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企业创新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细致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7篇企业创新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创新方案范文 篇一
【关键词】本体;IT企业;产品创新;知识共享系统;LUCENE搜索引擎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企业是把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作为主营业务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按照其产品形态分,可以把IT企业分为硬件企业、软件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IT企业是以知识为驱动力的创新型组织,其知识的共享和积累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然而IT企业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开发团队分布式运行、传统知识检索和知识发现效果不佳、知识管理环节脱离业务流程、信息系统难以集成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背后的一个核心原因是企业知识没有建立明确、统一的知识框架。本体(Ontology)是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建模工具[1,2],可以解决以上针对IT企业产品创新共享中存在的几大问题,为产品创新知识共享建立统一的语义知识框架。
1.问题
IT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依托于知识的积累和产出。因此IT企业产品创新知识共享的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创新绩效。然而根据IT企业在实践,发现存在众多原因,导致知识管理效率低下,影响着产品创新知识共享和应用。
第一,IT企业所处的分布式环境造成产品创新知识共享和重用存在困难。由于IT企业产品开发的特点,一个大型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往往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开发团队来合作开发,这就造成IT产品项目团队处于一种分布式环境之下。不同的团队成员的开发经验和知识积累不同,在针对某个问题解决方案很难被其他人理解和重用,分布式的环境使得团队沟通十分困难。另外,即使是同处一地的开发团队,但是由于职能分工的不同,在产品开发不同环节的创新团队,如产品设计、编码、测试等团队,由于他们对于产品领域知识缺乏统一的表示和形式化的定义,他们在产品开发沟通中也往往存在交流障碍,从而影响产品的开发效率。
第二,传统检索效率低下。IT企业在IT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文档,在新产品开发时这些文档都是可以借鉴使用的,但是现在的检索缺乏有效的知识检索和重用机制。
第三,IT企业的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缺乏融合性。IT企业的知识管理没有与业务流程、业务知识进行很好地整合,使得建立起来的知识库和知识管理系统缺乏应用的针对性。
最后,众多IT企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已经建立起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知识管理系统,如文档管理系统、专家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由于这些系统开发的技术、工具和使用的语言等都不尽相同,开发人员对系统知识基础的表示形式也不一致,而IT企业面临各种系统平台信息和知识集成的需要,以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因此也需要建立一种以企业为整体的统一的知识表示和共享标准。
2.IT企业本体框架
通过对IT企业的领域特征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IT企业的产品创新知识大部分隐含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完成的项目中以及员工的头脑中等特点,因此本文尝试构建IT企业本体框架,如图1所示,包括过程本体、技能本体、项目本体、人员本体以及产品本体。
(1)过程本体,定义了产品开发的过程、结构;通常开发过程包括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
(2)项目本体,描述了有关项目信息,如项目名称、项目期限、项目团队、产品形式、应用行业等;建立开发过程与项目的关系, 即项目中采用的开发过程类型。
(3)人员本体, 描述IT企业所有员工和专家的基本信息, 如姓名、职位、教育背景、技术专长等。
(4)产品本体,描述产品开发过程中产生各种文档和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以及对软件产品类型的归类。
(5)技能本体,描述了执行相关项目时所需各种技能及其层次关系。
本文通过综合结合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3]和各IT企业的软件产品开发流程,结合领域内的知识,采用七步法[4,5]初步构建软件开发过程领域本体树。软件产品开发过程包括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五个部分。本文运用Protégé 4.2实现了基于OWL的本体表示格式的IT企业本体框架。
3.本体基础的IT企业产品创新知识共享系统
3.1 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本体的IT企业产品创新知识管理系统(Ontology-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IT Company, 简称OKMITC)采用四层结构:用户层、功能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如图2所示。
(1)用户层:根据系统的不同访问用户,将用户分为普通用户、知识工程师、知识专家、系统管理员。OKMITC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开放不同的访问和使用权。
(2)功能层:OKMITC提供在线交流、专家网络、资源管理、知识检索、知识推送和系统维护共六大功能。
(3)业务逻辑层:为了实现本系统功能层提供的各项基本功能,业务逻辑层包括知识抽取和转换模块、知识标注模块、LUCENE搜索引擎模块、本体管理模块。其中语义检索解决了普通搜索下文本字符串不完全匹配时还可以从语义层面寻找同义词进行替代搜索,提高了搜索结果的语义相关性。
(4)数据层:数据层是本系统数据基础设施,包括本体库、知识库、索引库、用户数据库和搜索日志。
3.2.1 系统关键技术――基于本体和LUCENE的搜索技术
1.LUCENE搜索引擎概述
LUCENE是一个高性能的开源信息检索工具,近年来已经受到很信息检索开发人员的推崇和青睐。本系统通过引入LUCENE搜索引擎技术以增加系统的索引和搜索功能。
LUCENE不是一个完整的全文检索引擎应用,而是一个检索引擎的框架,其重点关注文本的索引和搜索,用户可以借助只关注应用程序的业务领域,而不用深入研究索引的建立搜索的复杂实现。常见的集成LUCENE搜索引擎的程序架构如图3所示[6]。
3.2.2 基于本体和LUCENE的知识搜索技术
本系统在结合建立的本体库基础之上,在检索知识之前引入基于语义的检索词扩展,再将扩展后的检索词导入LUCENE搜索引擎,通过对知识库的索引库进行查询,返回查询结果,最后最查询结果根据语义相关度和相似的度的综合排序,将查询结果呈现给最终的用户,知识检索流程如图4所示。基于本体语义相关度和相似度的检索词扩展提高了检索结果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同时最终的检索结果也可以实现相关度的排序,丰富了传统搜索结果的排序算法。
4.结束语
IT企业作为知识型企业,其产品和服务的最大驱动力是企业产品创新知识的共享。根据研究,笔者发现IT企业面临着诸如开发团队分布式运行、传统知识检索和知识发现效果不佳、知识管理环节脱离业务流程、信息系统难以集成等问题,这些问题核心原因是企业知识没有建立明确、统一的知识框架。为此本文尝试构建了IT企业本体框架,由过程本体、项目本体、产品本体、人员本体、技能本能组成的。在IT企业本体构建的基础之上,本文设计了基于本体的IT企业产品创新共享系统,系统以本体和LUCENE搜索引擎为核心技术,实现了知识员工在线交流、专家网络、知识资源管理、知识检索、知识推送等功能,其中知识检索功能实现了基于本体的检索词扩展和检索结果排序,提高了知识检索的效率。
参考文献:
[1]Neches R,Fikes R E,GruberTR,et al. Enabling Technology for Knowledge Sharing[J].AIMagazine,1991:36-56.
[2]Borgo,Stefano,Nicola Guarino,and Claudio Masolo. Stratified Ontologies:The Case of Physical Objects[Z].Proceedings of ECAI96’s Workshop on Ontological Engineering,1996.
[3]Guide to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SWEBOK,省略/.
[4]樊小辉,石晨光。本体构建研究综述[J].舰船电子工程,2011(6):23-26.
[5]薛云,叶东毅,张文德。基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领域本体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07(3):15-18.
[6]詹自熬,陶斌。基于Lucene的搜索引擎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作者简介:
企业创新范文 篇二
【关键词】企业文化 创新精神 作用 措施
