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这段时间的工作,而且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述职报告犯愁了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分享的教学研究计划(精选9篇),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研究总结 篇一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演讲时提出的。在我国,早在2003年左右结合国家课程改革实验期间,就有不少人研究过探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改新理念,本校也把“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作为课题向广西教育学会申报,并于2008年底获准立为广西教育学会第二批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笔者发现,由于大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探究式教学”这种模式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从而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并有待改善。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持“敌视”态度,他们认为在课堂上搞“探究”是在浪费时间,会使“双基”得不到落实,个别教师态度极其顽固,坚决不愿参与实验。
2.“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内容都拿来探究。
3.课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创设的问题质量不高。
4.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教师介入时机把握不当。
5.重探究轻展示。探究时有声有色,展示成果时却因怕生事端,又要赶时间,于是草草收场。
6.忽视学困生,使懒于思考的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学校要做的
1.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可结合组织理论学习、学术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实践、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掌握包括探究式教学在内的各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为在探究式教学中成功设计高质量问题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让“敌视”探究式教学的教师们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在短期内对学生分数的提高确实没有做题的作用大,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必须帮助这部分教师转变观念,共同参与到我们的“探究式教学”的课题研究中来。
2.学校要尽快建立一套与探究式教学相适应的体系。一堂探究课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它需要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做精心的准备,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学校应考虑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建立相关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一些奖励机制,来保证和促使教师能够并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复杂费时的准备工作。
(二)教师需要做的
1.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并做精心准备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使用,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发现的方法,形成迁移能力,并最终养成勇于创造的态度。但是,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做出较好的加工和组织,要花费课前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并且,也不是任何内容都能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有些知识内容,由于种种原因,难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有些也没必要做探究。例如,在探究出一些运算法则后,有一些课时专门是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像这样的内容就没必要再探究;再者,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几千年探索的结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完这些知识,同时全部经历历史上的探究过程是不现实的。
教师应该把握好时间与教材,精选出一些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且可使学生在探究后能获得成就感的数学教材来组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剖析和重组,用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各知识点之间的转化,展示给学生一个动态的“知识生长”的过程。
2.保证探究时间,把握介入时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支配时间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后盾,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可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却总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常常过早地介入甚至草草收场。有时是看到学生讨论许久也不进入正轨,就急,然后提示一下;有时则是没过多久就有个别学生得出方案,教师一高兴立即请该团队的学生展示方案。这样一来,还有大部分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同时,它还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这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作祟,注重结果,不注重学生得到的过程。这就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初衷。
所以,在学生做自主探究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并在教室四处走动,采取以听、看为主的交流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情的了解上,再迅速地加以思考:该不该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何调整、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等等。对此,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及时做出最恰当的选择,确保探究课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
3.组织好自我展示环节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终于得出了方案,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同学来分享并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自我展示,是探究课的华彩所在,探究课的高潮正是在这个时候来临的。它在学生展示异彩纷呈的成果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对学生的每一种方案,不论正确与否,不论繁琐与否,都要给予热情的、积极的正面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应对探究结果进行提炼本质,适当总结。让学生获得充分肯定的同时,能得到更加深入的思考。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探究式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思维较慢的学生尚未充分思考前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打断了思维较慢的这部分学生的自主思考,剥夺了他们探究的权利,久而久之,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惰性,最终沦为课堂的旁观者。这势必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所以,教师要在每一节课都要着力注重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鞭策。一方面,在分组时就要特别关照小组长要带着这类学生一起讨论,用集体的力量把他们拉入正题;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深入小组时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鞭策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可考虑在展示时随机抽取组内成员展示成果,使得他们不得不动脑,不得不一起探究和交流。
到今年,本校承担的这一课题研究已到了结题阶段,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探究式教学也将随之结束。目前仍存在的种种问题正说明了我们应该在理论上加大研究力度, 在实践中积极而又稳妥地继续试验,以使研究不断深入,使探究式教学不断完善。
一条世界文明古训说:“我听说了,然后又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我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古人亦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正是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所在。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探究式教学带进课堂,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快乐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徐学福。科学探究与探究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
教学研究总结 篇二
归纳整理式小结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小结方法,其方法是体系建构归纳法。它侧重于教师对知识结构、规律和方法的提炼,能将本节课所授知识加以归纳整理,理顺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体系。
如在讲授《罗斯福新政》的新课后,我们就可以对这一节课加以归纳整理。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新政的背景,二是新政的内容,三是新政的影响。通过这三个大标题,学生就能形成对本课内容整体性的把握,再要求学生掌握每个大标题下面的具体的细节性知识,比如说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这样每个学生就能形成对这一节课的全面的、具体的把握。
二、史料式小结
史料式小结即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提供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材料,设计一些与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相关的问题而进行课堂教学小结的方式。通过材料,让同学们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来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同学们自然就能把书本的知识点找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掌握。
运用史料式小结要注意:①针对性。即在史料选择上,要注意与课堂所学历史知识相吻合,材料不能过多,难度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相一致,有利于学生阅读;②原始性。在材料的选取上,要注意材料原文的真实引用,切不可断章取义,或为达到教师的意图而对材料进行有意识的改造,这样不利于历史教学;③适量性。是指依据“论从史出”的观点精造史料。教师在补充史料时选择典型史料,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启发式小结
启发式小结即通过钻研历史教材,找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通过历史现象,挖掘历史规律和本质,给学生以启迪的小结方式。学完本课内容后,我对学生进行启发。
教师: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从哪国开始的?这次危机有什么特点?
