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药理学研究进展优秀6篇5-6-19

本文是勤劳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药理学研究进展 篇一

关键词:肿节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基金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科研项目(2016010)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8.024

肿节风为金粟兰科草珊瑚的干燥全草,全草入药;肿节风化学成分多样,含有倍半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有机酸类化合物。

肿节风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主要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等功效;用于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胃炎、菌痢、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肿瘤。在少数民族的药方中,肿节风也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云南、贵州、江西等地。

1 化学成分

1.1倍半萜类

倍半萜类是肿节风中最为丰富的成分,胡晓茹[1]首次分离出了:银线草内酯F(shizukanolide F)、草珊瑚内酯F(sarcaglaboside F)、草珊瑚内酯G(sarcaglaboside G)、草珊瑚内酯H(sarcaglaboside H)、白术内酯Ⅳ(atractylenolide Ⅳ);白g内酯Ⅲ(atractylenolide Ⅲ)则是由王菲[2]首次从95%的乙醇中分离得出,并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

1.2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为肿节风的主要成分,包括二氢查尔酮类、二氢黄酮类、花色素苷类。而童胜强[3]对肿节风的化成分研究,30%的乙醇洗脱后,再经硅胶和ODS反向色谱柱中首次分离得出的化合物: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

1.3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为肿节风中常见的化合物,胡晓茹[1]从肿节风中分离得到:秦皮苷(fraxin)、东莨菪素苷(scopolin)、6,7-二甲氧基香豆精-8-乙二醇-2′-O-β-D-吡喃葡萄糖苷;罗永明在肿节风中用95%乙醇冷浸从正丁醇部分首次分离出:刺木骨苷B1(eleutheroside B1);随着对肿节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还发现4,4′-双异嗪皮啶(4,4′-biisofraxidin)[4]3,3′-双异秦皮啶(3,3′-biisofraxidin)、6,7-二甲氧基香豆素(scoparone)[5]。

1.4有机酸类

有机酸类可分为脂肪酸类和酚酸类,主要包括:延胡索酸、琥珀酸、棕榈酸。付菊琴[6]从乙酸乙酯和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胡晓茹[1]分离出:丁香酸葡萄糖苷(glucosyringci acid)、奎尼酸(quinic acid)、莽草酸(shikimic acid);余锋[7]从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蜂花酸(melissic);罗永明[8]从氯仿层分离出:棕榈酸,从醋酸乙酯中分离出: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nic acid);童胜强[3]从石油醚和醋酸乙酯中洗脱出:二十二烷酸、二十四烷酸,从30%乙醇中洗脱出:邻苯二甲酸;王菲[2]从95%乙醇洗脱部位分离得到:正十五烷酸(pentadecanioc acid);李先霞[9]用甲醇醋酸水洗脱得到:丁香酸(caryophyll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2 药理作用

2.1抗肿瘤、抗癌作用

肿节风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抗肿瘤中药之一[10]。而肿节风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是很好的抗肿瘤、抗癌化合物。实验说明,肿节风对S180肉瘤抑癌率为27%~29%,对HepA肝癌实体瘤抑癌率为25%~36%,对EAC小鼠生命延长率为21.95%~27.64%[11]。肿节风总黄酮对小剂量化疗药CTX有增效作用和对大剂量CTX有减毒的作用[12]。肿节风挥发油、浸膏对白血病615细胞、TM775、肺腺癌615、自发乳腺癌615、自发腹水型AL771、艾式腹水癌、瓦克癌256均有一定抑制作用[13]。

2.2抗菌消炎

邵佳[14]研究了肿节风总黄酮的抑菌效果发现,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47.03%和27.78%。郁建生等[15]用肿节风制成注射液、口服液,用以治疗禽霍乱、鸡沙门氏菌病、猪丹毒、仔猪下痢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取得较好效果。且体外抑菌试验对巴氏杆菌、鸡沙门氏菌、猪丹毒杆菌、猪大肠杆菌等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2.3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

赵诗云[16]用肿节风60%醇提取物来研究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60%醇提取能显著缩短断尾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缩短兔血块收缩作用,加强血小板收缩功能。

2.4抗胃溃疡作用

肿节风浸膏与硫酸铝具有相似的抗溃疡作用,并能促进溃疡的修复和粘膜再生[17]。用肿节风的一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2.1%,溃疡愈合率为89.7%,副反应发生率为5.2%[18]。

2.5平喘、祛痰作用

肿节风注射液在治疗支气管炎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使表症得到解决。用肿节风注射液,治疗老年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达到85.4%,咳嗽、咯痰、气喘的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19]。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有显著效果,退热止咳优于对照组[20]。

3 结语

肿节风化学成分多种多样,药理作用广泛,药效确切,现今利用肿节风原料已开发的产品有茶叶、牙膏、注射液、片剂等,而作为安全有效的中成药,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肿节风的开发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不仅局限于药品,还应该把开发思路延伸到保健品、食品上。现代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多数行业的人都患有轻微的肠胃疾病,而肿节风对于肠胃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尤其是防治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方面有广阔的前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开发养胃饼干,保护肠胃或者制作药膳来调理肠胃。同时,应该加强对肿节风的基础研究,更深入地分析其化学成分,例如是否可以提取多糖,是否能单独提取出对治疗肠胃疾病有效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肿节风保健品和肿节风食品做准备。未来肿节风的研究开发会越来越全面,也会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晓茹。草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2009.

[2]王菲,袁胜涛,朱丹妮。肿节风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J].中国天然药物,2007,5(03).

[3]童胜强,黄娟,王冰岚,等。肿节风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10,2(41).

[4]许东旭,胡晓茹,袁经权,等。草珊瑚中香豆素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8(33).

[5]王菲,袁胜涛,朱丹妮。肿节风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J].中天然药物,2007,3(05).

[6]付菊琴,梁敬钰。中药与天然药物[J].海峡药学,2013,9(25).

[7]余锋,付菊琴,梁敬钰,草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J].生物医药。

[8]罗永明,刘爱华,余磅伟,等。中药草珊瑚的化学成分[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7).

[9]李先霞,黄明菊,李妍岚等。肿节风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0,20,(1).

[10]徐艳琴,刘小丽,黄小芳,等。草珊瑚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草药,2011,42(12):2553.

[11]王劲,杨峰,沈翔,等。肿节风抗肿瘤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0):450.

[12]章武强,苏敏,陈奇。肿节风总黄酮对环磷酰胺抗小鼠肉瘤S180的增效减毒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7.

[13]梅全喜,胡莹。肿节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01):230.

[14]邵佳。草珊瑚总黄酮提取纯化及药理作用研究[J].贵州大学,2008.

[15]郁建生,杨冰等。草珊瑚制剂治疗霍乱等研究初报[J].贵州农业科学,1996,(01).

[16]赵诗云,彭旦明。肿节风对小鼠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0,9:154-155.

[17]徐志杰。草珊瑚的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6(01).

