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优秀6篇】5-15-49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如下是高考家长帮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6篇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 篇一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优秀6篇】5-15-49

【论文摘要】: 文章先阐述了分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原因,然后简要介绍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过程。接着,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两个核心概念--共同利益和国际机制的层面来分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并就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美两国在经贸、环境、安全等各个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广泛的共同利益,但是,这并没有使双方的合作关系自发改进,反而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两国存在着愈演愈烈的冲突。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如果两国关系处理不当,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两国经济发展,甚至会世界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减少冲突,相互合作以达到"双赢",中美双方试探性地进行了战略经济对话,形成了相关机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为使该机制更大程度促进中美合作,我们必须对该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内在规律,把握其局限性与发展方向。

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由来及其过程

2006年8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双方表示,加强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对话,将有利于两国经贸合作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稳定安全也会产生积极影响。2006年9月20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关于启动两国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共同声明》,标志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正式进入创建轨道。

2006年12月14-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围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2007年5月22-23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围绕服务业、投资与透明度、能源和环境、平衡增长和创新等议题进行了讨论。2007年12月12-13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美围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于2008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随着双方对话的深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机制也日趋完善和成熟。

二、剖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原因

首先,共同利益是双方对话的基础。"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中美经贸关系更符合'比较优势'的原理,中美双方均从这种贸易、投资关系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①如今,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第四位进口国。美国从中国进口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升降;而获取美国的资金、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是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出口的廉价产品,不但使美国消费者每年减少1000亿美元的开支,而且使美国的gdp每年增加0.7%,通胀率减少0.8%,有利于减少美国财政赤字,确保了美国跨国公司的利润增长。除了经贸关系联系紧密,中美双方在政治、军事、文化、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如全球和东亚地区安全问题、《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和世贸谈判等问题,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同样,中国要和平发展,也一定程度需要美国维持稳定的外部环境。②另外,中国现今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对环保、知识产权、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重视也日益加强,也都是符合美国的对华一贯立场的。如果双方能够合作,不但能够给中国带来所需的先进技术与经验,也能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利润。这样,建立以经济对话为基础,兼顾政治、安全以及环境范畴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不单单可以使中美双方解决经贸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其它领域找到更多的"利益契合点"。

其次,冲突与磨擦不断加大是对话的刺激因素。虽然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但中美冲突与摩擦的程度并没有减弱,相反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并表现出恶性循环的特征。比如,美国对中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所以美国一方面批评中国对美的巨大贸易顺差,一方面却又加强对华的技术出口控制。美国作为高技术国家,在经济关系中高技术产业占据比较优势。控制对华技术出口必然导致加大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而进一步加大对华不信任感,形成恶性循环。这类问题,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疑,如果不通过积极的对话来逐步构建双方互信,将难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再次,双方认知趋于一致是对话的先决条件。双方合作的意愿,仅仅有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双方主观认识相一致。"相互依赖引发了国际合作的愿望,国际合作是国家权衡利弊后的一种选择,是建立在严格的利益判断基础之上的"③。中美双方对有关问题的认知逐步趋于一致,使对话有了了现实的可能。比如,时任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的佐利克2005年曾明确表示,中国是美国的"利益攸关方"④。2005年9月,一些美国政府高官曾在公开场合表态时,说应尽量淡化人民币汇率对美国制造商的"负面影响",认为美国制造业的困难更多地归咎于其他因素。中美之间的冲突,中国也开始从自身分析问题。比如,中国意识到对知识产权缺乏保护,不仅损害了美国以及其它地区的利益,也会导致国内高新技术难以发展,所以中国对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逐步提高,并承诺履行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这都说明双方的认知逐步趋向一致,使双方走向对话的道路。

三、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特点

在某种情况下,合作的进行,仅仅存在共同利益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制度的存在才行,这些制度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并能限制信息的不对称性。⑤中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但要在这个共同利益上实现有效的合作,还必须发挥机制的作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的。在中美多年的经贸关系的发展以及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过程中,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机制框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并逐步完善,呈现出自身的特征。

