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步步惊心观后感【优秀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高考家长网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步步惊心观后感,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读《步步惊心》有感 篇一

我花了几天功夫,终把《步步惊心》看完,心中郁郁然不得解。回想书中的一幕幕,确是称得上“惊心”二字,然这“惊心”固然也因宫闱之争,尔虞我诈的残酷多变,但更多的却是由“物是人非”所带来的伤痛郁愤。

想到书中的女主角,该称她什么名字呢?张小文,抑或是马尔泰若曦?我扯了扯嘴角,自知这笑带着五分凄楚、三分惶惑,二分自嘲。是的,连我这个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人都不免暂离现实、忘却自身,动容于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如此,我又怎能讥笑漠然于他们的痴呢?

但,另一方面,这或许也正是穿越时空,一变而为马尔泰若曦的张小文之所以落得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曾几何时,张小文就是张小文,虽然她在换灯泡时因失足而穿越时空,虽然她从一个在深圳打拼的单身白领而一变成为清康熙四十三年的满族少女,虽然她从芳龄二十五而退回为十四岁的豆蔻年华,但她作为现代人的心智未变,思想未变。她和明玉格格打架,双方狠狠瞪视,但终究明玉格格因她的喝声愣在当地而短了气势;她记挂着八阿哥的最终命运及其众福晋,因而踌躇着两人是否要在一起;她结交十三并打听四阿哥的喜好避讳,初时也仅是为了给自己留下后路……然而,人算终究不如天算,流逝的时光渐渐改变了她。于是,当她迷惘一笑,对着弘时说出:“我不知道我是谁”时;当她心知八阿哥败者为寇的下场却仍想以一己之力扭转历史的车轮时;当她得知李谙达、玉檀等人的死讯后,对着已贵为九五之尊的胤禛号啕大哭道:“我恨你”时;当她从八福晋口中得知是自己无意中一手促成了四阿哥与八阿哥的争锋对立而痛苦自责以致流产时……张小文已不再是张小文了,她已无法游离于马尔泰若曦这个身份之外而泰然应对了,她已不由自主地假戏真做了。此时此刻,我们看到了愈来愈真的马尔泰若曦,然而悲剧性的结局也终于无可挽回了。

若曦最后死在十四阿哥的怀里,“桃花漫漫如红雨,月白裙衫点点红”,然此美景却衬着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悲情。当十四问:“若曦,如果有来生,你还会记得我吗?”若曦的回答既是理智的又是伤痛的,“我会和孟婆多要几碗汤,把你们都忘了,忘得一干二净……”,我想,在弥留之际,她也许既不怨也不悔,但无可否认的,一定是很疲倦的吧……那么,如此平静的死去对她来说确可是一种很好的解脱。

写到此,我又想起了书中的其他人物,纷纷绕绕、起起伏伏中,要问我喜欢哪位阿哥?毫不犹豫的,我会选十三与十四。十三的话,应该很好理解吧。至于十四,他虽然有些任性,会写歪诗去气同胞兄弟胤禛,且有时也太过执念,但他却不失赤子之心,不失诚挚善良。他若笑便是真开心,他若摆脸色便真是生气,而决不会像有些阿哥般让人无法捉摸,心生寒意。若还要问我讨厌哪位阿哥?我的回答是:没有。而这或许也正是作者的高明处吧!文章末尾的寥寥数笔,便让我抛下了对九阿哥的憎恶之感,至少他在身为南冠之时依旧未变眉角眼梢的桀骜,至少他对玉檀的死还会心生不安,至死都带着后悔与怜惜。同样,即便是太子,虽则他侍宠胡为,但其终被废除并遭监禁一生的。结局已足以偿清他以往的过错。此外,难道他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人,只是出于其自身的缘由吗?

