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大家分享了《行道树》教案设计最新9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行道树》教案 篇一
主要内容:
第六课《理想》第七课《行道树》
学习重点:
《理想》
1、学习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理想》的哲理。
《行道树》
1、学习“行道树”——这无私奉献者的精神。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知识讲解:
一、 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
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扒窃pá 诅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脊梁jǐ 贪婪lán怨恨yuàn鬓发bìn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 倔强——坚强 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寂寥——寂寞 夸耀——夸赞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 倔强:刚强不屈,固执。
(2) 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
(3) 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4) 寂寥:寂静而空阔。
(5)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6) 行道树:指种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
(7) 堕落:思想行为变坏或往坏的方向变。本文指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8)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本文指对被污染的城市的一点改观。
(9)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10) 红灯绿酒:即“灯红酒绿”,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二、 重点分析
1、阅读新诗《理想》,把握主要内容。
什么是理想?人们说:理想是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如: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什么?祖国独立、民族解放。今天,我们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什么?强国富民,振兴中华。诗人流沙河极大地赞美理想: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2、《理想》共有12节,每一节主要写什么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1节用了四个比喻:由“石”到“火”,由“火”到“灯”,由“灯”到“路”——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2节诗是写: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如:饥寒、温饱、文明)。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如: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4节:理想的实现,并不很切近,往往要经过多次挫折和失败。(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使人乐观、给人斗志、增人活力。(理想使人有满怀希望的情怀、不屈不挠的斗志、壮心不已的活力。)
第6节:为崇高社会理想而奋斗,将获得幸福。(理想不是黄金梦,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
第7节: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享受着欢乐、品尝着艰辛。(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不是个人荣誉。所以,社会给你的荣誉,只不过是副产品。“寂寥”写出了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的处境。)
第8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理想使人走上正轨,奋发向上。(罪人、浪子有了理想,就能恢复良知,重新做人。)
第10节:理想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这也是一种考验。)
第11节:失去理想,人生将没有意义。(对应第八节“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第12节: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今日“抽芽、开花”,明日“浓荫、甜果”。)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拥有为理想而奋斗是幸福的,是一种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要舍弃“小我”,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怎样理解“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句诗的含义?
因为,理想会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的奋斗的。因而面对不幸和厄运,有了理想,就能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的奋斗。所以,理想可以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4、《理想》的脉络是怎样的?
总说理想的意义(第1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第2、3节)——理想的人格意义(第4、5、6、7节)——理想的人生意义(第8、9、10、11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5、新诗《在山的那边》和《理想》有共同的主题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共同的主题是: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相同的诗句:
①关于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每一次的失望是折磨人的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②关于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在山的那边》——“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的你眼睛……”《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6、行道树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7、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8、问题探究:
(1) 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因为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2) 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3) 行道树“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深沉”的含义是什么?一切神圣的事业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9、本文的行道树和奉献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是散文领域里传统的表现手法,本文是借行道树的自白,来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首先,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奉献者舍“小我”、牺牲个人幸福,为人们的幸福而辛苦忙碌、努力奋斗。
其次,行道树和奉献者一样,他们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都会感到寂寞、孤独、苦熬,往往不被人重视、不被人理解。
第三,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他们同样享受着深沉的幸福。
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词语中读音全对的一组()
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扒窃bá 诅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脊梁jǐ 贪婪nán怨恨yuàn鬓发bìn
