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企业的经营之道(最新7篇)4-10-2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企业的经营之道(最新7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的经营之道 篇一

1新的网络营销渠道对物流企业传统营销渠道提出了挑战

传统物流企业的营销渠道中往往重视物流企业和大型生产企业之间的密切沟通和合作,物流企业积极地建立与本地区大型企业之间的营销渠道,而网络经济兴起后,新的网络淘宝店主将成为新的物流大客户之一。新的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营销渠道对物流公司传统的营销渠道的建设方式和结构、规模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各种营销渠道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为了获取更多的网络稀缺客户,物流企业间的竞争不惜损害市场秩序。物流企业网络营销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式,是经营的创新,但是却和传统的营销渠道存在很多方面的冲突,是当今物流企业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

2物流企业网络中间商与传统中间商之间存在冲突

传统中间商通常指各地的物流商,其作为传统营销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品的分销过程中承担了促销、洽谈、融资、风险、订货、支付、市场信息调查等重要功能,并且,在网络经济兴起之前,传统物流中间商在维护物流企业正常运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出现了新的电子物流中间商。网络平台的电商物流中间商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物流信息、物流媒体以及交易物流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商家和交易者之间的电子交易活动。网络经济条件下物流企业中间商提供的物流服务完全实现了在下单、运输和收货方面的数字化,这是传统物流中间商只依靠营业网点所不具有的新的特点,也是物流企业网络中间商与传统中间商之间冲突的表现。

3物流依托网络直销形式与传统商形式之间的冲突

由于网络经济条件下网络物流直销具有低成本、互动性、跨时空、高成长等诸多优点,并且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一大批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网络营销平台,特别是涌现出众多中小民营物流公司,这不仅对传统的邮政快递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且许多物流公司直接与网店店主合作,使得传统的物流商失去了很大的市场空间。物流企业直接和网店经营者进行交易,省去了传统物流中间商与企业之间以及中间商之间在运输等方面造成的各种浪费,使得传统物流中间商显得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从根本上威胁了传统物流中间商的生存。

4物流网络直销与传统直销的冲突

传统物流企业的服务方式最大的缺点是费用较高,而且,这些销售费用投入之后,不一定能够争取到订单。对物流企业而言,投入和产出不一定成正比,因此,物流企业在进行传统直销活动时会对结果的好坏产生怀疑,从而影响物流宣传促销活动更好地展开,网络营销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营销通过物流线路的跟踪,随时对货物的配送情况进行跟进,再加以详细说明,可以把一件件普通商品的物流状况实时详细地展现给顾客。因此,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减少对传统直销的投入,纷纷转入到网络营销,传统物流直销面临着是否有存在必要的挑战。

5物流企业将面临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更多的热门网络营销渠道

领域的压力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更多的热门网络营销渠道领域。例如,国内的各大物流企业竞相抢占互联网购物网站领域。腾讯公司推出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微信”,当下是年轻人的新宠,在推出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下载并应用的客户过亿。在“微信”为腾讯树立品牌的同时,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网络营销渠道。因此,各大物流企业也竞相加入到这场争夺“微信”网络购物的营销渠道竞争中。物流企业大量的资金也投入到了热门网络营销渠道中来。例如,腾讯的拍拍网、视频网站以及微博服务,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资金注入到这些领域。

6物流企业同行业间的营销渠道竞争将更加激烈

网络经济的竞争必然导致物流企业网络营销渠道的竞争。互联网企业的不断壮大更加剧了这一竞争的激烈程度。如今互联网进入了4G的时代,微博的广泛使用是其明显的标志。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到微博营销渠道,每个物流企业都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者,并且通过这种营销模式获得利润。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物流企业应对营销渠道变革采取的措施

1物流企业应当重视营销渠道信息的积累

在网络虚拟经济中,产品与服务质量是物流企业网络营销成功的基础与关键。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作为其与消费者建立长期信任关系的基础,对物流企业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物流企业纷纷采取“直营+联盟”的方式,共同分享物流企业营销渠道的信息。例如,西部专线物流联盟的成立,将为西部物流企业间分享更多的营销渠道信息提供更多的便利。网络环境下,网络购物消费者对物流品牌的忠诚度是保证物流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以互联网中最大的网络购物交易平台“淘宝网”为例,对于物流企业服务的评价存在大量“噪音风险”,由于网络用户成千上万,各种用户对物流企业评价的好坏不一,大量的不利干扰评价可能掩盖住好评,如果物流企业对这些差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导致其他潜在“被影响”的客户选择其他物流企业的服务,从而造成物流企业利润的流失。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对于物流企业的评价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会选择口碑较好的物流品牌,从而口碑较好的物流企业也获得了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发展的良好基础。心灵占有率也是信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流企业来说,它是一种随时可以兑现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市场。因此,物流企业要积极地重视网络中渠道信息的积累,以便提高产品的服务和质量,从而赢得更广阔的市场份额。

2推行个性化的网络营销数据库营销渠道

根据权威部门的调查显示,互联网的使用主体为平均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其中,男性使用者明显高于女性使用者。这部分消费群体呈现出学历较高、收入较高的特点。这部分消费群体的消费购买欲较强,有着对时尚和高品质服务的追求。因此,物流企业就应当针对这部分客户,建立定向的“客户信息银行”,对其所选择和使用的物流服务情况和感受以及后期的再次选择进行跟踪。并且,物流公司可以针对这部分特定的群体进行有目的的营销,如建立“生日慰问”、“电子书免费订阅”等服务,以便在这部分特定消费群体中建立长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物流企业应当提供给客户个性化的与物流企业线上互动的服务。在商业信息爆炸的网络经济中,物流企业网络营销的实质就是吸引注意力、留住消费者的战争,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物流企业网络营销只有提供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才能争得一席之地。

