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医生之一,他生活在东汉末年,一生不慕名利专门为穷苦人治病。他发明了麻沸散,还开创了古代做手术的先河。以下内容是高考家长网为您带来的2篇华佗的故事,可以帮助到您,就是高考家长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华佗的故事范文 篇一
华佗,三国时著名的医学家,与曹操同乡,并为其所杀。这位古代神医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但是,历史上果真有此神奇人物?史学界历来看法不一。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华佗故事原型来自于印度佛教传说。
“佗”字中的秘密
陈寅恪认为,天竺语(即印度梵语)“agada”乃药之意。旧译为“阿伽陀”或“阿羯陀”,为内典中所常见之语。“华佗”二字古音与“gada”相适应。“阿伽陀”省去“阿”字者,犹“阿罗汉”仅称“罗汉”一样。华佗的本名为“敷”而非“佗”,当时民间把华佗比附印度神话故事,因称他为“华佗”,实以“药神”视之。陈寅恪的文章发表后,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赞同。林梅村先生在《麻沸散与汉代方术之外来因素》一文中就支持陈先生的说法,他说,“agada”在梵语中的实际含义是解毒剂,多指丸药。麻沸散实为天竺胡药,“华佗其名或来自五天梵音,其医术有印度因素,则事在情理之中。”并称:“但只要认真观察华佗行医的社会环境,就不难发现陈说并非臆测。”
华佗的印度神话渊源
陈寿在《三国志》第二十九卷的“方技传”中,记载了华佗治病的许多奇事。陈寅恪将其神话的来源予以追溯。他指出,华佗为曹操治病,纯属抄袭之作。断肠剖腹之事也为抄袭之作,口吐赤色虫亦如是。几乎可以这样讲,中国的这位神医元化(或敷),其神奇医术,绝大多数是从印度神话故事中抄袭而来的,本土并无此事。只是“赖佛成神”,假的也就成了真的。以至“真”到了中国人特别相信的地步。
陈寅恪指出,华佗的事迹,实际来自印度神医耆域的故事。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华佗治病时,对必须动手术剖开切除的,便让病人服下麻沸散,然后再破腹取出患结。病患如果是在肠子里,就切开肠子进行清洗,再把腹部逢合,在伤口敷上药膏,四五天后伤口便痊愈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没有感觉,一个月左右,伤口就会完全长好。这个故事其实来自于耆域治拘闪弥长者儿子的病。再如,华佗治广陵太守陈登的病,他让陈登服了二升汤药,吐出了大约三升虫,红色的头还在蠕动,半截身子像是生鱼片。这个故事其实和神医耆域的故事也有类似之处。再比如,华佗为曹操疗疾以至致死的事,也和耆域的故事相似。“耆域亦以医暴君病,几为所杀,赖佛成神,谨而得免。”陈寅恪认为,华佗和耆域的际遇符合,尤其不能不让人有“因袭之疑”。
华佗可能有其人,但不是神医
陈寅恪认为,《三国志》中不但“华佗传”有佛教渊源,而且曹冲称象的故事也有佛教背景。他认为,“巨象非中原当日之兽,华佗为五天外国之音,其变迁之迹象犹未尽亡,故得赖之以推寻史料之原本。”《三国志》的成书,据佛教进入中国的时间还不算太久,而印度神话传播已非常之广,社会所受之影响已非常之深。所以像陈寿这样以严谨著称的史家也不能辨别其真假。陈寅恪认为,华佗(字元化,真名为敷)的原型,可能曾在中国存在,也可能真是沛国谯县一带之人,甚至也有可能“通晓”一些养生之术。但此人后来变成了“华佗”则完全是将印度之“佗”(药王神)强加给了这位中国人。这位中国人从此走上了幸运大道,成了人们敬仰的神秘人物。
华佗的国籍谜团
华佗的故事范文 篇二
文/妍岩
在中国古代,“药”总是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当一位患者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候,医生能用一剂良药将其治愈,人们便称之为“起死回生”、“药到病除”;当一个人陷入必死的绝境时,人们又会说他“无药可救”了。所以在古代社会,人们对“药”的功能,有着许许多多的神奇的描述。
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就经常用“神药”救人于水火之中。有一次,广陵太守陈登忽然感到胸中烦闷,面色红赤、厌食,华佗为他诊脉之后说:“你胃里寄生着一种虫子,是吃腥类的东西所致。”于是华佗为陈登煎了二升中药汤,陈登喝下去之后不一会就吐出了三升多虫子,它们的头是红的,还能活动,吐出虫子后陈登的病立即好了。华佗又对陈登说:“你的病三年之后还会复发,到时候如果遇到高明的医师还可以治愈。”到了第三年,陈登果然再度发病,但是华佗不在,结果不治而死。
有一位名叫李成的军吏,终日剧咳不已,夜间失眠。华佗送给他三钱中药粉,李成服后当即吐出二升脓血,病也渐渐好了。华佗告诫李成说:“十八年后你的病还会复发,到那时如果不吃这种中药,一定会死的。”在李成的要求下,华佗又给他一(www.kaoyantv.com)剂药,以备发病时用。五年后的一天,李成见到邻居有一位病人与他当年的病症十分相似,病情危机,李成顿生怜悯之心,把华佗留给他的药让那位病人吃了,病人终于获得救治。李成又去找华佗,想再要一剂,正遇上华佗得罪了曹操,被关在牢里,李成便不忍心向华佗提要药的事。十八年后,李成旧病复发,这时华佗早已被曹操所害,所以李成无药救治而亡。
有趣的是,曹操也落入和李成类似的境地。曹操患有头风痛,经常头痛,请华佗诊治。华佗认为,此病需长期治疗,否则无法去除病根。但华佗又不愿终日伺候曹操,便借故躲在家中。曹操发病时,屡次派人去请,华佗仍不肯上路。曹操大怒,将华佗抓了起来,并且说:“华佗明明能够治好我的病,却不肯彻底治愈,他是想以我的病抬高自己,我不杀他,他也不会为我根治疾病的。”于是将华佗杀害。后来曹操最宠爱的小儿子仓舒病重久治不愈而亡。曹操叹息道:“我真后悔不该杀了华佗,如果华佗还在的话,我的爱子也不会死了。”
枳解酒最神奇
文/张扬林
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首先发现了枳这种乔木的解酒作用。据述:“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
宋《本草图经》也经过了验证,说它“能败酒味,若以其木为柱,则屋中之酒皆薄也”。故早时多以原植物解酒。直到金元时期,用来解酒才偏重于枳的果实或种子,即枳子。当时名医朱丹溪曾有验案:一男子三十余,因饮酒过多,加上房劳过度,出现发热不退,全身疲乏,治疗时先用补气血药加上葛根以解酒。服后得微汗,但“人反懈怠,热如故”,症状不减。丹溪悟出是葛根过度发散之故,遂用枳子易葛根,果然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