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智慧的地球 智慧地球(最新5篇)5-4-63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智慧地球(最新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慧地球 篇一

要大力发展3G、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对于外国这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战略,要有所启迪,也要有所警惕。

事件

来自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的警示

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通过传感网和互联网的应用,“智慧地球”可以极大提高效率,产生更大的效益,但美国试图用其信息网络技术,控制各国的经济。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提高警惕,不能受制于人。

李毅中说:“要大力发展3G、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对于外国这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战略,要有所启迪,也要有所警惕。”

李毅中的观点,在舆论界和知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业内人士相继提出,中国安全部门应该关注以下3个疑问:首先,IBM“智慧地球”在中国实施的时候,涉及中国国家安全的信息如何得到保证?其次,中国大型行业企业、中国地方政府与IBM“智慧地球”项目合作时,如何保证国家基础设施关键信息不会外泄?再次,IBM为什么在中国大力推广“智慧地球”,在世界其他国家为什么没有这种力度?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刘锋无比担忧地说:“IBM公司是与美国国家战略挂钩的公司,我国如与其合作的话,上述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动态信息将很容易被IBM等IT巨头获取或操纵,进而被美国政府所利用。还有一种风险是通过IBM公司的软件系统,军事人员也完全可以反向操控上述设备。”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李广乾则坦率地指出,IBM是超越“赵本山”的“忽悠”高手。 对于舆论传言的“智慧地球”在奥巴马上台后被确定为美国的国家战略,李广乾表示,美国政府其实是根本没有这样说的,这纯属炒作。

背景

IBM在中国热炒“智慧地球”

IBM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在中国以“智慧城市”为切入点开展项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信息产业振兴计划的出台,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等目的对建设“智能城市”热情高涨,对IT厂商来说,这其中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2009年2月开始,IBM在中国以极其猛烈的方式推广“智慧地球”概念,包括建立中文网站,在门户网站、电视媒体、公交站台等进行广告轰炸,举办各种研讨会进行宣传,这种宣传力度在其他国家是罕见的。

在IBM的宣传中,“智慧地球”所包括的领域极为广泛,有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等。这些领域涉及到了民生基建和国家战略,甚至是军事领域的信息。

实际上,“智慧地球”战略真正诞生于2009年1月28日。当时经济危机来势凶猛,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IBM CEO彭明盛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抛出这一概念,于是奥巴马回应说,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然后,这样的新闻在国内添油加醋地“被上升”为了美国国家战略。

IBM商务人员积极地在中国企业和政府部门中推广“智慧地球”应用,并开始达成诸多协议。同时,中国各地的许多城市的政府与IBM积极开展了合作。“数字广东”、“武汉两型社会”、“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等规划正在逐渐变为现实。据透露,IBM公司将继续在包括成都、深圳、大连和上海等地区进一步投资,以此扩大IBM全球服务执行中心。

此前,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表示,2010年IBM将加强智慧城市、协作创新和领导力三个领域建设,支持“智慧的地球”在中国落地。2010年,IBM在尚没有覆盖的一些地区增加了更多的办事机构,并配合一些地方政府的计划,把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资源的分配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为此,IBM在北京成立了IBM全球铁路创新中心和IBM中国分析决策创新中心。在中国,IBM不仅成立了IBM中国研究院、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IBM中国系统与技术研发中心,同时还在西安设立了新的软件开发中心。

“在这里,中国将成为智慧地球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创新的全球中心。”钱大群说,“中国作为IBM全球创新中心,将继续得到IBM的投资。”

“智慧地球”一来,一些政府部门相关文件和规划的正式用语,相应的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也被重新冠以“智慧××”,如以“智慧城市”替代已经沿用多年的“数字城市”。但是,不少中国专家认为,如果诸多国家信息和行业信息被国外IT巨头获取或被他国操纵,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焦点

究竟有无必要警惕“智慧地球”?