3注重与客户信息的双向沟通,提供多种增值服务网络的优势

就在于其信息的流动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物流企业网络营销只有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地与客户进行产品服务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才能真正地了解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以便改进。网络中,物流企业数量众多,消费者的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很多消费者选择物流公司看重的是物流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因素。因此,物流公司应当积极地与客户就有关物流服务方面的信息进行沟通,同时向客户尽可能地提供多种增值服务,使得物流企业和客户之间形成良好的客户关系。正如,搜狐总裁张朝阳所说,“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中国的网络用户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可观的群体,人们在网上不止有搜索、阅读和交流的需要,并有愿望在互联网中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制定物流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客户参与越多,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机会就越多。此外,在物流企业网络营销的过程中,除了交互功能以外,更应该提供增值服务,如提供定点配送、物流贴心服务等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4物流企业网络营销渠道要趋于多样化

5加强与渠道成员的关系

维护物流公司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在不断地开拓新市场的同时,要善于加强与渠道老成员、老顾客的关系维护。物流公司与新顾客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无论从资金成本还是从信任风险方面,难度都要高于与既有的老客户关系的维护。因此,物流公司与老顾客的关系维护对于降低物流企业运作的资金成本和提升公司形象和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有学者曾经提出,物流企业顾客品牌的忠诚度是物流企业关系营销的核心因素。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物流公司可以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建立市场中目标客户群的关系档案,并对这些目标客户的关系定期地进行维护,例如赠送公司纪念品等。只有这样,物流企业才能不断地在巩固既有客户的基础上,获得越来越多新顾客的青睐。物流企业加强与渠道成员的关系维护是物流企业建立在物流业“许可营销”顾客忠诚度之上的一种营销手段。

三结语

经营之道 篇二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品牌经营

一、企业品牌与品牌战略

(1)品牌的含义及作用。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现在,品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记了。P・费尔德维克关于品牌的解释是:“品牌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应注意的是,费尔德维克所说的“品牌”已不再等同于“标记”,而是成为一个含义更广、更抽象的概念。品牌就是人们对组织、产品及服务提供一切利益关系、情感关系、社会关系的综合体验和独特印象;是能为特定所有者带来长期收益的一种符号化的无形资产。(2)企业品牌战略及意义。制定战略是一项思考企业长期发展的工作,不管是品牌还是业务战略,企业需要系统、整体地分析自己的目标、资源和能力并提出相应可能的发展路径并做出选择。品牌相对于业务,两者回答了企业的定位问题、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企业成长作用表现出的联系和区别。从定位发展上看,品牌往往要回答企业“存在性”的问题─企业要解决什么问题,满足或创造顾客什么样的需求,或是企业要面对哪些可能的变化。品牌关心的不仅仅是企业目前能制造什么,而是企业的存在能为外面的世界创造什么。当企业的业务战略在思考企业的核心力时,品牌战略则对应地思考企业创造品牌的意义,提炼一个激动人心的主张和及其理由。买方市场的发展引发了消费革命,企业和产品的趋同要求开发产品功能之外的能使消费者动心的异质特色,品牌的文化标识功能得以彰显,品牌战略初露峥嵘。由于市场发展的反复和不平衡性,早期的品牌仅仅是市场营销的基本工具,甚至仅仅处于营销策略层次。即使企业进入战略经营后,企业管理仍紧紧围绕营销的四大要素――产品、价格、地点、促销,品牌战略与企业组织战略、人才战略、投资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等并列齐观,成为企业诸多战略选择的一种。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信息化进程,市场的主动权从企业进一步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企业沦为市场第二主体,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逾加依赖和取决于自身信息化程度高低,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面临严峻挑战。品牌绝不是一个单独存在于市场之中的东西,它是在许多市场之外的东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一旦形成,最终会在潜在消费群体中产生类似迷信的概念。品牌――我们所指的品牌是真正的品牌,那些所谓的“不好的品牌”其实不能称之为品牌――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最主要的方面的结合:知名度+美誉度。任何产品或服务,如果只有知名度而缺乏美誉度的话,注定要在短时间后丧失生存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的企业为了短期发展的利益,追求迅速膨胀的效果,往往专注于用巨额广告打知名度,而不愿花费金钱与精力培养美誉度。这样做的后果是很危险的,一旦有成熟的企业及品牌加入到市场中来,仅有知名度的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是不堪一击的。(3)企业品牌战略与企业运作。我国大城市消费者已有很强的品牌消费意识,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品牌意识也渐渐增强。年轻人以追求知名品牌的消费来实现自我价值,已成为一种时尚,但他们从小在消费外国品牌如雀巢、麦当劳中长大以至于发展成以追求外国品牌为时髦,这不能不让有识之士为国内民族品牌担忧。在中国市场,外资品牌通过合资、独资或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创造了一个个成功的本土化品牌。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细分化市场形成,针对不同消费顾客群,进行目标市场营销,以及品牌营销是企业营销的必然选择。企业能否开展好品牌营销,建立自己的强势品牌,与企业的业务长期战略密切相关,因为,品牌战略取决于业务战略。国内品牌大多不长久,与国内企业缺乏长期业务战略有密切关系。