洗涤tiáo堕落duò 坠落zhuì 包袱fu
2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
A蜕变——退化 倔强——坚强 洗濯——洗涤
B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揍骂
C寂寥——寂寞&n
《行道树》教案 篇二
一.整体感知: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是一个人生哲理,这篇短文就是表达这个哲理的。
行道树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神圣呢?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行道树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他们甘愿自我牺牲。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行道树认识到,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二.引导学生自读《行道树》,抓住一个哲理性语句,从三个方面把握课文内容。一个哲理性语句就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三个方面就是: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神圣""痛苦""深沉"是全文三个关键词,抓住这些,全文就能融会贯通,把握住精神实质。
引导学生自读《行道树》,注意两个对比,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一个对比,是行道树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要准确理解所谓"堕落";一个对比是,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注意两个对比,可以体会"痛苦"二字,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二.质疑与提问。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
--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
--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四.问题研究:
1."堕落"一词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堕落"的用法确实跟我们的语感不能相合,怎么说是"堕落"呢?下文明明说,"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那怎么说"堕落"呢?查词典,"堕",落、掉。"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
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第一次真好
一.整体感知:
这篇短文,详写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详写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又说到许多个"第一次",作者总结自己的感受,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标题就命作"第一次真好"。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具体一点说,第一次见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第一次见到孵出的小鸟,更有一阵惊喜。 作者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这就是说,要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有的第一次,像见柚子树,见孵鸟,要留心寻找机会,有的第一次,如露营、做饭,则要大胆尝试。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才有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二.引导学生自读《第一次真好》,抓住题旨,问一个"好在哪里" 全文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抓住这个问题,就是抓住了中心,就能够把握"好"的具体含义。
三.引导学生自读《第一次真好》,抓住结尾,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探究写作意图,可以根据结尾这样设问: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深入一步,可以再思考一个问题: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不少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四.探究的收获,首先取决于探究什么问题,问题有价值,探究才有价值。
你认为阅读这篇短文,提出什么问题最有价值? 如果问题是"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这样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对课文内容把握得具体一些,但是思考价值不太大,因为只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集中起来就有了答案。"喜悦""新奇""奇妙""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惊喜""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等等,说的都是"好","好"就是指这些。"愿你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珍重"的含义是什么,探究这个问题就更有价值。
五.问题研究:
1. 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钻研这类问题,可以查查工具书,词语即使不陌生,查查还是有好处。"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南国,作者所见柚子树,旁边又有人家,这景色很见南国风土乃至人情。
2."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在词语上辨析一下,可以理解得精细一些,自己用词造句也会细心斟酌。雏形,未定型前的形式。具体而微,则具备了整个形体。可见外形很有差别。把肉球说成雏形,把长大了的小鸟说成具体而微,是十分恰当的。
3.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就作者举的例子看,也可以知道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例如见那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但觉它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这一次并不愉快。又如露营,有时也会遇到困难,睡得也不可能舒适;第一次动手做饭,也是不一定愉快的。
练习:
一.1.忧愁的是,城市的污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2.第一次的经验有的愉快有的并不愉快,因为有的叫人难受,有的做起来很困难,有的甚至受惊吓,如此等等。但是,无论愉快不愉快,感觉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二.本题联系生活体验,加深理解,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 可以从革命事业、国防事业、科学事业、教育事业等方面去想。
2. .讲述时记录一下,打个分数,评起来就准确了。
3. 有的"第一次",是坏事,当然不能尝试。如第一次吸毒,就绝对不能尝试。一试,就毁了自己。课文讲的"第一次",不言而喻,都指好事。设题目的是防止课文的负面影响。
作者邮箱: zjnhw@
《行道树》教案设计 篇三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我以课文《行道树》为例谈谈。
《试教通讯》2001年第9期(中学语文专辑)中登载了《行道树》的课堂实录和评点,它是作为新教材实验区的一堂研究课和课改试教较好的范例而出的。这堂课上,学生进入课文一读完它,“马上就有人举手发言”,他的回答是“本文给我们介绍了行道树的奉献精神”,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整节课围绕它进行,而且在本课结束的时候,做出了这样的归纳:“文章是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既然在课堂的一开头学生就引入到这样一个狭窄的圈套式的思维中去,还谈什么自主探究的精神呢?
其实这堂课为什么上成这样,我也找到了依据。在同一期中刊登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说明——第二单元》一文的“单元编写意图”中有“《行道树》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的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语文课本此文的导读也有:“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的句子。这样看来,老师和学生是否都无所适从了呢?
