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抗疫日记(优秀14篇)6-6-30

疫情发生这么长时间以来,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是爱岗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抗疫日记(优秀14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抗疫日记 篇一

十七年前的抗非典猛士钟南山先生,再次出征,耄耋之年的他,却还能青春不老。百姓更相信这样的专家,在钟南山的哽咽声里,我们看到了恐慌,也读出了一位老人的担当与忧患。

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活跃在抗疫一线,一帧帧精彩的感人画面定格在瞬间,他们温暖了我们,感动了神州大地。

他们是白衣天使,风雨兼程赶往武汉;他们是医务工作者,日夜守候在病床。他们用白色编织成红色的关爱,累了、困了,干冷的地板就是他们温暖的床。所谓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在抢人。

一声令下,火神山医院六天按期建成,解放军战士整装出发,奔赴武汉。疫情就是命令,命令就是天职。他们无愧于最可爱的人。

有人偷偷地捐献钱物不愿留下名姓,有人冒着危险为百姓送去温暖,有人在风雨里义务清扫街头,有人在反思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我们这个国度,危难之下,总有人挺身而出,为他人、为国家奉献着自己。在我们这个国度,危难之下,百姓充分感受到民族之团结、国家之昌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就能干大事。

我们的国家叫中国,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抗疫日记 篇二

今天是大年初一,是个令人高兴的日子。我十分兴奋,特意精心制作了代表喜庆和幸福的纸灯笼,老鼠模样的红包,和两张贺卡送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给在老家的姥姥打了电话,报一声平安。

可是今年却有些不同,我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戴上了又厚又闷的白色口罩,连道路上都很少有车辆来往。我忙问爸爸:“为什么人这么少,街道上冷冷清清的?”爸爸告诉我,说:“因为现在有一些很可怕的病毒,叫新型冠状病毒,他特别小。”我说:“那么小,能有多厉害啊,他在哪?让我去,一下就把他捏死了,这样我就可以好好过年了。”可爸爸无奈地对我说:“这病毒可是捏不死的,你看不见他,也根本就找不到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钻到人体里,让人无法呼吸,甚至窒息死亡。”

啊?那么可怕啊?怎么办?什么时候这些病毒才能被消灭呢?我有点惶惶不安了。

无聊的隔离。

202月1日星期六晴。

疫情开始变得严峻了,已经好几天没有出门了,在家的生活开始变得无聊而又枯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玩儿一会儿手机、写作业,就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干了,听着每天不断上升的感染确诊人数和爸爸妈妈的谈论,感觉生活都失去了乐趣和色彩,就像机器人一样呆板。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重新返回上课,可听妈妈说学校延迟开课了,我既失望又难过。当我知道就连我的生日都不能和同学一起过,只能待在家的时候,我更感到心浮气躁了。年前我可是早就规划好了过生日的时候要请几个最要好的小伙伴一起去游乐场玩,再一起吃顿美味的大餐。可是现在却只能微信视频聊会儿天,最多听到几句生日祝福。

哎,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啊?再不结束我就要变质了。我要是再不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可能遇到僵尸的时候他都会嫌我不新鲜呢。

特殊的讲堂。

2020年2月10日星期一晴。

听说明天要开始在钉钉上网络课堂了,我特别开心。因为我又能重新看见和蔼可亲的老师和活泼可爱的同学们了。爸爸为我准备了电脑和耳麦,妈妈为我准备了一套崭新的学习用具,我呢?为自己准备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将自己的房间好好打扫了一番,将桌面整理干净,将所有要用到的东西仔细检查了一遍,不能让明天有半点儿差错。

下午的时候班主任在群里通知我们要在钉钉群里进行连麦调试。第一次在网上与老师连线,我都紧张地不知道如何是好,轮到我与老师说话的时候,一贯伶牙俐齿的我竟然结巴了起来,我的脸涨得通红,要不是妈妈在旁边帮助我,我可能好半天都说不出话。

在电脑上看到好久未见的同学,我发现他们有的变胖了,有的变黑了,但是那种熟悉而又亲切的感觉从未改变。网络课堂让我们又相聚到了一起,真的令我兴奋不已!

阴霾在消散。

2020年2月13日星期四晴。

早上吃饭的时候,爸爸在学习强国上收听新闻联播,新闻上的播报员说疫情有所好转,全国已经7连降了,我欢呼雀跃,差点喷了爸爸一脸的面包屑。我问爸爸:“照这样下去,是不是马上要开学了啊?是不是马上就能见到老师和同学了呢?”可是爸爸却说:“虽然现在的疫情有所好转,可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冠状病毒十分狡猾,一个不小心可能就前功尽弃。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防范,所以暂时还是不能开学。”但是爸爸又说:“只要我们充满信心,大家都严格防范,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

上午的时候,音乐老师教我们学了一首加油武汉的手势舞,我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让我充满了力量,也希望给身在武汉的医生叔叔阿姨们加油鼓劲,祝愿他们都能健康平安,早日和家人团聚。

