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居家养老服务计划书(专业优秀5篇7-4-44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充满期待吧。现在就好好地规划一下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如下是可爱的小编山仔为家人们整编的5篇居家养老服务计划书(专业,仅供借鉴。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篇一

关键词:农村居家养老服务 管理体系 规划体系 组织体系 监督体系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老年型国家日益增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老年型国家纷纷开始探索符合国情的养老模式,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在美国,主要的养老方式有老年公寓“半托制”机构养老和社区互助的居家养老。在瑞典,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和老年公寓养老。在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因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一方面汲取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让老人回归家庭。由此看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多以“居家养老”为主。

而我国政府,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的养老模式。1995 年,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始探索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模式;2003 年以来,北京、无锡、南京、杭州、宁波、长沙等各地方政府探索向民间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到2011年9 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就此,我国多个城市展开实施居家养老服务。然而由于城乡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城乡养老水平差距过大,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国城市普遍实施的同时,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却未被覆盖,只有少数地区零星试点实施,受惠人极其有限。

为缩短我国城乡养老差距,探索出符合我国农村的居家养老模式,我国政府印发了一系列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通知。就浙江省而言,2013年3月26日浙江省民政厅印发了《浙江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三年推进计划》通知,要求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局,实现重点倾向和同步发展。那么,在政府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农村该如何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构建怎样的管理体系来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的构建缺乏理论指导与支撑。因而,本文就以浙江省临安市平山新村为例,探索出符合农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

二、临安市及平山新村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据调查显示,截止2011年,临安市60岁以上老人共8.17万人,占总人口的15.5%;80岁以上的老人共1.2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5%。面临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临安市政府立足市域实际,整合优化养老服务资源,加大公办养老机构投入,探索创新居家养老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在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时,临安市政府主要实施“机构进家庭,居家机构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引进企业参加居家养老服务。在2011年,已成功引进1家家政服务公司,成立了民办非企业单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集中对城镇11个社区的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第二,丰富了居家养老服务形式。目前,临安市基本形成了三种服务模式:第一类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站、照料中心、老年食堂、托老所,推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向社会开放,建设村级老年公寓。据调查统计,截止2012年临安市政府累计建造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182家、创办老年食堂81家。第二类是组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站助老队,对高龄、孤寡、失能、空巢老人等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对有条件有需求的老年人开展低偿、有偿服务,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据调查统计,2012年临安市政府为2484名老年人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第三类是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档案,开通养老服务专线,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利、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

第三,推动群众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重点发挥两只队伍的作用:一支是包括社区义工、党员干部在内的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党员进社区、“银龄互助”、结对帮扶等活动,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另一支是村级老年协会队伍,老年协会通过村集体房出租、酒席餐具出租、集体山林开发等形式,为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资金支撑。

第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向农村连锁经营。目前,以於潜镇、昌化镇两个副中心城市为试点,开展“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连锁经营试点工作,探索养老服务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努力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规范、更专业、更广泛的居家养老服务。

综上得出,临安市政府正在努力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就规划、组织、监督三个方面,政府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而关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临安市政府也在不断明确服务内容、完善各类制度。

就此环境下,深入展开对临安市平山新村的养老调查。调查发现,临安市平山新村养老体系仍未健全、养老模式单一。该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主要为家庭养老结合村集体补贴。村集体补贴具体内容为:第一,村内60岁以上村民可获补助100元/月。第二,平山新村为村民交纳医疗保险150元/年。第三,对于村内孤寡老人,村集体每年赠予物资慰问。第四,由于平山新村为股份制经济,所以该村村民每年可获得分红2500-3000元。就老年人而言,所得分红作为养老资金使用。

