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表示说的词语 表示说的词语(精选5篇)3-14-83

一位诗人说过、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这也许正是一种美丽,正如维纳斯的断臂,让人回味无穷,而回忆里总有一种甜甜的酸酸味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表示说的词语(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表示说的词语范文 篇一

【摘 要 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 键 词】叹词/指示词/话语分析/语法化

【正 文】

1 从广州话的“呢”和“嗱”说起

广州话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表面上同一个“呢”字可在句子中三个不同位置上出现。请看例(1):

(1)呢,图书馆嗰个张生呢,唔知佢来唔来呢?(哎,图书馆那个张先生,不知道他来不来呢?)

这里的三个“呢”,形式虽然一样,功能却有所不同。第一个表示提醒,第二个表示停顿,第三个表示疑问。严格来说,第一个“呢”跟其他两个“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相对独立,后者从属于前面的词组;前者表示某种话语的功能,后者是话题和疑问的标志。

为了区别“呢”的三种用法,拙文(1996)曾尝试把三个句法位置上的“呢”分别称为句首助词、句中助词和句末助词。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把句首的“呢”跟其他位置上的“呢”区分开。出现在句首的“呢”相当于叹词;出现在句中的“呢”相当于停顿词(赵元任1968;朱德熙1982);而出现在句末的“呢”相当于其他方言的句末助词。不过这种做法也有它的缺点,就是不能突出句首“呢”跟其它两个“呢”的根本区别。就它们的句法行为来说,句首的“呢”能单说,可自成一句话。这跟一般意义上的助词不同。请看:

(2)呢,只雀仔喺嗰度啊!(看,鸟在那儿啊!)

(3)呢,戴眼镜嗰个咪阿明啰!(看,戴眼镜那个不就是阿明吗!)

从语用功能方面考虑,“呢”的作用是把听话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某事物上,因此具有指示功能。“句首助词”的提法也不能很好地概括这一点。除了“呢”之外,广州话还有一个“嗱”(na[21]/la[21]),也是表指示的,如:

(4)嗱,戴眼镜嗰个咪阿明啰!(看,戴眼镜那个不就是阿明吗!)

(5)嗱,呢度十文!(〔买东西付钱时〕哎,这里十块!)

此外,我们注意到,吴方言也有个“喏”,也是用来表示指示和提醒的。以崇明话为例:(“喏”表示指示时念no[55]或no[53],表示提醒时念no[223])

(6)喏,拨一块糖你吃。(诺,给你一块糖吃)

(7)喏,夷个钥匙交拨你。(诺,他的钥匙交给你)

(8)喏,个件衣裳快点净脱夷。(诺,这件衣服快点把它洗了)

(9)喏,喏,大家看,夷个付何个腔调!(诺,大家看,他这副什么态度)

例(6)和例(7)都是说话人传递东西时说的话。例(8)和例(9)中“喏”把听话人的注意力引向眼前的人或事物。下面两例中,例(10)表示“请看”,例(11)表示提醒:

(10)喏,夷诈人[口]特。(看,他耍赖了)

(11)喏,是个年子个事体,你忘记脱[口]特?(诺,是前年的事,你忘了)

上海话也有“喏”,许宝华、汤珍珠的《上海市区方言志》(1998)就收了这个词。它有两个读法:n[53]“表示给予”、n[12]“表示让人注意自己所指的事物”(357页)。钱乃荣(1997)《上海话语法》也有记录:(下面五例译文均为笔者所加)

(12)喏,脱我拿去!(喏,给我拿去!)(241页)

(13)喏,还拨侬!(喏,还给你!)(241页)

(14)喏,要搿能挖再挖得快!(喏,要这样挖才挖得快!)(242页)

(15)喏,侬要个物事摆辣此地。(喏,你要的东西放在这儿。)(242页)

(16)喏,讲拨侬听!(喏,讲给你听!)(242页)

例(12)至(15)中,“喏”表指示;例(16)的“喏”起篇章标记的作用。

苏州话、温州话等方言里也有“喏”。这词在口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文字里却比较难找到。一个少见的例子来自杨步伟《一个女人的自传》第一章《讲我自己》的最末一句(杨步伟1967:5):

(17)你要知道我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你得读我的自传。诺!底下就是!

在1999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杂记赵家》第4页,“诺”字改作“喏”。杨步伟在上海中西女塾读书,能说上海话。她写作的风格明显受赵元任先生的影响,口语的感觉很强。上面引文中的“诺”明显有话语的功能。其他例子有:

(18)夏丐尊·叶圣陶《文心》十四:“喏,是表示全句由低而高的。”

(19)沙订《母亲》:“‘就到王家磨儿子哩!喏!’她用手指一指左手边一个青葱的林盘。”(引自《汉语大词典》第3册375页)

最后举两个长沙话的例子:

(20)喋,咯里摆三盆花!(喏,这里摆三盆花!(李永明1991:573)

(21)喋,就在那边,你冒看到呀?(喏,就在那边,你没看到呀?)(同上,页574)

现在回过头来看广州话的“呢”和“嗱”,更能看到“句首助词”的提法不是太好,因为这样容易让人把它跟句末助词或语气词混为一谈。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到,广州话的“呢”、“嗱”以及吴方言的“喏”和湘方言的“喋”等,就句法行为来说,跟叹词相近而跟语气词相远。和叹词一样,它们可以单说,可以独立成句,而语气词则不能,

(22)a:只雀仔呢?(鸟呢?)

(23)a:十文吖!(十块钱!)

b:呢!(看!)

b:嗱!(喏!)

可是它们跟叹词也不完全相同。首先,它们的主要功能在言语交际方面而不在于表达说话人内心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有明显的指示功能。“呢”、“嗱”、“喏”、“喋”的指示功能可从它们跟手势和眼神的关系看出来。说话人说这些话时,必须同时作出相应的手势或眼神(如指向或者望向某事物),否则话语便会变得没有意义。下面举两个例子:(#表示句子不能成立。)

(24)a:本书去咗边?(那本书在那儿?)

(25)a:俾杯水我吖。(请给我一杯水。)

b:#呢!(可是手眼都不动)

b:#嗱!(可是手眼都不动)

例(24)和例(25)中b所说的话,因为缺少了伴随的手势和眼神,都变得不好懂了,而叹词一般没有这样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呢”、“嗱”、“喏”、“喋”等在语用功能上跟指示词更接近。它们主要的作用不是在句首表示语气,而是以独立小句的形式,把听话人的注意力引导到某事物上。(注:粤方言里“呢”和“嗱”有一定的分工。简单来说,“呢”比较侧重于指出事物的所在,而“嗱”往往还有交付或给予的意味。(如付钱时一般说“嗱”不说“呢”。)不过由于本文的重点是考察指示叹词在汉语方言里的情况,因此不必对粤方言的个性着墨太多。这里附带说明一点,“呢”在粤方言里有不同的发音,高平和高升调都可以。语音特别是声调的不稳定,是语气词和叹词的特点,这点前人已有论述。)目前语法学界对这些词还没有固定的说法,我们不妨称之为“指示叹词”。(注:李永明(1986)《衡阳方言语法》收了“喋”和“咧”两个词,作者称之为“发语词”。欧阳伟豪(2000)和陆镜光(1996)一样,以“起始助词”(initial particles)命名粤方言里有关的词。本文对这类词的理解,跟他们的看法不尽相同。欧阳伟豪(2000)着重“起始助词”同句中和句末语气词的联系,这点与陆镜光(1996)一样。跟陆文一样,欧阳文也提出以“起始助词”来涵盖“发语词”和“叹词”的做法,这样的处理方法,虽然达到了区分指示叹词和其它种类的叹词的目的,却把语气词和叹词两个大类相混了,代价未免太大。欧阳文也谈到“呢”和“嗱”等的指示作用,不过重点在“直指”(deixis),即本文所说的现场用法,而未涉及其它的用法,特别是话语、篇章等方面。除“呢”、“嗱”外欧阳文还提到复合的“起始助词”(包括“呢嗱”、“呢喂”、“呢敢”)。不过这些组合除“呢嗱”外用的不多,如有需要也能按照本文的方式处理。)

