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网络传播的兴起,以往在传统新闻媒体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的言论得到空前的发展。网络舆情的相关调研有哪些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该页是编辑给大伙儿分享的网络舆情工作调研报告(最新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篇一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家庭网络和局域网的普及方面,现依据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和互联网发展现状,将涉及网络管理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由于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及的市场经济形式。
作为主要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网络的监管主要包括规范网络经营主体、监管网络经营行为、保护网络消费者权益三个方面。规范网络经营主体主要指的是网络经营主体的注册登记,监管网络经营行为主要包括网络不正当竞争和网络欺诈行为,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较广,主要表现为:网络消费合同履行问题,主要表现为延迟履行、瑕疵履行、售后服务无法保证;网络格式合同问题,主要存在着减轻、免除经营者责任的条款及其他不公平、不合理的内容;网络支付安全问题和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问题。国家工商总局要求加强网络市场监管,要求严把网络市场主体准入关,按照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对经营性网站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依法注册登记。并且,对网络衍生的虚假广告、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传销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互联网违法行为予以查处。实际上,监管对象和内容始终被界定在上述三个方面。
二、网络违法行为相关主体的责任承担。
当前的网络违法行为除比较明显的市场准入行为之外,更多的是涉及到广告、合同和不正当竞争方面。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无照和超范围的网络经营行为。这里面有一个是否监管到位的问题;二是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包括虚假宣传与虚假表示、低于成本价销售、商标与域名冲突、网站名称与企业名称及域名冲突、违法提供有奖销售(服务)、采用超级链接技术擅自使用他人服务内容、诋毁他人商业信誉等行为。三是网络商业欺诈行为。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欺诈外地的消费者及经营者。 对网络违法行为主体的责任承担应该明确为“行为者承担”原则,实践中以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违法行为比较突出,以假公司发布网络广告为例,互联网服务商往往对其提供的发布内容没有适当、有效的审核程序,从而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由此可知,互联网服务商在网络违法行为发生时往往担负较为被动的角色,但无论怎样,都必须对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第三方承担直接或连带责任。
三、针对网络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分别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公司法》、《广告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来分别予以规范,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和规模,可以按实际情况做出罚款、取缔、警告等行政处罚。
四、当前工商部门对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管手段主要包括:
一是强制性的定期年检;二是各种方式的巡查;三是根据举报线索追查个案;四是不定期的短期集中整治。上述监管手段已经无法应付瞬息万变的网络市场监管。一般来说,违法的网络行为发生时间普遍较短,改头换面的速度较快,而且由于互联网信息量相当巨大,对网络信息的过滤和分析都需要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具体分析,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网络违法行为有五大难题:一是对违法行为的管辖权确定难。依据《行政处罚法》第20条和《工商行政管理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4条的规定,行政处罚应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管辖。但互联网不受时间、时间、国界的限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都可以上网浏览;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都可能看到违法网络广告。如何界定违法行为发生地和管辖权,是一大难题。二是对违法证据确定难。查处违法网络行为关键在于证据的认定,而网络电子文档可以任意修改,不留痕迹,因此对网上证据的证明力存在争议,且电子证据易丢失或任意删除,当事人完全可以对违法事实加以否认。三是法律依据寻找难。网络经营行为的特殊性使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对网络行为监管的需要,给依法行政带来困难。四是违法责任追究难。在网络虚拟空间里,违法行为主体并未披露真实的经营地址和名称,因而对违法责任人即使有真实的地址和名称,有的违法者远在外地,有的本身就是皮包公司,行政处罚执行极难。五是执法手段到位难。主要包括:对网络监管的硬件设施不到位,没有用于监控网络行为的软件设备,只凭人力来进行大海捞针般的网络违法行为监管,根本不现实。
五、对网络违法行为的解决及法律法规的完善。
当前,我国尚无专门对网络违法行为进行调整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工商机关现适用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都是侧重于市场准入和信息网络安全方面,对网络广告、合同和不正当竞争等等没有涉及。而单独的网络广告、网络合同和不正当竞争却没有明确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可以调整。因此,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加入对网络违法行为的监管等内容,是势在必行的。实践中有一种说法是对网络行为的监管要逐步实现从工商部门直接监控为主到以行业自律为主的形态转变,但对追逐经济利益的网络经营者而言,明显地缺乏自律的主动性。对网络违法行为的解决,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法律手段,才能确保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自律体系。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法律必须强制规定网络经营者的义务,尤其是互联网服务商的义务,无论是网络欺诈行为还是其它网络违法行为,最后必然通过互联网服务商来发布,如果后者没有必要的审查程序,所有的监管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因此,加强对网络信息发布者的监管是将网络市场正本清源的惟一方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互联网服务商的网络违法行为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属地监管,根据目前实施的经济户口管理的经验来衡量,是可行的。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篇二