一、引言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理念和价值观都十分重要,这就像企业的灵魂指导着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今企业竞争中,不仅仅是资金实力、员工素质、技术水平的竞争,也是企业间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其中包括企业管理能力的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产品创新、企业精神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给企业在外界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还可以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工作激情和团队荣辱观,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创新的概念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相互交流经营的整体,人是企业存在的基本主体,所以企业在制度制定上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要体现制度的人性化,所以企业的制度创新都要围绕着人文价值理念而展开,要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给外界。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员工的素质高低,它是所有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在企业未来发展中起到了约束和维持导向的作用。在企业发展中随着人员的增多企业就会选择扩大化,那么原有的企业文化就
会与现有的企业环境产生冲突,就需要根据现有的企业状况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这个过程就是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在文化建设上将企业管理模式带领出传统模式固有思想,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中站住脚跟,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将国外先进企业的一些文化经验吸收到企业自身发展之中,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员工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提升,还可以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到生产运行中的每个细节中。
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前提条件
我们都知道企业是由一个个员工组成,但是企业员工不是缺少一个就不能运行的,人往往会受到行为思想的误导做出一些错误性选择,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就会对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思想起到一定地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的存在在企业建立之初就会深扎于员工的心里,这会使员工在价值观上有一种信念,将会成为员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既能激发出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起到约束作用,这样员工在企业发展中才能自觉履行各项规章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所以说企业文化的存在时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前提条件。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灵魂
共产党的建立是因为共产党人有着一种信仰,同时企业的发展也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长期发展沉淀过程中也会成为企业员工一种精神信念,员工在工作中做出任何行为都会以企业文化为准则,这种精神信仰是每个企业都在积极倡导的,可以帮企业在生产管理中更为有效快捷。企业文化的出现将在企业发展中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成为员工的心灵寄托,无论从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上,企业文化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灵魂。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企业发展就需要员工不断努力创新,那么如何使员工努力创新才是我们更为关注的问题,如果企业如一潭死水,那无论企业怎样发展只会停滞不前。企业想要发展必须要有源源不断地活力注入,企业文化的存在就会将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员工在价值取向上有所提高,潜意识里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安排的工作,并认真完成。所以要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去积极工作并不在于薪酬的多少,而是在价值理念上要认识有所提升,员工端正了价值理念就会有激情和活力投入到企业工作中,这样才是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动力。
四、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具体作用
(一)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提升很好的思路
一个有创新,有创造性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提供意见建议,全员参与,每个人都是企业的主人,减少了企业的管理难度,也增加了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理的方法。
(二)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营销创新影响
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创新是在员工价值观、行为准则上的提升,这只是企业内部的文化,那么企业作为社会的个体,其宗旨也是服务于社会,那么在建立企业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会将企业文化对外宣传,将企业文化传播给社会上的其他企业,这样不仅在企业产品文化和包装上做好了宣传广告工作,也使社会各界对企业形象得到更好的认识,所以说企业文化和营销文化创新的结合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三)企业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
企业文化的建立在企业中除了领导者的参与,更多地应该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参与,这需要人力资源部制定相关的企业文化制度,同时也是培训企业员工企业文化的主导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对企业全体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同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最终考核,对于成绩优异的员工要有鲜明的奖惩制度,这不仅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在员工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加强培训工作的开展,使企业文化创新知识深入员工群体之中。
五、结语
企业文化从产生、发展、构成、功能等方面,均对企业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纵观当今时代,以企业文化为主体的企业战略开始取代旧的企业战略,并显示出勃勃生机,成为企业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企业创新方案范文 篇三
关键字: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企业管理是企业顺利运营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我国企业管理必须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和满足知识经济兴起的要求,因此,现代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共同重视起来。
一、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研究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并不是对传统管理的一种否定,它是传统管理的一种升级和完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对传统的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管理进行改进。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包括了传统管理的精华以及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缺少了管理创新,企业就没有了生机。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
管理方案的创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管理方案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方案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管理方案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管理方案创新是企业市场竞争取胜的迫切需求。
二、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目标