2 指示叹词的用法

指示叹词有两种主要用法:手势用法(gestural usage)和象征用法(symbolic usage)(fillmore 1971)。手势用法和象征用法,相等于基本用法和引申用法、字面用法和比喻用法、或直接用法和间接用法。为了解说的方便,以下把指示叹词这两种用法,叫做现场用法和非现场用法。“现场”指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能直接看到对方,而听话人也能直接看到说话人所指的东西;也就是说,当说话人和听话人在进行面对面交际的时候。面对面交际以外的用法,都叫非现场用法(如电话会话或书面交流)。

上一节举例说明的主要就是现场用法。从所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广州话的两个指示叹词表示的主要都是“看”的意思。在现场叫听话人看某事物,等于把对方的视线引到该事物上。现场用法的条件是,说话人引导听话人注意的必须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在言语交际进行的现场中都能看到的事物。可见“看”或者“注意”是指示叹词最基本、最原始的意义。

看的对象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其他的东西,譬如某件事情,某种道理,或某些情况。说话人可以通过指示叹词向听话人指出,某种双方都能看到的情况的出现是以前所做的某个决定或行动所致,言下之意就是说话人早就预计到那样的决定或行动将会带来这样的结果。如:(以下四例均取自李新魁等1995:590—591)(注:李新魁等(1995)还注意到“吖”和“嗱”可以连用。这时候它们一定出现在句末,表示征求对方的意见的意思,书中举了这样的例子:

(1)你地话,阿福抵唔抵打吖嗱?(590—591页) (2)做官之嘛,做唔做都系噉话啦,你话系咪吖嗱?(599页)

(你们说,阿福该不该打哪?)

(当官罢了,当不当都是这样啦,你说是不是?)

这个位置上的嗱,必须跟“吖”连用,而且看起来更像句末语气词,我们暂时把它跟本文讨论的指示叹词分开处理。)

(26)呢,我早就话唔得架喇!(你看,我早就说不行的了!)

(27)嗱,我早就话唔得架喇!(你看,我早就说不行的了!)

(28)嗱,系唔系啊,噉咪得啰!(你看,是不是啊,这样做就可以了!)

(29)嗱,坏咗啦!(你看,这不就坏了吗!)

指示叹词还有更抽象的用法,而这些用法又可分为信息提取和篇章指示两大类。分别举例说明。

所谓信息提取,指的是说话人发出信号,邀请听话人从记忆里寻找并提取在谈话的现阶段为了交际和沟通的需要必须提到意识上来的信息(一般是当前要建立的新话题)。要提取的信息也许是谈话双方的共同经历,也许是说话人有理由相信听话人在此之前通过各种途径(教育、阅读、社会经验等)获取的知识。请看:

(30)(电视)

我唔系好满意——呢,唧黄金时间呢!——两个电视台都报导同一件事。(我不是很满意——诺,就是黄金时间啊!——两个电视台都报导同一件事情。)

(31)(新闻)

a:呢,个时咪话,应该注册处有个——(诺,那时候不是说,应该注册处有个)

b:哦,皇冠。(呀,皇冠。)

a:大皇冠啊。(大皇冠啊。)

(32)(共同经历)

呢,我地上个礼拜去食饭嗰间餐厅啊。(诺,我们上礼拜去吃饭那个餐厅啊)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在非现场的情况下,“呢”往往能起到引起注意或者提醒的作用。所谓“引起注意”或者“提醒”的具体内容是,说话人以指示叹词为手段,把听话人的注意力引向某个话题上,目的是建立话题以便于继续进行会话的活动和信息的交流。

指示叹词的第二种比较抽象的用法跟篇章的结构有关,我们把这种用法叫做篇章标记(discourse marker)。说话人在叙说一件事情或进行一段说理之前,往往先插上一个标记,以预示即将出现的话语,将会是一段较长(超过一句)和较完整的话(一般有“开头——中间——结束”这样的结构)。篇章标记的用意是,让听话人知道,暂时不用急于答话,可把回应的话留待叙事或说理结束时才说出来。因此,篇章标记可使会话的进行更畅顺。

指示叹词为什么能作篇章标记?这得从它们的原始用法(即现场用法)说起。如上所述,指示叹词的基本作用是把听话人的注意力从一件事物转移到另一件事物上。从不注意到注意,从看不到到看到,中间有个转变,指示叹词的出现正好标记着这样的一个转变。在会话/篇章进行的过程中,参与者往往需要从一个段落进入另一个段落,或者从一个话题转入另一个话题,这时说话人可能需要把听话人的注意力从一个话题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从话语的结构看,在两个相对独立的话题的中间是一个断层(disjunction)。指示叹词的出现,标志着上一个话题的结束、下一个话题的开始。也许正是通过一个这样的过程,把指示叹词的标记功能,引伸到话语的结构当中。下面再举几个粤方言话语的实例。

(33)(话题:集邮)

嗱,来紧五月中就有一套青马大桥嘅,出完嗰套之后呢,六月一日呢,就有一套伤残运动会嘅。(诺,五月中旬就有一套青马大桥的,发行那套以后呢,六月一日呢,就有一套伤残运动会的。)

(34)(话题:买婚纱)

嗱,你出去租都唔平喇,都要几千文,用完之后重要还返俾柜。(诺,你在外面租也不便宜啊,也要几千块钱,用完以后还要还给他。)

(35)(话题:上网)

嗱,你internet上网每个月一百文,每个钟头两文度,跟住买个fax modem,几百文。(诺,你上网每个月一百块钱,每个小时大概两块钱,然后买一个fax modem,几百块钱。)

(36)(话题:找工作)

嗱,当我真系中五毕业嘞,如果全英文对答我觉得我会唔掂啰,但系我宜家话哂读完u,好少少,无咁惊。我觉得但要求太高嘞。(诺,就当我真的是中五毕业了,如果全部用英语对答我觉得我会应付不来,但是我现在怎么说也是大学毕业,比较好一点,没有那么害怕。我觉得他要求太高了。)

3 汉语方言里的指示叹词

我们对指示叹词在汉语其他方言里的整体情况所知不多,这主要是因为这方面的信息不容易找到。一直以来人们对叹词的研究就比较少,就算是专门研究叹词的也不一定注意到有指示功能的叹词。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不少相关的例子。(注:文中吴方言和云南方言的材料,均由张惠英先生提供。)

普通话 “喏”no35

北京话(注:北京话这些叹词有没有指示的意思?发音人的语感很不一样。有人认为有,有人认为没有。这问题一时不好解决,只好留待以后研究。)“呣”m[55]/m[51],“哎”/“唉”ei[35]/ai[35],“哎”/“嘿”ei[51]/hei[51]

保定话 “喏”no[35]

上海话 “喏”no[53]/no[214]

苏州话 “喏”no

崇明话 “喏”no[55/53],“喏”no[33],“喏”no[223]

汕头话 e[22]

江苏淮阴话 ni[42],呶

陕西扶风话 “嗲”tsia[21]

江苏宿迁话 “捏”nie[55]

兰州话 tie[55](给东西时)

广州话 “呢”ne/le[55/35],“嗱”na/la[21]