为进一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加强对我单位相关网络舆情的关注及引导工作,经单位党委研究,决定组建网络舆情观察组。
一、舆情观察组成立宗旨。
广泛收集、报送和研判我单位相关网络正、负面信息和涉及单位领导及职工信息,使单位党组及领导班子能够及时了解掌握网络相关动态,把握应对网络舆论的主动权。
全面开展网络舆情巡查监测,及时发现网络上关于我单位的不良信息,特别是对网络上出现与事实有出入对单位有影响的内容要及时响应,澄清事实,消除网络舆情危机,引导网络舆情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营造与单位良性互动的网络舆论环境。
二、舆情观察组队伍组成。
(一)组长。
一名,领导观察组,负责观察组全部工作。
(二)观察员。
若干名,应有过硬的业务和政治素质,爱好上网浏览,每天至少保证3小时的在线时间,比较熟悉网络论坛、微博等各种应用。
三、舆情应对机制及考核标准。
(一)危机舆情应对。
舆情应对主要是指网络上出现不利本单位工作的信息,形成或者正在形成一次针对本单位的舆情风险,如果放任不管会给本单位工作造成一定影响的现象。
1、舆情监控发现。
舆情观察员队伍要根据各人工作,建立12小时网上新闻、帖子浏览、舆情监测判断制度,非常时期实行24小时监控,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本单位有关的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务必在舆情蔓延的初级阶段发现甚至预判某一话题的蔓延风险。
观察员监测、预判到的有风险话题,应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领导,并即刻进入网上舆论监控、反击和引导状态。
3、组织应对。
舆情观察队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应对机制,在发现不利本单位工作的网上舆论风向时,及时有组织、有规划的发布回应信息,引导、反驳网友观点;持续跟踪话题直到本次舆情风险解除。
4、后期舆情收集汇总。
消除舆情后,应收集整理成资料、备案留底,以供领导查询。
(二)良性舆情引导。
舆情引导是指根据需要及领导指示,舆情观察组必须主动出击,通过在各主要论坛社区上发表主题、主要网站发布新闻、各官方微博发布信息等手段,有组织、有目的为单位工作在网络上做正面宣传。舆情引导应根据领导指示,谨慎严肃,严防适得其反。
1、确定主题。
根据领导指示,确定需正面引导的主题。舆情观察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单位方面的信息,不能自作主张炒作主题。
2、集中造势。
对确定需被集中宣传、造势的相关主题,舆情观察组需立即响应,制定相应的网上宣传方案,组织有序,分工明确,在本地重要社区、新闻网站和其他有影响的网站进行集中宣传、造势,以形成良好的正面舆论氛围。
3、后期汇总。
对于舆论宣传中的各方面情况、各阶段进展、网站主题页面、跟帖情况等均按需拷贝留底备案,以供查询。
四、舆情观察组奖惩。
(一)奖惩以月为单位进行。
(二)舆情观察组每处理一次舆情险情,根据舆情的发现、上报等各个环节的应对处理情况,给予舆情观察员一定的加分奖励,计入绩效考核分;未发现舆情或应对不力造成一定影响的则扣除一定绩效分值,造成影响严重的还将追究其他责任。
(三)舆情观察组每做一次正面舆论引导,为单位工作正面宣传做出贡献,则根据效果、网上影响大小等因素,奖励舆情观察员相应分数,计入绩效考核分。
(四)本月无舆情风险,也无舆论引导宣传,则不奖不惩。
网络舆情工作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网络舆论领袖;测量方法;移植取向;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所谓舆论领袖就是在政治竞选投票过程中,经常给别人提供建议的人。舆论领袖现象最早 被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拉扎斯菲尔德、贝雷尔森等人1940年在美国依利县有关政治选举 研究中发现。(Katz,1957,p.63)。随着各个学科对舆论领袖现象的日益关注,西方产生了丰 富的舆论领袖测量方法和理论成果。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社会日益普及和网络言论影响力的加大, 加强舆论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的论述逐渐增多。但是,这些文章多论述停留在表面泛泛的议论和 断言,由于缺乏明确的操作性定义和测量方法,尚难以进行科学实、证的考察。本文欲对1990年 代以来西方网络舆论领袖测量的两个重要研究取向,作一简单评述,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 考。一个是将传统舆论领袖测量方法移植到网络,另一个是采取与传统舆论领袖截然不同方法, 即数据挖掘方法测量舆论领袖。前者可以称为“用传统方法研究现代问题”,后者为“用现代方 法研究现代问题”。
一、网络舆论领袖测量方法――移植取向
传统舆论领袖测量方法很多,罗杰斯将这些方法归类总结为:社会计量法(sociometric techniques)、 关键人物访谈法(interviews with key informants)、观察法(observation)、自我报告法(self-designating techniques)。由于自我报告法实施起来简 单、经济,可以进行大规模测量,因此为最常用的方法;量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不断得到改善 和更新。第一个舆论领袖测量量表由卡茨和拉扎斯菲尔德1955年创建,称为Katz and Lazarsfeld 量表,在迪凯特研究中首次使用。Katz and Lazarsfeld量表之后,50多年间一系列量表相继提 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为:1962年Rogers & Cartano量表、1965年Troldahl & vanDam量 表、1970年 King & Summers量表、1978年 Levy量表、 1986年Childers量表、1994年Flynn, Goldsmith &Eastman量表。从1955年第一个测量舆论领袖Katz and Lazarsfeld 量表到1994年 Flynn, Goldsmith &Eastman量表,是舆论领袖测量方法形成、发展和成熟阶段。
与丰富的传统舆论领袖研究成果相比,网络舆论领袖研究颇为匮乏。仅有的网络舆论领袖研 究都从营销学角度探讨网络交易型社区舆论领袖在新产品采纳过程中的说服、示范作用,与国内 的关注舆论引导存在极大不同;研究方法倾向于使用量化手段来测量舆论领袖,使用最多的方法 为自我报告法,其次是社会计量法。
自我报告法即数据收集依赖受访者自己判断和回答。用自我报告法测量舆论领袖经常采用 量表测量。量表由一组问题构成,用以间接测量人们在某一态度或观念上的状况。因此舆论领 袖测量量表就是一组测量人们舆论领袖心理素质的问题,通过累加所有问题回答得分而得出舆 论领袖指数。社会计量法(也称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一种调查人们社会关系特征和群体特征的 测量方法。这些特征不同于个人特征,它们必须通过人们之间的交往或互动关系来反映。社会 计量法的实施程序一般为:(1)根据调查内容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如询问:“你和谁来往最 密切”、“你认为谁最有威望”等问题。(2)让被调查的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填写这份问卷。 (3)将每个人编号,计算每个人被选择的次数及选择他人的次数。(4)根据统计数据绘制社会图(Sociogram)、社会矩阵(Socio matrix)或进行指数分析。社会图可以直观地了解人际交往 的网络。指数可用来分析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威望等,并能了解群体的凝聚力、组织管理、社 会交往等方面的情况。社会计量法特别适用于小群体研究。
