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高考家长帮精心整编的环境与设计关系范文(21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环境设计的相关知识。
环境设计范文 1
【关键词】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素;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何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一直是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家重点研究和讨论的课题。越来越多的生态绿色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被引入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领域。
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素
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都会受到不同设计要素的影响,同时,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类型呈现,因此,这就造就多样化的城市风貌,营造了多种韵味。要想充分表达城市空间的艺术,一般少不了一些必要的设计要素的加入。
1.建筑
建筑首先是身躯的蔽所,其次才是精神的蔽所。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人类的建筑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物质作为城市环境构成的基础,而精神的存在性指导着环境空间的变换。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是既满足人类物质功能,又能满足精神需要。我们熟知的佛罗伦萨的比萨教堂是由三个不同的建筑组成一处优美的环境,在任何角度都给人们呈现出了一个美好的形象,同时绿茵的草地环境也让人时刻感受着自然环境的清新。这些都很好的体现了建筑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
2.水体
水是所有城市环境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对周围景物具有很好的映射效果,在与周围的建筑物、雕塑、植物等进行组合时,可以创造出独特风格艺术作品。
3.道路
道路的畅流是一个城市有序发展的基础,它为城市的空间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的城市意象。道路的连贯、有条理,有助于城市的意象组织,同时也赋予城市一种适宜的形态存在。城市脉络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规划构造。不同的城市道路规划,体现着每个城市的特色和文化观念。
4.造型
造型是设计意图的具象化,具有造型形象的艺术品点示环境中的视觉中心,与建筑一起构筑了城市的形象,成为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整体化要素,更好的表现了城市的特色、品质、性格。众多的城市雕塑都是在城市环境中展开的。如:位于广西南宁五象广场的“五象雕塑”和“五象喷泉”,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南宁的历史文化渊源,展示着绿城的魅力。
5.绿化
绿化作为一种软质景观要素,在美化城市环境,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绿化能有效的吸收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能释放氧气,减低噪音,增加空气湿度许多功效。兼具生态功能和观赏价值,对城市景观色彩具有很好的调和作用,给我们在视觉上营造一份美好的感官享受。
城市中大片修剪整齐的草坪绿地,使人容易产生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审美情趣,提高了都市的文化氛围和都市人的文化品味。在花园城市新加坡,新建的高层建筑只占地35%,其余土地用于绿化,在道路和建筑物之间的空地种树、栽花、种草,到处都是树木相间,缀满藤蔓,居民生活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乃人生一大享受。
三、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倾向
1.观赏性以及标志性倾向
从传统是城市环境设计理念这方面而言,城市空间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在很多城市多将具有标志性的景观小品作为城市的识别标志,成为城市的视觉焦点由于一些雕塑环境艺术设计小品居于很强的标志性和观赏性,因而大多数都放置在城市的重要位置,如城市出入口的地方,绿地的中心等而观赏性与标志性并重是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两种基本倾向,而这种倾向也体现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两大趋势。以独特的造型、醒目的色彩厚重的质感以及特殊的肌理等特征作为城市的背景屹立于城市的一角,例如,在纽约市哈德逊河滨水区有两座雕塑,这两座雕塑是著名雕塑家马丁。皮耶尔设计的,以不锈钢作为柱台,简洁大方而且有力,刚好与隔岸相望的自由女神遥相呼应,�
2.实用物装饰化以及艺术化倾向
从城市环境设计的角度来说,环境景观的实用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说,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仍旧以实用物本身作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素材,例如,道路树木的设计树木底盘的色后记铺地绿化的设计以道路水筛的设计,这些实用物的设计细节更加突显了整休城市空间的风格,体现了城市环境的品味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实用物也朝着装饰化和艺术化的倾向发展一方面,为了打破现代城市枯燥繁琐的生活状态,实用物越来越需要突出艺术感和装饰,为人民的生活注入一些新的活力与激情,调动人们的情绪。例如:布尔斯广场为了缓解城市中心交通的压力,改善拥挤的交通运输,对交通铺地的材料也进行了细致地考虑选用了6种规格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的饰面材料,铺地的中心是灰色的片麻岩,紧接着是花岗岩,然后边角则是扑上色彩鲜艳的粉红色花岗岩,色彩错落有致,变化也有规则,尤其是在雨季的时候,受到湿润环境的影响,休现出了石块图案和色彩纹理的变化,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
3.复合功能化倾向
现代化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标志化观赏化实用化艺术化和装饰化等倾向必然会导致环境艺术设计复合功能化的倾向环境设计中既要突出实用功能,也要满足人们的观赏功能、艺术审美功能、装饰功能,丰富城市的文化生活。由著名艺术设计师朱迪。麦基设计的经典雕塑“铜猫长凳”,其基本原型是座椅,突出了作为座椅的实用功能,同时又以猫作为装饰,突显了艺术性和装饰性,是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功能复合化倾向的优秀典范。
四、建立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在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生存的环境,城市发展中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艺术正是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这一基本理念。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为我们的城市环境营造了平衡、和谐,具有文化特色的环境享受。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觉环境艺术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中,我们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古起,祖先们就用和谐共存的理念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情景相融。
在我国现代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也需很好的体现这一原则,对城市景观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时,在提供美好的环境艺术和娱乐休闲处所设计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大限度的保留最原始的生态环境的自然美。
2.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
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人类的发展要“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发展的能力”的条件下,充分的开展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达到人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生态体系。贯彻这一思想,要本着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的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思想内涵和品位,使环境艺术设计达到合乎整体、合乎生态、合乎美学、合乎时代、合乎本土、合乎大众的审美要求。
3.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趋势
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趋势将朝着生态化、人性化的未来趋势发展。在设计中充分的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同时在设计中也要考虑上山水等自然环境要素与环境艺术的依托关系,无论是山地、平原,还是河滨、湖滨,建筑依山近水,相互陪衬,绿树葱郁,环境协调,构成宜人的内外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协调设计,也是社会和人� 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观念必须建立在对现代人多方位分析的基础上,引导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方向。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环境设计得到深入发展。现代化城市在满足人们居住的舒适、环保、健康要求的同时,开始注重利用环境艺术设计的手法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优越的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贤淑。浅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2012年第9期。
[2]侯佳文。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符号[J].中国轻工教育。2011(02).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 2
引言:
环境艺术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满足人对于功能上的满足同时,也能给予人们美好的审美体验。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切设计思路都要以环境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成果要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的统一。时代的不断进步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人在生活世界中构造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方式的设计实践,它与人类其它的主动创造性行为一样,它不是单纯某个设计师个人行为,而是人类的共同体的行为。设计是规划未来,是规划未来的生活方式,规划人性的发展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要将科技与人文恰当的融合,设计规划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环境与方式。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应当吸收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新成果,积极致力于将新技术、新成果运用于将低碳环保生活理念转入现实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和思维方式,构建集约永续的资源利用体系。以人和自然共赢为本,构建生态友好的宜居环境体系。如在景观设计中加强雨水的收集与综合利用,采用渗水路面技术,利用雨水涵养地表水源;结合建筑、绿化和沿河湿地建设雨水收集净化设施,作为绿化用水和景观补充用水。这些都结合了环境景观建设和节水的要求,选择本地适生植物类型,使得规划绿地系统建成后,除满足城市景观、休憩功能以及隔音降噪等功能外,可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形成滞尘带,调温当地小气候环境,并结合各项生态环保管理措施的实施,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环境设计的最大的宗旨就是合理的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现在环境设计的有着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个体的特性应该在整体中得到体现,并重视同一作品在不同环境下的效果差别。总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其特色性,其具体的特点如下:
1、环境艺术要强调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服务功能。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尊重人类的基本利益。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是无害性和积极性互相统一,其无害性的主旨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环境艺术设计要有科学依据,同时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自然,设计过程及设计作品都不应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而其积极性是指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要以积极性的、正面的意识为主体,同时不带给人消极的情绪。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强调整体性与多样性互相统一,首先环境艺术作品的设计要具有正确的、统一的理念,并能够满足不同审美对象的需求,实现整体性与多样性的并存和统一。
4、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互相统一,也就是说,现代艺术作品除了满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审美需要外,还要适合人类的基本生活,具有实用性。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素
1、基于实用要求的设计出发点
环境的使用功能是容纳受众的生存和生活,比如一个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就是这个空间中为受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虽然环境的采光系统、通风系统、安全系统并不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内容,但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全过程,不能与这些系统的部署要求相抵触。我们可能设计出一个非常有美感且宜居的公共空间环境,但如果这个公共空间环境存在倒塌、窒息等危险,或者没有保证良好的逃生通道致使在火灾等极端条件下没有畅通的逃生通道且可能导致踩踏等次生事故的危险。这个环境即便再美观也不能算作成功的设计。
另外,环境艺术设计给受众提供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感官体验,并不仅仅是视觉的范畴,我们应该在五感上给客户综合的享受,同时还应该就环境的控制及休息空间等功能空间的实现进行全面的满足。
2、增进感官的设计模块化处理
我们以酒店大厅为例,一般包括迎宾区、休息区、吧台区、值班区等关键模块每个模块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长期工作中都总结了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方式,这些设计方法和实现方式进行组合,然后在整体上进行创新和演进,就可以构成一个较为完美的酒店大厅设计。而对于居室的设计,我们也会分为电视墙、主题墙、餐饮区、起居区等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于每个具体组成部分进行单独设计且对于具体组成部分之间的衔接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较为负荷大众观点的设计成果。
环境艺术设计目前的状态,恰恰是在这种既定的模块化设计模式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的生存状态。环境艺术设计师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就此模块化基础上给予创新和演进。
3、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
在80~90年代,家居起居室的主要使用技术,与当前家居起居室的主要实用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底板和墙面的处理方式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其他空间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调用的技术手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新技术和新材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现方法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
设计师在设计一个空间之前,会首先拿到该空间的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对于先行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工程实例,设计师也会查看现有的可用技术研究给某些技术系统提供容纳空间和通道。
4、养生观念与奢华观念的平衡与依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所以在当前的高端住宅及生活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养生理念逐渐超过了奢华理念。大量原生态材质的使用,使得当代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更加的“复古”,藤编、实木、真皮、亚麻、天然石材等材质,逐渐取代了一些人造材料,使得整个家居呈现出越来越贴近自然的风格。目前的田园风格、地中海风格、简约风格的大量使用,化工产品逐渐退出室内装潢舞台,这都是当前养生观念发展到极致的体现。