首先,对话定期举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自2006年9月保尔森首次以美国财长身份访华后,中美双方宣布启动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之后,对话每年举行两次,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双边和全球战略性经济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对话将轮流在两国首都,也就是北京和华盛顿举行。对话定期举行,使得该机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其次,对话立足点高,涵盖面广。战略对话就是要站在制高点来全面审视双边关系。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在建立之初,就立足于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经济问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推动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同时,对话内容涵盖多个领域,使得双方能够更为全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再次,对话呈现出渐进式的特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议题,从第一次对话讨论的五个专题,扩展到第三次对话的八个专题,逐步扩展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并在原有议题逐步进行深化和扩展。从广度和深度的循序渐进,有助于降低双方调整的烈度,使双方合作能够更加稳步进行。

四、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前景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为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对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运作,我们也应该有理性而清醒的认识。由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复杂性,中美两国国情的巨大差异等因素,导致在中美两国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对话机制并确保机制的顺利运行,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注定将在复杂、曲折和艰难的道路中前行。

首先,中美双方关注点和期望值不对称。中美各自对战略经济对话的关注点不同,从目前中美双方的表态来看,美方最关注的是三大问题: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开放,而中方最为关注的是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贸摩擦被政治化的问题。中美双方对战略经济对话中的不少问题的期望也是不对称的,在美国看来需要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例如金融市场、汇率和资本项目开放等问题,对中国而言,却是需要在长期改革中逐步解决的问题,中国不可能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让步。

其次,美国国内政治复杂性的牵制。在美国的多元政治体制下,国内政治极为复杂,政党间、利益集团间的利益争斗从未停止过,众多的行为者都试图对相互竞争的目标进行妥协。美国的外交政策及行为,也必然受到政党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影响。在美国的各政党与利益集团中,汇集着大批在对华贸易中的"受损者"(如劳工集团),强烈要求对华采取不合理的强硬政策。国内政治的纷争发生"溢出效应",必然影响到"高层政治",使得在双方对话中出现各种不和谐的声音,影响战略对话进一步加深。

再次,构建战略互信存在问题。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维护和延长在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主导地位.维护和扩大在世界各地的战略和经济利益,继续向世界各国推广美式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中国的国家战略总目标是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以和平、发展、合作为基本主题的自强发展战略。⑥其实,中美两国的战略目标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基本符合一致的。但由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导致了两国战略互信存在着不少问题。美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都需要中国的合作,同时两国在这些领域又是相互竞争的。合作与竞争的交织,使得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双方难以互相信任。另外,中美两国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等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双方并非通过短时间的沟通就能得以相互理解。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是会成为美国的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美国对此心存疑虑。美国与中国的合作,是真正将中国看作"利益攸关者"的外在表现,还是因为陷于反恐战争而不得不采取的缓兵之计?

总之,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都存在着很现实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更是由来已久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所以,也不能期望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能迅速高效的解决所有问题,它也只是中美双方的一种特殊的沟通渠道,通过对话加强理解和沟通,进一步扩大双方的利益汇合面,但要解决中美关系间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中美双方在彼此发展中的作用,还需要中美两国从多方面、多层次上做出更大的和不断的努力。

注释

① 王勇。 《中美经济关系:寻求新的分析框架》,载《国际经济评论》, 2007, 7:10-12.

② 张幼文。 《共同利益是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基础》,《国际经济评论》, 2007, 11:48-51.