逆行者的光芒。

2020年2月20日星期四晴。

今天我和妈妈说,中午要自己做饭。妈妈怀疑地看了看我,我立马拍起自己的胸脯说,相信我,肯定没问题的。因为是第一次独立做饭,我想先来个简单点的西红柿炒鸡蛋。

接着我从冰箱里拿出两个鸡蛋打在碗里,用筷子搅匀,在热油锅里打个滚,香喷喷的鸡蛋就炒好了。然后将西红柿倒入锅里,翻炒几下,加点调料,就这样,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西红柿炒鸡蛋就做好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饭真的是太香了,我吃了一大碗米饭,妈妈也对我夸赞不已。

虽然要一直待在家里,但我的生活却很充实,每天上午上完课写完作业,下午就是我自己规划安排的时间,我经常是练会儿舞蹈锻炼身体,然后画画或者练习圆号。

晚上就是固定的家庭娱乐时间了,爸爸妈妈陪我一起打牌,告诉你们我的牌技可是越来越好了呢。爸爸以前特别忙,很少能晚上的时候在家陪我玩,但这段日子却是每天都能待在家,我觉得非常的幸福。

爸爸告诉我,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我们这样的幸福生活都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那些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生、护士、军人、警察、政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物资供应人员、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建设者们,他们都是行走在疫情洪流中的最美逆行者。我们要向他们致敬,也要向他们学习,心中要有梦想,肩上要有担当,那样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我深深地记住了爸爸说的话,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知识,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加油吧,小小少年!

抗疫日记 篇三

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我被手机绑架着焦灼度日,算来近一月天气。时令已经立春,本是冬去春来的喜庆时光,病毒却抢了繁花的头彩,以汹涌恶毒之势割断了人们为迎春奔走相告的喜庆。这是一场全民不得不参与的抗疫防疫行动。小县里高速、国道、街区、乡路被各种手段禁行,“宅”“戴”“洗”是必修课。少有的封闭与隔绝,罕见的家庭团聚与紧张。“静待春暖花开,来日方长。”在春节习俗被疫情改变的春天,这句简单美好的祈愿无疑能给人极大希望。

想一想,人类多么渺小啊,病毒袭来,我们束手无策,只能万分期待科研人员赶紧研制出有效药物,希望医生们妙手回春。作为疫情肆虐中的生命个体,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反躬自省宅居的日常,聊以自勉。

正月初四的阳光

初四上午阳光明媚,午饭后我骑摩托车在无人的地方转了一圈。来到城西边最宽的那条路上,好几家人隔着长长的距离在宽阔的人行道上晒太阳,路边的桂花树在阳光下泛出油绿的光,好像寒冬从未来过。有一家三口提了一个大音响放在树下,音箱里播放着深情而劲爆的流行歌《酒醉的蝴蝶》,一个男士和着节奏熟稔地跳着鬼步舞,他身段灵活,姿态潇洒,浑身充满力量和美感。远远看去,我也禁不住跳动几步。我喜欢这种乐观的态度,在空旷的地方放松自己,跳舞唱歌不辜负春光,才是困难面前应有的态度,也是会享受生活的行为。

我想到了在网络上看到的许多防疫期间宅居取乐的段子,投壶、舞蹈、乒乓球赛等各种各样的居家游戏,方寸客厅顿时成了亲子娱乐场,不得不为同胞们的创意和阳光心态感动。这难道不也是祸兮福之所倚的实证吗?与其悲观不如积极面对,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正月初五和初六的忙碌

初五一大早,我整理好东西,全副武装回到北山老家。在家里的两天是安静又忙碌的。村里人户稀少,几乎没有外来者,加之天气好,老邻居们都在外面活动,把一年来搁下的小零碎活做完,田坎断了,去挖一挖砌一砌;房后垮了,去疏通一下;老祖宗的坟垮了,砌个护坡。翻一下坡地,种上洋芋;砍几棵成材的树,准备翻修房子。这些活儿我家都有。父母都是近七十岁的老人,庄稼一样都不少,所有自家的土地一寸也没荒芜。春季忙着种洋芋,还要打理好清明前后插秧栽稻的活计。我家的老房子在山根下,去年秋天雨多,山体垮了一大块。趁着正月弟弟们回去,正好把这些活儿干了。

大弟弟在城里安家,靠在建筑工地干钢筋活养育两个孩子,一年很少回老家。小弟年逾三十还在外地打工,一年只在春节回来一次。今年,他们全部在老家陪父母过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好让母亲和他的两个儿子再次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母亲忙碌着给她的儿女们准备自种自产的美食,变着花样餐餐不重复,她是开心而忙碌的。