将传统自我报告法运用到网络舆论领袖研究的做法通常有三种一为网下问卷调查人们上网 时的情况;二为网上问卷;三为网上和网下调查相结合。问卷的测量题项沿用传统舆论领袖 测量量表。研究思路大多根据舆论领袖指数将网上人群二分为舆论领袖及其跟随者,对比两类人 群,描述舆论领袖的特征。例如,澳大利亚Barbara Lyons,Kenneth Henderson探讨舆论领袖对 电子商务的推动作用研究中,采用传统舆论领袖的定义来定义网络舆论领袖,运用Childers量表(1986)测量舆论领袖指数[1],采取网下自填式问卷方式,将使用计算机中介交流技术的人群二 分为舆论领袖及其跟随者,并考察两类人群使用电子商务的差异。研究发现:采用传统舆论领袖 量表测量网络舆论领袖的信度较佳(α=0.74),可以成功将网络使用者二分为网络舆论领袖与跟 随者;二者在产品知识、产品卷入度、产品采纳行为、网上投入时间、网上讨论存在显著不同(Barbara Lyons et al., 2005)。Youngju Sohn在有关韩国品牌数码产品虚拟社区研究中,舆 论领袖测量采用Flynn et al. (1994)量表[2]。该研究运用网上问卷和电子邮件邮寄问卷调查124 名网民,请他们填答浏览韩国数码相机品牌社区时的一些行为和心理。该研究将网民网上、网下 心理和行为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网络舆论领袖在网上表现与现实生活中表现有所不同,网络舆论 领袖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一呼百应的舆论领袖(Youngju Sohn, 2005)。
同样,运用社会计量法测量网络舆论领袖也不过是把研究的场域从现实世界搬家到虚拟空 间而已。在已有的运用社会计量法测量网络舆论领袖研究中,一般采用虚拟社区成员之间提名方 式。例如Nancy Baym对一个肥皂剧新闻组虚拟社区研究中,要求社区成员在问卷调查中指出社区 的舆论领袖。研究发现那些社区的“常客”、发帖多的社区成员很容易被其它社区成员以及社区 边缘参与者(潜水者)认可为舆论领袖(Baym,2000p.69-83)。日本学者I. Kaneko采用社会网络 法来分析一个邮件组成员之间的交往关系。通过分析电子邮件回复形成的社会网结构来界定有影 响力的邮件和人物,分析这些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在社区危机管理中作用(I. Kaneko, 1996)。
将传统舆论领袖测量方法移植到网络面临一些局限:使用社会计量法的前提是群体成员彼 此之间了解、熟悉,因此该方法适用于凝聚力较强、规模较小的群体,不适合大范围调查研究。 庞大、漂移和隐秘的网络社区用户之间缺乏足够了解和互动,因此社会计量法运用到网络传播存 在困难。自我报告法最大问题在于回答的主观性;极有可能一些自认为是舆论领袖的人实际并不 是舆论领袖,或者一些实际上是舆论领袖的人却没有被包含在舆论领袖群体中。因此某种程度上 说,自我报告法更多测量的是人们自认为的舆论领袖心理,而不是真正的舆论领袖。同时,现有网络舆论领袖研究样本全是自愿样本或便利样本,研究结论的适用面大打折扣。
二、革新取向网络舆论领袖测量方法――数据挖掘
基于文本的计算机中介交流(Text-based CMC)与面对面交流的根本不同在于交流双方并 不见面,很多时候也不知对方为何许人,通过文本交流进行沟通和发展友谊。 “线索消除 论”(clues filtered out theory)认为CMC消除了很多面对面交流中的必要因素,比如面部表 情、目光接触、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社会环境线索缺乏假设”(lack of social context clues) 认为CMC缺乏语言以外的社会环境线索(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职业等), 而这些是确定交流者个人特征及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Kieler,1984)。在社会线索缺乏的虚拟空 间,人们不能根据社会线索来确定社会身份,只能根据交流文本来估计写作者的社会线索。Lea & Spear指出计算机中介交流缺乏对交流对象个人情况的了解会导致人们倍加关注语言信息中所 透露的个性特征(Lea & Spear, 1995)。因此基于文本交流的CMC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到语言交流 上。而革新取向测量舆论领袖的方法则是根据计算机中介交流(CMC)的特点而研发的新方法,通 常需要借助新技术、新手段。2002年以来,国外网络舆论领袖研究的最新方法是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研究领域,在银行、证券、保险、电信、零 售、交通、航空、石化、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据的大量积累,数据 挖掘在电子商务、快速消费品行业甚至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如语言文字大显身手。
数据挖掘指从大量数据中抽取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模型或规则)的过程,就好比从一 堆矿石中寻找金子。数据挖掘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 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挖掘工作可以变得易于操作,就如同随着SPSS、SALS等大型统计分 析软件的出现,社会科学的统计分析变得轻松有效一样。事实上,SPSS中的因子分析、聚类分 析、回归分析都是数据挖掘技术。只不过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和分析报告相比,“分析报告给你 后见之明 (hindsight),统计分析给你先机 (foresight),数据挖掘给你洞察力 (insight)”(Berry and Linoff,1997)。分析报告为事后亡羊补牢之举;统计分析是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以发现事物发展规律;而数据挖掘则不需要研究者事先提出研究假设,通过挖掘现有数据,抽取 规则,从而能预测趋势和行为,支持人们的决策。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毛波、尤雯雯以BBS 类型虚拟社区中知识共享型版面为主要研究对象, 根据社区成员所发表文章对社区整体知识形成和共享过程的贡献,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对虚拟社 区中所发表的文章进行定量分析总结, 提出了知识共享型虚拟社区的成员分类模型, 将社区的成 员归纳为领袖、呼应者、浏览者、共享者和学习者等5 种类型, 提出每种类型成员的活动特点。 其成员分类模型在BBS 类型虚拟社区的交易型版面和其他版面中也得到了验证, 为今后深入研究 虚拟社区成员的行为模式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毛波、尤雯雯,2006:p.29)。
日本学者Naohiro Matsumura、Yukio Ohsawa、Mitsuru Ishizuka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出“影 响力扩散模型”(IDM),从文本内容和交往网络两个方面来测量网络角色类型,筛选出舆论领 袖。该模型基于以下2个前提假设:(1)、在基于文本计算机中介交流环境下,人们通过发回帖 子来表达观点;论坛对话链(comment-chain)体现影响力的传递结构。(2)、词语为组成帖子 的基本单位,在基于文本计算机中介交流环境中,论坛交流通过词语来表达和传播。影响力定义 为词语在对话链中传播的程度,计算为有回复关系的上下游帖子的词语交集与下游帖子词语数 的比值。该方法采用先进的网络数据采集技术(Pearl)下载网络论坛的交谈内容;在保持交谈 内容结构(讨论串结构)基础上,将文本自动切分为词语集合,通过程序智能比对上下游帖子词 语,计算机根据算法自动给出论坛每个发帖人的影响力。
图1为一个对话链示意图。实线箭头表示帖子回复关系,虚线箭头表示影响力。
图1:IDM模型解释
在图1中,C1为主帖,C2、C3分别回复C1,C4则回复C2。C1帖包含A、B、C三个词语,C2包含 A、C、D三个词语,C3包含B、F两个词语,C4包含C、F词语。C1、C2词语交集为A、C,因此帖子 C1对C2影响力为23;C1与C3词语交集为B,C1对C3影响力为12;C1、C3、C4词语交集为C,C1对 C4影响力为12×23。
帖子在论坛中的总影响力为帖子对论坛其他所有成员的影响力之和。发贴人的影响力等于其 发贴影响力之和。作者用该模型分析了日本一些论坛和邮件列组,证明模型的解释力“出乎意料 的大”(Naohiro Matsumura etal.,2002)。
三、启示
网络舆论领袖研究方法的“移植”和“创新”两个不同取向事实上存在于整个新媒体研究; 传播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传统研究方法和范式已经遇到挑战。
国际传播学界很早就关注新媒体,如1996年国际传播学界权威学术刊物《传播学杂志》出 版新媒体专辑,2000年《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季刊》的春、秋季两期刊登网络传播研究方法文章, 提醒学者注意互联网对传统大众传播研究方法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共存(Guido and Stewart, 2000;McMillan,2000)。
