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春节感受》作文精选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的感想作文 篇一
春节,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大人们放烟花,整天出去吃山珍海味;少年们整天关上门在房间里没命的玩电脑;儿童们则整天哭着要买玩具.对他们来说,春节是狂欢节,而不是春节.但我觉得,春节其实是一个关心节,问候节和欢乐节.
如果身在异乡,到了春节,应该回来看望父母.实在没办法,工作或其他特殊原因而不能回家,至少也要打个电话或用其他方式,不只顾自己,整天看电影,上网,吃大餐.难道问一下父母的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和其他方面都那么难吗?
春节里,不能说只关心父母.你的长辈,你的亲戚,你的朋友呢?你小时候关心你的不只是爸爸妈妈,长辈亲戚同时也很关心我们,难道不是吗?春节到了,我们也应该多多关心一下他们,也让他们的春节过的温暖,愉快.这并不难,只是原不愿意让玩的时间牺牲一下罢了.
这样的`春节也许很累,狂欢的春节也许过的很爽,但是这样的春节你却忽略了很多东西:平时工作繁忙,没办法关心他人.春节,你是否能借这个机会祢补与父母朋友之间的感情呢?
不一定说春节就不能玩。如果大家觉得我说的不对,那你们过的春节和双休日有什么不一样呢?
感悟春节,过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节日。
春节的感想作文 篇二
很多人讲:这新年越来越没意思了,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曾经不止一次的想:有着近五千年的传统节日会不会随着我们对他的冷淡而渐渐的消失?中华民族这可枝繁叶茂的文化大树会不会渐渐的枯萎?落叶归根,当我们老去的时候会不会无法归根?我曾经一度觉得自己像一叶飘荡在空中的白纸,随风漂荡,不曾停留在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毫无涵养,深沉可言。我的眼神散发着一股轻浮的味道。后来才渐渐的发觉,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心却不在中国。脚下这片土地竟然没赋予我一丝的灵气,让我在他的哺育下健康的成长!
归根结底,是这个社会的错。物欲膨胀,人心不古。在金钱面前,一切都是那么的渺小,甚至是亲情。在一张张恐怖的嘴脸面前,我无法逃避,所有人都无法逃避,所以我选择了随波逐流,所有人都选择了随波逐流。于是,我迷失了自我,开始了一条不归路。但是我不甘消沉,我仍然抱有希望!
转念:对我们来说,过年时没意思了。可是,对其他人呢?新生一代,也就是所谓的20xx后,他们是否怀有我们当年对新年的热情呢?应该有吧,但愿是这样!
当春节沦为攀比,炫耀的大舞台时,我真的好伤心。我只有寄希望于这群还不懂事的'孩子,希望他们继续保持着对和他们血脉相连的中国文化的热情,并将其发扬光大!
悲夫,一个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大国竟然要靠一群小孩子来为自己的传统延续香火!
愿哉,我华夏十亿万同胞早日觉醒,强我根系,固我河山!