那么,是何原因导致平山新村的养老模式单一,养老水平远低于临安市整体水平?调查得出,平山新村的经济体制为股份制经济,村民以入股形式,将自己的土地交至村集体统一管理。村集体以出租、开发等方式统一经营村内所有公用土地,每年将所获利润按股份分给村民。为获取更多的利益,村集体充分利用每一分土地,而村民作为利益既得者,基本不会反对村集体的做法。与此同时,村民的养老观念相比城市人而言较为落后,对于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较为缺乏。因而,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平山新村里,村集体即使未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土地支持,致使村内无法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村内老年人仍可延续农村原始的养老方式继续养老生存。

然而,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以及临安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村内的养老矛盾会不断增加,该村的发展水平也会与临安市整体水平相脱节。为应对日益加大的养老矛盾,为追赶上甚至引领临安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平山新村需要建立健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

三、构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的对策

通过充分认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明确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以浙江省临安市平山新村为例,构建符合我国农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体系构建的基本内容为3W1H,即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在哪里实施(where)、由谁来实施(who)、主要做什么(what)以及如何做(how)。根据这一内容框架并结合法约尔划分的管理五大职能,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分为规划体系、组织体系、监督体系三个部分。

1.规划体系的构建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规划体系的构建,主要划分为:建设目标规划,服务资金规划,服务机构、设施及服务内容规划,服务人员的规划四种。

建设目标的规划。首先应该从政府出发。由政府根据老年人养老需求,合理制定政府养老工作的总体目标,并将目标层层划分,落实到不同层级部门。

服务资金的规划。第一,应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根据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老年人不同经济、身体等情况给予相应补贴。第二,服务资金来源的规划,除政府拨款支持外,应该拓宽服务资金来源渠道。鼓励社会捐赠,争取企业、机构、团体、个人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资金帮助,以补给服务资金。积极开展资金自筹,如出租村内部分公共设施或公共用地以获取利益来支持居家养老服务。

服务机构、设施及服务内容的规划。首先,服务机构的规划,是要明确服务机构位置、用地规模。以保证合理用地、满足服务规模及方便老年人来往。服务设施的规划,应该注重人性化,反映出对老年人的关怀,体贴和尊重。服务内容的规划,要将生活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权益保障服务、文体娱乐服务五方面整合一体。在生活照料服务方面,可以做到向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如定时探望、日托、助餐、保洁、洗浴、洗衣、理发、陪护或代购、代卖、代办等服务。在医疗保健服务方面,可以通过村卫生室,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心理卫生等,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在精神慰藉服务方面,可以为老年人陪聊、陪医和陪读等服务。在权益保障服务方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在文娱服务方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教育活动场所,搭建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文娱活动。

服务人员的规划。首先是服务队伍的建设,包括专职服务人员、志愿者和老人互助。其次是对服务人员的专业性进行规划,如对专业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护理培训,根据不同护理水平颁发等级证书,实行持证上岗制。对于志愿者实行老人回访制,在志愿者为老人服务完之后,询问老人对其满意度,以衡量志愿者服务水平及确定志愿者是否有再次服务资格。

就临安市平山村而言,规划体系的构建方式如下:

第一,平山新村要在临安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建设目标中,提炼出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如临安市政府在2012年提出统筹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体目标:到2015年,建成农村托老所(日托所)20家,30%的村(社区)建有老年食堂,100%的村(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银龄互助”活动,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数达到老年总人口的6%。平山新村应根据这一整体目标并结合村内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本村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目标,为后续建设发展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起到宏观指导作用。

第二,在资金方面的规划。平山新村应结合村内股份制经济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村集体资金。例如成立村居家养老服务小组,由村委会及村民共同讨论分配适宜股份给该小组,每年小组所得分红将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资金。其次,平山新村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建设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等。与此同时,平山新村可以根据村老年人的失能和经济困难程度帮助他们申请政府发放的“居家养老服务券”。除去政府扶持以及村内自主资金支持外,平山新村还可以争取社会、市场投资,以保证资金多元化筹集,满足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