学生:这次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长达四五年之久;这次危机波及面广,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的危害特别严重,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减少了1/3,国际贸易缩减了2/3,失业工人达3000万以上。
教师:这次经济危机在政治上引起了什么后果?
学生: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行“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军备战,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教师:为什么美国是通过“新政”方式来缓和危机,而日本、德国是通过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的方式?
通过这种启发,让同学们认识到:①美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政权,民主政治比较完善,而日本、德国是通过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改革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②美国综合国力强大,资源、国内市场比较大,具备通过改革复苏来复苏经济力量,而日本、德国资源不足、国内市场小;③罗斯福、希特勒等个人因素的作用。
通过这一比较,使学生不仅对罗斯福新政、日本、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比较的记忆,而且对美国、日本、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西方代议制政体都可以联系起来记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启发了学生的智力。
课堂总结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概括精讲式、谈话式、联系比较式、引申式、问题式小结、承上启下式、练习巩固式、问题升华式、 提问式、补充式等,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总结要为全课教学目标服务,紧扣教材的重点。一节课是一个整体,总结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关于总结的设计也就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应放在整节课的背景下加以考虑。总结时,必须突出教材的重点。
(2)总结时对重要史实、概念的阐述要注意深化和提高,切忌简单地重复,应比讲新课再深入一步。
(3)总结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不单单是知识的归纳,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总结时要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教学研究计划 篇三
关键词:会计专业 教学计划 实践能力
一、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高校培养学生根本在于向社会输送人才,因此高校应当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并依此设置该专业的教学计划。目前引起众多学者普遍关注的是实践能力培养问题。会计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无论是本科、专业还是职业教育,都应当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会计学专业应用性的特点。我国教育部将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因而目前国内会计学本科专业教育相对于会计学专科和职业教育的培养方案而言,更重理论而轻实践。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众多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也同专科或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一样,选择到企业从事会计工作。虽然许多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课程和实验课时,但由于课程数和课时数较少,无法适应会计学本科培养目标,造成会计学本科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实践能力也不高。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也常面临用人单位要求有工作经验的困扰;用人单位则反映,许多会计学专业的本科生动手能力差,不会填写支票、汇票,不会点钞,甚至编制凭证、登记账簿时也常常出现眼高手低的错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在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形成以理论为主、兼顾实践的培养模式。
二、建议
(一)增加实践课程和实验课时
目前许多高校都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而实践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增加实验课以及实验课时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许多高校中,虽然有部分实践课程如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但数量极少,部分课程内增加了实验课时,但门数不多,课时也较少,相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就应当广泛开设实验课程。在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可以分别用2周的时间,开设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管理会计模拟实验、审计模拟实验以及毕业实习实训等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另外还应当在现有理论课程当中增加实验课时,适合增加实验课时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多门课程,每门课实验课时不应低于16个课时。
(二)调整实验模式
目前开设实验课程的高校大多采用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利用会计实验室课程配套的软件。首先由教师提供实验资料,然后学生各自根据资料通过实验室电脑进行实验。第二种不借助实验软件,而是通过纸质材料在实验室完成实验。由教师提供试验资料,学生通过填制纸质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完成实验。这两种模式除采用方式不同外,都是由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实验,只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实验能力,忽视了团队协作。同国外本科生相比,国内学生最大的劣势就是不善长“group work”。在实验课中,不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实验。如在购销业务实验中,让学生分别作为购进方和销售方,让销售方向购进方开具销售发票,并根据记账联记账,一个作为会计登记收入明细账,一个作为出纳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购进方根据发票联确认购进,抵扣联则作为抵扣增值税的凭证,购进方一名学生作为会计负责登记存货明细账,一名作为出纳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通过这种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及工作内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广泛采用案例教学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中,教师采用讲授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决定着讲授的内容和方法,学生只是扮演了听众的角色,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并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这种授课模式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不相适应的。在教学计划中可以考虑增加案例课。案例教学通过对会计案例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会计理论知识融合到会计实际工作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会计实务中的典型案例为素材,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讨论前由教师将案例资料提前发给学生进行准备,上课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案例中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由学生做主导,教师必要时进行引导。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对学生认识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对其认识不全面之处进行补充。案例课结束后教师应当及时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案例教学水平。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实务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综合能力。
(四)加强校企联合
学校可以同企业加强联合,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将模拟实验搬到企业中来,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真领会会计理论知识,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校企联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可以开设会计实务课程,聘请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讲授。授课内容紧紧围绕会计实务工作,分成若干个专题展开。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讲授会计实务相关知识,可以避免纸上谈兵的缺点,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领会。校企联合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在毕业前夕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务操作。这种方法一个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直接接触实务,在企业通过直接从事出纳等工作,将会计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还可以同实习企业签订就业合同,为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同时也为企业选择人才提供了方便。
(五)鼓励教师在企业兼职
在国外,如澳大利亚讲授会计专业实务课程的教师许多都任职于企业财务部门,或者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等工作。这些教师直接接触会计实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实务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就目前来看,国内高校招聘的教师大多为应届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这就导致许多会计学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进入高校工作,没有接触过会计实际工作,实务经验相对缺乏,对相关会计知识的理解也都是教材层次的书面理解,缺乏实务层面的认识。教师实务经验的缺乏,必然影响授课的效果和质量,限制了学生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因此国内会计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国外做法,鼓励会计学专业教师在企业财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兼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加深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通过对接触到的实务案例的讲述,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能够真正的理解和领会。
(六)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目前许多高校在对会计学专业课程进行考核时,大多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以期末考试或结合期中考试为最终成绩,考核形式过于单一,以一两次考试定“生死”的考核方法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同时闭卷考试的试题题型大多以选择题等客观题为主,有些课程考试试题还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等题型,即使涉及到计算或简答等题型,也大多是记忆性问题,分析题以及综合题所占比重较低。这就使得学生靠期末或期中突击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这种考核模式也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以记忆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死记硬背掌握所学会计知识,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明显违背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考试中,应当改革考核模式,变单一的闭卷考试为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可以考虑将学生平时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或实验报告等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组成部分,也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的重视。另外在闭卷考试中还应当改革考试题型的设置,减少选择题等记忆性试题的比例,尽量杜绝出现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等题型,增加业务综合题和案例分析题的比重,培养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分析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程锦。澳大利亚会计学专业教学的经验与启示[J].滨州学院学报,2011,27,(4):122-124.