机遇主要来自于数据收集的便捷性。在数字化、网络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背景下,“新产 生的信息差不多都是与生俱来就数字化、网络化的,一切许多有意义的资料信息也在被重新数字 化而且迟早会网络化。这对于社会科学来说,预示着极大幅度提高数据采集效率的潜力。庞大的 上网人群也给社会科学家进行从未有过的广泛且高效的调查提供了天然的基础”(李晓明、祝建 华,2006:p.43)。大规模数据收集曾经是制约大众传播研究的昂贵瓶颈之一,而在线调查、在 线内容分析等可以轻松实现数据收集工作;而且如果有合适的分析工具,数据的分析工作可以在 收集的同时实现。
但互联网给传播研究者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挑战来自于:一、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二、网络传播衍生的新问题、新领域呼唤新方法。
信度和效度是评估研究质量的两个基本原则,网络研究也不例外。将传统舆论领袖测量方 法移植到网络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抽样误差,即样本是否能够代表所有网民。由于目前无法建立 完备的网民抽样框,目前的网民样本很多都是便利样本。以网上问卷为例,大多操作方法为网上 挂问卷或电子邮寄问卷。若把问卷放在网站上,由访问者自愿填写,面临的问题是:能否 www.kaoyantv.com 吸引足 够多的人填写问卷;填写问卷的人是否符合对调查对象的要求;是否有人多次填写同一问卷。用 E-mail发送问卷,必须掌握足够多的邮件地址,并应按随机原则挑选调查对象,否则不具代表 性。抽样框无法确定的调查中,拒答率也难以确定。只有在抽样框和入选概率已知(即概率抽样 调查)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对拒答误差的测量或者评价。
由于缺乏足够的抽样框,有些网络调查公司创建固定网络调查小组作为调查对象,这不 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但这个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小组成员流失率高,一般每年有 30%-40%的成员流失。其次是威胁效度的因素:随着网络调查小组成员受调查经验的积累,他们 对问题的回答可能与初次接触问题的被调查者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测量误差。因此,将传统研究 方法移植到互联网,需要解决概率抽样这个社会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推论的前提。
其次,网络传播衍生的新问题、新领域呼唤新方法。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进一步 加快,大量的社会现实以“数据”的形式存在。面对海量数据,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的分析工具,以帮助正确预测趋势,避免决策失误。数据挖掘则正是顺应现实的需要 而开发出来的新型分析工具,在商业领域已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现在数据挖掘技术也同样可以 在网络学术研究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互联网作为一个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新媒体,提供许多崭新领 域供研究者挖掘和探索,如网络内容(网页、论坛帖子、博客文章等)、网络结构(超链接和 社会网链接)和网络使用(网站访问记录和客户端访问记录)互联网挖掘(Zhu,2006)。如前 文介绍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和日本东京大学工程系、图象序列研究所、信息管理系合作研究的 “IDM”影响力扩散模型都是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来分析网页数据的规律。可以预见数据挖掘将会 成为社会科学工作者一项研究“利器”。
注 释:
[1] Childers, T. L (1986) 量表
1.你一般与你的朋友或邻居讨论___吗?2.你与朋友或邻居讨论___时,请问你是较少还是较多提供信息?3.过去半年内,你和多少人讨论过___?4.你的朋友会向你询问有关___的新信息吗?5.在讨论某个新产品___时,你是倾向于接受朋友的建议还是说服别人接受你的意见?6.讨论新产品___时,你经常告诉朋友们产品信息还是朋友告诉你产品的信息?7.总体而言,你经常很少给别人提出建议。
[2] Flynn et al. (1994)量表
1.我对___的意见与他人不一致。2.当别人挑选___时,较少向我询问信息。3.别人很少向我询问有关___意见。4.我周围的人根据我的意见决定是否购买___。5.我经常说服别人购买我喜欢的___。6.我经常影响别人对___的看法。
参考文献:
[1] 毛波、尤雯雯。虚拟社区成员分类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S1).
[2] 李晓明、祝建华。让社会科学插上信息科学的翅膀[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6(2).
[3] Katz. E.,“The 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 An up-to-date report of an hypothesis,”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21(1957): 61-78.
[4] Fisk, G., “Media influence reconsidered,”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1 (1959) 83-91.
[5] Flynn, L.R., Goldsmith, R.E. and Eastman, J.K., “The King and Summers opinion leadership scale revision and refin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Vol.31 (1994) 55.
[6] Eric Vernette, “Role and Profile of Opinion Leaders for Internet Diffusion Process,” Decisions Marketing 25 (2002)93.
[7] Reid Goldsborough, “The influence of active online users,” Black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 5 (2002) 30.
[8] Barbara Lyons, Kenneth Henderson, “Opinion Leadership in a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 5 (2005) 319.
[9] Sohn Youngju, “Opinion Leaders and Seekers in Online Brand Communities Centered on Korean Digital Camera band Communities,”Master Thesis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Summer Semester (2005).
[10] Baym N.K., Tune in, Log on Soaps, Fandom, and Online Community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2000) 69-83.
[11] I. Kaneko, “the Great Hanshin-Awaji Earthquake and Network Organization Theory,” Proc.Innovative Urba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Disaster Management (1996)233-241.
[12] Kieler S., “Computer mediation of conversation,”American Psychologist 39 (1984)1123-1134.