[18]黄耀庭。肿节风在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旋杆菌中的作用[J].上海医药,2000,21(12).

[19]欧阳卫东。肿节风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4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3,35(11).

[20]李微,肿节风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0例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03,17(04).

药理学研究进展 篇二

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对中药鸡骨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等方面的近期成果进了整理和回顾,以期为以后的研究者们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 鸡骨草; 毛鸡骨草; 化学成分; 药理学

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 Hance是常用的中药材,亦是我国出口中草药品种之一[1]。鸡骨草为豆科相思子属植物,相思子属植物共有12种,中国有4种, 即广东相思子Abrus cantoniensis Hance、毛相思子Abrus mollis Hance、美丽相思子Abrus pulchellus Wal1和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 Linn,其中作中药鸡骨草使用的有两种,一种叫小叶鸡骨草(鸡骨草),即广东相思子,另一种叫大叶鸡骨草(毛鸡骨草),即毛相思子[2]。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鸡骨草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淤、舒肝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胆囊炎、胃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病症[3~5],是广州凉茶成分之一[6],也是治疗肝炎良药“鸡骨草胶囊”的主要原料[7]。近年来,医药工作者加强了对鸡骨草的研究,特别是在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药理研究和新药研发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可喜的进展。为了更好地研究、开发和利用鸡骨草这一药用植物资源,本文对鸡骨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等方面的近期成果进行了整理和回顾,以期为以后的研究者们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1 化学成分

我国学者对鸡骨草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近年来,由于鸡骨草在保肝、护肝、治疗肝炎、肝硬化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医药工作者们加强了对这两种基源植物鸡骨草和毛鸡骨草的研究,进一步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它们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学活性,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鸡骨草化学成分复杂,不同种鸡骨草成分相似,但有所差异。鸡骨草全草主要含相思子碱、甾醇化合物、皂苷、黄酮类、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氨基酸、胆碱、蒽醌类、糖类等化合物[8~9]。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物质[10]。毛鸡骨草主要成分为脂肪酸、三萜皂苷、甾体和异黄酮类化合物[11]。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学者首次从鸡骨草中分离得到相思子碱、胆碱及甾醇类化合物3种成分。近年,卢文杰等[12]采用硅胶色谱柱层析法从毛鸡骨草药材中分离出8个已知化合物,经光谱方法鉴定为:正二十四脂肪酸乙酯、硬脂酸、羽扇豆醇、软脂酸、豆甾醇、三十烷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这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鸡骨草中分离得。

史海明、 温晶等[9,11]采取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鸡骨草和毛鸡骨草成分, 光谱法鉴定其结构,从鸡骨草中分离鉴定了18 种化合物,从毛鸡骨草中分离鉴定了11种化合物。鸡骨草中18 种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羽扇豆醇、原儿茶酸乙酯、胡萝卜苷、原儿茶酸、肌醇甲醚、7, 3′, 4′三羟基-黄酮、腺嘌呤、腺嘌呤核苷、biflorin、isobiflorin、相思子碱、N,N,N 三甲基色氨酸、大豆皂苷Ⅰ、槐花皂苷Ⅲ、去氢大豆皂苷Ⅰ、abrisaponin So1、白桦酸。除β谷甾醇、相思子碱、大豆皂苷Ⅰ、槐花皂苷Ⅲ、去氢大豆皂苷Ⅰ外, 其余13 种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9]。

毛鸡骨草11种已知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豆甾醇、咖啡酸二十九醇酯、胡萝卜苷、白桦酸、香草酸、肌醇甲醚、蔗糖、soyasaponin Ⅰ、kaikasaponin Ⅲ和dehydrosoyasaponin Ⅰ。除了β谷甾醇、白桦酸外,其余9种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11]。

2 药理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鸡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淤,舒肝止痛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骨草有护肝、利胆、抗菌、抗炎、增强免疫、清除自由基、调节平滑肌功能和提高耐力作用。

2.1 护肝作用鸡骨草对化学性和免疫性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鸡骨草和毛鸡骨草对四氯化碳(CCl4)造成的急性肝损伤小鼠AST(谷草转氨酶)和ALT(谷丙转氨酶) 有明显降低作用,对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AST有降低的作用。鸡骨草和毛鸡骨草对CCl4肝损伤和BCG与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两者的作用无明显差异[13]。覃永生等[14]通过实验还发现,复方鸡骨草胶囊对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这两种肝毒剂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复方鸡骨草胶囊也能显著减轻肝组织的实质性损伤。

2.2 抗菌作用采用4种常用菌杯碟法对鸡骨草的醇提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结果发现提取液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则几乎没有抑菌效果,其中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效果最为明显,如以1 g鸡骨草提取1 ml提取液为标准,则其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与0.1 mg/ml的盐酸四环素溶液相当[15]。

2.3 抗炎作用实验研究表明[16],鸡骨草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而毛鸡骨草作用不明显。鸡骨草、毛鸡骨草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4 增强免疫作用周芳等[16]用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法、血清溶血素分光光度法观察鸡骨草、毛鸡骨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鸡骨草、毛鸡骨草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明显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幼鼠和成年鼠脾脏重量明显增加。但对胸腺重量则无明显的影响。

2.5 清除羟自由基作用张丽丹等[17]以实验提取液的总黄酮作为样品,分别取不同体积的样品定容到50 ml分别测其对·OH 的清除作用。结果,随着鸡骨草总黄酮提取液对由Fenton体系产生的·OH有一定的清除作用,随着鸡骨草总黄酮提取液浓度的增加,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增强。

3 临床应用

鸡骨草是一味常用中药,临床多以复方入药,随着鸡骨草、特别是鸡骨草复方制剂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深入,鸡骨草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在肝胆疾病治疗方面应用广泛,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3.1 肝脏疾病

3.1.1 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肝炎和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消化系统传染性疾病,在中医学属湿热疫毒证的范畴。现中医学认为肝炎发病的关键是外感时邪(湿热)疫毒,侵犯脾胃,郁蒸肝胆所致。湿热疫毒炽盛,故发病急骤,热毒内迫,胆汁外溢肌肤则出现黄疸;肝胆疏泄,气滞血淤则肝脾失调胁痛腹满。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开窍。鸡骨草胶囊是广西玉林制药厂生产的纯中药制剂,由鸡骨草、胆汁、牛黄、三七、茵陈、枸杞子、大枣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消炎止痛等功效,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骨草还具有保肝护肝、抗菌、消炎、增强免疫等作用。睢凤英等[18]应用此方给65例急性肝炎病人口服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的疗效,痊愈13例,显效24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8%。临床使用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何少华[19]应用含鸡骨草复方药对1例来势甚凶,GPT 高达3342 U/L的重症黄疸型肝炎进行纯中药治疗,经1个月左右的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患者自感无不适,脉右细缓,左濡细缓, 舌质暗红, 苔薄白,舌底静脉无异常,各项化验指标正常。