在大量原生态材料得以应用的同时,浴室和厨房在家居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浴室和厨房的改装投入,甚至接近了购买整套房产的投入。对于公共空间,特别是高档酒店的设计中,浴室的设计也更加高档化,这也充分的与受众的养生观念结合起来。
5、国内外文化交融以及民族符号的表达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的交流活动,与服装设计、影视文化的交流活动一起,被称为最活跃的三大世界文化交流领域。以北京798艺术中心为例,每年的国际交流活动达到上千场。几乎每天都有多场不同规模的国际化的艺术交流活动在一个数公顷的场馆内密集进行。在频繁的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从上海世博会会场、北京奥体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大剧院等,虽然也体现出来较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但其表现方式和手法上,引进了更多的国外表现方式。特别是以“和”文化和“太极”文化为核心表现元素的国家大剧院,从外观上看,已经很难与国内传统文化相提并论。民族符号在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定义。而这个定义的前提,是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已经与世界完全接轨和融合。
环境设计范文 3
关键字:环境;视觉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062-01
在建筑中,“环境”就是指人们在使用建筑物时,对于建筑内部或外部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意识的总和。将这几方面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分析在空间影响下的视觉意识及表现。 什么是视觉,简言之视觉就是经由眼睛所看,大脑所审视分析后产生的一种感觉,视觉是视线作用于外部世界后产生的心理结果。作为一个设计者,应该结合环境空间和视觉设计一起来看,因为二者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
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传播的方式。不同的地域、肤色、年龄、性别、说不同语言的人们,通过视觉及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文化的交流,视觉的观察及体验可以跨越彼此语言不通的障碍,可以消除文字不同的阻隔,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即使是作为商业服务的艺术,视觉传达所涉及的主要包括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却很少涉及到建筑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中,这些主要以强调空间功能和空间形式意义为主。因此,将环境和视觉纳入一个整体进行讨论的并不多见。
环境视觉设计系统的概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指用来标明方向、区域的图形称号;二是指符号在环境空间中的表现形式。上述内容揭示了环境视觉设计的作用和形式,下面将浅析其作用与形式的具体表现。
显然环境视觉要担负起指示方向和区域的作用,这说明环境视觉的主要概念和内容中有很大的导向意义。环境空间导向按照性质分为公共导向和商业导向两类。公共导向是指一些公共场所的导向设施,比如邮局、公园、机场、火车站、地铁、马路等区域的导向标志。商业导向则被用在一些企业和商业环境中,用来达到企业赢利的目的。具体到环境视觉的创作,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讲究自身的形式,注重材料的使用,考虑环境的因素,强调创新的意识。
环境视觉设计,作为一项美化环境的艺术设计,形式美是其不可或缺的表现方法和手段。环境视觉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美化人居环境,营造优质空间。艺术设计是以发现美,创造美,表达美为前提的,形式美为环境视觉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表现形式, 形式美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点、线、面、体是构成形式美的词汇。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和实践发现,形式感有一些相对稳定和可追寻的要素,例如:韵律、节奏、和谐、对比、均齐、对称、渐变、律动、变形,这些都还有待设计者的酌情推敲,看怎样组合、运用更符合。视觉语言的另一来源还可以是对经典的传承和借鉴,去其糟取其精华,重新解构,赋予艺术第二次生命,使其具有现代感。
材料是创作思维物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构思与表现,有赖于对材料的普遍认知和对加工制作工艺的熟悉。一个好的设计者,绝不停留在作品的思维创建和理想构造中,必然是要倚赖材料和工艺将其制作和反映出来,因此一个设计者,对材料和加工工艺的了解就显得极为重要。是一个思维呈现和表达的过程,这种过程无疑是创造性的,为作品提供了血肉的,是使作品丰盈饱满不可或缺的实体物质。依据材料不同的属性,其形态、质感、色彩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材料的选择,也就是对形式美的一种选择和认可,创作者应该结合作品广泛设想、深入构想、具体推敲,根据作品需要达到的效果进行材料的选择,质美才优,尽可能的利用材料自身的属性与作品很好的结合,是匹配和适合的,这可能有些难,但唯有这种思想才能做出好的,风格统一、耐人寻味的作品。
环境无疑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好比一副绝美的水墨画,泼洒在卷轴之上,其位置,大小比例应该是颇为考究的,无论是长卷小画,或者是大画小卷都会让人觉得局促。同理,一个环境视觉作品嵌入到环境中,不应该觉得是突兀的。大环境中的小物件,无疑是属于从属地位的,建筑依据其功能性对其已经有一定的限制,这些限制无疑是为环境视觉作品限定在一定范围以内了的,其外观形态、个体大小不容有过多的自我主观性。环境视觉艺术是一种适应环境、美化环境的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和谐和统一来进行构筑。因此,在具体创作表达中,环境因素绝对是不可忽略、必不可少的因素,是贯穿整个设计和创作过程的。
创新――艺术设计的助推剂。很难想像一成不变的设计,墨守成规的设计将是什么样。人们对生活的期待,新鲜感和猎奇心的召唤都要设计艺术上有创新,有创新才有突破,有突破才有进步。对形式、材料上的无畏探索和大胆创新才是为艺术设计提供活路的不二法门。更新设计思维,打破旧的传统方式,结合现代工艺,发现和探索各种适合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所谓“创新”,不仅是外部形式的变化,更主要是内在因素――思维、意识、格调的更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虽然创新思维的突破上面,本土设计和国外设计还有一定差距,但我们只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着眼世界,创作出民族性、国际性的作品,才是真正涉足于环境视觉艺术的创新道路之上。
当然由于空间环境的不同,对环境视觉创作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其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既定拘泥的,但无论是何种创作过程,其美化环境,丰富环境的目的是始终不会改变的。在社会越来越发展的时候,更加需要人们将环境和视觉艺术结合起来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环境设计技术范文 4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参数化设计设计方法教学方法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数字化技术由于其自由、高效、精确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设计行业中。由此,设计专业也迎来了一场空前的技术革命。但由于国内环境设计教育大多借鉴“布扎”和包豪斯教育体系,并不完全“包容”以数字技术作为设计工具和教学载体的数字化设计教学。加之很多高校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存在误区,导致目前国内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教学体系相对单一化且缺乏系统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教学体系便具有了现实意义。
一、国内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教学的现状
环境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专业,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 但其教学体系大多依托于建筑学基础而展开,同时将艺术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理论“拿来主义”式的应用,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教学理论。面对当前新的数字化浪潮,环境设计学科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国内设计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相继开展了数字化设计教学的实践。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数字化设计教学的高校。2006年左右由徐卫国教授开始尝试在建筑学专业开设参数化非线性建筑设计课程,随后环境设计专业也开设了数字设计思维等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教学成果。于此同时,同济大学在数字设计和建造方面开始了教学尝试,开设有开源硬件与编程、数字化环境等课程,并且每年举办一届DigitalFUTURES工作营,十分注重与国际专业前沿的交流;南京艺术学院开展数字化设计教学始于2010年,采用中荷联合教学的方式开设了实验性设计、毕业设计——参数化设计,注重从设计到建造的全过程教学,在国内外各类设计竞赛中成果斐然;江南大学将算机辅助设计作为专业选修课,并设有虚拟现实实验室、交互设计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等数字实验平台,把虚拟现实技术与设计教学进行了深度融合。这些院校的共同特点是在数字化设计教学活动中都以参数化建模、生成设计、算法、数控建造、虚拟现实等“数据编译”内容为教学核心。还有一部分如:苏州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代表了国内绝大部分环境设计专业的数字化设计教学内容,即以常规的CAD、Sketchup、photoshop等“图形表达”内容为教学核心。最后还有个别院校如中国美术学院等,在本科教学期间不开设数字化设计的课程,相关的知识主要靠学生在课下自行学习。
二、存在的不足
(一)数字化设计教学方式单一化
从以上国内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教学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数字技术的使用上有单一化的现象。例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以参数化建模、算法设计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几乎都排除了对常规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的教学。而国内大多数院校的数字化设计教学还是围绕对CAD、Sketchup等软件的操作方法的讨论,甚少将“算法设计”类技术作为设计手段。这使得与参数化设计等数字技术有关的教学具有明显的精英化教育的倾向。虽然某一时期内,参数化建模、算法、数控建造等数字技术不是多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长远来看,缺失以上几个部分的数字化设计教学,将使得数字技术之于环境设计教学的作用容易停留在表达层面,不仅无法让数字技术在设计教学中真正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也无法拓展本专业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深度。
(二)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存在误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AD)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国内的设计行业和高校的教学之中。现今,对CAD、sketchup等软件的使用和掌握已� 这也导致绝大多数院校的师生对数字化设计的认识也停留在采用各种图形技术,以传统的平、立、剖面图或效果图来表达设计造型的阶段。但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数字化设计的理论体系的逐渐成熟,其智能化、高精度、自组织、以及设计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关联等特性,使数字技术开始在各个设计领域中崭露头角。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将数字技术单纯地视为是辅助绘图的工具,那么这样的认识不仅不能使数字技术真正融入以�
(三)缺少与学科内部及外部的联系
数字化设计课程的教学不能完全脱离环境设计专业其他课程而独立纯在,且与相关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国内大多数院校都会在大二至大三学年开设独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固然有助于推动高校数字化设计教学的开展。但在课程性质上,大多属于设计基础课类中的专业选修课,内容上与其他主干设计课程也缺少教学内容上的连贯性。尤其是部分院校禁止或者不提倡学生在学习设计之初便接触电脑,担心学生因为电脑绘图的便捷而忽略手工制图的表达,这无疑会对数字技术在学科内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较大阻力。此外,当代数字化设计是一种自下而上式的思维模式,强调设计结果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响应与互动,其设计过程往往涉及到数学算法和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相关知识。这对于当前的环境设计教学体系无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优秀的数字化设计教学师资紧缺,无法对以上课程提供有针对性的前导教学;另一方面,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长期受到艺术、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熏陶,对于这类偏理工思维的跨学科知识往往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以上种种无疑增加了学生掌握数字化设计方法的难度。
三、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的发展方向
虽然在国内环境设计专业的数字化设计教学推进中遇到了各样的阻力,但在“实践先行、理论跟上”的学科指导思想下,近年来,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已经呈现出了多种层面的教学转向。
(一)从表达工具到设计方法
目前,国内大多数环境设计专业的数字化设计教学是讲授CAD、Sketchup、photoshop等软件知识为主,其优点是:简单易学、绘图效率较高、有助于学生完成各种课程设计的表达,且其在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相对独立,便于灵活的采用选修课或自学的形式完成知识的积累,堪称普及程度最高的数字化设计表达“工具”。而与之相对应的,国内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学校开设了以运用算法生成、结构找形、数控建造等数字技术为主的数字化设计教学。这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新设计方法,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的“无纸化”教学中,其设计理论受到了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提出的“游牧政治学”、“茎块”理论、“生成”理论等概念的影响。在工作中设计师借助Grasshopper、processing等编程工具,制定算法和生成逻辑,通过对功能、环境影响、经济制约等客观因素的分析,可以量化事物之间的设计逻辑,通过参数的改变来控制设计形态的产生、发展、变化、修改,从而获得自由、动态、复杂、多解的形态,为设计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其不同于传统基于欧几里得几何空间的空间思维方式和非线性的思考方式,使得数字技术不再作为单纯的设计图像表达工具,而是可
(二)从自上而下到生成设计思维
设计者对于设计的理解及其思维意识对设计成果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至关重要。目前的环境设计教学体系长久以来受到“布扎”体系的影响,形成了一套以设计者为主体,基于设计者主观判断定制设计决策的设计思维培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者所要处理的设计信息愈加的复杂化和多元化,这种“自上而下”的设计思维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设计过程在大脑这个“黑箱”中的推导过程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对于设计上的交流有一定的障碍;基于个人经验判断的设计过程在设计精度上也存在局限;最终设计方案的修改和存储也繁琐且耗时。因此,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很多高校开始尝试由建筑形态基层构成要素出发,基于建筑性能变化规律,以自组织方式自下而上地生成设计结果的研究。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与Hperbody研究组合作开展了基于风环境模拟数据的非标准建筑形态生成设计探索就充分发挥了数字技术的复杂数据计算优势。生成设计思维引领了设计领域的新趋向,其具有的逻辑性、创造性、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等特�
(三)从数字化表达到数字化建构
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体系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把工艺技术放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高年级教学中常常会引入结构、材料、构造等与建造相关的工程知识。它要求学生抛开形体、空间的外部形式,转而去思考形体、空间的内部所应具备的结构逻辑、构造逻辑和材料逻辑。其中所蕴含的设计理性既是建筑得以物质化呈现的关键,又是建筑得以抵抗图像化的一种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以表现建筑形式、空间为主要功能的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建造知识的关注。普遍开展的模型制作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通过实体模型完善形体推敲、空间组织、空间造型、结构体系甚至材质肌理的训练,但由于材料和加工方式的限制,往往建筑模型无法模拟实际建造中可能出现的施工及建造难题,建造知识的学习面临与实际操作脱节的困境。基于参数化设计的数字技术很好地弥补了设计与实际建造之间的缝隙。借助Rhino、Grasshopper等参数化设计工具,复杂建筑形式及其节点都可以借助计算机的算法转化为“数据链”,并由激光雕刻机、数控机床、三维打印等设备输出精确的“随机构件”,并可以让学生亲手搭建起来,如图1。这样由学生掌控设计、加工、建造全过程的“建构训练”,更有机会加深对他们材料性能、建造技艺、材料工艺、建筑生产模式的理解。