初五,天气晴朗。弟弟们去地里干农活,我和侄女、侄儿、兄弟媳妇跟着干一些零碎的小活。我们谈论暴发于冬末春初的疫情,也无不表露出一种焦急。弟弟说:“一家人吃饭呢,工地停工不干活就没钱可花,但愿赶紧好起来吧。”兄弟媳妇说:“平时看起来忙碌的劳累,其实那也是幸福的,最少我们身体健康,能够干想干的事情。所以,老人家都说平安是福,一点也不假。”听他们拉家常,我深有感触,“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看来,珍惜每一天这句平常话竟成了哲理。

初六,兄弟们开始清理老房子屋后的滑坡,这一天真是劳累呀。晚上看到微信朋友圈说,主要的路口要封了,过往可能不方便。忽然紧张起来:万一被封在老家,怎么办?没书看,网络信号不好。于是晚上九点左右,小弟骑着摩托车送我。回城已是十点左右,满城灯火寂寞地亮着,家家户户的窗口都透着温暖的灯光。穿梭在空荡荡的城里,寂静得让人害怕。想想病毒肆虐的武汉,那么多人该是如何的焦灼和期盼。惟愿疫情赶紧消失,人们的生活恢复平静。

初七到初九看电视

初七到初九连续三天宅家。临完了《岳阳楼记》,没有急躁,也不足够投入,总之算得上心如止水。闲置很久的电视,每天晚上七点开始准时打开观看。幸好,春节的电视节目比较有看头。比如央视一套播出的系列节目都很值得观看。第三季《经典咏流传》,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2019年《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纪录片《深蓝之境》,前三个是人文知识汇聚,最后一个是自然之书。

看了两场主持人大赛总决赛,决赛分两场:文艺类和新闻类,每一类各是六个人争夺冠军。在冠军争夺赛的最后一轮,两三分钟内就“我是主持人”这个话题阐明观点,考的是思维逻辑、知识储备、语言组织,有惊心动魄之感。董卿的点评妙语迭出精准到位,实在是智慧之上的智慧。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魅力不减。“身临其境题”考察的范围更广,康震的临场作画考题也是亮点。康震、蒙曼、杨雨的点评听起来实在是享受。在总冠军争夺赛中,老将彭敏实现他“为三亚代言”的预言,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夺得桂冠。来自北京的十一岁少年韩亚轩,诗词储备量大,答题沉稳淡定获得亚军,令人惊叹。最遗憾的是郑坤健,俊秀文雅,简直就是从诗词中走出来的翩翩少年,在超级飞花令的比拼中,可能是一着急选错字,导致没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诗句而退居季军。

纪录片《深蓝之境》讲述海洋生物或者依靠海洋生活的飞禽如何生存,体会到大自然生物生存的不易,联想到人类对他的“暴行”,随意宰杀、捕猎、污染海洋等行为,觉得人类真的是罪孽深重。其中有一几句台词印象深刻:生命的每一步,都是充满挑战的竞技场。自然造物,把人放在了食物链的上端,善待所有的地球生命,真不该是一句口号,尤其是在这个特殊时期。

准备网络直播课

受疫情影响,接上级要求学校不能准时开学。但是学习课程不能落下。2月3日接到学校通知要上一节网络直播课,欣然答应。在特殊时期,能够尽自己微薄之力投身抗击疫情的行列,也是一种幸运。于是研究教材,构思课堂结构,精心编写授课教案,制作课件,就成了七八天来的重头戏。因为没有学生参与,教师等于是自言自语扮演双重角色,所以难度大。设计好教学流程,制作好课件后,我根据流程写了全程的讲稿近十页,并反复修改和完善。在试讲前一天,我给自己讲:打开手机录音功能,全程录音,之后回听,找出不足再修正。毕竟是第一次参与这种授课方式,我确实很紧张。好在,学校组织了试讲,还组织了同科目老师点评,经过不断地打磨、思考,2月11日,我上完了面对全县四年级学生的一堂直播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为自己点赞。

二月过去一半,春意越来越浓,满山的花儿该要开了。恼人的疫情渐趋好转,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医生、专家、建设者们,挡在了普通民众和病毒之间,给了我们一片安全之境。感恩生命,一切终将过去,我们定当珍惜每一天,善待身边的所有生命。

抗疫日记 篇四

2020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新冠病毒疫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病毒的肆虐,全球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病毒带来的威胁,同时也对抗疫的心得有了一些体会。

第一段:增强卫生意识,改变生活习惯。

疫情期间,我非常注重个人卫生,加强了自己的防护意识。每天出门前都会带上口罩,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勤洗手,不乱摸脸。我还学会了正确的咳嗽礼仪,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避免将细菌扩散给他人。在疫情面前,我们不能等待别人保护自己,应该自觉地改变生活习惯,从小事做起。

第二段:保持良好的心态,不给疫情制造恐慌。

在病毒蔓延的时候,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恐怖的言论和图像,让人产生了巨大的恐慌感。但是我明白,在这关键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我时刻关注权威的消息来源,相信科学,不参与造谣和传播恐慌的行为。同时,我还通过阅读和学习来充实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只有保持冷静和理智,才能更好地应对疫情。