春节感受作文 篇三
2020年的最后一天,是一个使我难忘的日子。
早上,我正睡的香,突然,外面一阵阵的鞭炮声像雷声一般在我的耳际交织,那声音,好像彗星撞地球,震耳欲聋,遇催不止。
我被迫起了床,这次起床和以前大不一样,以前大热天的我起来还感觉冷,但今天大冬天的我起来时一点也不感觉冷。
中午,这时我们应该在吃团圆饭,遗憾的是我的爷爷要上班,缺了他,就不叫团圆饭了。吃下去也没有意思,我们就只吃了几个橘子。我真希望我爷爷的领导让那些工民们放假啊,让那些工民们回家吃个开开心心的团圆饭。
下午大约三点,我的爷爷回来了,他和一个同事一起进的我的家门,爷爷说:“他的家太远了,所以到我们这来过年,你不会说什么吧!”我高兴地说:“助人乃快乐之本,我当然很乐意啊,只要大家在一起吃团圆饭。”
吃过了团圆饭,我们开始聊聊心。
晚上,是我最开心、最难忘的时候。夜晚十二点整,宁静的夜晚顿时变得吵闹起来,漆黑的天空变得明亮起来,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因为这是2010年的第一天第一时第一分第一秒。这时所有的礼炮都腾空而上,发出“轰隆隆。轰隆隆。"的响声。团团的礼炮犹如原子弹爆发,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烟花的绚烂绽放,就像新年的一场流星雨,洗去旧年的忧愁与痛苦,带来新年的期盼和祝福。
虽然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但是这一天使我终生难忘。
春节感受作文 篇四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每一个人的独特情感。从小生长在北京的我,似乎也对春节有着难以言说的眷恋。每逢春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都会兴致勃勃地述说一些过往的旧事,虽然年年如此,我却津津有味地一遍遍聆听,不厌其烦地沉醉在温暖的回忆里,任时光倒退、斗转星移。
这年复一年的春节记忆,经过岁月的组接,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过年图景,其中的一些风物也永久地定格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送信儿的腊八粥,要了命的关东糖。”这是北京人过年的真实写照。腊八粥像一位使者一样,向人们报告着过年的讯息。各式各样的豆儿、红枣、栗子、花生、冰糖熬在一起,发生了美妙的碰撞,诞生出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当然,泡腊八蒜也是这一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一颗颗大蒜跳入香醋中,经过数十天的沐浴,换上了绿外衣,等待着人们口腔的检验。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开启了四季更替的华美序幕。“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从这一天起,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切都踏着春天的节拍,走近欣欣向荣。根据历史记载,“立春”节气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到了东汉逐渐有了迎春的习俗,直至清代,皇帝都会选择良辰吉时,率领众臣举行春耕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的2月4日,我家都保留着“咬春”和吃春饼的民俗习惯,提前备好萝卜和其他食材,准时了却春困,迎接春姑娘的到来。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朗朗上口的过年民谣像清脆的铃声,提醒着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赶快行动起来,为过年做好充分的准备。琳琅满目的糖果、巧克力穿着五彩缤纷的衣裳呈现在眼前,人们尽情地挑选着喜爱的口味,挑选着自己向往的甜蜜生活。高高悬挂的红灯笼,是春节的眼睛,注视着万家团圆的美好北京。可爱的生肖卡通图案、代表吉庆的年画儿,五颜六色地张贴在大街小巷,张贴出人们对新生活的完美畅想。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煮饺子。饺子形状本身很像古时的元宝,因此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当热气腾腾的饺子从锅里出来时,这一年的最后晚餐正式开始,大家其乐融融地品尝着过年的滋味。爆竹辞旧岁,一声声具有穿透力的鞭炮声和绚丽的焰火,为节日的夜空增添了灿烂的风景,同时搅动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春晚的播出像一道视觉盛宴,丰富着人们的娱乐生活。不管是幽默的小品相声,还是炫目的唱歌舞蹈,每个人都通过它收获了不同的心情,体味了不同的感受,怀揣了不同的梦想,都用自己的方式等待着新年的到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拜年的方式也趋向于多元化。从最早亲自作揖,到后来的送贺卡,再到现在通过电话、短信、网络进行“虚拟”祝福,传递友谊和表示感情的桥梁越架越高,我们依旧拥有祝福,但缺少了人与人面对面的温暖和感动。
小时候,我总喜欢把所有的快乐像押宝似的押在除夕这一天。这一天,我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猪肉白菜馅饺子;这一天,我可以穿着新衣服在院子中嬉戏;更重要的是,这一天,父母可以放下繁重的工作,带我出去逛庙会、串亲戚。因此,除夕是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天。后来渐渐长大,发现除夕并不是那样甜,似乎有些酸、有些涩。除夕中蕴藏着一个个回家的故事。每一个主人公便是远在他乡的游子,他们讲述着不同的远行故事,却有着相同的人生感悟——过年回家。那一年,姑姑插队回家,爸爸和爷爷、奶奶的除夕夜充满了泪水,晶莹的泪光代替了所有的语言。那一年,我们拆迁,拆掉的是我们拥有童年、青春、回忆的“家”。除夕,我忘记了怎样度过,只是依稀记得雪花纷飞,我们穿行在北京的各个街道,望着万家灯火的北京城,看着别人过年。现在想想,那一年,的确很艰难。时光荏苒,爷爷、奶奶渐渐地老去。泪水的咸味、坚忍的苦味围绕了他们一辈子,除夕却使他们的苦难、辛酸凝结成金黄的透明琥珀,在流光的照耀下,熠熠发光。堆成小山的礼品并不是他们最想要的,他们只求儿女平安,能够常回家看看。他们愿意在除夕那天,把自己的宝贝拿出来。一张张过期的粮票,一双双崭新的鞋垫。每一样东西都是那样珍贵。他们愿意活着,愿意和儿女过除夕,愿意享受爱的味道。