冷静思考,很容易了解到,如果IBM“智慧地球”在中国落户,将对我国的IT产业产生冲击,对我国IT产业自主创新形成挑战。因为,如果接受“智慧地球”,就意味着接受其技术、接受其产品、接受其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这无疑将挤占我国IT产业自主创新的生存空间,侵占我国IT市场份额,给我国还不够强大的IT产业提出新问题。

此外,如果引进“智慧地球”,也有可能造成某些安全威胁。可感知、可互联互通和更加智能化也就意味着一切更加透明,一切更易被操控。目前,在互联网领域,我国能够掌控的核心技术还十分有限,如果再加上传感器和射频标签的普遍应用,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也就更加难以估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平台服务。其目标之一就是成为政府决策的支撑平台。根据需要,该部门专门起草了一份报告。

一位参与起草该报告的人士称这是份内部交流用、非保密级材料,当初之所以会起草这份材料,是因为物联网正是当时的热点和研究重点。这份8500多字的报告中肯定了IBM智慧地球概念是符合中国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但同时也认为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是“经过精心谋划、充分准备和周密部署的”,IBM这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式的理念,都是围绕推销IBM自己生产的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营销策略。

其理由是,IBM确信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在智慧地球的技术实现领域超越它――实现智慧地球愿景的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云计算、超级计算、软件服务化、数据整合与挖掘等等都是IBM的技术优势,IBM已经构筑了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信息技术生态环境。

一位IT行业人士也认为,智慧地球整个实施过程可以完全由实施者主导,对于最核心、最要害系统,可以实行物理上的隔离,建立一套独立封闭体系。

2008年以来,经济危机给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信息化投入成为被缩减的首要对象,这就给像IBM这样的IT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于是,整合并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效益,降低成本,就成为IT企业推销其技术方案的基本方向。

实际上,近年来,RFID(射频身份识别技术)、SOA(面向服务架构)、云计算、SaaS(软件即服务)、物联网等IT技术及其应用方式的集中出现都与这种大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报告的撰写者担心的是,中国的工业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靠,企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等问题还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而IBM所关注的这些领域均是资源丰厚、资金充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如果IBM凭借智慧地球大规模获得了这方面的项目资源,中国将会被IBM高附加值产品消耗掉大量资金资源,严重削弱中国对本国企业的扶持力度,影响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效果。

其实参加过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的人,都能够分析出李毅中部长讲话的本意,即中国在大力发展3G、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提高警惕,不能完全受制于人。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讲和强调都是对的。

启示

中国需要真正懂得信息化的人才

有专家表示,英特尔、微软等公司在过去多年里也曾经被反复质疑,例如微软操作系统的后门问题也曾被上升到国家安全的角度。不仅在中国,全球其他国家也都会感受到信息安全方面的威胁,随着互联网技术向物联网演进,此次“智慧地球”事件只是这种担心的一次集中释放。

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处长王威信表示,智能城市建设由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由政府来主导,重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可控的本土公司,另外还要警惕信息安全问题和避免重复建设。

但问题就在于,现在国内缺乏一批真正懂得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的人,所以IBM一提出新战略,不少人就跟风。此前,政府曾设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但在2008年被撤销了,“信息化”协调机构的缺位,使得近两年以来,整个信息化建设领域实际上处于“无作为”状态。

恰恰是在这个时期,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给国内一潭死水的信息化建设领域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整个市场瞬间被“激活”了。为什么“智慧地球”在其他国家声势很小,在中国声势很大,这就说明IBM抓住了我们的软肋。

“国家信息化的战略,应该有核心的东西。”李广乾指出,以前国内提出“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并举、两化融合”,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了。而“智慧地球”受追捧,也恰恰反映出国家信息化协调管理职能和机构的缺失。

问题在于,是否中国信息产业每一个链条都要依赖于IBM呢?既然说“智慧地球”影响了中国的信息安全,若弃之不用,那么中国自己有什么呢?

“(我们国家的)物联网有一定的基础,在国际水平线上,我们并不落后。”李毅中说。那么中国“物联网”战略要成功,是否必须跟随IBM所谓“智慧地球”的脚步呢?世界其余国家也都在加大物联网研发力度,中国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怎样的地位?

