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大伙儿找到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6篇),欢迎借鉴。

《再见了亲人》教案 篇一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等词语。

2、通过重点问句的理解,体会文章中心及作者思想感情。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过程:

一、导言:

这节课我们学习17课,再见了,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学习时,我们要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领会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其余同学思考,这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志愿军和大娘告别听情景)——板书:大娘

2、分几层写的?

(三层:请求——回忆——反问)

3、请打出这段课文里的两个重点来出示小黑板

你是根据什么来找的?(根据课后提示来找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说明你很会学习。

好,让我们先看第一个句子。

4、理解第一句: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感叹句)要表达怎样一种感情呢?看句子。

②有两句话,第一句说什么?(送打糕)——板书、送打糕

第二句说什么?(这真是雪中送炭)

③理解“雪中送炭”

a.“雪中送炭”的本意是什么?(在隆冬风雪严寒中,有人送来炽热的炭火)

b.在一般情况下比喻什么?(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c.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呢?

(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和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正在这时,大娘送来了打糕,真是“雪中送炭”呀!)

(1)还有更深的意思吗?

在战场上拼了三天三夜,而且是空着肚子,如果是你会怎样想?

(要是有吃的……加点水……也好啊!)

当时敌机封锁,可能吗?(不可能)这事被大娘知道了,大娘送来了打糕,这打糕,是怎样送来的?(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

送去的仅仅是打糕吗?是什么?

(2)不仅仅是打糕,而且是朝鲜妈妈慈母般的温暖,送来的是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武器,送来了朝鲜人民伟大的爱。

这就是——雪中送炭!

④志愿军心里充满了对大娘的什么?(感激)

⑤指名朗读这句,然后齐读。

5、理解第二句。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②这儿也有两句,第一句说什么(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板书失去孙子

“唯一”是什么意思?(独一无二)

大娘独一无二的亲人是谁?(小孙孙)

为什么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亲人(其它人都被敌人杀了)

这唯一的亲人又是怎样失去的(救伤员)——板书、救伤员

大娘家有两人需要照顾,一个是——……一个是——……,他们都要救,在关键时刻,时间就是生命,大娘丢下了谁?抢救了谁?

她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哪儿可以看出?

(爱,从抢救小孙孙看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到大娘面对炸平的房屋,怎样呼喊着自己唯一的关人?

(孩子呀,别怪奶奶,奶奶是为了救叔叔,叔叔会为你报仇的!)

大娘多么爱自己的小孙孙呀!可她把生的希望给了志愿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的小孙孙,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娘对志愿军真是比亲人还要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这样的感情用陈述表达怎么样?(不强烈了)

③指名读,然后齐读。

6、这段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感激、崇敬)

指名朗读,读到重点时,大家齐读。

7、我们是怎样学这段的?

(①抓住主要内容。②分清段内层次。③体会重点,词句)

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课文。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自学。

①主要写了什么?

②分几层:

③找出的重点句是哪句?

2、引导体会重点句?

①是什么句?(转折关系)

②看三个小句子:

读第一句:干什么回来?(救老王)板书——

读第二句:为什么焦急?(小金花和老王回来了,妈妈还没回来)

读第三句:等来的是什么?(噩耗)“噩耗”的意思是(亲人死亡的消息)

等来的是什么样的噩耗?( )

“同归于尽”是什么意思?( )妈妈为什么跟敌人“同归于尽”。(小金花的妈妈知道自己已给暴露,如果不拉响手榴弹,金花和老王就有可能再次落入敌人的魔掌,妈妈为了救出老王,宁愿同敌人一块死去)。

③比较、朗读。

等来的是噩耗

(书中句子)

读起来我们为什么不同的感情?(悲痛、仇恨)

④指导朗读,然后齐读。

3、同志们都伤心地痛哭起来了,小金花胸中充满了悲痛和仇恨?

这两种感情中哪种最强烈?(仇恨),从哪看出(但是你把脚一跺……)

同志们都伤心地哭了,小金花也应没哭啊!因为哪是自己的妈妈呀!她想哭吗?(想)但是她哭没有?(没有)她想哭却没有哭,从哪儿看出(嘴角抽动两下),她悲痛哪儿去了?(她悲痛为对敌人的仇恨),化悲痛为力量悲痛越大,对敌人的仇恨就越深。

用这种感情朗读——

小金花多么刚强呀,今天刀子却落泪了,为什么?