二、企业品牌战略在我国企业运作中的现状

当前,商业企业在实践品牌战略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对实施品牌战略有模糊概念。不少商业企业一听说应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立即把目光投向生产商发展的名牌商品。以为只要与这些生产商多取得联系,多经营名牌商品,搞一些专卖、特约经销之类,就是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2)品牌管理未上升到战略层面。对如何通过塑造品牌的个性内涵抢先占领消费者心智,如何让品牌核心价值统领企业经营活动降低运营成本,如何通过情感沟通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如何科学利用品牌资产品牌助推企业发展等品牌战略问题考虑甚少。品牌气质趋于雷同,缺乏个性,难以建立市场区隔,形成竞争壁垒;品牌内涵单薄,缺乏丰厚的文化底蕴,难以产生高附加值;品牌缺乏定力,品牌诉求朝令夕改,让消费者雾里看花。(3)品牌战略缺乏有效的组织与人才支撑。战略只有依靠有效的组织体系与人才去执行才能掷地有声。企业如果要真正制定贯彻执行品牌战略,应该将品牌管理组织上升到企业组织构架中的最高层次,应由企业精通品牌战略管理的总裁或副总裁应该亲自挂帅,协同企业的研发、生产、财务、销售等各个部门紧紧围绕品牌战略展开工作。(4)忽略了品牌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全员性的特点,不可能一蹴而就。品牌战略的实施依靠的是企业整体素质与整体形象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无捷径可走。另一方面,品牌战略的长期性、持续性也会因为品牌管理人员的流动更替受到伤害。铸造卓越品牌需要企业数十年如一日维护品牌战略,有时需要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任何短期的动机和行为,都会给品牌战略的长期性、持续性带来了致命的伤害。

三、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若干建议

(1)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商业企业的经营者,首先是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的经营者,要通过学习现代商业知识,和了解国内与国际商业发展的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有志于商业的经营者、企业家,应从这样的高度和理念,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2)要确保品牌战略决策的科学性。科学决策是企业成功的起点和基石,品牌战略的持续成功,无一不是企业家科学决策的结果。当今时代,文化价值已经成为品牌战略的主导驱动力量,科学决策显得更加举足轻重。随着竞争对手决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者认知和行为的日益成熟,传统的经验型和粗放型的决策风险已经变得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科学决策,将越来越没有可能拥有基业常青、百年老店式的强势品牌。(3)要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品牌是多基元的复合体,不可能由营销、服务、单个企业或其它任何一个具体成分构成;各环节间存在广泛互动,且有次序和层次之分,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和不同等级的层次,犹如一个有机整体,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协同共进,表现为品牌的生命力不仅具有协调性和适应性,更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4)要营造优良的品牌环境。可以说,在市场和大众的需求下,品牌应运而生,在品牌成长和维护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系列的生存危机和竞争挑战,其必然形成一种适应环境条件的特性,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品牌的适应包括品牌产品本身性能的适应、市场运作的的适应、以及与其它品牌协同进化的适应等。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对于具有生命特性的品牌而言,追求适应,才是发展的第一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晓青,周勇.中外企业品牌管理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5(21)

[2]彭芳.对企业品牌资产建设的方法和策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3]梅爱冰.品牌延伸策略的效果及运用[J].企业导报.20010(12)

经营之道 篇三

那么餐饮业该如何经营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呢,也就是如何在餐饮丛林中脱颖而出?思考和分析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于是就拿学校及附近的餐馆、餐厅来剖析。

一、美味佳肴是保证

众所周知,餐馆之间的菜肴存在着不同的风格,这里所说的风格也就是饭菜的口味,但这种不同的风格直接关系到市场倾向,有些餐馆生意红火,而有些则相反,菜肴的好坏在其中扮演着很至关重要的角色。就拿学校的闽侯、康师傅、川菜馆来说,他们在这方面是有很大优势的。有了好的美味佳肴为基础,如果能有个核心菜肴的话,也就是有个(几个)招牌菜的话,那就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招牌菜可能成为对这家餐馆有好印象的原因,也可能是消费者潜意识记住这家菜馆的罪魁祸首。

消费者来餐馆就餐总是有第一次的,而第一次的印象决定着第二次或者更多次消费能否成功。经常听到这样的谈话,“这家餐馆菜实在难吃”、“偏咸,偏甜,偏淡”,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只能做一次性的生意,永远都作不了第二次,我把它称作“火车站原理”。于是我们也就不难想象同在一个街面上的餐馆为什么生意却有天壤之别了。这个时候除了换厨师,没有其他选择。当然选择关门也是明智的,毕竟招牌已经被玷污,一听到这家餐馆名字,心里总有些疙瘩,这时候想重振江山,困难重重。

二、卫生是生命线

餐馆的卫生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菜肴卫生,餐具餐桌卫生,餐饮人员卫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菜肴卫生,“厨房重地,闲人勿进”的标牌显赫的挂在厨房入口处,用意有二,第一,防止闲杂人员进来,危及食物的安全。第二,防止外人进来,看到厨房的“真面目”。饮食,你必须记住“别考究它的制作过程”。但不管怎样,在最后的菜肴环节,必须保证看上去卫生,吃上去卫生。至于是否真的卫生,那也只有卫生部门才知晓。

接着来看餐具餐桌卫生,或许大家有见到过这种情景:餐具无规则的堆杂在一起,上面偶尔还湿油油的,甚至还有一些残留物;餐桌可以当镜子了,连把手放上的勇气都没有。如果是在夏天看到这种情景,或许还有几只苍蝇陪伴,场面实在叫人无法接受,于是选择放弃或者了了结束这次就餐行动的几率大大提高。一个连餐具都无法保证卫生的,何以保证菜肴的卫生,美味呢?成大事者必须拘小节,此小节非彼小节。