北京对于过年的食俗是十分讲究的。年夜饭在每一个家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许是“糕”与“高”谐音,又有喜庆和吉祥的好彩头,因此年糕是我家必备的。蒸一屉的时间总是那样漫长,好像过了一个世纪。在揭盖的一瞬间,一团雪白的蒸汽扑面而来,香味也弥漫了整个厨房。“肉皮冻儿”做法简单,价廉物美,深受大家的爱戴。黄豆(要泡过)、胡萝卜、花生、肉皮,和白肉汤同煮,加上少许酱油和盐,煮熟后盛入容器中,凉了以后自然凝结成块。食用时,再蘸一些腊八醋,味道真是美极了。“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初一不必说,初二吃面是为了挑寿,祈愿可以长命百岁,初三则因为合子是圆形的,可以“转”,意思是往家里多赚钱,取财源滚滚的意思。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捏紧饺子就代表着捏住了小人的嘴,不让他们拨弄是非。
庙会的热闹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带着喜气,各自逛的不亦乐乎,精细地挑选着适合的年货,摩肩接踵的人流,满载而归的收获,透出了过年的气氛。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汇聚成一首首欢快的交响曲在人们耳边回荡,抱着玩具、提着灯笼,大人、小孩,老人、青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月圆人团圆,各家各户围坐在一起,吃着元宵,谈论着关于历史的传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就把元宵节那种喜悦表现的淋漓尽致。据说,旧时北京为了庆祝元宵节,夜晚灯市口街道的两旁会点燃彩灯,照耀得北京城如白昼一般明亮。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观赏着造型奇特的灯笼,争相猜灯谜,那种热闹感觉从不亚于过除夕。
二月二,龙抬头。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却与龙息息相关。所有普通的食物都加上“龙”的头衔,水饺是“龙耳”、馄饨是“龙眼”、面条是“龙须”。吃春饼即是“吃龙鳞”这样的比喻是很形象的,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圆圆的龙鳞,在上面抹些甜面酱,夹些豆芽、黄瓜、粉丝、菠菜,轻轻一卷,鲜香爽口,美味至极。中国人之所以对龙如此敬畏,是因为龙作为中国的图腾,一直庇护着整个民族、庇护着每一个龙的传人。
随着时间的变迁面对春节,有人会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了,从前的那种渴望过年的感觉渐渐模糊了。其实,年并没有变,改变的是社会。相比以前,我们现在的物质、精神生活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每天都像是在过年,丰盛的菜肴时时刻刻都停留在餐桌上,等待过年的心情也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
腊月里,脚步变得匆匆忙忙。为了采购年货,要在超市一遍遍地转,要把所有需要的东西都搬回家。腊月里,心情变得欢欣雀跃。看着家人平安健康,看着窗明几净的房间,才明白家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腊月里,电话变得忙忙碌碌。听到远方的嘱咐,听到亲戚的问候,一种贴心的温暖油然而生。腊月里,思绪变得无比复杂。望着爸爸脸上增加的皱纹,望着长高的小外甥,忽然觉得自己身上要承担起沉甸甸的责任。腊月里,事情变得异常烦琐。探亲访友、参加活动,时间总是很短,相聚总是很短。腊月里,一路奔跑,一路幸福。
有时民俗固然很多、很烦琐,但是它蕴涵的意义却很深远。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听的、看的、想的、说的、做的、吃的、喝的`、玩的、乐的,无不充满着过年的味道,有点神圣,却充满了喜悦和期盼。从我们睁开双眼打量世界,就开始拥有春节。经历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才明白顺境不洋洋得意,逆境不垂头丧气。
春节感悟作文 篇五
春节是我国历史已久的传统节日,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的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大部分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活动这天被人们视为最吉祥的日子。
腊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通常在除夕的前几天里,人们都要以贴门神、贴对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来祈福,装点居所。当然少不了给压岁钱了。压岁钱通常是长辈发给晚辈,愿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正月初一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大年初一的街道异常热闹,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之间,我们就会走亲访友,给亲人和朋友送去最真挚的祝福。
通过的周五的`国际理解教育活动,我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对我们国家的名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们一起徜徉在中国文化的世界里,倾听传统的歌声吧!