③ 王杰主编:《国际机制论》,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83页。

④ 罗伯特·佐利克。 《中国往何处去? 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 2005年9月21日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演讲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 篇二

语文中、高考作文对标题的批阅要求是:自己拟题,缺标题扣2分。许多学生也许不太重视这2分,也就是说不太重视作文的命题,因此出现了命题不准、不简练,或没有文采的现象,这种现象就直接导致了文不对题,题不切话的后果。其实,一个好的标题何止是2分的问题,从学生所拟的标题,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驾驭语言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知识的积累能力等等。

那么,如何去给话题作文拟一个好的题目呢?笔者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对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进行些探讨,力图使学生明确作文拟题的基本要求,并掌握一些拟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为今后文章的写作打好基础。

一、大中取小,化虚为实

话题作文的出现决定了话题作文有很大开放性,而我们所面对的话题常常是一个抽象的不很实在的概念,这时,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抽象概念所涵盖的大范围加以限制,即在话题前后进行适当地补充和删减,使话题的范围进一步缩小,这样在审题时就轻便多了。如以“感谢”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拟题训练:或心灵收获,可以拟题《感谢〈简爱〉》;或生活故事,可以拟题《没有人收的谢意》;或情感意义,可以拟题《寄自天堂的感谢》等。也就是说,当遇到涉及范围广,意义抽象的话题时,我们应调动积累,联系实际,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鲜活的生活现象,大中取小,化虚为实。类似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拟出以下题目:《追求幸福》《追求幸福没有错》《体味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情》《幸福在哪里》《为了幸福而努力》等等。

二、引用俗语,朴实亲切

话题作文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作文形式更能表现生活,也更贴近生活。所以我们进入写作话题时,最先的思维便是活生生的生活记忆。因而,引用群众口语,民间俗语,谚语歌谣以及惯用语拟题,显得自然生动,朴实亲切。如以“结伴”为话题,我们可以拟出《你是我永远的兄弟》、《一个好汉三个帮》等。有时我们使用最普通、最平凡的带有口语色彩的俗语,一定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都是答案惹的祸》、《条条大路通罗马》、《谎言不开花》、《钦差大臣请下岗》、《回扣――好大一个“瘤”》等。这样入时化俗,显得自然、朴实、亲切。

三、移用点染,雅俗共赏

话题作文的取材来自于纷繁的社会生活以及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拟题时,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来自生活的内容作些包装点染。例如,我们可以借用歌名、歌词、广告语、成语、书名、影片名等为题。如以“美”为话题,可借用歌曲名《最美》,可借用书名《完美人生》等。如以“结伴”为话题,可借用电影名《甲方和乙方》、《牵手》等。如以“责任”为话题,可移用歌词《真正的英雄》、《男儿当自强》等。当然,除了对歌名、歌词、广告语、成语、书名、影片名等的移用借用外,还可以就具体内容对歌名、歌词、成语、广告语、书名、影片名等进行改变、仿造、组合等手法来拟题。这样,所拟的题目常常可以起到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的双重效果。不妨再举几个例子:如《道德苦旅》(余秋雨《文化苦旅》);《诚信无价》(电视剧《情义无价》);《坡的选择》(历史名人)等。如此机智地移用点染,推陈出新,妙趣横生,往往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再如《为诚消得人憔悴》、《若为诚信故,一切皆可抛》、《让我悄悄告诉你》、《天长地久(酒)》等。如此化用,暗含旨趣,妙化无痕,点石成金。

四、妙用修辞,隐理生趣

话题作文作为考场作文有它特殊的地方,比如要能够在题目中尽可能地显露文章的内容和文体特点,但又不能过于繁琐直白。为了弥补话题作文的这种缺憾,我们可以巧妙地使用比喻、比拟、移就、仿词、反诘、引用等修辞手法来拟题,使文题鲜活生动,含蓄隽永。如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用比喻手法《落花母爱》、《父爱如树》,可用拟人手法《月亮偷着哭》,可用拟物手法《心会跟爱一起走》,可用移就手法《亲情永不褪色》等。拟题时,使用一些合适的恰当的修辞手法,不仅使文题形象具体,而且在无形中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如99年的高考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考生拟题《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准确、形象、生动。我们不妨再举一些运用修辞拟题较好的范例:如以比喻入题的,《送老人一轮暖阳》(话题:孝);以夸张入题的,《那个障碍粉碎了我》(话题:挫折);以反问入题的,《我是谁?》(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以设问入题的,《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话题:效率);以对偶入题的,《一头白发,满山青葱》《梦绕吴山翠,情随湘水流》(话题:环保),《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话题:人生感悟);以拟人入题的,如《地球就诊记》(话题:环保);以呼告入题的,《回来吧,妈妈!》(话题:亲情);利用谐音《从心做起》(话题:亲情);利用双关,《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话题:温情)。