2.孙合珍。会计高等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5):131-134.
3.李峰。关于我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基于国内各层次高校本科会计专业的调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6):111-113.
教学研究 篇四
大学生学习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王志玲,刘江南,李纯青,WANGZhi-ling,LIUJiang-nan,LIChun-qing
美国社区学院对发展我国农村高等教育的启示刘丹丹,李佳孝,LIUDan-dan,LIJia-xiao
论教育政策的程序公平之虚假性许国动,XUGuo-dong
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反思——基于《叛逆与"回归"》一文的考察徐永,XUYong
20世纪20年代道尔顿制实验回顾与思考——以东南大学附中为例高翔,张伟平,GAOXiang,ZHANGWei-ping
必须重视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教学研究 刘智运,LIUZhi-yun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之述评曲明贵,杨庆祥,QUMing-gui,YANGQing-xiang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计研究孙美花,SUNMei-hua
高校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途径研究张薇,刘鸿宇,付继林,ZHANGWei,LIUHong-yu,FUJi-lin
就业导向视角下电子商务专业商务素养培育探索何俊辉,HEJun-hui
辅导员和班主任双管齐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刘艳,贾海英,陈泉水,任强,王斌,LIUYan,JIAHai-ying,CHENQuan-shui,RENQiang,WANGBin
从多维比较中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角色王晓荣,WANGXiao-rong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发展趋势-模块化欧婷,王洪江,OUTing,WANGHong-jiang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周武能,石红瑞,ZHOUWu-neng,SHIHong-rui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ARM嵌入式综合实训研究朱其慎,ZHUQi-shen
师专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重构的设想查明华,ZHAMing-hua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下中学语境语法教学李培,LIPei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讨论法"面临的境遇分析周丽娟,ZHOULi-juan
课堂知识传递不均衡问题管窥彭梅,PENGMei
中小学骨干教师发展性评价探究黄伟,HUANGWei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刘小丹,LIUXiao-dan
如何帮高中学生走出阅读理解的两个误区——断章取义和浮于表面教学研究 贾小兰,JIAXiao-lan
借助影视造型艺术品味文本的语言美徐明女,XUMing-nv
新时期铁路高校科技创新对策探讨任德亮,刘乃生,RenDeliang,LiuNaisheng
关于工程化学远程教学系统的构思丁振国,邵月凤,DingZhenguo,ShaoYuefeng
利用争论发展学生的学术思想安永泉,禹健,郭圣权,AnYongquan,YuJian,GuoShengquan
机制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于忠海,YuZhonghai
Langrange三点插值法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张永强,ZhangYongqiang
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的核心盖宏伟,张洪举,GaiHongwei,ZhangHongju
提高计算机文化课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齐文斌,QiWenbin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王熠,WangYi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哑巴英语"侯纯,HouChun
外语考试与交际能力的培养邹永国,ZhouYongguo
汉、英词汇涵义的对比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李悦,LiYue
武术教学中非言语信息的作用马向前,MaXiangqian
试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孟广丁,MengGuangding
对工科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一点看法任伊宾,RenYinin
关于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几点思考杜崇杰,DuCongjie
对机械原理课程开辟第二课堂的思考傅宇明,郑丽娟,Fuyuming,ZhengLijuan
理工科大学生素质与大学语文教育火玥人,HuoYueren
关于建立燕山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仵凤清,WuFengqingHtTp://
对大学生实施安全教育之管见赵云霞,张志平,ZhaoYunxia,ZhangZhiping
浅议高校收费制度若干问题的讨论李春玲,朱清香,LiChunling,ZhuQingxiang
关于本科生对校级选修课评价的调查教学研究 于凤春,侯纯,YuFengchun,HouChun
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要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改革蔡克勇,CaiKeyong
高校学生工作的纵向思考杨绍维,YangShaowei
世界著名教育家成才规律的统计研究王军,魏海琴,WangJun,WeiHaiqin
地方综合大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尹建国,曾冬梅,YinJianguo,ZengDongmei
教育产业化--一个有待探讨的提法方传刚,张莉莉,FangChuangang,ZhangLili
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应用型大学郑国强,ZhengGuoqiang
高校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URP)略探顾永才,GuYongcai
浅析大学生社会化张爱丽,张金波,ZhangAili,ZhangJinbo
创新思维绽新蕾--评《知识创新思维方法论》李纬民,LiWeimin
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李丰生,LiFengsheng
关于中学生物教学中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王雪芳,WangXuefang
谈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高鹏飞,赵长财,GaoPengfei,ZhaoChangcai
高等学校办学成败的关键在于管理黄永军,祖林,张晓旭,HuangYongjun,ZuLin,ZhangXiaoxu
试论平日归卷对高校文书工作的重要性李莉,LiLi
警察院校要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研究 王铁钒,刘树军,WangTiefan,LiuShujun
理工科院校图书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王善林,WangShanlin
《托玛斯·莫尔--跨越时代的巨人》剧本及影片的教学与研究设想RoderlckO'Brien
关于知识产权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张红芳,刘平,ZhangHongfang,LiuPing
两课改革必须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朱广荣,ZhuGuangrong
邓小平理论概论应上专题课吉彦波,JiYanbo
燕山大学发展远程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于洪涛,王新生,YuHongtao,WangXinsheng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李智辉,LiZhihui
职教学生语文能力训练探隅沈永发,李艳平,ShenYongfa,LiYanping
江苏省射阳县中小学教改讨论周素梅,蒋海,卞玉红,刘德宏,鲁艳
浅谈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陈爱群,ChenAiqun
毕业设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鹿玲,LuLing
浅谈反例的教学功能王知人,WangZhiren
浅论体育教学中的辩证原则贾天奇,JiaTianqi
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卢辉斌,LuHuibin