最后请注意餐饮人员的卫生,这也是行为形象的组成部分。如果可能餐饮人员最好是长相清楚,手脚麻利的那种,你大概会说了这跟卫生有什么关系。我只能告诉你这是有联系的,有种东西叫做“联想”。正如看到美女,或许你会发现什么都是美的。除了外表,还有穿着以及行为也是关键的,干净的衣服胜过华丽的衣服,行为的表现有太多了,表情,说话,工作时的动作和方式等等,记得有一些这样的服务员,端汤,盛饭时把手指头都放入其中。姑且不考量你的手指头有多么的干净,但有个事实告诉我,我看到你收碗、洗碗、细菜,擦桌,然而看不到的还有很多……

三、上菜速度是收益

餐馆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而且一般都不大,只能摆下几张餐桌,十几张几乎是梦想,既然横向(店面)的不能发展了,我们可以往纵向去挖掘,如果能增加餐桌的就餐利用次数就等于变向的扩大了餐馆的容量。那么餐桌的利用次数又有那些什么因素影响呢?两个方面,第一消费者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就餐速度、就餐的目的等,第二经营者因素,包括上菜速度、服务效率等。消费者因素,不是我们所能掌控,于是提高自身的上菜速度成了提高餐桌利用次数的唯一突破口。餐桌每天利用10次与利用5次的餐馆相比,虽然受时间的约束,但在某种意义上多了5个餐桌的店面。他们的收益也就截然不同。除了直接影响收益之外,还间接影响这餐馆的口碑和形象,这些都是无形资产,不可忽视。

四、餐馆文化是烘托

文化,不抽象,很具体;不空,不虚,很实在。文化包罗万象,这里主要讲店面的设计,人员的精神面貌。

餐馆属于服务业,它的基调应该是活泼,热闹快乐,欣欣向荣的,不应该象医院,更应该倾向于KTV^_^生活中还是会光顾到基调低沉,缺乏活力的餐馆,或许他们身体累了,但心必须是强壮的。生机勃勃的餐馆景象或许可以增加你食欲,食欲就是销售量啊。

经营之道 篇四

企业经营之道,真可谓“奇计如天地,不绝如江河”。从泰罗制到丰田生产方式,再到文化管理,层出不穷。但说到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北京全聚德国门店经理宋秀芝2005年8月到国门店走马上任。在接下来的2006年到2008年三个完整年度,国门店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年三大步,实现了跨越发展,经营收入连年以接近20%的速度递增,使国门店这个曾经徘徊于全聚德集团边缘的企业跃升为集团的A级企业,并频频在集团级比赛甚至全国行业比赛中获奖。是怎样的经营之道让全聚德国门店表现出如此显著的经营业绩呢?

找准经营特色

宋秀芝在到国门店任职前,曾任上海全聚德浦东店的总经理,在那里,她经历了市场生存的考验,摸索出一套管理思路与方法。到国门店之后,无论是外部市场,还是企业本身,所处的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她认为,首先要找准自己的经营特色。

全聚德国门店地处北京繁华的东三环北路,在三环路上由南向北看去,它正处于道路的迎面位置。周边是商务楼的丛林,商务客人占去消费的大部分。几乎没有流动客人。因此,要想立足。必须建立固定的顾客群体。2006年是金狗年,又是双春年,被老百姓称为结婚年,而国门店交通便利,双休日停车位充裕。宋秀芝分析利弊,看准了婚宴市场,决定从婚宴入手。带动国门店的销售,以期形成特色。为了打开这个市场,国门店做足了“功课”:一是参加展览会,特别是逢婚庆展会必到,强力推销自己;二是购置全套婚庆设备,全部免费提供给客人使用,免去了客人租借婚庆设备的烦恼,还给客人节省了不小的开支;三是多方位宣传,花了近40万元在广播交通台的“一路畅通”栏目中作婚庆广告,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展开宣传。这些营销手段迅速掀起了国门店婚宴的品牌效应。2006年共接待婚宴110份,共计1258桌,创造直接营业收入达140万元。如今,国门店已在北京市婚宴市场获得了良好口碑,曾荣获“最受欢迎的婚宴企业”称号。截至2008年,已累计接待2000多桌婚宴,在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迅速扩大了国门店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找准市场定位

婚宴是点,要以点带面找到经营的常态。国门店位于亮马河CBD商区,毗邻燕莎商城,周边高档饭店、写字楼林立,其中不乏希尔顿等五星级宾馆和本田、国美电器等大公司,但怎么才能把这些客源吸引到全聚德来呢?宋总提出了CBD营销理念。把目标客户锁定在商务宴请、回头客上。她在餐厅的布局、菜品的创新、器皿的使用等方面都进行精心的改造,将时尚休闲的元素融入到全聚德中式传统饮食文化当中,逐步把国门店打造成为充满时尚气息、温馨情调的CBD商务区精品店,找到了继全聚德和平门店名人文化、前门店老店文化之后,全聚德与现代商务区结合的新的文化切入点,给全聚德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找准时机提升餐饮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定位的逐步鲜明,客流量的增加,菜品服务的质量和餐厅环境的改善成了新课题。2007年,宋秀芝在国门店的管理上提出了“六化”,即:管理细微化、服务个性化、菜品创新化、营销特色化、培训规范化、企业和谐化。管理细微化是用实行目标管理方式,将经营任务层层分解,各项指标明确到人。凡是能量化、用数据说明的,都要列出数字,与各季度、与上一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为企业开源节流,创造效益。营销特色化以商务文化为内涵,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联络、会员卡等方式,维系老顾客,加强宣传力度。服务个性化强调增加服务附加值,根据客户用餐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培育有特色的明星服务员和明星班组。菜品创新化鼓励技术创新。将创新菜与每季度奖金挂钩,作为聘任参考依据。培训规范化通过设立专职内训师、固定培训场所、添置电教设备,对员工进行入职、安全、营养配餐、全聚德历史等内容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强化培训效果。企业和谐化通过牢固树立“企业兴,则我兴我荣;企业衰。则我败我耻”的观念,提高企业凝聚力。