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借鉴西方国家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的先进思想和成熟经验,通过对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力图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体系、方案,为我国推进企业改革提供发展思路和经验总结。
三、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重点
企业管理创新方案首先要将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等不断出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不断产生矛盾,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必须加快创新步伐,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其次,企业管理创新方案必须与企业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相融合。再次,企业管理创新方案设计重在坚持。管理创新是不能停止的,一旦停止创新,必将被社会淘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最后,企业管理创新方案要走民族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只有立足根本才能在日渐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式下发展壮大。
四、企业管理创新方案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和体制落后。
目前,一批企业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但企业管理上只凭企业主个人经验进行市场判断、经营决策和管理,仍旧停留在创业初期的水平。这种情况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2、产权制度不规范。
有些企业脱胎于国有企业,与其母体的关系千丝万缕,往往导致产权关系难以理清。近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权模糊这一深层次问题逐渐凸现。产权关系不清,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直接影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无法按照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运作,包括上市募集资金,内部持股等。这种不成熟的制度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创业之初,借助多年科研成果的积累,凭借个别好项目、好产品可以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原有的技术退化和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之后,企业就面临缺乏新产品、新项目的问题。不少企业因规模较小,不具备开发新项目的资金和人才实力,难以再推出新产品,甚至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也存在技术创新线路上选择偏差的问题。可以说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五、建立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办法
1、从发展能力型企业上寻找发展潜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今后国际间的竞争将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将取决于以下三大要素:
(1)企业的体制结构
就是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健全,运作是否得当,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各个层次是否职责明确,是否充分发挥作用以及是否相互制衡。
(2)企业机制和管理
企业的运行机制要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知识本身不创造财富,只有将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形成生产力企业的运行机制如激励约束机制、分配机制等就是为了达到这种目的。
(3)知识
就是拥有知识的程度及迅速运用知识的能力。今天的社会,服务经济已经取代了制造经济,知识工作者取代了传统的劳工。知识已成为一种资源,成为个人乃至整个经济的主要资源及发展的源动力,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在于工作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成为知识工作者的必要条件。
2、从人的能力建设上寻找发展潜力和空间
人才的增值过程就是企业增值的过程。对企业来说,主要是建设四种核心能力:一是学习能力,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提高自己;二是适应能力,现代社会变化很快,工作和生活节奏也很快,对人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创新能力,要有新的思维、观念、方式、方法;四是竞争能力。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其中学习能力是基础,创新能力是关键。
3、制度创新改善企业管理
企业的制度创新,要求企业必须要对市场进行完整的调研,坚持科技创新为根本出发点,对企业投资实行规范制度的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通过推动企业的投资多元化,采购多样化让企业能够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企业董事会聘任善经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企业经理。进而能够发展和壮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
六、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内容
1、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企业文化创新是管理理念转变的最有效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直接制约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文化创新主要包括: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和制度创新。许多成功的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塑造企业价值观和行为理念,建设公司特有文化氛围,会使企业员工形成一种责任感和归属感,调动员工积极性,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文化的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倚重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仅仅是指企业口号、标语和仪式等表层文化,更应该是一种鼓舞人心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是一项漫长的工程,应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全力打造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2、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创新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一种规定其内部权力、责任、控制和协调关系的制度,它是为实现企业既定的经营和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传统上,企业采用的组织结构通常是层级化、职能化的组织结构。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由此出现了一系列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创新性的组织结构形式。现代企业向着组织结构扁平化、小型化和弹性化方向发展,从刚性组织向柔性组织管理转变。这种组织结构既可以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又有助于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战略管理创新
随着跨国公司的涌现,全球范围内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错综复杂的动态环境中,谋求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企业间要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企业必须懂得怎样把自身能力和他人的资源或者能力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目标。
总结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创新方案的研究,在企业经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成不变的管理会制约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研究企业管理创新方案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王淑芬。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 魏东,王璟珉。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现状与展望[J].中国工业经能力培养济,2008,(01).