分析动力学中一种经典力学方程的新推法胡玉林,HuYulin
电路实验教材改革探索与实践毕卫红,BiWeihong
创造课堂真实语境的五种策略丁素萍,DingSuping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实践郑超美,ZhengChaomei
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教学研究 张忠华,ZhangZhonghua
学法指导与学习素质王培华,WangPeihua
新型军事人才综合培养中的科学考评吴国良,WuGuoliang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促进高教事业发展刘心廉,LiuXinlian
对素质教育和德育关系的几点认识许峰,XuFeng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几点做法黄东桂,陈洪涛,罗宗火,HuangDonggui,ChenHongtao,LuoZonghuo
"两课"教学:缺失与对策韩裕庆,HanYuqing
注重素质教育改革实践教学环节陈志学,高国生,ChenZhixue,GaoGuosheng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师素质教育的核心李洪芬,曹娟,杨振松,LiHongfen,CaoJuan,YangZhensong
信息技术发展与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革新李成明,程明熙,LiChengming,ChengMingxi
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唐海蛟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王艳琴
对成功体育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究 黄小平
强化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素质刘德宏
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教育实验研究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课题组
兴趣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陈刚
教学研究总结 篇五
一、课程和教师安排
本学期,属于我们所开设的课程门类仍然很多,但是教师太少,课程安排困难很大,经过多次和教务处磋商协调,我们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二、制定工作计划
学期初制定了教育系工作计划;
教育学和心理学学科组成立以后又制定的学科组工作计划;
学期初还制定了各科教学进度;
这样就保证了全所各项工作计划性。
三、计划执行情况
开学以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对各种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指导和检查。如随机到教学班了解教师教学和作业批改和辅导情况;利用每周的教研例会听取教师教学汇报和问题反馈,共同研究计划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并且在四月和六月分别集中进行了作业和教案完成情况的检查。
结论:计划执行情况基本良好。
四、其他工作
1、三月份组建了心理学和教育学两个学科组,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体制。
2、四月份组织有关学科教师为学生的教育见习进行了必要的辅导,为学生顺利完成教育见习任务奠定了理论基础。
3、五月份组织有关学科教师在参与实习的班级开展了教育见习经验交流会;组织策划了浑源师范学校首届教育见习征文大赛;编写了教育见习点点滴滴发放各班。并且在此基础上组织成立了教育见习巡回演讲团。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放大了教育见习的成果,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思和专业思想。
4、六月份组织了学生评教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所教师的学生满意率在95%以上,说明本学期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问卷调查和教学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我们对全所教师进行了年度考核。
5、编辑了教育学和心理学习题集。
6、修订和完善了部分学科的教学大纲。
7、作为网络交流平台的博客访问量接近两万人次,极大的提高了我校和我所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8、圆满地完成了学年和学期学业成绩考评工作。
9、组织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且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了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为我所的今后发展明确了方向。
10、初步确定了下学期开设课程和教师配备方案。
五、存在的问题
1、教育系改为小学教育研究所,到现在找不到“研究”的感觉。
2、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组仍然没有进入状态,这个或许和我们研究所人数太少有关系,也或许缺乏物理环境有关系。
3、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敬业精神有待加强。
六、整改措施
1、着手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认真思考“研究”问题,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协调发展。
2、认真思考研究所内部运行体制,科学灵活的处理内部协作和分工问题。
教学研究总结 篇六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素质。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班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有严密的实施计划,确定研究方案。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活动记录表”,学生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便于课题分析和总结评价。
二、经验和体会
(一)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不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2、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3、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三、存在的问题
1、我们在整体研究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有的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有的主题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有的课题小组热情高涨,成果不断,而有的小组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教学研究总结 篇七
关键词:动物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33-02
目前,关于国内精品课程的建设,各高校都有着自已不同的观点与经验。在重庆师范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作为校级重点课程的动物学课程于2004年被评为了重庆市第二届市级精品课程。在多年来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依托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及重庆市“十一五”动物学重点学科,课程组成员倾注了许多时间与精力,力求将该精品课程建设成为部级精品课程或推选为部级精品课程的后备课程。在此期间,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无论是从课程体系、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具体总结如下:
一、全面利用多媒体辅教学方法应用于理论与实践教学
完成了全部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并完全进行多媒体教学。与此同时,完成了全部实验课程的课件制作,且重点对实验课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示范效果。由于引进了许多现代新的教学元素融入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中,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牢固掌握。