开拓渠道扩大客源

旅行社团队用餐虽然不是我店主要的目标客户,但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客源。宋秀芝到国门店后,进一步扩大与旅行社的合作,每年都有新签旅行社加入。通过接待团队订餐,充分利用了空闲餐区,提高了上座率和人气。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

锻造和谐团队

宋秀芝经理作为餐饮服务部级评委。多次在各项服务大赛中出任裁判,还参与编写劳动部餐厅服务初、中、高级技术教材。在她的心中,服务更是一种艺术。她到国门店后,首先把服务的理念植入管理工作。她以身作则,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技艺传授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她常说:即使员工离开全聚德,也要让他带点本事走。在她的带动下,从餐厅到厨房,各个班组形成了学本领、比技术的良好氛围,发挥了和谐团队的力量。

2009年,全球经济面临自1929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这样一个愈演愈烈的状态,餐饮业难以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对于全聚德国门店,身处三元桥CBD商圈,主要客户是白领、金领阶层人士。如何应对呢?宋秀芝认为,必须未雨绸缪,凭借全聚德强大的品牌和文化魅力吸引消费者,靠科学谋划和有效的营销创新,靠全体员工的加倍努力来赢取市场,渡过难关。

扎实做好市场调研。2009年,经济环境低迷,更要脚踏实地做好市场调研,做好消费者调查和分析。国门店采取了通过发放宾客意见卡、走访周边的饭店、写字楼、大公司等方式,及时了解了顾客需求的变化,寻求市场机遇,有针对性地改进营销策略。

加大对个人消费市场的开发。近年来,国门店吸引周边居民,主打婚宴特色,已在北京婚宴市场获得了良好口碑。2009年,国门店一是逢婚庆展必参加,二是对婚宴布置进行重新设计,以新颖时尚的背景、周到细致的配套服务吸引新人。与此同时。还将针对市民开发不同档次的寿宴、百日宴等,加大回访力度,尝试向消费者提供婚宴、百日宴、寿宴一条龙特色服务。

突出中西融合的CBD商务特色。国门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商务特色。今年。国门店要继续挖掘CBD商区营销内涵,尝试营销创新,对前大厅、西小厅和部分单间重新设计和改造,预计春节前营业。在菜品上。搭配西餐食材,推出别致的创新菜。在酒水上,引进高档洋酒。在宣传上,逐步加入外文餐单。设计不同档次的商务套餐,带动午餐消费。

维系客户关系,提高顾客忠诚度。今年,国门店将继续巩固会展市场份额。安排专门人员及时了解展会信息,同时在有影响的展会期间,将派专人现场进行公关活动。还要做好与旅行社的全作。一方面,要继续维护关系,等待市场回暖,另一方面,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留住回头客。通过全聚德会员卡识别重点客户。建立客户关系档案;通过短信平台向其他消费者进行信息沟通。

加大宣传力度,以活动促销售。一是以节造市,抓住年、节、黄金周商机,搞活假日经济。集中宣传品牌形象,营造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二是以特色活动造市,继续举办美食节、开展店庆活动等。带动销售提升。配合全年营销活动,挖掘亮点,加大宣传力度,并利用自建网站、宣传页、展会等方式广泛信息。

企业经营之道 篇五

随着国际化越来越深入,中国企业将会感觉到经营的窘迫,这种窘迫来自于一度追求扩张与增长的野心,是时候告诉我们企业,需要收缩战线,进行集中经营了,这才是中国企业真正的成长之道。

集中于顾客心智指向的品类

我们很多企业经营原则第一条是顾客是上帝,第二条是如果我们有什么不对,请看第一条。我们企业明白了满足顾客需求的重要性,一度把顾客当成上帝看待,忽略了企业经营第一条原则应该是集中顾客心智。

满足顾客需求没有错,错在于我们企业没有明白满足顾客需求是必要条件,而不是致胜的必然条件。顾客需求是没有止境的,一秒钟之前可能顾客需求矿泉水,一秒钟之后可能顾客需求又转向保健饮料了。那企业是否有这个应变能力来满足顾客需求呢?答案是不可能的。

当然,满足顾客需求是关键的,关键在于企业要集中于顾客心智。企业集中顾客心智时,满足顾客需求就轻而易举达到。心智指向是品类,只要企业将品牌做成品类代表后,顾客就会源源不断购买品类代表品牌。比如可口可乐,从美国风靡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之所以受到顾客欢迎,其品牌就是指向顾客心智认知中最有价值的品类——可乐品类。还有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门锁中的Keylock,借助顾客对美国这个国家具有高科技产品的认知优势,开创了“美国高端指纹锁”的品类战略。