对此,李毅中认为,中国物联网研究是与国际同步的。他表示,当前各地对于物联网都非常重视,工信部和江苏省无锡市正在组建部级物联网研发中心。实际上,本土企业神州数码也不甘落后,“数字城市”战略,以应对中国城市化、区域化及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紧随其后的是思科、清华同方、东软集团等IT企业。

在李广乾看来,物联网要真正达到初步成熟阶段,还需要十年左右的发展时间。当物联网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政府不要过分去追捧IBM的“智慧地球”,真正技术专家所钻研的物联网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国家能尽早统一规划,还能避免重复建设。

智慧地球 篇二

2009年2月24日,在IBM论坛上,IBM向外界抛出了“智慧的地球”的理念。作为IBM的年度旗舰活动,IBM论坛2009拉开“智慧的地球”在中国传播的序幕。作为本次论坛嘉宾对话环节的主持人,我的任务是通过和IBM最重要的客户,行业领袖和相关政府人士的互动,并展开积极、有意义的对话,深入探讨“智慧的地球”的内涵、影响以及对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尽管本人在此之前就亲听过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先生有关“智慧的地球”的阐述,在管理界也算得上“主持油子”,但坦率地讲,本次主持的挑战是相当的大。因为,这个概念较之IBM以往所释放的“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协作创新”,“全球整合”等都要大,越大的感念往往越难以理解,如何解读“智慧的地球”?如何让企业更容易接受?同样是IBM需要面对的挑战。论坛过程中,也的确有人向“智慧的地球”这个概念发出了某些质疑――

有人就认为“智慧的地球”的实质就是“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换汤不换药。

也有人认为“智慧的地球”的概念,只不过是他们“随需应变”的一种策划和提升。

更有甚者,有人提出,“智慧的地球”的概念,过分地渲染了人文思想,目标定得太高太大太远,脱离了现实,产业整合难度大,不具有操作性!

由于角色的问题,在论坛上本人不能充分发表我个人的观点(主持人的职责使然),但在我看来,大家还是在“就概念谈概念”。也就是说,“智慧的地球”叫什么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当前日趋紧迫的经济环境下,“智慧的地球”能否从企业关心的问题出发,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一条出路。

于是,“智慧的地球”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智慧的地球”的理念如何帮助企业渡过眼前的困难?

智慧的企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多重要?

企业如何才能更智慧?

通过“智慧的地球”的创新和变革,企业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获得显著的商业回报?

实现“智慧的企业”并不难,有很多工具和方法,不同的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和策略,但需要“停止空谈、开始行动”,现在是否正是最好的时机?

通过让企业更智慧,改变增长方式,是否是企业正视现在、面向未来的最有效的路径之一?

的确,要想让“智慧的地球”这个概念被广大的中国管理者接受,在谈到其必要性和IT手段的同时,还要讲清楚它的“商业价值”。然而,事情不仅如此。

在论坛上,我问了嘉宾们一个问题:“即便没有美国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影响,中国企业以及中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也走到了尽头?”

其实,我心里是有答案的――

在中国,现有的油井中只能提取20%-30%的石油,在中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流,加剧了可利用水资源不足。由于供应链低下,消费品和零售行业每年损失约为400亿美元;中国每年物流所占GDP比重达20%,这个数字比美国高一倍。还有食品安全和医疗卫生方面,三聚氰胺毒奶粉致使294000人患病,84%的中国消费者声称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这些城市,能源,食品,医疗、交通等领域和行业所出现的触目惊心的问题,就发生在人们生活的周围。

世界经济出现危机,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眼下正在蔓延和恶化的经济危机似乎把许多企业领导人又带回了原点。更重要的是,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制造业发展模式似乎也已经触及“增长极限”。由于中国经济是高度外向型经济,对于高度和出口相关的大经济体,出口的下滑后果严重,同时带来了企业订单减少,大量的裁员,工厂关门,给政府上交的税收减少,这些萧条的信息无不给人传递着这个冬天的寒冷。