二、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根据学校的总体建设规划,借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及重庆市“十一五”动物学重点学科建设平台,对动物学教学实验室和实验实践教学环境进行了改善。为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我们增购了许多设备,如宽屏幕的等离子电视,投影仪、显微观察与摄像系统、实物展示台、自创了“显微观察系统”与“实践教学互动系统”,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同时,我们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的常规管理并且强化常规教学,科学合理安排各种实习活动,以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为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兴趣和完成优质的毕业论文,教学实验室与研究实验室也都面向学生开放,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课程设计等,不仅可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及前沿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在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动物学重点学科建设基础上,设备仪器方面不断完善、更新。早在自行设2003年就自行设计了有特色的互动实验教学系统(主要由显微数码摄像系统、宽屏幕等离子电视、投影仪,展示台等组合而成的互动教学实验室)沿用至今。通过自行设计的互动实验教学系统,解决了过去教学难点中难以观察的微型动物(如草履虫、眼虫、水螅及涡虫等),通过该系统可清晰直观地示范教学,该系统实用、方便、经济,在国内独具特色。此系统由于其良好的示范教学效果,已在我校大学城校区本科教学相关实验室内推广,起到了精品课程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动物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在贯彻教育部教学大纲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动物学课程的经典与现代结合的特点。形成相对完整和完善《动物学》的课程体系,以更灵活的方式、更完善的体制去满足目前生物科学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路,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目的。故根据教学资源的优势,我们将对动物学课程体系按照生物科学专业与生物技术专业构建成为动物学和动物生物学两大课程体系。作为一门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该体系将解决现行教材教学内容体系的局限、必修课课时偏少等种种问题,以便与国际间同类相关课程接轨,并且该体系的实施结果则说明该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四、实验材料的新型培养方法,确保了实践教学之需
动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许多实验材料,不仅受限于采集时间及当地气候条件,同时也由于其个体微小,传统培养方法的局限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新型的粗培养和克隆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优质的实验材料,保证了教学需要,同时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还为兄弟院校(如重庆大学等)的教学与科研提供实验材料。
五、标本室的创新性研究和管理,保障了精品课程的教学
动物学标本在动物学的教学科研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生物学标本的保存,尤其是对于一些珍贵罕见标本的保存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进行动物学教学标本的包埋、保存等制作方法的探索与建立,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近三年内,课程组主要成员探索性地采用新配方的不同树脂对不同动物标本进行包埋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目前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与实用新型专利1项,其中,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批,另1项目前正处于公示中。本研究也深受学校各方面的重视,并由主管校长特批了相关项目支持该研究的进行,同时本研究也受到本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本工作正在延续中。
六、实验室面向本科学生(本专业和全校)开放,确保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本实验室推出的开放性实验和各类的及各种课外兴趣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条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探索性实验:面向本专业本科生开放实验室,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动物学实验技术学习,学习生物绘图,参与标本制作、鉴定,提高兴趣、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研究平台,此开放旨在让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好训练,以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面向全校非生物专业学生以开放性实验供其选修:如标本采集、制作、鉴定,人体常见寄生虫病病原体的认识与疾病预防,重庆地区常见昆虫的鉴定,珍稀动物的观赏与种类识别等系列实验,为提高非生物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了有效的尝试,形成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基地之一。
七、专题学习小组法的建立、实施及成效
通过与国外院校进行学术及教学方法的交流,吸纳国外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经验及教学形式进行本科教学的改进。学生组成专题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分别选择动物学课程范围内的专题进行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实验验证、完成所选的专题,专题学习结果以海报、展板或专题讨论的形式进行或展出,并由教师与学生双方进行最后的评定。以此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动手收集资料及实验的能力,体现团队协作精神。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建立与推广不仅获得了学生的认同与赞许,同时由于本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已被本学院的其他老师学习采用。
八、程序化试题库的创建及使用
本课程组于2003年起就着力进行动物学试题程序化的建设工作。目前,我们已建立的动物学的计算机试题库可经常性进行增补、更新或调整,分为人工抽取或自动抽取两种模式,并可根据出题要求随机组成不同题型、不同难度梯度、不同分质的试题进行组成。这样,使试题库变得更人性化、自动化和科学化,亦可避免人为主观因素而导致其他相应问题的产生。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动物学精品课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像人的学习一样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构建精品课程共享平台,不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使我们的动物学精品得到不断的完善,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英华,等。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推动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88-89.
[2]孟令勇。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0):108-110.
[3]曹霞。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互动关系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9):62-63.
[4]何建武。网络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设计策略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96-99.
[5]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6.
[6]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91-93
[7]施晓秋,薛伟。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90-91.
[8]李中。精品课程建设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7(5):43-45.