[13] Lea M. & Spears R., “Love at first byte Building personal relationships over computer networks,” in Understudied relationships Off the beaten track Eds. J.T. Wood & S. Duck (Newbury Park, CA Sage, 1995) 197-233.
[14] M. Berry and G. Linoff, Data Mining Techniques For Marketing, Sales, and Customer Support (USA John Wiley & Sons, 1997).转引自数据挖掘讨论组http:省略。cn(2006-8-20).
[15] Naohiro Matsumura, Yukio Ohsawa and Mitsuru Ishizuka, “Influence Diffusion Model in Text-Based Communication,”in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 (2002).
[16] Guido H Stempel III and Robert K Stewart, “The Internet provide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ers,”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3 (2000)541-548.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篇四
基层作为政策的具体执行层面,在宣传政策、处理矛盾的时候,面临着“网上网下”双重压力。************说,网络就是草野,网民就是草根。应该说,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刻,能像现在这样,把江湖与庙堂连接得如此紧密而一体、把百姓与官家交融得这么便捷而深入。“过去的权力机关说一不二,今天的网民说三道四”,网络舆情对管理者形成了强大压力,感知网络舆情风险并正确应对,成为基层干部的必修课。
(一)涉众型互联网违法犯罪,成为群体性舆情事件的高风险源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近年来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网络非法吸储以及网络售假等案件多发高发,且涉及面广、社会影响恶劣。在多起非法集资事例中,局部投资人将不满情绪指向党委和政府,质疑金融政策和国家体制,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产生质疑,潜伏着较多的社会风险。
(二)“对抗式解读官方信息”舆论频发,加大官民裂隙。在突发公共舆情事件或政府公共政策发布时,官方信息容易引发民众“对抗式解读”,即“官方解释什么,民众越疑心什么”的恶性循环。比方城区路面破损、乡村道路坑凹、教育公平问题、物业管理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等,都成为网民疑心相关部门工作未尽职尽责的重灾区。
(三)质疑和触碰党委和政府的权威,成为一局部网民的心态。随着民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多元化的舆论场中,“否认性的声音”和“批判性的观点”容易引起公众的兴趣,引发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和共鸣。如:农民工群体、涉军群体、“无家可归”“有家难归”的购房群体等,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不加区分的把责任归因于政府,在网络上制造声势,引发共鸣,无疑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本钱。
(五)局部利益群体认同***督察巡视,抗拒本地党委政府政策解释。局部民众对***领导集体以及***的战略决策一致拥护,但是对于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一些做法存有非议,认为他们没有较好地贯彻***精神或者执行走样。越级上访和网上反映成为他们诉求得到上一级党委政府解决的渠道,特别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工作组到本地开展督察巡视、高级领导干部到本地调研时,这局部利益群体就会在线上线下集中反映问题,给地方维稳、治安、信访、特别是舆情等工作增加压力,干扰正常的督察、巡视、调研工作,引发事端。
(一)缺乏认识,消极应对。对网络成为主要舆论阵地缺乏应有的认识,习惯用传统的思维方式看待网络舆情问题,不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估计缺乏,没有以我为主、抢占先机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在舆情形成初期,有效的引导和预防可以防止网络的发生,造成在面对网络舆情时,消极防御应对较多、积极抢占先机引导偏少,简单粗暴应对多、合理引导平息少。比方,很多基层部门认为自己把线下工作做好就行了,网上的事情由宣传、网信部门处理,不是自己的份内事。
(二)投入缺乏,保障不力。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很多基层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上缺乏人员和物质设备的有力保障。没有配备专门的网络舆情员,缺少网络舆情监测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网络评论员,出现具体工作无人管或无法管现象。信息化建设投入缺乏,或设置不合理,缺乏自主的、有影响力的网络宣传平台。比方,基层网信办设在宣宜传部,只是协调机构,不是工作机构,由编制为1-2人的内设科室承当网信工作。
(三)机制不全,处置不力。网络舆情的处置机制还未有效建立,很多时候把侧重点放在已产生后果的网络舆情或者是涉及面广的重大网络舆情上,对涉及潜在危机和区域性个体事件舆情的收集、分析工作还显滞后。在如何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方面显得相对薄弱,没有形成系统的对策和措施,处置机制不健全,不能适时果断处理危机。比方:缺乏语境处置预案未建立信息分析机制、正面引导机制未形成、如何与网络媒体打交道引导网络舆情走向等现象普遍存在。
(四)方法欠缺,水平较低。基层及时反映、有效应对重大舆情的能力不强,缺乏处置网络舆情危机的方法技巧,不善于和新闻媒体沟通。都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新时期在处置网络舆情时,不能只是堵住群众的嘴,很多时候正是由于我们处理的手段比拟弱、水平比拟低,才出现诸多失误,引发群众不满,导致事态升级。比方,一些行政执法部门,面对媒体的舆论监督,不敢说话、不会说话、说错话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是要加强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源头控制。由于互联网匿名性所带来的网上信息无序是客观存在的,网上有害信息时常被传播,如果对此不加控制,则势必导致网络空间不良倾向和情绪的蔓延,并对现实社会造成危害。加强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源头控制,有助于网上信息生态良性开展,使之成为公众信息交往的有序空间。要发挥各级网络管理机构、公安部门的作用,协同作战,对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行为进行查处和打击。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战斗力,贯彻并认实到抓好舆情工作是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压实工作职责,强化管控力,把與情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全力做好舆情应对工作,要突出民意建设,强化研判力,要切实化解舆情隐患,把舆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舆情风险;要按照要求快速有效的处置好舆情,强化处置力,确保全x舆情平安,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要健全互联网舆情的快速报告制度。互联网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大量的信息更新,集纳了社会各个不同层面的立场和观点、意见和建议、情绪和诉求。对此,要健全及时、准确、全面的互联网舆情报告制度,将网上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热点事件、网民情绪、公众意见等快速报告给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x委网信办提出必要的处置意见,涉事部门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护和营造网上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效劳经济社会和谐开展的大局。监测发现的重要與情信息应1小时内速报上级网信部门,不得瞒报、误报,主动开展网上网下调查核实、应急处置工作;已引起媒体关注的网络舆情,涉事部门要在6小时内发声,在12小时内受理问询、质疑和意见建议,并在调查了解的根底上,在24小时内正式回应。网络舆情快速报告制度应当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对各项工作的常态化要求,各级各部门都要予以高度重视,由专人分管,明确专门的联络员,确保落实到位。
三是要落实网络舆情处置的干部问责制度。“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甚至会影响现实社会事件的开展和走向。每一条网络舆情的背后,都隐藏着某些利益诉求,这也是民意的重要组成局部。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回应和处置,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水平和智慧。网络舆情的应对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应根据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关考核要求,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中的考核比重,加强催促检查和年度考核。对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明显的,按照有关规定通报表扬;对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提出问责建议。问责的目的,一方面使各级干部重视网络舆情所反映出的问题,更好地提高工作水平和效劳水平,有效地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也将各级干部的工作状态置于网络舆论的监督之下,使互联网成为干部勤政廉政的一面镜子,进而提高社会的公共监督效果。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篇五