四、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教学体系构建
(一)渐进式的教学体系
在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中,从表达层面到建构层面,其知识点的难度总体上呈现递进关系,因此可以按照渐进式的方式在本科二年级到四年级分别镶入数字化设计的教学内容,如图2。在本科二年级,学生需要掌握表达层面的技法,软件知识和数学、编程、数字化设计理论构成了数字化设计教学的基础。其中的软件知识主要是指CAD、sketchup、photoshop等以数字技术在电脑中生成设计形体,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数字化绘图能力。同时,可以将数学、编程和数字化设计理论知识合并成一门“数字化设计概论”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算法、数据分析、生成设计、参数化设计、机器人建造等方面的基本数理知识使学生对于数字化设计的发展过程、涉及的数字技术及其应用情况、相关理论与哲学思想均有一定了解,明确数字化设计与传统设计在方法和思维上的差异和联� 环境设计专业在三年级的教学内容通常包括功能与空间的组合、建筑设计方法、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材料与技术的选择运用等。教学目标通常强调环境、文化等与设计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数字化设计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参数化设计工具解决造型与结构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种非线性的设计思路。同时,由于本次设计的目的是以实施为前提的,所以在设计之初就要求学生将其他课程中所学习的结构、构造等知识融入到方案设计之中,因此,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能够训练学生多角度的方案构思能力、基于物质基础的结构设计能力和复杂造型的表达能力。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以上内容中的软件知识可以在独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讲授,而有关数字化设计与实施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各院校情况穿插在“家具设计”或“建筑设计”等设计主干课程之中。在本科四年级,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支撑环境设计的关键能力训练和理论储备,解决设计问题的专业能力以及拓展设计的创新能力开始成为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阶段的数字化设计课程也开始关注设计的深度问题,期望通过完整的“数据链”,完成从算法找形,数控加工到实体建造的过程,最终的设计作品会以实体模型或等比例构筑物的方式呈现。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材料的加工与连接方式,学生还需要深入到对于构造法则的了解,以便让材料通过合理的组织、有序的加工、连接,来完成各个细部的组成并保证其所应有的功能性,如此能够让学生有机会从虚拟的设计“图纸”到真实的实体建造的转向,从而得到实体建造层面体验,思考、检验和反思自己的设计的机会。以上教学内容可以用“数字建造”专题课程或结合毕业设计来开展。总体来说,上述以时间维度划分的教学节点与数字化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难度存在着一定的渐进关系,即关注软件操作学习的课程对应于设计表达层面,关注形态和结构问题的课程对应于实施层面,关注实体建造问题的课程对应于建构层面。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对应以上三个时间维度的教学内容各有不同,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结合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低年级的软件的学习上,知识点相对分散、网络学习资源丰富、学习难度较低,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加学生自学的方式,结合网络教学资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化图形表现技法的前提下,个性化地学习其他相关的软件知识,拓展数字化表达的多样性。在三年级的数字化设计课程学习中,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体验式学习的优点,让学生在虚拟现实空间中体验空间与人的关系、参数与形态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这个阶段的软件知识的学习上,会出现一个明显的爬坡期,与数学、编程相关的知识点显著增加。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更要发挥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时间,使数字化设计工具的运用和设计思维同步起来。在高年级的课程教学中,着重实施和建造层面的教学实践,所有的教学环节都穿插在学生亲自建构作品的过程中。在这种实践性的要求下,相关设计教学可以采用产学合作的方式开展。通过这样的方式,高校的教学资源能够与行业的设计资源形成互动,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了解企业与市场的需求,熟悉设计行业的产业上下游关系,节省高校在培养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人才方面的开支。
(三)数字化设计教学知识点与现有设计课程的融合
数字化设计教学的教学体系必须与现有的主流环境设计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其在设计方法、思维、手法的上的差异并不是对原有教学体系的颠覆,而是形成互为参照、互为补充的关系。环境设计专业在低年级大多会开设“工程制图”、“环境设计初步”、“优秀设计作品鉴赏”等专业基础课程。在授课内容上,会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的工程作图方法、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以及对经典的设计作品解读和抄绘。在这些教学环节,可以将“软件学习”与这些课程结合起来,在完成尺规作图的之后,进一步采用设计软件的数字建模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二维到三维的“空间训练”,强化学生对于环境空间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应用数字技术的熟练程度。由于数字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逐年增加,所以在高年级的课程中,数字化设计教学与其他设计课程都有很好的契合度,比如家具设计、陈设设计、展示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数据可视化设计等都能够找到非常成功的教学案例,如图3。同时,由于数字技术在设计思路、设计深度、可建造性等方面与传统设计课程的明显差异性,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建构过程中接触到课本中较少提及的“工序”与“合作”的概念,这可以为现有的环境设计教学体系提供教学内容方面的补充。
(四)优秀师资的培养
当下开展数字化设计课程教学的主要难点是数字化设计教学相关师资的缺乏。虽然国内开设数字化设计课程的时间较早,但由于数字化设计课程体系不够健全,相关教材建设不够完善,配套金费投入和实验设施还有待加强,导致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难以集中师资开展数字化的相关教学。很多院校想到了借助与国外前沿的设计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比如、同济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USC)合作,后来发展成为DigitalFuture工作营;南京艺术学院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采取联合教学的方式完成实验教学;其后如华南理工、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香港大学等也参与到这一行列中来。数字化设计工作营有效地促进了最新的设计思想及技术方法的交流,起到了数字设计启蒙的作用。但要真正解决数字化设计教学所需的师资问题,不是靠某一种数字技术、某种数字化设计方法或某一门课程,而是需要一个能够持续性地培养数字化设人才的教学体系。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现有的培养体系内融入数字化设计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字化设计知识体系,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才是解决数字化设计教学落地的关键。
五、总结
环境设计 5
对于以服务环境为竞争优势的民营医院而言,优雅舒适的医院环境自然是至关重要。站在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医院只是一个钢筋水泥的结构,治愈患者的疾病才是医院设计最重要的目的,设计需要灵敏地感受到全体使用者的需求。增进健康的设计理念有助于满足利用医院各个群体的需要,可以使医院更具竞争力。
构成医疗环境的诸多要素与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治疗的痛苦以及降低失眠干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外,在大楼中厅现场演奏音乐、通风、将公共区域与患者转送区域分离、水景观以及家庭式病房也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医院环境是无声的语言,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这患者的就诊心理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医疗服务的竞争首先从视觉的竞争开始。
我们来看看加拿大一个私立养老院的环境设计:
外观均有着欧式古典风格,大厅、房间、环境均很舒适。需要老人或子女联系入住。按护理级别分区域,凡是痴呆住的区域,通道大门是凭密码开关的,每个探试的家属凭密码进入,防止老人走失。
房间全部是一室一厅一卫一厨的公寓,配置舒适的家具,基本和住就酒店一样,费用含概了一切。当老人入住后,每月的养老金不再全额付给本人,政府直接从帐户划到养老院,但不是全部,每月会余点零花钱给。
老人院的一楼大厅,布置的很温馨和古典,就和这些老人以前的家一样。这里每个月每一天每一时间段的娱乐安排都在日历上,每个老人一份,然后你可以选择参加与否,总之很丰富。各种设施也很完善。设有健身房、电影院、图书馆、餐厅等,每周还有相关课程,如上网、网络游戏等。
国内的医院环境设计之中也不乏出色之作,我们选择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医院以供参考:
医院环境设计案例
成都安琪儿妇产医院
成都安琪儿妇产医院打造了西部妇产科服务的新高度。安琪儿深知,优雅环境是作为一个高端产院的一个基本元素,安琪儿的服务环境围绕着“您,最珍贵!”这个核心理念展开。安琪儿率先引进了“3H”管理及服务标准,即Hospital(医院)、Hotel(酒店)、Home(家),将“医院的关怀、酒店的舒适、家的温馨”三者完美融合,促进客户生理、心理的双重康复。安琪儿在环境设计、人性化服务和人才引进上下的功夫,全面导入数字化系统和“绿色环保”理念,最终目的就是为准妈妈们提供超五星级的环境和服务。
总 结
医院设计领域的专家们最多考虑到的就是医疗环境对于使用者的生理和内心感受方面的影响,受到影响的群体既包括就诊的患者,也包括医院的员工。了解员工和患者对于医院环境设计的需要,将资源集中利用在必要的环节上十分必要。但医院管理者往往很少考虑到医院的环境对其员工所产生的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6
关键词:独立学院 应用型环境艺术 设计人才 创新意识 培养研究
目前,独立学院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意识培养,是学校教学优化关注的重点。对此,认清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宗旨,构建科学的培育体系,能保证人才培养的科学精准,迎合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一、独立学院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宗旨
独立学院在培养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意识之时,认清创新意识的培育价值,践行创新教育的科学宗旨,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践行:其一,人才创新意识培养遵循应用型基础。在社会发展的现实驱动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在于服务于社会。因此,科学提升受教群体的创新设计意识,需注重深入贯彻“应用型”宗旨,将应用型思维与环境艺术设计巧妙结合,并从中寻得创新发展之力。其二,人才创新培养实现连接实际。要贯彻“应用型”宗旨于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之中,理论与实际的巧妙融合不容忽视,对此,在创新意识体系构架基础上,明确实际环境构建的重要性,合理搭建理论与实际结合场所,确保独立学院学生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能于实际环境中获得创新灵感,从而原意运用能力,设计应用型环境艺术。综合而论,于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体系中,贯彻“应用宗旨”,结合“理论”与“实际”,才能构建科学培育环境,引导学生养成创新意识。
二、独立学院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方案
明确独立学院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宗旨的基础上,迎合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创新需求,构建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践行:
(一)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环境构建
目前,在独立学院教育体系中,为实现创新意识的科学构建,完善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环境至关重要。保证独立学院学生在良好的创新意识培养环境中接受教育,才能确保应用型环境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并带动应用型环境艺术的设计发展,使其成为优化民众生活的重要手段。
打造创新意识培养环境,应注重基础课堂的创新意识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源自于人类思想意识的活跃,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生活的无限追求促使其进一步发掘潜能,提高能力,为创造更为美好的环境而努力。在此基础上,作为人类文化传承与优化的重要场所,现代教育肩负着推动人类思维意识创新的重要责任。因此,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独立学院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行之有效的利用基础课程资源,打造创新教育环境,借助基础教育氛围构建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并促使其明确自身价值,认知创造重要性。当然,独立学院在打造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培养基础课程时,应注重与社会实际结合,充分吸收世界各地的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经典,激发受教者们的奇思妙想,保证受教者们能结合基础课程,适应社会需求,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例如,于基础理论课上剖析水立方及鸟巢的基本构造,结合环保意识融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以便其能借助水立方及鸟巢的环境设计理念,引发属于自己的环保环境设计作品。
(二)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实训环境构建
在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体系中,理论课程培养虽至关重要,但实训环境的构建更必不可少。只有保证实训环境的有效打造,才能确保设计创新不脱离实际,真正站在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环境,改善社会基层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实现环境设计的应需化、应用化与可塑化。对此,独立学院建立以实训为目标的创新意识培训环境,应注重以下环境的创设:
其一,模拟环境构建。在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实训开展过程中,构建科学的模拟设计环境十分必要。结合现代化数字技术,设置仿真实训实验室。利用调查了解所得社会实际需求,于实验室环境下模拟真实街道情况,需设计场所自然环境等,为学生提供充分虚拟的设计空间,让学生利用自身R邓学,在模拟环境中构建自身理想的都市及都市生态环境,并突出人性化设计与创新性设计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保证学生在良好的设计支持下开拓并大胆构想全新的人性化设计。
其二,交流平台打造。在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实训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字技术的虚拟环境打造,还需科学应用多元化社会平台,构建合理的交流渠道,令学生多了解社会动态,多接触社会信息十分必要。对此,打造互动交流平台,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在线交流体系,利用成功设计师的设计心得分享,优秀设计专家的未来设计趋势分析,都能成为受教者创新意识培育的关键,应道受教者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更倾向于应用型,应需性设计创造。此外,引入专业人士入校园,令设计专业学生亲身接触设计优秀人才,从平等交流中体会设计心得,了解应用型设计的关键重点。当然,以步入社会体验为思考点,促进学生感受社会,认清社会,明确社会发展需求也至关重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设计征集、社会设计比赛等,让其在不断的积累经验中掌握应用型环境设计创新思维,并真正的设计出科学的艺术作品,是独立学院培养实用型环境设计人才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培养是现阶段环境艺术专业发展应关注的重点。对此,运用独立学院良好的教育资源,于教学基础、教学实践中构建创新引导策略,确保学生接触社会环境,了解社会需求,并在科学的思维体系下构建创新意识,能保证其以全新的角度投入社会建设,为社会基础发展提供新颖而适用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淑珍。独立学院应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知识文库,2016,(09).