书的最后写到胤禛立于山顶,俯瞰整个紫禁城,其“眼睛深处却空无一物,宛如荒漠上的天空:辽远、寂寞。爱与恨都已离去,只剩他了。”此情此景,叔本华的话映上了我的心头:“欲望没有满足是痛苦,欲望得到满足是更大的空虚。”的确,“空虚”也许正是此时此刻身为万人之上的他心中情感的最好注解吧。

这一个有因有果,完完整整的故事,此寥寥数笔,确是难以全概。八阿哥、八福晋与马尔泰姐妹之间的爱恨纠缠、十三阿哥与绿芜的倾慕相知、十阿哥与十福晋的欢喜冤家、若曦与玉檀的姐妹情深、敏敏格格的星与月亮……这所有的一切,都曾牵动我心,再次翻开这《步步惊心》,却只见扉页上写着“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读《步步惊心》有感 篇二

几年前看过《步步惊心》之后,桐华的作品就列入了我的必看范围。桐华的故事情节中涉及历史的部分基本算是基于史实的,最让人叹服的是她对于人物复杂内心的完整刻画,将人物的所有特点及其矛盾之处都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她笔下,不论戏份多少、角色轻重,几乎所有人物都有血有肉栩栩生动。总让读者完全融入角色之中,敞开心扉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且,她尤其能让人身临其境般地体会当时历史或大环境的厚重感。桐华能做到如此,除了自身的思想深度,文笔便是得以不遗余缺地呈现她所有要表达的途径。没有好的文笔,就算想到了也无法说得精彩,自然黯色许多。所以,桐华凝练醇熟的笔触一直是我羡慕的。将散文写美并不是很难,将一部辗转的小说写得很美又极富剧情就不是一件易事了。在看绾青丝时,越仔细品味越由衷赞叹作者丰富深厚的文笔功底,如此才气没有一定的历练与积累是达不到的。

看这部书,许多读者估计都会因其中环环相扣的密谋与心机颇为感触。绾青丝之所以那么长而剧情吸引力却未与长度成反比,作者不断地巧妙设置重重悬念功不可没。就像侦探剧,你总想看下去弄清楚真相或证实你的猜想。然那么多牵扯奇门异术的复杂脉络,看似错综无底的网,源头却总是那么简单,归根到底,终逃不脱“权”“钱”二字。从古至今,夺权、敛财之欲就是矛盾的发源地,没什么好说的。不过,看着女主思路逐渐理顺、清晰,越来越接近事情的本来面目,这种心情是很过瘾的,在惊叹那些人一个两个怎么都那么聪明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作者超缜密的思维。

绾青丝是一部融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小说,在酣畅出彩的剧情之中,不乏轻松的搞笑,更不乏沉重的人性善恶与深刻的情感演绎。看完了,内心激起的层层波纹仍久久不能散去。

步步惊心观后感 篇三

花了几天的时间,终于把《步步惊心》看完,心中郁郁然不得解。回想书中的一幕幕,确是称得上“惊心”二字,然这“惊心”固然也因宫闱之争,尔虞我诈的残酷多变,但更多的却是由“物是人非”所带来的伤痛郁愤。

我还记得他陪她在雨里一起淋着,还记得他送她的那链子她日日小心保管,还是他为她挡箭那一幕最是感人,他说,如果给我时间考虑,我绝对不会这样做。可是他还是这样做了,遵循自己的心罢了。就如康熙要将她许配给十四阿哥时,若曦差一点说出了愿意二字,可是后来也仍然遵照了自己内心的意思。不过后来,这个世界仍然是男人的天下,权力或许比任何人都重要,兄弟,情谊,或许微不足道。可是,这整本书里的女人不仅仅是点缀,不仅仅是背后的女人,她们就像一朵朵鲜艳的花,深情,盛开,活得精彩,轰轰烈烈,无怨无悔。敏敏,明慧,若兰,又或者是绿芜,都是那样的浓烈,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些奇女子。

结局不尽完美,带着些许的遗憾,让人吁嘘扼腕,我一遍一遍的看步步惊心的片花,找寻小说里她们的影子,心里实在是泛着酸酸的难受,如仓央嘉措能否看透,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我看得到所有人的结局,唯独不知道自己的”,这才是最让人心神荡漾的《步步惊心》,这才是称得上清穿之作的经典故事,这才是那个多少年魂牵梦绕的清梦。

读《步步惊心》有感 篇四

很纳闷儿叶子和身边的朋友,特别是女性朋友怎么一度那么痴迷《步步惊心》电视剧,直到自己先读二月河的《雍正皇帝》重温历史,再一口气读完桐华的《步步惊心》原著,才明白《步》确实很吸引人。