今年,信息科坚持以宣传舆情、信息、调研和网络工作为重点,本着全面、及时、准确、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宣传调研信息与舆情信息工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为实现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目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截止到10月份中宣部发舆情信息200篇,其中中央领导批示14篇,中宣部发业务通讯单篇一篇。会宣传部发4篇,商丘发工作信息在全市处于前3名的位置。调研工作今年共报调研8篇,其中《永煤文化现象的调查》、《永城着力做大做强面粉产业》分别被《河南日报》和公安部办的《社会与法》第一期发表。今年永城新闻网与大河商丘;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处理工作;与搜狐网对接进行网上直播了19、20届中国围棋名人战实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信息调研在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在开展宣传信息调研工作中,我们深入研究,正确定位,提出了信息调研工作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服务的总体思路,按照这个思想,提升了信息调研工作的地位,畅通了信息调研工作的路子,提高了做好信息调研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带动了全年的宣传信息调研工作。
二、抓强化,夯实信息工作基础。
做好宣传信息工作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宣传信息队伍,为此,我们一直为培养宣传信息队伍作努力。今年召开4次宣传信息专题会议,研究工作,培训队伍,已经初步在全市形成了较良好的宣传信息运行工作机制。
2、突出重点。围绕重点工作,挖掘重大题材,发挥重要作用,要求信息员必须深入基层搞调研。凡是上报中宣传部的重要信息,我们要求信息员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切身体会,深刻理解相关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
三、抓优化,提高信息工作质量。
信息稿件质量不高,就没有交流传播的价值,即便是数量多,也无济于事。因此,我们把提高信息的质量作为信息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信息质量第一”的观念,推动信息工作由“收集”向“加工”转变,花大力气加强信息调研工作,探索“初级信息一调查研究一深度信息”的路子。为此,我们提出“四抓”:宏观信息抓高度,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经验信息抓深度,科学归纳宣传思想工作的典型经验;常规信息抓角度,通过开掘、加工和提炼,使信息新意迭出;突发信息抓速度,建立限时报送、严格审核、责任追究机制。
四、抓沟通,强化信息工作合作。
信息工作是一门上下联动的工作,只有及时掌握上级宣传工作动态,了解基层宣传工作情况,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在如何掌握上级部门的工作动态方面,我们提出了“三多”,即多读理论文章,多看电视新闻,多于上级部门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及时掌握和了解上级部门的工作需要,做到宣传信息稿件因需而供。这样做,不但可以得到他们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获得一些信息线索,这样就更有利于信息的报送和采用。
保持与基层信息队伍的紧密联系,我们要求各乡镇、市直各单位,明确专职的宣传信息员,并建立档案,经常联系。今年不定期将继续召开宣传信息专题会,就宣传工作内容、年度工作重点及信息需求等作专题培训,积极培训信息队伍的业务工作能力,我们还积极与各新闻媒体加强联系,达成共识,合力开创局面。
五、全员发动,群策群力。
反映的是整个宣传文化系统的重要工作,仅仅依靠一两个人是不行的,必须发动广大宣传文化系统的干部共同参与这一工作,形成“领导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我们在系纳内部建立了信息上了工作机制,以《永城宣传信息》为基础完善系统内部信息报送制度,保证信息质量和数量。一方面大力培养宣传信息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一方面结合建设学习型机关,规定每个同志都有报送信息的义务责任,并按科室下达目标任务。
六、网络工作明显加强。
1、今年永城新闻网进行了第二次改版,并在人民网开通了永城专页,永城新闻网也与大河商丘网成功,到目前为止,今年共投到网站上的资金达2万多元。
2、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处理工作。永城今年发生两起重大事件,一起是大汉雄风雕像事件,事情发生后,我们一边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网上跟贴,一边到宣传部协调,争取在内的媒体不上报、不上网,并成功协调10多家网站对本事的报的删除工作,二起是洪辉事件的网络监控工作,事情发生后,宣传部成立了以部长为组长的监控领导小组,本次事件长达40天,工作人员24小时监控,及时发网上帖子12个,并成功在短时间内删除,事情过后。.。.。.。.。.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篇六
xx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总人口为1080万人,面积2.66万平方公里,辖2区、1市、10县,全市共有206个乡镇,4632个行政村,公路通车里程16625公里,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脉络,辐射城乡,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实现了乡乡、村村通油路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xx市农村客运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现有客运企业26家,三级以上客运站23个,乡镇客运站197个,招呼站1450个,开通农村客运班线486条,农村客车20xx台,乡镇通车率为100%,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8%。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已初步形成,实现了“公路通、客车通、信息通、物流通”的目标,为繁荣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当前,在各级交通运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村客运市场已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的轨道,农村客运班线的通达深度、运力结构优化以及农民群众出行条件的改善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乘车难”问题,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农村客运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方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市运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配合、支持的结果,是我市各级交通运管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努力的结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困难很多,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为把这一造福人民的好事办好,我们改变了“交通部门唱独角戏”的作法,在工作中主动向市政府汇报,取得了政府的理解和支持,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对各县市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意见》,并在基础较好的社旗县召开了全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现场会,对社旗县农村客运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实地观摩,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农村客运网络化进程。各县市区交通部门也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强力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使我市农村客运又好又快发展,我市于xx年要求各县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对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规划进行修订,规划要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要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前瞻性,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召开全市农村客运工作会议,制定了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达到的目标,要求xx年底前,行政村通车率达98%以上,至xx年底,行政村通车率达100%。发展农村客运提倡一县一网一公司,同一线路由一个公司经营,统一车型,颜色、标识,在制定规划时,各县要统筹规划,全盘考虑,尤其是县与县交界处不能遗漏,尽量减少线路重叠,防止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
(二)各县所按照市局要求,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深入企业、乡镇、行政村、集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出行习惯、出行规律、行政村的数量、人口密度,哪些村已通车,哪些村未通车。根据群众的流时、流向、流量、道路状况,确定上什么车型,上多少车辆,什么时间计划开通班车,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各县所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农村客运近期发展规划和中远期发展规划。