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变化虽然有它的突发性,但是也是由来已久的作用,我们看中国过去经济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也有一些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也许对于很多人很多企业而言,“智慧的地球”是一个空洞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概念,但在我看来,IBM所想要表达的是,在“互联网”发展的15年中,人们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将世界联系在一起。从现在起,将IT技术深度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运用新的计算模式,把“互联网”和“物联网”结合起来,开创以前做不到的更有智慧的城市、更有智慧的电网,更有智慧的企业,使得人类文明往前走。

我想,大家不应该关注“智慧的地球”这个概念是否“空洞”,而应该关注“智慧的地球”的内涵是否对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的发展有价值?这不仅仅对企业以及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同时也是应对“经济严冬”、改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和有效路径。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改变全球“制造中心”的角色,要想摆脱以往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就必须通过变革,必须创新。

困难和危机在一个国家,社会、行业或者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全世界的接轨,中国企业碰到的问题和全世界的变化都很有关系。我们也知道这不仅是经济层面,当能源有上下起伏、全世界的天气出现变化的时候,中国也会有危机。当我们碰到危机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是要归咎于体制,政策,还是智慧地运用自己或者周围的资源,把危机变成转机,创造机会?

眼下很多企业困惑的是怎么样减少开支、怎么样减少能源消耗,使得自己可以生存。必须承认的是,这些很重要,但同时,更重要的不是一味地紧缩,而是如何向前走,开创更美好的未来,也就是说,如何用未来的视角做今天的选择。

智慧地球 篇三

去年初IBM在谈“智慧的地球”的时候,还只是向大家介绍一个观念,甚至只是一个预言,但是现在,这个观念已经变成了一个实践,并且这个观念的影响将长达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因此我们说,一个“智慧的世纪”已经来临。

回顾过去30年,IBM走过了几个“黄金的十年”,展望未来,在中国将有另外一个“黄金十年”的机会。很多数据不断地证明,在短短的时间内中国已经超越了德国,而在未来的数年之内中国的经济规模很快就会超过日本,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2020年GDP人均比例将会再翻一番,中国的富裕程度也会再提升。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曾经说,2000年中国只有9家企业属于世界500强,到去年已经达到45家。他认为在未来10到20年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包括私人企业。中国政府强调在学习过去经验的同时,中国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这和智慧的观念、物联网的观念、互联网的观念是一致的。所以IBM认为“智慧的时代”的来临,跟中国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智慧的时代已经来临

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智慧的方式来解决社会的大问题和大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问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造成气候的变化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分享几个案例:

斯德哥尔摩市在去年的城市建设中利用感知的环境收集到很多交通的信息,通过物联网的方式整理这些数据,及时地预估出交通的流量情形,用这样一套智慧的系统使得斯德哥尔摩交通堵塞率减少了18%。更重要的是在有关措施的执行下,这个城市的碳排放量大幅度降低,使得斯德哥尔摩成为欧洲2010年的绿色首都。智慧的观念正在中国落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未来20年将有3亿的人口从乡村进入到城市,用智慧的观念可以使人们在城市里面生活得更聪明,把城市的问题解决得更好,同时可以解决在中国的碳排放问题。

第二个例子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现在人们经常通过电子标签在流程上追踪食品的安全。现在我们正在研究怎么给一头猪做电子标签,一只猪从小养到大的过程,甚至到它上了货架,都可以一路追踪。因此,如果山东的苹果要卖到日本,当日本问这个产品卫生吗?我们可以实时提供具体的数据,使得被检验的时间大幅度降低,从而大幅度提升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第三个例子关于能源。新奥原来做燃气配销,今天他们的理念是要给客户提供智慧的能源服务。比如在一个工业小区,面对不同的能源来源和发电方式,怎样用最优化的方式提供最好的能源?这个小区里的企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到最便宜的或者碳排放量最清洁的能源,在这个过程中可不可以实现节省?而节省的费用可不可以再做投资?这是新奥集团在新能源服务方面的理念。

IBM跟国家电网也有合作,国家电网建了一个全世界最坚强的电网,电网里面如何能够预估性地知道将来电网哪里会有什么状况,从而可以预先防范。当电动汽车越来越多的时候,假如大家在下班的时间都跑去充电,对电网的需求会突然大幅度提高,怎么样解决这样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问题?IBM跟国内能源界的领头企业都在思考类似的问题。