第三段:加强自我防护,保护他人安全。

在疫情期间,我不仅要保护自己,也要保护他人的安全。尽管病毒传播途径多样,但通过加强自我防护,我们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我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外出时,我会佩戴口罩,并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同时,我也提醒身边的亲友要保持防护意识,避免聚集和不必要的外出。

第四段:支持医护人员,同心抗击疫情。

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默默奋战在一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保卫着我们的生命。我深感敬佩和感激,我发动身边的朋友一起为医护人员送去慰问品和口罩等防护物资,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支持他们的工作。这不仅是一种激励和关心,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第五段:总结抗疫经验,做好日常预防工作。

在这场疫情面前,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病毒的威胁和危害。通过这次抗疫过程,我认识到预防病毒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未来,我会继续保持卫生习惯,增强体质,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我也会关注社会上的公共卫生问题,积极参与到公共卫生宣传和教育中,与更多的人一起共同防范疾病,共同抵制病毒的侵害。

抗疫心得体会日记的写作,主要是从个人抗疫体验中,总结出的点滴经验和体会,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对疫情的认识、对身边人的关心以及对抗疫工作的支持,同时展示了个人在抗疫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这样的文章可以提醒人们抗疫仍然持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

抗疫日记 篇五

1月26日一大早,二伯特地在小区物业那边帮我们领了几个一次性的白色口罩,大伯也给爸爸拿了三个外科手术用的那种蓝色口罩,说是路上用得着。二伯和奶奶把我们一直送到火车站。火车站里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都被口罩遮得严严实实,只有极个别的老人没有戴上。高铁“嗖嗖”地开来了,车门一开,人们都行色匆匆的挤上高铁,即便是车门旁的乘务员们脸上甜甜的、亲切的笑容,也被那蓝色的医用口罩盖住了。

迷迷糊糊中醒来,饿得吃了两桶方便面,然后爸爸打开手机让我看了一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出的科普动画《埃博拉的故事》,这是记录和讲述非洲埃博拉疫情的动画片,还没看完呢,我就赶紧从座位上起来出去洗了个手,因为算片子里提醒孩子们要勤洗手!

当天晚上九点多到达了北京西站。我们坐上地铁回家,除了从火车上下来的人们,从来都是人满为患的车厢里空无一人,往日人挤人的地铁,现在却只有寥寥几个“返京族”。我们下地铁后,穿过南锣鼓巷走路回家,往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南锣鼓巷也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只是偶尔有一个骑电动车的警察从这里经过,想是巡逻的吧,天气很冷,又是晚上,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回到家以后,我终于稍微放松了点儿,赶紧收拾收拾,洗漱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戴上口罩出门去买菜和采购其他的东西。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买过这么多的蔬菜、肉、鸡蛋和其他的东西,爸爸解释说,我们要按照规定从外地返京居家隔离十四天,不出门了,所以要多准备一点。就这样,爸爸妈妈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照顾起居,我每天早上开始量体温,按学校要求在班级群里接龙报体温,和妹妹打闹,学习看书,看电影,练琴……我们一家开始了居家隔离的日子。

然后,我把上次在第九届“书香燕京——北京市中小学阅读指导”活动中荣获小学组征文一等奖的奖品“100天计划”的那个笔记本找出来,按天做了一些计划,比如每天早起读大学、中庸、孟子、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08首、新概念英语等(断断续续坚持了四天,还要继续努力),每天读书、看电影、练钢琴、小提琴(这个倒每天坚持,但是要提高效率了),并希望能够正常遵守,按计划行事。

抗疫日记 篇六

电视机里正放着春晚,我听到了一个声音,一个铿锵有力的男音“爱是最好的桥梁!”这沉稳的嗓音,我终生难忘。我直勾勾地望着电视里,那手捧红本,气宇轩昂的六位朗读者。那一声:“加油,武汉!加油,中国!”竟直直穿透了我,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随意打开微博、朋友圈触目的便是那一串串加油,一声声致敬,一句句安慰与祈祷!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信念!也许,我们只是普通的小学生,不能像“白衣天使”奔赴一线。不过,我坚信,成功定是我们的希望,汇成的。这一声声加油,饱含了全中国人民的信念!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赢!

的决胜小康,也许难于上青天。但我们也会像,这次肺炎一样,全体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加油吧!“小康”已经渐渐步入我们的生活,在向我们挥手。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也有艰巨的任务需完成,有更长的路途要走。所以,从这一刻开始,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我们可以仰望星空,但没有人可以躲避日常。坚定信念,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加油!