湖北黄岗话 br[13]

长沙话 “喋”tie[35],“喋”tie[51]

江西话 e

双峰话 “喋”de[35],“嗱”na[21]

云南潞西话 “喏”no[53],“喏”noi[213]

衡阳话 “喋”tie[35],“咧”le[35]

贵州凯里话 la

客家话  me[33],a[33]

海南话 ni

就所能看到的材料,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印象:汉语方言中大多数都有一个到两个的指示叹词。

4 近指和远指

把方言里这些词称为指示叹词还有另外一个理由:跟指示代词一样,指示叹词往往有近指和远指的区别。以云南方言的“喏”为例,因远近的分别声调有所不同。《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503页:滇西片潞西方言中,指示代词“喏”[no[213]]、喏[noi[53]],有近指和远指之别,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个”、“那个”、“这里”、“那里”。方言中是用语音(声调)变化来区别近指或远指的。例如:

(37)喏[no[213]],你看嘛,有好多人。(那里,你看嘛,有好多人。)

(38)a:你的笔在哪点儿?(你的笔在哪里?)

b:喏[noi[53]]。(这里)

“喏”这个词一般单用。近指单用时,有时还带有动词“拿着”的含义。给听话人递上一支笔时,可以说“喏!”[noi[53]]

5 指示叹词的定义

综合以上的讨论,我们把指示叹词的定义归纳如下:

i)可以单说;ii)现场用法必需有手势或眼神的伴随;iii)独立于其他词类(而不是其他词类的活用或转类);iv)有指示的功能。

指示叹词是否是汉语(或汉藏语系)的特点?汉语跟其他语言的异同,是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根据我们初步的观察,英语和法语好像都没有专职的指示叹词。在这些语言里,用的是动词或副词。以英语为例,主要的手段是动词look、listen,副词here、there,或者动词副词连用,如look here:

(39)look, i' ve got to go in 10 minutes. can i give you a call tonight? (喂,我十分钟之内要走了,我今天晚上给你打电话好吗?)

(40)listen, i' ve got to go in 10 minutes. can i give you a call tonight? (喂,我十分钟之内要走了,我今天晚上给你打电话好吗?)

(41)here, take this. (喏,拿着。)

(42)there you are! (喏,拿着!)

(43)look here, children, you mustn' t run around like this. (哎,孩子们,你们不可以这样子到处乱跑的!)

在法语里,给钱或者传递事物时,往往说一句tiens! 。tiens是动词“拿”的一个形式,不是独立的指示叹词。

景颇语倒是有相类似的词(见戴庆夏、徐悉艰1992:318):

(44)mo[31]! ndai[33]lang[33]u[31](表示要交给对方某物)

用  句末词

“给你,你用这个吧?”

(45)mok[55]! nang[33]n[31]re[33]ai[33]ma[31]sha[31](表示给物时生气的语气)

(泛动)的人

“给!你这样的人”

此外,我们发现,日语里的“ほら”可能也是个指示叹词。

我们知道,汉语方言里的语气词特别丰富。语气词就是专门用来表示语气的词。一般来说,任何语言都可用语调来表示语气,但只有汉语(和其他一些语言)有专职的语气词。同样,任何语言都可以用实词(如动词和副词)来示意、提醒或叙事,但只有一些语言才有专职的指示叹词。那么,拥有指示叹词,可能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6 余论

指示叹词的研究引起了我们对下面四个问题的思考:

1)汉语叹词体系的深化。过去二十年国内国外对话语和篇章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我感觉现在正是检讨传统上怎样处理叹词的好时机。(注:目前我们对叹词的认识,可以从一般对叹词的定义看到。《现代汉语八百词》:叹词是不参加句子组织的词,一般出现在句子的前头,有时候也插入句子的中间。(14页)《现代汉语》: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应答的词,如哎、啊、唷、哎唷、喂、嗯、唔等。这些词在句子当中的位置比较灵活,通常不同其它实词发生特定的关系,也不充当一般的句法成分,但是它们能独立成句,所以是一种特殊的词类。(298页))譬如说,传统语法书上的叹词,其实有好一部分都跟话语、篇章的结构有很密切的关系,利用当代研究的成果,可以对这个词类进行更准确、更细致的描写和解说;2)指示叹词跟指示代词的关系,特别是历史上的渊源如何?比如说,“喏”跟“那”有没有同源关系?这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3)dixon(2003)用语言类型学的方法来研究指示词。文章指出,世界上各种语言当中,能表达指示意义的词一般只有三种,一种是名词性的(如“这”),一种是副词性的(如英语的there),还有一种是动词性的。本文提出的指示叹词,既不是名词性的,也不是副词或动词性的,反而是叹词性的。这很可能是人类语言里的第四种指示词;4)指示叹词的现场和非现场用法之间,是否存在语法化的关系?如上所述,我们相信,指示叹词的非现场用法(如提示、篇章标记等)很可能是从它们的基本用法(原始用法)虚化而来的。

【参考文献】

[1]戴庆厦 徐希艰 1992 《景颇语语法》,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2]高彦梅 2001 感叹词如何体现话语基调,《外语教学》(西安)第3期,14—18页。

[3]贺阳 1994 京话的语气词“哈”字,《方言》第1期,60—63页。

[4]何兆熊 1989 《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胡明扬 1981 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上、下),《中国语文》第5、6期,347—350页及416—423页。

[6]黄伯荣 1996 《汉语方言语法类编》,青岛:青岛出版社。

[7]林伦伦 1992 潮汕方言的虚词及其语法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8卷第1期,53—61页。

[8]刘宁生 1987 叹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3期,49—55页。

[9]李新魁等 1995 《广州方言研究》,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10]李永明 1989 《衡阳方言语法》,长沙:湖南出版社。

[11]李永明 1991 《长沙方言》,长沙:湖南出版社。

[12]陆镜光 1996 汉语方言里的语气词、字调、和语调的关系(utterance particles, tone, and intonation in chinese: a comparative dialectal perspective),香港语言学学会1996年学术年会。

[13]吕叔湘 1983 《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

[14]罗竹风主编 1987—1995 《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5]欧阳伟豪 2000 起始助词的直指成分与感叹成分的差异,粤语助词讨论会,香港理工大学,2000年11月。

[16]钱乃荣 1997 《上海话语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7]许宝华 汤珍珠 1988 《上海市区方言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8]钱乃荣 2001 苏州方言的语气助词(提要),第二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

[19]尹世超 1999 说语气词“哈”和“哈”字句,《方言》第2期,95—103页。

[20]张伯江 方梅 1996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1]张惠英 2001 《汉语方言代词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

[2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1997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香港:商务印书馆。

[23]周一民 1998 《北京口语语法》(词法卷),北京:语文出版社。

[24]朱德熙 1982 《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25]chao, yuen ren 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6]dixon, r. m. w. 2003 demonstratives: a cross-linguistic typology. studies in language, 27, 1, 61—112.

[27]fillmore, charles and langendoen, terence( eds) 1971 studies in linguistic semantic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28]lyons, john 1991 natural language and universal grammar, essays in linguistic theory, vol. 1. ( chapter 8" deixis as the source of reference" , chapter 9" deixis and anaphora" )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9]pryor, john 1990 deixis and participation tracking in bot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in melanesia, 21, 1—29.