3.1.2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认为湿热是造成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主要原因。湿热困阻,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而致脾运失常,若迁延日久,则耗气伤阴,以致脾气虚弱,肝阴不足,肝失所养。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慢性肝炎与感染乙肝病毒有关。目前慢性乙型肝炎在治疗上还比较困难,还没有确切、有效的抗病毒药。张洁贞[20]为了探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佳方案,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在口服拉米夫定、肝功能异常期兼服肝泰乐片、齐墩果酸片、甘利欣胶囊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施治,肝功能异常期用疏肝理气健脾法(处方:柴胡、白芍、香附、郁金、枳壳、白术、鸡骨草、麦芽、茵陈、甘草),肝功能正常后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淤法。两个疗程后(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特别是改善胁痛、尿黄和HBeAg转阴、HBeAb转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3例HbsAg转阴。

3.1.3 脂肪肝

脂肪肝属中医“积聚”范畴。多因饮食不节, 嗜食肥甘厚味之物, 嗜酒成性而致。治当健脾益气, 疏肝理气, 活血化淤,养肝滋肾, 佐以清热利湿。加味四逆散方为一种含鸡骨草的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具有健脾益气, 养肝滋肾,活血祛淤,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降脂等功效。罗登旭[21]应用此方治疗脂肪肝35 例,口服1 剂/d, 8 周为1疗程。结果,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肝功能、血脂及B 超均获得较大的改善,总有效率91.4%。

3.2 慢性胆囊炎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胆囊炎与感染有关,治疗上以抗菌消炎为主。而传统中医认为肝胆湿热、肝胆气郁是主要病机。林新等[22]利用用鸡骨草胶囊的清热解毒、利胆通腑、祛瘀通络、护肝、利胆、抗菌、抗炎、提高免疫功等功效,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连用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66%。

3.3 母儿ABO血型不合

母儿ABO血型不合在产科较为常见,本病是由于夫妇血型不合,通过基因遗传影响子代,从而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畸形、胎儿发育受限、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溶血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甚至生命。母儿ABO血型不合在中医文献中多归属胎黄范畴。其病机是湿热蕴结胞胎或肾虚胞失所养,胎元不固,脾虚水湿不运。苏小军等[23]应用鸡骨草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孕妇70例,1剂/d,水煎服,10 d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27例治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总有效为91.43%。

3.4 胆汁返流性胃炎

赵德芬[24]用自拟含鸡骨草的处方——山药二鸡饮治疗78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1剂/d,水煎,分2次服,63例患者经服药5~20剂后,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已无胆汁返流。

4 结语

综上所述,鸡骨草是一味常用中药,在我国药源丰富。该药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淤,舒肝止痛、护肝、抗菌消炎、增强免疫等功效,目前临床主要用于肝胆疾病的治疗,对急、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有良效。随着对鸡骨草化学成分的检测、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以及药理学的深入研究,鸡骨草将成为一种很有医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的中药。

参考文献

[1]黄荣韶,玉永雄,胡 艳,等。鸡骨草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其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6,31(17):1429.

[2]白隆华,董青松,蒲瑞翎。中药鸡骨草研究概况[J].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5):476.

[3]《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303.

[4]严永清,余传隆,黄泰康,等.中药辞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506:1114.

[5]徐良,岑丽华,郑雪花,等.中药材鸡骨草GAP栽培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05,21(3):109.

[6]刘传明。鸡骨草的种类与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 2004,15(11):767.

[7]黄荣韶,罗永明,胡 彦,等。 毛鸡骨草总皂甙含量测定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6,6:28.

[8]黄荣韶,罗永明,胡 彦,等。 鸡骨草总皂甙含量的积累规律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6,37(4):391.

[9]史海明, 温 晶, 屠鹏飞。 鸡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 2006,37(11) :1610.

[10]程瑛琨,陈勇,王璐,等。正交设计优选鸡骨草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J].西北药学杂志,2007,22(2):61.

[11]温晶,史海明,屠鹏飞。 毛鸡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 2006,37(5):658.

[12]卢文杰,田小雁,陈家源。毛鸡骨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3, 18 (6) : 406.

[13]李爱媛,周 芳,成彩霞。 鸡骨草与毛鸡骨草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4):35.

[14]覃永生,黄志明 ,何 萍,等。复方鸡骨草胶囊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3):142.

[15]程瑛琨,陈 勇,王 璐,等。鸡骨草醇提物抗茵活性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O(2):39.

[16]周芳,李爱媛。 鸡骨草与毛鸡骨草抗炎免疫的实验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4):33.

[17]张丽丹,罗建华,蒙春越 ,等。 鸡骨草总黄酮提取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24(2):44.

[18]睢凤英,赵铁山,蒋小红,等。鸡骨草胶囊治疗急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02,30(3):247.

[19]何少华。重症黄疸型肝炎治验1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2):142.

[20]张洁贞。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6,38(11):48.

[21]罗登旭。加味四逆散治疗脂肪肝35 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7 ):342.

[22]林新,张琦,郝改琳。 鸡骨草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J]. 陕西中医,2007,28(1):24.

[23]苏小军,冯惠娟。鸡骨草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7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 ,37(7):47.

药理学研究进展 篇三

【关键词】刺参;多糖;化学;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85-01

刺参属棘皮动物海参纲,刺参营养丰富,是高级的滋补品,为海珍品之冠。中医认为:“海参性温补,足敌人参”。 刺参多糖为刺参体壁中提取的一种硫酸多糖类物质,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和生物效应。本文对刺参多糖化学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化学研究进展

刺参多糖为乳白色粉末,无味,吸湿性比较好,水溶性大。

迟玉森等研究了长岛刺参多糖的提取纯化以及基本性质。将刺参酶解后,乙醇沉淀提取、凝胶分离纯化,得纯化刺参多糖。刺参多糖中多糖质量分数为69.99%。水解纸层析图谱显示,刺参多糖中含有岩藻糖、氨基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等,同时还证明含有硫酸基,为硫酸黏多糖[1]。

宋迪等从刺参体壁中分离纯化得到刺参糖复合物HS-1和HS-2,二者均为均一物质,多糖含量分别为63.22%和58.9%,酸性糖含量分别为38.55%和32.29%,分子量分别为 631000Da和 707900Da,且均含硫酸基。初步测定HS-1主要由岩藻糖和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4.29:1,还含有微量其他单糖。红外和核磁光谱分析结果显示HS-1中的糖营键可能以β型为主,且进一步表明HS-1为硫酸化的糖复合物[2]。

2 药理研究进展

2.1 抗凝血作用 刺参多糖有抗凝血的作用[3]。刺参多糖具有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和抗凝血作用,腹腔注射后动物即表现出明显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凝血时间延长,一次给药后血小板数量减少可持续至48h,凝血时间延长可持续24h。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噻氯匹定均表现为明确的、不同程度的对抗刺参多糖所致的凝血作用。小分子量刺参多糖可以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其抗凝血因子Xa的活性不依赖于AT-Ⅲ肝素辅助因子。刺参多糖可以还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纤维蛋白的单体间聚合、改变纤维蛋白凝块结构。