体会到什么?(小金花对志愿军真是比亲人还要亲)

小结:看到刚强的小金花落泪了,志愿军叔叔也是心湿也不好爱啊,谁来朗读本段。

4、指句朗读,读到重点时,齐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自学习本段,检查。

(1)写了什么?(志愿军同大嫂告别听情景)——板书,大嫂

(2)分层怎样?

(3)重点句是哪句。

2、体会重点句:

(1)这句是什么句?(反问,改陈述)

(2)两个小句,读

第一句:“代价”是什么意思?( )

这里指达到什么目的?(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为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双腿受伤致伤)

双腿是怎样受伤致残的呢?(……)——板书:挖野菜

从“血泊”你想到了什么?( )

为什么用省略号?(那情景太残忍了,说不下去)

大嫂付出的代价高不高?

体会到什么?(比亲人还亲)

大嫂架着双拐走了几十里来送行志愿军是怎样说的呢?

3、指名读,读到重点句处大家齐读。

五学习第五段:

1、汽笛长鸣,列车缓缓地开动了,从此我们就要和朝鲜的亲人分别了,让我们再向相处八年的亲人说声再见哟,谁来读?

①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②为什么说亲爱的土地?——板书:土地,洒过鲜血。

③朗读。

2、志愿军叔叔还有许多话要讲啊,可是无情的列车飞快地向前奔,谁来读?

“再看一眼”怎样讲?“再停留片刻”怎样讲?

再见了,亲人

(某些过渡句摘录)

一、板书课题,简介历史背景后谈话:那是一个多么难忘的日子啊在送别的火车站里,志愿军战士望着相处八年的朝鲜亲人,踩着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怎么忍心离开呢?望着为自己赶走侵略者,重建家园的志愿军,朝鲜人民又怎么忍心分别哟?抚摸着亲人的肩头,握着亲人的双手,有多少知心的话要说,有多少难忘的情要诉啊!一幕幕依依不舍的动人情景出现了。让我们也来到车站上,看看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吧!

大娘为志愿军送来的不仅仅是解除饥饿的食物,还送来了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食粮。

小金花拉着志愿军的手,还在那里不住的抽泣,一位背着孩子,架着双拐的大嫂从人群中挤了过来。

汽笛长鸣,声声撕裂心肺,列车就要开动了,这么多的亲人,怎么能一一话别呢?望着舞动的鲜花,望着不断涌来亲人,望着熟悉的山山水水,志愿军战士只能满含热泪,深情地呼唤——

列车徐徐启动,缓缓驶出车站,朝鲜人民舞动鲜花,追着列车奔跑!志愿军战士从车窗里探出头来,不断地挥动着手臂,他们又一次深情地呼唤——

列车越去越远,终于消失在铁路的尽头。虽然看不见志愿军了,但朝鲜的亲人仍然站在那儿,静静地站着,任的热泪流尚,虽然看不到朝鲜亲人了,但志愿军战士仍在不停挥动手臂,再一次觉悟呼唤。

《再见了亲人》教案 篇二

我把“亲人”这个题眼放到课前谈话里完成。不但节省了课堂时间,还进行了诗歌和美词的积累。各位老师还指出我在品读大娘的两个故事时,问题有些绕,应该精简,还要有层次性。于是在教学第一个故事“送大糕”时,我就重点指导“雪中送炭”。先理解词义,再谈谈生活中雪中送炭的事,再体会大娘“冒死”送打糕,最后说说大娘送的仅仅还是打糕吗?还是什么?在教学第二个故事“失孙孙”时重点指导“唯一”。同样也是先理解词义;然后创设情境,在敌机来袭时,大娘可能会怎么想;再追问“关键时刻时间就是生命,大娘当时来得及这么想吗”,揪出“丢和背”这两个词来丰富“唯一”的内涵。

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当大娘回去救小孙孙时,她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我们可以想象,大娘当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对于这个环节,我原本是想让学生学学大娘,哭着呼喊自己的小孙孙,但是几次试教下来,换来的都是哄堂大笑。所以就干脆不要了,只是引导学生说说“痛哭流涕、痛哭失声、悲痛欲绝……”