五、诗化语言,含蕴丰富

话题作文虽然给予相当宽泛的写作范围,但考生在选择写作内容时仍会出现大量选材撞车的现象。那么,如何在众多类似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呢?这就需要在语言的使用上下功夫了,而语言使用时的第一亮点当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拟题,诗化语言能使文题与众不同。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美妙的诗句为我们所传诵,同时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也渗入我们思想的领域。用诗化的语言来拟题,不失为一种极具双重功效的方法,既能体现出考生的知识积累,又能考查学生活用知识的能力。常用的方法:可以引用诗句,可以锤炼文字等。如以“结伴”为话题,可引用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以“人生关怀”为话题,可锤炼文字《成全一棵树》、《给世界注射爱》。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因而诗化语言的实质是诗化的思维。诗化拟题要求思维的个性和创新。我们可以由感悟、发散、求异等思维方法拟题。以“美”为话题,可以《拾到的美》、《羞色最美》、《破碎的美丽》为题;以“结伴”为话题,可以《不老的等待》、《把月光打包送给你》、《孤独是一根刺》为题;以“亲情”为话题,可以《这个冬天并不冷》、《亲情在寂寞中开花》、《冰冻的父爱》为题。用诗化的思维和语言来拟题,能展现个性品位,独特的审美,意蕴丰富。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 篇三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ChinaU.S.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简称S&ED)建立在此前“中美战略对话”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这两大对话框架的基础之上。

一、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来龙去脉

(一)中美战略对话

中美战略对话(China-U.S. Strategic Dialogue,简称为SD)是中国国家主席和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于2004年11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会晤时,就进一步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是中美在战略和政治层面深入沟通的重要机制。

2005年8月,首次中美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作为副外长级的定期对话机制,中美战略对话定期在中美间轮流举行,先后举行过六次。双方不断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注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意见。

(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China-U.S.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简称SED)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的战略性对话。这一对话机制由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中国国家主席同意,经双方认真磋商后于2006年9月启动。

2006年12月,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对话在两国轮流举行,每年进行两次,共举行过五次。对话为部长级,是当时中美磋商机制中级别最高的一次。对话主要讨论两国共同感兴趣和共同关切的双边和全球战略性经济问题。

(三)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之后,向中国提出希望将中美间的以上两种对话机制升级为全面对话。

2009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二十国集团(G20)伦敦金融峰会上首次会晤。中美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客观地讲,这与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存在必然联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都得以重新审视彼此之间经济的依赖程度和依赖结构。在此背景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应运而生。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09年7月27日至2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方代表团由中国国家主席的特别代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戴秉国率领,代表成员数目逾150人,为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访美高级代表团。与此相对应,美方代表团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财政部长盖特纳为首,其代表成员也为历次美方参加两国对话的人数之最。双方的战略对话由戴秉国和希拉里共同主持,主要涉及中美关系、国际和地区问题、全球性问题等3个议题;经济对话则由和盖特纳共同主持,主题为“凝聚信心恢复经济增长,加强中美经济合作”。

目前,中美高层之间的对话机制有60多个。除强大的对话阵容及全面而广泛的对话议题外,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至少还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第一,全新的对话机制。首轮对话把“战略”及“经济”两大方面的议题“合二为一”,囊括在同一机制之下。在具体的对话过程中,又将这个对话“一分为二”:一条主线,两条平行的对话渠道。

