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页是勤劳的小编首席给家人们收集的5篇西游记梗概作文四百字,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梗概范文 篇一
读书是学习,读书是充实,读书是体味文化,读书是回顾历史,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读书是思想的驰骋,读书是与前人会心的交流,读书是自我灵魂的感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生必读的名著资料,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必读的名著资料《海底两万里》
《十万个为什么》
《汤姆索亚历险记》
《爱的教育》
《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
《小王子》
《西游记》
《茶花女》
《三个火》
《昆虫记》
《名人传》
《三国演义》
《简·爱》
《红鞋子》
《秘密花园》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红楼梦》
《小公主》
《爱丽丝漫游奇境》
《草房子》
《一千零一夜》
读书的好方法有哪些1、泛读: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
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
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
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选读: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
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书的方法技巧五字诀读书法
一种读书的程序,即通过翻看、阅读、提问、背诵和温习五个步骤来读书。这一过程可简称为“看、读、问、背、习”五字诀。翻看,就是根据学习的要求,首先浏览一下内容梗概,了解这本书是否为自己所需。阅读,就是将所需之书较快地粗读一下,了解书的主要论点,然后,认真仔细地阅读,要求思考和研究,深入理解全书的内容。提问,指阅读后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背诵,指反复诵背达到熟练,这是巩固读书效果的可靠办法。温习,指经常复习减少遗忘,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审查性阅读法
美国著名学家阿德勒和多留恩在他们的著作《怎样阅读一本书》中提出了审查性阅读法、分析性阅读法和综合性阅读法三种阅读方法。所谓审查性阅读就是先对要要阅读的图书进行快速的浏览和预习,将内容加以归类,明确图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确定该书是否值得一读。审查性阅读要回答的问题是,这本书属于哪一类?全书基本内容是怎样的?它的结构顺序怎样?作者靠什么深化他的观点和理解主题?然后做出回答这些问题的笔记。这种笔记主要涉及书的结构,而不是它的主题和细节。
分析性阅读法
所谓分析,指分析书的主题和题材,说明全书各部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以及逻辑上的内在联系,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性阅读,能对书的主题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论述。在分析性阅读中所做的笔记是概念性的笔记,既包括作者的概念,也包括读者的概念。通过阅读,这些概念被加深和拓展了。
追踪阅读法
一种追踪问题、探索真谛的学习方法。其具体运用就是:循“题”而读,挈“题”索知,觅“题”参照,抱“题”探究。(1)循“题”而读,指用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做引导,推动阅读的步步深入。(2)挈“题”索知,指针对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找对口书刊阅读,直到获得满意答案为止。(3)觅“题”参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一本书中索取问题,然后参照同类和相关的书进行阅读;另一种是将书中论述的问题与实地、实物相参照。(4)抱“题”深究,当发现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时,要追踪问题,深入研究,进而又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