[3] 张阳,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多元战略创新,《商界》, 2006年
企业创新方案范文 篇四
关键词:现代化档案管理 创新 作用 方法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229-01
现代社会各种经营活动和知识都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是源于改革和创新。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科学都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企业为了适应这些创新和发展,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占据有利的位置,就要不断加强企业的各种管理工作的建设和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控制,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其中一种。为了加快企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强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企业领导就要不断引进各种先进的、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系统,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是企业各种活动传递的有力媒介,因此,我们也要加强企业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企业各种活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1 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创新与发展,企业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
首先,根据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要想企业能够不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不落后于市场经济大环境,就必须要客观地面对经济市场的各种变化和企业内部制度的各种改革创新,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也要跟随时代的潮流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也就是说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是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其次,国家的历史和现代企业的发展告诉我们,一成不变只能带来社会和国家的落后,要想国家和企业能够繁荣富强,就要学会变。所谓变则通,通则达,就告诉了我们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的发展也依赖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够给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企业带来发展的动力和生机,使得企业能够蓬勃生长。
最后,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说明了其社会功能的改进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人们对于社会各种资料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大节省了各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人力和财力,也大大方便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加快了企业处理档案信息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档案管理能力和质量。
2 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档案管理工作就是指对各种工作单位中的信息和档案的处理及管理,包括对档案质量的录入、辨别、收集、管理及保存等工作。我们目前档案管理最常见的就是人事档案的管理、单位数据信息的档案管理以及一些历史文件资料的管理。纵观我国现在各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发现了一些普遍问题。
2.1 档案管理记录不全
我们发现很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一些档案信息的记录不重视,对于档案信息的记录也不仔细,也由于档案记录工作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使得档案记录工作人员对于信息的录入和收集表现出来很明显的懈怠,就会导致很多信息录入不全,项目资料不完整,而那些疏忽的资料和信息有可能会导致领导对一个项目的分析不准,了解不到位,进而影响公司的项目决策。
2.2 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
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表现出现很大的差别,一些专业水平高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企业和单位的档案更清晰明了,各种信息收集也很齐全,公司的信息管理水平也比其他档案管理人员水平低的企业要高很多。这就说明很多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到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没做好,导致企业整个档案管理综合能力低下。
2.3 档案管理体系杂乱
有些企业的一些档案管理工作分配不合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漏记、重记的现象,或者出现公司员工的各种档案没有及时更新、收集,这都说明企业的档案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使得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自己任内的工作没有认识清楚,浪费了企业的资源,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3 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方法和措施
针对上文提出的现代档案管理问题,下面提出一些方法和措施来改进并创新企业的档案管理。
3.1 档案管理思想的创新
我们要加强企业档案管理意识和管理思想的创新。我们要建立一个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思想,改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轻忽状态,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意识的建设,注重培养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得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与发展,实现档案信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3.2 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
由于现在企业的档案资料和信息的繁多和信息更新的迅速,使得档案资料管理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企业档案管理,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因此我们要不断对企业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在企业有限的资源下,不断的优化档案信息的录入、收集和管理方式,同时也要加强企业现代化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的更新。
3.3 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创新
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就是企业档案管理人才的创新,因此企业就要不断的吸收创新型的优秀档案管理人才,同时要对企业现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推动企业优秀的档案管理团队的培养与建设,促使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进而提高企业的档案管理质量和企业的发展规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企业的档案管理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虹。浅析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科协论坛,2011(9).
[2] 李国民。略论认识档案管理改革的制度创新与策略选择[J].新西部,2012(6).
[3] 韩炜。浅谈新时期下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科学时代,2012(16).
企业创新方案范文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为主线,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进作风、规范行为、增强能力、开拓创新为重点,推动“五型”机关建设,塑造文明向上的良好机关形象,促进全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二、创建目标与内容
(一)端正学风、讲求实效,创建充满活力的学习型机关
按照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成效的目标,大力加强机关干部学习教育,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1、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为契机,抓好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抓好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公务员激励保障机制。
2、结合工作实际,强化学习。各科室要紧紧围绕加快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本职工作,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干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干部驾驭工作的能力。
3、完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继续坚持和完善机关周五学习制度,党员干部要带头参加学习,将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与工作实践中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情况,作为学习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转变作风,执政为民,创建优质规范的服务型机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质量理念和效率理念,完善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优化服务环境,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机关。