对于第四个环节“举一反三,自学2段”,原本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对“劝慰——回忆——抒情”加深印象,为下面的练笔做铺垫。但在实际教学中,显得这个环节很苍白无力,使得整个教学设计显得更适合“略读课文”的教学。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三

一、我会感受。

读了课文,我感动于(                 );感动于(            );感动于(                    )。

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担心(  )  阻击(  )  焦急(  )  供应(  )

故意(  )  支持(  )  侦察(  )  崎岖(  )

反义词:唯一(  )  温暖(  )  困难(  )  支持(  )

慌张(  )  伤心(  )  清楚(  )  暂时(  )

三、辨别句式,再照样子写一句。

(陈述句  感叹句  疑惑句)

(1)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    )(                    )

(2)“小敏,你怎么还不回家呢?”(   )(                  )

(3)您知道我们缺少素菜,就挎着篮子上山去挖野菜。(   )(         )

(4)你说,我们会不会忘记你的恩情呢?(   )(               )

四、语文营养菜(填上不同的“yi”字)。

气候( )人  心旷神( )  化险为( )  自信不( )

转( )阵地  ( )惑不解  ( )然自得  礼( )之帮

教学目标 篇四

1.了解背景及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初步理解新词的意思。

《再见了,亲人》“主导——自学”式教案设计 篇五

张惠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即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尤其是小学生自学,更需要教师的指导。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结合《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谈谈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

教《再见了,亲人》一课,采用配乐朗读的形式,首先通过优美的音乐和富有感情的朗读,吸引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学生仿佛进入了那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里,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在第一段中写了三件事,但最感人的是大娘为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孙这件事。作者在这件事的描写中,只用了简短的两句话,单从字面的意思上去理解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很难进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当中去。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和学生反复朗读的方法,并且把书中的内容,绘制成生动形象的画面,用幻灯显示出来。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当你看到画面上的情景时,你都想到了些什么?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了解了中朝人民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作者写这件事就是为了歌颂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这一目的。

二、启发思维

教师的职责不但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自学。教师要设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先让学生审题,问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再问:这句话是谁讲的?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亲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亲人”一词的内涵,我又进行了启发性的诱导,让学生打开书边读边想:大娘、小金花、大嫂对志愿军是什么样的友谊?我先让学生说朝鲜人民是怎样救援志愿军、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事迹的,然后追问学生:“这是什么样的友谊呀?”学生说:“这是鲜血凝成的友谊。”接着让学生讲志愿军在朝鲜的国土上为了打败美帝国主义,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让学生明白:亲人是指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双方而言的,因为他们都为对方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通过这样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导到文章作者的思路上来,从而诱导他们的自学意识,培养其自学能力。

三、指导学法

自学能力的提高建立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要善于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

例如:教《再见了,亲人》一课,在讲读第一段的时候,我采用精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设疑问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怎样抓住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我着重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1)默读课文,看看这一段中,最动人的是哪一件事?(2)细读课文,想想在这件事中哪些词、句读重音,能够体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要讲出为什么。(3)精读课文,通过读这件事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把上面几个问题弄懂了,第一段也就掌握了。然后我和学生一起总结这段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1.默读课文,找出事件。

2.细读课文,扣住词句,理解内容。

3.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最后,教师小结:这篇课文的后两段在写法和结构上跟第一段基本相似,请同学们试着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来自学第二、三段。

在后两段的学习过程中,第二段我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让学生运用上述方法进行阅读学习。第三段我完全放开手让学生独立阅读,并指名让学生按照前两段板书的格式,在黑板上写出第三段的板书。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要求:

1、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等词语。

2、通过重点问句的理解,体会文章中心及作者思想感情。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过程:

一、导言:

这节课我们学习17课,再见了,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学习时,我们要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领会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其余同学思考,这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2、分几层写的?

3、请打出这段课文里的两个重点来出示小黑板

你是根据什么来找的?(根据课后提示来找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说明你很会学习。

好,让我们先看第一个句子。

4、理解第一句: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感叹句)要表达怎样一种感情呢?看句子。

②有两句话,第一句说什么?(送打糕)——板书、送打糕

第二句说什么?(这真是雪中送炭)

③理解“雪中送炭”

a.“雪中送炭”的本意是什么?(在隆冬风雪严寒中,有人送来炽热的炭火)

b.在一般情况下比喻什么?(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c.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呢?

