△v/t。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a大→速度变化快。
电阻r=u/i。因果倒置,但已习惯。r大→阻电性强。
场强e=f/q。单位电荷量所受电场力。e大→电场越强。
4、点电荷的电场一—场强定义式的应用
(l)公式推导:
(2)场强特征:
①大小:近强远弱,同心球面上名点,场强值相等
②方向:正电荷周围的场强方向一发散;
(3)决定因素:
①大小:由杨源电荷的电荷量q以及场原电荷到场点之距r“全权”决定,而与检验电荷的电荷量q的大小及其存在与否无关。
②方向:由场源电荷电性决定。
例:一点电荷q=2.0×10-8c,在距此点电荷30cm处,该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场强是多少?
5、电场强度的叠加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例:如图所示,要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1=3.0×10-8c和q2=-3.0×10-8c,它们相距0.1m.求电场中a点的场强。a点与两个点电荷的距离r相等,r=0.1m。
(四)课堂小结
1、对比法推知电场的存在,比值法定义电场的强度。
2、电荷间相互作用形式与本质之区别
(l)形式上:电荷对电荷的作用——非接触力。
(2)本质上:电场对电荷的作用——接触力。(受电场力作用的电荷肯定处于电场中)
3、场强几种表达式的对比
(l)e=f/q——定义式,适用于任意电场。
(2)——决定式,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高二物理教案 篇四
【教学预设】
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
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物理学螺旋式递进的学习方法。
由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渗透─—课后阅读材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高中的电学知识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板书】
一、电荷(复习初中知识)
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学生自学p2后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电荷守恒定律做铺垫。
演示摩擦起电,用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让学生分析使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过渡到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仔细观察从靠近到接触过程中还有哪些现象?──靠近未接触时箔片张开张开意味着箔片带电?看来还有其他方式使物体带电?其带电本质是什么?──设置悬念。
自学p3第二段后,回答自由电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各自的运动特点。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再演示,靠近(不接触)后再远离,箔片又闭合,即不带电,有没有办法远离后箔片仍带电?
提供器材,鼓励学生到时讲台演示。得出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通过对三种起电方式本质的分析,让学生思考满足共同的规律是什么?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学生自学教材,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量、元电荷、比荷的概念。
【板书】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高二物理教案 篇五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选修3-1,共分为三章,分别是
第一章静电场、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三章磁场。静电场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内容之一,它的核心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全章共9节内容,从电荷、电场的角度来研究电学中的基本知识。恒定电流为第二章内容,其主要研究的内容为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并联电路等,本章的知识须要以静电场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静电场的有关内容。最后一章为磁场,磁场和电场密切联系又具有相似性,因此通过对比,可以对本章内容起到良好的帮助。
2、学生分析:
本届高二学生基础不是太好,但不能降低要求,除对少部分同学要提高要求以外,对大多数学生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为主要目的,此外还应适当掌握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并提高能力。
3、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重知识和重概念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争取少讲、精练、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加强物理综合知识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二、教育目标任务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了解
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归纳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关规律,同时着重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实验能力,以及由实验结果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5、结合所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措施
1、严格执行教学处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每周集体备课,先由上一周安排的每一节教学内容的主备人向全组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主要例题、课后作业、教学案等,然后由全组教师研讨、质疑、确认,形成共案。全组老师要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规范。
2、制定教学进度。在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确定课时安排。为实现给全体学生奠定一个扎实的物理基础提供合理的时间保证。必修物理将突出文科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以便保证全年级在学业水平测试中获得满意成绩。
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细化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要求,明确课时分配及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作更深入的`分析、探讨,确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尤其是探究课。
4、精选习题。针对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精心选择典型习题,做到知识点与习题的对应。分类编排课堂例题、课外巩固习题、小练检测题、章节复习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过程。
5、强化作业批改。通过作业批改督促学生端正课外学习的态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规范学生的答题。为课时目标的确定和分类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6、加强学科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精选习题过程中,选题与审题分工合作;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时集思广益。
7、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能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利用身边资源开发有价值的小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提高教学容量与效果。
8、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立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表达能力;举行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开设讲座,介绍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家生平,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高二物理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4、树立严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5、渗透物理学“建立理想化模型”、“化繁为简”“等效代替”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柯受良飞越黄河精彩视频和生活中常见抛体运动的图片引入到抛体运动,在对抛体运动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回忆以前学过的抛体运动;对抛体运动进行分类。由抛体运动引入平抛运动。
(一)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是平抛运动?
1、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上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1)有水平初速度,
(2)只受重力作用。
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时,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
(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
问题1:平抛运动是怎样的运动?
问题2:怎样分解平抛运动?
探究一: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学生演示,提醒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同时释放两个相同小球,其中一个小球从高处做平抛运动,另一个小球从较低的地方同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现象:在初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小球都会撞在一起(学生回答)
结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师生共同总结)
探究二: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分组探究,提醒:a小球是带有小孔的小球;b装置靠近水槽;c观察两小球落到水槽中的情况)
【分组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前方小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后方小球被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两小球球同时落地。(学生回答)
结论: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师生共同总结)
课后小结
高二物理教案 篇七
一、教材分析
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应对几种常见的磁场使学生加以了解认识,学好本节内容对后面的磁场力的分析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磁感线。
2、知道几种常见的磁场(条形、蹄形,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及磁感线分布的情况
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4、知道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5、理解匀强磁场的概念,明确两种情形的匀强磁场
6、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学生动手(运用安培定则)、类比的方法加深对本节基础知识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2、正确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四、学情分析
磁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此难以理解,但前面已经学习过了电场,可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五、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讲授法
六、课前准备:
演示磁感线用的磁铁及铁屑,演示用幻灯片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要点: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
电场可以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磁场可以用什么来描述呢?
磁场可以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引入新课
(老师)类比电场线可以很好地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样,也可以用磁感线来描述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