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8篇教学方法设计的相关范文。
教学方法设计 篇一
精打细算(小数除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本班的学生对于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这就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个班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相信这些同学能够很顺利学好本节知识。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己经掌握整数的除法计算,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旧知,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以旧引新,引导学生结合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并要给学生创造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己以学过的知识的思想来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方法设计:
1、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试商,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去冬寒假老师让你们帮助父母购置年货,并作好记录,你们还记得吗?(记得)新学年开学,我在检查这项作业时,梦枝同学告诉我,有一次,妈妈让他到小商店去买几袋醋,售货员告诉他,有两种醋,一种本地产的,10元5袋,一种清徐产的,9元3袋,可是他不知道买哪一种好,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发言)为什么要买这种?(便宜!)
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今天淘气打算去买牛奶(课件出示主题图)
你猜一猜淘气会买那个商店的牛奶?为什么?
生1:我猜测淘气可能会买甲商店的,因为11.50÷5大约是2元多,我感觉已经很便宜了。生2:我猜测淘气可能会买乙商店的,因为乙商店虽然总价高一些,但是可以有六袋,我觉得比较合适。......3、师:现在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如果两个商店的牛奶质量一样,你觉得淘气应该买价格高的还是价格便宜的牛奶?
师:如果品质相同的话,我们自然要买便宜的,因为要精打细算嘛!(板书课题)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计算一下每个商店牛奶的价格,谁会列算式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9÷6 观察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特点?(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师: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就叫做“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那该怎样计算呢?这可是一个新问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已学过的知识,先想一想办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4、学生小组交流。(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5、组织全班交流。(抽生板演)
尝试用整数除法的方法利用竖式计算。
6、师小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想办法,我们知道了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来计算,不过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了,愿意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下,下面这几道题吗?(课件出示练习)
1、试做7.42÷ 7 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总结。
2、试做1.2 ÷ 5 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总结。
3、试做13.8 ÷ 15 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总结。
四、自我评价,促进发展。
(一)、分发课堂作业评价题。
1、基础题、强化题。(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5.6÷8=
25.5÷5 =
4.27÷7=
4.8÷15 =
2.08÷2 = 9.63÷9 =
完成后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细心的同学在展示栏进行展示)(2)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下面各题错在哪里。
1.305
7.4 18)18.54 23)149.5 8)5.9 2 18
1386
11 52
11 52
0
0
0(3)解决实际问题。①田倩倩同学到商店里买了8袋盐,付给售货员7.2元,每袋盐多少元?
②陈丰买了3本练习本花了1.50元,如果买5本练习本需要多少元?
2、开放题。
小明在献爱心活动中,准备把72.72元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 师: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伸出友爱之手,将自己的零花钱节省下来,捐给哪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小数除法)
11.5 5=2.3(元)
12.9 6=2.15(元)
答:乙商店牛奶便宜。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紧扣新课程理念,密切现实与生活的联系,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着力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探究知识,认真细心正确地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开头方法教学设计 篇二
凤头展彩,孔雀开屏 ——如何写好作文开头
教学目标:
1、掌握作文开头常用的六种方法以及了解其好处。
2、认识写好作文开头的好处,学会写好作文的开头。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能掌握作文开头常用的六种方法,学会灵活运用作文开头写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起重视。
清代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惊目,不愿弃去。”有一个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一定会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凤头赢得百媚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凤头”,就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一样,漂亮、优美。特别是考场作文,有人统计过,阅卷时,老师们在一篇作文上逗留的时间平均只有29秒,也就是说有的作文老师们还看不到29秒。在这么短时间里,你用什么办法使老师能认真看你的作文,没有好的开头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种开头方法。
二、病文诊断。
下面是以《幸福》为题,同学的作文开头,你觉得好吗?试着说说其存在的问题。
1、“砰”随着一声巨响,我从梦乡中惊醒过来。我睁开眼抬头一看发现爸爸那张严肃的脸,我便不由的感到了害怕。
当我意识到我在读书时睡着,爸爸又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我心想:做了这么久的作业了,现在都11点多了还不让人睡。还是从前好呀!