2.2 降血脂作用 刺参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具有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的作用[4],可以降低血清Ch和TG水平,升高Apo-A并降Apo-B。刺参多糖通过促进脂质在体内的氧化和异化,同时抑制其在消化道内的吸收,从而调节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脂质代谢。

2.3 抗肿瘤作用 刺参多糖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能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增殖,诱发细胞凋亡。在动物的抑瘤实验中,刺参多糖对肝癌腹水型肿瘤小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其抑瘤率为73.56%。刺参多糖能显著抑制小鼠乳癌和S180肿瘤细胞DNA的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刺参多糖能够减轻二乙基亚硝胺(DEN)造模大鼠的中毒症状,对DEN诱导肝癌大鼠肝肿瘤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MDM2蛋白,促进P21、pRb的表达及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l、CDK4、E2F-1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可诱导异常增殖细胞发生凋亡[5]。刺参多糖在体外能够诱导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发生凋亡,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Caspase蛋白表达受到影响;还能够诱导细胞分化,与下调细胞周期因子和癌基因的水平[6]。

2.4 增强免疫作用 刺参多糖具免疫增强作用。刺参多糖具有刺激免疫器官生长,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的作用,可以升高肝癌大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提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杀伤功能[7]。刺参多糖可以诱导和激活鼻咽癌患者的T4和T8细胞。刺参多糖对荷瘤小鼠也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以提高小鼠脾指数和脾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功能。

2.5 保护神经组织的作用 刺参多糖能够促进神经干/前体细胞增殖,同时还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使更多的细胞进入S期,从而促进神经球的形成。刺参多糖对以β-淀粉样蛋白诱导引起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的损伤或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8]。

2.6 对纤维蛋白凝胶结构及其溶解性的影响 刺参多糖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使正常浓度范围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纤维蛋白单体的聚集功能(FPA)下降,并可使可聚集的纤维蛋白原的浓度降低。刺参多糖在低浓度时可明显抑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集,但随浓度的升高,纤维蛋白单体聚集反而加快,当在高浓度时,聚集又明显减弱[9]。

2.7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刺参多糖能够抑制ox-LDL诱导的ECV304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促进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内皮细胞 释放NO,提高NOS活力。刺参多糖还能够促进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移位,保护血管内皮[10]。

2.8 抗病毒作用 刺参粘多糖对疤疹病毒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吸附而实现,对仙台病毒的主要作用环节是抑制病毒吸附和抑制病毒复制,抗病毒作用随粘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用粘多糖预处理细胞、粘多糖直接作用于病毒以及抑制病毒穿人细胞等环节未观察到抗病毒活性。刺参粘多糖还可以促进正常小鼠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并能保护动物抵抗病毒感染[11]。

综上所述,刺参多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在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刺参很有可能成为开发新型药物的资源。

参考文献

[1] 迟玉森,仇宏伟,庄桂东。等。长岛刺参多糖的提取精制及基本性质。精细化工,2007,24(50):480-483.

[2] 宋迪。 刺参精复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对神经前体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宋迪, 吉爱国, 梁浩, 等。 刺参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6 ,27(5): 316-318.

[4] 牛娟娟, 宋扬。 刺参粘多糖的生物活性物质作用研究进展。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 11(5): 651-652.

[5] 梁囡囡,宋扬,金守杰。 刺参酸性黏多糖对DEN诱导大鼠肝癌形成抑制作用。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4):316-318.

[6] 彭玲, 于壮, 宋扬。 刺参粘多糖对Hela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 44(3): 212-213.

[7] JIN Shou-jie, SONG Yang, LIANG Nan-na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SJAMP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at Induced by Diethylnitrosamine and Impact on Immune Function.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2012, 12(18):3455-3459.

[8] 邱鹏新, 黎明涛, 唐孝礼, 等。 黑海参多糖对―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皮质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中草药, 2000, 31(4): 271-272.

[9] 黄日明, 王宾, 刘永宏。 海参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中成药, 2009, 31(8): 1263-1268.

药理学研究进展 篇四

【关键词】水飞蓟;水飞蓟宾;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31―03

水飞蓟是在治疗肝病的上有很多研究的植物。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为植物种子的亲脂类提取物,包括三种黄酮木脂素的同分异构体(水飞蓟宾、水飞蓟宁、水飞蓟亭),它们通称为水飞蓟素。其中水飞蓟宾活性最高,含量占水飞蓟素的50%-70%。水飞蓟素在整个植物中均有发现,但在果实和种子中较为集中。水飞蓟素作为抗氧化剂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作为毒素阻断剂通过抑制毒素向肝细胞受体粘合抗纤维化。水飞蓟素能减小由于醋氨酚、四氯化碳、放射、铁超载、苯肼、酒精、毒鹅膏等造成的动物肝损伤模型。水飞蓟素已经用于治疗酒精性肝病、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毒素引发的肝病。另外,通过药理实验研究,水飞蓟还具有降血脂、保护心肌、抗炎、抗过敏、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1 化学成分

水飞蓟原料药包含15-30%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类;30%蛋白质和糖(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葡萄糖);维生素E(0.038%),甾醇类(0.063%)包括胆固醇、菜油甾醇、豆甾醇,黄酮木脂素包括槲皮素、紫杉醇、圣草素、甲氧基木犀草素(表),其中黄酮木脂素类有主要活性。水飞蓟素主要包括:水飞蓟宾A、B(大约为50-60%),异水飞蓟宾(约5%),水飞蓟亭(约20%),水飞蓟宁(约10%)等。该药物可以通过薄层色谱法(TLC)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光光度法的一些细微特征来确认。

2 药代动力学

人类口服水飞蓟素后有20-50%被吸收,给药量的80%经胆汁排泄,10%进入肝肠循环。其药代动力学主要是研究其主要成分水飞蓟宾的变化。

水飞蓟宾的生物利用度很低,几个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如下:(i)药剂中的伴随物的增容性,如其他的黄酮木脂素、苯酚、氨基酸、蛋白质、生育酚、脂肪、胆固醇等;(ii)药剂本身[2]。系统性的生物利用度可以通过向提取物中添加增溶剂来提高[3],也可以通过胶囊材料如磷脂酰胆碱或β-环糊精的络合作用[4,5]。提高水飞蓟宾的生物利用度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如制备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6], 水飞蓟宾脂质微球[7], 水飞蓟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8]等,这些新制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飞蓟宾的生物利用度。

在男性志愿者中,水飞蓟宾标准剂量100-360mg单次口服给药后,水飞蓟宾血浆浓度Cmax约2h,范围在200-400μg/L,将近75%以结合形式出现[9,10]。水飞蓟宾半衰期估计约为6h。口服给药剂量的3%-8%从尿中排泄,20-40%以葡萄糖醛酸苷和硫酸盐轭合物的形式从胆汁重吸收,剩余部分通过粪便排泄(没有变化,未吸收)。水飞蓟宾在胆汁中的浓度比在血清中的浓度高将近100倍,最高浓度在2-9h内出现[11]。

