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优秀8篇8-3-44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下是www.kaoyantv.com细致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再塑生命》教学设计优秀8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篇一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优秀8篇8-3-4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3、理解、感悟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过程与方法:

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以及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

教学重点:

1、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体会并能分析出海伦成功的因素。

教学重点:

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

2、理解“爱”的美好,适度拓展,加深体验。

教学难点:

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搓捻(cuōniǎn)繁衍(yǎn)迁徙(xǐ)觅食(mì)小憩(qì)

遨游(áo) 花团锦簇(cù)冥思遐想(xiá)

企盼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油然而生风云变幻

2、查找资料,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开阔视野,增加积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二、作者简介

教师引入,激起兴趣:她,一岁零七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成为一个集盲、聋、一身的残疾人!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她,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她,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她,被誉为“美国英雄”!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她——海伦凯勒!

三、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图片资料。

(1)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2)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要求用自己的话,能够引用原文的尽量引用原文,能概括主要事迹。

2、提问:本文主要写了老师的那些事,请同学们作出概括: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五、深入探究:

1、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1)“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从文章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知道,莎莉文与作者的初次接触,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关爱。当“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之后,“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画。”这里,我们初步懂得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良苦用心,送给海伦的这个洋娃娃,真是巧妙极了,既是老师对小海伦的爱心表达,更是用来启迪小海伦智慧的“道具”。

(2):“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当莎莉文老师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时,“我”却把布娃娃摔到地上。对此,莎莉文老师既不是简单粗暴,更不是撒手放弃,而是换一种教育方式──或者在寻找让“我”乐意接受的、可能有效的方式:莎莉文小姐把洋娃娃碎片扫到炉子边后,便领着“我”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她俩“散步”来到井房──这时的“散步”恐怕是莎莉文小姐的精心安排吧。“散步”让小海伦从刚才的坏心情中解脱出来,从而赢得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获得最佳的教育契机。在井房,“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盲聋哑人只有通过触觉来感知事物,当“water”从海伦的手中流过的时候,莎莉文老师则在她的另一只手上写着“water”这个词,时机抓得多么准确,教学方法多么巧妙。果然,“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莎莉文的教育取得了神奇的效果,“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可以说,莎莉文用“水”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水”让海伦油然而生求知的欲望,用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

(3)莎莉文老师还善于引导海伦在大自然中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对这一段经历的回忆,作者是用诗一样的语言把它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阅读这一段,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去体会莎莉文小姐的教育艺术:“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莎莉文小姐牵着我的手漫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们正在田间地头翻土播种。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莎莉文小姐先教会我从那粗壮的树木,那细嫩的草叶,还有我妹妹的那双小手贪图美的享受,然后才教我画地球的形状。她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使我同花同鸟结成愉快的伙伴。”甚至,莎莉文小姐帮助海伦坐到树上,甚至两人在野外就餐。虽然,那次海伦体验到大自然严厉、暴躁的一面,受到一次惊吓,很难说是莎莉文的巧妙安排,但让海伦获得对大自然全面、深刻的体验,无疑符合莎莉文老师的初衷。

(4)关于“爱”的解释,对于一个视听健全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但是,莎莉文不仅极其艺术地解释了爱,而且让海伦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唤醒了爱。当“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莎莉文立即予以感情的回报;当我不愿意接受别人亲吻的表达时,莎莉文则用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并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由此进行着关于“爱”字的问答和探讨。当“我”问“爱是什么”,莎莉文并没有直接回答,我们试想一下,对于一个感官健全的人也难以回答吧,但莎莉文并没回避,而是“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莎莉文老师先要让海伦感受到“爱”,表明“爱”是发自心灵的情感。尽管这种解释并没有让海伦完全明白,但实际上已引导海伦对“爱”字有所感悟,所以,海伦才相继问道:“爱就是花的香味吗?”“爱是不是太阳?”一般看来,海伦能对“爱”有这样的感受已经很可贵了,但是莎莉文并没有给予认同。从下文我们才得知,这正是莎莉文的教育艺术。她要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她不希望对“爱”理解得太具体,她想通过对“爱”的探讨,进一步开发海伦的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所以,当海伦再一次问到“爱是不是太阳”,莎莉文老师在海伦的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给予升华:“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莎莉文对“爱”作了多么绝妙的解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又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莎莉文能做到循循善诱。在海伦略有所悟而又困惑不解时,给予解释和引导,不愧为杰出的教育家。作者最后写道:“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此时,作者已感受到了“穿梭在我和他人的心灵中间”的那种美好的情感──这便是“爱”。