2、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工作和学 渐渐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3、社会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个人。因此,只有个体与集体统一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只有两者统一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个体的幸福。雷锋是家喻户晓的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我是主人,是广大劳苦大众当中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他在暂短的人生中领悟了什么叫幸福,那就是困难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大家,真正实现了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病因分析】
1、说一些与主体内容无关的绕弯子的话。
2、交代不清,似是而非。
3、戴大帽子,造成头重脚轻的局面。
三、作文开头常出现的问题:
1、不能概括文章主体的内容、似是而非。
2、不会使用任何一种作文开头的技巧。
3、说一些与主体内容无关的绕弯子的话。
4、没有文采,平庸,不吸引人。
5、开头过长,造成头重脚轻的局面。
6、只会使用叙述一种表达方式,不会使用修辞。
7、开头概括的内容过小,不能统领全文。
四、诊断对策,方法指导
(一)作文开头常用方法介绍:
1、开门见山法
2、引用法
3、巧用修辞
4、序引题记
5、设问置疑
6、联想回忆
(二)出示例子,总结方法
招式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
示例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
点评:开篇第一句明确了赞颂的对象白杨树,定准了全文的情感基调——赞颂。
2、“我与父亲不相见己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朱自清《背影》)点评:开篇点题,为下文写寄寓深挚父爱的“背影”设伏。
招式 2——广泛引用,突出主题。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歌词或俗语、谚语、典故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 突出中心的作用。
示例1: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柯蓝《飞红滴翠记黄山》)
2、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大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季羡林《成功》)
招式3 ——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开篇使用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可引起读者对所要面对的事物或观点的兴趣,使文章发端新颖,极富吸引力。
示例:鱼儿告别池塘,� 它应展示主要内容,揭示作品内涵,意蕴丰富,情味绵长。既要开宗明旨、简洁明了,也要语言精美,富有文采。示例:母亲声音是我最亲,老师声音是我最敬,同学是我最爱。
——题记 《远去的声音》
2、望长安,灯火明灭,人影暗淡,几许阑珊?
——题记 《想看见你的笑》 招式5——设问置疑,制造悬念。
以提问或设置悬疑开启下文,激发读者心中的疑问,吸引读者急切地读下去。
示例:风筝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与云朵嬉戏,与鸟儿低语。它飞得是这样高,身后那条长长的细线,是谁紧紧抓着不离不弃?为它掌控飞行的正确方向呢?
招式6——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由人、事、景、物、等引起回忆,联想、引出下文,展开情节,这种方法就叫回忆联想法。运用回联想法开头,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受。
示例:“我与父亲不相见己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朱自清《背影》)
2、最使我难忘的,是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魏巍《我的老师》)小结:
1、开门见山法、直接点题 •
2、引用法,突出中心 •
3、巧用修辞,展示风采 •
4、序引题记,耳目一新 •
5、设问置疑,制造悬念 •
6、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五、小结作文开头遵循的原则:
1.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2.开头要简洁,入题快。
3.语言要有文采,使人一看就有读下去的欲望。
六、小试牛刀:(看谁写得又好又快)
1、写作实践
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几种开头方法,以“开在心中的花朵”为题写一段开头。
2、成果展示及点评
3、范文欣赏
(1)花开有声,雁过无痕。一抔净土,一掬清冽,一朵无香的花,开放在一个人心中。
——题记
(2)有一朵花一直开在我心中,经受泪水的滋润与思念的氧气,从未凋谢过,飘渺的思想纯在于朦胧的人生,但因有这一朵花,已是最辉煌的牵挂。
(3)在爱的怀抱中,我像一株嫩苗,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吮吸着甘甜的雨露,不知不觉,已被母爱带入了人生的花季。于是,在青春的旅途中,只因有了母爱相伴;我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4)走进宋词,品味“衣带渐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风雅;走过唐诗,品味“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放;走进元曲,品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纤巧,这古典文学啊!在我心中怒放,成了一片花海„„
(5)我种过花,知道养花的不易,自然也知道花开的艰辛。家养的花尚且如此,那野生的花呢?