第三,服务机构建设的规划。首先平山新村应该合理规划村内公共用地,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及老年食堂的建设规划出一片土地。村公共土地是为村民服务,不管是用以经营获利还是用以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对于村民来说,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面临村内养老压力的日益增大,平山新村的发展不可只顾经济利益,更应协调发展,以防止短板效应出现,阻碍发展。

第四,平山新村对于村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规划。首先,要成立村老年协会,将村内老年人组织到一起。以起到“银龄互助”、结伴帮助的作用。其次,可以召集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最重要的,是聘请专业服务人员为老年协会成员、志愿者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2.组织体系的构建

第一,明确政府角色。政府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是一个管理者、监督者、推动者,而不是具体执行者。所以,应该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总体思路来组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第二,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在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第三,成立老年协会,实现老年人自制。

就临安市平山村而言,组织体系的构建方式如下:第一,建立起临安市政府主导,政策扶持,村集体参与,市场推动的组织框架。第二,在市场方面,平山新村可以与临安市在2011年引进的家政服务公司“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联网合作,使村内老年人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的养老服务。第三,平山新村应成立专门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晰管理职责,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与此同时,组织村民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例如建立村级老年协会,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

最终形成组织体系:临安市政府——市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山新村——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村级老年协会——志愿者,贯穿平山新村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

3.监督体系的构建

要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质量,首当其冲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而实现有效的监督、量化监督标准,则需要由完善的制度来保障。第一,要制定养老机构资格认定制度和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第二,要制定服务标准和服务评价制度。第三,建立奖惩机制。最终形成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的监督制度,保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全程监督。

就临安市平山村而言,监督体系的构建方式如下:第一,平山新村要配合民政部门对村内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机构认证、评级、年检,监督养老服务机构落实设置标准、服务规范、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第二,平山新村应对本村居家养老服务管理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明确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对服务人员进行服务质量评估,如成立村服务监督小组、发挥老年协会作用,回访老年人对服务的满意度等。对服务管理部门及服务人员制定相符的奖惩机制,将服务质量与工资薪酬相结合,激励服务人员敬职敬业,确保服务质量。

伴随着居家养老服务成为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认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并以浙江省临安市平山新村为例,从规划、组织、监督三个方面构建与农村相符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一方面为发展平山新村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理论建议,另一方面为我国学者研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提供基础的参考价值,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淑君,刘芳。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5)

[2]熊炜。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李若琳。试论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1)

[4]孙慧峰。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的责任定位研究[J].兰州学报,2010(4)

[5]王秀花。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12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篇二

【关键字】居家养老;适老化;住宅

1、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状况

1.1 我国养老地产发展思路

我国目前处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老龄化日趋严重的阶段,表现为老龄人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未富先老等特点。发展养老地产成为巨大的社会需求,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意义。通过借鉴国外养老地产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践,政府提出 “初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制定“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照顾养老,3%的老人入驻养老机构集中养老。由此看出,居家养老是解决当前养老问题的重要模式。

1.2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养老地产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居家养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普通住宅适老化程度低,其户型设计、采光通风、室内外环境设计不符合老年人的居住、行动需求;二是社区养老服务滞后,其基础设施如医务室、图书室、洗衣房、健身房、计算机室、紧急呼叫系统缺乏、服务组织功能单一,职能不完善、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2、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重点

2.1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重点:适老化住宅建设

2.1.1发展适老化住宅的必要性

相比我国,发达国家一般要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经历了摸索和变革。大多数发达国家经历了从“医院养老”,到“设施养老”再到“住宅养老”的转变过程,经历了从对老年人居住住宅的设计改造到要求所有居住建筑都进行适老化设计的普适化过程[1]。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得出当前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重点是进行适老化住宅建设。

发展适老化住宅是解决老龄化问题一个有效的方法。适老化住宅是从全寿命的角度考虑的,具通用性和前瞻性。在设计和建设时,提前把老年人的需要考虑进去,将住宅设置成可改造与升级的模式,以供年老时也可使用。这种住宅能满足普通人一生各个阶段的需求。