小结:概括莎丽文老师的形象: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2、提问: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丽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找出这句话——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莎丽文老师。

3、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文章的标题为《再塑生命》,它的深刻的含义是什么?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4、探究:海伦凯勒的成功得力与老师的教诲,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请再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本人语言、心理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1)海伦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也无法用自己的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故意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着。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关于这一点,本文也有描述:“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这种性格,即使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也时有表现:“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这些都是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反应,文中十分形象地展示了这一阶段的心灵历程:“朋友,你可曾独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2)但她毕竟是一个求知欲极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doll)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3)在学习过程中,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着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着事物。这样,她能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海伦不仅对知识总是怀着这种新奇的感受,对大自然也格外敏感。“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4)即使在给自然的恐吓之下,仍然细心地体验着这个自然世界的。另一面。在美好的春光中,她更是热切地体察和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即使是爬树被擦破了皮,仍然“有一种美妙的感觉”。

(5)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急于运用,历尽艰辛,总是感到“无比美妙”。因为她能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进行无限美妙的想像”。对“爱”的困惑,反复追问,得不到满意的回答,仍执著痴想,“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直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可以说,她虽是一位盲人,但她的心灵比常人敏感而丰富,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小结:作者的性格品质特征——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文中的“我”──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六、拓展:

(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象作者这样的意志坚强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你知道哪些?请概括他们的事迹,或写出他们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

(2)海伦凯勒的一生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七、作业:课后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八、板书设计

安妮。莎莉文:教育讲究方法海伦凯勒:好学的心

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坚毅的心

喜爱海伦充满爱心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识记重点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在阅读中品味重点词句的方法,品味清新的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和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教育方式。

教学重点:

品味清新的语言,体会“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国的小说家、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看看海伦·凯勒,(屏显),她在一岁半因患病集盲聋哑于一身,却考上了哈佛大学,成为作家,代表作品是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种奇迹的创造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就是她的老师,安妮莉莎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们创造的奇迹。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学生板书)

三、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看看文章里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1.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

3、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2)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莎莉文老师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轮的智慧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3)你觉得海伦?凯勒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聪明好学、坚毅顽强和内心情感世界丰富

小结:正是由于海伦的坚毅顽强和聪明好学,加之沙利文老师的独特的、充满爱的教育,才让海伦走出黑暗,得到了光明。

四、理解探究

结合课文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海伦称沙利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呢?

明确: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教“我”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五、品析语言

回顾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出理由。

六、应用写作

本文的语言清新朴实,特别是有关于“爱”的语句,请你找出来细细品味,并模仿着写几句话。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是莎利文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海伦曾说过这样的话:“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可见,沙利文老师的爱在海伦心中中下的种子,并生根发芽,当然,我也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人生中也可以有这样一个爱的故事。

八、布置作业

今天的课与爱有关,那么课后作业就是整理我们学过的或读过的文章,归纳与爱有关的内容,与同学交流。

板书:

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莎利文 认识具体事物

爱 走进大自然 教育有方

理解抽象事物

海伦 坚毅

聪明好学 努力

情感丰富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再塑生命的人》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反映的是青少年的学习生活,通过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给我们以学习和生活的启迪。

本文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在七岁时得到莎莉文老师爱的教育而重获“光明”的故事。课文展现的人文内涵丰富,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让人记忆深刻。而且这篇课文的语言清新朴实,表达上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在能力的培养方面和情感的提升方面,都能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学习习惯处于养成阶段,而且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已经有所了解,对于课文内容能够理清思路。他们在小学接触过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但他们对盲聋孩子的世界没有切身体会,也很难理解他们处于黑暗中的心情。另外,他们对于文本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积累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2、通过品读与揣摩,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品味课文优美细腻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学习海伦凯勒热切求知、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盲人猜字,设置情境。