七、真题演练:
题目:开在心中的花朵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教学方法设计 篇三
【关键词】通用技术 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 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093-01
通用技术课程是在新课改的孕育下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已成为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科目。这一学科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该课程的教师的专业都不对口,由于没有专业的教学经验的支撑,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设计理念,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对新时期教师的新挑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对新课程通用技术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一 挖掘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用技术是一门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课程设计,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辅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该课程的学习中来。
如在讲授《技术与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部分时,我拿了两部型号不同的手机让学生自行选择,并说出选择的理由,由此来引入该堂课的教学内容。这一课堂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领悟到了技术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教师应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努力挖掘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进一步组织好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 合理设计与选择教学方法
所谓学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应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同时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促使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其综合性很强,要想到达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课堂教学富有激情与活力,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技术与未来》这一部分时,以我国的人造卫星“嫦娥号”为例,讲述了“嫦娥号”使神话变为现实的圆梦历程。与此同时,让学生大胆地猜想,未来人们能否在月球上建造城市,学生们议论纷纷,热情高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这种教学设计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由感性认识触发思维想象,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 利用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方式是促进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用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合作学习的渗透。要想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高效的通用技术合作式教学,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分配学习小组。划分学习小组最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同质分组,即把学习成绩与动手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由此可以形成竞争态势。(2)异质分组,即将学习成绩与动手能力差距较大的学生分为一组,以此可以形成互补。而对于通用技术这一课程而言,采用异质分组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分配好学习小组后,教师应根据各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更加详细的任务分工,特别是针对通用技术的实践环节应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小组成员的认知能力的差异来明确分工,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并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大进步。
四 总结
综上所述,通用技术是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课程,是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同时也是难点。通用技术课程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学科。因此,作为该课程的一线教师,应具有开阔的视野与知识面,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红。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6)
教学方法及建议 篇四
教学方法及建议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以下提供几种教学方法,供参考。
1.案例教学法
在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不仅能使法律条文更加生动具体,而且现实中发生的案件又可能对法律条文提出挑战,引发争议,进而导致国家修订法律条文的可能性。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出示具体案例来组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的矛盾,参加讨论,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看,案例教学有助于“活化”教材,改革传统概念教学;能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提出和阅读案例。它要求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精选案例,有些案例还可能需要作相应的改造,要求最好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还要尽可能体现新知识、新观点、新材料。同时教师针对案例所设计的问题,一定是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教师应当在课前布置相应的阅读材料。案例材料的选择,除教材提供的案例外,教师还可以选取其他资料。
(2)案例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在讨论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展开交锋。教师要保留对问题的看法,在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在适当时机可作适当的引导。教师应注意听取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思考的路线,辨析其合理性与局限性。
(3)归纳总结。讨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应针对案例及时进行分析讲解,梳理思维过程,最后给出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法院处理结果。
(4)案例演练。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再次展示新的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演练,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施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准备合适的案例,使之符合教学目的,并且这些案例在表达、清晰度和智力要求方面要有很高的质量,这实质是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尽量多地占有资料。案例教学法虽然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它必须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案例教学法与课堂讲授法不可相互替代。
2.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一般是指使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或一定的情境,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或亲历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参观调查”、“角色扮演”、“实验制作”、“实践亲历”等等。
在本课程教学中可更多采用“情景模拟”与“调查研究”。
(1)情景模拟
例如,专题四第一框“选对求职路”一目的教学中,可模拟出几种招聘情景,请学生演练求职程序,达到实际训练的目的。再如在专题六的教学中,可采用模拟法庭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诉讼的程序、庭审的过程。
(2)调查研究
例如,在专题一的教学中,可要求学生调查周围人的法律意识,调查我国近期颁布的法律、法规。再如,在专题四第一框“选对求职路”一目的教学中,可请学生在课前对“求职方法和途径”进行调查,如求职途径有多少种;实际生活中最有效、成功率最高的求职方式是什么;求职中有哪些窍门、注意事项等。
在本课程的相应框题中,还可以采用引导学生体验情感的方式。例如,在专题五第一框“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与义务”这一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列举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权利义务,同时体会在家庭成员之间亲情与爱情的背后,还体现着一种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幸福和睦的家庭。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课外体验活动的方式教学,包括通过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途径去了解、感受其他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实践探究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究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经验和社区的生活为背景,在活动和探究中,演绎教材内容,补充和生成超越教材知识的内容。这种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实践,面向社会,突出实践性。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活动为形式,以实践为根本,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在实践中感悟和生成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回归生活,经历生活,体现开放性。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强调学生亲身经历生活,体现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3)注重过程,立足发展,关注生成性。实践活动和探究过程,注重活动过程,立足于学生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发展,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在活动和探究中体现知识的生成性。
(4)体现以学生为本,落实自主性。实践活动和探究主题的选择,充分考虑学生的关注点、兴奋�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也对课程标准作了一定的调整和充实。教师既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结构进行教学,还可以根据教师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重新编排教学结构。对于教材所设计的各项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各种变通,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适应的活动方式。