2.1.2发展适老化住宅的原则

发展适老化住宅应当遵循政策引导、系统规划、以增带存、市场推动原则。

政策引导,即发展适老化住宅,需要政策的引导。适老化住宅建设前期投入资金较大,回报周期长,投资主体获得的利润较少,一般不愿进行尝试。政府应出台推广适老化住宅建设的政策,并给予一定的扶持,培育适老化住宅建设市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保证和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并鼓励以多种方式发展适老化住宅。针对新建适老化住宅,在前期,政府保障适老化住宅的土地供应,在建设期,给予一定财政拨款与补贴,在运营管理期进行税收优惠与减免。针对旧有建筑的适老化改造,制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

系统规划,即发展适老化住宅,需要系统规划。通过分析我国老龄化社会实际情况,将住宅适老化建设逐步纳入住房发展规划。首先,制定我国适老化住宅的短期发展目标,确定建设比例和建设速度,有计划的新建,并对现有条件较差的普通住宅进行及时地改造,以满足现阶段居家养老需要。其次,再根据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状况,对未来前景和趋势进行预测,制定长期发展目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逐步实现适老化住宅普适化。

以增带存,即发展适老化住宅可以从两个方面推进,增量建设,存量改造。一方面,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比例增加,老年人住宅市场隐含着巨大刚需。但是,建设大量的专门的养老住宅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也不符合我国老年人传统观念。而在新建房屋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进行预留性设计,在未来需要时对住宅进行升级,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由此,选择适老化住宅,长远来看,避免了老年时搬迁以及入住老年住宅时所花费用,有利于成本节约;另一方面,对现有房屋进行适老化改造是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的重要方式。我国无法在短时间内建设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建筑,对旧有建筑进行改造可以解决一部分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市场推动,发展适老化住宅在初期阶段可以采取政企合作方式,以政府主导,企业为辅的操作模式。起步时,可通过首先开展试点工作,研发适老化住宅技术通过示范工程逐步推广。待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积累了一定经验,政府逐渐退出,适老化住宅建设完全进入到市场运行机制中,最终形成适老化住宅产业化。

2.2适老化住宅建设要点

一 多渠道筹集资金。

解决适老化住宅资金的方式有多种。其一,建立适老化住宅的专项存款,除去政府财政拨款外,接受社会捐赠。其二,可以发行老龄产业的股票和债券,。其三,利用金融和保险的作用筹集资金。其四,充分利用和吸引社会资本。呼吁社会各阶层都来关心和重视适老化住宅建设,鼓励和吸引国内外开发商来投资兴建和管理适老化住宅。

二 统一设计标准。

在日本,国家制定了统一的设计标准。这项标准具有强制性,即在新建房屋时必须遵循规定,进行适老化住宅设计,为将来的居家养老做准备。通过统一标准可以达到住宅部品标准化、通用化,利于适老化住宅的建设和推广。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利用日本的经验,制定统一标准,可以少走弯路。

三 应用适老化住宅集成技术。

在进行适老化住宅建设时,可采用CSI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CSI住宅具有良好的可更新性和改造性。其核心特点包括支撑体部分与填充体基本分离、卫生间实现同层排水和干式架空、部品模数化与集成化、套内接口标准化、室内布局具有部分可变更性等[2]。适老化住宅的设计、制造、安装过程中,可采用智构系统,利用云端数据服务器,组成数字生产服务和供应链服务平台。在平台中的建筑工业化构件及部件标识均采用二维码和 RFID 码双重管理模式[3]。

3、结论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从我国国情出发,确立了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的养老模式。适老化住宅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对实现居家养老具有现实意义。社会各方面要提高对建设适老化住宅的重要性认识,尤其是在适老化住宅建设的起始阶段,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措施推动适老化住宅的开发与建设。

参考文献:

[1]周燕珉,王富青。“居家养老为主”模式下的老年住宅设计[J]. 现代城市研究,2011 (10)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篇三

为进一步推进锦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解决好生活不便、“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努力构建**社区,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定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满足辖区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保障老人群体中的高龄老人(70周岁以上)和特殊群体老人(包括分散供养的“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老人)为重点,坚持“*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抓手,积极构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体系,扎实有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推动**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20xx年锦江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不少于5项的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当地*实行购买服务、专门机构提供优惠服务、志愿者队伍提供无偿志愿服务的工作格局。

三、基本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为居住在辖区内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根据老人的不同情况,分别提供无偿服务、低偿服务、有偿服务和志愿服务。

1、无偿服务对象。主要应包括年满70周岁、生活不能自理且在市区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三无”老人、**“五老人员”以及百岁老人等。

2、低偿服务对象。主要应包括以下老年人:①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指***在本市区居住生活的老年人);②未享受民政各种救助的8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③有一定经济来源但生活仍很困难的老年人。

3、有偿服务对象。有经济能力,需要日托、送餐或上门照料等服务的老年人,以自费的形式购买服务。

4、志愿服务对象。社区内所有老年人,重点是“空巢”老人、高龄、病残老人,由志愿者上门开展服务。

(二)服务内容。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同时,兼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文化娱乐、学习教育、聊天、法律*、代购代办等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采取专人上门包户的方式提供服务。

1、安全保障服务。通过建立相应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作用,通过定期打电话、走访、探视等形式,加强对“空巢”老人等的帮扶联系。在社区老年人生病期间经常看望、关注,敲敲门、打打电话。同时建立相应的应急救助机制,在老年人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得到及时、快捷、有效的救助和帮助。

2、生活照料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日间托老、购物、配餐、送餐、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和打扫卫生、做饭菜、洗衣物、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一般家政服务。

3、医疗保健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测血压、量体温等)、陪同看病、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4、文化娱乐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和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和**健身团队,**引导老年人参加学习培训、书法绘画、知识讲座、图书阅览等服务;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各类文体活动。

5、精神慰藉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交流、聊天谈心、心理咨询,有苦闷矛盾时进行劝解等服务。

6、法律*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及维护老年人财产、赡养、婚姻等合法权益的服务。

7、其它方面的服务。主要是根据老年人不同年龄及不同生活状况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其它各类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应急救助服务热线或结合家政服务热线等开展为老服务。

(三)服务方式。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情况和经济条件,按照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主体的不同,提供相应不同的服务。

1、*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向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发放助老服务券等形式,持券老年人凭券自主选择由社区助老服务员、家政服务公司等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2、社会**服务方式。创造条件,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性社会**、团体或机构,同时鼓励有关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发挥其为老年人服务的`作用。

3、志愿者服务方式。鼓励和**社区内、外的志愿者队伍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倡导低龄健康老年人组成志愿者队伍,为高龄、“空巢”、病残老人提供服务。

4、邻里互帮互助方式。积极倡导邻里间开展互帮互助,采取邻里结对、亲属结对、*员结对等,按照就近、自愿原则,建立相对固定的结对服务关系。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篇四

为进一步推进我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解决好“三无”特困老人、城乡低保老人和“空巢”老人、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特殊未成年人的生活困难问题,努力构建**新农村,根据xx区民政局、xx街道民政科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20xx年本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四中、****精神,按照建设****新农村和构建**社会的要求,以关注社会养老事业,改善困难老年人生活条件为目的,遵循“真诚、关爱、沟通、服务”的基本理念,以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特困、高龄、病残、空巢、孤寡老人为重点,完善网络服务,深化服务内容,整合社会资源,发展志愿服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养老服务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向农村居家老年人开展上门家政、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呼救服务、生活咨询、助餐服务、送餐服务、文化娱乐、日间托老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使老人更幸福,社会更**。