第二,最高的对话规格。对话首次升格为内阁级,中美双方政府都空前重视。一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专门委托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在开幕式上宣读书面致辞,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之首次;另一方面,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在白宫会见中方代表团,也为美国总统之首次。

二、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联合成果

(一)首轮对话联合成果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结束后,双方于2009年7月28日发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联合新闻稿》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联合成果情况说明》,并公布如下五项联合成果:

1. 关于中美关系。经中美双方确认,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应中国国家主席邀请于今年年内访问中国。中美两军将扩大各级别交往,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于年内访问美国。双方争取于年底前举行下一轮人权对话。

2. 关于中美经济、金融及相关领域的合作。中美两国将各自采取措施促进国内经济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以确保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有力复苏。美方将采取措施增加国民储蓄率,并致力于在2013年前将联邦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降至可持续水平;中方将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强有力的金融体系,并且完善金融监管。美方将进行全面的金融监管改革,以构建一个更稳定的金融体系;中方将推动利率市场化和消费融资,加快审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至300亿美元。双方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并将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双方同意在改革和加强国际金融机构方面进行合作,增加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3. 关于中美在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双方谈判拟就了一份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建立气候变化政策对话与合作机制。双方将共同致力于进一步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致力于当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双方决定通过油气论坛、能源政策对话和新建立的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继续开展务实合作。

4. 关于中美在国际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双方表示将共同努力早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推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稳定和发展,在伊朗和中东事务等方面加强磋商,共同推动达尔富尔问题早日得到持久政治解决。双方都反对恐怖主义,承诺共同努力加强全球防扩散和军控机制;双方同意加强合作,打击跨国犯罪、恐怖主义、非法贸易、海盗等跨国挑战。

5. 关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双方都认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新时期两国加深了解、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的重要平台。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定于2010年在北京举行(此轮对话已于今年6月举行)。

(二)舆情反应

1. 战略方面。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约翰・克里认为,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相比,美中之间的隔阂如今已经缩小,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大。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前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杰弗里・弗兰克尔谈到,由于奥巴马总统的性格及中国的债主地位,奥巴马政府比以往的美国政府更加尊重中国。

中国学者评价说,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双方关系更加平衡,双方地位更加平等。中国更加自信,也更加积极主动。对话气氛更加融洽,双方的相互指责少了,寻求共同利益的意愿增强了。

2. 经济方面。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基金会研究员史蒂文・克莱蒙斯表示,美国财政部未能在对话中提出更有创造性的借资方法,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他建议美国政府创造一些投资途径,以使中国的大量外汇能够投资到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 篇四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并反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提高我校英美文学教学质量和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特对本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07届大三学生(第一学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总人数为40人,发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首先对学生是否喜爱英美文学这门课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30%不喜欢这门课,70%则比较喜欢。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教材枯燥乏味、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课堂气氛较沉闷。其次对学习英美文学的意义进行了调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文学课的目标有着明确的说明,即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比较清楚学习英美文学的意义,但也有30%学生认为不清楚。对该门课学习难度大小的调查表明仅有10%学生认为学习难度不大,剩余大部分学生认为难度较大,并指出学后收获甚少。最后学生自答部分显示英美文学学习的最大难题是:学习内容多、内容整体缺乏系统性、主题分散、记忆困难;其次,教材枯燥乏味、课堂气氛较沉闷也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

调查结果提醒教师,如果学生体验不到英美文学学习带来的乐趣或体验得不够必将削减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必须尽快找到合理而有效的对策。近些年国内学者在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上做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国内英美文学教学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五大视角对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或改革进行研究,分别为文学批评、教学法、实证研究、跨文化、计算机辅助教学视角。