[2]宋华。试论独立学院对应用型人才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法――以艺术设计学科为例[J].才智,2015,(23).
环境设计 7
室内设计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更尊重人的主观意愿,从人的心理特征出发,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合理地组织各种功能空间,处理好界面、色彩和光照的关系,设计出功能合理、宜人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住宅室内环境。因此环境心理学是支撑室内设计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且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指导,彼此为目的。
二、人的心理与行为对居室环境设计的影响
(一)安全性
在住宅室内环境中,不同的长度、宽度、高度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当室内空间顶部过高会有种空旷的感觉,反之则会产生压抑感。居室空间一般以矩形居多,它会带给人稳固、规整的感觉,在圆形或弧形处理过的空间中则会带给人柔和与完整之感。从人的心理感受来说,居室空间并非越开阔越好,当空间过于宽广时,人往往会有一种不被保护和依托的不安全感,因此,有些大户型的设计中会融入一些穿插空间和子母空间,为的是提供给人安全稳定的心理空间。
(二)私密性
私密性具有个人感,它使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支配环境,是在无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一种本能。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不容他人侵犯、随我们的移动而移动,并依据不同情况扩大或缩小的不见边界的领域范围,即“个人空间”。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中一般都会采用双层窗帘的方式来调节人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外层的半透明面料适合阻挡一部分光线同时有种半私密感,而内层厚棉麻布料有很好的遮光性,既能对自然光进行完全隔绝又能保证全私密的需求。还有,一些居室的门厅处常有玄关的设计,在入口进门处有一定的遮挡,可以使外人不能一目了然室内环境,既保证私密性又保持神秘感。
(三)领域性
领域是指人所占有与控制的空间范围,是对一个人及自我意识和归属感的肯定,为个人或某一群体提供可控制的空间是其主要功能。在居室环境中这种空间可以是一个房间、一个隔断或者是一小片区域,它可以有具体的围合边界,如隔墙围合的各个房间使功能分区明确;也可以有易于他人识别或感知的象征性的空间范围。如一些软隔断的处理,可以是一个半隔断的柜体或者博古架、一串线帘、一盆植物、甚至是一件装饰品都能成为领域划分的媒介。无论怎样划分,只要设计的空间形态与尺寸符合人的行为模式,就能保证空间有效合理地利用。
三、环境心理学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色彩的应用
人们最先感受环境的第一感官是视觉,在人们固定生活的环境中,人的视觉美感、情绪和工作生活效率都无不受着色彩环境的影响。例如暖色调能带给人温暖亲切的感觉;冷色调给人以清新冷静之感。前者一般比较适合老人房,由于老人的生理代谢减缓易怕冷,且经常缺乏安全感而心情抑郁,暖色调的视觉刺激可以使老人的心情维持阳光的状态并让使感到温馨亲切和安全;后者适合好动的小孩,将儿童房的布置以淡蓝的冷色调装饰可以使躁动的小孩慢慢学会安静。
(二)材料的应用
不同质感的材料、各具特色的细部构造可以渲染及强化室内的环境气氛以影响人的心理。外形简洁、光滑细腻的触感材质使人有种现代时尚之感;造型纯净化、抽象化的室内环境带给人无限遐想及神秘感;而肌理效果自然并带有古朴色彩的居室,则可补偿人们回归自然的情绪并让人陷入怀旧与联想中。
(三)光影的应用
在现代居室的环境设计中,光不仅起照明、界定和分割空间的作用,光影的衬托还是营造室内气氛与创造意境的“特殊材料”,能带给人愉悦的视觉刺激。例如,在居室空间中,公共活动区域一般以明亮的光线为主,而在安静私密的卧室环境中,柔和不刺眼的光线能制造温馨安神的氛围;点光源的合理利用可以突出陈设品的精致与美丽,那种丰富的图底关系不仅除去了环境的固有色带给人的单调性,还增添了人们对空间的无限遐想,营造出优雅的居室氛围。
四、总结
环境设计范文 8
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的变化过程反映了设计价值和社会存在的一种变迁,即从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变为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再到合理需求、人性化需求以及发展需求的非物质主义的生态需求。设计师在设计人居环境艺术中,无论是空间环境到家具设计,还是到装饰品的设计等都要运用大量的材料,通过不同的工艺构成具有视觉意义的空间艺术形体,为人们的视觉、触觉以及感觉提供了满足不同层面的精神需求对象即审美感知对象。为了将中国当代环境艺术理论的历史价值和30年的理论实践成败看的更加清楚,我们有必要从建筑哲学角度对中国当代环境艺术理论30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对于那种现在是图像时代而文字无足轻重的观点我不敢苟同。图像和文字是互补的,前者具有多义性,如果没有文字的定格,图像往往就会被人们误读而变成取其糟粕而丢其精华。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当代环境艺术开始起步,目前已经进入了而立之年。从建筑哲学的角度来看,环境艺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开辟了环境建筑哲学的新时代。我国正是在其的启发下才开始逐渐将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等看成环境艺术设计,并且大幅度的提升了建筑哲学理念和设计理念。
建筑学是一门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学科,为了提高城市面貌的质量,建筑师的责任就是把旧有的和新建的、自然地以及人造的因素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人类的尺度空间。此外,为了给社会创造新的形式并保持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建筑师还应当保护和发展社会遗产。
2 环艺设计主要工作内容和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分为室内设计(家装设计、建筑内部设计以及管道、灯管和负数花卉设计等)和室外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绿化设计以及建筑外观设计和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园林设计等都是今后环艺设计专业的就业发展方向。
①分析客户的需求、目标以及对方案的具体要求;
②融合了解到的情况与设计专业知识,形成创意;
③形成最初的设计理念适合顾客的要求、满足顾客功能和美学上的要求;
④通过适当的表现形式把最终的设计方案展现出来;
⑤绘制施工图纸并负责工艺的选材;
⑥负责结构、水电、暖通,植栽等相关技术人员之沟通协调;
⑦按照客户及公司的设计要求、进度完成设计方案。
同时,环艺设计对技能技巧也是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对室内家具、装饰品配套工作有很强的理解力和把握能力;具备优秀的手绘表现能力,能采用手绘设计方案;使用相关设计绘图软件,可以独立完成建模、效果图等工作。
3 环艺设计对居住环境作用
由于城市建筑设计和公共环境设计最能够代表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居住环境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与建筑环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更与社会的形态同步。目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垃圾桶和护栏设计、园林绿化设计、灯光照明设计以及喷泉雕塑设计等。慢慢的,城市广场、公园以及街道等已� 现代居住环境随着现代人类城市建筑空间的变化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即城市建筑环境公共设计。
其实居住环境的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早期人类进行的各种活动大部分都是在户外进行的。原始的户外环境和家具等当属就地取材的简易石桌和石凳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创造具有使用功能以及丰富文化审美内涵以及环境设计已� 环境设计随着人们的需要,逐步从室内、家居以及商业场所逐步延伸到街道、广场和湖畔等。随着休闲、旅游以及购物行为的不断增长,人们需要更多舒适、放松以及稳固美观的公共户外家具。
总之,现代公共环境设计作为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挑战,除了需要当代设计师不断的创造新的理论和实践外,还应当将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作为整体规划设计的一部分,确定城市环境的整体形象并创造具有人文魅力的都市景观,从而表达环境设计师对社会文明以及社会经济等诸多问题的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环艺设计与建筑色彩
色彩,是一座城市的外观。来自一项研究数据表明:色彩不仅有心理温度,亦有气候温度。不同的色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各不相同,其热吸收系数就不同。
如果进行排排坐,白色、淡黄色、淡绿色、粉红色的热吸收系数最低,为0.2至0.4;其次是灰色、深灰色,系数为0.4至0.5;第三名浅褐色、黄色、浅蓝色、玫瑰红色,系数为0.5至0.7;第四名,深褐色为0.7至0.8;吸热能力最强的是深蓝色、黑色,0.8至0.9。
对于城中大量建筑而言,不同的色彩不仅有不同的吸热效果,更要看它的反射率,而物质的反射率越高,表面温度就越低。相关研究表明,物质反射率提高0.25,可以使表面温度降低10℃。白色的反射率最高,达到84%,意味着可以使表面温度降低30℃以上。随着色彩纯度提高,反射率也逐渐降低,黑色最低,仅为2.9%。
根据这个原理,为了避免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应当减少物体表面传导太阳辐射热,因此,在太阳辐射强度较大的地区应当选择浅色调装饰城市建筑等人工要素。如:希腊雅典位于爱琴海边,由于终年天气晴朗且夏季炎热干燥,因此,城市内的建筑的表皮色彩多以白色为主,自古享有“白色城邦”的赞誉。与之类似,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实行了“白色屋顶”行动。
屋顶变白可以散热,街道同样如此。美国伯克利实验室研究炎热天气的专家指出,用白色等色调的涂层刷过后,路面能反射多达30%到50%的太阳能量,是普通沥青路面的6到10倍。用颜色较淡的传统路面材料如水泥混凝土铺路,也能取得较理想的反射效果。
5 环艺设计与环境规划
合理种植的城市植被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城市降温。科学家们进行过一系列实验。对草坪屋顶的监测显示,与普通防水屋顶相比,种满植物的屋面温度降低了近30°C,从屋面进入室内的热流密度减少了50%左右。有爬山虎的楼层,墙面温度比普通红砖墙面最高下降了8℃。有佛甲草植被屋顶的办公楼,每天能节省近20%的空调用电量。
在许多城市,静谧的大学校园在炎炎夏日里成了阴凉的港湾,密布的植物就是这里的遮阳伞。主干道两旁梧桐树枝叶相连,古朴的教学楼墙壁上长满了嫩绿的爬山虎。未来,将是新一轮小城镇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的发展无疑会带动更多小城市的扩张以及诸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屡“破四”纪录的夏天,我们希望学者们的研究能够给决策者、城中人更多思考。
环境设计论文范文 9
1.概念界定
本文中的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白板等各种硬件设备以及各种应用软件工具和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对文、图、声、像、数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加工、变换、传输、显示与使用的技术之和。它以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判断信息和处理信息作为基础。课堂学习环境是指影响学生课堂活动开展的各类支持条件的总和。课堂学习环境是由技术、方法、现实、心理、人文等要素组成的。它是学生利用课堂学习环境提供的信息资源和认知工具而达到学习目标。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是教学共同体为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面对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而设计确当的方法、寻找比较满意的决策的过程,是初中数学教师面对动态、变化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层次地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做出学生学习的活动安排。直面的是变化万千的教与学的事件,涉及的是生动活泼的学生。因此,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对数学课堂结构,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安排,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活动起到推动作用。
2.机制解析
在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推进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融合,优化智能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学习、协作学习已成主流。因此,信息技术成为了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的内容和方式,突破了教师完成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的程式。在初中数学学习环境设计中,无论是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资源的选择、学生情况的分析、问题情境的创设,还是问题的导入、疑难问题的解决、学生知识的生成,大部分都基于信息技术有效环境建构而成。在初中数学学习环境设计中融入更多地技术变量、人文变量、方法变量、心理变量、认知变量,使初中数学学习环境设计更高效更有力度。
二、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本研究调查随机选取了江苏、山东、广东三个省的36个学校的186名初中数学教师,并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中学一级教师占37.6%,二级教师占50.5%,高级教师占11.9%(教龄在10年以下的占29.0%,11-20年的教师占34.4%,21-30年的教师占20.4%,30年以上的教师占16.1%);本科学历占75.8%,专科学历的占22%,中师学历的占2.2%(其中,一般学校的教师占69.9%,薄弱学校的教师占22%,重点学校的教师占11.3%)。有33.9%的教师很少和较少上网查找学习资源,有37.6%的教师有时上网查找学习资源,说明教师资源意识不强。较少和很少下载课件的占25.9%,有时下载课件的占47.8%,说明教师运用他人的先进技术的意识不浓。较少和很少教师上网探索解题思路、方法的占47.3%,说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力度有待提高。较少和很少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学习活动的占65.6%,深度了解之后发现大部分教师要么不重视运用、不想用,要么不会用、不去研究创新。他们只重视口头讲授,在黑板上写板书。有86.5%的教师不为学生准备信息技术学习工具,原因之一是学生不会用,之二是教师不太会用,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心理辅导和个性培养的就更少了。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初中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能力不强,动力不足。
三、思考与对策
调查研究反映出初中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高效的学习环境的缺失。要改变当前这些现状,教师首先要在理念上革新,充分理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意义。要善于从海量的信息中检索、评价信息,高质量地选用、融合相关资源来营造高效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熟练、灵活、高效地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将来从各种可能的维度设计、开发出来的一种智能化的、动态的、综合的、适用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活动设计平台,并且充分掌握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学习环境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目标、技术、活动、工具、心理、方法和人文的设计能力,并把学习环境设计的理念与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学习环境设计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学习活动体系,多考虑学习活动主体的各种因素,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克服传统的过于强调教学的传授习性和可控性,创设一个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形象性、生动性的初中数学学习环境。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活力的、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环境的形成。第三,要改变单一利用课本进行学习环境设计的老路,通过同事交流、网上学习、多元评价、进修提高、专家引领等方法提高课堂学习环境设计能力。
四、结束语
环境设计范文 10
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人口的增加会导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其中水资源的短缺的问题就尤为突出,人类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修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但是在大型水利工程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在过去的统计数据中分析,生活废水,农业废水和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是污染水资源的罪魁祸首。水资源的污染严重也导致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导致地基下陷等一系列问题,这更加恶化了环境的问题。因此环境工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对水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环境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
1.确定环境水利工程的总体规模和水质预测方法
环境水利工程的总体规模由水库的平均水位确定。保护和改善水环境是确定环境水利工程总体规模的核心,当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为城市防洪做出贡献,加快对于城市的防洪工程的推进,以达到提升城市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工湖是环境工程中的重要一环。通常可以用堤坝蓄水的方式兴修人工湖,它也能使普通房地产有增值的空间,减轻了投资方的投资压力,也可 但是环境水利工程的水位,容量等基本数据必须掌握。在提升城市水环境的总容量的同时还要对水环境加以调控,力图改善水环境中的水质。在确定总体规模时,还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有实地的条件和设计的合理性。在评价对水环境的保护效果时,应当采用实际测量的数据,数字更具有说服力,在计算时,使用水质预测理论方案计算更为准确。计算在水库下游水质是否达标,多采用统计的方案,详细的操作步骤如下: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找出变量,进行统计计算,找出各个合格的具体时段,最护计算出达标的概率。在选取水样作为统计的样本时,第一要对水样进行全方位的统计,选取其中的可以代表整体的三到五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并找出合格的时间段,计算出保证率。在最后确定出需要设计的时间,对这个时间的随之进行预测和估计,特别的要计算出水库枯水时间的水质,在计算全部完成后,将计算的预估值与水质的要求值进行对比,看是否达到标准。
2.选择水质和划分环境水利工程的水功能