表示说的词语范文 篇二

关键词:曲阜话 语气 叹词

一、引言

语气是表达人类情感意识的重要手段,在语言中属于语用范畴。赵元任(1992)认为,语气就是说话的口气。王力(1954)指出,语言对于各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叫作语气。吕叔湘(1993)认为,语气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语气包括语意和语势,狭义语气指概念内容相同的语句,因使用目的的不同所生的分别。孙锡信(1999)认为,语调或语气词等不同的手段表达了说话人不同的情绪,在交际中起到不同的作用,这不同的情绪就是语气。齐沪扬等(2002)指出,语气是说话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随说话内容而表达的一种情感和态度,反映了说话人的意愿和心态。从语法形式和意义的角度来说,语气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的说话人针对句子命题的一种主观意识。这些观点都认同语气本质上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从语言功能层面通过语法形式表达了主观情绪。

表达语气的语言因素有很多,赵元任(1992)认为,包括实词、副词、连词、语法形式的变化、感叹词以及语调变化。房玉清(1992)认为,语气表达主要借助于语调、语气助词和叹词。胡明扬(1991)认为,表达语气的手段是语音、词汇和结构,语音手段主要是句调和重音,词汇手段主要是部分连词、副词、叹词、疑问代词和语气词。张斌(2000)认为,首先用是语调,其次是语气词,以及某些词语和结构格式来表示语气。齐沪扬(2002)认为,话语中句子表达的具体语气是由句子中的语调、词语、语法格式、语气词和语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语调、句式变化、语气词和其他语气成分是语气结构成分的三种主要因素,其他语气成分指助动词、语气副词和叹词。在言语交际中存在一个语气系统,涵盖词汇、句法和韵律三个子系统,构成系统的各种结构成分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词汇语气系统主要是语气词、语气副词、语气叹词、助动词、疑问代词以及部分连词等,句法语气系统主要包括句式、人称以及时态等,韵律语气系统包括语调、停顿等。

基于语气结构系统的表达手段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意义,吕叔湘(1993)把狭义语气分为三类:与认识有关的直陈、疑问语气,与行动有关的商量、祈使语气,与感情有关的感叹、惊讶语气。王力(1954)把语气分为确定、不定、意志和感叹四种。丁声树等(1961)把语气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测度和停顿等。胡明扬(1981)提出语气和语气调的表情、表态和表意三分法。齐沪扬(2002)认为,给语气分类应该依据两点:语气可以表示说话人使用句子要达到的交际目的,以及语气可以表示说话人对说话内容的态度或情态。按照第一个依据分出来的是语气的功能类别,按照第二个依据分出来的是语气的意志类别。

叹词在词法或句法中不占据重要地位,在交际中只起到表达情绪的功能。吕叔湘(1993)认为,感叹词表达语气,激动时感叹之声先脱口而出,此后才继以说明的语句。邢福义(1991)认为,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应的声音。黄伯荣、廖序东(1997)认为,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因此叹词是一种表示情感、意志或呼应的声音的词。汉语中叹词一般位于句首,也有后置的情况,句首叹词先于句义表达出来,后置叹词则承接句子,所以叹词在表达语气时要依附于其所在的句子。

叹词与拟声词的分合学界一直未形成统一意见,吕叔湘、熙(1979)把叹词归入拟声词,胡裕树(1995)将拟声词归入叹词,黄伯荣(1991)、张静(1987)都把叹词与拟声词分为两个独立的词类。叹词与拟声词都是描写声音的词,拟声词摹拟人和自然界中各种实体事物的声音,在语音上有所选择,受到语音系统的制约,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稳定的、对应的。叹词摹拟的人声具有某种感彩,有的叹词在语音上比较模糊,可以超越语音系统的限制,由于情感表达的方式和声音是复杂多样的,叹词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不像拟声词那样固定和对应,一个叹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叹词和拟声词在语法功能方面有相同之处,都既能作独立语句也能作句子成分,但是两者也存在差别。首先是词的构成方式和重叠形式有区别:叹词构词方式只有两种,分别是单音节A式和双音节AB式,A式通常重复一次或两次,特殊情况下可以重复多次,AB式只有一种ABB的重叠形式;拟声词的构词方式和重叠形式比较多样,孟琮(1983)列举出的北京话拟声词构词方式主要有单音节A式、双音节AB式、四音节ABCD式,A式可以重复一次或多次,AB式重叠有ABAB式、ABB式、AAB式、AABB式等。其次叹词与拟声词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有区别:叹词在句中独立使用或单独成句,拟声词在句中主要用来作为附加成分修饰动词或者名词充当句子的状语和定语。因为在意义和语法功能上都有较大区别,因此把叹词和拟声词分为两个独立词类更合理。

二、曲阜话的语气叹词详解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在1987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曲阜话归属中原官话蔡鲁片,钱曾怡等(2002)将曲阜话归为山东西区西鲁片。曲阜话中语气叹词的语音变化细微而复杂,依据音质特点对叹词进行分类,共得到17组语气叹词,分别是[a]啊、[?]哎/唉、[? jia]哎呀、[? j?u(u?)]哎呦(喂)、[?u]噢/哦/呕/喔、[ji]咦、[?a?]昂、[m、n、?]嗯、[?an]安、[xa]哈、[x?]咳、[xa?]吭、[x??]哼、[??、??]啧、[??i]嘁、[p?ei]呸、[?i?、?a?]喏。

(一)语音特点

曲阜话语气叹词在语音上具有一些共同特点。首先是发音不稳定,受语境影响,部分表义相同的叹词读法不同,存在多个语音变体,如表示同意的叹词“嗯”既可以读成[m42],也可以读成[?42];其次是音高调值不固定,同一个叹词的调值受说话者情绪或语境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变化,语气意义也会产生变化,如[ji]读阳平表示疑惑语气,读去声表示遗憾后悔语气,表指示的[?a?]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是中平调,也可能是高平调;第三是音长具有辨义作用,汉语中音长一般不起辨义作用,但是曲阜话中某些叹词音长的不同造成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如表示应答语气的[?a?]在应答祈使句“过晌午早子点儿回来”时,如果发音短促音长较短,表现的语气是痛快地答应,如果拖长发音,语气上就表现为不耐烦的情绪;第四是有自成音节的辅音,汉语音节结构一般由声韵或者单独由韵母组成,声母不能自成音节,但是曲阜话叹词中的[m、n、?]等辅音可以构成音节;最后是叹词中音素复杂,有的音素没有被归纳进音系中,曲阜话音系中的音素都是呼气音,但叹词中有吸气音“[ts?、??]啧”用以表达赞叹或责备的语气,某些叹词中有[j]声母出现,如“[? jia]哎呀”“[ji]咦”“[? j?u]哎呦”等。

(二)语气意义类别

基于音质的17类语气叹词在曲阜话中主要表达疑问、祈使、应答、否定、提醒、不满、应急反应、惊讶、醒悟、遗憾、得意、赞叹、惋惜责备、轻视、厌恶以及蔑视等语气。

1.[a]类叹词以“啊”作为书写形式,音高和音长变化复杂,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祈使、追问、惊诧以及强烈的应急反应等不同的语气。

表祈使语气时用在祈使句末尾,与前句间略有停顿,语义功能上表示进一步的叮嘱与缓和祈使的语气。

(1)你呆家里玩,白出去,啊!(白:别)

(2)给我捎斤茶叶来,啊!

表追问语气时用在问句之后,以追问的方式构成反问句,加强不满或责备语气。

(3)我多咱说哩你不好来,啊?我多咱说来?(多咱:什么时候)

(4)你这么着拖子,心里好过子来,啊?(你这样拖着,心里好过着呢,啊?)

表惊诧语气时位于句首,后接说明意外或吃惊的语句,根据诧异程度声调呈现不同变化,较短的阳平调表达略感意外等较轻的诧异度,重降升调表示震惊等较重的诧异度。

(5)啊?明天他不来了?