结构式读书法
西游记梗概范文 篇二
整个图卷有王绂的四处题诗,已记其各个画段的内容梗概。图卷之引首有乾隆皇帝题额“顿还旧观”,钤朱文“乾隆御笔”印。图卷之中有乾隆皇帝御笔题诗,记《溪山渔隐图卷》赐惠山寺l珍,以偿竹炉四图回禄主事,皆钤朱文“古希天子”、白文“犹曰孜孜”印。图卷末有明吴宽的题跋及清嵇璜、梁国治、彭启丰、董诰、彭元瑞等与乾隆皇帝的和诗。秦缃业小楷题记其事。图末还有费念慈、裴景福、吴郁生、顾璜、赵梦奇等人的观图题记,并钤有诸人印信。
光绪十八年(1892)湖南巡抚吴大激曾手临王绂《溪山渔隐图卷》一卷。
乾隆皇帝在《溪山渔隐图卷》题诗中称其为“石渠出迹”。同时还有多位名家鉴赏,如裴景福,字伯谦,清代有名的收藏鉴赏家,收藏金石书画甚多,并编印有《壮陶阁书画录》二十卷,《溪山渔隐图卷》即在该书中有著录。剑光阁,即华希闵之号,无锡人,有名的收藏鉴赏家,剑光阁藏书画甚多,徐熙,字翰卿,精鉴别,工刻印等。
《溪山渔隐图卷》款署“永乐王寅秋七月下浣九龙山人王绂记”。其署“王寅”,应为“壬辰”之笔误。王绂于丙申(1416)年去世,款詈壬寅(1422),去世与款罟相差六年。误者之由,第一,款詈壬寅为朗永乐二十年(1422)王绂已去世六年。上一个壬寅为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正是王绂出生之年,两个王寅与绘画时间皆不相符。那么与壬字有关年号,上一个壬字年号为王辰,即明永乐千年(1412),再上一个壬字年号为壬午, 即明建文四年(1402),王绂被释放回归第四年。在这些壬字年号里,壬辰之笔最为可能。第二,王绂的许多有名杰作,皆在他第二次入京后,为他晚年之作,如《湖山书屋图卷》绘于永乐八年(1410);《北京八景图卷》绘于永乐十二年(1414)等是。该图亦是。第三,《溪山渔隐图卷》之布局、画风、用墨着色,如破笔竖点松针、树木不双勾树干、树杆不勾树皮等皆王绂晚年之画法。第四,王绂在这卷画题诗中说“盛年难再,抚卷长慨”。可知他感到身体已衰,盛年难再,因此应是他之晚年,笔误之壬辰应为这时。第五,永乐王辰年,王绂五十岁,是年王绂升任为“中书舍人”,王绂喜欢酒后作画,喜悦忧愤都能导致署款笔误。
《溪山渔隐图卷》,明永乐壬辰(1412)年是王绂第二次入京后,为他少年时的朋友王仲渊所绘,后为吴宽的朋友李世贤所藏,明弘治六年(1493)吴宽曾为该图卷题跋记其事。由于图卷为王绂真迹,入清后归内府所藏。明代无锡惠山听松庵僧人常编竹成炉,用以煮茶,王绂等曾为之绘“竹炉图”等四卷,存僧寺,后为僧人污损,乾隆四十四年无锡知县邱涟将画携至县署重装,不幸署西民居失火,延烧及署,烧毁四图。次年,乾隆皇帝命皇太子及弘睥等补写四图,同时命检石渠所奔真迹王绂《溪山渔隐图卷》赐惠山竹炉山房,俾还旧观。皇帝与诸臣赋诗其上。乾隆南巡时,曾六次至惠山竹炉山房,并赐以“竹炉山房”匾额。咸丰千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攻陷无锡,竹炉山房被毁,《溪山渔隐图卷》亦散失。同治三年,秦缃业在上海得到该图卷,当时竹炉山房一片瓦砾。光绪初年,《溪山渔隐图卷》又被霍丘裴伯谦所得。王绂的《溪山渔隐图卷》经诸鉴藏家过眼,皆叹之为希世之珍,价值连城。今归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王绂《溪山渔隐图卷》,以江南水乡为其背景,基本上取材于无锡家乡的山水。画卷从江水、山石、房舍、板桥,进入奇石林立的峡里。奇石陡峻,悬崖峭壁,与水面笔直,十分惊险绝奇。两支帆船正斜江而渡,画家在题记中写道“峡里江山多绝奇,推篷不厌去帆迟。重来恐志经行处,一处经行一处诗。”
过峡之后,进入林泉,那里高山起伏,山石以水墨皴中加点,笔法灵活,墨色气韵浑厚华滋,古松怪柏挺立,草木秀润,环山环屋而生,这里的山石平坦缓延,十分美观,数座房屋时隐时现,据说无锡周围,尤其惠山的泉水很有名,景色宜人,画家题诗记道“生平野林泉,别却林泉已十年。肯信而今图画里,有林泉处即欣然”。显为画家之实景慨叹。
画面最后进入开阔的江湖平面,远山连绵,水畔平波,湖中渔船正在紧张劳作,岸边渔夫也在罾鱼。航帆远影,高飞群燕,皆清晰可见,视野十分开阔。画家题记“潮痕日日到门前,供具时时喜研鲜。记得寻君秋色里,邻家多是捕鱼船”。
整个画卷由江湖、山峦、舟楫、渔船、溪桥、庭院、古松、杂树和饼组成。遇隙之处,随赋诗一首,以说画面梗概。吴宽在题记中说王绂的“诗与画并臻妙境,苟非其人,岂足以发孟端之笔哉”。所以王绂长卷“意近缜密,笔墨纵横,元镇何得限之”。(顾复《平生壮观》,转引自《中国绘画史》231页)。