二、机构**与责任分工

(一)成立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二)在去年成立的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基础上,呈报民政局,注册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信息*台,开展一次本村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全面的摸底**。对本村内老人的需求进行**分析,根据不同需求对老人予以分类并实施服务。

(三)积极**由*员、妇代会、青少年及其他志愿者组成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三、服务范围、内容及要求

(一)服务范围

户籍在本村内的60周岁以上老人,并家庭养老有一定困难的均属服务范围。

(二)服务内容

居家养老服务包含上门家政、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呼救服务、生活咨询、助餐服务、送餐服务、文化娱乐、日间托老等内容。主要服务内容:

1、爱心敲门——由邻里义工、居家养老护理员定期到老人家敲门问候,了解老人需求,提供及时的生活服务。

2、诚心交流——由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邻里义工经常与老人聊天交流,给老人以精神慰藉。

3、真心帮扶——村**、居家养老服务队、义工志愿者与老人结对,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4、来电呼救——老人有急事或是需求时,可拨打需求热线,只要提供自己的姓名,我们将会在20分钟内解决问题。

(三)主要服务项目

1、生活服务——帮老人买菜、做饭、做家务、陪老人洗澡等,为老人捐赠生活用品和资金,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

2、精神服务——定期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讲故事、读书读报,陪老人散步,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3、探亲服务——春节、元宵节、重阳节、中秋节、老人生日等节日,到老人家中探望,陪老人过节,让老人享受儿女般的亲情。

4、健康服务——为老人建立档案,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老人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医疗和照顾。村医疗室至少每月一次电话或登门问询老人的健康情况,每季度为老人查体一次,老人生病时随叫随到。

5、助(送)餐服务——对于一些一日三餐有问题的老人,可以在经济允许的基础上,提供助(送)餐服务,对于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6、文化娱乐——在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内,设有麻将桌,围棋,图书,以丰富老人生活,提供他们一个像家一样的地方可以娱乐生活。

7、日间托老——对于那些日常在家中没有子女,又无自理能力的老人,我们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日间托老服务,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站内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照顾那些老人,让他们就算无子女在身边也可以享受到晚辈的照顾。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1月)

1、召开有街道民政科、村两委会参加的专题会议,学习有关精神并**成立今年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小组。

2、**确定服务对象。**专门**人员对本村内60周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归类、审核、统计工作,及时掌握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动态,发放居家养老申请表,在3日内确定居家养老人员名单。

3、筹备申请挂牌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落实服务站场所,对服务站进行全面的整修,配好服务站管理人员,组建一支服务人员队伍,研究确定八种重点对象的具体服务项目。

4、**不少于十次次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5、**学习居家养老工作先进的行政村(村),学习借鉴他们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

(二)实施阶段

1、完善台账。认真调研,了解村老年人基本情况和需求动态,特别掌握特殊对象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建立起村居家老年人信息档案以及服务反馈信息,用真实的数据反映居家养老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

2、落实责任。制定相关的管理**,工作标准、工作职责,落实每一位助老服务人员的责任,督促检查服务人员帮扶工作情况,形成教完善的、**化的、规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运作模式。

3、加大宣传。利用宣传窗、宣传手册等**广泛宣传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和作用,提高社会共识度,扩大社会参与面,鼓励更多的老人参与到居家养老的工作中来。

(三)总结阶段

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力求做到不断完善。同时为下一年的居家养老工作作出计划,用我们的实际成效回馈给我们的xx社区。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篇五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依托江西绿色生态和中医药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努力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全国康养高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21年,新增有效供给床位5万张以上、居家养老服务设施10000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1200个,特困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30%,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床位占比超过50%。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扩面增效行动

1.落实配建要求。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养老设施任务,完善“四同步”工作规则。配套养老设施有明确产权人的,交付产权人;

属于业主共有的,交付业主委员会,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由属地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托管。已交付使用的养老设施,由民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养老服务用途。凡存在缓建、缩建、停建、不建或建而不交等问题的,整改到位前不予办理竣工验收。