教师请两名同学做盲人猜字的游戏:一名同学按照卡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另一位同学手心上写字,另一名同学猜字。

请猜字的同学说说感受。

师:同学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看到阳光的色彩斑斓,听到鸟鸣的婉转动人。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就让我们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课件展示: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设计意图】以“盲人猜字”这个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让他们尝试着体会盲聋人的世界,为下面的教学过程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背景了解。

(一)析字正音,疏通字词。

(二)文题切入,了解背景。

1、初识“再塑生命”的含义。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题目“再塑生命的人”,“塑”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塑造)。

师:同学们觉得“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文中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这里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字面意思。)

2、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请学生朗读第一段,抓住最后一句中“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要求学生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快速地默读课文:

尝试概括文中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状况。

默读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这篇课文中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莎莉文再塑海伦凯勒的生命)

那么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凯勒是什么样子的呢?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划出来,请同学回答海伦“此前”的生活。

学生回答(第三段“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第四段“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

师:同学们想一下,海伦凯勒为什么会“愤怒、苦恼、疲惫不堪”,有谁能猜透她的心事吗?

学生发言。

师:对于我们这些正常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海伦凯勒作为一个盲聋孩子的心情。那就让我们试着去走进她的内心。

课件展示:海伦一岁半的时候,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用嘴说出自己的哪怕一个小小的心愿。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海伦的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着,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

师:关于这点,她在本文中的描述就是:“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

师:现在大家可以理解小海伦凯勒为何那么愤怒、苦恼了吗?这是因为她对外面的世界无从知晓,她的内心很害怕,她很想挣脱出黑暗的无声的世界,以至于在不理解她的人看来她就显得有些古怪了。

3、了解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

师:“再塑”了生命,海伦凯勒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她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学生发言(在课文中为获得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课件补充背景资料: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文就节选自其中。

(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师: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课件展示: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她也曾是一个双目近乎失明的孩子,她接受教育海伦凯勒这一艰巨任务时还不到21岁。海伦是安妮莎莉文一生中第一个学生,也是唯一一个学生,在她身上倾注了安妮大半生的精力。没有安妮的关怀,海伦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如果说海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而安妮就是创造奇迹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题目的切入,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培养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前后的变化。接着自然地引出写作的背景,通过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海伦和莎莉文这两个伟大的人物,初步体会两个人物的精神,也为下面的文本探究打下基础。

三、见证“再塑生命”历程。

师:知道了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

1、 莎莉文是怎样来塑造小海伦的呢?

(1)师:首先我们来看,莎莉文老师出现是在课文第几自然段?

课文第5自然段——相识。学生朗读,教师点拨,划出关键语句。(a.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人生影响:“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b.前5段的铺垫:交代了莎莉文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激发读者阅读欲望;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指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2)莎莉文怎样塑造小海伦——逐步引导她认识具体事物。(课文中用笔较多,如莎莉文作为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出“doll”;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她的另一只手手心写“水”,使她领悟到“水”这个字的含义。)

2、课文详写了“再塑生命”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举例说一说。(引导学生分析段落:海伦学习“杯”和“水”的区别。)

参考: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认识“水”的过程并不顺利。海伦总是把“杯”和“水”搞混。莎莉文老师只好暂时丢下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的游戏,分散海伦的注意,平息她烦躁的心情。然后带海伦。凯勒到井房散步,让她把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面,感受水在手上流过,在她的另一只手上由慢到快地一次次拼写“water”,使她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就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这样才让海伦认识了水。

师: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刚开始认字的时候是怎样的经历。(或者有没有弟弟妹妹,教他们写作业是否有困难,你是否不耐烦?)

【设计意图】在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中,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课文思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味海伦凯勒学习的艰辛和莎莉文老师的耐心爱心。

四、体味快乐,再悟情感。

1、体味“我”学习的快乐

师:刚才我们看到海伦凯勒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过程艰辛更能体会其中的快乐,那么在学有收获之后她有没有感到快乐呢?请同学们从整篇课文中寻找描写海伦凯勒学有收获后的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

参考:动作描写如:“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部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写出了海伦会拼写“doll”这个词时内心的自豪、激动之情;心理活动如:“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这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海伦井房经历后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2、感悟作者情感

师:先前我们了解到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之后,性格变得古怪,但后来她却成为了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的过程,离不开的是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大家能从课文中感受到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怎样的感情?