(6)啊?这是怎么能哩啊?(能:弄)

表示强烈的应急反应时语音上表现为长而重的去声调,音高频率也较高,一般用来表达遇到较强烈的外部刺激。有学者认为这种声音是一种生理反应的表现,和语句功能关系不大,所以不能归入叹词。叹词传达信息和表达某种情感,应急反应时的“啊”既传递受刺激的信息,又表达了主观感受,而且通常在“啊”之后还有后续小句,所以“啊”声音兼有两种功能,可以归入叹词范畴。

(7)啊!疼死我了!

语气词和叹词的“啊”在句法上有所区别,前者不能独立使用,只能依附在句尾或句中,后者独立使用,和前后的小句存在一定的停顿。

2.[?]类叹词的代表是“哎”和“唉”。“哎”发音较为响亮,只能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呼应以及吃惊或惊讶两种语气。呼应包括招呼、提醒或应答,“哎”表示招呼时有长去和短去两种调值,前者一般用于远距离呼喊,后者用作近距离的提醒或引起注意,有时采用连续短去调的方式表示更强的语气。表示应答时语音的长短和轻重表达不同的情绪,语音长和重对应情绪饱满的程度较高,反之情绪饱满程度较低,“哎”在曲阜话中只能用于远距离的应答,近距离的应答不使用这个叹词。

(8)哎!我说那个推车子哩白往前啦!(我说那个推自行车的不要往前啦!)

(9)哎!递给我那本儿书。

(10)哎哎哎!你别哭了,行啵?

(11)甲:小明,家来吃饭。(家来:回家)

乙:哎!这就来。

“哎”表示吃惊或惊讶的语气时可以使用高升调或降升调,后者表示的吃惊程度更深。

(12)哎,你怎么着呆这里也?

(13)哎,要变天啊?

“唉”音高是较低的降调,声音不响亮,通常用在句首或句末表示叹息,语句往往包含由于客观情况和主观愿望相悖引发的后悔、遗憾和无奈等情绪。

(14)唉!早知道这个样就不叫他起了。(起:去)

(15)唉!老大不小哩了,咱也说不动他。

3.[? jia]类叹词可以看作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合成叹词,字形上用“哎呀”表示,发音响亮,主要表达说话者某种较强的情绪,语调短促时表示突然想到某事或意识到某种情况,语调较舒缓时表示不赞成或否定对方的做法。

(16)哎呀!我忘了拿钱包了。

(17)哎呀!你这是干么也?(你这是干什么?)

作为应急反应叹词,当遇到某种突然的刺激时,因情绪激动或紧张脱口而发出声音。

(18)哎呀!忒凉了!

4.[? j?u(u?)]类叹词用“哎呦(喂)”来代表,其余书面形式有“嗳呦、唉呦、啊呦”等,在语句中表吃惊或意外、不满以及应急反应的语气。

表吃惊或意外语气时发音短促,“哎呦”中“哎”发音较重,“呦”读轻声且音长较短;“哎呦喂”中“呦”发音更轻,“喂”则较重。该语气能单独使用“呦”来表示。

(19)哎呦!你怎么来喽嗳?

(20)哎呦喂!这是怎么能哩啊?(能:弄)

(21)呦!还希厉害哩!(希:挺)

表示不满语气时“哎呦”通常有两种读音:一种是“哎”读低重的长平调,“呦”发较短的轻声;另一种是“哎”读较短的平调,“呦”读音拖长。使用“哎呦喂”时,三个音节音长均匀或者音节“喂”稍长。该语气不能单独使用“呦”来表示。

(22)哎呦!你可别这么说。

(23)哎呦喂!考上大学就能了啊?

表示应急反应时读音有两种:一种是前重后轻,另一种是两或三音节都发较为均匀的长平音。这种语气不能单用“呦”表示。

(24)哎呦!这么热啊!

(25)哎呦喂,这么难受嗳!

5.[?u]类叹词常见书写形式为“噢、哦、呕、喔”等,表示醒悟或否定语气。这类叹词在普通话中也存在,胡明扬(1981)认为,它们是一组读音相近功能相似的词,区别仅是开口度大小。

表示醒悟语气时有两种发音:一是开口度较大,长降调,声音拖长,带有突然明白过来的意味;另一种为短降调,表示突然想起来或意识到某种情况。

(26)哦!这么回事儿啊。

(27)哦!我忘了给你捎来了。

表示否定语气时用于带有反问性质的话语前,否定对方的意见或看法,带有不满情绪,读短降调。

(28)哦!你叫我走我就走啊?

6.[ji]类叹词书面形式为“咦”,表示疑惑、吃惊语气时读阳平调,表示追悔、遗憾语气时去声重读。这类叹词表示因为忘记做某事,或者已经发生的事实出乎预料,从而使说话者产生遗憾、懊恼的情绪。

(29)咦?怎么亮着灯,屋里没人儿嗳?

(30)咦?你怎么来来?(你怎么来了?)

(31)咦!你早说也!这会儿晚喽。

7.[?a?]类叹词用“昂”作为代表字,用于应答是非问句或祈使句,读中平调表示同意和肯定,读曲折调则表达不情愿的赞同。在祈使句答语中音长不同代表语气不一样,发音短促表明应答者心甘情愿地同意,曲折调发音则表明应答者不太心甘情愿。

(32)甲:你买新书包啦?

乙:昂,将买哩。(刚买的。)

(33)甲:过晌午早子点儿回来。

乙:昂。

8.[m、n、?]类叹词是自成音节的鼻辅音,以“嗯”为代表字。表示应答语气时发音和说话者情绪变化有关,情绪消极读低平调,情绪积极读重降调。

(34)甲:过来吃饭吧。

乙:嗯。

(35)甲:这个牌儿哩电视好子哩!(这个牌子的电视机好啊!)

乙:嗯,俺家哩也是这个牌儿。

表疑问语气时读高升调。

(36)嗯?你将头里说哩么?(你刚才说什么?)

表否定语气时读曲折调,音长较长,由儿童或女性对比较亲密的人使用,语气婉转,成年男性通常不使用。

(37)甲:这个褂子好看吧?

乙:嗯,真难看。

“嗯”类语气叹词在表意功能上和某些叹词具有相似性,如表示应答的“哎”以及表示诧异的“咦”,但是“嗯”与它们并不能互换。因为“嗯”类叹词音节中没有元音,即使有时前面加[?]元音,开口度也较小,所以音节响度较低,适于表达近距离的应答,不能代替“哎”之类响度较高的叹词。

9.[?an]类叹词读重升调,表示追问语气,用“安”作代表字。位于句首表示进一步询问,音长较短,用于句尾表示进一步强调追问语气时,通常使用升调。

(38)甲:你看见我哩钢笔喽么?(你看见我的钢笔吗?)

乙:安?你说哩么?我没听清。(你说什么?我没听清。)

(39)安?你说面儿里不开会啦?(面儿里:明天)

(40)你到底儿起啵,安?(起:去)

10.[xa]类叹词在字形上用“哈”表示,该语气叹词在许多汉语方言中都有。

“哈”表示提醒、劝告、叮嘱和禁止等祈使语气时用在祈使句句首或句尾,读中平调,用于长辈对晚辈、长者对年幼者说话的语气。语流中“哈”和祈使句形成一个短时时间间断,在加强祈使的同时,具有缓和语气的作用,去掉“哈”则祈使句命令意味较强。“哈”用在表示禁止的祈使句中,带有不耐烦、不满意的意味。

(41)别各处哩跑,呆家里玩吧,哈。

(42)给恁叔倒杯子水起,哈。(给你叔叔倒杯水。)

(43)你别再弄了,哈!