2.提高运营水平。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动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支持养老院连锁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或设立小微服务网点,所设床位同等享受相应补贴政策。鼓励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与社区医疗、康复、文体等设施资源共享,为短期无人照顾或术后康复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鼓励将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委托专业组织运营。

3.支持居家养老。2020年底前,对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家居环境改造。推动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支持建设老年宜居社区。鼓励将空置公租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老年教育等服务。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站点或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助餐送餐等为老服务。鼓励养老机构提供上门照料和家庭喘息服务。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照护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开展护理技能培训,纳入当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清单。

(二)开展公办养老院转型升级行动

4.突出公益属性。制定公办养老院入住评估轮候管理办法。公办(含公建民营)养老院要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优先为低保、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承接被取缔养老院收住老年人临时安置任务,在此基础上允许将空余床位向社会开放,收益用于支持院内兜底保障对象的养老服务。

5.增强护理能力。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支持福利院改造成城乡特困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机构。对不具备改造条件的福利院,委托民办老年护理院或依托具备条件的敬老院集中收住特困失能老年人。支持空白县(市)新建突出护理功能的福利院。各市、县(市)至少建有1个床位300张以上500张以下的护理型养老院或突出护理功能的综合养老院。

6.实施公建民营。鼓励将公办养老院或院内部分服务设施优先租赁给具有护理服务经验、实力较强的企业或组织运营。探索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院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采取“一院两制”的养老院,应统一政府供养老年人和社会代养老年人基本服务标准。

7.优化乡镇养老院建设布局。将补齐农村养老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乡镇敬老院建设标准纳入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探索将乡镇敬老院收归县级直管。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敬老院予以改建或重建。对供养人数较少、服务功能较弱的敬老院改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或农村互助养老设施。

(三)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行动

8.深化放管服改革。编制养老服务项目筹建指南,建立养老服务项目库,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清理养老服务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落实外资发展养老服务国民待遇。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备案管理。非营利性养老院在县级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内可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营利性养老服务企业在同一县(市、区)区域增设营业场所可实行“一照多址”。对已经在其他地方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企业,不得强制其在本地开展经营活动时设立子公司。将消防设计、人防设计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审查。对依法申报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备案的养老院,主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养老服务场所在取得营业执照或依法具备投入使用条件后,按规定向消防部门作出其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的承诺后即可投入使用、营业。乡镇敬老院及利用闲置公共设施举办的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养老院,因未办理不动产登记、土地规划等手续问题未能通过消防审验的,2019年12月底前由省民政厅提请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集中研究处置。属地县级政府可依据省政府决定依法出具会议决议、函件等替代有关证明材料。

9.推动战略合作。推动养老服务与金融机构、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探索在养老服务场所开展康复辅具配置(租赁)服务。编制养老服务项目投资指南,公布供需信息和扶持政策清单,引进一批品牌养老服务企业。各设区市重点培育至少2个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养老服务联合体。积极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

(四)开展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行动

10.构建服务网络。以乡镇为中心,建立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网络。支持乡镇敬老院为农村留守空巢老年人提供服务。鼓励各地借鉴新余市“党建+颐养之家”等经验,选择基础设施较好、群众意愿较强、志愿服务活跃的地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机制和个人缴费、社会捐助、财政适当奖补相结合的经费筹措机制,鼓励设立专项运营资金,开辟适量种养基地,破解持续运行难题。

11.健全运行机制。发挥基层老年人协会、村民理事会等组织自主管理作用,培育农村互助服务队伍,鼓励农村妇女、低龄健康老年人等群体照护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建立农村留守空巢老年人信息台账和探视巡访制度,定人开展日常探视巡访,提供援助服务,让老人舒心、子女安心。