1、把“两风”建设作为重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认真解决好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和影响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以解决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和企业利益的政风行风问题为重点,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树立机关良好形象。
2、把强化服务作为手段。整合社会资源,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局领导和各科室要按照分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基层和企业意见。认真学习借鉴全省各地市的工作经验,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提供决策建议。
3、把完善措施作为保障。制定并完善行业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建立长效的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度,严格执行我局各项《工作制度》,把机关建设成务实高效真抓实干的坚强整体。
(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建锐意进取的创新型机关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始终保持机关的蓬勃朝气和与时俱进、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不断丰富创新内容,完善创新措施,加大创新力度,把创新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1、在思想观念上创新。学会外延式推进,拓展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范围和空间,用全新的视角去思考,在各项工作中敢于抢、敢于拼、敢于争、勇于开拓,大胆创新。
2、在强化政务提供保障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机关办公自动化,进一步强化重点工作督办检查和信息宣传工作。继续坚持重点工作月检查制度,改进和完善《宣传信息工作评比方案》,调动干部职工参与信息宣传工作的积极性,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3、在创新服务手段上大胆探索。要充分发挥网站的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各类平台,突出宏观指导和微观服务两大特色,实现网上交流与网下服务的有机结合。
4、建立创新考评机制。每个科室要制定创新目标。围绕工作思路、工作效率、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积极创新,将开展创新的情况列入科室目标考核,并与评先评优挂钩。
(四)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创建监督有力的廉洁型机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三必读、三必做”等制度,遵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业形象。
1、继续发挥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多种有效教育手段,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2、教育引导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树立新型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味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使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更加规范。
3、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发挥制度的约束力。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节约各项经费支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团结友爱,气氛融洽,创建文明向上的和谐型机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理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机关形成人人讲文明、人人讲团结,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1、进一步做好稳定工作。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完善相关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重点抓好局直企业改制、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落实及帮扶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全局职工队伍整体稳定。
2、关心困难职工生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组织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形成以人为本、与人为善的良好氛围。
3、重视关心离退休、退养人员生活。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定期安排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搞好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老同志的积极性。
4、关心职工身心健康。进一步加强职工活动室建设,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正常休假制度,创造条件安排职工体检。
三、方法步骤
创建“五型”机关活动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宣传阶段(6月10日—6月20日)
以科室为单位,集中组织学习本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全面实施创建活动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二)全面实施阶段(6月20日—12月15日)
按照方案要求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强化学习、服务、创新、廉洁、和谐理念,完善机关建设各项制度,狠抓落实,提高“五型”机关建设水平,巩固创建成果。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16日—12月29日)
各科室进行自检自查,形成自查报告,于12月15日前报局创建办公室。局创建办对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确立考核结果。同时,认真总结创建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为长期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奠定基础,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党支部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郐晓山同志任组长,王长江、汤献君、王登嵩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王登嵩同志兼任,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各科室科长是本科室创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各科室要把创建活动纳入科室目标责任制管理,纳入月份重点工作检查的内容。领导小组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以平时考核为主的原则,加强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定期检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集中督查与抽查相结合,领导小组考核与服务对象评议相结合的方法,狠抓落实与考核,推动创建活动不断深化。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科室要高度重视“五型”机关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局党支部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和目标,结合创建内容,立足部门工作职责,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创建活动,认真贯彻创建方案要求,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企业创新范文 篇六
关键词:网络环境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生态系统企业协同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生存于网络环境中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今,无论是产品设计、制造装配,还是物料供应,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适应全球化潮流的产品,通过各种网络组织协调与运作,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工厂和销售网点联结成一个整体,并能时刻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顾客或供应商进行交流。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这个杠杆来重新调节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资源,平衡变化多端的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与合作的格局,已成为企业、政府和研究机构共同关心的问题。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面临的是如何保持领先地位,抢占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则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开放的市场既提供了新的准入机遇,也是对自身产品的竞争能力、管理效率以及市场反应速度的新考验。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企业变革的最根本的动因。作为企业发展源动力的技术创新更是首当其冲地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及商业化过程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生态系统与网络环境