《步》的构思新颖巧妙。现代知性白领张小文意外穿越到清朝,摇身一变成为八贤王的小姨子马尔泰·若曦,以其清纯秀丽的形象、乖巧可人的心智、不拘一格的个性、真诚善良的品行、不卑不亢的为人、宠辱不惊的气魄和略知历史的优势,很快便赢得了康熙皇帝的恩宠、众多阿哥的青睐和宫女太监们的喜爱,也无可避免地卷入了康熙末期有名的"九子夺嫡"皇权之争,演绎了一段爱恨交织、缠绵悱恻、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故事。

若曦起初爱上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八爷,刻意精心编织情网希望他能放弃争夺龙椅,可惜八爷爱美人更爱江山,执意飞蛾扑火,两人只好放手。后来若曦与四爷相恋,四爷为谋皇位委曲求全,两人只能暗渡陈仓、彼此牵挂。好容易熬到四爷登基即位,若曦却难以接受兄弟相残、血雨腥风的局面。八福晋的一席话更是正中要害:八爷设计四爷,害十三爷被幽禁,四爷随后多年隐忍,竟然都是若曦当初多次提醒八爷留心四爷及其重臣种下的恶果!相爱容易相守难,饱经磨难的若曦和四爷再也回不去从前了。"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若曦最后选择了逃避,从此两人天各一方,抱憾终身。《步》告诉我们,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世事总是互为因果、循环报应,谁也无法阻止历史演变的车轮。

康熙在位期间大权独揽,但对继位人选也不能一手遮天,结果人到晚年仍难享天伦,做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阿哥、格格包括宫女都必须由皇上指婚,他们都是代表政治利益的棋子,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十三爷十年幽禁,红颜知己绿芜不离不弃,待到重见天日,却因出身、身世难逃悲剧宿命,最后佳人香消玉殒,公子黯然神伤;四爷虽已坐稳龙椅,却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违背圣祖皇帝遗诏,强行把万念俱灰的爱人若曦留在身边…原来那些穿金戴银、前呼后拥、骄横奢靡的皇家子弟,在人前风光的背后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和无可奈何。《步》再次告诉我们,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八爷揭发太子私自截取贡品;三阿哥告发大阿哥用魇术魔控太子;太子围追堵截十四爷不惜痛下杀手;八爷布局设计陷害四爷导致十三爷被圈禁;四爷又利用康熙厌恶八爷的心思,毙鹰事件既打击了八爷党,又造成八爷与十四爷之间产生嫌隙;十四爷后来春风得意,其实也像狐狸一样惦记着农夫的鸡……《步》里面的男人,没有谁比谁更干净。若曦略知历史,爱恋中不免明哲保身、趋利避害,她的爱其实没那么单纯、真实和执着。蒙古草原上的敏敏格格、深锁侯门的若兰、出身青楼的绿芜、舍身报恩的玉檀,对心爱的男人倒是有情有义、有始有终,只是她们在命运的摆布之下势单力孤、太显懦弱。如此说来,《步》中的人物,虽然有血有肉、接近真实,我竟然一个也不喜欢。

《步步惊心》虽然也是穿越题材、戏说历史,却不像《寻秦记》那么风流情色,也没有《鹿鼎记》那样荒诞不经,它恰到好处地融合了爱情桥段和历史事件,酣畅淋漓地诠释了真爱、知交、政治,入木三分地剖析了人性的复杂,引人深思,给人启示。所以我认为,《步》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步步惊心观后感700字范文 篇五

几年前看过《步步惊心》之后,桐华的作品就列入了我的必看范围。桐华的故事情节中涉及历史的部分基本算是基于史实的,最让人叹服的是她对于人物复杂内心的完整刻画,将人物的所有特点及其矛盾之处都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她笔下,不论戏份多少、角色轻重,几乎所有人物都有血有肉栩栩生动。总让读者完全融入角色之中,敞开心扉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且,她尤其能让人身临其境般地体会当时历史或大环境的厚重感。桐华能做到如此,除了自身的思想深度,文笔便是得以不遗余缺地呈现她所有要表达的途径。没有好的文笔,就算想到了也无法说得精彩,自然黯色许多。所以,桐华凝练醇熟的笔触一直是我羡慕的。将散文写美并不是很难,将一部辗转的小说写得很美又极富剧情就不是一件易事了。在看绾青丝时,越仔细品味越由衷赞叹作者丰富深厚的文笔功底,如此才气没有一定的历练与积累是达不到的'。