教材中的情境导入和列举的具体案例、材料,是根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或者提炼而来的。但是,即使是最新的案例、材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生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加以更新,力求使用最新的材料,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时代感。每一专题后面所设计的专题活动建议,也只是供教师和学生参考的,因此,教师既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中的这些活动建议,也可以根据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2.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
由于教材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因而课程资源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且,随着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可供选择的来源日趋丰富。下面提供几种收集、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
(1)文字资源。这方面的文字资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法律专业方面的书籍、报纸和期刊,如《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中国律师》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等;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材料。
(2)视听资源。中央和地方的相关广播电视节目、中外经典影视剧、纪录片等,均可 如《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社会与法》等电视栏目。
(3)网络资源。如果能够比较方便地接入互联网,那么网络资源应当成为收集整理课程资源的重要方式。不 但教师也要注意鉴别网络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
(4)实践资源。教师还可以根据在当地生活的经验,自行收集实际案例和材料。如当地法院审判的案件,当地发生的法律事例等。
教师还可特别注意收集、改编一些案例材料,建立自己的案例库和资料库。
(三)评价方式建议 1.在评价内容上
新课程评价的基本取向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根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册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遵循的是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从知识方面评价
本册教材讲述与公民学习、工作和生活联� 全书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统领,以权利和义务为主线贯穿全书。在学习评价中不仅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识记,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能明确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法律上权利义务的统一性。
(2)从能力方面评价
通过学习评价,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旨在评价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是否能再现或再认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学生在讨论交流、观点辩析、收集整理资料、社会调查、制作展板(墙报)等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对于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肯定性评价。
(3)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评价
通过学习评价,重点考察的是学生是否关注生活中和法律有关的问题,能否用法律的要求指导自己的行为。了解学生是否树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际生活中是否能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注意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有的观点。
(4)从学习态度方面评价
通过学习评价,了解学生在记忆和接受知识的同时,是否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时,动脑、动手方面都要评,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的态度表现也是评价标准之一。
2.在评价方式上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既能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又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增加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就感,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评价。
教师可综合采用笔试、口试、小论文、调查问卷、实践活动及成长手册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每种评价方式都有其不同的效果,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加以选择。
(1)笔试或口试: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时可采用此方式。
(2)小论文或调查问卷: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时可采用此方式。
(3)实践活动:考查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及对法律问题的辨别、分析、应对、解决能力时可采用此方法。
(4)成长手册:考查学生在一段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进步情况,可以采用此方法。建立成长手册,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的评价。
成长手册中可记录学生的考试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搜集的法律资料及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师生和家长的评语等,是对学生学习经历的一个全记录,应主要记载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和取得的成绩。通过学生自我记录的评价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其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又发展了学生评价自己学习成果的技能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识奠定了基础。
3.在评价主体上
学习评价的主体不应是单一地由教师一人担任,应向多元主体发展,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来。可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请学生家长及社区领导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4.在评价过程上
在评价过程上,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过程)和终结性评价(侧重于教学结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主要有单元检测成绩评价;搜集资料及社会调查的评价;小论文、辩论会、研讨会的评价;课堂表现评价(遵守纪律情况、参与讨论情况、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情况);成长手册等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期中和期末试卷评价。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篇五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旧有课程存在的问题:一是教材体系框架陈旧、知识老化、信息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知识性”,而忽略了“能力性”,偏重于形式、静态、微观的描写,缺乏对意义、动态和宏观的把握。二是教学方法本身,一直是一种单向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必须讲究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其次,在教学理念上有了一个根本的转变,认识到,现代汉语课程重点要解决中文系学生两个能力:理解、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表达、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使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得心应手地解决工作或者教学中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问题。本课程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下列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运用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
(一)改变以往单向讲授的单一模式,采取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新格局。每节课前用提问导入,并且让学生参与语言事实的分析。(二)充分吸取近三十年来现代汉语各个分支学科研究比较成熟的优秀成果,以体现教学观念的前沿性。(三)对一些非常有用但原有教学处理不妥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或变换角度,或突出重点,以体现提高学生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的教学理念的创新意识。(四)以国内主流看法作为基础,不强调体系对立,不卷入学术争论,不故意标新立异,一切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出发,以体现在学术上的主体意识。(五)授课举例生动、典型、有个性,叙述清晰、简明、有条理,定义准确,层次分明,解释合理,强调在对比中显示特点,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六)结合教材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结合思考题,启发、帮助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开拓思路。并且鼓励优秀学生进行课外语言专业阅读,适当开展课外语言调查和小研究。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利用语音实验室和幻灯、放磁带、光盘等设施进行语音训练、会话训练、短文朗读训练等。
(二)制作挂图:自制了发音构造图、发音动程图、古文字挂图等。(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授课。
(四)指导学生上网,学习网上“现代汉语精品课”中的有关内容。三、开辟第二课堂: 每学年组织一次社会调查,让学生调查社会用语和用字规范情况,让学生对报刊的用词造句进行调查,并写出小型调查报告。建立语言兴趣研究小组,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
另外我们还建立了普通话部分学生的语音档案,实行跟踪语音教学,因人施教,实行分方言片、分层次进行语音教学。
配方法教学设计 篇六
2.2、配方法(二)
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训练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教学重点: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即如何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
1、配方:
(1)x―3x+ =(x―)
(2)x―5x+ =(x―)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以上两题可让学生口答。
3、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3x―1=2x(2)x―5x+4=0
找学生板演。
二、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在生产生活中常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答,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60页,阅读课本,并思考:
三、出示思考题:
1、222
2
如图所示:
(1)设花园四周小路的宽度均为x m,可列怎样的一元二次方程?