文学批评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闫玉敏提倡在文学课上将传统的批评方法、形式主义批评方法、心理学批评方法、神话与原型的批评方法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作品32-36。然而,文章只是将文学批评方法作为文学课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种教学理念来提倡。随后出现了一些将文学批评理论作为课堂教学指导理念的文章,如有把读者反应理论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与文学文本之间的互动沟通的,也有从女权主义角度指导英美文学教学以建立一个师生平等、互帮互学的教学模式的。然而这些研究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文学课授课内容庞杂、学生记忆困难的问题。

教学法与英美文学教学。“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的一部分,张冰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过程,认为通过教师的“抛锚”,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作品,并在作品的情景中把握作者的意图,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得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2]。吕洪灵则注意到独白式教学方式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重要性,提醒教师在强调学生“动”的同时也要看到“静”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要一味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也要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3]。

英美文学教学实证研究。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程爱民等学者的带领下,该课题组对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报告,分析总结了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在认识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4]。但是该调查报告尚只发现问题,并未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或策略。次年,鲁吉进一步佐证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的状况并得出五点看法,即英语专业学生中真正喜欢英美文学的为数不多、学生对学习英美文学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学生感到这门课难学、学校对这门课的忽视和教师的教学手段太过单一[5]。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英美文学教学。刘仪华总结了英美文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四点优势:高效省时,有利于文学能力的培养;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乐于互助;逼真理想的语言环境;新增的语言“实用技能”[6]。张显平指出文学语料库的构建与利用是改进英美文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并提出构建文学语料库应注意文学性、对象性和反馈性三个基本原则[7]。然而,在我国语料库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以文学语言基本素材的专业语料库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还需要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去判别和验证。

跨文化交流与英美文学教学。曾洪伟提出应该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打破“自闭症”走向开放,跳出英美文化的圈子,从第三者的立场考辨英美文化与其他民族和异质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8]。

转贴于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教学发展趋势即是逐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不断朝跨文化、实证研究、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强调教学内容输入的多样性与系统性,也不断注重提高教学输出质量与学生的接收能力。本文针对调查报告突显的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归纳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及其主要特征,论证该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指导与应用价值。

3.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

诺思罗普•弗莱是加拿大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思想家,也是全球最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著作《批评的解剖》的问世标志着神话原型批评作为重要的西方现代批评流派之一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弗莱认为文学是远古神话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某个神话故事按不同的形式和模式进行描述,为了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必须从理解神话入手。

“原型”是弗莱神话批评理论的核心概念。原型可以指在历史、文学、宗教或民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具有继承能力的象征、意象、母题或主题模式;记叙神祗故事的神话模式是文学作品中最普遍的模式类型。原型是普遍的象征,它们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并且反复出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在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原型并不容易被识别出来,因为文学作品是“移位的神话”。原始神话和宗教仪式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按照各种模式移位到各具性格的神祗形象上。对弗莱而言,文学作品之间互相连贯的源泉是“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却反复出现、经过不同程度‘移位’的特定原型[9]。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原型反复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因此对原型的每次不同 “移位”是由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作者本身的写作天赋和个性所决定的。弗莱建议从两个不同的层次看待文学文本:叙事结构的直接表现形式,即表层结构和间接表现形式(原型),即深层结构[10]。表层结构可以复杂多变,但原型代表的深层结构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文学中的原型人物数量也应该是固定、可数的。在文学创作中,人们利用数量相对固定的原型进行创作。

4. 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通过梳理、概括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笔者发现其有三大显著特征,而这三大特征恰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英美文学课堂上出现的主要问题。

趣味性。调查还显示92.5%的学生希望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英美文学教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听课兴趣,也更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强调神话对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认为文学就是移位的神话。将英美文学与欧美神话、圣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全面了解西方文化习俗。