看这部书,许多读者估计都会因其中环环相扣的密谋与心机颇为感触。绾青丝之所以那么长而剧情吸引力却未与长度成反比,作者不断地巧妙设置重重悬念功不可没。就像侦探剧,你总想看下去弄清楚真相或证实你的猜想。然那么多牵扯奇门异术的复杂脉络,看似错综无底的网,源头却总是那么简单,归根到底,终逃不脱“权”“钱”二字。从古至今,夺权、敛财之欲就是矛盾的发源地,没什么好说的。不过,看着女主思路逐渐理顺、清晰,越来越接近事情的本来面目,这种心情是很过瘾的,在惊叹那些人一个两个怎么都那么聪明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作者超缜密的思维。

绾青丝是一部融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小说,在酣畅出彩的剧情之中,不乏轻松的搞笑,更不乏沉重的人性善恶与深刻的情感演绎。看完了,内心激起的层层波纹仍久久不能散去。

《步步惊心》观后感 篇六

为什么最后还是要分离,经历了这么多,生生死死,却只剩思念。为什么若曦最后只得遗憾而终,为什么最后胤禛连她最后一面都见不着,曾经的一切一切,到头来终是烟消云散。

爱情,为什么这么不堪一击,若是八阿哥能放弃皇位,若是胤禛能体谅若曦,若是十四阿哥没有私心,若是,,,太多太多,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爱过,执着过,努力过,放弃过,却从未停止过,若曦死了,带走了一切,只留下那一抹孤单的背影,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若曦,你又是否看见,那个曾经你为之心动,为之伤心,为之流泪,为之疯狂的人如今只剩一副冰冷的躯壳。那个庄严的紫禁城,那个被深红色城墙所包围的嗜血牢笼再也不会出现你的身影,你实现了你的愿望,而他,他的后半生却将永远被困于此,在孤独,寂寞,思念,愧疚,悔恨中度过。对于他,虽最终君临天下,但,他想要的天下,是有你的天下,而如今,他却永远失去了你,纵使他是九五之尊,即使他权倾天下,却再也找不回那个令他魂牵梦萦的你。阴阳两隔,有太多的遗憾,却永远都无法弥补,擦肩而过,固然痛苦,相爱,却只能伤害,唯有遗憾。爱与恨都已离去,只剩他了。愿所有在对的时间里相爱的人遇见,就不再错过!

读《步步惊心》有感 篇七

今晨看完了小说《步步惊心》!

老公说我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呵呵。是的,我是真的落泪了,但可不是为那什么古人担忧。早已经过了天天抱着小说看的年龄了,禁不住同事说好,也正好无聊,就看了这部小说。