过年感想作文 篇六
过年了,过年了……
过年的趣事可多着呢!走亲戚、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看烟花,还能收到大红包。好玩着呢,我最喜欢的就是大年初一的那一天。
早上五点我们就起床,也许你会觉得我们有点“精神病”——大过年的不在床上多睡一会儿觉,那么早起干嘛呢?那么你说错了,我们做的正是过春节的第一件事——“起五更”,“起五更”后奶奶包好饺子,就让我和爸爸去给姥奶送饭,送饭嘛就是长辈辛苦一年了,到过年该休息休息了,吃上由晚辈们送上的第一碗春节的饺子,“起五更”后,音乐声、鞭炮声、笑声交织在一起,连天上的星星都忘了睡觉停下来观看。
送过饭,我们简单的吃上几口,就开始串门拜年了,直见大街上三五成群的人们,说说笑笑的,认识不认识的见了面都打上招呼了:春节好啊!哈哈!我们小孩子是最开心了,串门拜年还可以拿到压岁钱呢,真是我们小孩子们的大解放呀!
晚上我躺在舒服的被窝里回想这快乐的一天,开心死了!那感觉真好,真想天天过大年!
春节感受作文 篇七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我们一年当中最为重要和热闹的节日,每年的春节总是热热闹闹,今年也不例外。
在老家,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应该忙活起来了。请灶王爷,供灶王爷。希望新的一年灶王爷可以带来好运。二十四,打扫房屋,来一个彻底大扫除。家里老老小小一起上阵,洒扫庭院,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扫卫生,高高兴兴迎新年的欢乐气氛。
春节将至,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贴年画。大红的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添了几分喜庆;贴年画,也是贴门神,是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的寄托。有许多人家也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福气,代表希望,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二十五,磨豆腐。打豆腐是辛苦活,所以,村里只有几户人家做豆腐,所以,二十五那天,人们都会早起,要不然做豆腐可就排不上队了。大家做好豆腐,要储备起来,以备正月里食用。
二十九蒸馒头,馒头用来自己吃和招待客人。还没等歇会儿,紧接着,三十就到来了。三十晚上,离家在外的人不管多远都要赶着回家,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响起来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吃过年夜饭,大人们围坐桌前闲聊,而小孩子就出去玩,看放烟花。一朵朵“菊花”在空中绽放,偶尔还会有几朵“牡丹”在一旁喝彩。“天女散花”使天空多了几分绚丽,显得格外动人。
烟花持续放了三十分钟,光亮把整个小村包围了起来,小村充满了欢乐与喜庆的气氛。除了这些,年三十,大人和小孩还要守岁。当然,几岁的孩子是要睡觉的,因为第二天还要去给长辈们拜年。当然,也有家长趁孩子睡觉时,偷偷地将压岁钱放在孩子的枕头下。给小孩子一个惊喜。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人们许下自己的新年愿望,也向别人祝福,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有好运气。一般来说,人们都是聚在一起去拜年,年纪较大的人则不出去,在家里等着人来拜年。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给长辈送上自己的新年祝愿,长辈则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晚辈,也表示自己对晚辈的期待与祝福。
在给长辈拜完年以后,许多孩子便撒了欢似的,跑向小伙伴的家。一来是找小伙伴玩,二来也是给小伙伴的家人拜个年。
春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流传了几千年。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带给了人们欢乐。一切矛盾都化解了,得到的不是误会,而是祝福;一切不高兴都消失了,得到的不是伤心,而是快乐;一切疲倦都不见了,拥有的不是倦意,而是舒心。
春节,游子回家,家人团聚。话里有思念的心,团圆的泪,感恩的笑容……
春节,带给人们祝愿,带给人们希望,带给人们团聚,带给人们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