集中顾客心智,就是开创新品类,让品牌成为新品类代表品牌,只要中国企业这样做,品牌自然会满足顾客需求,达成企业经营的目标。中国大多数企业经营的品牌,普遍缺少心智指向的品类,因此,集中顾客心智,是中国企业首先要考虑的。

集中于单一鲜明的产品

我们企业往往会有这样的意识,认为越多的产品会赚越多的钱。事实上说明并不是如此。看看红遍大江南北的王老吉吧,就凭一个红色罐装的产品,2009年在中国市场一举超越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可口可乐的罐装,成为中国第一罐。

王老吉成功说明了什么,集中产品的关键性,一个品牌要想赢得顾客购买,单一产品是最容易让顾客达成心智认知的,并且,在这个浮躁的信息时代,易于消费者作出迅速的购买决策。

我们很多中国企业固执己见,减少产品就是影响到企业经营啊,企业经营风险很大。其实这个担心是可以原谅的。毕竟投资上指明说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说得也是分散投资以规避风险。但是中国企业一定要认清企业经营与企业投资不同,企业经营是需要利润的,没有利润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就是面临破产的危险。

虽然企业经营产品多,销售额也比较大,但是就是不见企业利润,像日本东芝、富士通等大企业,居然上销售额非常迷人,可是利润不够偿还银行贷款,还怎么为股东分红呢!中国企业没有人家那么大,就更不应该扩大产品线,集中于单一产品上,做最利润的产品,是我们中国企业集中经营其次选择。

集中于称配品类的渠道

渠道为王。我们中国企业由于面临着市场历史特殊性,以渠道建设为重要往往是中国企业的使命,因此有得渠道者得天下之说,中国企业也拼命地为攻占渠道大打出手。

渠道固然重要不用说,但是渠道不是中国企业本身自有资源,在一个阶段内,可以凭借着一定的财力支持达到占领目的,随着时间发展,假如企业的产品无法为渠道获利,那么,等待的就是企业的产品自动下台。

谁能为渠道获利,可能渠道就选择谁,更为重要的是,毫无目的地占据渠道,企业不仅浪费资源,而错失利用渠道抢占顾客心智的先机。王老吉指向“防上火”品类后,就是集中于餐饮渠道,大力开拓酒菜馆、川菜馆、火锅店、烧烤场等餐饮渠道,因为饮食是上火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辛辣”、“煎炸”饮食。

王老吉此集中,不仅可以节省企业开拓渠道资源,而且把资源集中到餐饮渠道上,有效支撑到其指向“防上火”的品类,自然,集中渠道后,利润回归就不在话下了。

集中势能人群的传播

还记得有一个CEO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我知道自己的传播费用有一半是浪费掉的,可我找不到是那一部分。其实泄露了企业在传播上是很无奈的。

中国企业传播上喜欢轰炸式宣传,或是遍地开花。这不仅是传播费用浪费的问题了。搞轰轰隆隆不会带来客户的。经常看到中国企业搞公关活动,活动时场面异常热闹与火爆,可是活动后,发现产品依旧没有畅销。热闹不会带来营销,集中传播于势能人群,才能不至于浪费的。

传播是称配心智指向品类行动的,心智指向品类行动背后是势能人群,没有势能人群来带动产品,羊群效应就无法达到。这就是集中传播重点所在。

经营之道 篇六

1、选一个临街的门面,刚开始创业不要过大面积,有个十二三平方米的屋子就行了,最好选居民楼的一楼,比写字楼便宜的多。要调研周围有办公用品需求的单位,比如写字楼、单位、学校等等,这点很重要。

2、办一个小额营业执照,这到当地工商管理部门很容易的就办了。再要安装上电话、配上带复印功能的传真机,这也非常重要。

3、买几个多层货架就要考虑进货了。目前大城市都有办公用品批发市场,开这种小店要考虑一个星期最少上一次货,遇到大的定单,还要随时上货。

4、租了门面上了货,就要考虑开业了。这种小店最少也要有二个人,一个人要料理店铺里的日常营业,要通过电话与周边的单位进行商业沟通,要用真诚的语句打动对方,一句话,要承诺同等的品质低廉的价格,还有让人满意的送货上门服务。另一个人要负责给客户送货,并开辟市场,了解客户对品种需求的满意度,积极推荐同等价位与时俱进的新的、更亮丽的办公用品,尽可能的让客户满意,永远不要忘记服务的宗旨。这种感情的投资是要把更多的客户拉入到自己的办公耗材圈子里,目的是要索取更好的回报。

5、经营对象,主要就是企事业机关单位、写字楼里各种公司对于办公耗材的需求,平时的零星销售,只能当作是一个门面的支撑点,在利润回报率上只能是一个零头。一句话,就是要抓大放小的,放小也不等于不做,目标必须明确。

6、面对办公样品的多样化,要根据客户对价位的需求,合理的储备办公用品,因为我们租赁的门面有限,再加上开业之初不想投入过多的钱,从尝试起步、开小店,就更应精打细算。在这种小店里,要备有几百种小商品,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常用办公用品也应差不多。店再小也要有管理意识,不然小店里卖不动的小商品比重加大了,一是占用了流动资金,二是这部分小商品成了积压物资,三是占用了宝贵的空间。这就要靠知识和经验来最大限度的盘活小商品。比如过时的积压老商品,在货架一年以上没有流动,就应及时清仓处理掉,让所有存货小商品,在合理的循环周期内进出,商品活了,小店也就活了。