故事主要写一个多少了解点历史的20世纪白领因偶然穿越时空来到了康熙年间(以前我是不屑那些穿越小说不着边际的),以一个现代25岁的年龄穿越到古代一个13岁的身体里(古代女人13可以成婚了),能生活在宫廷中不知是她有幸还是不幸,和康熙的儿子们同龄所以相识相知相恋到痛苦的相思至死,只因她明了历史的演变,却不能说,却也因为她真的在古代付出了感情而点到即止的话,使得真真切切的人因为她的先知提点做出了伤害手足的事情。(主人公有风湿,当然她的死因是心力交瘁,不知道以今天发达的医学能不能救得了她)认为它好,因为它不同于其它言情小说只描写感情,真正吸引我的还有王位之争。当然,重要的不是结果,因为结果四皇子更改了诏书登基为雍正早就知道,痴迷的是过程中主人公也仅仅是知道结果,越是想置身于事外越是不断的牵扯其中,也曾试图改变历史却越发伤害了她在意的人。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勾心斗角都那么明显,生活在帝王将相之家,富裕的仅仅是物质,精神上的压抑,感情上的不自由都是一种悲哀!谁说我们的智商高于古人呢?古人的权利之争恐怕比我们更黑暗吧,起码现代社会以人命作为代价的还是少的!成王败寇的道理只有在古代才能诠释的更为得体!文中古人能把感情隐藏的很好,在含蓄中更是细腻,而且一定会比现代社会爱得更是深刻吧!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就无羁缚。” 真的能做到离开就忘记吗?还是会有很多的遗憾吧!看的时候真为主人公们心痛啊!呀,不知不觉读后感写多了,罗罗嗦嗦的想把整部小说拿给大家看呢,呵呵!明天改行当作家写小说去!可朋友说我没有写自己的感觉呢,最少要再写1000字呵呵。那就说说我对书中人物的想法。首先是康熙,绝对是个睿智的人,什么都心里有数。他也算个有血有肉的好皇帝,对太子的亲情和不舍到二废太子的苦痛,在儿子们之中的抉择都折磨着他。在他终于下定决心传位十四时,却驾蹦,是他一辈子的遗憾了!再就是四皇子,也就是历史上的雍正,城府深到康熙只以为他看淡了一切,不争名利,其实他可以不顾十三的兄弟之情,不顾若曦的男女之情,看着他们为了他受苦。他在隐忍着,在内心煎熬着,他心思缜密的布局,小心翼翼的拉拢人心,耐心的陪着年老的康熙,只为着等待时机。在康熙要招回十四的时候终于下手了。之后对待兄弟大臣及家眷的狠决也皆因为他隐忍多年的恨!但是能担当大任的人必须要会取舍,懂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他是后来的雍正啊,成功的当了皇上了,谁又敢小瞧了他! 老八,翩翩公子的形象,外人口中的“八贤王”,若曦第一个喜欢上的人。他也是沉稳内敛的人,穿一身月牙白衣,面如美玉,目如朗星,虽有些阴柔可是很有魅力,周身散发着光芒。懂得以得服众,也懂得拉拢文人的心。老九,老十,老十四看似都是八爷的人。他对若曦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或许也真的有喜欢,也或者只是利用?可也就是若曦的提点,让他防着老四和年羹荛等人,却害了他和一系列和他相关的人。到最后他才明了八福晋对他的情谊和他自己不肯放手的女人心根本就不在他身上。老九,没有太多可说的,一直在幕后拥护着八爷,一直利用着一个女人接近着康熙和雍正,打探着消息,最后才被女人的无怨无悔打动了心。老十,历史书中的草包,可他只是性情直而已,待人却是真诚的。可是真的不适合那个复杂的宫廷啊!但傻人有傻福啊,找到一个真爱她的女人!十三,性格豪爽,外表俊逸,狂放不羁。可以把酒当歌,可以吹弹吟唱,吸引了蒙古的格格。可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喜欢的就不会娶。可为什么要替老四去认罪而被幽禁十年呢?

幽禁中收获了奇女子绿芜的爱情。我是很喜欢十三的,因为他有头脑,对若曦也真的是相知的情谊而非男女之情,也帮了她不少忙,可是如果换成我是他我会去替老四背那个黑锅吗?他是真的义气还是愚忠?还是真的为了四哥的亲情?十四,也是个不羁的性子,一直追随着老八,可当老八受冷落的时候却凭自己的勇武赢得了康熙的欢心,当然他在适当的时候都会为老八说情,让康熙觉得他也重视手足之情,我一直以为他不在意那个王位,可是他却在若曦躲到他那里时想要知道康熙真正的想法。和老四一奶同胞却不同的命运,他心里有多少不甘啊!还有他对若曦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说是朋友之情却保留了十几年她为救他的簪子,或许在那一刻他也动了心,只是知道她不属于他? 说说女主人公吧,现代的张小文,古代的马尔泰。若曦。她先是喜欢八阿哥的,在得知他不会为了她放弃皇位之争时选择了离开他。后又喜欢上老四,虽说刚开始是老四对她的误会,可是她到底是什么时候喜欢上老四的呢?是从那个强吻开始的吗?可那个时候在她心里的是老八啊!我认为她毕竟还是有着现代女人的思想,理智大于情感,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因她知道最后的结局是老四登基才会关注他多些,虽然她想改变老八也改变历史,可当她知道改变不了时是坚定的离开,就向她问自己的,为什么不能同生共死呢?人啊,还是自私多一点吧!现代的张小文是喜欢雍正的,喜欢他的狠,喜欢他的手腕,甚至喜欢他的残酷,那是因为事不关己。可她成了若曦,这些手腕,残忍都用于她身边的人的时候她还是受不了了。有的时候打击一个人的心比肉体更让人难过。