它是由武汉为传染源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向全国扩散。仅仅几天的时间,全国各地已经布满。据统计:截止到二月六日,全国确诊人数为31257人,疑似病例26359例,637人,就我们武城出现了7例,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啊,每天都在增加。患者最初症状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休克甚至死亡。目前认为该病主要为飞沫和空气传播。病因是吃了蝙蝠,果子狸。分析结果指向了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目前处于早中期阶段,后续将可能出现病毒变异及超级病人,这次危机很严重。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不要贪嘴吃野味,每个人做好个人防护,不去人口密集场所,在公共场合必须要戴医用口罩,勤洗手,多喝水,少出门。如果发热干咳,及时就医检查。很多医护人员已经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奔赴武汉,我们必须相信他们!

加油!白衣天使,加油!武汉,加油!中国,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抗疫日记 篇七

年的春节是我长这么大最特别的一个节日,整天待在家里“足不出户”,因为一群不速之客偷偷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让整个城市笼罩了一层阴影,它们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对于这次病毒刚开始那几天我是没有什么意识的,我还在筹划着去姥姥家和哥哥妹妹玩耍,随着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和爸爸妈妈的絮叨,直到大年初一的时候姥爷告诉妈妈暂时不要回家看望他们了,容易交叉感染,我逐渐地重视了起来,于是我开始搜集专家的嘱咐和对疫情控制的解决办法。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防护措施,自觉的和家人在家“隔离”,不外出,不去人多的地方,每天我都早睡早起,按照假期计划完成各项作业。因为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在日常我都会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涂抹洗手液洗手,每天都会和妈妈一起,用酒精给家里消毒,家人偶尔外出,进门的时候,我都会要求他们先用酒精消毒,然后把脱下来的衣服挂到阳台上凉一会儿,避免交叉感染。疫情每天都在增加,我感到很害怕,妈妈告诉我,不要有恐惧的心理,要用科学的手段防护病毒,千万不要因为心理上的恐惧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武汉抗疫日记》读书心得 篇八

第一次读一本书,数次泪目。

新年之后,因为疫情,我们在家中隔离。眼看着电视上、微博上各种关于疫情的新闻和数字不断变动,心里为抗疫中的医护感到痛心。我们知道武汉封城,但我们不知道很多城内的故事;我们知道逆行者的英勇,但我们不知道他们每一个日夜的艰难抗争;我们知道抗疫艰难,但我们不知道医护和病患、志愿者们之间原来发生了那么多见证人性的故事……29名抗疫者的封城日记,真实记录,真情流露,让我们从他们的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封城抗疫岁月。

在这里就列举三个小小的故事,让大家感受一下在武汉发生的那些我们不曾知道的感动吧。这是发生在武汉金银滩医院护士祝朦和病患之间的三次握手故事,每一次都让我感动泪流。

2月22日凌晨1点。祝朦接班,看到玻璃窗里同事留下的字条,“9床患者活动不便,早中晚一定要给她喂饭,定时更换尿袋,桌子上有肠内营养液,先放到微波炉里热一下再喂给她喝,请班班交接,谢谢!”待祝朦一口口给9床婆婆喂完了早餐,更换尿袋时发现婆婆腹泻了,于是祝朦又忙着清理粪便。擦洗时大便粘到了她的防护服上,一边的腰和前袖子上全是。心怀愧疚的婆婆拉着祝朦的手哭了,她说:“对不起,我的好姑娘,谢谢你。”祝朦紧握着她的手安慰说:“只要你能好起来,做再多我都愿意。” 其实,就算同事没有留下字条,祝朦和同事们也会尽心全意照顾好每一个病人,但难得的,是病人和医护间像家人一样的细心和爱。

2月28日。护士祝朦和同事一早来到病房,病床上一位大叔见到她们后却忍不住放声大哭,他说,他爱人死了,没人给她办后事,他好想出去送送她……叔叔阿姨相伴三十多年,一场疫情让他们阴阳两隔,甚至没有告别,他们就再也没有机会团圆了……祝朦紧紧握住大叔的手,大叔也紧紧地回握。祝朦说她的外婆也在疫情期间走了,她也没能送外婆最后一程……说着说着,他们一起哭成了泪人……他们就这么紧紧握着彼此的手,为彼此传递力量。疫情初期,阴霾密布,医护和病患们是彼此唯一的依靠了。像祝朦说的那样,这场疫情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我们活着的人必须好好地活着,带着他们的那份希望活着!

3月1日。这一次握手无比沉重。27床爷爷是重症病人,同时又有心脏病和哮喘,每说一句话仿佛都让他耗尽了体力。接诊了27床爷爷后,祝朦就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倒热水、丢垃圾、倒大便、送酸奶,叮嘱他戴口罩、早睡觉……就像照顾自家老小孩儿一般,眼看着老爷爷精神好转,祝朦由衷开心。却没想到突然恶化的病情,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祝朦无力地握着老爷爷的手,直到他的手失去温度……她代替老爷爷的家人送了他最后一程,但是他生命里这最后的时光,和护士们也如家人一样相处,可想而知此时祝朦有多痛心。她的手机里还留着好多老爷爷的视频,但她不敢点开看,她怕看了会哭。病房,是需要她们坚强的地方。

就像医生杜科业说的那样,“疫情过后请不要忘记护士们今天的付出,如今如何被感动,今后请如何尊重!她们曾不记功名利禄,为你拼过命!”