Barzaghi和同伴调查了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Id B1016)的药代动力学,发现人类健康受试者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有可能是复合药物通过胃肠道时药物通路的易化作用。在肝硬化患者中Id B1016的生物利用度比水飞蓟素高好几倍[12]。

水飞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很多,大多数是研究其主要成分水飞蓟宾的变化,有人对水飞蓟宾A和水飞蓟宾B分别进行研究[13],也有人对其中六种主要成分(水飞蓟亭,水飞蓟宁,水飞蓟宾A、B,异水飞蓟宾A、B)分别进行研究,得到这六个成分游离体、结合体和总量在不同时间在大鼠体内的浓度变化[14]。实验对象有小鼠、大鼠、犬[15]、人等,动物实验主要是研究一些新剂型的水飞蓟宾的药代动力学,人体志愿者主要是研究现有市售的水飞蓟制剂的药代动力学[16,17]。实验对象不同,药代动力学参数也不相同,相互之间没有可比性。

3 药理学研究

目前的一些药理研究已经表明水飞蓟素有保肝,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作用,另外,它还能刺激蛋白质生物合成和肝脏再生,增加泌乳和免疫调节活性。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作用的研究。

3.1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

水飞蓟素在细胞的不同结构和通路中显示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位于细胞膜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α-R)超家族和同源的胞浆区被称为死亡结构域(DD),其在细胞凋亡初期和受体与配体结合后的信号通路很重要[9]。临床前试验表明水飞蓟素能保护α-鹅膏菌素诱导的肝细胞中TNF-α[18],可能是通过从属活性氧族(ROS)机制[19]。给用烟曲霉毒素B1(神经酰胺合酶抑制剂)造模小鼠以750mg/kg/day水飞蓟素灌胃治疗,水飞蓟素能防止烟曲霉毒素B1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表达增加,淋巴毒素β和干扰素-γ的诱导的TNF-R1相关的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通路)[20]。

一些迹象表明水飞蓟素能抑制粘附分子如E-选择蛋白的表达[21],另外一些跨膜分子家族在白细胞表面独特表达和相关的炎症通路。在离体细胞,水飞蓟素能减少依赖凝集素和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但对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诱变细胞毒性无作用(ADCC)[22]。

在体内水飞蓟宾达到一定高浓度能抑制细胞质中5-脂氧合酶途径,尤其是白三烯B4(LTB4)的减少,很好表现了水飞蓟素中枢药理性质。有研究表明,在离体的枯否细胞中,水飞蓟宾的IC50为15μmol/L时对LTB4群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23]。在猪的基部动脉(IC50 = 100 μmol/L),人的血细胞和网膜内皮细胞有相似的结果[24]。

水飞蓟素抗炎药细胞核内DNA/RNA介导作用包括核因子κB(NF-κB),它一种在炎症细胞中普遍存在的迅速反应的转录因子。同时肝脏急相反应许多基因编码蛋白在转录因子NF-κB的控制下[25]。非活性NF-κB存在细胞质中,复杂伴随抑制蛋白I-κB、NF-κB在一些来自细胞表面的输入信号下有活性。I-κB抑制的释放,NF-κB转移到细胞核和与靶基因的κB基序结合。NF-κB的活化过程每一步都能在药理制剂下抑制,如糖皮质激素类、环孢菌素、他克莫司和抗氧化剂[26]。

在体外发现水飞蓟素抑制NF-κB DNA的κ基序结合活性,依赖肝瘤细胞基因表达。另外,水飞蓟素阻滞NF-κB p65蛋白(通过磷酸化作用)向没有能力结合DNA的细胞核转化[27]。水飞蓟素可以抑制TNF-α诱导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c-Jun N-terminal的激活,阻断TNF-α诱导的细胞毒性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9]。Kang等报道在相对高浓度(12.525 μg/mL)下,水飞蓟素抑制一氧化碳产物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28]。脂多糖(LPS)治疗的小鼠,口服剂量为100 mg/kg时通过腹膜巨噬细胞减弱一氧化碳产物。鼠离体腹膜巨噬细胞中,水飞蓟素抑制LPS诱导产物作用与浓度相关。另外,在LPS受激的鼠类的RAW 264.7细胞中,水飞蓟素能完全取消iNOS mRNA和其蛋白表达。这些结果表明,水飞蓟素通过抑制NF-κB/Rel活性抑制一氧化碳产物和iNOS基因表达。Chümann用水飞蓟宾在伴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T细胞相关肝炎的试验,也证实了同一结论[29]。在体内已证实,水飞蓟宾是免疫应答修饰基因,抑制肝内的表达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介素(IL)-4,IL-2和iNOS,扩张合成IL-10,另外水飞蓟宾抑制肝内NF-κB活性。 保肝药主要的活性表现在抑制肝内的NF-κB活性,其能阻止TNF, IFN-g, IL-2 and iNOS的后续合成。而且,当IL-10合成增加时,IL-4的产物会抑制。

3.2增加蛋白质合成

不管是急性还是慢性肝炎,肝细胞再生是肝脏恢复必然条件。在慢性病中,纤维化和细胞再生是同时发生的,最后结果取决于哪种占主导地位。Zetl等报道,在腹膜内给水飞蓟宾,大鼠肝脏内核糖体核糖核酸合成有显著增加(聚合酶Ⅰ增加),水飞蓟宾还能刺激部分肝切除大鼠的DNA合成,但在健康或肝细胞瘤、肿瘤细胞则不然[30,31],这种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聚合酶Ⅰ的激活作用。一些临床试验发现水飞蓟宾能激活核糖核酸、聚合酶Ⅰ、核糖体核糖核酸,这种作用促使更快速的核糖体形成,依次增加蛋白质形成。这种作用在修复被损坏的肝细胞和恢复正常肝脏功能有重要的治疗性意义。

3.3抗纤维活性

肝纤维化可导致肝脏结构重塑从而导致肝功能不全,门静脉高压症,肝性脑病,这些过程涉及复杂的细胞相互作用[32]。初始阶段肝实质细胞增殖发展,肝星状细胞(HSC)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被认为是在纤维化最重要事件。大量的动物研究表明水飞蓟素有抗纤维活性,其能抑制NF-κB和减慢HSC活性,同时抑制蛋白激酶类和其他有关信号传导激酶类,可能干扰细胞内信号通道。有报道称对慢性四氯化碳肝损伤大鼠,口服给水飞蓟素(50 mg/kg)可以减少肝脏胶原蛋白含量至55%(模型组比对照组含量高4-6倍),给胆道堵塞大鼠可以减少胶原质和前胶原质Ⅲ至30%。胆管纤维化大鼠中,水飞蓟素可能通过下调大鼠TGF-β1 mRNA的表达抑制前纤维化前胶原α1(Ⅰ)和TIMP-1的表达[33]。给酒精诱导肝纤维化狒狒3年水飞蓟素能使病情发展缓慢[34]。