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是适应观、选择观、整体观、层次观、动态观、进化观和协同观。在生态学发展的百余年历史中,生态学研究已超出生物学的范畴。企业生态系统是借用生态学的概念,来解释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凡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企业组织之间、企业组织和个人之间,依靠各自的核心能力进行优势互补,以共同实现价值创新所形成的复杂经济群体都属于企业生态系统。企业生态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及网络环境的变迁,组织的传统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也日益扩大,为生存于网络环境中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网络环境是由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构成。技术层面是由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互联网网络环境,通过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将企业生态系统内各成员企业或相互联系的不同企业生态系统联结起来,实现信息在企业组之间的流动;社会层面是企业生态系统获取信息、资源及社会支持的社会网络,各种资源是联结成员企业之间、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纽带,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资金、人才、信息、技术、服务、知识和物资等,所以,企业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由多种关系联接交织而成的多重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这两个层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技术层面是社会层面的依托和基础,社会层面是技术层面的升华。技术层面的变革,使企业组织间信息高效流动,进而促使企业组织向更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和自学习性的方向演进,最终带动社会层面的变革。其中,网络信息流是重要的作用力,网络环境将对企业生态系统的价值链、资源配置方式、组织结构、竞争战略和运作方式等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环境的变化将为企业组织实现动态的创新与演化过程提供可能的机遇。
网络环境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硬件技术平台,使企业的竞争方式和手段的转变成为可能;同时,基于网络外部性的网络环境又使得企业必然转变竞争方式,以求得在激烈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企业顺应信息的网络化已成必然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的普遍性和分布性,有用的信息到处可见,知识的流淌与外溢效应愈加显著,关键是如何正确地判断和应用;技术进步日益加速,新技术产生越来越快,大大增加了企业间的相互依赖性;技术更具有的可获取性,技术的交流渠道多样化,只有不断地创新、合作,才能保持优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市场成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中国企业也可以利用全球市场;受环境和资源限制,增强资源的有效利用,扩大可利用资源的来源,从资源依赖型向知识依赖型转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日益增加的服务期望,个性化的产品与个性化的服务不断增长的要求,扩大了企业与客户关系的内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通信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可靠性和可缩放性;网络服务系统具有以不同服务质量传输不同数据类型的集成服务能力,在其上传输的信息和数据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一致性语义;各种应用系统能够跨平台进行数据访问。这些因素促使环境发生巨变,对企业的环境依赖性和环境适应性要求越来越高。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变革
(一)促进企业竞争战略的变革
传统企业的竞争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在网络经济时代则变成了双赢合作,从公司竞争变成联盟竞争,在网络经济时代出现的很多新的商机都需要将多种复杂的系统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围绕一件独立的产品搞技术革新,不仅一个企业无法完全具备应该具备的能力,甚至一个国家也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企业生态系统的价值链变形为价值网,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与其供应商、分销商及顾客组成了一个更大的价值增值系统,即价值网,企业在价值网中体现其价值的增值。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竞争战略从红海到蓝海的转变扫除了技术障碍,还将推动企业全球营销战略变革的进程。
(二)对传统制造理念产生革命性变革
虚拟企业和动态联盟正逐渐成为现代企业适应竞争的理想模式,也是网络化环境中企业组织模式的重要特征。网络技术实施的最终目标是将分散在不同区域、企业、组织和个体中的各类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制造网络。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得各种制造服务,并在网络的支持下方便地形成面向特定企业制造需求的专业化应用系统,实现企业间的商务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和供应链协同。
(三)推动企业经营模式变革
企业组织利用网络环境,跨越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的空间障碍,通过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业务过程集成、资源共享,对企业开展异地协同的设计制造、网上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环境和手段。为实现敏捷制造和虚拟企业的运作提供支持,形成具有数字化、柔性化、敏捷化等基本特征的优势互补的协同企业。通过网络环境下企业间信息、过程、资源的集成,实现协同制造过程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的优化运行,使整个网络系统中的制造企业群体以较低的成本和较短的开发周期,制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推动企业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从实体经营到虚拟经营,从封闭式经营到开放式经营,从自主经营到动态联盟等经营模式变革。
(四)带动企业组织变革
网络经济正在改变着每一个企业与外部联系和交往的方式,同时也对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态提出了挑战。知识和信息改变着企业管理的理念,拓宽了企业管理的范围和内容,网络技术必将改变企业管理的环境,创造一种新的共同工作的方式方法。而所有这些都将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着未来的企业组织。企业组织结构将趋于扁平,企业组织规模将趋向两个极端,企业组织的边界将趋于模糊和虚拟,企业组织的职务设计将趋于团队任务。(五)赋予企业更强的核心竞争优势
网络技术的进步,将在解决海量计算、加快设计速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等方面发挥巨大优势。网络环境的变化,将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研发和设计能力;提高制造企业的管理能力;降低企业信息化的风险;提高企业资源共享能力;提高企业的协同工作能力;增强制造装备的信息互联能力。
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特点
(一)创新机遇的变化
在网络环境中,技术创新机遇仍然是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的重要外部因素,并以各种类型在企业技术创新时空系统中普遍存在和持续分布。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有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及管理创新等都可能组合在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因而创新组合具有集成性,并导致技术创新的组合机遇也具有时空上的集成性。在网络环境中这种集成性更加凸显。
考察企业技术创新实践过程,企业创新过程发生跨越式、转折性变化的高层次战略性机遇与发生渐进性、连续性变化的战术性机遇往往是并存的。通常,战略性机遇次数不多,但至关重要。能否抓住这种战略性机遇,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以至于决定企业发展的命运。网络环境的变化,导致战略性机遇发生的频率增加,但对知识积累和知识吸收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加。
(二)创新网络成为重要资源
传统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投入、创新实施、创新(组织)管理、技术创新市场(产出)等几个方面。在网络环境下,知识经济的特征越加明显,创新活动过程以及推广和扩散过程中形成的网络及其联系已成为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尤其是知识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企业合作伙伴之间的网络特征和联系都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产生很大影响。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很多活动,往往超出单个企业内化式创新能力的支持范围,企业必须依托多主体、多过程和重复进行的技术创新网络,寻求外部技术与资金资源的支持,通过内外技术知识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行技术创新。
(三)创新模式不断变化和演进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这种复杂性,企业不可能完全孤立地进行技术创新。为追求创新,企业不得不与其他组织产生联系,来获得各种信息、知识和其他资源,这就导致了技术创新模式的多样化。
从技术创新的发生机制角度看,技术创新过程是信息、人员及物资等创新要素在创新目标下的流动实现过程。技术创新模式从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的线性模式,经历技术创新的平行交叉模式,进入了系统一体化与扩展模式。系统一体化模式又称为网络模式,强调技术创新过程的网络外部连接性,即企业与外部环境间广泛的网络构建,合作与竞争并存。
从技术创新的来源角度看,已从社会层面理解和认识技术创新,经历创新的主要来源归结为专业管理人员,而不是技术开发人员,到如今创新政策的主要着重点是基础建设与市场信息,充分说明在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从技术创新研究开发的组织方式角度看,已从本国集中研究开发模式、多国集中研究开发模式逐步进入多国分散研究开发模式、多国网络化研究开发模式和多国网络集成研究开发模式不断的演进过程中。网络集成的研究开发模式适应了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研究开发的要求,这种研发模式不单单从技术的角度考虑研发的目标和创新过程,而是从战略的高度审视研发的实现过程,在充分发挥内部研发优势的同时,可以有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