参考:课文开头写“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作者生命的重新开始,她甚至把莎莉文老师称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心中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正在这时,爱的光明照到了作者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课文更多的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的感激、崇敬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中海伦学有收获后的细致描写体味她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感悟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见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历程,感受到了海伦凯勒生活在黑暗里的无助和学习的艰辛。而莎莉文老师的出现,她对海伦倾注的爱和热情让海伦凯勒重新见到了光明和希望,现在同学们对于再塑生命的含义有没有更深层的理解呢?同学们可以带着这个思考再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打动你的语句,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和品味。

作业布置:读读写写;思考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熟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打动你的语句;课外阅读《了解“爱”的含义》。

板书设计:再塑生命的人

之前:黑暗 之后:光明

第二课时

一、回顾,品评。

1、回顾文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见证了她重塑生命的历程。现在有谁能告诉我,海伦凯勒为什么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学生回答。(参考: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本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用其比喻义)。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

2、品味语言

师:这篇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再读课文之后你发现了哪些优美的打动你的语句呢?现在让我们来分享交流一下。

学生发言,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赏析。(如“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凯勒内心的迷惘、无所适从,以及对光明的渴盼。)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理解“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通过分享品评文中优美的语言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可适度穿插朗读指导,让学生融入情感,提高朗读水平。

二、探究再塑生命的要素

师:海伦凯勒最终战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得益于完成了生命的再塑历程。同学们,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觉得她成功地再塑生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从两方面引导:莎莉文老师和海伦自身。(提示:“塑”的本义是用泥土捏人,如果莎莉文老师捏的是泥人,还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吗?)

参考:a.莎莉文老师富有爱心且独特的教学艺术;b.海伦凯勒自身:毅力(小海伦没有放弃去认识文字);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求知欲(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根据学生回答补充。)

师: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海伦凯勒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聪明好学,坚强有毅力,自强不息,情感丰富,热爱生活……)

拓展延伸(针对海伦凯勒的坚毅)

师:海伦凯勒没有被不幸的命运打败,她勇敢地生活、快乐地学习。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是克服了自身缺陷,刻画出了美丽的人生,除了本文的海伦凯勒,你还知道哪些人?

学生交流,课件展示相关人物: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26岁时听觉衰退,35岁时完全耳聋……——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25岁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海聋人足球队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再塑生命的要素,感悟莎莉文的爱的教育;体会海伦凯勒的性格特点,学习海伦凯勒所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爱”的教育

师:海伦凯勒是坚强的,课文中,在莎莉文老师细心耐心的教导下,她逐渐认识了具体事物学会了拼写。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仔细揣摩,莎莉文老师教给海伦的仅仅是知识吗?

参考: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个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可结合文中海伦凯勒对洋娃娃前后态度的变化:“我并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阅读分享:交流第一课时布置的课外阅读(《了解“爱”的含义》)的阅读感受,体会“爱”的教育。

师:根据之前的内容,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参考: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好老师。(海伦在认识莎莉文老师之前,她对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只能靠有限的触摸来完成。在认识莎莉文老师之后,她认识世界的范围扩大了,而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对常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盲人,聋哑人来说就显得不可思议了。)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美文感悟莎莉文老师的爱的教育,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课堂小结:回顾再塑生命的历程,想像海伦的种种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种种艰辛,我们不难发现,海伦凯勒是坚强的,而她的重生则源于莎莉文老师无私的爱。莎莉文老师不仅教给海伦爱的真谛,她自己也正是用爱改变了海伦的人生,她就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学习海伦凯勒的自强不息,勇敢面对一切;领会莎莉文老师的爱的教育,用爱点燃光明。跟随着这两个伟大人物的脚步,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生命奇迹。

作业布置: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摘录语句,写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两个人物 两种精神

《再塑生命》教案设计 篇四

【积累运用】

1、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加粗字另作解释:

茁壮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然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不可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冥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专题积累活动:

⑴ “截然不同”表示两者不相同、区别很大的意思。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此类含义的成语?请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花团锦簇”是形容色彩斑斓的意思,你还能写出几个形容色彩丰富的词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列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