书里的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76天,29位作者,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在记录着他们的故事。我们不知道的是,在大家吵着嚷着在家憋坏了的日子,是一线的医护们魂牵梦绕的岁月静好的日子。

辞别家人孩子,辞别安逸的生活,投入到战场,这难吗?当然难!他们要面对的是死神!谁能保证此一别不会是永别?谁舍得挚爱的亲人呢?

或许有人说,怕,就不要去,没有人会责怪谁。但他们没有丝毫犹豫,有瞒住父母家人的,有数次请战的,甚至有在临行前写好了遗书交代了后事的……没别的,就是要去!因为国家需要,因为救人要紧!这种殒身不恤的勇气,岂是我等身居在家的凡人所能想象的?如果这不是医护们记录在微博的真情流露的故事,或许我们很难相信,这些无畏的英雄们就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普通医护啊!

很庆幸有这样一本书作这段历史的载体,可以让我在宝宝在长大后为他讲述,这个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新年里,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发生了一件这样的大事……

抗疫日记 篇九

现在医生的排班是两人一组,可是我一个人值班从昨晚九点到今天凌晨一点,原因我后面再写。

前面一个小时给两边护理组发枕头、脸盆之类的琐事。十点半,山东队有位病人血氧只有92%,管床医生申请转院,我赶紧电话联系,没想到领导听我说完情况,立即就安排转运,半个多小时救护车就到了。真是太出乎意料了!起码说明病床不像前两天那么紧张了(前两天悲伤的事情待我以后再写)。我感觉最困难的时间已经熬过去了,心情突然就轻松起来。后面就开始和值班的警官聊天,自然就会扯到孩子,扯到口呼吸、牙齿矫正之类。警官说疫情过了带孩子来找我看牙,这也是我们共同期待的。

现在,方仓的管理特别有秩序,每个单元格都选有单元长,负责发餐和帮助病友。有个小伙子特别积极,在方仓里忙前忙后,转运病人的时候,他一直帮忙收拾。他告诉我名字和电话,让我有事就叫他,关于单元内病人的安排,病床的消毒,核酸检测的安排,他都很有想法,一边说他的各种建议,一边不停地说谢谢医生,给您添麻烦了。我很喜欢他,他一定会是第一批康复出院的病人。对了,我们方仓明天会安排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就可以安排出院。

这是我第四次进仓,对穿脱防护服有些心得了。防护服拿到手的时候总是有点庄重,现在物资太珍贵,穿的时候特别小心,一方面是检查有没有破损,另一方面保证动作轻柔,以免把防护服弄破。出仓脱防护服,是精神最紧张的时候,几个小时的面部压痛和呼吸憋闷,只恨不得赶紧脱下来。偏偏三间房,每进去一间都要在门口等待,因为每间里面只能有两个人操作,房间里的监督员开门,才能进房间。监督员让洗手就洗手,让脱鞋套就脱鞋套,严格听从指挥。然后进第二个房间,这间房里有一面墙的镜子,我们要对着镜子,把护目镜、防护服非常小心的脱下来,看不到的地方,监督员会立刻提醒,并且说,“老师,不要着急,慢一点!”今天气温很低,我的手都僵掉了,脱得很慢很辛苦,但是也非常标准。第三个房间,是脱口罩和帽子,最后监督员在头颈部和脚部喷洒酒精,真是超级冰爽!出第三个房间,要用碘伏棉签清洁一遍鼻孔和耳朵。

我按照酒店检点规定,把酒店房间进门的区域弄成一个缓冲区,回到房间就换鞋,把全身的衣服脱下来,用84浸泡,外套放在衣柜里挂上。然后洗头洗澡,不少于半个小时。

这些天,连璐璐和林琳都不太敢和我微信,知道我心情不好。大家都很担心我,要给我寄吃的,快递又完全停掉了。我在这里的生活还行吧,看!发的东西有这一大箱子,秋衣秋裤,饼干牛奶,水果,口罩,纸尿裤,只要你能想到的!来自全国各地捐赠的物资!

这是一位爱好摄影的姐姐发给我的,她人在北京,我和她只有一面之缘,她却时时牵挂我。昨天,她发这张照片给我。看!这是你们医院的位置,一夜风雪,犹见樱花烂漫!我说,是的,武大就在我们医院后面。

抗疫日记 篇十

第一段:疫情爆发初期的困惑与无助(200字)。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忽然肆虐全球,迅速引发了全球的警觉和惶恐。此时的我,心情非常困扰和无助。一方面,我对这种全球范围的疫情感到难以置信,不敢相信世界会陷入如此恐怖的境地。另一方面,在国内疫情的快速扩散下,我深感无奈,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危。在短暂的困惑之后,我决定积极应对疫情,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负责。