从研发单位与生产单位的关系密切程度角度看,已从技术协作模式、契约型合作模式向一体化模式演进。一体化模式是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合作中最高级、最紧密、最有成效的形式。对于生产单位来说,通过研发单位与生产单位的合作,可以弥补仅仅依靠本企业力量的困难,缩短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以尽快抢占市场。对于科研单位来说,则有利于了解社会需要,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产品,取得经济效益。
(四)提高知识吸收能力实现技术创新能力转化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信息、技术、核心能力和人力资源等无形要素。公平和开放的网络环境为企业提供了高效分享资源、信息、知识和利益的有效机制。这些不仅可以带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使生产系统的效率、产品、工艺和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也可以使企业组织的知识吸收能力大幅提升。知识的吸收能力是指企业获得、存储、学习和转化新知识的能力。
知识运用是知识创新过程的最终落脚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对知识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知识的价值越来越直接体现在经济生活中。知识的创造和积累已不再是人类所主要追求的惟一目标,只有不断运用到实践中去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进步才能真正带来价值。网络技术促进了生产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大幅提升,并带动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担负着提高技术能力的重任,只有拥有技术创新能力,经过不断创新,企业在技术能力上才能最终战胜技术领先者。由于知识能够在网络环境中的边际成本迅速降低的情况下被迅速复制和分配,这时企业的唯一竞争优势取决于其能否从现有知识中产生新知识的能力,即学习创新能力。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学习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核,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学习创新能力,这种学习创新能力不仅是为了避免结点企业脱离既定的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实施各自的战略行为,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获得行业竞争的关键制胜因素。知识创新活动是沿着“知识链”进行的,即:企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企业知识的传播和共享、企业知识的存储和积累,以及企业知识的运用和保护。企业的这一知识创新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它受到企业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管理这些影响因素来实现对知识创新过程的间接管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竞争优势,其最终来源都是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而这些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核心,正是企业的知识及其创新。因而知识创新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
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
创新在企业内部可能表现为新的产品设计、材料、生产工艺、包装、广告、销售渠道、支付手段、价格策略等,并要求企业更新整体的经营观念、经营方式、资金运作等。更艰巨的是,创新常常意味着面对未知的外部,需要从头开始,往往要抛弃过去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并承担巨大的风险。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企业竞争格局将重新洗牌,竞争起跑线会重新划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这也使创新具备了必要性和紧迫性。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只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并付诸行动,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不断地推出、实施新的创新,并持续不断地实现创新经济效益的能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在企业技术创新实践过程中,提高把握创新机遇的能力,努力实现持续创新目标与资源要素在时空的最佳耦合。准确把握核心层技术创新,打造强势企业结构,提高主动驾驭市场的能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
信息的网络化和资源的分散化使得企业组织必然走向网络化,技术创新赖以产生的知识共享、信息交流等机制的畅通必须有技术手段的支持。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知识平台等基础设施;优化信息资源整合、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加快生产和传递对产品以及服务的改进信息;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过程、策略和组织机构进行再设计,为决策层提供可以洞察和预见企业潜在发展机遇的有用信息;为企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企业知识的传播和共享、企业知识的存储和积累,以及企业知识的运用和保护构建信息化平台。企业必须从如何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的角度来确定信息化发展目标,提出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实现框架和关键技术。
技术创新的本质是知识创新,作为知识创新的载体,人力资源成为知识创新过程中的核心因素,知识创新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技能、知识构成、学习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应当据此对人力资源加以培训和激励。
组织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面临的环境、技术、人员、任务等多项变量的函数,当某项或某几项变量发生变化影响到企业整个组织结构与行为方式时,就必须从战略高度来重新规划企业的组织结构。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组织结构都必须与这些因素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技术创新要求企业内部有良好畅通的知识共享渠道,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广泛而迅速的联系,企业要充分重视构建柔性化的、灵活的组织结构,以适应知识创新的这一要求。适应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文化应当是一种有助于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的学习型文化。
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因为技术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从新思想产生到开发、生产、营销的线性过程,而是企业与企业外的研发机构、大学、其他企业及客户等交互作用的结果。不仅如此,政府、金融、文化和法律等因素也都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变量。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将面对一种以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为主导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合作来赢得竞争已成为各国企业的共识。企业应当通过对这些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或施加影响,来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创造有利于自身技术创新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企业创新范文 篇七
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科技创新
1我国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构成要素是指参与创新活动的各类个体和社会组织。就我国现阶段而言,主要包括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其中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而且应该是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政府主要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保障;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构成科技创新的服务、支撑体系。
科技创新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构成科技创新主体。
2“官、研、学、金”在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国明确提出“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然而,中国众多企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真正确立起自主创新能力,正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是创新先天不足,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创立绝大多数是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种创新投资行为,尽管它开始规模较小,但是确实是基于技术上的领先,而中国众多企业的创立是基于原计划经济环境下的一种公共投资行为,几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其次是创新投入不够;第三是创新把握乏力,对于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持续的创新的积累就无法把握和驾驭创新战略。怎样解决上述问题,有以下几点:
2.1政府的作用