去年我们谈“智慧的地球”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概念听起来很好,但是不清楚这与自己所在的行业有什么关系?但是我认为,这是几乎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都应该参与的。因为:

第一,中国的城镇化。随着3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中国未来的十几年之内会有221个城市超过100万人口。在人口快速进入城市的时候,如何用一个更聪明的方法,把交通问题、水资源、医疗、安全等问题解决好,这是一个大挑战。实际上在城乡化建设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智慧的观念落地。

第二,产业升级。除了新兴市场之外,传统的产业都应该用智慧的方式来升级。不管是农业、汽车行业还是能源行业都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来做大做强。

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很新兴的产业出来,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在低碳经济来临的时候,企业可以用这个观念做大做强。

“智慧的地球”需要新的领导力

中国政府在谈感知的中国、物联网的中国,IBM谈到“智慧的地球”、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企业、智慧的交通,很多人也许会在心里问,这些观念如何落地?如何建立一个智慧的系统?

第一,数据跟智慧是制胜的关键。有很多数据从不同的信息源进来,信息源来了以后,一定要能提炼出以前没有的智慧,否则没有办法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构建智慧系统的新工具。IBM提出四个构想的工具:业务决策分析与优化;用“新一代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观念去打造新的架构;了解对行业的未来影响是什么,谁跑得快就会领先,相反,后知后觉就会落后;软件的框架,也就是软件的开发。

智慧地球 篇四

IBM的“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的关键是要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统一成智慧基础设施。IBM前任董事会主席兼CEO彭明盛曾发表演讲《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彭明盛认为,传统上,一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发电厂和油井,另一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移动电话、路由器、宽带等,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是分离的。现在,是到了二者合一的时候了。

事实上,IBM经历了从“电子商务”到“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再到现在的“智慧的地球”的三个阶段,其轨迹中的每个新理念,都相应地开启了IBM的战略转型。

IBM的“电子商务”是包含硬件、软件的信息架构构建和企业流程改造――其实质是替客户建置信息架构、企业流程的重新改造,以便企业能够通过网络,更方便而有效率地从事商业。这个理念将IBM全面转向“IT服务”。

接下来,在IT业新的转折时期,IBM又适时地推出了“电子商务随需应变”――重点在“随需应变”。当客户开始抱怨“环境不好,不购买IT设施了”时,IBM说:“我们可以根据您的需求提供服务。”围绕“随需应变”理念,IBM从收购普华永道、剥离PC业务、收购大量软件公司开始,加速“变软”,全面转向服务,力求通过打包齐全的软件产品,向客户提供从战略咨询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

而后来的“智慧的地球”则是要将实体的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合二为一。IBM已紧紧占据了信息化已经相当成熟的金融和电信这两个行业的市场主动权,它希望把商业触角延伸至更多的公共设施领域,而与金融和电信相比,水利、交通、电力等行业的信息化还处在拓荒阶段,但市场规模可期。

“智慧地球”在中国

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的设想;2009年8月,IBM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开启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

《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中,IBM为中国量身打造了六大智慧解决方案: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随着中国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热潮的不断升温,IBM在智慧计算、智慧数据中心等方面也投入了更多研发力量,并积极与国内相关机构寻求合作。2009年以来,IBM的这些智慧解决方案,已陆续在国内的各个层面得以推进。仅智慧城市一项,中国就有数百个城市正在或即将与IBM开展合作。

2015年4月10日,重庆市政府与腾讯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共同围绕“互联网+”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探索,同时在渝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腾讯方面称,基于公司积累的海量的数据基础及成熟的云计算能力,已专门定制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的“智慧重庆”解决方案。所涵盖的微信平台“城市服务”功能,很快将在重庆上线。“城市服务”入口将把包括交通、医疗、社保、公积金、旅游、金融等分散的生活服务功能在微信上集合到一起,成为手机里一站式、全天候的民生服务大厅。市民足不出户,点点手机屏幕,就能获得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重庆案例”是正在进行的探索,看起来激动人心。可是,从整体来看,中国在“智慧的地球”领域相关研究还存在不少困难。