第二段:个人的防控措施与学习的时间利用(250字)。

当疫情爆发时,我第一时间购置了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必要的物品,同时严格遵守政府的相关规定,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我把家里打扫得干净整洁,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此外,我还利用这个特殊的时期,认真学习了疫情动态和科学防控知识,了解了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正确洗手等相关信息,并向亲朋好友传播这些重要的知识。

第三段:社区的协同防控与物资的共享(300字)。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场疫情,社区做出了很多举措。他们设立了临时防控单位,负责居民的体温测量和健康信息登记;还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宣传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解答居民的疑问。社区还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线上服务平台,居民可以通过手机预约物资、咨询相关疫情问题。在社区的帮助和协助下,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凝聚力。同样也为了回馈社区对我们的关爱,我积极参与了志愿活动,成为了社区防控小分队的一员,帮助做好社区内的消毒工作。

第四段:重新审视生活方式与家人关系的重要性(250字)。

疫情的爆发,打破了我一直以来对于正常生活的定义。很多我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如与朋友聚会、外出旅行等,都被一一取消。这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生活方式和家庭关系。我发现,疫情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我和他们一起制定了科学的生活规划,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起阅读、健身、烹饪,使我们的家庭变得更加和谐。此外,我也和朋友们通过电话、社交媒体保持联系,分享心得和宣传疫情防控的信息,我们的友谊更加坚定和深厚。

第五段:积极应对和未来的展望(200字)。

在这段特殊的时期,我深刻认识到了个体防控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到了团结、协作和共享的力量。通过个人的努力和社区的帮助,我们成功地遏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为恢复正常生活奠定了基础。然而,疫情可能并未彻底结束,防控仍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因此,我希望未来能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控工作;同时,我也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时刻,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武汉抗疫日记》读书心得 篇十一

冬日已至,春节已至,疫情也至……

从前,门庭若市,一出门便会碰着摩肩接踵的场面,参入敲锣打鼓的队伍里。如今,因为疫情,路上居然不 见一车,空荡荡的街道不 禁让人打起一个个寒颤。

湖北疫情爆发后,便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如今,浙江,成为了 第二个重灾区。

遵听终南山院士的话:“春暖花开再动一动。”天天,我都会趴在 窗子上,看向窗外――北风“呼呼”吹过,树叶没有 一点翠色欲滴的样儿,花儿也不 知在 为谁低头哈腰。有 时,火红的太阳便会当空照,使世界看起来充满活力些。

收听新闻是我天天的任务。我经常安适地坐在 床上,打开手机,刷着有 关疫情的新闻。或是打开电视,和家人共同收听各地疫情情况等。看着白衣天使们辛勤地付出,流下一滴又一滴汗水。我不 禁紧皱眉头,抿住双唇,想要跳到他们跟前,拿出手帕,为一位位医护人员逝去他们额上那一粒粒晶莹的泪珠。但是,他们哪有 时间?就连一口饱饭也吃不 了 ……

其实,家,是温暖的港湾。被疫情突击后,人们每日待在 家 中,除了 医生与患者,每一个人都与亲人相处在 一起。我们与家人,一起喝着清新的茶水,吃着柔软的米饭,下一顿顿象棋,猜一次次谜底……每个未患病的家庭 中,都充满了 小脾气与次次欢笑,充满了 过期零食与飘香的饭菜。

但同时,我也想到,那些患者的家庭却沉醉在 痛苦与悲凉 中。疫情如同一片广阔无垠的海,将他们隔离在 海峡两岸;疫情如同一座险而高的山峰,将一个家庭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 山头,另一部分却在 山脚下;疫情如同一扇没有 钥匙的门,将一个家庭隔离在 门两侧。

这个假期,一个特殊的春节。一日复一日,疫情并未好转,确诊病例愈增愈多,却也让我逐渐明白了 一些事――生命是无价之宝,亲情是上帝赐予的珍贵礼物

抗疫日记 篇十二

这是我春节前最后一个夜班。我们湖北当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虽为此次抗疫的二线科室,但也丝毫不敢懈怠。果不其然,当晚急诊接二连三送来病人,都是呼吸道的症状。“今晚急诊科特别忙,一晚上我已经开了五十多个ct。人手不够,需要兄弟们支援!”同事急促地说。我赶紧帮忙接手病人,同时意识到,一场硬仗,可能开始了。

2020年1月23日。

一夜忙碌,疲惫不堪。结果当天下午,便看到院长在医生群里发出了召集令:“发热门诊工作量太大!急需住院科室医生参战,最好是男同志……”

第一眼看到这个消息,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必须去。

我把想法告诉妻子,她一直没说话。我看着她怀里朝我甜甜笑着的五个月大的闺女,还有在旁边正蹦跳得欢的儿子,突然又有点舍不得。这一年多来,因为科室的事情,我很少在家,本来想今年过年好好陪陪他们的。