表达希望对方认同自己论断的询问语气时,“哈”和前面句子间隔较长,前面语句陈述说话者的论断,“哈”的使用带有征询目的,表达希望对方认同的语气。“哈”后面还可以缀上“是吧”,“哈”和“是吧”中间几乎没有停顿,“哈”重读,“是吧”语调略轻,两者都表示询问性语气,并列使用进一步加强语气。

(44)今年比年时热多了,哈?(年时:去年。)

(45)今年比年时热多了,哈是吧?

11.[x?]类叹词用“咳”作为代表字,其他书面形式还有“嗨、嘿、恪钡龋用于表示提醒或不满意、不如意的语气。表示提醒语气时多用在祈使句前,语气含有不满情绪。

(46)咳!白看了,快子点儿走吧。(别看了,快点儿走吧。)

“咳”用于陈述句中表示不满意、不如意等语气,读重降调,一般用来针对不合理的情况、不该发生的事或不可理喻的人。

(47)咳!给你也不清楚。(跟你也说不清楚。)

曲阜话中表示停顿的语气词“咳”和这里的叹词“咳”同音同形,但两者在语法结构和语用功能上不同,语气词“咳”依附于主语后作话题标记,叹词“咳”独立使用,通常只用于句首表达某种强烈的情绪。

12.[xa?]类叹词“吭”是表祈使的叹词,但比“[xa]哈”语气更缓和,听起来更亲切,有时有安抚、安慰作用,在语法结构上通常只用于祈使句的句尾。

(48)你学习起吧,吭。

(49)多穿点,吭,那里零下二十多度哩!

普通话中没有与曲阜话“哈”和“吭”对应的叹词,但是普通话中作为叹词表示祈使语气的“啊”和前面的祈使句有语气上的间歇,这与曲阜话“哈、吭”用法类似。

13.[x??]类叹词以“哼”作为代表字,用于表达得意语气以及不满、气愤语气。

表示得意语气时读降调,音长较长,语气缓和。说话者因某种客观现实和其判断相吻合,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某种别人不相信的情况,而应用此语气表达说话者的得意之情。

(50)哼!这回他老实了吧。

(51)哼!我猜哩没错吧。

表示不满、气愤语气时读降调,语气短促,表达说话者对某事或某人的反感态度。

(52)哼!说哩再好我也不去。

14.[ts?、??]类叹词书面形式写作“啧”,用于表达赞叹、遗憾以及惋惜责备语气,发音略带吸气,可以连用。表示赞叹语气时通常连用,连用时的数目与说话者情感有关,连用越多表示赞叹的程度越高。表达责备语气时只能使用单音节“啧”,读重降调,通常后接反问句来体现对对方行为的质疑或批评。

(53)啧啧,这么厉害!

(54)啧啧啧,这个闺女多俊呢!

(55)啧,怎么好人没好报呢?

(56)啧!怎么这么没大没小嗳。

15.[??i]类叹词一般读轻声,书面写作“嘁”,表达轻视或不屑的语气,其后常接否定句或反问句。

(57)嘁!这个么怎么也超不过八块钱。

16.[p?ei]类叹词书面形式为“呸”,表示厌恶、蔑视的语气,变体“啊呸”语气更重。

(58)呸!他还有脸说说哩!

(59)啊呸!他也忒不要鼻子喽啵?

17.[?i?、?a?]类叹词书面形式为“喏”,读中平调或者半高平调,调值不固定,表示提醒,有指示的作用,表述时往往需要作出相应的手势、眼神或动作。两个读音分别用于不同语境,[?i?]用于把某物交付或给予对方的情况下,[?a?]用于表示指示的情形中。在表指示的情况下如果缺少伴随动作,就会失去表达的意义。

(60)喏[?a?33/44],恁看看,这是我新买哩手机!(恁:你)

(61)喏[?i?33/44],装起来吧。

(62)甲:你说哩哪回嗳?

乙:喏[?a?33/44],你忘啦?就咱和老三起哩那回。

(63)甲:看见我哩杯子了么?

乙1:喏[?a?33/44]!(手指向桌子。)

*乙2:喏[?a?33/44]!(没有任何手势或眼神)

语气叹词表达说话者内心的情感态度,句首“喏”的主要功能是言语交际,在语用功能上和指示词比较接近,带有明显的指示功能。陆镜光(2005)称这种叹词为“指示叹词”。

叹词意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难以从叹词本身判断其表达作用,因此在探讨叹词的意义和功能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考虑。刘宁生(1987)认为,叹词意义是促发并伴随自然发出的声音的情感,随后说出的语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叹词意义的注释。但是叹词前接或后续语句的具体意义不能直接被看成是叹词的意义,以避免随文释义。叹词按类别代表某种情感类型,具有一定的概括性,通过这种概括性类别的探究,叹词的表达意义有迹可循。

三、结语

(一)类别划分机制

曲阜话语气叹词除了从语音和意义角度分类外,还可以从使用的情景机制、句法构成和句法位置等方面进行划分。

根据使用的情景机制叹词可以分成应接词与触发词。应接词是指对别人话语做出反应的叹词,典型的应接词是表示应答的叹词,如表示追问语气的“[a]啊”和“[?an]安”。触发词是在某种情境中自发流露出某种感情的叹词,典型的触发词如主动招呼对方的叹词“[?]哎”以及表示提示的“喏[?i?、?a?]”,表示祈使、惊讶或赞叹的叹词也是触发词,使用这些叹词往往是因为触景生情。

从构成句子方式的角度,刘宁生(1987)认为,叹词分为独用和连用两类。独用指单个叹词在言语环境中就能表示明确意义,并且作为一个独立句子是自足的,但它并不排斥后接句,像表示应答的叹词“[??]昂、[?]哎、[n]嗯”等就是独用的。连用指叹词后面必须有后接句,否则无法表示明确的意义,“[ts?、??]啧”这些表示惊讶或赞叹的叹词较多地依赖于后接句。

根据在句中出现的位置,叹词可分为句首叹词和句尾叹词。句首叹词先于语句输出,引出后续的表达语句,句尾叹词则承接前面语句,表达说话者的某种主观情感。叹词的句法位置并不是严格粘着在句首或句尾的,而是和语句之间存在一定的节奏间隔。部分叹词的句法位置比较灵活,既可以出现在句首,也可以出现在句尾,如表示追问语气的“[a]啊、[?an]安”等。

(二)音高特征

汉语中叹词类别不能根据声调来确定,和其他词类在声调方面稳定的音高表现不同,叹词的音高具有丰富的变化,如阴平调叹词通常比阴平调其它词类的音高值高一些。即使同一调类叹词的音高值也不完全相同,如去声叹词中表示失望的“唉”和表示招呼的“哎”音高略有差别,前者是低降调,后者是高降调或中降调。

叹词在音高上的不规律性与其语义功能有关,如果把叹词的语气表达功能与音高平、升、降以及降升四种类型相联系,曲阜话语气叹词表现出整体的一致性。表达疑惑语气的叹词不用平调和降调,而是使用升调;表达低落情绪语气用低降调,并相应地延长音长,如同样是降调,“哎”和“唉”一个是高降,一个是低降,后者表达情绪低落的语气;表达否定语气多用降升调,如[m、n、?]类叹词或[?a?]类叹词使用降升调时,表示不同意或不以为然;平调一般有高低之分,高平调倾向于表示惊讶语气,低平调表示低落的情绪。