(1)还有更深的意思吗?

在战场上拼了三天三夜,而且是空着肚子,如果是你会怎样想?

当时敌机封锁,可能吗?(不可能)这事被大娘知道了,大娘送来了打糕,这打糕,是怎样送来的?(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

送去的仅仅是打糕吗?是什么?

(2)不仅仅是打糕,而且是朝鲜妈妈慈母般的温暖,送来的是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武器,送来了朝鲜人民伟大的爱。

这就是——雪中送炭!

④志愿军心里充满了对大娘的什么?(感激)

⑤指名朗读这句,然后齐读。

5、理解第二句。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②这儿也有两句,第一句说什么(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板书失去孙子

“唯一”是什么意思?(独一无二)

大娘独一无二的亲人是谁?(小孙孙)

为什么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亲人(其它人都被敌人杀了)

这唯一的亲人又是怎样失去的(救伤员)——板书、救伤员

大娘家有两人需要照顾,一个是——……一个是——……,他们都要救,在关键时刻,时间就是生命,大娘丢下了谁?抢救了谁?

她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哪儿可以看出?

我们可以想象到大娘面对炸平的房屋,怎样呼喊着自己唯一的关人?

大娘多么爱自己的小孙孙呀!可她把生的希望给了志愿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的小孙孙,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样的感情用陈述表达怎么样?(不强烈了)

③指名读,然后齐读。

6、这段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感激、崇敬)

指名朗读,读到重点时,大家齐读。

7、我们是怎样学这段的?

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课文。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自学。

①主要写了什么?

②分几层:

③找出的重点句是哪句?

2、引导体会重点句?

①是什么句?(转折关系)

②看三个小句子:

读第一句:干什么回来?(救老王)板书——

读第二句:为什么焦急?(小金花和老王回来了,妈妈还没回来)

读第三句:等来的是什么?(噩耗)“噩耗”的意思是(亲人死亡的消息)

等来的是什么样的噩耗?( )

“同归于尽”是什么意思?( )妈妈为什么跟敌人“同归于尽”。

③比较、朗读。等来的是噩耗

读起来我们为什么不同的感情?(悲痛、仇恨)

④指导朗读,然后齐读。

3、同志们都伤心地痛哭起来了,小金花胸中充满了悲痛和仇恨?

这两种感情中哪种最强烈?(仇恨),从哪看出(但是你把脚一跺……)

同志们都伤心地哭了,小金花也应没哭啊!因为哪是自己的妈妈呀!她想哭吗?(想)但是她哭没有?(没有)她想哭却没有哭,从哪儿看出(嘴角抽动两下),她悲痛哪儿去了?(她悲痛为对敌人的仇恨),化悲痛为力量悲痛越大,对敌人的仇恨就越深。

用这种感情朗读——

小金花多么刚强呀,今天刀子却落泪了,为什么?

体会到什么?(小金花对志愿军真是比亲人还要亲)

小结:看到刚强的小金花落泪了,志愿军叔叔也是心湿也不好爱啊,谁来朗读本段。

4、指句朗读,读到重点时,齐读。四、学习第三段:

1、自学习本段,检查。

(1)写了什么?(志愿军同大嫂告别听情景)——板书,大嫂

(2)分层怎样?

(3)重点句是哪句。

2、体会重点句:

(1)这句是什么句?(反问,改陈述)

(2)两个小句,读

第一句:“代价”是什么意思?( )

这里指达到什么目的?(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为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双腿受伤致伤)

双腿是怎样受伤致残的呢?(……)——板书:挖野菜

从“血泊”你想到了什么?( )

为什么用省略号?(那情景太残忍了,说不下去)

大嫂付出的代价高不高?

体会到什么?(比亲人还亲)大嫂架着双拐走了几十里来送行志愿军是怎样说的呢?

3、指名读,读到重点句处大家齐读。

五学习第五段:

1、汽笛长鸣,列车缓缓地开动了,从此我们就要和朝鲜的亲人分别了,让我们再向相处八年的亲人说声再见哟,谁来读?

①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②为什么说亲爱的土地?——板书:土地,洒过鲜血。

③朗读。

2、志愿军叔叔还有许多话要讲啊,可是无情的列车飞快地向前奔,谁来读?

“再看一眼”怎样讲?“再停留片刻”怎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