[9]朱举英。基于交互学习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10]史文婷。基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11]王素梅。部级精品课程主页设计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2]李佳恒。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
教学研究 篇八
成玄英的死亡思想初探张志建(13)
论老庄养生哲学游建西(17)
最长词调始于全真道王嚞考左洪涛(22)
《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考辨范恩君(26)
关公崇拜在越南谭志词(29)
“道物无际”——道教生态哲学纲要陈霞(36)
我所五位教授赴香港参加“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典礼午火(35)
卿希泰、郭武教授赴广州参加“全真道的环保观”学术会议午火(130)
稿约(F0003)
《开宝藏》和《辽藏》的传承渊源考徐时仪(45)
敦煌佛教文献部分写卷的著录及定名问题蒋宗福(51)
禅籍词语考释雷汉卿 孙艳(58)
明末高僧蕅益智旭生平事实考辨谢金良(63)
论原始及部派佛教的“六识”说陆沉(68)
维特根斯坦与宗教张桂权(74)
基督教信仰“信与行”解析刘春晓(80)
华西圣教书会的文字事工及其影响(1899-1919)龙伟 陈建明(85)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何虎生(90)
关于儒教的几个问题詹石窗 于国庆(96)
刍议儒释道之“和”叶小文(101)
韩国甑山教思想解析李浩栽[韩](106)
四川凉山彝族的“尼”与我国北方萨满的传承比较研究蔡富莲(111)
从女神崇拜到观音信仰——广州世居满族文化重建过程中的信仰变迁关溪莹(117)
麻姑考辨曹红亮(121)
论瘟神赵公明是怎样成为财神的张富春(126)
略论白玉蟾雷法在丹道修炼中的作用郑庆云(131)
《化书》的“社会和谐”思想刍议汪志斌(136)
生态学研究的道教视角——兼评乐爱国的《道教生态学》谢清果(139)
道教戒律与儒家礼制唐怡(142)
道家的“两行”和禅宗的“一行”——论冯友兰先生对“两行”的错误理解周晓露 张松辉(145)
九座禅师杂考李静(147)
论《维摩诘经》之不二法门王建三(152)
从原始佛教窥探大乘菩萨道思想的萌芽程若凡(157)
狂便谈禅,悲还说梦——龚自珍佛教思想管窥黄阳兴(160)
方东美华严宗义理探析——兼谈和谐社会建设俞成义(167)
佛教“疑伪经”与弥勒信仰——以佛教经录为中心的考察张淼(171)
注重“心灵环保”的当代人间佛教——圣严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之探析缪方明(175)
试析藏传佛教朝圣者的圣地情结陈国典(182)
从佛教缘起的角度看“经济人”假说之不足谭苑芳(187)
《六度集经》词语训释三则彭小琴(191)
苍南基督教对其教徒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赖小科(194)
君主与基督教——关于《君主论》与《论基督君主的教育》的比较研究余玥(198)
当代西方天主教自然法学派的良心观张秋梅(202)
清季四川教案中的官绅教关系诸谈邓常春(206)
试论三星堆神仙体系苏宁(210)
宗教信徒之视野丁强(217)
唐前道教仪式史纲(一)吕鹏志(1)
葛洪卒年考丁宏武(24)
西夏全真教佚词十一首考释汤君(29)
宋元明清时期江西全真道发展述论陈金凤(38)
《太平经》道论解析杜洪义(47)
浅析道教“仙话”《续仙传》的伦理美学思想李裴(52)
对明清小说中神仙形象复杂性问题的研究苟波(56)
《指空和尚禅要录》研究段玉明(61)
试论《牟子理惑论》之真伪吴勇(68)
失译《杂譬喻经》之《六牙象王本生》考证陈开勇(74)
《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拾补谭代龙(79)
谢灵运与“黑衣宰相”慧琳姜剑云(83)
杨亿佛门交游考冯国栋 车轩(88)
天台智顗丑学流程解构赵平 罗时进 项敏(94)
佛教故事“延州妇人”在宋元佛教史著述中的书写刘方(99)
言语道断,回头是岸——片论佛教禅宗与拉康派精神分析的实践风格尹立 申荷永(105)
藏传佛教造像量度经康·格桑益希(108)
论加尔文对律法功用的阐述孙毅(114)
内地会传教士与反鸦片运动——以《中国亿兆》一文为中心卢在轼[韩国](121)
论信、信念、信仰、的特征及意义罗中枢(128)
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张践(132)
论儒学对民间神明信仰的影响——以闽台民间神明信仰为例徐朝旭(145)
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文化所体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念陈旭(150)
韩愈与道教——兼论其对现代道教发展的意义成守勇(156)
道、佛二教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影响的思考周波(161)
峨眉山蒲公传说及其相关问题张妙(166)
三生石故事考辨严春华(171)
试谈藏族成文习惯法规的历史渊源与藏传佛教戒律之间的内在关系索南才让(175)
铜币上佛教纹饰研究金普军 凌雪(189)
西部早期佛教绘画中的波罗艺术风格考论张长虹(195)
藏族传统聚落形态与藏传佛教的世界观张雪梅 陈昌文(201)
基督教关于成圣的思想及方法吴瑞龙(207)
从近代福州基督教会看女信徒的教会地位徐炳三(210)
自我控制——中国宗教的情感修行模式江峰(216)
《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会(F0002)
稿约(F0003)
ABSTRACTS IN ENGLISH(I0001)
道教马伯乐[法](著) 胡锐(译)(1)
试从考古材料看《女青鬼律》的成书年代和流行地域白彬 代丽鹃(6)
《老君戒经》及《老君音诵诫经》中的道乐史料研究蒲亨强 关孟华(18)
试析清代的《西游记》道教评点本胡淳艳(22)
明代贵州道教简论邢飞(27)
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身国同治”的生命政治学李刚(30)
论道家思想的曲折发展及其现代意义——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洪修平(37)
论中古文学创作论对道教卫生学的融摄万德凯(43)
身即腾腾处世间,心即逍遥出天外——唐代道教山水悟道诗的审美之乐田晓膺(48)
重返社会舞台的努力——“道教文化国际论坛”综述李小光(54)
《四库全书总目》释家类、道家类补正周录祥 胡露(57)
宋末诗僧道璨与士大夫交游考略黄锦君(61)
对朱国祯《达观始末》一文的辨正——兼驳利玛窦对紫柏的有关评述戴继诚(67)
论唯识宗佛性思想的特征——识体理体与生佛两界杨维中(72)
论唯识学的第八识及其种子陆沉(79)
马祖道一禅学思想探析黄德昌(87)
论汤用彤佛学研究的特色张淼(93)
藏传佛教宁玛派传承见地略论——兼论土观大师对藏传佛教宁玛派传承见地之评介孙悟湖(97)
佛教与道教人学观之比较杨玉辉(105)
保罗神学中的恩典与律法查常平(109)
晚清新教传教士的中国佛教观李新德(115)
维吾尔族的灶崇拜海热提江·乌斯曼(122)
云南梁河阿昌族原始宗教中的巫蛊信仰朱和双(12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价值观研究何虎生(134)