通过解读新课标,我感到首要改革的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从这里引发出来这样几点思索:
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但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这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行道树》一文作者张晓风,中国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则在总是微笑轻柔的姿态,永远善意的呈现事与人之间的关系,甜美中不失条理。二则擅于将身旁切近实际的经验,由小见大,亦由杂乱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灵机与训诫。行道树是在与环境的和睦相处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娱乐和心灵的满足,那么我们为什么单单只将它看成一个奉献者呢?它也可以是一个理想的追求者,或者说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点就是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的问题。无可否认,教学参考资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我们查阅资料的时间,帮助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补充。但我们应当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参考就不能是标准,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实际教学的指挥棒,更不能将之奉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论的文字的摆弄,而疏于对文章本身的独立思维。正确运用教学参考资料,应是在教师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价值,体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选择地使用,见解不同或是考虑不周的地方,进一步的思考,触发新思维,得到新教训,也可以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内容提出预设,再考虑教学,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张晓风散文论》中说她“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那么《行道树》一文的主旨如能更广阔地定位于“生命价值”,不就比一个概念性的“奉献者”让学生自主探究思维的范围更大些么?这就是说,如果我们把看教学参考资料当作是与教学参考资料的编者、作者合作探究,互补互启,那么教师才会真正理解新的教学方式的深刻意义,及优秀教材和学生人文体验过程中教师的关键与枢纽作用。
教师也应培养人文精神。新课标重点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深透一点看,也就是说教师如果少有人文意识。人文修养教养。人文理念,不能做到知识文化修养上的与时俱进,怎么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因而新世纪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当更广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是单学科的,而应是多学科的网络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多样性文化的融会贯通,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使自己在新的时空观中获得更清晰的时空感和条理感,这样就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老师内心知识与内心精神的不断丰盈,就会以宽容博大的胸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会“润物细无声”地用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精神领域,自然增长他们的人文素养。就像张晓风,文风“亦秀亦豪”,东西方文化在她身上交织烙印,其作品中对自然万物宗教性的虔诚的情感和对故国刻骨铭心般的相思情愫及对生命价值的沉思,我们有了解。深思与体会,就不会将《行道树》贴上“奉献者”这样一个狭隘的标签,而应是从生命价值和生命本身熏陶感染学生的内心,引发学生对人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从更深刻更广泛的角度体味作者的思想艺术境界。
新的语文教改的车轮才刚刚启动,牵动我们思索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可获知,要想推动这时代的车轮,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打开束缚思想的绳索,甩开难于割舍的依赖,用心倾听内心自然的箫声,引导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的体验下,与课文中的作者共同感受交流的快乐与慰藉,在洋溢着知音的情深意切之中,向着高旷的境界不断升华。
《行道树》教案 篇四
主要内容:
第六课《理想》第七课《行道树》
学习重点:
《理想》
1、学习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理想》的哲理。
《行道树》
1、学习“行道树”——这无私奉献者的精神。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知识讲解:
一、 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
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扒窃pá 诅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脊梁jǐ 贪婪lán怨恨yuàn鬓发bìn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 倔强——坚强 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寂寥——寂寞 夸耀——夸赞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 倔强:刚强不屈,固执。
(2) 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
(3) 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4) 寂寥:寂静而空阔。
(5)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6) 行道树:指种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
(7) 堕落:思想行为变坏或往坏的方向变。本文指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8)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本文指对被污染的城市的一点改观。
(9)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10) 红灯绿酒:即“灯红酒绿”,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二、 重点分析
1、阅读新诗《理想》,把握主要内容。
什么是理想?人们说:理想是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如: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什么?祖国独立、民族解放。今天,我们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什么?强国富民,振兴中华。诗人流沙河极大地赞美理想: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2、《理想》共有12节,每一节主要写什么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1节用了四个比喻:由“石”到“火”,由“火”到“灯”,由“灯”到“路”——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2节诗是写: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如:饥寒、温饱、文明)。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如: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4节:理想的实现,并不很切近,往往要经过多次挫折和失败。(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使人乐观、给人斗志、增人活力。(理想使人有满怀希望的情怀、不屈不挠的斗志、壮心不已的活力。)
第6节:为崇高社会理想而奋斗,将获得幸福。(理想不是黄金梦,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
第7节: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享受着欢乐、品尝着艰辛。(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不是个人荣誉。所以,社会给你的荣誉,只不过是副产品。“寂寥”写出了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的处境。)
第8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理想使人走上正轨,奋发向上。(罪人、浪子有了理想,就能恢复良知,重新做人。)
第10节:理想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这也是一种考验。)
第11节:失去理想,人生将没有意义。(对应第八节“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第12节: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今日“抽芽、开花”,明日“浓荫、甜果”。)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拥有为理想而奋斗是幸福的,是一种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要舍弃“小我”,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怎样理解“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句诗的含义?
因为,理想会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的奋斗的。因而面对不幸和厄运,有了理想,就能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的奋斗。所以,理想可以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4、《理想》的脉络是怎样的?