(16-2x)(12-2x)=
×16×12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什么?
x1=2 x2=12
(3)这两个解都合要求吗?为什么?
x1=2合要求,x2=12不合要求,因荒地的宽为 12m,小路的宽不可能为 12m,它必须小于荒地宽的一半。
2、设花园四角的扇形半径均为x m,可列怎样的一元二次方程?
xπ=2×12×16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什么?
(3)合符条件的解是多少?
x1=5.53、你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请设计出来与同伴交流。
(1)花园为菱形(2)花园为圆形?
(3)花园为三角形(4)花园为梯形
四、小结:
、本节内容的设计方案不只一种,只要合符条件即可。
2、设计方案时,关键是列一元二次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般有两个,要根据实际情况舍去不合题意的解。
本节课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并且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另外,还应注意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篇七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
4.讨论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
5.体验学习教学法:“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
二、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其中理论教学以基本班型为主体,教学见习以年级为主。
三、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我们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该学科课程的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信息技术手段与该门课程的整合,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我们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化手段的优势,将从拍摄的图片及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现场教学方法是一种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但要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弥补这种缺憾。学生在课堂中仍能通过较为直观的形式接触到真实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完美结合。
(二)本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传播的优势,实现了知识资源的共享。目前,本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图书还有部分教学课件已经上网,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相关网页实现在线学习。
(三)教学过程中直接通过互联网实现相关知识的同步搜索,在课上即能完成对《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的知识更新。
(四)在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模拟教学、案例教学、讨论等教学方式的有效辅助形式。
教学方法设计 篇八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教学方法;高校
引言
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增长,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与进步。高校作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聚集地,在人才培养上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依然有较大的发展差距,艺术设计专业存在教学资源匮乏、课程设计落后、专业建设不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总体专业水平,学生所学习的设计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导致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受限。因此,加强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十分必要。
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生源质量水平不佳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大招生,在社会需求和经济因素的驱使下,各个高校开始争相开设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入学门槛不断降低[1],生源的总体质量不高。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对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着一定误区,高考中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文化成绩要求较低,多数学生是在文化课成绩不佳的情况下才被动选择艺术设计专业,导致多数学生并非因为热爱而选择艺术设计专业,而是将其作为高考的一种捷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人文水平等有着一定的要求,只有较高的综合人文知识,才能有创新思维,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创作的动力。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即没有对艺术设计学科深层次的了解,也没有对艺术设计的热爱,仅仅为了取得本科证书,导致艺术设计教育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二)师资能力以及课程建设不强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综合要求较高的科目,其学习要求有较高的综合性人文知识。但是目前部分高校仍然未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性知识培养,虽然已经设置了艺术设计与技术类课程的结合建设,但是课程配套缺乏一定的科学性[2],导致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后依然无法创作出较高质量的作品。部分高校没有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专业内容体系的变革,导致教学质量水平的不断下降,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另外,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科目,但是师资普遍实践能力水平不高,专业教学缺乏社会实战经验,对市场需求的认识敏锐度不高,导致教学水平与效果受限。因此,在高校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是否切合社会实际需求,不同科目课程的衔接是否顺畅,课程的进度安排是否合理等都是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安排上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教育资源上,我国教育相关机构建设尚不完善,真正的高水平艺术设计工作者还相对缺乏。
(三)艺术设计教学方式的落后
