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小编老李帮家人们找到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7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凑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引探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猴妈妈带猴宝宝到果园里收果,请学生帮忙分9只猴宝宝的生活情境,把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为学习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 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每串智慧珠有几个,并同时板书“10的分与合”。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比一比,第一串和其它四串有什么不同?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所以我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等实际操作,启发学生学会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动口归纳的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说看到了10的这五种分法,还能想到什么?我根据学生说
出的不同分法,板书10的另外五种分法,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种方法从大到小的顺序;第二种方法从小到大的顺序。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智慧闯关游戏活动,应用拓展。
在练习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习题,我以智慧闯关游戏活动,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所以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设计了五关闯关游戏,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唱儿歌谁最棒,猜一猜、摘果游戏、芝麻开门、开火车。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巩固了10的分与合,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反面达到双重升华。
在课堂作业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会做有关10的分与合的练习,(只有两个学生由于智力问题没能掌握),并能有次序的记住10的分与合。我认为本节课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不足之处: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上新课的环节怕维持不了纪律,没能让学生进行讨论,今后要逐步改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今后打算:我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并加强学生的教学常规训练。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
这节数学课讲的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为了这节课的教学,我备了一天课,又精心设计了课件,想着以一种新鲜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兴趣。但真正去教学是一切并不是和我预想的一样: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20+30=?及50—20=?这两个例题,是让学生由题目列出式子并会计算出得数。我想学生们也许习惯了我在音乐课上与他们有说有笑,所以上我的数学课时一点也不严肃,还跟我开着玩笑。一直到数学式子列出来了他们也没进入状态。在讲解20+30=?时,我提问了几个学生,有个同学竟回了句:“我们都会。”也不回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没办法,我有提问了另一个学生,结果更让我火冒三丈,他竟答了句:“我懒得答。”当时差点没压制住自己吼一嗓子,但感觉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想自己的心态也不是太好,学生们也都没在状态,我决定不再继续往下讲,当然,为了“灭灭”他们的威风,我在黑板上出了几道我“自认为”很难的题给那几位“懒得答”的同学做,看他们的反应及做题的结果我发现他们确实会做,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他们都挺像上讲台做题,好像很喜欢表现自己,这些发现为我以后的课积累了些经验,当然一种挫败感也一直笼罩着我。下课跟静远交流时他说学生们确实会做,不教他们也会,她也同意学生爱上讲台答题,这个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想自己以前曾见过的。资料,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很多小学生的知识在幼儿园都学过了所以将这些可是学生往往都不感兴趣,但当我在批改他们作业时发现他们做得并不那么理想,依旧错很多,他们的知识只掌握了点皮毛而没有完全吃透,而这也一直是小学低年级学习的一个“坎儿”。
当然,这堂课的失败跟自己是有很大的联系的,我听了其他老师讲的这节课,再对比自己讲的,发现了很多缺陷:
一、课堂重难点安排不得当,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列出式子而不是如何解式子上,教学目标难以达到也是必然的;课堂语言不够有活力,对学生的问题反馈都是统一的“好”“对”,没能准确反馈,同时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较少;
二、课堂奖励制度不够完善,在我听课及结合自己课上学生的反应我发现,适当的小小的鼓励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很大;
三、自己成人思维占据大脑,不了解学生思维,不能让自己很好地以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也是郭老师听我讲了节二年级数学课后对我的评价,这堂课自己依旧犯了这个错误;
四、忽视课堂纪律问题,在课的开始自己没对学生乱说话等不好的行为予以纠正,“头儿”没开好,所以整节课的纪律都很差,自己的教学也没要达到预想的结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三
一年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的加法,这些内�
我感到,对于初涉数的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上采取的教学原则,应该克服老师少“说教”,而大部时间应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教师多做示范,结合学生能够接受的说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经过老师简要的通俗易懂的点拨,抓住要害的关键,设计恰当的活动,用上妥帖的精练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比以往花费更大的力气与机智。
而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这些简单的认识能够自觉地进一步去探索,更深一层的认识和规律,用初步的认识去发挥最深层次的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适应终生学习的需要,适应创造性的个性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四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分与合,我想把知识讲得很细,便花了两节课的时间。
课前我作了很充分的准备工作,自己准备了小棒、例题上的桃子和盘子、各色小圆片等,也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小圆片。
1、教学4的分与合时,让学生探索不同分法,让他们充分地展示后,初步认识4可以分成几和几,接着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说说几和几合成4。
2、教学5的分与合时,让学生通过圆片探索不同分法,重点引导孩子从实际操作时的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
3、整节课重视让学生多说。通过“大挑战”、“找朋友”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记忆这些数的分与合。
学生对分与合已有一些认识(幼儿园学过),学起来相对比较轻松,于是我便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让他们按顺序记住这些分与合的式子。两节课结束,大部分学生能按顺序(三种)背4和5的分与合的式子,有的还特别快。个别学生学起来觉得吃力,需个别指导。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五
《长短》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作了必要的准备。教材以一幅主题� 做一做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练习一中的第5、6题,渗透比较的其他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观察学具袋中的物品,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能说纸条有不同颜色等,教师在巡视中加以指导或提示。
然后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比长短的方法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a。看出来的。b。第二根两头都比第一根少一点,所以第二个短。b。把一端对齐比出来的'……只要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体验出物体有长有短就行,表达不一定非常准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出示两枝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的铅笔,说明长短是比出来的,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比长短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学生对长短概念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提示学生: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与学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初步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安排的一组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操作、试说,探索新知。不要怕学生说不准,要求不宜过高。
2。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比较的思想,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比什么都可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六
教学完毕后,我问孩子:"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几个孩子很快就举起了手,还有一些孩子在思考了一会儿后举起了手。"爷爷对小树这么好,小树也对爷爷好。我也要对我的妈妈好,帮助妈妈干家务。""别人对你好,你也要对别人好,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我们要懂得回报爱,对身边的人好。""我要对老师好,就像老师对我们好一样!"虽然孩子的这些回答受到了我引导的'一些影响,但听着那些稚嫩的语言中充满了浓浓的爱意,突然间觉得心头都温暖起来,仿佛通过窗缝吹进来的寒风都变得柔和了(刚好冷空气来袭)。教参里的情感维度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懂得爱护树木,而我在备课时却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现在对大人的爱往往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而忽略了这份爱背后的珍贵价值。更无从去谈对父母的爱,对长辈的爱,对大众的爱了。所以,我在教完课文后,就引导孩子去体会:在冬天的时候,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到了夏天,小树就给爷爷撑开了绿色的小伞。如果你是小树,你想对爷爷说什么?如果你是爷爷,你想对小树说什么?让孩子在表达中,在朗读中去体会爱的真切含义,懂得付出和回报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孩子学会质疑了,"老师,‘热’为什么不是提手旁而是四点底?"孩子会思考,会提问了。没有比热烈的掌声更能表达我那时的欣喜和兴奋了!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七
我认为,本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就好。所以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只需要在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教学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是值得深思。
一、计算课如何引导学生说明算理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二、如何让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声情并茂的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简单轻松。但要利用得合理,要不就适得其反。
三、注意差生的练习
在课堂上,特别使公开课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避免选择差生回答问题,目的使怕暴露问题。不过,事后回想,如果差生可以在课堂上暴露出问题,然后得到老师的及时纠正,远远比课后教导要有效果。所以,在可堂上,教师不应该回避错误,而应该面对它,及时纠正它,也可以警示其他的学生不要范同样的错误。
四、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
不要替孩子说话。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语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说的慢,总是提醒孩子说,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
这节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