王绂(1362―1416),一作芾、黼,字孟端,号友石生、九龙山人。江苏无锡人。十岁能诗,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洪武十一年到京师供职。洪武十三年(1380)左丞相胡惟庸树党谋反,被诛,因此被牵连者数万人。王绂亦受牵累,谪戌朔州(今大同)将近二十年,建文元年(1399)被释放回归无锡,隐居九龙山,潜心于画事。由于王绂书法甚佳,永乐元年(1402)被荐入文渊阁供职,永乐十年(1412)拜翰林中书舍人,他在《北京八景图卷》中曾钤篆书阳文长方形“中书舍人”印。他曾两次随明成祖巡狩北京。永乐十四年(1416)卒于北京寓所,终年五十四岁。
西游记梗概600字作文 篇三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名著,是吴承恩的作品。一只石猴学了法后,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五行山下,500年后成为唐僧大徒弟,护驾取得真经。
孙悟空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太乙散仙成为一个斗战胜佛,靠的是什么?开始靠规矩,后来靠自制――因为这紧箍,孙悟空在前面降魔伏妖才会并无异心。
这本书真正讲的是取经,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支取经队伍曾经常提到散伙的事,但它们又放弃了散伙,心往取经处想,劲往取经使,这才让它们取得了真经,其实,这是取得任何成功的秘诀。
像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发现当时的药总十分零碎,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十分担心人们的生命安全。从此,他每天早起,带着干粮,翻山越岭,访名医、渔民……几次差点中毒身亡,但还是挺了过来,二十几年的努力写成了巨著《本草纲目》。
譬如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于发明竟有电灯泡、电影放映机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在画室里挂着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_就是到了晚年,他也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专一,精益,他坚持不懈地创作,画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你看,他们一出生也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吧,但是因为后天专一,忘记一路的辛苦;因为后天专一,哪怕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因为后天专一,哪怕路再坎坷,再曲折,也设法向前,才成为了有价值的人。
《西游记》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美好理想。
西游记梗概500字作文 篇四
放假了,我很想读一部长篇小说,爸爸便推荐给我三大本的《西游记》。
我兴致勃勃地翻开第一回,啊,尽是些诗呀词呀什么的,很不好懂,看得我稀里糊涂的,一下子没了兴趣,向爸爸皱起了眉头。爸爸一看,对我解释说:“后面故事情节一展开就好理解了,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跳过去。我就是像你这么大时第一次读这部书的。”
我将信将疑地硬着头皮往下读,果然逐渐来了兴致。随着石猴出世、群猴住进水帘洞、美猴王外出学艺等故事的出现,我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觉得街上卖的那些《圣斗士》等乱七八糟的连环画,简直没法和它比。我如获至宝,再也舍不得放下,被书紧紧吸引住了。我白天读,晚上读,顾不得看电视,听不见别人对我说话,甚至吃饭、上厕所手里也拿着它。有时情不自禁地“哧哧”发笑,或者大喝一声“好”,弄得家人莫名其妙。就这样,一百回的三大本《西游记》,不到一星期就被我全部看完了。
看完了《西游记》,我受到了不少启发。你看那唐僧,虽然有时人妖不辨,是非不清,可他从不怕山高路远、征程险恶,从不打退堂鼓,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了真经。这不正应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古话了吗?孙悟空从石缝里蹦出,虽然开始什么也不会,但它外出寻师,学得一身好本领。在保护唐僧取经的路上,全靠他斩妖降魔,要是没有他,一百个唐僧也成了白骨精之类的锅中肉了。我想,将来我们建设祖国,不也应该像孙悟空一样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吗?