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工作中,教学实践的缺失,以及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脱节[3],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整合与实际运用能力,导致在毕业之后实际设计水平和创新意识缺乏,使其所设计的作品水平不高,这是高校设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严峻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被运用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中,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缺乏教学内容的实践训练与评价。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艺术设计实践课程,但是较多选择虚拟命题进行模拟设计,这种空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低下,在毕业之后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的角色,又需要花费物力、精力重新学习与培养,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一)情景性与实践性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应当实施情景化的授课模式,根据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在教学工作中有目的设置项目设计相关的训练,提升学生设计的实战能力水平,使高校学生能够在情景化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设计的实践性,使教学过程在内容与形式上能够呈现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丰富、多样的状态。情景化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中:1.化静为动,建立开放式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时间、内容固定,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般只以完成课堂教学知识点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后,学生一般不会自主地选择外界知识的获取,导致知识拓展、交换受限。因此,高校应当创新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开放性、自由化、全方位的教学课堂模式,不规定明确的课堂起点与终点,跟踪市场应用,拓展课程教学知识面,让学生始终保持与市场、社会之间的积极互动,促进课堂的开放化水平。2.化点为线,重视过程的发展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过程中,还需要打破孤立课程的壁垒,将重点放在各课程设计实践中的关联应用上,促进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将课堂教学效果体现出来,重视学生对艺术设计活动中知识的应用经验获取,使教学内容由点到线形成知识体系,从单一课程的考查转变到艺术设计整体知识面的全过程考查上来。3.化分为和,打破专业界限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科,需要较高的综合人文知识基础。因此一个高素质的设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完整的设计知识体系以及设计实践能力,还需要对其他综合性学科的知识都有一定掌握。高校需要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来打破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将人文、历史、环境、技术等内容纳入教学内容,同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与其他相关专业学生多交流、多协作,通过教学及交流,做到专业知识的互补。
(二)“一体三维”的教学内容创新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价值需要通过课程内容进行展现。学校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变革,使其满足社会发展与市场的实际需求,构建“一体三维”的教学模式,“一体”是以高校为主体的专业性知识教学,“三维”则指的是设计比赛、企业需求与科研项目的结合实施[4]。在高校的设计专业教学中应当以创新性设计思维和实践性专业训练为一体,包括设计的专业技能层次深入、设计思维的创新以及相关设计职业性培训,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更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即达到专业设计师的水平与标准,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知识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一体”的构建是以“三维”进行教学过程贯穿的,与传统艺术教育中的知识学习有所不同,需要通过“三维”进行教学活动拓展,“一体”是为“三维”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一体”与“三维”相辅相成,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为高校艺术设计的学生创造一个稳定、科学的教育平台。通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与企业实践、能力竞赛结合的培养模式,能够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与教师知识获取能力的共同提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使学生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加强。
(三)重视课堂的组织与讨论环节
高校在进行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发表意见,促进同学之间的思维交流与知识探讨,使学生在自我想法的讲解时,对其他学生产生启发与感染,发挥设计专业中的集体思维的优势,针对同一设计方案进行不同学生不同意见的讲解,从而促进设计整体方案完善与设计知识应用范围拓宽,提升设计作品中的艺术含量,促进优秀设计作品的出现,促进教学效果的良好实现。
(四)新模式下的教师优化升级
在以上所述的变革中,高校的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更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互动关系,在这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关系中,教师的职能并未被削弱,反而对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新型教育模式需要教师由学习管理者角色转变为引导者。高校的艺术设计学习中,教师的主要职能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上,教师对于学生来讲,并不仅仅看学生对专业性知识的掌握,还需要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层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在师生平等交流的过程中,接受与充分理解学生的不同思维,并高屋建瓴的引导学生,推动其学习层次与学习过程的发展。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重化的,其即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引导者,又可以是一种资源的顾问[5],但是根本角色还在于“导”,即体现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作用。其次,教师需要由知识传播者转变为能力的开发者,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构建,因此,教师应当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持续发展,拥有乐观且积极的态度,充分尊重且欣赏学生在设计中的天性和创新,坚信学生都是艺术的创造者,要通过引导充分开发与唤醒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够提升在艺术创新中的自信[6]。同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还要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模式,保证专业教育正常化运行的同时,也为青年教师的进步创造一个平等的锻炼平台[7]。教师还需要不断地通过艺术实践进行自我能力水平的提升,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同时,也需要对自我知识体系进行再学习与再开发。高校应当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将人才的激励与合作进行有效结合,充分带动并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促进教师结构的不断优化,为发展“双师型”教师提供坚实有力的平台。
结束语
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工作中,应当积极加强对创新教学理念的改革,提升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转变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师资队伍的不断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结合专业实践,培养出高层次与高水平的专业性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