政府部门在科技创新中占有重要的角色。政府大力投入资金到基础部门的研究,基础研究是一切创新的前提。有了基础研究才能到应用研究以及开发研究。例如:量子力学——核裂变、核聚变——原子能反应堆工作原理就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一个循环过程。另外,政府通过制定科技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专利政策、法律条规等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环境,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序、规范的实行。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在国家创新系统这个网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扮演着指挥者和协调者的角色,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织者。政府部门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重要职能是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制定优惠的政策,为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支撑,完善创新的投入机制,并为创新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为自主创新打造平台。政府的这种推动作用还体现在对本地企业的支持上,企业则主要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和推出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新市场等,依靠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获取经济效益。需要指出的是,政府与其他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直接控制的关系。
2.2“产、学、研”相结合
双汇集团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创新型企业,积极与高校、研究院等建立联系,通过实行企校合作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将他们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双汇集团还在2000年时聘请清华大学中科院院士赵玉芬教授担任双汇集团技术名誉顾问,而且双方签定了关于共同组建生物(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研究所、加强校企合作的技术协议书。
2.3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的作用
金融、中介组织既可起到沟通作用,从中将拥有各类创新资源者衔接在一起,也可以自己拥有的知识直接为用户服务。金融、中介组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应起着粘结功能,其服务范围非常广泛,最为直接的是提供科技成果和技术咨询服务机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咨询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各类评估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和各种行业协会,还有许多中介机构提供法律、财务管理等其他服务,构成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网结点。
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技术创新逐渐成为各创新行为主体基于各自利益追求的经济行为。相应需要金融、中介组织取代部分传统的行政行为。国家对各类金融、中介机构,要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技术创新的有力工具大力扶持,政府的创新政策制定与执行,要紧密地依靠和有效地利用金融、中介机构,赋予其法律地位,实现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并逐步向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
3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研究
3.1政府引领企业创新方向
政府在推动自主创新过程中,要根据国际变化的具体情况,紧密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态势,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地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技术发展战略,确定战略性、前瞻性技术领域。通过选择不同时期的重点产业领域,选择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创新战略,有针对性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关键行业和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带动其他行业和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能矿资源贫乏、人口稀少迫使芬兰只能强调以科技投入来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大力发展智力密集型经济为此,芬兰政府在1980年代初就提出以科技开发为核心的科技兴国战略,实行国家和企业共同投资进行研究开发,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2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
首先,要创建必要的基础条件,比如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其次,要借鉴日本政府的经济资助与协调组织经验,以及美国政府的收购、合作等支持做法,充分发挥政府协调组织功能,优化配置资源要素,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其三,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如对发展新兴产业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行税收优惠等。同时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完善金融市场,开辟多种融资渠道,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条件。
3.3积极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
一是按照先进的信息管理模式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国家和地方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管理系统。用加强海外人才引进与创业的公共服务工作,实行灵活多样的留学回国人员工作方式等办法吸引海外创新人才到国内创业;二是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利用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方式,诸如出国学习、专项培训等,大力培养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领头人;三要重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既要搞好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又要建立鼓励他们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例如建立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和技术成果折股分红制度,形成强有力的技术创新利益引导机制,以充分调动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四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孵化器等为基础,支持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商品化或创办高科技企业。
3.4要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鉴于目前我国产学研受体制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的状况,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发挥政府的协调组织功能,鼓励和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结合,建立富有我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具体组织实施上,可以考虑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中心等,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技术诊断,共同实施科技开发,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可以由企业委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科技开发;还可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领办、承包现有企业,促进科技力量向经济主战场的转移。
3.5对基础研究给予财政支持
一是要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如基础研究、战略性研究项目和教育的投入;二是改变现行的由承担单位提供配套资金的做法,改为政府对企业的创新项目给予补贴;三是对于增加研究开发投入的企业、对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等给予税收优惠。对于高技术企业应减收增值税,对于非营利机构要减免非经营资产转为经营资产的国有资产占用税和所得税,以推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的改制。政策的永久化也有助于鼓励私有企业增加研究与试验的投入。
3.6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凝聚创新人才,增强创新能力。形成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培育创新型企业500强。推动在若干重点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产学研结合,构建和完善技术创新链。
3.7完善金融、中介机构建设
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加快构建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要克服部门壁垒和地区壁垒,培育一批能够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有效服务的独立中介机构,引导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各种专业服务。要广泛开展对自主创新的宣传,加大对开展自主创新的企业和企业技术人员的精神奖励,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待遇。
参考文献
[1]李端妹等著。科技管理研究[J].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