3.4抗氧化作用

肝病中涉及到的自由基包括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和次亚氯酸阴离子(HOCl-) [35]。自由基在双分子细胞膜内ROS诱导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反应,这是造成脂质过氧化的主要反应,其还能破坏细胞膜造成细胞膜、脂质、蛋白进一步氧化[36]。通过水飞蓟宾对相关的ROS或氧化剂如O2-、H2O2、HO-、HOCI反应的研究来评价其抗氧化性[37]。一些临床前实验报道水飞蓟对O2-不是很好的清除剂,对H2O2没作用(IC50%>200 μ mol/L)。但游离溶液的扩散控制率IC50% = 1.27 μ mol/L时对HO-自由基有快速的反应。据报道在体外培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淋巴细胞,给相当于通常的治疗剂量浓度的水飞蓟素能显着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SOD)[38]。水飞蓟素对乙醇代谢并没有直接影响,对降低乙醇水平或乙醇是从人体清除率也没有作用。事实上,没有水飞蓟素或水飞蓟宾与细胞色素P450-2E1有相互作用的证据,只能表明这些抗毒作用是由于其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性能[39]。

水飞蓟素中酚的构象被认为是允许稳定化合物的羟基和氧自由基的形成[40]。在大鼠体内的研究表明,水飞蓟素可减少自由基的负荷。对于暴露于对乙酰氨基酚在有毒的剂量中的大鼠,用水飞蓟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的含量[41]。此外其他研究表明,通过判断谷丙转氨酶变化水平,水飞蓟素能抑制暴露于四氯化碳和半乳糖中分离的肝细胞的细胞溶解[42]。

在体外实验中,对乙酰氨基酚,顺铂,长春新碱猿而受损的猴肾细胞,在药物诱导的损伤之前或之后给于水飞蓟宾,证实可以减少或避免毒性影响。预防性给水飞蓟素治疗可以阻止顺铂的肾毒性,而后给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一些毒性。

3.5毒素阻断作用

水飞蓟素是合适的可选药物来治疗医源性和毒性肝脏疾病。它对膜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有调控功能,能增加膜的稳定性对抗异物损害。它通过占领结合位点防止毒素吸收进入肝细胞,以及抑制膜上很多运输蛋白质。以竞争的方式抑制鬼笔环肽系统,其属于肝细胞特定的有机负离子的吸收转运OATP2[43],水飞蓟素对膜流动性的没有影响[44]。OATP2能代表部分肝功能,清除由引起胆汁酸,脂溶性激素或外来物质肝门静脉血。运输系统混合毒伞七肽类进入肝细胞,导致细胞死亡。鬼笔环肽(双环七肽)和蕈环十肽(毒鹅膏中单环十肽)与肝细胞膜上胆汁盐结合多肽相互作用。所以,水飞蓟宾能减少细胞吸收有害外源物(如蘑菇毒),从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3.6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据报道水飞蓟素有很好的安全性。志愿者单次口服水飞蓟素(剂量相当于254mg水飞蓟宾)后,未观察到副作用[45]。各种原因的肝功能紊乱患者,口服水飞蓟素(600-800 mg/day)6个月,没有不良反应[46]。临床试验涉及约3500例,其中2637肝疾病,利加隆(560 mg/day)8周治疗报告说水飞蓟素不良反应约为1%。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如胃肠不适腹胀,恶心,消化不良和腹泻[47]。

研究表明,成人在240-900 mg/day剂量范围内单次口服,水飞蓟素无毒且无副作用。在超过1500 mg/day的高剂量下,水飞蓟素可能会产生轻微腹泻的作用伴随有胆汁流动和分泌的增加。尚没有随机最优控制的研究,也没有最大治疗剂量的界定。大多数试验报道,合理的水飞蓟素每日剂量为420-600 mg[错误!未定义书签。]。

然而,有报告描述水飞蓟素的不良反应。这些症状包括严重出汗,腹部痉挛,恶心,呕吐,腹泻和虚弱[48]。另一份报告中报告一个即时型猕猴桃过敏的54岁男子有过敏性休克反应[49]。

临床前数据没有记录水飞蓟素和水飞蓟宾的急性毒性。尤其是水飞蓟素,小鼠和狗口服给药剂量为20或1g/kg不产生不良反应或死亡。给大鼠长期口服水飞蓟素(100 mg/kg/day)22周没有不良反应[错误!未定义书签。]。水飞蓟素对菊科过敏的人禁忌。根据现有数据,上述提到的研究一些问题可以部分验证。不同的问题通常是发生在不同的试验中,虽然这些问题是相互关联的,但它们必须被视为个体差异而不能合并成一个整体问题。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症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两个最大的试验中,上消化道出血总发病率(UGBs)报道为:水飞蓟素4.6%和6.3%,安慰剂9.6%和13.5%,显示积极治疗差异[p=0.042;优势比(OR)为0.44(95%CI为0.20,0.97)][50]。这些结果表明,UGBs率下降反映了患者整体的改善,也证明了水飞蓟素不是低肝脏相关死亡率的直接影响。

4未来展望

最近报道,水飞蓟黄酮木脂素类有癌症化学预防作用[51]。水飞蓟素调节细胞的存活和凋亡的失衡,通过干扰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和蛋白质的表达参与细胞凋亡。此外,还发现水飞蓟素抗炎,抗血管生成和抗转移效果[52]。特别是水飞蓟素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水飞蓟宾,在各种体外和体内包括肝癌的癌症模型研究保护作用,建议他们应当建立在治疗的附属品在这些患者的临床应用,以防止或减少化疗以及放疗引起的毒性。水飞蓟宾介导的抗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主要是通过受体酪氨酸激酶,雄激素受体,核因子-κB,细胞周期在各监管及凋亡信号通路癌细胞。进一步研究水飞蓟素化疗效果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Rambaldi A,Jacobs BP,Laquinto G et al. 2005. Milk thistle for alcoholic and/or hepatitis B or Cliver diseases a system-atic Cochrane Hepato-Biliary Group Review with meta-analyse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 Am J Gastroenterol 100: 25832591. [2]Voinovich D,Perissutti B,Grassi M et al. 2009. Solid state mechanochemical activation of Silybum marianum dry extract with betacyclodextrins: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the coground systems[J]. J Pharm Sci 98: 41194129.

[3] Saller R,Meier R,Brignoli R. 2001. The use of silymarin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J]. Drugs 61:20352063.

[4]Morazzoni P,Magistretti MJ, Giachetti C et al. 1992. Compar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Silipide, a new ?avanolignan complex in rats[J]. Eur J Drug Metab Pharmacokinet 1:3944.

[5] Arcari M,Brambilla A,Brandt A et al. 1992. A new inclusion complex of silibinin and beta-cyclodextrins: in vitro dissolution kinetics and in vivo absorp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formulations[J]. Boll Chim Farm 131: 205209.