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爱是__________;

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豆灯光,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练习】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并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试用简洁的语言给所选的文字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照应了前文中什么话?请在原文用横线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的句子中的“这”是指什么?是不是指摔洋娃娃这件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语段练习】把“不能”埋葬起来

唐娜是美国密歇根小学的资深教师,再过两年便要退休了。这时她志愿参加了一个旨在借着一些表达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进而爱惜自己生命魄活动。唐娜的工作是借着参与训练进而将这些理念实现。

她教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填写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所有的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填写。有的写道:“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麦克喜欢我”;有的写道:“我没法做十次的仰卧起坐”“我发球无法超过前边的球网”“我不能只吃一块饼干就停止”等。

而此时。唐娜也正认真地写着诸如“我无法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母子会”“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的句子。

等大部分学生都填满了整张纸,甚至有人开始写下页时,唐娜告诉学生将纸对折交到前面来。学生依次到教师的桌子前,把纸张投入一个空的鞋盒内,把所有学生的纸张收齐之后,唐娜把自已的也投进去。她把盒子盖上,塞雀腋下,带头走出教室,沿着走廊走,学生也跟着老师走了出去。走到一半,整个行列停了下来。唐娜进入守卫室,找寻铁铲、铁锹,带领大家到运动场最远的角落边,呔家开始挖了起来。

原来,他们打算埋葬“我不能”。整个挖掘过程历时十分钟,因为每个孩子都要轮流挖。直到洞有三尺深的时候,他们将盒子放好,用泥土把盒子完全埋葬。

三十多个十几岁的小孩,围绕着这刚理好的!“墓地”,每个人“力不能胜胜”的事情,都深深地埋藏在了三尺的泥土下。

此时唐娜开口了:“小朋友,现在手牵手,低头默哀。”学生牵手绕墓地围成了一个圆圈,低下头来等待。唐娜念出一段悼词:

“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各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他在世韵时候,参与我们的生命,甚至比任何人影晦我们还深。他的名字、我粥几乎天天挂在嘴边,出现在各种场合:

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白宫。”

“现在,希望‘我不能’先生能平静安息,并为他立下墓碑,刻上墓志铭。死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能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有名,有影响力,但如果您地下有知,请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世界更有影响力。”

“但愿‘我不能’先生安息,也希望他的死能鼓励更多的人站起来,向前迈进。阿门!”然后她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大家一齐吃饼干、爆米花,庆祝自已解开了“我不能”的心结。’

唐娜用纸剪成墓碑形,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加上“安患吧!”再把日期填上。唐娜把这个纸墓碑挂在她的教室里。。以后每当有学生无意说出“我不能……”这句话 的时候,唐娜只要指着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已经死了,进而想出积极的解决方法。

后来,唐娜所带的这个班的31名学生在事业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有的还成为政治、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

1、唐娜作为一名教师,也像学生一样认真填写好自己的“做不到”,她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娜为什么没有让学生们把所有的“做不到”写完之后再上交?为什么让每个孩子都轮流挖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力不能胜”具体指什么?(举2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能”还有哪些像“我可以”“我愿意”一样的好“兄弟姐妹”?(再列举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这种活动有无意义?简要谈谈你真实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

⑴ 形容生长旺盛的样子。茁壮,强壮,健壮。

⑵ 形容思想和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油然,自然而然地。

⑶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⑷ 落花繁多而凌乱。落英,指落花。

⑸ 深沉地思索。遐,远。

⑹ 形容忽然醒悟。恍然,忽然。

2、

⑴ 迥然不同 天壤之别 云泥之别 判若云泥 判若两人 迥乎不同

⑵ 色彩斑斓 五彩缤纷 姹紫嫣红

3、略

〖课内阅读理解〗

1、教“water”一词。

2、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所接触到的是一些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3、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概念。

4、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

5、指后悔。

6、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形象地说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课外阅读理解〗

1、告诉学生老师也有“做不到”的。或:老师也想埋葬自己的“做不到”。作用是老师的行动能消除学生的自卑感。

2、写得越多越增加孩子的自卑感,不利于实验活动的开展。须让每个人都直接参与才能切身感受“做不到”已被埋葬了。

3、指“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等。

4、“我(能)行”“我能够”“我希望”“我会”“我应该”“我决心”等:

5、有。现代生活愈来愈注重心理调节。它能给人积极的帮助。这是一种很有创意又带有幽默感的活动方式,它能起到奇特的效果。我们应多开展类似的实验活动。

或:没有。它仅仅是一种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自卑感和其他心理疑惑。形式上太假,含太多做戏的成份,达不到效果。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朗读课文并了解作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杰出?(才能或成就出众)

马克吐温就曾经说过:十九世纪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了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而海伦凯勒又创造了哪些奇迹,有何才能和成就呢?

学生回答他们所了解的作者的情况,师补充。

从一个残疾人到十九世纪最杰出的人,她是怎样创造了自己的传奇人生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再塑生命》,谁再塑了她的生命?(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1)空行使本文分为三部分,请给每部分加小标题。

(认识事物和文字、拥抱大自然、理解爱)

(2)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生命的原貌是什么样子的?

(3)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2、根据朗读情况注意结束后正音。

三、深入文本,讨论问题

1、谁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

生:安妮莎莉文老师。

2、作者为何把认识莎莉文老师的日期交代得如此具体明确?

作者对这一天的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也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3、作者为什么“不能不感慨万分”?“截然不同”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双重否定,表达强烈肯定含义,强调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截然不同”一词说明了从那时开始老师对海伦生命的意义。

4、朗读2、3段思考,“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3段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暗示老师将要到来,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美丽景色反衬“我”内心的愤怒、苦恼和疲惫不堪。

5、默读第4段思考,这段描写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大雾中的航行”来比喻自己在遇到老师之前那种无助、彷徨、苦闷的心情,表现了她对光明的渴望。

6、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再读课文,划出相关内容。(课件)

7、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莎莉文老师:热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温柔、充满智慧、耐心

海伦:聪明好学、求知欲强、悟性极高、坚毅、知错就改、感情丰富、热爱生活。

8、文题中的“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什么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这里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对于我们读者来看,在再塑生命的过程中看到了海伦身上最伟大的精神和品质。

四、拓展延伸

你能举出一些身残志坚的名人吗?

五、总结课文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其中假定自己获得视力后第一天凝视莎莉文的情节就充分表现了她的感念和尊敬。文中说:

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从1887年3月3日直到1936年莎莉文老师逝世,老师与海伦相伴近五十年。在她的遗言中她说“谢谢上帝让我将生命赠予了海伦,使她拥有了一个光明的世界,上帝啊!请你让海伦在没有我的日子里,也能快乐地生活!”

1956年11月15日,竖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颤抖的手亲自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妈莎莉文麦西。这是一块为纪念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而设立的,是对海伦和莎莉文这两位共同创造了人类生命奇迹的人的无上敬意。

板书设计

富有爱心、耐心、包容

莎莉文老师 教育艺术高超

传授知识、激发爱

再塑生命

求知欲强

海伦凯勒 悟性极高

情感丰富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概括复述能力。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利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以及她的老师的有关材料,课外能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开阔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开讲激趣:

教师展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邰丽华的有关图片,请学生介绍邰丽华的事迹,以及感动中国颁奖辞。

事迹: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因为有共同的心愿,就成立了一个社团,社团的名字叫“花开社”,我说“花开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花开社”呢?他们告诉我说,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他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手语来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他们教我花开是要这样表达的,我觉得花开确实很美,美的让人流泪。

颁奖词: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过渡:

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有许多残疾人,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的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他们以其坚强的意志,使他们的生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永远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再塑生命》的作者海伦·凯勒。

二、作者简介

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图片资料。

1、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2、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3、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4、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5、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

要求用自己的话,能够引用原文的尽量引用原文,能概括主要事迹。时间5分钟。

提问:

本文主要写了老师的哪些事迹,请同学们作出概括: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探究:

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1、“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从文章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知道,莎莉文与作者的初次接触,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关爱。当“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之后,“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画。”这里,我们初步懂得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良苦用心,送给海伦的这个洋娃娃,真是巧妙极了,既是老师对小海伦的爱心表达,更是用来启迪小海伦智慧的“道具”。