(三)发展规划制定以后,管理部门决策有了依据,我们按规划发展农村客运班线。两年来,我市发展农村客运班线83条,农村客车442辆。当客运市场有变化时,我们及时对规划进行调整,避免了审批班线的盲目性和资源浪费,保证了客运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我市农村客运健康持续发展,我市对农村客运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县市区要在本辖区选择两条以上农村客运线路作为农村客运精品班线,农村客运班车标识统一采用“新农巴士”样,新投入运营车辆实行统一车型,统一颜色,引导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推行公司化经营、集约化经营,统一进站,统一调度,统一排班,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提高安全和服务水平,通过示范推广,全面推动我市农村客运的发展。
(二)各县市区根据本地的实际逐步确定一至两个车型,作为本地农村客车的品牌车,以提高农村客车的整体外部形象,便于管理,便于车辆售后服务。客运企业同一线路在新增车辆或更新车辆时,在颜色、标识、车型上进行统一,考虑到农村道路路窄、弯急、坡陡等特点,为保证行车安全,我市农村客车座位一般控制在25座以内,严禁不符合规定的客车参与农村道路客运。
(三)在发展农村客运线路时,各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对道路进行实地考查,对符合安全要求的,在审批表上必须注明:“经实地考查,该班线道路状况符合农村客车安全运行的条件”,方可办理车辆营运手续。
(四)目前县城通往乡镇的客运班线已基本满足需要,下一步重点是注重发展乡到村的农村班线,要以乡镇客运站为依托,依据当地实际,农村客运班车采取区域经营、循环经营、设置临时发车点等灵活的经营方式,深山区、人口稀少地区可采取电话预约不定期发车等,提高农村客运的通车率。
(五)要处理好现有农村客运线路和新开农村客运线路的关系,在充分考虑方便农村群众出行的基础上,兼顾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在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客运班线通达能力的基础上,对不能辐射到乡村的农民群众出行特点,出行需求、客流量、流向、流时等因素进行调查摸底,原则上在不增加运力的前提下,适当进行线路延伸,防止运力过剩和产生纠纷,保持客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一个县有几个公司经营的,要采取划片经营,分线经营等方式减少经营者的矛盾和冲突。对经营农村支线、冷线客运的,实行冷热线搭配、捆绑式经营,以提高道路运输经营者参与农村客运的积极性。
(六)坚持“路通车通、路运并举”的方针,力争路通到,车通到,要统筹城乡客运网络和站点,引导车辆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展。
(七)要充分发挥乡镇客运站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村客车进站经营,至xx年底,乡镇客运站投入使用率要达到100%。
由于我市运管部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措施得力,农村客运得到了蓬勃发展,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理解、支持,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称赞。
近年来,在各级交通运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农村客运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把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各县根据农村客运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农村客车税费实行减免,切实降低农村客运车辆运行成本,在落实好国家对农村客运实行燃油补贴工作的基础上,有些县抢抓机遇,务实高效,扎实工作,积极组织协调,优化了农村客运的发展的环境,为农村客经营者争取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西峡县运管所通过协调给城乡公交车辆带来了减免交通规费、工商税收等多项优惠政策。淅川县运管所对申请从事农村客运的经营者采取“优先开业审批、优先线路审批、优先安排班次、优先核定票证、优先年度审验”的“五优先”行政倾斜政策。南召县运管所针对班线开发初期大多是亏损经营的事实,根据线路情况确定了必要的靠线培育期3-6个月,靠线期间可对规费免征;对于效益较差,又必须开通的线路(冷线),其经营车辆可给予较长时间的经营期,免征30-50%的交通规费,从而激发了农村客运经营者的优越感,充分调动了农村客运经营者的积极性,为加快客运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确保了农村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为加强农村道路客运组织管理,建立良好的客运秩序,我市运管部门以客运线路为依托,积极引导,鼓励农村个体运输户走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道路。我市现在农村客运车辆都加入了经营资质在三级以上的客运企业,实行统一排班,统一结算,滚动发车的管理模式,使农村客运市场秩序井然,经营行为规范,给农村客运经营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并在推行公司化经营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农村客运精品班线,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群众的乘车环境,使农村客运朝着安全、快捷、舒适的良性轨道发展。如淅川县运管所把淅川—香花线定为农村客运精品班线,将该班线上其他公司的车辆统一过户到淅川交通运输公司,这样一条线路上由一家公司经营,统一了车型,统一标识,司乘人员统一服装,统一安全管理,统一监督管理,统一分配收益等,成功地创建了淅川的农村客运精品班线。
发展农村客运是交通运管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以人为本,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是实践交通部提出的努力做好“三个服务”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很重视发展农村客运,始终把农村客运的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我们采取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强化安全责任。运输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我们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人人头上有目标、有任务、有责任,形成安全工作事事有人问,处处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注重对农村公路安全性考查。发展农村客运时,各县运管所的有关同志亲自对道路进行实地考察,对符合安全要求的,才予发展。三是所选车型必须是交通部汽车目录上的车型;四是,强化司乘人员的安全意识。督促车辆进站经营,禁止“三品”上车、超载、强超、强会、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落实交通部“三不进站,五不出站”规定,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好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关、驾驶员从业资格关、车辆技术关,充分发挥运管机构驻站监督人员的作用,保证道路运输生产安全。同时对全市3000余名乘务人员也进行了安全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让其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经营意识,自觉遵守道路运输管理和安全营运的有关规定;五是切实提高农村客运的抗风险能力。一方面我们实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客运班线审批、车辆年审等时机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按规定落实承运人责任险制度,要求其购买保险要足额、及时,确保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保证赔付。
各县市区运管所加强了对农村客运市场的监督管理,开展了道路客运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黑车参运、串线经营、欺行霸市等违法违规行为,严禁拖拉机、货运机动车等非载客车辆从事客运经营行为,发现农村客车有超载行为的,均予以制止,并采取相应措施安排乘客改乘,维护客运市场的良好秩序,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维护农村客运市场的良好秩序。尤其加强对农村客运车辆的管理,规范客运经营者执行各项服务标准,落实普遍服务的义务,为农村群众提供连续、规范的运输服务。积极配合物价部门抓好运价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了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道路客运市场清理整顿中,我市运管部门查处违规客车846辆次,16名违规驾驶员被列入“黑名单”,被注销从业资格证,客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总之,发展农村客运,让农村群众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是一项民心工程,形象工程,作为运管部门我们责无旁贷,一定要抓住机遇,务实工作,强力推进,使我市的农村客运工作在不久的将来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篇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作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双刃剑的网络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舆情危机,正如一网友所说:“每个人都是一羽话语蝴蝶,同频共振即可掀起舆论风暴。而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一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作家、新闻发言人,蝴蝶又有了麦克风,更容易形成话语声浪、文化波涛”。所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现状:
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建立起了最基本的舆情监管体系,可以开展网上舆情的采集、分析、处理等,但只局限于小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节中还存在很多漏洞,很多责任主体单位还存在着不重视、不配合现象,影响了整个舆情处臵工作的正常开展。
造成舆情监管难的原因及对策:
分析来看,造成网络舆情监管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络中传播,仍可能引发新的不良影响;5、对网络舆情掉以轻心,很多领导认为网络仅仅是发泄情绪的途径,对网络舆情不愿闻也不愿管,怀着自生自灭的心态看待网络舆情,也是造成网络舆情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原因。
网络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网络舆情监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涉及到多个主体,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面对新的历史形式,我们的网络舆情监管更应该按照“管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开展。
2、密织社会监控网络。网络被称作浩瀚的海洋,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的传递,单靠网络监控系统只是杯水车薪,需要充分调动{}各主管部门、网络文化管理机构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网上舆情监管工作,建立一种信息共享、高效运作、快速反应的舆情监控体系和机制。
4、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对一些新闻网站,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做大做强,成为推介政府、宣传政府的主流网站。加大与上级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可成为抵制不良信息的网络正面宣传主阵地。同时完善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做好培训,提高网络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懂政策、讲方法、富有战斗力的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和网络评论员队伍,为有效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篇八
指定舆情信息人员,按照工作安排,确实加强舆情信息队伍建设,抓好舆情信息报送工作。在全镇53个行政村建立舆情信息员和兼职信息员,要求信息员必须从基层搞调研,要求信息员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切身体会,深刻理解相关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镇委领导聘请市技术学院老师开展网站管理人员、舆情信息专职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开课讲解防治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在网上泛滥,引导镇内舆情信息认真开展,也积极配合舆情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安排组织人员担任专职信息通讯员,全力配合舆情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积极培训信息队伍的业务工作能力,我们还积极与各新闻媒体加强联系,达成共识,合力开创新局面。
对一些网路中出现本单位工作中容易误解的问题,为了避免出现更大范围的不良社会反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作为工作人员,在发现问题之后应该及时向本单位相关部门反映,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为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不良影响而及时采取相应对策。积极解决问题的同时协调相关人和部门控制出现问题的影响并采取删除相关帖子,此外,对于前期工作做得不到的地方及时纠正,并且说明今后在工作过程中注意信息的及时公开,也请大家对于我们的工作能够予以理解和支持。
二、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上网氛围。
强化管理,加强沟通。江南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相关网站、论坛负责人做好对涉及较敏感问题的相关言论、帖子,认真审核把关,同时在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配合工作。镇委领导积极推动镇网站的创建。积极创建推动镇内网站的建立,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并要求网站建立好后和日常管理。
强化互动微信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形成“领导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党委领导牵头建立微信平台,通过微信平台与镇里副职领导协调工作安排布置。并建立工作群、工作微信平台。强化运用网络平台,健康适度上网。积极开展微信平台,镇委机关各部门创建微信平台,xx年舆情信息工作在上新台阶,新突破。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篇九
cnnic每年发布两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已成惯例,但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概括性地描述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而此次开展对网站短信息和宽带服务的专项调查,则是对互联网市场上出现的新业务、新应用的专项调查,使得调查能够更深入、更具体地反应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两份报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据悉,cnnic对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从调查方法设计、样本的抽取、数据的采集、整理以及报告的撰写均与每年两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相同,由此,其工作量可见一斑。
报告显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10.9条,58.4%的用户每月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花费不超过10元。另外,70.8%的宽带用户是通过adsl方式接入的,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其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
调查显示,对于网络短信息,在使用网络短信息的人群中,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2.8%;其次是25-30岁的用户,为29.1%;31-35岁的用户占15.8%;35岁以上的用户占16.6%;可以看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大部分集中在18-30岁的年轻人,他们使用网络短信息主要是为了与朋友沟通。
另外,本次调查还就网站短信息使用者的基本特征、网站短信息服务使用情况、用户满意度以及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比较有意思的是,对于拥有手机但是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用户,其原因多种多样:因为'不需要'而不使用的人最多,达到34.6%;其次是'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不知道怎么使用'以及'收费太贵',分别有13%、12.2%和11.6%的用户选择;因为'工作太忙,顾不上'、'操作繁琐'、'不了解该服务'、'上网不方便'等原因而不使用的用户各占5%左右;3.7%的用户担心'不安全/不可靠';'没想过'、'不习惯/不喜欢'、'内容太乱/不真实'、'担心网络病毒'、'手机无此功能'等也是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这让我们一方面感觉到网络短信息的市场容量还远远没有饱和,另一方面,在网络短信的市场开拓与市场培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宽带方面,报告对我国的宽带使用、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宽带服务用户中,男性、30岁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用户占据相对主要地位,而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使用最多的宽带上网方式是adsl,所占比例为70.8%。而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使用计时付费的家庭宽带用户大部分每月宽带上网花费不超过100元,采用包月或者包年制的家庭宽带用户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另外,针对现在宽带服务,有一半的非宽带服务用户未来一年内肯定会或可能会使用宽带服务,因此我国宽带服务的前景比较乐观。
专家称,该调查报告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反映对网站短信息和宽带服务的看法和使用情况,将为政府和提供此种服务的企业提供参考数据,从而促进网站短信息服务、宽带服务乃至我国的互联网产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另外记者从cnnic获悉,今后cnnic将继续关注互联网热点问题,并展开相应调查,向公众公布相关数据,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准确、全面、深入的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