一时之间,召集令、发热门诊、妻儿父母在我脑海里晃来晃去……。

最后,我做了决定,我是医生,而且以前在感染科工作过,必须上前线。我瞒着亲友,向院长报了名,心中的石块猛然落地。

回家把决定告诉了妻子和父母:“疫情如军令。我曾在感染科工作六年多,比现在感染科的一半医生还要有经验,这时候不能逃避。再说,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我们全副武装,怕什么?倒是你们要注意防护,尽量不要出门。”

我知道,亲人们都很担心我,但是他们还是支持了我的选择,他们只是一再叮嘱我多加小心。

我终于来到发热门诊一线,战斗就这样悄然打响。

2020年1月24日。

疫情当头,当阳市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开始对所有过往车辆展开检查。各个大小关卡都有人守着,逐一量体温、询问排查。

遇到有发热症状的患者,我们要做ct,查血常规,然后根据情况,叮嘱居家隔离观察,若是病情有所加重,需要再来医院复查ct。

同样重要的,是要为这些担心自己患病的求诊者树立信心,给他们积极的鼓励。详尽讲解、耐心劝说、宽慰其心。少则数分钟,多则半小时,每场下来,在那密不透风的隔离服中,全身湿透,呼出的气常在口罩里结成水珠,汇聚起来,甚至可以滋润干枯的嘴唇。

好在我们院很快开放了咨询专线,这给发热门诊减轻了压力。来医院看发热门诊的人锐减一半,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概率。这些,都来自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2020年1月30日。

随着潜伏期过去,高发期开始来临,病人明显多了起来,病房显得异常紧张。

医院迅速着手改建感染三区,开始下达第二道征“兵”令。心内科的一个年轻同事马上报了名。

他是去年才拿到证的住院医师,人缘极好,大家都拿他当弟弟看。

我打电话过去:“现在形势严峻,你还没结婚,先撤回去吧。”

他却说:“既然是医生,这就是考验我的时候了。再说报都报了,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

“那些都是自我安慰的话,你还当真?”

“不,我决意参加。”

我一时无言。这或许是我忙碌的一线工作中,一个难忘的时刻。

2020年2月2日。

武汉火神山医院已建成,给众多患者带来希望的曙光。我们医院的病房依然紧张,各个乡镇先后建立隔离区,但作为人民医院,仍然是本市主战场。政府把党校宿舍也改建成集中隔离区,类似于微小型的火神山医院,确实很大程度缓解了我们的压力。

而压力缓解之外,让我更暖心的,是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对我们前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加油鼓劲,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和全国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

我坚信,春天的阳光必然会洒满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我们的生活会重归往日的美好。因为有爱人、亲人及友人的深情期盼,有各行各界人士的暖心支持——这些无形的力量就像一副强有力的臂膀,结结实实地支撑着我们。只要大家一起坚守,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武汉抗疫日记》读书心得 篇十三

据悉,目前全国有超4万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其中女性占多数。她们训练有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她们不畏艰险、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中国女性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动人故事。

此次发布旨在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女医务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为她们送去“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祝福,并号召全国广大妇女以她们为榜样,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立足岗位、争做最美巾帼奋斗者,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巾帼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疫情防控已经到了最吃力的阶段,姐妹们,请你们坚持坚持再坚持,继续发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在守望相助、关爱一线中发挥“巾帼”力量;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生死一线”、“死亡战场”中发挥斗争精神,拼尽全力筑牢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正因为有了你们的默默坚守、辛勤付出,我们看到了战“疫”曙光,姐妹们,加油!

抗疫日记 篇十四

时隔2天,我再次走进了无锡二院,这个时候的医院,毫无疑问是冷清的,偌大的门诊厅只有零星几个身影。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做好防护工作,走进了住院部病房,住院部里一点儿也不慌乱,井然有序,各司其职。接到二院的电话,我心里抑制不住激动,这意味着我们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前期我们为疫情防控做好了技术支持。

今天的任务是勘查病房,院方表示前期安装的2套“云视讯”硬终端发挥了重要的沟通作用,准备在30个病房也同步加载安装,用作院方领导、专家与病房医护人员的远程沟通、调度会诊。勘察完毕,由于病房的忙碌,医护人员把我们送到通道口,他们就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了,走到护士站稍作停留时回望了一眼远处的我们。此时,我想起疫情期间,医护前线成员们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心中不禁泛起暖暖感动,手指情不自禁地向上抬起,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微笑着“感谢”他们长久的坚守。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团队虽然不在医疗前线,但我们每天都奔赴在医院后方,半个月时间,我们团队共计了安装“云视讯”硬终端26个,开通软终端近四千户,实现“云视讯”在无锡三甲医院的100%覆盖。白天,我们现场协调、安装开通。夜间,我们驻家沟通、测试指导。随时,我们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切换到院方发起的各类线上会议室中,跟会保障,累计支撑医院前线会议百余场。

回过头,我和成员们相视一笑,此刻我们都明白,我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转身,昂首,出发,赶赴下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