在兴建环境水利工程之前,还需要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基本条件的限制。首先,最基本的是环境工程在修建后不能将原来的汛期的最高水位提高,同时不能与城市的其他项目矛盾,在这些的基本条件上优化城市格局,改善城市的环境。能够加固本身已建设的防洪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一项城市的基本工程,有这庞大和繁杂的特点。在城市生活生产的过程中,随着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对城市整体的排污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对当地的水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并根据已有的数据对其今后的情况进行预估,并对城市排污的数据加以收集整理,进行总体考量,最终确定工程位置和其功能。在进行完以上的分析,可以划分环境水利工程的水功能。划分水功能的目的是确定水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域。首先对水环境能够承载排污量进行预估,根据预估涉及排污口的位置和数量,要求做到最优分配,以便于综合的管理。这样能够使水环境保护的计划和实施更加科学合理。划分水功能也应当结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计划和社会发展需求期望,不同等级的功能水保护实施程度也不同,分级管理,这样能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流动水资源的水功能划分具体有:对城市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现状和区域水资源的功能分类进行详尽的整理分析,根据经济发展指标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进行预估,根据划分的水功能的方法策略,确定如何保护水环境。
三、环境水利工程的评价研究
现如今水利工程正在由工程水利转换成为资源水利,其中环境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环境水利工程的实际效果如何也是存在疑问的。所以如何评价环境水利工程,以何种方式评价,也是我们需要讨论的。环境工程的终极目标当然是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同时增加城市水容量。城市内的环境水利工程的水库的水容量通常是一定的,本身并不能调节,排水量何如水量一般相等,所以想要改变水域的水质,通常是利用水库的大容积的特点,污水可以在水库内降解。影响水环境的因素非常多,比如天然来水的过程等。它主要依靠的是自然环境,因此状态并不固定,这种不能控制的不稳定因素会影响环境工程的评价标准。因此在进行环境工程的评价时要对整体水环境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研究。最好的计算方案就是统计计算,也就是水质的保证率评价环境工程最为稳妥。如何评价上文已提到过,在此不赘述。
四、总结
环境设计范文 11
关键词:城市环境;环境设计;城市经济
一、城市环境设计
城市环境可 其中,“自然环境”可以理解为城市中无处不在的“自然物质”;“人工环境”则可以理解为城市中人与人共同创造的一种“社会空间环境”。吴良镛先生曾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综合的专业领域,我们要求的是走向人居环境规划城市设计观。”城市环境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协调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科学安排城市空间,以实现城市居民宜居环境空间的目标。学者向静仪认为:“城市环境设计是以满足生活在此的人们的生活需求为目标,开展城市环境各方面的功能设计,提升城市美观度、舒适度、安全性、生活便利度,最终服务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效率的提高,改善人们的各类不良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友好的城市人文气息。”城市环境设计总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这个城市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从中又能判断这个城市的发展模式是趋于环保生态还是相反。城市环境设计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能量转换过程。尽管如今在设计中越来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随着全世界范围内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对一些自然资源肆意的使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追求经济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之一。
二、城市经济与环境设计的联系
三、小结段落修
总的来说,系统性的城市环境设计可 城市管理者应该根据城市自身发展条件,尽早确定城市环境设计的覆盖范围与发展思路,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城市环境设计的初衷角度看,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对经济有明显的促进和支持作用,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是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贡献力量之一。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1.2:128
[2].向静仪。浅谈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J].绿色环保建材,2017(4):53
环境设计范文 12
客观地看,环境艺术就是以环境为主要依据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外在形式,在具体的环境氛围下,借助于空间结构、设计材质以及比例尺度等多种造型来表现具体的作品。可以说,任何一个环境艺术作品都是对现代艺术观念的一种表达,都侧重于体现作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与环境艺术不同,环境艺术设计所涵盖的范畴要广泛的多。毫不夸张地说,一切能够为人们所看到、听到或者触摸到的事物都可 从这一角度上分析,可以将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界定为: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社会行为等不同角度的整体引导与协调设计的综合性艺术。从表现意境角度考虑,环境艺术能够被划分为不同层次:第一层,自然环境,通常是由河流、山川、湖泊、阳光、空气、水等因素所构造的环境;第二层,人居环境,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为创造的一种空间环境。相对来说,后者比前者更富有生活情趣、更具备审美情趣,更能满足人们生理及心理需求。总而言之,环境艺术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感应的产物,其核心功能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环境艺术设计往往是基于人们对审美的具体要求,并针对其所处的环境不断完善的一种艺术形式,更加重视个体需求,更加强调独特效果,突出了和谐美、动态美以及特色美。具体来说,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审美与实用的结合。环境艺术是基于人类客观需求而产生的,借助于一定的艺术手段,能够帮助人们在有效利用环境的同时,还能够享受设计带来的美好意境。第二,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自然环境,必须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最终所设计的成果也是以满足人类根本利益为基础的,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是具有一定服务性质的,这恰恰体现了其具有人文性。第三,多样与整体的有效融合。一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当从宏观上树立统一的、科学地思想观念, 第四,积极性与无害性。所谓积极性,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往往是值得肯定的、值得称赞的对象;所谓无害性,就是指这种再造美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尝试与规划,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之下进行的。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
在艺术设计领域,设计师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参杂个人主观色彩,当然,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亦是如此。为了更好地展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更完美地融合自然与人文的特点,设计师需要添加一些个性化设计,以此来帮助受众突破原有的羁绊,从而获取更多意想不到的感受。
1.个性化设计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产生了一股反对摩登主义建筑的思潮,紧接着,理论界出现大量相关理论,其中,多元论便是应运而生。实际上,这种理论恰恰与中国古老的“移步换景”是相互契合的。例如,著名的“苏州园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互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从这一角度上分析,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环境设计师,应当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基础上,借助于更加科学、合理的艺术形式进行再创造,并使最终作品遵循客观规律,以此不断寻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个性化设计受制于环境艺术风格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否认,个性化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概念化、抽象化的过程,即便如此,也丝毫不影响它成为人类对大自然的进一步探索。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多数设计师总是倾向于空间设计理念以及空间文化形式的现象表现,殊不知这种过分的关注会使其忽略对于人本身的生理需求,因此,个性化设计从一定程度上是受制于当代环境艺术风格的。
3.个性化设计促进了空间使用效率的提高
环境设计的案例 13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财务管理 案例教学 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案例,在互动讨论中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表达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案例教学采用在课堂中集中讨论的教学形式,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案例展开全面分析。尤其是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一些案例,案例内容包括公司背景情况、经营状况说明以及很多报表数据,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其中的财务问题分析清楚,更难以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果。网络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广泛应用,为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网络环境下建设网络案例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环境,使得教学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实现更具弹性的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提供参考资料、案例答疑以及讨论区,增加学生与教师间、学生与学生间的教学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
一、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是构建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指导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情境对意义建构具有重要作用,要尽量创设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情景;注重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环境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要精心设计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来达到学习目标。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是:利用网络平台创建“学习社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案例情景展开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者只有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并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因此,在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中,应精选案例,通过多种媒体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应用知识来分析案例,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二、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开展,可以整合现有的案例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同传统课堂案例教学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实施过程包括案例设计与、学生自主探索、网上互动交流、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总结评析五个环节。
1、案例设计与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选择好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案例教学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选择和编排案例的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针对性。教学案例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涵盖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难度与深度不应过于超出学生目前知识与能力的接受程度。二是典型性。作为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较大影响力,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正面与反面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以有利于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三是启发力。财务管理案例必须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外露的,即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隐含的,即把问题隐藏在案例中留待学生挖掘处理。案例设计中的问题不在于多,关键在于能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得到答案。
网络环境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案例,改变传统案例纯粹文本信息的展示方式,真实生动地呈现案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事先把案例资料公布在精品课网站或教学平台上,让学生提前阅读思考。
2、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案例分析相关材料,并在网上设立课程资料区以及留言板、答疑室、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便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助式和协助式的学习。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阅读案例,以掌握案例中蕴藏的问题和关键事实,同时结合相关参考资料和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理解案例及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阅读案例、自主探究,学生不仅能学会分析案例,对案例形成自己见解,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可充分领悟和内化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网上互动交流
学生可利用网络平台分别进行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实现答疑解惑、信息交流和分组讨论的目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对案例会形成自己的认识,也可能会有一些疑问,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接向教师提出疑问,也可以在讨论区上发言,以获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开拓自己的分析思路。教师除了解答学生所提的疑难问题,重心应放在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上,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思考为主,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分析,并通过留言板、教师公告等多种形式提示问题以引导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当小组成员都准备充分之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时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看法。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使案例分析更深刻、更全面,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网上案例的讨论,在吸收借鉴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完善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能够理顺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文字表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案例分析的内容包括案例背景分析、问题诊断与分析、备选方案的分析、对策与建议、结论等。
5、总结和效果评析