转贴于

互文性。弗莱认为原型是文学本身的再现,是传统文本与文本之间一种特定的再生现象。互文性从时间顺序即纵向联系的角度反映出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的某种程度的联系。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人类生活和经验,一些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如爱情、生命、追寻等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会有所体现,作者不可能凭空创造出全新的文字或文学,历史文本对现代文本具有借鉴作用,现代文本总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借用或改写历史文本,文本与文本之间交织成密集的网,没有孤立存在的文本存在。基于以上观点和调查数据显示的继以讲故事的方式之后将近55%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上采用对比和串联的方式进行英美文学教学,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有意从某一主题出发,寻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文本让学生进行发散性学习,对比同一主题下不同时代或相同时代不同作家创作手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甚至对比同一作家相同主题下不同作品的特点,而不是孤立地学习某一个作家的某一部作品。根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互文性特征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某一特定主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对比学习中领悟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还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

系统性。弗莱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仅仅用一个原型单位就建起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原型纵横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让人不仅从纵向角度看到同一文明下不同文本间存在的互文性,还从不同文明、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作品间找到相似与相异之处,即横向联系。例如,关于人类诞生的神话或传说,对比中国、印度、英美等国我们既可以找到不同点也可以找到相似点。教师在英美文学课堂上有意识地将英美文化与其他异质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避免英语专业学生把目光局限在英美文学上而忽视本国或其他国家的优秀作品。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 篇五

一、品读式童话审美,阅读教学

童话故事通常有精美的语言,精心的故事情节构思,这些都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喜欢将自己置身在故事里,体验故事里有趣的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内心的跌宕起伏,阅读童话仿佛让孩子们经历了一趟华丽的冒险,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旅程都非常喜欢。教师要善用童话题材,让学生们在领略到童话故事趣味性的同时也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和生活联系比较紧的童话题材,许多故事是对自然景观的描摹与书写,透过童话的笔触让学生能够领会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在教授这类童话作品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题材的特点,尽量引发学生多思考多感受。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文字》时,课前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大自然,并且记录下自己看到的与理解的大自然的样子。学生对于自然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通过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讲解,同学们读到了作者笔下的自然,看到了大自然的各种文字,领会到自然创造的神奇与瑰丽。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后,可以让学生们再回头来看看大自然,结合文章的内容及文中作者的描述来看看大自然的这些文字,看看能否有不一样的感觉与体会。在这个回顾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了更直观与深切的体会,也领略到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内心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形成。

二、趣味式童话审美,写作教学

写作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还处于原始的知识积累过程,而写作是对于语文知识的一种综合运用,因此,写作对于小学生而言通常还存在大大小小的障碍。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将各种观念、想法在自己的头脑中酝酿,然后通过有效地组织语言,最后将其有效地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脑海中有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同时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思辨能力及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是不容易具备、并且需要经年累月的持续训练才能够得以提升的,写作过程正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尤其是当学生接受了大量优质的童话题材后,学生心里往往都搜集了很多小故事,写作训练正好能够有一个机会让学生将自己心里积攒的话表达出来,而伴随着童话的影响,学生内心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小学阶段的写作训练经常会碰到学生无从下手的时候,学生们不知道从何写起,写些什么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童话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给定一个特定的作文主题,比如《我最喜欢的童话角色》,让学生们分别说说自己对于这个主题的想法与写作思路。这能够让学生对于读过的童话故事有一个充分的回顾,让这些美好的素材在他们心里能够再度发酵,这对于培养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此外,往往从别人的看法中能够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充实与完善,或者给自己某些写作灵感。在这样的课堂研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大家共同学习探讨写作中的心得以及遇到的问题,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没有任何心理障碍,这对于提升写作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三、愉悦式童话审美,课外阅读

