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扁鹊治病》寓言故事优秀6篇

高考家长网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扁鹊治病》寓言故事,可以帮助到您,就是高考家长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扁鹊治病 篇一

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医术最高呢?”

扁鹊答道:“长兄最佳,仲兄其次,我最差。”

魏王接着问:“为什么?”

扁鹊说:“我兄长治病,是在病症还没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把病治好了,所以,他的医术只有我们家人知道,因此,他的名气根本传不出去。我仲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时就把病人治好了,一般人以为病人得的只是小病,所以他的名气也不大,只有本地人才知道他。而我治病,却是在病情严重后才治,别人看到我割肉切骨,动作颇大,就以为我医术高明,我也因此闻名天下。其实,比起我长兄与仲兄,我的医术是最差的。”

读完以上对话,我们至少会领悟以下道理:

第一,扁鹊的谦逊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药到病除的“神医”扁鹊,不但医术高明,而且还有着高尚的医德。并不因为自己的声望而沾沾自喜,居功自傲,自吹自擂,相反,他却说长兄与仲兄医术更高超,只是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名声远播罢了,足见其德艺双馨之品格。

其次,防治并举,以防为主很重要。从扁鹊回答魏王的话中我们十分清楚地明白:对于病人的病情,应及时诊疗,方可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尽管医生的名声不为众人所知,却达到了治病救人的根本目的。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对违规违纪的同学也应该如此:在他们犯错之初,如果教育者就能洞察其“苗头,并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一定会比日积月累,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等到错误越犯越大以后再“疗救”要好得多,容易得多。

由此,我又不禁想到了交通安全、防火防盗、疫病疫情……的防微杜渐。每当发生了触目惊心的交通惨剧,人员财产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非典”等疫情灾害袭来之时,我们的相关部门才如梦方醒,草木皆兵地警惕起来,但为时已晚,为何不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呢?

由此,我还想到了对贪官污吏的惩办。我们每每会在媒体上看到诸如运用MBA方法而设置“首席情妇”的某地委副书记以及之流的社会败类的“劣迹”、“丑行”的报道,假如也能如扁鹊兄长治病一般,采取及早防治的措施,相信就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遏止类似情况的发生。这样,则人民幸,国家兴!

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篇二

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对桓公说:我看你有病,在皮肤的表层,如果不医治的话,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

扁鹊退出去后,桓公说:医生就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并以此证明自己的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对桓公说:您的病已发展到皮和肉之间了,如果不治疗就会加深。

桓公没有答理他。扁鹊退了出去,桓公心里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来拜见,对桓公说:你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了,如果不医治的话,还会加深。

桓公还是不理他。扁鹊退出后,桓公更加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看见桓公,掉头就跑。桓公很奇怪,便派人去问原因。

扁鹊说:病在皮肤的表层,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病在皮肤和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就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病一旦深入到骨髓里,那就只好由阎王爷来作主了,医生是**为力的。现在君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能再去请求为他治病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公就这样病死了。

寓意:有病要赶快医治,如果掉以轻心,违疾忌医,小病就会拖成大病,再治就来不及了。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治病 篇三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乡里;而我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遍及全国。”

文中神医扁鹊说明了一个“预防重于治疗”的哲理,平时在行医过程中,他认为对疾病只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初起阶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读此短文深有感触,其实扁鹊“预防重于治疗”的哲理,同样适用于我们众多的现实社会的许多事例中。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计划生育国策实施,城乡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乃至家族中,“众心拱月”突出以我为中心,此类问题突现,涉及思想品德、行为教育更趋难得。特别是中国传统科举制度,以应试教育处于主导地位,往往注重对青少年、儿童智力开发教育,而忽视品德教育,从幼儿园起择校风盛行,包括学校、家长总希望学生及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通过努力而顺利进入国内知名学府,再或出国留学等等。。。。。。

扁鹊治病 篇四

【关键词】黄帝内经;研究

1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

中国泱泱大国也,世界文明古国也,五千年灿烂文化,不可能只有2000医药史,难道前3000年生了病就不治疗吗?显然是教育误区。笔者认为,黄帝内经的成书过程上古时代_文字/口传心授形成《黄帝》,经过漫长的先秦和战国时代(约3000余年),到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流入民间,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阳庆家中非常富有,他精通医术,却不肯为人治病,也许因为这样他才不出名。汉高后八年,公乘阳庆传授给淳于意(仓公)《黄帝》、《扁鹊》。汉武帝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黄帝》已经分为两部分了。即《汉书艺文志》记载的《黄帝内经》十八卷、《黄帝外经》三十七卷。

首先,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现在我们没有找到文字记载,不等于事物或事实不存在。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闻序》中写道“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为之三坟,言之大道也。”其次,先秦时期,流行以姓名、谥号、尊称代书名,如老子-《老子》也称《道德经》,孙武-《孙子》也称《孙子兵法》,墨子-《墨子》,韩非子-《韩非子》的等等,诸子百家,接受之影响。

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然左右行游诸侯,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2 司马迁知道肯定有《黄帝》、《扁鹊》