案例课程的结束阶段,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结评析。总结评析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的后续效果。实践中,有些老师认为案例教学没有标准答案,省去了这个阶段,这样会大大削弱案例教学效果,可能使得学生产生应付过关的心理,不愿认真思考和分析案例,不认真学习和巩固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对整个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参与讨论情况进行评价;点评学生案例讨论情况,分析各组讨论分析结论中的优缺点;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指出本次案例的思路、重点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归纳总结指导性的结论或答案,并引导学生对案例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另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该从教学效果角度分析案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可以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案例的选择是否合适、案例的教学准备是否充足、案例讨论是否充分、气氛是否活跃、教师的指导是否恰当、案例总结是否有助于解决方案的形成以及学生知识的掌握。案例总结可以巩固案例教学的成果,发现案例教学中的不足,为案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学生在案例讨论后也要及时进行总结,撰写案例心得体会,对学习过程总结反思,总结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1、教师素质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理论,而且要熟悉实践操作。学校可以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同时支持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财务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此外,还可鼓励教师到知名院校进修或访问,提高教师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作出恰当的评价。
2、财务管理丰富的实践内� 财务管理的实践内容非常丰富且生动,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活动如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股利分配政策,以及公司兼并重组和财务危机等事件无不引发学生的关注,这些财务管理活动或财务状况蕴含了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公司各种典型的财务管理活动为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案例素材,剖析这些具体的公司财务管理案例,思考和解决相关的财务问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财务管理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提高财务决策、控制和分析的实际应用能力。
3、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教学手段
网络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需要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需要学校提供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精品课程网站或网络教学平台等教学基础设施。网络教学平台应设立课程资料区提供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案例、参考文献,还要设立留言板、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分别进行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以实现答疑解惑、信息交流和分组讨论的目的。学生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教室或者宿舍,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注: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理论与证据》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车娇、刘志敏: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5(3).
[2] 杨峰: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设计[J].宜春学院学报,2009(4).
环境设计的案例 14
江南古典园林案例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拓宽教学的思路,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设计观,尤其是要做到古今结合。在江南古典园林设计中,可以体现出很多中国古典的元素,这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修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设计的灵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使用江南园林案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其他的社会学科或者是自然学科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理念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来进行教学。同时也要看到,学生所具有的专业设计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出来的,需要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断积累。教师在讲授古典园林案例的时候,可以带学生亲自参观,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手中的相机等工具将优秀的设计作品拍摄下�
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在教学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记录片,作为一个旁观者来鉴赏相关的环境设计效果。二是利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作品的设计水平。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通常都充满着独特的生机与活力,和人们日常的生活关系密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设置也应该显示出时代的特色和专业发展的方向,江南古典园林设计是一种高水平的设计理念与实践的体现,因此,在课堂上剖析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也体现出一定的天人合一的特征。
同时学生根据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可以提高自己方案的设计效率。三是采用江南古典园林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很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的效果。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学生听教师的讲解,然后再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设计,缺少自己的思维创造性,同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还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长此以往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采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再现,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与研究这些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探寻其中蕴含的艺术奥妙,能够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设计表象的深入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促使学生思维深度与高度的不断提升,在课堂上就可以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同时也扩展了教学的内容。
环境设计范文 15
[关键词]环境设计 设计要素 设计规划 设计创新
园林的 发展 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因素及民族习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庭园风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
一、阐述 现代 的环境设计
1.何为环境设计
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
2.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设计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
二、随时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1.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
2.环境设计所涉及到的要素(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场所和领域三者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空间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的,场所则是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而领域则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因而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考虑,如建筑设计的边界界面多以空间为基准,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则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
3.设计要素的创新
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最引人注目并且容易理解的就是以现代面貌出现的设计要素。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
4.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和装饰与观赏性不同,现代园林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已成为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明与合乎目的。例如,纽约观景台公园和横滨美术馆前广场公园虽然都不大,条件也不复杂,但公园设计视线安排合理,使用方便,空间划分明确,细部考虑周到,反映了现代主义手法在当代园林中的广泛应用。
5.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对文脉的深层阅读要求深入到一个场所的精神领域之中,并关注到传统的阻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设计实际上都是在创造一种场所,只有更倾心地体验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充分揭示场地的 历史 人文或 自然 物理特点时,才能领会真正意义上的场所精神,使设计本身成为一部关于场地的自然历史或演化过程的美学教科书。法国园林师谢墨托夫(alexandre chemetoff)在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中设计的下沉式竹园(the bamboo garden),有意识地保留了城市的地下管线设施,给水干管、排水管、电力管纵横于场地之中,让人们了解到这一小小的绿色空间实际上是城市庞大聚集体的一个“碎片”。
三、园林意境的创造和环境设计的创新
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几大要素;所谓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景观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
1.功能与景观的统一
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 艺术 存在,只有当园林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于园林景观的创作来说,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是必要的;出于实用的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同样是必要的。园林景观所提供的美感也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具有听觉、嗅觉、触觉及至全身心的舒适感。园林意境的产生,只有在满足这一前提下才能实现。
2.再现自然的景观
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景观形象来表现的。景观如何能产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景观,应符合自然 规律 ,反映自然的原型。艺术讲求“形似”与“神似”,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高境界。因此,设计家对生活的观察越深刻、知识越渊博、逻辑思维越正确、艺术修养越高、形象思维越活跃、创作经验越丰富,其作品就愈具有概括性,作品的意境就愈加深远。
3.生态理论应用于环境设计
《 现代 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中写道: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绿化的问题,从创造生态环境考虑,需要对以下的因素进行规划:(1)分析居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组织居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2)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3)最大限度地利用居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现场地。(4)发挥居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要创造青山绿水中的风水宝地。园林生态在景观设计上的几点体现:(1)从绿化苗木来讲,做到“适地适树”,运用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的引种树种,并注意运用本地植被中的顶极群落。这一过程,需满足绿化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热等条件,其主要目标是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2)尽可能提高环境的“绿视率”。绿色是环境永恒的主旋律。提高“绿视率”,如停车场、路面,广场、架空层都要尽可能多的被绿色覆盖。(3)运用节省能耗的材料。在可替代的材料中,尽量选用能耗低的材料,特别注重环保新材料的应用。既满足生态原则,又满足环保原则。如构筑物选用多孔水泥砖,弃用粘土实心砖。(4)运用可循环或能降解的材料,如环保透水砖、pvc植草板等。(5)垃圾分类收集,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分类,将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运用环保型垃圾筒(6)深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征,让环境的改善与居民的素质提高相互促进。既有园林生态之考虑,又摘取环保中的某些方面。
参考 文献 :
[1]邓林。建筑艺术论。安徽 教育 出版社,1991
环境设计范文 16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可持续;
Abstract: In any building not exist in isolation, it must exist in a certain environment, and the existence of direct or indirect contact with the surroundings. Building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opposites, they have a mutual influenc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For many of the buildings,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small environment and prot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etween the two there is a certain contradiction.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nctional forms of building design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rtistic and practical aspects, will continue to emerge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only after a comprehensive thinking, many comparisons to optimize in order to better resolve these problems, building design and the environment of harmony and unity.Keywords: architecture; design;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技术与经济、自然和社会的多学科的综合, 是科学技术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的产物, 是历史文脉的一种延续, 概括起来就是综合解决所遇到问题的过程。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功能形式、艺术性与实用性等方面的矛盾关系, 会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出现, 只有经过全面的思考, 多方面的比较, 不断地优化, 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环境充满文化氛围, 是每一个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建筑环境设计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活动空间, 同时也创造了五彩缤纷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明媚的阳光, 清新的空气, 茵茵的绿草, 涓涓的小溪等,优美的环境和建筑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画面。
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最初的建筑是人类为了躲避豺狼虎豹等猛兽的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环境要素的认识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人们对建筑追求的不仅是结构的牢固,外表的美观,更注重的是内在的魅力:建筑与环境是否和谐统一,是否能对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求。现在人们对建筑更看重的是人性化的满足。例如:居家住宅类建筑考虑的是它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是否协调统一,是否与人们的生活起居、学习、工作、就医等的要求相适应;旅游建筑考虑的是给游人能带来什么样的欢乐。它可以用什么优势吸引游客;商场建筑考虑的如何方便顾客,如何吸引容纳更多的顾客等。
由此可见,任何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周围的事物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与环境中的建筑、交通等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体系。因此,建筑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它们有着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建筑是构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需要环境的烘托,建筑的风格、特色、品质好坏都会对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环境对建筑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环境适合不同的建筑模式,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建筑地址的选择和建筑模式的确定。由此可见,不论是建筑与人,还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来看,建筑处于的是从属的地位。环境因素是影响建筑的重要因素,建筑必须与环境相协调统一,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所谓的建筑与环境的协调至少包括两层意识:一是建筑必须源于环境,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统一,即做到与环境的时间和空间相协调,建筑的外在美和内在价值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二是建筑与人的环境空间的协调统一,建筑必须考虑与人的协调关系。