[6] 肖衍宇,宋赞梅,陈志鹏等。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的制备与大鼠生物利用度的研究[J].药学学报,2005,40(7):611-617.

药理学研究进展 篇五

[关键词] 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a)-0018-03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临床主要用于肺热、咯血、肠炎痢疾、黄疸等疾病的治疗[1]。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黄芩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芩苷、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及萜类化合物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黄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为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目前从20多种黄芩中已经分离鉴别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千层纸素A苷、木蝴蝶素A、二氢木蝴蝶素A、白杨素等120多种黄酮苷元及苷类化合物[2]。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为黄芩的特征化学成分,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董建萍等[3]首次从川黄芩中分离出粘毛黄芩素-Ⅲ、粘毛黄芩素-Ⅰ。

1.2 挥发油

杨得坡等[4]从黄芩根部鉴定出19个相对含量>1%的挥发性成分,其中苯二酸类化合物占26.1%,β-广藿香烯占14.54%,其后依次为异戊二烯、抗氧化剂BHA、α-/β-愈创木烯、乙酰苯等。巩江等[5]的研究显示,黄芩地上部分挥发油中含有烯丙醇、苯乙酮、石竹烯、α-律草烯、香叶烯、γ-榄香烯等多种成分。

1.3 多糖

多糖是由单糖链接而成的多聚糖,杨武德等[6]用硫酸苯酚分光光度法对黄芩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炒黄芩中多糖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酒黄芩、生黄芩、酒蒸黄芩、焦黄芩,而炭黄芩中多糖的含量最低。林慧彬等[7]的研究显示,不同产地及品种黄芩中多糖的含量差别较大,含量范围为5.01%~12.96%,种植、产地、生产时间等可能均会对黄芩中多糖的含量产生一定影响。

1.4 其他

黄芩中含有多种二萜苷类成分及铁、铜、锌、锰、镉、铅等微量元素,其中铅、镉两种微量元素在黄芩中的含量均较低;黄芩中还含有脯氨酸等14种氨基酸、黄芩酶、苯甲酸、β-谷甾醇、淀粉等。

2 药理作用

2.1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广谱的抗菌及抗病毒作用。苏广株等[8]用M2H琼脂连续稀释法做抗菌作用测定,对比分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苦参、虎杖等6味中药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均有抑菌活性。有研究显示,黄芩素还具有抗HIV的作用[9]。刘芳等[10]认为黄芩提取物体外抗柯萨奇B3m病毒(CVB3m)作用较强,抑病毒指数>2,即对病毒有明显的直接灭活作用。与柴胡提取制剂比较,黄芩提取制剂对体外病毒感染细胞的治疗、保护作用更强。

2.2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孔祥玉等[11]认为黄芩茎叶总黄酮可能通过增加有效微血管再通数量维持血-脑脊液屏障的完整和功能,使脑水肿减轻,进而发挥对海马区微血管、血 -脑脊液屏障和神经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并认为100 mg/(kg・d)为黄芩茎叶总黄酮的有效预防剂量。Woo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与黄芩苷比较,黄芩素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更显著。

2.3 抗过敏作用

华晓东等[13]通过观察黄芩中的有效成分黄芩素对小鼠同种被动皮肤变态反应的影响发现,给药后蓝染皮肤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2.4 抗炎作用

王斌等[15]用二甲苯致炎耳廓肿胀法、角叉莱胶致炎足肿法复制小鼠急性炎症模型,并灌胃给予不同浓度黄芩提取物,发现其可使小鼠耳廓肿胀及足肿胀减轻,提示黄芩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高光武等[16]的研究显示,不同浓度的黄芩提取物均可显著抑制用角叉莱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的足肿胀,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黄芩提取物可能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形成和影响炎症介质的释放而发挥抗炎活性。

2.5 解热镇痛作用

王丽娟等[17]对小鼠灌胃给予黄芩水提液后应用热板刺激法、注射醋酸溶液所致的化学刺激(扭体)法观察其对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芩能够明显延长小鼠对热刺激反应的潜伏期,即提高痛阈值,一定时间内的扭体次数也减少。黄芩苷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有显著的解热作用。李倩楠等[18]用干酵母复制大鼠发热动物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黄芩苷的解热作用可能与TNF-α、IL-1β等致热性细胞因子水平的降低有关。

2.6 抗肿瘤作用

黄芩对宫颈癌、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均具有抑制作用。韦小白等[19]用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干预人肺腺癌LTEP-A2细胞株,并用CCK-8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黄芩苷可能是通过下调MMP-2、MMP-9的表达发挥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并认为该作用与黄芩苷的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herng等[20]将10种来自食物和蔬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作用于来源于人体宫颈、胃、皮肤、膀胱、骨等不同器官的肿瘤,结果显示黄芩素具有广谱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其作用最强的肿瘤为宫颈癌、胃癌和皮肤癌。研究显示黄芩粗提物及黄芩素会影响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抗原和表皮样癌细胞的增殖作用[21]。

2.7 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

高雅言等[22]对黄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用比色法对总黄酮含量进行测量,其中乙醇提取物对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总黄酮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溶剂提取物。郭重仪[23]用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3复制AS小鼠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黄芩苷能使血清CHO、TG、LDL-C、MDA水平下降,HDL-C、SOD、NO水平上升(P

贾炜等[24]对小鼠腹腔注射黄芩注射液,观察其对吸入甲醛损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小鼠体重、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淋巴细胞转换率等均高于染毒组(P

3 结语

黄芩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在临床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包括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等多个方面。黄芩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等多种成分,其药理作用包括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过敏作用等,应用前景广阔。由于不同产地、种类的黄芩在化学成分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应规范黄芩的生产及管理,确保黄芩药材产品质量。今后要将黄芩活性物质的研究、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等作为研究重点,加大黄芩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1-212.

[2] 李堆淑。中药黄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8):51-54.

[3] 董建萍,陈定一。川黄芩黄酮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2,23(12):619.

[4] 杨得坡,张小莉。中药黄芩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管理,1999,10(4):234-236.

[5] 巩江,倪士峰,刘阳子,等。黄芩地上部分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44-15845.

[6] 杨武德,石平宝,王建科。黄芩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和总糖的含量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4):81-83.

[7] 林慧彬,路俊仙,陈兵,等。我国不同种质黄芩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149-151.

[8] 苏广珠,贺坤,裴凤艳。6种中草药抑菌活性的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8):801-802.

[9] Wu JA,Attele AS,Zhang L,et al.Anti HIV activity of medicinal herbs usage and potenitial development[J].Am J chin Med,2001,29(1):69.

[10] 刘芳,王雪峰,闫丽娟,等。黄芩、柴胡及其配伍提取物体外抗柯萨奇B3m病毒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9):173-176.