西游记梗概范文 篇五
中华名著导读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古典章回体小说。
【作者简介】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他一生性情诙谐幽默,酷爱野史奇闻,使他能借助神话故事抒发对现实的不平与愤慨,曾自称“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他的著作,今存的有《西游记》和《射阳先生存稿》。
【写作背景】
《西游记》写于嘉靖年间,虽然采用了传统题材,却是时代的产物。吴承恩生活的弘治到万历时期,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十分黑暗的时期,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也开始出现,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思想意识开始活跃起来。吴承恩对当时政治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十分愤慨,发出“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的沉痛感叹。
【故事梗概】
《西游记》共一百回,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得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 “正果”。
【作品主题】
《西游记》热情赞美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义,辛辣地嘲讽了貌似威严、实则无能的天宫玉帝及诸神,深刻的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同时启示人们: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的战胜一切敌人。
【人物形象】
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大致分为三类:天界神佛,多数呆滞古板;人间从天子到百姓以至僧侣,形形;山野魔怪,变幻多端,光怪陆离。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活动,展现了人间的美和丑,善与恶。
孙悟空:又称孙行者,曾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被唐僧救出,受观音点化保护唐僧前去西天取经,是唐僧的大徒弟。虽然有时淘气,但是唐僧的紧箍咒使他平静。他能有七十二般变化,他惩恶扬善的心从未改变,虽然曾受到唐僧的冤枉,但并不因此厌恶唐僧,也一直恭恭敬敬的保护唐僧,非常忠实。 他是小说中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大闹天宫”,自诩为“齐天大圣”,取经路上始终是斩妖除魔的主力,最后得到了一个“斗战胜佛”的光荣称号。同志有两句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精辟地道出了这位神猴的本质特点。他还自命不凡,高傲逞强,时时使他在斗争中表现出轻敌的弱点,但他仍不失为一个真英雄。最能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的故事是《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他的聪明;《三打白骨精》可见他的嫉恶如仇,除恶务尽。
猪八戒:又称猪悟能,原为上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月宫嫦娥被贬凡间,在云栈洞被唐僧降服。他性情懒惰,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嫉妒心强,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他有时耍点小聪明,结果反而坏了大事。但猪八戒还是一个好人,他憨厚淳朴,能劳动,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沙僧:又称沙悟净, 原是卷帘大将,但因为打碎一只瓶子下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十分勤劳,总是挑担,识水性,在流沙河被收服。武艺并不算高强,但也勇敢的打头阵。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
唐僧:封建儒士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诚集于一身。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到西天去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吉凶难定”,但仍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他从来没有动摇过。但另一方面,他不辨真假,乱施善心,胆小软弱。如《玄英洞唐僧供状》一回写他在妖精威逼下,被吓的“战战兢兢的跪在下面,只叫‘大王,饶命,饶命’”!
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子,后因吃了唐僧的白马,在鹰愁涧被收,在取经路上一直陪伴着唐僧。
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
【艺术成就】
《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 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有着无比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施展其超人的本领。其中的许多人物,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白骨精等等,往往既有神性或魔性,又有人性,还有物性,作者把这三者结合得很好,因此显得妙趣横生而又合情合理。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书中名句】
书中流传至今的名句有: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会家不忙,忙家不会。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高名名丧人。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山不碍路,路自通山。
见鞍思骏马,饮水想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