(三)语法特点

由于叹词一般独立使用,不与其他实词组合,所以通常认为叹词的语法功能比较简单。姚善友(1964)在谈到英语叹词的特点时指出,感叹词没有特殊的语法形式,但有特殊的句法功能。这种说法对汉语叹词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叹词独立使用构成一个非主谓句,可以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其所体现的语气要和语境相联系。语句中叹词作为独立成分,不能被排除出句子之外,叹词使用时起到修饰或限制全句情态的作用,与后边句子构成偏正关系。有的观点将叹词充当句子成分的用法称为叹词的活用,词类活用是在特定语境下临时改变词性,是为了表达需要产生的一种修辞现象,这种现象离开特定语境就不复存在。叹词充当句子成分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普通的语句陈述用法,这种用法不会临时改变词性,也没有语义上的变化,叹词本身的意义仍然是信息传递的主体。邢福义(1997)认为,叹词有时虽然可以进入句子,但全都可以加上引号而不增添特殊含义,因此叹词充当句子成分,不是活用而是叹词的常规运用。

(四)语用功能

叹词是言语中思想感情直观化、主体化的外在显现,叹词本身构成一个信息实体,其语用功能主要表现在情感、评价和修辞三个方面。从情感功能方面看,叹词的产生源于人类强烈的感叹,当客观事物对感官产生刺激时,人们会发出惊异、恐惧、兴奋或愤怒等感叹,叹词正是对这种感叹声音的直接描摹,因此,叹词的运用对情感信息的传递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廖庶谦(1950)指出,一个语言上的感叹句,有时候如果没有感叹声音来帮助,甚至还不能够把一种比较复杂的情感全部表露出来。从评价功能角度来说,叹词是说话者主观感情或意念的流露,在使用中蕴涵说话者的主观评价,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扬或贬斥等等。在修辞功能方面,叹词能使话语言简意丰,口语是形式简洁、省略成分较多的语体,含有叹词的语句更能体现言外之意。

参考文献:

[1]丁声树,吕叔湘,李荣。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61.

[2]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3]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J].中国语文,1981,(5).

[4]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5]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8]李荣,熊正辉,张振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

院合作编纂。中国语言地图集[Z].香港: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1987.

[9]廖庶谦。口语文法[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50.

[10]刘宁生。叹词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3).

[11]陆镜光。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J].语言科学,2005,(6).

[12]吕叔湘,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

[13]吕叔湘。吕叔湘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14]孟琮。北京话的拟声词[J].语法研究和探索,1983,(3).

[15]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6]钱曾怡,蔡凤书。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与山东方言分区[J].中

国语文,2002,(2).

[17]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18]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中华书局,1954.

[19]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0]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1]姚善友。英语语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2]张斌。现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23]张静。现代汉语[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24]赵元任。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J].方言,1992,

表示说的词语范文 篇三

[关健词]人称指示 说话者 听话者 亲密度

一、人称指示和语用分析

人称指示是指通过篇章中词汇和语法特点来解码篇章信息。斐尔莫(Fillmore)和列文森(Levinson)将人称指示分为五类: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语篇指示和社交指示,此文将从语用角度出发来分析人称指示。人称指示“无法避免的把主观性引入到自然语言的词汇结构”(Lynons 1977, 646).在说话人使用语言的时候对人称指示的选择上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语言基本上存在三种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指说话人,第二人称是指听话人,第三人称是指除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人。说话人对人称指示词的选择会表现出说话人在特殊的情况下对听话人的感情、态度和与听话人的关系,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会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英语与汉语中说话人如何选择人称指示来增进感情。

列文森(Levinson 1983)提出了“指示中心”的观点,指示中心是指把说话者作为中心点来解释人称指示词。根据指示词与指示中心的距离,指示词可以分为近指指示词(proximal deixis)和远指指示词 (distal deixis)(Levinson 1983,81)。Lyons也提出了“情感指示”(empathetic deixis)的说法,也就是说说话人选择近指指示词还是远指指示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说话人的心里经验,说话人选择人称指示词来缩短他与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从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友谊、亲密关系或者是疏远、冷淡。

耿德本提出了情感等级(empathy hierarchy),说话人与参与者X之间通过语言传达的关系被称作情感价值,情感价值用E(x)来表示,说话人面对不同的对象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价值,耿德本的人称情感等级可以如此表示:E(1st)>E(2nd)>E(3rd),也就是说,情感价值最高的是第一人称代词然后是第二、第三人称代词。人称指示词的语用分析

1.第一人称复数代替第一人称单数

1)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结合了结构法和交际法两者之长处的教学法是我们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经验总结。(The speaker is the only on author of this paper.)(何自然1988)

2)We have been observing the phenomenon for years, but at this stage we are still unable to be very specific about its nature or its cause (何自然1988).

当说话人在谈论自己的所获得的成绩时通常用复数形式来表示谦逊,在这种用法上英语与汉语有相似之处,英语和汉语中的第一人称复数形式都有包括式(we-inclusive-of-addressee)和排除式(we-exclusive-of-addressee)之分。包括式和排除式在英语中主要表现为“let us”和它的缩写 “let’s”上,“Let us”有时包括听话人有时排除听话人,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到底是包括还是排除,而“Let’s”通常只是包括听话人。在汉语中,“咱们”是包括式而“我们“是排除式,但有时也是包括式。当说话人主动地向别人提供帮助时,说话人通常用“let’s”来代替“let me”来表示听话人也是这个动作的参与者从而减少给予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矛盾保全了听话人的面子。在汉语中说话人用“咱们”、“我们”从而使自己进入到了听话人的情形而缩短了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距离加深了感情,这样就实现了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为了寻找共同点,说话人也通过用人称代词“we”、“咱们”、“我们”把听话人引到自己的情况下。

莱考夫用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说话人可以利用指示词的包括式和排除式来达到交际的目的,以下是美国总统里根的一段演说:

“by beginning to rebuild our defenses, we have restored credible deterrence and can confidently seek a secure and lasting peace, as well as a reduction of arms. As I said Wednesday night, American is back and standing tall. We’ve begun to restore great American values: the dignity of work, the warmth of family, the strength of neighborhood and the nourishment of human freedom. But our work is not finished.”

在里根总统的这段演说中如果我们不考虑篇章,我们就不知道这里“we”和“our”指的是谁,实际上“we”和“our”都是指美国政府、美国人民或者是两者,里根总统这样用的目的是要让美国人民认同他们的目标与美国政府达成一致。

2.第一人称代替第二人称

根据不同的场景说话人会表达不同的情感,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说话人会选择用第一人称来代替第二人称,这样说话人就把自己引到听话人的情况下从而缩短了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距离。例如,一个领导来到一户人家说“咱们家(你们家)今年过得怎么样?”汉语中还有以下例子:

3)你要记住, 我们(你)是学生, 我们(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4)同志,咱们/我们这儿有万宝牌电冰箱卖吗?

这种用法在英语中也很常见,例如一个妻子对饭前不洗手的丈夫和孩子说“We wash our hands before and after dinner to keep fit.”,一个父亲提醒他的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到了,他可能这么说“Tom, what are we supposed to do?”,这样就比较具有说服力,听话人就很容易接受。

这种指代信息使得听话人听起来比较亲切,所以这种用法在正式场合主要是长者或者是领导会这么说,在非正式场合消费者或者家长这么说。

3.第一人称代替第三人称 在汉语中,第一人称经常用来指代第三人称,例如:

5)第一年分水的时候确实影响了我们农民的收入,……

这个句子里第一人称“我们”实际上是指“他们—农民”,用“我们”代替“他们”这样就有效地缩短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表示出亲切的关系。4.第三人称代替第一、二人称

因为第三者不是会话的直接参与者,所以第三人称代词是远指指称。所以说话人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会让人感到有距离感。在某些会话场景中,说话人不用“你”或者“you”来指代听话者而是表示第三人称的名词短语,例如,在厨房的一位妻子对她懒惰的丈夫说:“Would his highness like some coffee?”这位妻子用“his highness”来代替“you”显示出她与懒惰的丈夫的距离和不亲密感,幽默嘲讽的口气也暴露无遗。第三人称代词也常常用来表示责备,例如,Somebody didn’t clean up after himself.