[11] 孔祥玉,孔维,苗光新,等。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大鼠大脑海马区微血管和血脑屏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J].解剖学报,2014,45(6):773-778.

[12] Woo AY,Cheng CH,Waye MM.Baicalein protects rat cardiomyocyles from hypoxia/reoxygenation damage via a prooxidant mechanism[J].Cardiovasc Res,2005,65(1):244-253.

[13] 华晓东,巩媛媛,芮菁,等。黄芩素对皮肤过敏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7,24(3):241-244.

[14] 梁颖,杨新建,王雷。黄芩素滴丸对动物过敏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3,24(3):206-208.

[15] 王斌,赵晓静,吕腾,等。黄芩提取物对小鼠耳肿胀和足肿胀的抗炎作用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5):70-72.

[16] 高光武,李玲。黄芩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6):550-552.

[17] 王丽娟,王勇,朱旭燕,等。黄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1):1304-1305.

[18] 李倩楠,葛晓群。黄芩苷的解热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8):1068-1072.

[19] 韦小白,董竞成。黄芩苷对人肺腺癌 LTEP-A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4,9(2):213-217.

[20] Cherng JM,Shieh DE,Chiang W,et al.Chemopreventive effects of minor dietary constituents in common foods on human cancer cells[J].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2007, 71(6):1500-1504.

[21] Zhang DY,Wu J,Ye F,et al.Inhibition of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prostaglandin E2 synthesis by Scutellaria baicalensis[J].Cancer Res,2003,63(14):4037-4043.

[22] 高雅言,马东,李超英,等。黄芩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2):78-79.

[23] 郭重仪。黄芩苷对脂质过氧化及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材,2012,35(2):288-291.

[24] 贾炜,陆东明,钟志群,等。黄芩对甲醛损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5,26(4):247-249.

药理学研究进展 篇六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49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103-04

药物承担着防治疾病、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作用,同时,医药产业也已成为社会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药物的发现主要集中于单一靶点的高特异性抑制剂。然而,通过大规模功能基因组研究证实,只有不到10%的单基因敲除具有治疗价值[1],而且,单一分子靶点的高特异性药物对复杂疾病通常难以获得良效,传统新药研发遵循的“单基因-单靶点-单疾病”的线性模式遇到巨大瓶颈及严峻挑战。资料显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2010年仅有21种新药通过评审,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也仅批准了14个新药[2]。新药在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中因缺乏有效性和出现非预期的毒性所导致的新药失败率高达30%[3],使整个制药业在持续繁荣后陷入困境。中医药在诊断上注重整体的和功能的动态变化,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通过中药等在整体水平上的调节,治疗局部性病变和恢复整体功能平衡,获得治疗效果[4]。因此,药物的研发和机制研究亟需借鉴中医药的诊疗思路,从整体出发,“多基因-多靶点-复杂疾病”模式着眼,寻求新的研究途径。1 网络药理学的概念

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完善,系统生物学[5]及多向药理学[6]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及药理、毒理等研究。2007年,Hopkins[7-8]率先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的概念,网络药理学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对生物系统的网络分析,选取特定信号节点进行多靶点药物分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07313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项目(国中医药〔2012〕62号);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项目(J50301);上海市科委项目(12401900401)通讯作者:苏式兵,E-mail:子设计的新学科,是建立在高通量组学数据分析、计算机虚拟计算及网络数据库检索基础上的生物信息网络构建及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策略和技术基础上的科学思想和研究策略。与传统药理学的最大区别在于,网络药理学是从系统生物学和生物网络平衡的角度阐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改善或恢复生物网络平衡的整体观角度认识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并指导新药发现,强调对信号通路的多途径调节,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9]。

多数情况下,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是细胞内调控网络的异常所致,复杂性疾病是由多基因、多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紊乱而形成的疾病网络[10]。新药研发的策略应是发现如何干预疾病的病理网络,需要对多种基因及其调节蛋白的干扰才能影响疾病网络[11]。研究发现,在肿瘤、精神疾病和抗感染等治疗过程中,具有多靶点药理作用的药物比单靶点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12]。2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

目前,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通常可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公共数据库和公开发表的已有数据,建立特定药物作用机制网络预测模型,预测药物作用靶点,并从生物网络平衡的角度解析药物作用机制。如Gu J等[13]运用虚拟筛选和网络预测技术对大黄二蒽酮A、大黄二蒽酮C、番泻苷C等几种从未报道过具有抗2型糖尿病作用的成分进行预测并获得成功,Yan J等[14]也成功利用该技术对麻黄汤新药理作用进行了预测。二是利用各种组学技术以及高内涵和高通量技术,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分析和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建立预测模型,进而解析所研究药物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如运用网络靶标预测中药方剂六味地黄丸适于治疗的疾病和机制[15],以及对复方丹参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16]。3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技术3.1 数据的获取和验证

网络药理学研究中与实验相关的环节有两个[17]:一是基于实验结果构建网络所需基本数据的获取,二是对所建立的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实验验证,这两个环节涉及的技术均应具有高通量、可定量、灵敏、快速、简便、可靠地获取大量数据的特点。目前,网络药理学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技术除了组学(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元基因组等)技术外,主要包括高通量和高内涵技术、双高通量基因表达检测技术和分子相互作用技术。3.1.1 高通量/高内涵技术 该技术是指在保持细胞、组织或整体动物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一次性检测成百上千个处理且同时检测被筛样品对活细胞、组织或整体动物多个表型的作用,具有均质、多维表型检测、实时动态监测和可视化的特点。3.1.2 双高通量基因表达检测技术 该技术是指应用具有检测样品高通量、检测目标基因高通量的双高通量技术,具有对所需基础数据和网络模型进行验证的作用。Fakhari等[18]在2002年提出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芯片技术,具有操作流程简单、定量结果无需后期验证、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重复性好等特点。3.1.3 分子相互作用技术 该技术是指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揭示药物作用原理,或对所构建的药物作用网络或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用来揭示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包括3种技术: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检测技术[19]、基于生物膜层干涉的检测技术[20]、纳米液相层析-质谱分析技术[21]。这3种技术均具有高通量、高精度、无标记且实时检测的特点。3.2 网络可视化技术

该技术是指应用可视化工具,将联系表反映成一张相互联系的可视网络的过程[22]。一般分为2个阶段:①丰富网络属性,通过增添网络本身、节点及连接的属性,使节点联系表扩展为包含丰富信息的网络;②网络描述,通过丰富的特征描述手段,使网络表现更加直观。目前,大部分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的可视化可以通过Cytoscape[23]、GUESS[24]、Pajek[25]等专业工具来实现。3.3 网络分析技术

该技术是指采用相应技术对构建得到的网络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出有用信息。主要分为3类:①网络拓扑学信息计算,可以得到网络本身的统计属性,反映网络中的隐藏信息[26];②随机网络生成和比较,用来对现有网络进行可靠性验证[27];③网络分层和聚类,简化网络复杂度的重要算法,也是寻找网络潜在信息的方法[28]。4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