首先是技术路径选择。从技术层面看,中国在发展与“智慧地球”相关的传感器、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方面,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完全采用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技术和产品,但这可能会导致中国相关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丧失;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智慧系统(或称“智慧中国”),从而掌握“智慧中国”构建的主动权。但现实情况是,虽然中国在研发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基础,且物联网研究也与国际同步,但在核心技术的突破方面还远远不够。

在高端传感器方面,中国生产能力严重缺乏,现有的传感器灵敏度较低,直接影响传感器的作用距离;在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云计算基础架构等方面,关注程度也很不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大型系统软件等,仍过多依靠购买国外的成品;在核心晶片制造工艺和技术方面也很不成熟;中间件、开发环境和应用软件开发等也普遍薄弱。此外,中国应用层研发的起步也较晚,且大部分分散于低端层次。因此,如何发展中国的智慧系统,选择何种技术发展路径,确实面临着相当程度的技术风险。

其次,重复建设和市场风险问题。中国与“智慧地球”直接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规模持续增大,一些重点城市在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过程中,通常依据自己对“智慧”的理解,以及自身城市建设的需求进行布局。目前,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30多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已经出现了明显过热的发展苗头。有专家对这种“一拥而上”的重复建设现象,纷纷表达出担忧,认为当前过热的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等的建设,将有可能导致新的产能过剩。

此外,我们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系统,也面临着中国市场被跨国企业垄断的风险。IBM公司的研发实力、中国战略,以及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需求,都为IBM“智慧地球”抢占中国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仅以2011年统计为例,IBM在中国市场就已连续12年蝉联全部服务器市场全国排名第一,连续12年蝉联中国UNIX服务器市场第一,连续8年蝉联中国外部存储系统市场全国第一;IBM于2012年计划:将通过创新和务实的战略,帮助中国企业和政府机构提升云计算、业务分析与优化、智慧的商务、智慧的城市、高端系统/智慧的运算等关键能力,并要在重点行业、中型企业、区域拓展和公司建设等领域寻求突破,以实现发展转型和“智慧的成长”。

再次,海量数据管理与信息安全问题。IBM“智慧地球”战略在我国的实施,必将引发深层次的国家信息安全风险,这一点需要高度重视。“智慧地球”所倡导的“更全面的互联互通”,目标是要实现国家层面乃至全球基础设施甚至自然资源的互联互通。而这种互联互通,则极有可能为某些跨国大公司借助技术手段,掌控全球范围的各种资源提供便利。

智慧地球 篇五

目前,全球有10亿互联网用户,而电子商务则使在线交易量成倍数增长,尤其是物联网的兴起。据IBM预计,到2011年,全球将有万亿个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每秒钟就将有TB级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毋庸置疑,“智慧地球”的构建意味着数据量将以几何级数增长,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接入设备将急速飙升。如此海量的设备和信息,必然需要极为强大的基础架构进行强力支撑。

那么这一基础架构应如何搭建呢?在3月25日举办的2010 IBM论坛的“智慧的基础架构”分论坛上,与会者就此展开了深入探讨。

IBM认为,在这个智慧的世界中,基础设施正变得仪器化、互连互通和智能化,从而将业务和 IT基础设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创造新的机遇。动态基础架构是智能的――它利用从网络以及业务中获得的“智能”,更好地开展竞争。它以灵活、安全和动态的IT基础设施设计,帮助客户集成不断增加的智能业务基础设施,从而通过支持构建动态架构,帮助企业在智慧的时代取得先机。

智慧基础架构的五要素

IBM大中华区系统与科技事业部总工程师陈国豪认为,智慧的基础架构包括五个层面:

第一就是性能。例如要实现智慧的城市,首先在计算性能方面就会有更高的需求。陈国豪举例说,现在气候的变化越来越无常,因此,准确的天气预报对于我们来说就变得更加重要,也是智慧城市必须具备的功能。过去天气预报的精密度可能是几百平方公里,如果未来将精密度提高到1平方公里,那精密度就是今天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以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它对高性能计算性能的需求则将提升数百倍甚至数万倍以上。