(五)开展多方联动能力提升行动

13.防范行业管理风险。实施“养老院消防安全达标工程”,落实养老院主体责任,引导和支持其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整治安全隐患,实行标准化管理,着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养老服务跨部门协同监管制度,制定责任清单,推动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规定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深入开展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健全养老服务非法集资监测预警、部门联动和数据共享机制,严厉防范打击非法集资行为。按照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制定养老服务预付费会员制管理办法。落实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扩大养老院综合责任保险覆盖面,鼓励投保雇主责任险。

(六)开展要素保障能力提升行动

14.强化人才支撑。成立省养老服务专家委员会,纳入省政府智库分类管理。支持各类院校设置养老服务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建立培训实训基地。支持省民政学校转型为以培养养老服务人才为主体的大专院校。落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标准。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领头雁”计划。建立省、市、县和养老院四级培训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激励保障政策。在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开发为老服务岗位,优先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高等院校养老服务类专业毕业生到非营利性养老院连续就业满3年的,当地财政给予一次性入职奖补。

15.加大财税支持。各级财政要持续加大投入,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必要工作经费以及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公益金的55%以上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完善民办养老机构奖补政策,各地要按照不低于省级标准的50%叠加落实建设补贴,并按实际接收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别不低于200元、100元的标准,不区分经营性质落实运营补贴。制定养老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落实养老机构税费减免政策。落实用电、用水、用气享受居民价格政策,其中用电按照居民合表用户电价标准执行,用气不实行阶梯气价,气价水平按当地居民第一档、第二档气价平均水平执行。

16.拓宽投融资渠道。做强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基金。设立省级康养产业投资发展平台。鼓励银行向产权明晰的养老院发放资产(设施)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允许营利性养老院以有偿取得的土地、设施等资产抵押融资。坚决查处融资中违规收取手续费、评估费等问题,探索建立风险补偿金、担保基金或给予财政贴息,降低融资成本。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提供养老服务贷款担保服务。建立开发性金融支持养老服务对接工作机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投资或运营养老服务设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支持养老服务项目申请专项债券。对项目建成后有稳定现金流的养老项目,允许以未来收益权为债券发行提供质押担保。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服务企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6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贴息。

18.推进医养结合。深入推进医养结合试点,遴选一批医养结合特色机构和社区。制定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规范和管理指南。编制区域卫生规划要为养老院举办或内设医疗机构预留空间。入住50人以上的公办养老院和设置床位150张以上的民办养老院应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变更登记事项或经营范围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医疗机构在养老场所设立医务室等诊疗延伸点。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经统筹地区医保机构评估后,符合条件的可签订服务协议,收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康复费等,按规定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七)开展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9.深化标准创建。成立省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依托有关平台设立养老服务标准研制中心,研制一批地方标准。开展养老服务贯标活动,加快设施设备标准化改造,推广全国统一的等级评定和服务质量认证制度,探索应用视觉识别系统,每个设区市集中打造3个以上标准化养老院。

20.发展智慧养老。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在养老领域深度应用。推广物联网和智能安防技术,改善服务体验,降低意外风险。支持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支持设区市按照“1+n”模式建设养老服务信息总平台和县级分平台,实时对接线下养老服务,加载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探索志愿服务记录省内通存通兑。

(八)开展养老消费能力提升行动

21.健全老年人补贴制度。优化现有的高龄津贴、护理补贴、服务补贴等制度,聚焦困难老年人精准施补。落实不低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3倍的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

对城乡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统一按城市集中供养标准执行。落实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80%、20%的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照料护理经费,不足部分通过公建民营租金让利、市县留成福彩公益金支持等多种方式解决。

22.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适时向全省推广。鼓励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评估结果与领取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挂钩。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强化区域养老服务资源、项目、资金统筹使用和管理。地方各级政府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资金筹措的责任主体,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民生工程,制定配套措施,充实基层养老工作力量,督促做好规划编制、政策执行、改革试点等工作。省直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支持、指导各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