亚洲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宗教变迁与对话包蕾萍(141)
论神仙思想的起源地李晟(150)
正一道天师传承制度初探肖云忠(154)
岭南黄大仙考辨——以罗浮山野人传说为中心阎江(159)
六朝蒋子文信仰探微陈圣宇(165)
张三丰的道与身思想梁巧英(170)
试论道教哲理对太极拳的影响张俊(175)
《达摩宝传》与清末民初民间宗教派别——以其对“祖师西来意”的理解为中心侯冲 杨净麟(180)
南传佛教禅法中的观呼吸法乌多拉[斯里兰卡](187)
从“南无阿弥陀佛”的字音说起孟万春(190)
白居易从法凝所学为南宗禅法考论肖伟韬(193)
试述《大乘起信论》与大乘佛法之修行陈勇(198)
原始佛教的心理思想高颖(201)
从生理的角度看宗教需求的产生马骁(206)
《希伯来圣经》中的神人约——仪式、性质及团体意识王宏选(209)
“全球伦理”与“文明的冲突”罗孙可(213)
《宗教学研究》2006年总目录(216)
稿约(F0003)
ABSTRACTS IN ENGLISH(I0001)
精神永在,道业长存——沉痛悼念赖宗贤先生卿希泰(1)
道教戒律书考要丁培仁(4)
《金锁流珠引》年代考[英]巴雷特著 吕鹏志(译)(24)
试论陆修静对道教目录学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杨光文(26)
天台玉霄宫叶尊师道迹考叶贵良(32)
唐代女真人谢自然考何海燕(37)
论陈景元对《老子》思想的诠释与发挥刘固盛(41)
太岁大将军的生命意义李刚(47)
从明清文学作品看道教仙境观念世俗化苟波(52)
初探道教思想对我国古代书院文化的影响许吟雪(59)
晋江草庵肇建于宋代新证李天锡(64)
马祖道一传法活动考论王荣国(68)
楚山绍琦生平事迹研究董群(75)
禅宗的元语言哲学思想及其意义周昌乐(81)
略说《阿含经》之心意识哈磊(86)
身份的重构:儒生天主教徒对“十诫”的诠释田海华(90)
对基督徒聚会处若干问题的考证和考察李少明(96)
近代山西传统文人对基督教的排拒与皈依——以刘大鹏、席胜魔为例王守恩 刘安荣(103)
论儒家的“忠恕”与基督教的“宽恕”高予远(108)
简论羌族宗教文化中的生态保护思想申秀清(113)
本教糌粑面塑文化略论同美(117)
简讯章宏(116)
ABSTRACTS IN ENGLISH(I0001)
从党的宗教政策看和谐社会的构建王小蓉(120)
从科学发展的维度看问题曹小荣(124)
自然宗教的特质和文化意义——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陆群(128)
从一则中国佛教故事看的影口向、传播与变异刘方(133)
葛洪卒年再考证武锋(138)
论王玄览的修道观李道文(142)
论谭峭《化书》的治国思想冯永刚(149)
试论早期道教天命思想张立敏(153)
蒙文通道学思想研究罗映光(157)
清代临济宗三大丛林法脉略梳萧淑玲(166)
从“禅净合一”看楚山绍琦的念佛禅张慧敏(173)
玄沙对“昭昭灵灵”的批判再考[日]土屋太韦占(177)
早期佛教僧团管理的经济制度——利和同均李佳静(183)
佛教释经家对儒道思想的简别聂士全(188)
二十世纪《四十二章经》研究述评古骐瑛(192)
“社会福音”与边地社会改良——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运动中的妇女事工邓杰(196)
浅谈尼布尔思想中人的自由、罪与爱的关系朱丽晓(203)
天主教视野中的胚胎生命浅析程新宇(208)
从宗教史看和谐社会的构建孙向中(213)
论汉晋之际道教地理学的成就李远国(1)
罗隐《太平两同书》的社会政治思想郭武(10)
刘一明的精气神思想初探刘宁(17)
《龙门心法》佛学思想探微袁经文(21)
论道教善书的当代价值段玉明(26)
归时猿鹤烦传语,记取前回白玉蟾——海琼真人与武夷道友交游析略黄永锋(33)
早期全真教传教方式、方法的教育学分析白娴棠(37)
唐代《八仙传》考罗宁(43)
第七届卿氏学术基金会奖学金颁奖典礼成功举行云鹤(47)
试论菩提达摩的禅法精神伍先林(48)
简讯宗(52)
龙树与智顗实相思想异同之辨析张刚(53)
晚明佛教:短暂的辉煌与深远的影响戴继诚 赫丽莎(57)
“韩卢逐块”辨正高列过(62)
回鹘文《兔王本生》及相关问题研究杨富学(64)
东晋南朝士人与佛教之关系浅析高文强(72)
晋宋之际形神之辩与先秦道家吴勇(78)
冲突与调适:南京国民政府与佛教界互动关系探微陈金龙(82)
苏辙与佛教张煜(87)
基督教研究林庆华 张秋梅(92)
保罗神学的语言观与时间观查常平(98)
华南循道会的本色化之路——以二十世纪前期为中心的考察吴义雄(105)
近代中国基督教运动中的差会与教会关系概论刘家峰(111)
中国西南的傈僳族及其张泽洪(118)
哈尼族村社祭司——咪谷黄绍文(126)
云龙山地白族宗教文化探析——与盐井相关的宗教民俗文化金少萍(131)
彝族原始宗教与道教的比较研究杨甫旺 李世康(135)
如果没有宗教,道德是否可能?——对现当代社会宗教与道德关系的一种探索曾广乐(142)
统一·行动·未来——马丁·布伯对犹太教现代性的思考顾红亮(147)
女性、污秽与象征:宗教人类学视野中的月经禁忌李金莲(152)
咒语的本源、演变、基本特征以及与祷词、神谕的区别黄涛(160)
唐五代文言小说虎故事的巫术文化解读刘正平(166)
东晋南朝谢氏家族病史与道教信仰丁红旗(172)
洛阳汉代墓葬壁画中所表现的儒、道思想许宜兰(177)
儒道语言观与释门文字禅刍议李建军(182)
荐福弘辩的洪州禅思想宁艳红(185)
略论清代前期的五台山藏传佛教赵改萍 侯会明(190)
论杨歧、黄龙两宗绮语与禅思高慎涛(196)
佛教文献中的假设连词“若也”解植永(201)
佛教类书《释氏六帖》考论钱汝平(205)
新疆克孜尔中心柱石窟与小乘佛教李瑞哲(209)
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发展的影响王燕琴(215)
教学研究 篇九
关键字:校本教研;教学研究;基本形式;如何开展
目前,中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存在明显的错误倾向,真正的校本教研是什么,如何进行校本教学研究?首先,“校本教研”,是指“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教学研究活动。其次,校本教研的特征: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2.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3.教学研究需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4.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再次,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自我反思、同行互助、专业引领。最后,如何开展校本教研:1、陈述问题2、制订方案3、寻求合作4、采取行动5、评价效果6、发表成果。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所谓“校本教研”,是指“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教学研究活动。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其包含三层意思:
“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价值。