但是他肯定没有读过这两部书。但是司马迁可以看到仓公的病例。仓公这个人,是齐国都城管理粮仓的长官,他是临淄(zī,资)人,姓淳于名叫意。年轻却喜好医术。汉高后八年(前180),再次向同郡元里的公乘阳庆拜师学习医术。这时阳庆已七十多岁,没有能继承医术的后代,就让淳于意把从前学的医方全部抛开,然后把自己掌握的秘方全给了他,并传授给他黄帝、扁鹊的脉书,观察面部不同颜色来诊病的方法,使他预先知道病人的生死,决断疑难病症,判断能否治疗,以及药剂的理论,都十分精辟。学了三年之后,为人治病,预断死生,多能应验。然而他却到处交游诸侯,不拿家当家,有时不肯为别人治病,因此许多病家怨恨他。谓意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庆又告臣意曰:“慎毋令我子孙知若学我方也。”问臣意:“师庆何见于意而爱意,欲悉教意方?”又问:“你的老师阳庆是跟谁学习的?齐国的诸侯是否知道他?”回答说:“我不知道阳庆的老师是谁?阳庆家中非常富有,他精通医术,却不肯为人治病,也许因为这样他才不出名。阳庆又告诉我说:'千万别使我的子孙后代知道你曾向我学习医术'。”

又问:“你的老师阳庆是怎么看中并喜爱你的?怎么想把全部秘方医术传授给你的?”回答说:“我本来不知老师阳庆的医术精妙。我后来所以知道,是因为我年轻时喜欢各家的医术医方,我曾用他的医方尝试,大多有效,而且精妙。我听说川唐里的公孙光擅长使用古代流传的医方,就去拜见他。我能做他的学生,从他那里学到调理阴阳的医方以及口头流传的医理,我全部接受记录下来。我想要全部学到他精妙的医术,公孙光说:”我的秘方医术都拿出来了,我对你不会有所吝惜,我已经老了,没有什么再让你学习的了。这些都是我年轻时所学到的精妙医方,全教给你了,不要再教给别人。“我说:”我能侍奉学习在您的面前,得到全部秘方,这非常幸运。我就是死了也不敢随便传给别人。“过了些日子,公孙光闲着没事,我就深入分析论说医方,他认为我对历代医方的论说是高明的。他高兴地说:”你一定会成为国医。我所擅长的医术都荒疏了,我的同胞兄弟住在临,精于医术,我不如他,他的医方非常奇妙,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我中年时,曾想向他请教,我的朋友杨中倩不同意,说:'你不是那种能学习医术的人。'必须我和你一起前往拜见他,他就会知道您喜爱医术了。他也老了,但家中富有。“当时还没去,正好阳庆的儿子阳殷来给齐王献马,通过我的老师公孙光进献给齐王,因为这个缘故我和阳殷熟悉了。公孙光又把我托付给阳殷说:”淳于意喜好医术,你一定要好好礼待他,他是倾慕圣人之道的人。“于是就写信把我推荐给阳庆,因此也就认识了阳庆。我侍奉阳庆很恭敬谨慎,所以他才喜爱我。”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汉文帝十三年五月,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应该受刑,朝廷下诏让狱官逮捕他,把他押解到长安拘禁起来。太仓令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他被捕临行时,骂女儿们说:“生孩子不生儿子,遇到紧急情况,就没有用处了!”他的小女儿缇(tí,提)萦(yíng,营)伤心地哭了,就跟随父亲来到长安,向朝廷上书说:“我的父亲做官,齐国的人们都称赞他廉洁公平,现在因触犯法律而犯罪,应当受刑。我哀伤的是,受了死刑的人不能再活过来,受了肉刑的人肢体断了不能再接起来,虽想走改过自新之路,也没有办法了。我愿意被收入官府做奴婢,来抵父亲的应该受刑之罪,使他能够改过自新。”上书送到文帝那里,文帝怜悯缇萦的孝心,就下诏说:“听说在有虞氏的时候,只是在罪犯的衣帽上画上特别的图形或颜色,给罪犯穿上有特定标志的衣服,以此来羞辱他们,这样,民众就不犯法了。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当时政治清明到了极点。如今法令中有刺面、割鼻、断足三种肉刑,可是犯法的事仍然不能禁止,过失出在哪儿呢?不就是因为我道德不厚教化不明吗?我自己感到很渐愧,所以训导的方法不完善,愚昧的百姓就会走上犯罪。《诗经》上说,'平易近人的官员,才是百姓的父母'。现在人犯了过错,还没施以教育就加给刑罚,那么有人想改过从善也没有机会了。我很怜悯他们。施用刑罚以致割断犯人的肢体,刻伤犯人的肌肤,终身不能长好,多么令人痛苦而又不合道德呀,作为百姓的父母,这样做,难道合乎天下父母心吗?应该废除肉刑。”