总说理想的意义(第1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第2、3节)——理想的人格意义(第4、5、6、7节)——理想的人生意义(第8、9、10、11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5、新诗《在山的那边》和《理想》有共同的主题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共同的主题是: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相同的诗句:①关于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每一次的失望是折磨人的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②关于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在山的那边》——“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的你眼睛……”《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6、行道树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7、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8、问题探究:
(1) 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因为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2) 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3) 行道树“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深沉”的含义是什么?一切神圣的事业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9、本文的行道树和奉献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是散文领域里传统的表现手法,本文是借行道树的自白,来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首先,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奉献者舍“小我”、牺牲个人幸福,为人们的幸福而辛苦忙碌、努力奋斗。
其次,行道树和奉献者一样,他们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都会感到寂寞、孤独、苦熬,往往不被人重视、不被人理解。
第三,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他们同样享受着深沉的幸福。
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词语中读音全对的一组()
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扒窃bá 诅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脊梁jǐ 贪婪nán怨恨yuàn鬓发bìn
洗涤tiáo堕落duò 坠落zhuì 包袱fu
2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
A蜕变——退化 倔强——坚强 洗濯——洗涤
B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揍骂
C寂寥——寂寞&n
《行道树》教案 篇五
主要内容:
第六课《理想》第七课《行道树》
学习重点:
《理想》
1、学习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理想》的哲理。
《行道树》
1、学习“行道树”——这无私奉献者的精神。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知识讲解:
一、 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
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扒窃pá 诅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脊梁jǐ 贪婪lán怨恨yuàn鬓发bìn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 倔强——坚强 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寂寥——寂寞 夸耀——夸赞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 倔强:刚强不屈,固执。
(2) 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
(3) 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4) 寂寥:寂静而空阔。
(5)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6) 行道树:指种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
(7) 堕落:思想行为变坏或往坏的方向变。本文指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8)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本文指对被污染的城市的一点改观。
(9)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10) 红灯绿酒:即“灯红酒绿”,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二、 重点分析
1、阅读新诗《理想》,把握主要内容。
什么是理想?人们说:理想是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如: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什么?祖国独立、民族解放。今天,我们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什么?强国富民,振兴中华。诗人流沙河极大地赞美理想: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2、《理想》共有12节,每一节主要写什么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1节用了四个比喻:由“石”到“火”,由“火”到“灯”,由“灯”到“路”——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2节诗是写: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如:饥寒、温饱、文明)。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如: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4节:理想的实现,并不很切近,往往要经过多次挫折和失败。(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使人乐观、给人斗志、增人活力。(理想使人有满怀希望的情怀、不屈不挠的斗志、壮心不已的活力。)
第6节:为崇高社会理想而奋斗,将获得幸福。(理想不是黄金梦,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
第7节: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享受着欢乐、品尝着艰辛。(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不是个人荣誉。所以,社会给你的荣誉,只不过是副产品。“寂寥”写出了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的处境。)
第8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理想使人走上正轨,奋发向上。(罪人、浪子有了理想,就能恢复良知,重新做人。)
第10节:理想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这也是一种考验。)
第11节:失去理想,人生将没有意义。(对应第八节“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第12节: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今日“抽芽、开花”,明日“浓荫、甜果”。)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拥有为理想而奋斗是幸福的,是一种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要舍弃“小我”,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怎样理解“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句诗的含义?
因为,理想会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的奋斗的。因而面对不幸和厄运,有了理想,就能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的奋斗。所以,理想可以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4、《理想》的脉络是怎样的?
总说理想的意义(第1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第2、3节)——理想的人格意义(第4、5、6、7节)——理想的人生意义(第8、9、10、11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5、新诗《在山的那边》和《理想》有共同的主题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共同的主题是: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相同的诗句:①关于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每一次的失望是折磨人的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②关于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在山的那边》——“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的你眼睛……”《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6、行道树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7、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8、问题探究:
(1) 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因为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2) 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3) 行道树“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深沉”的含义是什么?一切神圣的事业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9、本文的行道树和奉献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是散文领域里传统的表现手法,本文是借行道树的自白,来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首先,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奉献者舍“小我”、牺牲个人幸福,为人们的幸福而辛苦忙碌、努力奋斗。
其次,行道树和奉献者一样,他们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都会感到寂寞、孤独、苦熬,往往不被人重视、不被人理解。
第三,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他们同样享受着深沉的幸福。
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词语中读音全对的一组()
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扒窃bá 诅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脊梁jǐ 贪婪nán怨恨yuàn鬓发bìn
洗涤tiáo堕落duò 坠落zhuì 包袱fu
2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
A蜕变——退化 倔强——坚强 洗濯——洗涤
B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揍骂
C寂寥——寂寞&n
《行道树》教案 篇六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等词语。
2.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
3.背诵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的名言。
能力目标
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德育目标
体会、拓展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教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辩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文眼为品味思考定向,整体感悟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研讨点拨法。《行道树》借行道树的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课文有叙有议。引导学生探究文中的精辟议论,调动积极思维,并适时适当地点拨指导,使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把握短文点睛之笔、扣题抓尾,引导探究,理解篇目主旨。联系人生体验,融会贯通,获取生命体验。
《行道树》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感受行道树的奉献精神,体会文章象征的写作手法。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行道树复杂的内心世界,领悟奉献者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想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做一个“实话实说”的访谈节目,我呢,就是“实话实说”的主持人,你们则是被邀请来的嘉宾或是观众。我想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棵树,你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
2、我们今天的节目现场来了一群很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生活在城市里的行道树,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行道树,哪位同学来把课文朗读一遍?(课件播放朗读的背景音乐。)
二、感知行道树的形象。
1、请以课文为依据,用行道树的口吻作一个自我介绍:我们是,的行道树,我们。
(提示:可以从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等方面介绍。)
2、听了刚才行道树的自我表白,你认为哪一句最能打动人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见机落实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
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3、你认为文中最能概括行道树形象的是哪一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抓住“忧愁”和“快乐”这两个词重点理解这句话。
三、体会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行道树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进入我们的“实话实说”节目的互动环节。
2、我们先进行一下角色调整。同桌的两名同学一人充当行道树,一人充当现场观众,现场观众的身份自定,也许你是来自树家族的任意一员,是行道树的近亲;也许你是来自人类社会的一份子。你还想对行道树有更深的了解吗?请与它进行心灵的对话。下面就请同桌两个同学开始对话,一问一答。问的同学在问之前先作个简单的身份介绍,如:大家好,我是来自黄山的一棵松树,我想请问行道树?