除了从课本中获取童话故事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更广泛地涉猎阅读素材。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小学阶段正处在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时期,很多时候学生间对于阅读文本体验深浅的差异的主要构成因素是阅读习惯的不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阅读方法,不仅理解起来更轻松,收获也更大。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最主要的部分。此外,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到更多的童话故事,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让学生课下挑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世界名著进行研读。很多学生都选择了童话故事,这无疑是他们最感兴趣也最容易接受的题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都是他们的首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童话集中有的故事理解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能够让他们细读、精读这些好的书籍,我会在阅读习惯及阅读方式上给他们建议。让学生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人物生平及写作风格,这些背景知识会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更容易。学生们在阅读这些有趣的童话故事时不仅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些优美的故事的感染与熏陶下,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以最美为话题的作文 篇六

请看以下几种拟题的方法:

一、巧妙化用,妙趣横生

把影视剧片名、歌曲名、诗词名句、俗语、谚语、歇后语、广告语、歌词等适当改动,进行套装借用作为文章的题目,不仅是考场作文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而且常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妙趣横生。如以“学习”为话题的题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都是考试惹的祸》《将学习进行到底》;以“环保”为话题的文题《我想有个家――一个小鸟的心声》;以“宽容”为话题的文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以“理解”为话题的文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妈妈,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以“情感”为话题的文题《世上只有妈妈好》、《还有多少悔可以重来》、《最近比较烦》、《怎一个“愁”字了得》;以“读书”为话题的文题《爱你没商量》;以“生活”为话题的题目《笑傲人生》、《我和磨难有个约会》、《我与磨难面对面》等。以上几例通过引用或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广告词等作为文题,使得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妙趣横生,产生了独特的魅力,阅卷老师看了之后,一定会一见钟情。

二、善用修辞,形象生动

这种方法,是指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可以增强文题的美感,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使文章锦上添花。如:以挫折为话题的题目《挫折是一种美丽的痛》;以创新为话题的题目《创新永不下岗》;以“关爱” 为话题的题目《母爱是一首歌》《老师是一把遮阳的伞》;以“生态” 为话题的题目《一只小鸟的自述》;以“故乡” 为话题的题目《故乡,我永远的天空》《千年月色万年情》;以“环保” 为话题的题目《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等。这些题目,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所以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又像一块块磁石,吸引读者的心。

三、精彩组合,风趣幽默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音译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英语单词或短语作为标题。这种标题,具有幽默色彩。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阅读的轻松感。如:以“学习”为话题的文题《知识改变命运Let’s go》;以“科技” 为话题的文题《How are you, E-mail》;以“电脑”为话题的文题《因特网,my love》;以“幸福”为话题的文题《Come on,给我感觉》;以“亲情”为话题的文题――《Modern,老妈》;以“校园”为话题的文题《女孩,Sorry》。

四、适当增补,以小见大

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是最简捷方便的拟题方法。如以“感受”为话题,可拟《感受幸福》《感受生活》《感受母爱》《感受文学》等;如以“倾听”为话题,可拟《倾听月色》《听雨》《倾听成长的声音》《听箫》《夜阑听风》等,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五、逆向思维,巧设悬念

在拟题时,我们可以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的好标题。可以违反常情,如《苦难也是一笔财富》《差生也美丽》等;也可展开想象,如《有梦才会有远方》《带上快乐上路》《当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我想再活五百年》《最后一只老虎》等这些文题就拟得很有穿透力,阅卷老师自然会“一见倾心”。设悬念就是制造疑团,在以往的评书中常常用到,其效果就是让人虚惊一场。让文题一反常规,从反差上制造悬念,如《愚公不愚》;可以以怪生悬,如《100分,我恨你》;可以借用数字设悬,如以《1、3、5》抒写音乐情怀;还可以添加标点符号或采用标点符号、数字拟题来设置悬念,如《我最需要……》《?――!》《1+1≠2》等。

在拟题时要注意,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拟题,都应做到文题精练、醒目、新奇、生动且在话题之中,还要与所写文章文体一致。我们不能单纯为了拟题而拟题,在拟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在这个文题下能不能写出文章来,不要一味地标新立异,结果却给自己出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