步步惊心观后感 篇八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几集《步步惊心》,算是落伍的我第一次接触宫庭剧和传越剧。由于是从后半部开始看的,评价不太全面,本人不喜欢由刘诗诗扮演的若曦,就是叫马尔泰若曦的这个女一号。若曦是个倔强的、任性的女子,和阿哥闭嘴、和格格打架,连康熙都笑她是“拼命十三妹”。

她在感情中确游离在老四和老八之间,无法抗拒八王爷的柔情,但又对面冷心热的四爷的暗怀春心,一个女人和一堆男人的情感故事纠缠着一帮王子的帝王之争开始了。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相思……

无法给予,不如不爱;无法保护,不如不爱;无法长久,不如不爱。可是,一旦相遇,终难逃过身不由己、情不自禁。

八爷的湿润在于形,却不在于意。母亲卑微的出身让他出小便失去母荣子贵的光环。他的睿智、才情,不甘屈于人下的性格注定在帝位和若曦之间他的选择,不能说他的对和错,但是他利用了一个女人最真的情感。

而若曦,或者只是感念于八爷对他的体贴入微;或者真的如她所言,爱是真的,却不够深。他们的爱从雪中的那一次牵手开始,同样在这纷飞的雪中断然结束,形同陌路。若曦在痛苦中选择了离开,明知结局的她终究没有飞蛾扑火的勇气。

一杯清茶,眼中独有红衣绣舞,他们的第一次以这样浪漫的方式开始展示,但多少日月,四爷将这份情感压在心底,无法表达。

若曦因求情而被罚跪,正值倾盆大雨,若曦独自在雨中跪着,四爷知道消息后,急忙进了宫,看到若曦后,扔下了雨伞陪若曦一起淋着,受着、痛着、熬着。若曦感到了欣慰,拉了拉他的衣服,对他轻声道;回去吧,你的心意我都明白。胤禛紧紧的抱着若曦,二人在雨中相拥。偏偏这时候八爷出现。胤禛看了一眼八阿哥,慢慢地走了。回到家中,胤禛仍在雨中站立,即使四福晋跪着求他回去,胤禛也只是淡淡的让人把四福晋拉开。在雨中站立了一夜。

多数人看到的四爷的暴政、残酷的雍正爷,但更是一个需要保护,需要疼爱的胤禛。面对初登帝位时的`乱局,再加上若曦施加的压力,做为高高在上的君王之躯,比现在挣扎在生活线的小贩起的早,比高考的学生阅的多。当夜深人静时,在若曦身边,他才能睡个安稳觉,可是她带给他的是更多的压力和不理解,从皇帝、国家大局的角度,她能理解他多少?多男人女人的立场,她能支持多少?

若曦在身体病危的时候,又以“我愿意”和先帝遗昭委身十四爷,在那个花瓣飞舞的后花园,在她的额头,十四爷留下了深情的一吻,空叹男儿太多情。

她终于走了,留下了对胤禛而不是皇帝无限的思念:

“人生一梦,白云仓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

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当一个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开我心门的钥匙;

当他扔掉伞,陪我在雨中挨着,受着、痛着时,我已彻底向他打开了(心)门;

当他护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

之后是是非非,不过是越陷越深而已。

话至此处,你还要问起八爷吗?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

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时可还怨我?

恨我、恼我、怒我?

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只有拿去我魂魄的四爷一人。

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

又想起若曦曾经跟八爷的盟誓: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真感叹此女的胸怀,难道真是每一次都认真,但无人能真正驻留在她心底,还是留在心底的太多,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个?

无数个镜头:四爷流眼泪,他的无奈,他所承受的痛苦,他攥紧拳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