二、建筑选址和设计中应合理利用环境
自然地形千姿百态,在建筑选址和设计中都要考虑如何利用。我国传统建筑的因地就势是一条好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等自然环境,顺乎自然,适应自然,这也与当时受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有关。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愈大,人为的力量愈小。而在当代科学技术发达,又有各种施工机械投人,人们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增强,很容易忽视对地形和自然环境的利用,在一些不必平整的地方,把原本起伏生动的地形变得平淡无奇了。我们要研究自然条件,分析地形特征,找出他们与建筑内容之间的联系,作出建筑与环境相统一的建设方案。
三、建筑设计高度重视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1、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对可持续性建筑而言,创造舒适的小环境与保护自然环境两者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矛盾的。例如,室内设置空调,可以创造宜人的温湿度,却把空调器产生的热量带到室外,使室外温度升高,加剧了热岛效应。欧美建筑界曾有人提倡“少用空调、多开窗户”的所谓可持续性设计。不过,建筑界主流的想法还没有走上这一极端,一般都想在内外部环境之间争取一个平衡。于是就应提倡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设计�
环境设计范文 17
【关键词】艺术化;城市环境;设计
一、前言
目前,国内城市环境艺术化设计还不够到位,同时,很多城市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进行城市环境艺术化设计的重要性,因此,研究艺术化的城市环境设计很有意义。
二、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1、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环境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城市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环境合理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空间的一种规划方法。
2、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及其意义
(一)环境艺术设计综合了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设计美学、社会学、文化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以及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城市环境艺术是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综合建设与审美等方面相互结合的一种艺术,是人造艺术与自然环境艺术的综合体现,满足了人类生活的需求又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和谐,推动人类探索城市环境的持续发展。
(二)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边缘综合艺术学科出现在设计舞台上,综合了人文、地理、科技、建筑、施工等方面的内容,环境艺术对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造就了缤纷绚烂的空间效果。中国城市在多元社会的推动下,其发展形式也越发现代化,功能与形式多样化,专业化,城市环境艺术集城市功能先进性与文化悠久性,融科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沟通社会,自然的大众艺术,通过生活环境艺术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市环境艺术与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
(三)环境艺术设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尊重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心理,物理诸方面的因素,要充分依托自然条件,结合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山水,道路,植被等因素,创造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
(四)环境艺术的发展原则应坚持社会性、经济性、生态性、地域性、历史性的基本原则,对社会中的“人”,“环境”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经济浪潮的推动下,文化建设也迈向更高的层次,环境建设向城市多元化道路发展,城市环境艺术化已成为迫切的需求。
(五)从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而言,环境艺术设计把自然,人文,艺术协调相融,体现城市大环境发展的特点,满足人类生活与精神上的需求,重视环境艺术的个性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起到丰富城市空间的作用,使之既跟上时展,又提高文化层次,创造富有地区特色和精神文明的环境艺术,保证城市环境有良好的持续性发展。
三、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倾向
1、观赏性以及标志性倾向
从传统是城市环境设计理念这方面而言,城市空间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在很多城市多将具有标志性的景观小品作为城市的识别标志,成为城市的视觉焦点。由于一些雕塑环境艺术设计小品居于很强的标志性和观赏性,因而大多数都放置在城市的重要位置,如城市出入口的地方,绿地的中心等。而观赏性与标志性并重是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两种基本倾向,而这种倾向也体现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两大趋势:其一,是一些“ 望型”的远距离大型建筑标志物,它以独特的造型、醒目的色彩、厚重的质感以及特殊的肌理等特征作为城市的背景屹立于城市的一角,例如,在纽约市哈德逊河滨水区有两座雕塑,这两座雕塑是著名雕塑家马丁·皮耶尔设计的,以不锈钢作为柱台,简洁大方而且有力,刚好与隔岸相望的自由女神遥相呼应,� 例如,“三口之家”的小型雕塑,就非常具有亲和力地放置在上海南京路的步行街,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标志物。
2、动感性以及蓝化倾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越来越重视,对于环境艺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标志性和观赏性的环境景观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对多元化生活的需求了。因而,现代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师们将绿化空间环境和蓝化空间环境纳入了艺术设计的体系中。其中,最主要的蓝化和绿化工具就是水。水在城市环境设计中是一个古老而又不会落伍的因素。现代城市环境水元素的设计更加突出了“嬉水”的思想,注重水和人的关系,注重水以及周边景物之间的关系。水是城市环境艺术最为重要和经典的设计题材,既可以动,也可以静;既可以喧闹,也可以无声;既可以嬉玩,也可以观赏。
3、复合功能化倾向
现代化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标志化、观赏化、实用化、艺术化和装饰化等倾向必然会导致环境艺术设计复合功能化的倾向。环境设计中既要突出实用功能,也要满足人们的观赏功能、艺术审美功能、装饰功能,丰富城市的文化生活。例如,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河谷的绿景园办公区中,由著名艺术设计师朱迪·麦基设计的经典雕塑“铜猫长凳”,其基本原型是座椅,突出了作为座椅的实用功能,同时又以猫作为装饰,突显了艺术性和装饰性,是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功能复合化倾向的优秀典范。
四、环境艺术的发展原则
环境艺术的发展原则应坚持社会性、经济性、生态性、地域性、历史性的基本原则, 对社会中的“人”,“环境”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在经济浪潮的推动下, 文化建设也迈向更高的层次, 环境建设向城市多元化道路发展, 城市环境艺术化已成为迫切的需求。环境建设应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 注重节能、节材, 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 反对浮华铺张, 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达到优良的性价比。同样, 适宜的人居环境还需要文化层次的支持, 人类居住应� 现在无论是搞建筑, 搞规划, 还是搞环境, 都不能代表人居环境,因为他们都是人居环境的一个侧面。
五、加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1、参与提案与决策。我国现阶段公众只是处于被告知的地位,他们的观点、建议还无法得到真正的重视。因此,应增加一些更切实有效的科学方式,在设计方案前引导性的让公众列举出对环境的希望点和缺点,在宣传解释中使设计方案的表达更平民化,更加通俗易懂。
2、参与设计与建设。环境艺术还肩负着城市运作的实际功能,这是环境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根本所在。因此如果能在有序的指导下,组织使用者――公众参与部分设计与建造,能增强这种场所的归属感、认同感。
3、参与维护与发展。公众参与维护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成立基金和相关组织,这也应成为我国日后发展的方向。至于相关的保护与发展组织,笔者认为可从目前现有的社区组织进行发展,逐步培养公众参与维护与发展环境艺术的意识与经验。
六、结束语
在今后城市设计中,要向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艺术化的城市设计才能够将城市的现代化设计理念体现出来,让城市更加适合人类居住。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范文 18
1.何为环境设计
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
2.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设计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
二、随时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1.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
2.环境设计所涉及到的要素(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场所和领域三者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空间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的,场所则是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而领域则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因而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考虑,如建筑设计的边界界面多以空间为基准,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则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
3.设计要素的创新
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最引人注目并且容易理解的就是以现代面貌出现的设计要素。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
4.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和装饰与观赏性不同,现代园林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已成为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明与合乎目的。例如,纽约观景台公园和横滨美术馆前广场公园虽然都不大,条件也不复杂,但公园设计视线安排合理,使用方便,空间划分明确,细部考虑周到,反映了现代主义手法在当代园林中的广泛应用。5.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对文脉的深层阅读要求深入到一个场所的精神领域之中,并关注到传统的阻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设计实际上都是在创造一种场所,只有更倾心地体验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充分揭示场地的历史人文或自然物理特点时,才能领会真正意义上的场所精神,使设计本身成为一部关于场地的自然历史或演化过程的美学教科书。法国园林师谢墨托夫(AlexandreChemetoff)在拉维莱特公园(ParcdelaVillette)中设计的下沉式竹园(TheBambooGarden),有意识地保留了城市的地下管线设施,给水干管、排水管、电力管纵横于场地之中,让人们了解到这一小小的绿色空间实际上是城市庞大聚集体的一个“碎片”。
三、园林意境的创造和环境设计的创新
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几大要素;所谓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景观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
1.功能与景观的统一
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存在,只有当园林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于园林景观的创作来说,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是必要的;出于实用的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同样是必要的。园林景观所提供的美感也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具有听觉、嗅觉、触觉及至全身心的舒适感。园林意境的产生,只有在满足这一前提下才能实现。
2.再现自然的景观
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景观形象来表现的。景观如何能产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景观,应符合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艺术讲求“形似”与“神似”,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高境界。因此,设计家对生活的观察越深刻、知识越渊博、逻辑思维越正确、艺术修养越高、形象思维越活跃、创作经验越丰富,其作品就愈具有概括性,作品的意境就愈加深远。
3.生态理论应用于环境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中写道: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绿化的问题,从创造生态环境考虑,需要对以下的因素进行规划:(1)分析居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组织居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2)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3)最大限度地利用居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现场地。(4)发挥居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要创造青山绿水中的风水宝地。园林生态在景观设计上的几点体现:(1)从绿化苗木来讲,做到“适地适树”,运用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的引种树种,并注意运用本地植被中的顶极群落。这一过程,需满足绿化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热等条件,其主要目标是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2)尽可能提高环境的“绿视率”。绿色是环境永恒的主旋律。提高“绿视率”,如停车场、路面,广场、架空层都要尽可能多的被绿色覆盖。(3)运用节省能耗的材料。在可替代的材料中,尽量选用能耗低的材料,特别注重环保新材料的应用。既满足生态原则,又满足环保原则。如构筑物选用多孔水泥砖,弃用粘土实心砖。(4)运用可循环或能降解的材料,如环保透水砖、PVC植草板等。(5)垃圾分类收集,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分类,将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运用环保型垃圾筒(6)深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征,让环境的改善与居民的素质提高相互促进。既有园林生态之考虑,又摘取环保中的某些方面。
[摘要]本文先对环境设计进行阐述,之后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的设计。接着探讨了环境设计的规则和环境设计所涉及的要素及其要素的创新。最后讲述了环境设计的创新。
[关键词]环境设计设计要素设计规划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1]邓林。建筑艺术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2]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出版社,2000
环境设计论文范文 19
我国设计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对于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每年从国内各高等院校毕业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数以万计。但从社会的用人单位、公司、企业反馈的信息却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设计教育没有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通过考察各地方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专业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设计课题陈旧,学术型的比重很大。设计结合市场的实践环节偏少,偏离了对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学术化”的倾向。同时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相对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课程的开展,不符合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也误导了专业教育的总体思路。
(2)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
一方面,目前国内的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有大量的美术专业出身的设计专业教师在任教,以非设计思维方式的教学手段来培养现代设计师;另一方面,专业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这样的状况下培养的学生势必专业思路含糊,专业技术能力不强,进入社会难以胜任设计师的工作。
(3)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缺乏创造性。