但是,如果第三人称代词或者短语用在长者与小孩之间的对话中,情形就完全变了,它不再是表达不满和责备而是表达亲密,增进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感情,这在英语汉语中都很常见。例如,

6)宝宝乖,宝宝快别哭,妈妈带你上街去买糖糖。

7)这回你就听老师一句话吧!

8)Baby: Mum, tell us a story.

Mother: Ok, but if I tell you a story, will you go to sleep for Mama?

这说明第三人称代词有时可以缩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距离从而让人感到亲密感。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与汉语中人称指示词的使用在缓和人际关系,增进感情方面有很多共同点,这些人称指示词能帮助说话人很好地达到交际目的,说话人在日常交流中要学会使用这些人称代词,巧妙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表示说的词语范文 篇四

关健词:人称指示 说话者 听话者 亲密度

一、人称指示和语用分析

人称指示是指通过篇章中词汇和语法特点来解码篇章信息。斐尔莫(fillmore)和列文森(levinson)将人称指示分为五类: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语篇指示和社交指示,此文将从语用角度出发来分析人称指示。人称指示“无法避免的把主观性引入到自然语言的词汇结构”(lynons 1977, 646).在说话人使用语言的时候对人称指示的选择上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语言基本上存在三种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指说话人,第二人称是指听话人,第三人称是指除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人。说话人对人称指示词的选择会表现出说话人在特殊的情况下对听话人的感情、态度和与听话人的关系,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会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英语与汉语中说话人如何选择人称指示来增进感情。

列文森(levinson 1983)提出了“指示中心”的观点,指示中心是指把说话者作为中心点来解释人称指示词。根据指示词与指示中心的距离,指示词可以分为近指指示词(proximal deixis)和远指指示词 (distal deixis)(levinson 1983,81)。lyons也提出了“情感指示”(empathetic deixis)的说法,也就是说说话人选择近指指示词还是远指指示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说话人的心里经验,说话人选择人称指示词来缩短他与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从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友谊、亲密关系或者是疏远、冷淡。

耿德本提出了情感等级(empathy hierarchy),说话人与参与者x之间通过语言传达的关系被称作情感价值,情感价值用e(x)来表示,说话人面对不同的对象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价值,耿德本的人称情感等级可以如此表示:e(1st)>e(2nd)>e(3rd),也就是说,情感价值最高的是第一人称代词然后是第二、第三人称代词。?人称指示词的语用分析

1.第一人称复数代替第一人称单数

1)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结合了结构法和交际法两者之长处的教学法是我们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经验总结。(the speaker is the only on author of this paper.)(何自然1988)

2)we have been observing the phenomenon for years, but at this stage we are still unable to be very specific about its nature or its cause (何自然1988).

当说话人在谈论自己的所获得的成绩时通常用复数形式来表示谦逊,在这种用法上英语与汉语有相似之处,英语和汉语中的第一人称复数形式都有包括式(we-inclusive-of-addressee)和排除式(we-exclusive-of-addressee)之分。包括式和排除式在英语中主要表现为“let us”和它的缩写 “let’s”上,“let us”有时包括听话人有时排除听话人,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到底是包括还是排除,而“let’s”通常只是包括听话人。在汉语中,“咱们”是包括式而“我们“是排除式,但有时也是包括式。当说话人主动地向别人提供帮助时,说话人通常用“let’s”来代替“let me”来表示听话人也是这个动作的参与者从而减少给予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矛盾保全了听话人的面子。在汉语中说话人用“咱们”、“我们”从而使自己进入到了听话人的情形而缩短了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距离加深了感情,这样就实现了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为了寻找共同点,说话人也通过用人称代词“we”、“咱们”、“我们”把听话人引到自己的情况下。

莱考夫用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说话人可以利用指示词的包括式和排除式来达到交际的目的,以下是美国总统里

根的一段演说:

“by beginning to rebuild our defenses, we have restored credible deterrence and can confidently seek a secure and lasting peace, as well as a reduction of arms. as i said wednesday night, american is back and standing tall. we’ve begun to restore great american values: the dignity of work, the warmth of family, the strength of neighborhood and the nourishment of human freedom. but our work is not finished.”

在里根总统的这段演说中如果我们不考虑篇章,我们就不知道这里“we”和“our”指的是谁,实际上“we”和“our”都是指美国政府、美国人民或者是两者,里根总统这样用的目的是要让美国人民认同他们的目标与美国政府达成一致。

2.第一人称代替第二人称

根据不同的场景说话人会表达不同的情感,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说话人会选择用第一人称来代替第二人称,这样说话人就把自己引到听话人的情况下从而缩短了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距离。例如,一个领导来到一户人家说“咱们家(你们家)今年过得怎么样?”汉语中还有以下例子:

3)你要记住, 我们(你)是学生, 我们(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4)同志,咱们/我们这儿有万宝牌电冰箱卖吗?

这种用法在英语中也很常见,例如一个妻子对饭前不洗手的丈夫和孩子说“we wash our hands before and after dinner to keep fit.”,一个父亲提醒他的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到了,他可能这么说“tom, what are we supposed to do?”,这样就比较具有说服力,听话人就很容易接受。

这种指代信息使得听话人听起来比较亲切,所以这种用法在正式场合主要是长者或者是领导会这么说,在非正式场合消费者或者家长这么说。

3.第一人称代替第三人称? 在汉语中,第一人称经常用来指代第三人称,例如:

5)第一年分水的时候确实影响了我们农民的收入,……

这个句子里第一人称“我们”实际上是指“他们—农民”,用“我们”代替“他们”这样就有效地缩短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表示出亲切的关系。?4.第三人称代替第一、二人称

因为第三者不是会话的直接参与者,所以第三人称代词是远指指称。所以说话人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会让人感到有距离感。在某些会话场景中,说话人不用“你”或者“you”来指代听话者而是表示第三人称的名词短语,例如,在厨房的一位妻子对她懒惰的丈夫说:“would his highness like some coffee?”这位妻子用“his highness”来代替“you”显示出她与懒惰的丈夫的距离和不亲密感,幽默嘲讽的口气也暴露无遗。第三人称代词也常常用来表示责备,例如,somebody didn’t clean up after himself.

但是,如果第三人称代词或者短语用在长者与小孩之间的对话中,情形就完全变了,它不再是表达不满和责备而是表达亲密,增进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感情,这在英语汉语中都很常见。例如,

6)宝宝乖,宝宝快别哭,妈妈带你上街去买糖糖。

7)这回你就听老师一句话吧!

8)baby: mum, tell us a story.

mother: ok, but if i tell you a story, will you go to sleep for mama?

&

nbsp; 这说明第三人称代词有时可以缩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距离从而让人感到亲密感。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与汉语中人称指示词的使用在缓和人际关系,增进感情方面有很多共同点,这些人称指示词能帮助说话人很好地达到交际目的,说话人在日常交流中要学会使用这些人称代词,巧妙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jaszczolt, k.m. meaning in language and discourse[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levinson, stephen 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3]lyons, john. semantics, 2 vols. london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4]关德英。 “人称指示在汉语、英语中的语用对比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7]刘森林。语用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表示说的词语范文 篇五

2、议论纷纷: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说法众多。

3、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4、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嘴杂,其说不一。也形容饶舌,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