“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研究的是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能够促使学校建立新秩序,使学校创造一种有利于每个教师发展的氛围,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
二、校本教研的特征
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教学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研究除了对教材、教参和教法的研究外,还要十分重视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学校,研究课程。
2.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整个教育创新的活力所在。只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自觉和主动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实现的可能。
3.教学研究需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等各方面的作用。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和反思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与合作,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时,还需要教学研究专业人员和教研员的积极参与引领,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4.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学研究,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
(一)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主要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也就是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同行互助
校本教研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三)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指专家、学者等的学术指导,但据专家们的意见,专业理论、学科知识的学习、获取网络教科研信息甚至高质量的互动也可以看作是专业引领,同伴中教育理论水平较高、教学技艺较强的,对某一问题有独到见解的,也算是专业引领。
四、如何开展校本教研
1、陈述问题。
研究始于问题。开展校本教研之初,教师首先应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并结合理论学习向同伴或专业人员陈述你所发现的问题。问题陈述出来后,通过集体研讨、相互启发,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更加清晰。
2、制订方案。
校本教研不同于专业的纯理论研究,在制订方案时重在考虑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策略步骤要心中有数,认真、仔细地规划设计。
3、寻求合作。
相互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方案制订好以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寻求合作。合作对象既可以是同行教师,也可以是专业人员。通过合作,一来可以得到他们的配合、支持,二来如果他们也在关心同样的问题时,彼此可以共同探讨,共享成果。
4、采取行动。
实施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研究资料,研究资料可以包括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学生作业、学生考卷、活动照片、课后反思、教学随笔、日记等等。
5、评价效果。
行动结束以后,需要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效果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生成的,留有许多讨论的空间,应该允许不同的人对效果发表不同的意见,重视并尊重不同的观点。
6、发表成果。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最终也需要发表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接受人们的审视。校本教研通常是叙述一个故事,作为研究者的教师通常就是故事的主角之一,因此必须善于口头陈述,善于“讲故事”,善于用广大教师所熟知、简洁明了而又合乎专业规范的语言来描述与诠释研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1]《校本教学研究》;刘良华,四川教育出版社。[2]《校本教研在行动》,高等教育出版社;[3]《校本研修专论》:汤立宏,海洋出版社;[4]《走向校本发展》:杨九俊吴永军,江苏教育出版社[5]《校本教研指导》:邹尚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接第8页)突出重点的做好档案宣传工作,使档案馆不再是深居机关大院的闭关状态;同时做好档案宣传可以有效地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社会形象,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荣誉感、自豪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实现档案事业的创新与进步。
2、定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创建学习型档案馆,不断提高档案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档案工作业务培训,提高档案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丰富业务知识;创建学习型档案馆,使广大档案馆工作人员自觉树立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意识,与时俱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早在1971年第十三次国际档案圆桌会议上,秘书长鲍狄埃强调,现在是确立档案部门应用计算机政策的时候了,否则各行政机关的电脑室将自行保管现代文献资料,各研究中心和各大学也将设置新的检索机构,取代档案部门。“如果档案人员对技术的发展漠然置之,将会导致档案职业的衰败” 。因此,档案馆应特别重视对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培训。
6、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学习,使自身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