2、“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当莎莉文老师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时,“我”却把布娃娃摔到地上。对此,莎莉文老师既不是简单粗暴,更不是撒手放弃,而是换一种教育方式──或者在寻找让“我”乐意接受的、可能有效的方式:莎莉文小姐把洋娃娃碎片扫到炉子边后,便领着“我”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她俩“散步”来到井房──这时的“散步”恐怕是莎莉文小姐的精心安排吧。“散步”让小海伦从刚才的坏心情中解脱出来,从而赢得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获得最佳的教育契机。在井房,“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盲聋哑人只有通过触觉来感知事物,当“water”从海伦的手中流过的时候,莎莉文老师则在她的另一只手上写着“water”这个词,时机抓得多么准确,教学方法多么巧妙。果然,“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莎莉文的教育取得了神奇的效果,“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可以说,莎莉文用“水”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水”让海伦油然而生求知的欲望,用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

3、莎莉文老师还善于引导海伦在大自然中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对这一段经历的回忆,作者是用诗一样的语言把它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阅读这一段,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去体会莎莉文小姐的教育艺术:“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莎莉文小姐牵着我的手漫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们正在田间地头翻土播种。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莎莉文小姐先教会我从那粗壮的树木,那细嫩的草叶,还有我妹妹的那双小手贪图美的享受,然后才教我画地球的形状。她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使我同花同鸟结成愉快的伙伴。”甚至,莎莉文小姐帮助海伦坐到树上,甚至两人在野外就餐。虽然,那次海伦体验到大自然严厉、暴躁的一面,受到一次惊吓,很难说是莎莉文的巧妙安排,但让海伦获得对大自然全面、深刻的体验,无疑符合莎莉文老师的初衷。

4、关于“爱”的解释,对于一个视听健全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但是,莎莉文不仅极其艺术地解释了爱,而且让海伦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唤醒了爱。当“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莎莉文立即予以感情的回报;当我不愿意接受别人亲吻的表达时,莎莉文则用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并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由此进行着关于“爱”字的问答和探讨。当“我”问“爱是什么”,莎莉文并没有直接回答,我们试想一下,对于一个感官健全的人也难以回答吧,但莎莉文并没回避,而是“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莎莉文老师先要让海伦感受到“爱”,表明“爱”是发自心灵的情感。尽管这种解释并没有让海伦完全明白,但实际上已引导海伦对“爱”字有所感悟,所以,海伦才相继问道:“爱就是花的香味吗?”“爱是不是太阳?”一般看来,海伦能对“爱”有这样的感受已经很可贵了,但是莎莉文并没有给予认同。从下文我们才得知,这正是莎莉文的教育艺术。她要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她不希望对“爱”理解得太具体,她想通过对“爱”的探讨,进一步开发海伦的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所以,当海伦再一次问到“爱是不是太阳”,莎莉文老师在海伦的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给予升华:“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莎莉文对“爱”作了多么绝妙的解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又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莎莉文能做到循循善诱。在海伦略有所悟而又困惑不解时,给予解释和引导,不愧为杰出的教育家。作者最后写道:“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此时,作者已感受到了“穿梭在我和他人的心灵中间”的那种美好的情感──这便是“爱”。

四、合作探究

概括莎丽文老师的形象: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提问:

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丽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找出这句话──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莎丽文老师。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文章的标题为《再塑生命》,它的深刻的含义是──“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

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莎莉文小姐以她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你读过的课文中,有不少内容都与爱有关,归纳一下,与同学交流。

探究:

海伦·凯勒的成功得力与老师的教诲,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请再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本人语言、心理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1、海伦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也无法用自己的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故意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着。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关于这一点,本文也有描述:“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这种性格,即使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也时有表现:“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这些都是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反应,文中十分形象地展示了这一阶段的心灵历程:“朋友,你可曾独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2、但她毕竟是一个求知欲极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doll)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3、在学习过程中,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着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着事物。这样,她能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海伦不仅对知识总是怀着这种新奇的感受,对大自然也格外敏感。“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4、即使在给自然的恐吓之下,仍然细心地体验着这个自然世界的另一面。在美好的春光中,她更是热切地体察和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即使是爬树被擦破了皮,仍然“有一种美妙的感觉”。