7、价格取胜法。同样的品质,同样的服务,能拉住客户的最终理由是商品的价格问题。平心而论,做小商品特别是办公用品(包括办公耗材)的商家太多了,因开这种店,相对来说,不要太大的投资,也用不了请那么多的人,小本经营就能养家糊口,进退都容易,但真正做好了也不易。这类物资在正规使用单位里都属于低值易耗品,品种多,价位也杂,再加上品牌的竞争、市场的竞争,真假商品在价格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的客户就是要货真价实的商品,有的客户就图便宜,仿造品只要外观一样,不影响使用就行了。一般客户把它们分为高、中、低三档,只要明白、理解客户的需求,生意就好做了。所以说,与客户打交道,还要多少学点心里学方面的知识,引导客户选择理想的商品。价格取胜,就是要真真实实的在价格上占有优势。

企业经营之道 篇七

关键词:道德风险防范;委托;国有企业经营者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7-0100-04

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逐步分离,国有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逐渐演变为一种委托人与人的契约关系。但由于两者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作为企业核心决策层的经营者,往往会出现为了谋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道德风险行为,必将严重影响国有企业改革进程,阻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一、委托一视角下道德风险的形成

根据杰森和迈克林的定义,委托关系是指这样的一种显明或隐含的契约:“根据它,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依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这里所说的授权者即我们常说的委托人,被授权者则是人,两者之间是一种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契约关系。由于两者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且效用函数不同,所以人的利益目标并不总与委托人相一致。另外,相关信息在两者之间分布不对称,也容易引发非协作、非效率,即“委托一问题”。这种问题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道德风险”,即人鉴于委托人监督困难便采取减少自己要素的投入,或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二是“逆向选择”,即人占有委托人所观察不到的信息(也称隐蔽信息)并利用这些私人信息进行决策,鉴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人可能会采取某些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

因此,对于委托人来说,只有效果大于费用,才是有效率的。委托理论的核心就在于委托人如何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促进人积极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利益。一般来讲,激励机制可分作两类:一类是内部机制,即委托人合理制定人报酬,使其与人的行为结果挂钩,并对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另一类是外部机制,由众多人的竞争构成人市场,从而制约人道德风险和逆向人之间的竞争,对人的行为起到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的成因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主要体现为企业高管成员为取得对国有资产的经营控制权而对上级政府主管官员行贿,得到国有资产经营控制权后借助自己的特殊身份接受巨额贿赂或大肆侵吞巨额国有资产。不可否认,在现行的国有企业委托模式下,产生这些风险既有制度、客观环境的原因,又有个人主观动机上的原因。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成本偏高是客观环境原因,直接影响因素则是企业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激励不足以及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低下。

1 信息不对称导致委托方、监管机构和企业监督乏力

与委托人相比,人更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这种信息优势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行为创造了客观条件,委托人为了限制和消除人的这种行为,就要支付一定的信息成本来加强对人的监督。从理论上讲,充分的监督可以通过使委托人和人之间信息的完全对称来实现,但在现实中难度较大。

(1)所有权的最终委托人实际缺位。由于国有企业数量众多,对其监督成本也随着委托链的增加而扩大,因而处于委托链条初始端的公民,要掌握某一个国有企业的详细信息很难,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约束力自然较弱。

(2)监管机构在监督中存在信息障碍。事实上的委托人――国资委作为脱离实际生产活动、管理面有一定广度的政府职能部门,通常只能通过观察到的经营结果推测企业经营者的行动,信息过滤现象严重。因此,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就有机会做出有损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如贪污挪用公款、盲目投资等。

(3)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对经营者的内部监督乏力。在古井集团腐败案中,信奉“铁腕”管理观的王效金强势且专断,很少采纳别人的意见。在2002年他进行了“铁篦梳理”,想方设法驱逐与他意见不一致的高管,企业内部监督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在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应相互牵制,并共同监督企业经营者,防止其滥用权力和腐败变质。但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各级人之间职责划分不清,作为所有者代表的董事会和行使独立监督权的监事会成员地位不独立、责任意识淡薄、“搭便车”心理严重,严重弱化了法人治理结构的监督制约功能。

2 激励不足加大道德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机结合,是人行为高效运作的根本保证。薪酬理论认为,经营者个人收入越高,对其激励程度也越高,其道德风险程度就越低。这是因为从经济学角度讲,经营者收益越高,其从事道德风险活动可能付出的机会成本(即代价)就越大,因此其动机就会越弱。反过来讲,之所以会出现经营者道德风险现象,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措施不到位。

(1)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分配中普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手段和规范化、定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因此,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货币收入与私营企业相比偏低,且一般都是固定的合同支付,并不包含其承担风险的报酬,也不具有剩余利润索取权。长此以往,对于国有企业经营者来说,其所承担的责任与收益不对称,其经营的道德风险程度就高。一些素质较低的经营者就会倾向于利用手中的权力追求“灰色收入”。

(2)由于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待遇与行政级别和任期挂钩,部分经营者为了晋升,可能会采取短期行为,甚至不惜损害企业的根本利益。另外,由于经营者任期的长短与其道德风险大小成反向关系(任期越长,其未来的收益就越大,升迁的可能性越大,经营者从事道德风险活动的成本越高,他的短期行为就越少),因此,部分经营者在即将退休、离任时,便会采取次优选择,通过增加在职消费等机会主义行为,在可控的条件内实现个人福利最大化,典型的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五十九岁”现象。综上所述,要降低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程度,必须强化当期激励、完善延期激励,从而增加国有企业经营者渎职、不负责任的机会成本,遏制其动机。