一方面是教师在课程教学时没有结合市场的需求与变化,而是直接讲授教材上的理论,教学内容空泛。这样“理论至上”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很不利;另一方面没有利用好社会优秀资源,引进社会相关高级技工、民间艺人进行讲学。造成学生在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方面的缺乏,不能深入的体会工程技术与设计艺术怎样相结合。实践教学方面,一直沿袭老的教学模式,实践内容与当前专业需求相结合的程度不够。以写生考察为例,过分注重写生的绘画表现而忽略对建筑装饰、民族文化,建筑结构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考察内容,过分注重展览效应而忽略调查报告的总结。
(4)实践教学环境支持不够。
首先,在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反映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没有从学生的应用需求出发落实到实处,很多实习基地是应付检查的形式。导致学生在实习中的目的性不明确,缺乏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专业设计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其次,缺乏专业的实践基地。学生缺少走出去的场所,不能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对企业的设计流程与施工管理过程缺乏了解。这样的培养环境不利于教学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2以应用为主旨,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
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入手,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进。
从培养目标出发,把应用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构建符合学生专业特点的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与专业需求的结合,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把专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整合改善现有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经过考察其他学校大概一致)实践教学包括写生考察、专业考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约占总学时的16%左右,比例有些偏低,可以考虑适当加大学时和学分的比例。实践内容按专业综合程度层次递进,要充分和专业特点、专业需求结合起来。开设以行业应用技术为背景的职业技能选修课程,考虑跨专业的其他专业课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2)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模拟实体工程项目设计竞标,甲乙两方就设计方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方案评价和设计创新。有重点地组织学生参加专业设计竞赛,把参赛设计项目作为设计课题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确立设计的要求与方向,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也能获得不少设计奖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以外,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设计理论科研能力。加强“双证书”的培养,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认证考试,以求在毕业时既有毕业证又有职业资格证。提高学生今后在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3)建立有效机制,利用社会资源。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提供有效的机制,聘请社会的设计名家、项目施工管理、民间艺人等来校进行实践方面的讲学、讲座,同时安排专业教师辅助教学,做到教学相长,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
3从目标责任出发,任优化教学团队的建设
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既具备专业教学的教师资格又具备相关专业从业资格的教师,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来说,不仅是教师,还有可能是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工程设计师、建造师等。目前,地方高校的教师大多忙于教学,较少在社会企业的设计一线、生产管理一线等从事过相关工作,因而缺乏实践经验,这势必产生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钩等问题。为此,地方高校要制定灵活的制度,积极为在校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为教师在社会的实践工作开绿灯。组建科研团队,积极地利用集体的力量扭转在教学和科研上“单兵作战”的情况,把教学改革和科研探讨常态化。同时要聘请在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等行业工作中有丰富经验、良好业绩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提升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4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环境设计要求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在设计中要考虑社会市场的变化与要求,掌握正确的设计程序、认识设计与施工的关系,学习材料与结构等。因此,面向市场经济与社会需求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是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形式。
(1)建立设计工作室教学机制。
在校内建立以教学为目的的设计工作室,要求注重教学课题的实践性环节,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机制。学生可以在设计工作室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设计工作室教学中,教师把实践设计项目纳入正式的教学作为课程的课题之一,让学生面对真实的商业环境要求,指导学生更多地从经济性和实用性等相关问题去思考和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看到设计完成并投入实际项目施工的过程。这种真实参与实际工程设计项目、积累经验的做法普遍得到学生的认可。通过设计工作室的实战锻炼,能有效地了解实际项目的设计流程以及实施细节,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设计操作能力。
(2)加强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专业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产学研”教学形式中,建立校外有不同功能的实习基地。实习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1)了解当前市场的发展变化,认识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2)学习新的材料、工艺技术,学习施工工程技术。3)了解市场的设计管理、营销。通过实践过程积累社会专业实践经验,增强专业知识厚度,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技能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工作中体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自信心和创造能力。
(3)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设计施工企业与学校专业教师交流,根据实际情况,把现有的工程设计项目拿到学校作为设计课题进行设计。教师通过实际项目进行相关教学,并按工程项目要求完成设计项目。其次,学生进入设计施工企业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完成设计项目。通过这个环节有效地加强了社会与学校的互动性,学生能充分的提升设计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5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前景范文 20
1环境艺术对建筑设计文化地域性的影响
建筑设计的文化地域性,分为物质文化地域性和非物质文化地域性。首先,地域的文化内涵不一样,那么它表现在建筑设计的表现上就会有所不同。建筑设计中的尺度与建筑设计的风格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建筑设计地域性的原因。第二,在国家的内部之间,也存在着由于地方界限导致的各地间生活差异与社会习性的不同。这种不同一方面造成了很多方面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在这个基础上反映给建筑设计就形成了地域性的差异,另一方面,各地域间无论在哪个方面上,肯定会存在着一定的往来关系,这种往来关系经过不断的沉淀与积累,各地域间的文化也就自然而然的反映在建筑的设计上。第三,由于不同地域间的不同礼制,也会造成建筑设计的差异性。比如泰国是一个全民信佛的国度,那么它的建筑设计就会体现佛教的特征,我国封建礼制历史比较长,在建筑设计上多体现封建集权的庙宇式特征。
环境艺术在建筑文化地域性上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环境艺术是建筑设计文化地域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建筑设计文化地域性是环境艺术发展的主要动力。环境艺术就是建筑设计文化地域性的体现。地域间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审美文化差异、制度、道德等方面的差异都会放映在环境艺术中。比如,宗教文化的不同,环境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不同,信奉基督教的地域,在建筑的环境设计上就会体现基督教的教义和精神,在一些建筑壁画上的选择、建筑整体风格的设计、建筑内饰的装修上,都会透漏着基督教的内容。另外,建筑设计文化地域性事环境艺术的主要推手,促进着环境艺术水平的发展,一个地方的文化有多深厚、多丰富,相对应的环境艺术的发展潜力就会有多大。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而且精深,环境艺术在近几年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客观上提升了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
2环境艺术对建筑设计生态地域性的影响
生态因素是近几年建筑设计的主流方向。生态的和谐是建筑的重要追求,一个好得建筑设计,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参考。
生态环境也存在地域性,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地理条件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地域性差异。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的配套设施上,例如绿地、树木、水文等,如何在建筑设计上结合本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创造一个优美、和谐、舒适的生态居住环境,考验着每一个建筑设计者。生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在人们生态意识越来越强的条件下,生态因素足可以决定环境艺术设计的成败。
环境艺术的设计者要在设计生态环境时,注重建筑的生态地域性,不能只途表面功夫,要在确保当地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着力塑造一个适合人居住得生态环境,在绿化、水文等充分保证人们的休闲性和娱乐性。
环境艺术对建筑设计景观地域性的影响
建筑设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景观设计上。景观设计是体现建筑的地域性差异的重要载体,任何建筑都离不开景观设计。例如中国的传统民居的门前,都会设计有左右两个石狮子,认为石狮子是一家院落的守护神。在中国流传着一句古话“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从这点上足可以看出景观设计对于一座建筑的重要性。
景观设计也是环境艺术的重要体现手法,环境艺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建筑景观上的设计。不同地域的景观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和优点。江南的建筑景观多为小桥流水式的,北方的建筑景观多为庄严肃穆式的,而一些少数民族的建筑景观更是富有特色,藏族人民的建筑景观一般是和高山瑞雪联系在一起,蒙古族的建筑景观多体现的是草原气质,所以,建筑设计存在着较大的景观地域性,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
环境艺术在景观设计的体现上,要注重多角度、全方位的设计,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目光短浅,要结合该地域的不同背景进行系统的艺术设计,使得建筑景观很好地展现建筑的特质,并且从侧面提升建筑的整体水平和观赏性。
总结
环境设计范文 21
环境心理学是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心理学,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一门跨民族跨学科的科学。它研究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空间环境以及在这些空间环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强调环境-行为关系的整体性和相互性。这里所研究的环境包括一般社会环境,但更主要的是指物理环境,包括植物、噪音、温度、空气、建筑颜色、个人空间等。近年来,随着环境心理学的不断发展,部队开始认识到营区环境对战士的心理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面对社会的日新月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部队生活的单调统一,战士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引起了国家和军队的重视。在全面贯彻落实十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以及学习群众路线的大环境下,如何改善战士的居住条件、营造良好的军营环境,成为我军营区建设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从环境心理学出发,深入研究战士宿舍外环境的心理效应,同时引入战士需求,设计战士宿舍外环境,对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融洽、愉悦欢快的部队心理环境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战士健康成长,从而最终提高整个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战士对宿舍外环境的心理需要
1.归属的需要
战士在部队单位,一般都是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同时回家探亲的机会较少,战士要求部队环境要具有强大归属性。战士渴望宿舍外环境是和谐的、人性的,充满关爱、稳定和安全。
2.社交的需要
一方面,战士希望在参与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相处的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战士渴望在交往中交朋友、诉说心事、释放压力。因此,战士要求宿舍外环境能有社交的功能。
3.独处的需要
一方面,部队生活基本上是统一性的、集体性的,战士需要培养自己的独立个性和思维,拥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另一方面,战士心情低落时,有时在集体生活里并不能释放压力。因此,战士强烈需要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宿舍外环境要有私密空间。
三、战士宿舍外环境存在问题
1.绿化与景观问题
许多部队单位形式主义思想严重,在战士宿舍外环境绿化和景观的规划中过于注重视觉上的美观,忽略了战士对环境的心理需求。(1)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舍弃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引进稀有名贵的植物品种,给战士一种只能远观不能亲密接触的距离感。(2)在植物的管理上,不管植物的特性,强行修剪成固定的几何形状,失去了自然美感,仿佛给战士一种“我们跟植物一样没有自由和个性”的心理暗示。(3)热衷人造景观,通常是假山瀑布、假花假草、人工小池塘等,而且人造景观通常选择硬质材料,营造了生硬的环境氛围。
2.安全问题
(1)在休闲区和训练区缺乏过渡,这样容易导致正在训练的战士会伤害到在休闲区休息的战士。(2)休闲区和训练区设置在道路旁、紧贴战士宿舍楼下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道路上来往的车辆、宿舍楼窗户或楼顶坠物对战士的安全产生威胁。(3)选择有毒、有针刺、容易引起虫害的植物花草绿化。战士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常常缺乏安全感。
3.人文精神问题
(1)在战士外环境的设计上,过于凸显部队现代化建设元素,各个单位的战士宿舍外环境设计很少考虑到本单位的历史传承、部队特色的东西。(2)缺乏文化、艺术的熏陶。宿舍外的宣传栏粘贴的通常是各连各排各班的每周表现和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关于部队文化、人文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很少。宿舍外环境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整个生活氛围缺乏人文关怀,给战士一种冷漠无助感。
四、基于环境心理学战士宿舍外环境设计分析思考
1.入口
战士宿舍入口包括宿舍门前的台阶、入口小广场、小景观等,它在意识形态里是一种标志和提示,它给战士一种“你到家了”的心理暗示,因此,设计入口时要注意入口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例如,在设计台阶时,台阶阶数不能超过七阶,台阶高度要比正常台阶稍低些,超过七阶或台阶过高,战士走进宿舍就会觉得很费力、很辛苦,感受不到一回宿舍心情放松的感觉。台阶宽度要比正常台阶稍宽些,台阶宽全脚就能着地,给战士踏实、平稳的感觉。在入口小广场方面,小广场地面要平,地面若铺砖,颜色要温和。小广场上可设置独特的小景观或路标,提高宿舍辨别度,给战士一种“这是你独一无二的宿舍”的心理感受。
2.空间设计
战士宿舍外环境空间可分为训练区和休息区。训练区用于战士简单的体能训练,训练区应开阔平坦,光线充足,训练器材的质量要高,颜色要稳重。同时,可以在训练区设置小的以运动为主体的雕塑或者标语,从而营造健康、活跃的氛围,使战士充分享受训练的乐趣。休息区用于战士休憩、聊天、观景、娱乐等,休息区应利用绿化、矮墙、长廊等来构造开放、封闭、半封闭的空间,分别满足战士社交和独处的需要,同时在具体设计时应注意提供给战士安宁、自然的感觉。例如,休息区长廊的设计,不能紧贴建筑墙面或草墙,否则会有压迫感,应该空出一段距离,并且随着高度增加,距离也要增加。长廊外侧应布置绿化带,绿化带内侧供战士休息,给战士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交流活动空间。这两个区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训练区和休息区要有过渡,可利用曲线式小道路分离。在训练区可设置提供没有训练的战士观看训练、进行交谈的小场所和设施。在休息区可设置较大的空地,用于战士打拳、联系俯卧撑等健身活动。
3.绿化
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力量,勃勃生机的花草树木可以消除战士消极的心理情绪,使战士体会到大自然和生命的乐趣。在战士宿舍外环境绿化设计时,在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的基础上,应注重绿化的人文关怀和艺术美感。例如,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选择无毒、无刺激性、无虫害、易于管理的植物品种,给予战士安全感。同时,选择花色鲜艳、树叶翠绿的花木,在视觉上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心理氛围。在植物的布局上,采用群植、独植、对植等不同方式与宿舍外环境中训练区、休息区和道路的建设相互衬托,构造层次丰富的绿化空间效果。在植物造景时,应将自然形和几何形结合起来构图,使自然美与人工美各显独特的美感,给战士不同的审美感受。
4.景观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