正是为了满足像气象预报这类应用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今年年初,IBM隆重了POWER7处理器,并将其作为驱动智慧地球理念迈向现实世界的强大引擎,是为推动智慧地球而迈出的巨大的一步。POWER7成了智慧基础架构的“基础”。陈国豪介绍说,目前,在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IBM正在打造基于POWER7的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的计算速度将10倍于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并采用多种创新技术,如水冷、融合Cell处理器技术、单个芯片8核、32线程、E-DRAM等。在2009年世界超算大会上,IBM就展示了基于POWER7处理器的最新HPC机型,据悉,它将在2011年正式,但目前已有投产使用,并已经有多个订单,包括中国的新一代气象预报系统也对该机型寄予着厚望。

智慧基础架构的第二个层面是虚拟化。它是IT基础架构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也是云计算的重点和基础。陈国豪认为,虚拟化的三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共享架构标准化以及提高灵活性。降低TCO,包括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和减少能耗三个方面; 共享架构标准化,是指利用通用工具、提升业务连续性以及奠定SOA的基础; 提供灵活性,就是减少复杂度、创建系统资源池、保留选择开放平台的自由。

对于建立在虚拟化之上的云计算,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技术经理及架构师方兴介绍说,云计算是IBM的重要发展战略。为此,IBM专门成立了云计算部门,并已在全球建立了九大云计算中心,为客户提供云计算技术支持和服务,提供全面的端到端云计算解决方案。在中国,IBM已帮助客户建成了无锡云计算中心、中化集团的企业云、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以及北京工业大学的科技云等。方兴认为,进入2010年,云计算走过了最初的“培育期”,迎来了“发展期”,云计算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将日趋成熟,私有云、公有云以及云上的服务将越来越丰富。而到2014年,云计算的市场将变得成熟,云服务的开支将占整个IT市场的45%-50%,并将广泛用于基础架构管理平台,同时,云计算产业的价值链将逐渐建立和完善,云计算开始进入“普及期”。

智慧地球的出现催生了一个新型系统的发展,这就是智慧基础架构的第三个层面――工作负载优化。陈国豪认为,传统通用系统不能适应新型工作负载对处理能力要求的高速增长,而工作负载优化系统代表IT行业创新的一个方向。IBM工作负载优化系统包括硬件系统、预优化组合和混合系统,每年都投入几十亿美元,在不同的平台上做工作负载的优化研发。“在IBM的硬件平台中,POWER7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针对不同的处理能力需求进行了工作负载优化,使它更适合不同的应用。”陈国豪说。过去用户要部署一个系统,需要分别购买各种硬件、软件等,然后再集成,而IBM的工作负载优化中的预优化组合就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在工厂里就将硬件、软件集成并优化组合,在部署的时间上,也比过去的方式缩短六倍。

第四个层面是业务连续性。业务连续性分为三个层次,即在物理设备内、跨物理设备、跨数据中心。对于这三个不同的层次,IBM都提供了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保证用户业务的连续性。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业务连续性服务中国区首席技术官苏卓从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角度分析认为,IT业务连续性包括高可用性、连续运行和灾难恢复,而不只是指灾难恢复。

第五个层面是绿色。在绿色方面,IBM开发了很多绿色技术,并有多款绿色服务器。陈国豪将其称之为: IBM的绿色计算,你能看得见,感觉得到。

智慧的基础架构如何规划

智慧地球需要智慧的基础架构,也就是动态的基础架构。正所谓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的画,可对于那些已经建设了数据中心的用户来说,又如何让自己的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变成动态的呢?

IBM全球科技服务部信息技术策略与架构资深顾问刘铁军认为,用户需要对IT转型路线进行筹划,以逐步向动态基础架构迈进。刘铁军介绍说,在这方面,IBM有一套标准和套路,一般分四步走: 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标准化架构,这是走向动态架构的基础; 第二步是整合,如将利用率高低不同的资源整合成资源池; 第三步就是共享,共享的重要一点就是做虚拟架构; 最后的一步是自动化,也就是建成灵活的架构,如按需付费或按服务请求提供等。通过这样四步的路径达到动态基础架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