3 《易经》与《黄帝内经》的关系

《黄帝》吸收了先天八卦的哲学道理,体现在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吸收了《神农本草经》的药理思想。《黄帝内经》与《黄帝外经》的关系,安照《易经》卦辞的解释,为上下之意,即《黄帝外经》高于《黄帝内经》之上,正是因为扁鹊读了《黄帝》(包括内、外经),《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也就不足为奇了。

4 究竟司马迁是否读过《黄帝》/《黄帝内经》

司马迁的确指导《黄帝》、《扁鹊》等书的存在,但它的确,没有读过,这体现在《扁鹊仓公列传》的病例记载,详今略古,祥仓公略扁鹊,分先后,按顺序。

在此以前,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即帮助家人做些农业劳动,同时大概已学习了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随父到长安后,他又学习了“古文”(如《说文》的“籀文”和“古文”等),并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些对年轻的司马迁都有很深的影响。在太初元年(前104),他主持了改秦汉以来的颛顼历为夏历的工作后,就开始了继承《春秋》的著作事业,即正式写作《史记》,实践他父亲论载天下之文的遗志。这年司马迁是四十二岁。他终于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乙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先圣先贤的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出路,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著作的宏愿。司马迁接受了儒家的思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把自己的著作看成是第二部《春秋》。但他并不承认儒家的独尊地位,他还同时接受了各家特别是道家的影响。他的思想中有唯物主义因素和批判精神,特别由于自身的遭遇,更增加了他的反抗性。班彪、班固父子指责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这正说明了司马迁的思想比他的许多同时代人站得更高,而为一些封建正统文人所无法理解。我们今天正是从这些封建正统文人的指责中,看到了司马迁进步思想的重面。

《扁鹊治病》寓言故事 篇五

扁鹊

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零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〇年)。

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为人民**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

关于扁鹊:

有一次扁鹊行医到虢国,虢国的**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醒来,又把药物敷在**肋下,一会儿,**就站了起来,最后给**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就完全康复了。

蔡桓公

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田齐桓公本名田午,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齐废公田剡而自立。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齐宣王时规模达到鼎盛。

因桓公午曾迁都上蔡(今河南上蔡),所以按当时的习惯又称齐国为蔡国(蔡国原为姬姓封国,当时已经**),所以齐桓公又称蔡桓公。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而又称梁惠王,韩哀侯灭郑国后迁都于郑(今河南新郑)而韩国又称郑国,这些都是同样的例子。

扁鹊治病 篇六

其实长桑君一直在暗暗地观察扁鹊,发现这个小伙子不仅对工作一丝不苟,为人忠厚,还有一种天赋,对任何事情都能很用心地研究。这么观察了十多年,长桑君认定他是个聪慧持重的好小伙。

于是,长桑君单独把扁鹊叫进了自己房间,装作随意地说:“我有一份治病的秘方,我年纪大了,想把它传给你,你能保证不向外人泄漏吗?”

扁鹊听了,心头一震,立刻深深一揖,答道:“承蒙您信任,我决不外泄。”

长桑君满意地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包药,交给扁鹊,说:“把这些药用水冲服,三十天之后,你就会看到些平时看不见的东西了。”说完,又拿了些医书送给扁鹊,之后就化作一阵风不见了。

扁鹊这才明白,是仙人在点化他。

扁鹊把药喝了下去,过了三十天,他忽然发现自己的眼睛有了透视功能,人的五脏六腑出了什么问题,他可以一目了然。接着,扁鹊又细细研读了长桑君留下的医书,开始给人治病,往往能药到病除,很快就有了“神医”的美誉。

扁鹊四处行医,经过虢国时,听街上的人都在议论纷纷,说太子中了邪,好好的忽然就没了气,可一两个时辰过去了,还脸色红润。扁鹊一听,急忙跑到虢国宫门前,让守门官向国君通报,自己要进宫救治太子。

守门官半信半疑,说:“先生,您是不是想骗钱花啊,太子明明都死了,你还救什么救?只有神仙才能起死回生,您说这种话也太离谱了吧。”

扁鹊急得直跺脚,仰天长叹道:“你啊你啊,真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我医治病人,并不一定要把脉,听听大家的议论,太子的病因我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啦。不信,你照我说的进去看看,凑近太子的耳边,应该还能听到有血脉流动的声音;摸摸太子的大腿,一定还是温热的呢。”

守门官听得目瞪口呆,扁鹊说的这些症状正是让太医们大惑不解的啊,于是就跌跌撞撞地冲进宫里向国君汇报。

国君听说自己的儿子还有救,高兴地一口气跑到宫门口,拉住扁鹊的手说:“先生来到敝国,真是我们三生有幸啊!如果能将小儿救活,我和我的国家都对您感激不尽!”

扁鹊回答说:“依我的推断,太子其实并没有死,只要治疗得法,就可以救过来。”

扁鹊来到太子病床边,拿出一把针,磨锋利了,太子的穴道。不一会儿,太子就睁开了眼睛。然后,扁鹊又把一撮药草烤热,敷在太子的两肋。过了一会儿,太子就坐了起来。吃了几帖扁鹊的汤药,太子就完全康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