3 关系选择的非市场化助长道德风险

(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任用行政性过强。以私人产权为基础的公司制度中,委托关系完全是通过市场化自由选择形成的,它是基于各个股东追求资产收益最大化的理性预期和以个人产权的自由进出,实现对人运营成败的现实评价与强制约束。而国有企业经营者往往是行政任命制的产物,这是导致经营者道德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行政任命制的实质是由政府官员来评价选择企业经营者,这使得政府官员往往以“个人偏好”而不是“企业家才能”作为评价选择企业经营者的标准,因此,这种制度不能确保最有才能的人占据经营者岗位,即无法做到人岗匹配。其次,在这种制度下产生的经营者往往带有明显的“官本位”倾向,经营者不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资产增值为目标,而是盲目追求政治升迁,这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

(2)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多元化、对人行为缺乏约束使得国有企业经营者往往缺乏危机感,从而为他们逃避监督、从事道德风险活动提供了契机。与私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不仅承担着资产保值、增值等经济目标,而且承担着维持就业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因此,在对国有企业的考核评估中往往弹性空间较大。以古井集团为例,在毫州市,与古井集团经营相关的共有十几万人,占到全市人口的1/3,2006年,古井集团上缴毫州市利税2.5亿元,占市级财政收入的30%以上,古井集团因此被称为“毫州的财政银行”,即使该集团经营者有违法行为,当地政府要么缺乏监督动机,要么因信息不对称而缺乏监督能力。

4 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水平低下

经营者的道德水平影响其决策行为,道德水平越高,则越少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道德风险程度就较稳定,也容易预测和控制。反之,道德水平低下的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由于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处理个人和集体、社会的利益关系时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因而就会出现贪污受贿、公款吃喝玩乐、职务消费泛滥、利用职权侵占国有资产等各种道德风险行为。

三、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的防范

通过对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成因的理论探讨及对古井集团腐败案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防范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的有效措施。

1 强化各级委托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力度

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关系是一种多层结构,这种结构必然会造成委托人对人的监控力度弱化,甚至可能出现中间层委托人、人合谋损害上级委托人利益的现象。因此,要减少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行为,就要完善内、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各级委托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控力度。

(1)完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在强化政府监管职能的基础上培育公民的自觉意识。一方面,政府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覆盖国家投资控股企业的监督机构。监督机构根据具体需要向企业派出监事会或监察员,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如可以对国有独资公司派驻监事或监察员进行直接监督;对已实行公司制改造并按公司法规定建立了监事会的国有企业,国家监督机构可以与企业监事会保持业务指导关系并对之进行间接监督。另一方面,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择、监督中来,从而将国有企业经营者置于全社会严格的监管之下,使道德风险行为无处遁形。

(2)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约束。具体来讲,要严格依照公司制的要求,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高层经理和监事会四者之间权责分离和相互制衡的机制。一方面,加大产权改革力度,明确委托人、人的责、权、利,从而形成人的自律机制。另一方面,改善董事会结构,提高董事会质量,在董事会中设置一定比例的职工代表,以充分体现共同治理原则。此外,要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力度。这样,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才会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2 健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1)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是激励的前提,绩效评估体系越健全,激励效果越明显。因此,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分层次、分类别设计考核指标,这些指标应当包括企业效益、市场指标和职工满意度等。另一方面,要遵循严格的绩效考核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做到制度化、公开化运作,综合运用目标考核法、评级量表法和关键事件法等方法,以提高考核的准确度。同时经常性、累积性、规范化记录个人绩效并使之科学化和系统化,初步建立个人和组织绩效评估的档案和数据库,从而为经营者的晋升、奖惩提供依据。

(2)强化激励机制,尊重国有企业经营者对物质利益的合理追求,适当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使其收入水平与市场接轨,并与其经营业绩和考核结果挂钩,对经营业绩和工作实绩突出、为企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经营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另外,企业经营者除了一般的物质需求外,尚具有社会地位、事业心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因此,对优秀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行为加以认可和宣传,同时给予适当程度的“在职消费”(包括优良的办公条件、适度度假和汽车使用等),从而有效约束其道德风险行为。

3 加快国有企业经营者职业化进程

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经营者不是党政干部,而是企业家。他们的职责不是完成党政任务,而是经营管理企业,使企业法人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对他们应该实行市场化和企业化管理,即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成长、选择、任命、考核、提升和解聘都应当市场化和企业化。

(1)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任用上,要切断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行政人事关系,变行政任命制为公开选聘制,聘用必须面向市场,坚持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聘用双方签订聘用合同,明确目标责任,管理人员解聘后则进入劳动力市场参与流动竞聘,不再保留聘用期间的待遇,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管理的市场化运作。

(2)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人选应由社会和市场竞争决定,能者上,庸者下,以保证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质量,从而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持。

(3)建立和健全人力资源评估和审核机构,由独立的市场中介机构依法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进行考核,考核优秀者将会获得晋升、提拔机会,对于经营业绩差且有道德问题的经营者则要给予一定处罚,必要时退出职业经理人队伍。

4 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对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由于国有企业经营者在企业中一般都集人、财、物权于一身,往往成为不法之徒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加之我国在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的过程中,对经营道德、商业伦理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培训较少,因此,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禁不住利益诱惑,从事道德风险活动的动机强烈,甚至有部分人员铤而走险,触犯国家法律。鉴于此情况,惟有在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约束、调整其行为,在优秀的传统道德与高尚的价值观念引导下使其自觉践行自身的职业道德义务,为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才能有效防范其道德风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