5、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急于运用,历尽艰辛,总是感到“无比美妙”。因为她能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进行无限美妙的想像”。对“爱”的困惑,反复追问,得不到满意的回答,仍执著痴想,“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直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可以说,她虽是一位盲人,但她的心灵比常人敏感而丰富,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五、小结

作者的性格品质特征──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文中的“我”──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拓展:

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象作者这样的意志坚强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你知道哪些?请概括他们的事迹,或写出他们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

2、海伦·凯勒的一生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再塑生命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学习难点】

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学法指导】

导学法。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理解生命,合作探究“爱”,令主题升华——“爱让生命绽放光彩!”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搓捻()繁衍()迁徙()觅食()小憩()遨游()

枝桠()刹那()穿梭()暖和()花团锦簇()冥思遐想()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困惑:

②冥思遐想:

③恩惠:

④期期艾艾:

⑤美不胜收:

⑥企盼:

⑦油然而生:

二。自主学习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你认为沙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3、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合作释疑

你是怎样理解“再塑生命”这一题旨的?

四。质疑交流

还有什么有疑问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块商讨。

五。拓展延伸

你还能举出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吗?

A.

B.

C.

D.

E.

六达标练习:

完成智能训练阅读练习部分

【学习心得】

再塑生命(第二课时)

一。课内阅读训练: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

①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我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让别人吻我。那时候,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我问。

②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

③“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不是。”莎莉文老师说。

我又想了想。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

④“爱是不是大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

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但莎莉文小姐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

一两天过后,我正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次序。结果老是弄错,莎莉文小姐在一旁耐心地为我纠正错误。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于是,我用心想着,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莎莉文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拼写出了“想”这个字。

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⑤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1.文中②处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④两处海伦的发问表明了她对“爱”的理解已达到怎样的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③④处看,莎莉文小姐对海伦关于“爱”的理解予以否认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⑤处莎莉文小姐对“爱”的解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语段,简要谈谈莎莉文小姐的教育特点和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训练:

寻人启事

(1)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阴牢牢地笼罩着椅子,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2)用女孩的逻辑来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外,最大的偏好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3)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4)读着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5)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女孩心里高兴。

(6)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7)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到家的温暖。

(8)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9)每天晚上,抱着有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睡,已经成了女孩离家后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10)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11)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里默念达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12)合同期总算满了,女孩风尘仆仆地赶回A市,近家情怯,女孩颤抖着手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个陌生人。

(13)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14)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母,速归。

1.女孩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段运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描写方法,请你猜测女孩此时的心情_____________。

3.第(8)段画线处“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请联系上下文说说省略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

4.试用几个词概括女孩的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

5.第(12)段加粗词语“总算”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过本文,你有何感受,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让“我”感受到爱,表明爱是发自心灵的情感。

提示:此题可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理解其用意及含意。

2.对爱初有所悟,但只是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

提示:此题可结合后文分析语句所揭示的含意及发展层次。

3.为了引导海伦获得思维的提升,从而开发海伦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提示: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文意揣摩人物心理意图的能力。

4.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5.莎莉文热爱海伦,讲求教育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时机,开启思维、智慧和情感。提示:此题可抓住文中莎莉文小姐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仔细品味揣摩人物形象。

1.女孩认为母亲苛求她。

2.心理动作既有“报复”母亲之后的得意,又有获得自由后的轻松3.表现了母亲在女儿出走后悔恨不已的心情,同时留给读者以想像的空间

4.单纯、任性

5.不能删去。删去后表达不出女孩急于想见到母亲的迫切心情。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 繁衍 迁徙 觅食 惭愧 譬如 栖息 小憩 遨游 花团锦簇 冥思遐想

二、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了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我们这篇文章却叫做《再塑生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文章。 ‘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

这篇课文选编自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学习课文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五、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六、朗读训

课文第二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让学生朗读、点读,甚至有选择地背诵。

七、小结

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八、布置作业

1、 研讨与练习一

2、 搜集身边像海伦凯勒这样的人的事迹,你准备向他们学习什么?

课后记:学生对人物的命运感受比较深。但是对残疾人的生活了解不多,感受不深,虽然老师用小游戏来加深理解,但是还是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