3、哪一座的同学愿意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下的?
4、通过刚才的互动交流,我们的现场观众有哪些感悟?
5、行道树通过自身的经历想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可分解为: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你又如何理解这里的深沉呢?)
四、拓展延伸
1、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道树式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
2、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五、总结
1、今天的“实话实说”节目让我们与行道树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我们深深体会到:正是这些行道树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让我们的天更蓝、风更柔、空气更清新!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美丽的语句来表达对这些自然界或社会中的“行道树”们的感谢吧!
2、老师也写了一段话给行道树……
3、最后,让我们在《好大一棵树》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这堂课,也希望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更多的行道树。
《行道树》教案 篇八
学习目标:
1、学习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在朗读中学会抓住文眼,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3、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在朗读中学会抓住文眼,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学法指导:
这是两篇散文,散文的学习宜采用朗读的方法——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主旨,在朗读中体味文本的语言,在朗读中了解文章的写法。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行道树》)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2、学会抓住文眼,感受行道树所象征的奉献者形象,树立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前热身
1、请给下列加点的生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堕落()烟cōng()点zhuì()繁弦急管()
苦熬()牙yín()冉冉()贪lán()污浊()
2、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
(1)、课文是用第几人称写成的?
(2)、课文通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内容与主题的?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交流预习1
(二)、听读或朗读课文,并交流预习2
(三)、悟读,理解内容
1、通过朗读,你感悟到了什么?请你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是一列的行道树,我是从课文的
看出来的。
2、通过理解,你认为行道树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3、请你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旨。
(三)、疑读,品味语言
这篇课文虽短,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难于理解。请你从文中找出这些难于理解的句子,我们一起来探讨。
(四)、拓展阅读
行道树
陈润曦
初中时学过张晓风的《行道树》。
没想到这时会想起它,因为它的渺小。
我们学校大门外的两旁都是树。很是茂盛。这些树一直贯穿地包围着整个科技园。不知不觉便形成了科技园里一道特殊的风景。
我不敢说它们给我带来了什么东西,但我却总是感受到了它们用力的呼吸,即使它们不曾引起人的注意。
第一次感受它们的存在,是在领通知书的那天。天气格外炎热,仿佛太阳只管它不顾死活地放射性“大笑”,把所有的“笑声”散发出来似的。于是,人们变得黝黑。于是,人们变得浮躁。于是,人们懒得不想睁开眼睛……
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懒懒散散,惟有树,努力地张开它们的“三头六臂”,努力地与太阳比着“胸怀”的宽广。只是,终究是比不过的。
但是,即便如此,因为有了树的伟大,才能渗析出太阳的斑斑点点,不能不说,在这个时候,人们应该多么感谢它。
我总是坐在窗边。我也喜欢窗打开后,蹿进来的新鲜的气息。即使夹杂着许许多多城市中的尘土,但始终不能拂灭那新生嫩芽的生机,高大树木的凉意……这些,总在炎热夏天的午后,为你的心灵带来一次洗礼。
灯火霓虹的城市,改不了的喧嚣,换不了的颜面。只有那些树让你感受到了时间在变,季节在变,虽然很不明显。但即使是嗅觉不灵敏的我也能从中嗅出点什么。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树,路灯会不会孤独;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树,人们会不会感到缺少了什么。
我只知道虽然这些树都在,但谁也没有很细心地每天观察它们。它们只是城市的陪衬,可有可无。但它们真的消失的时候,你才觉得生命中真的缺少了、失去了什么。
是的,这人来人往的城市,总是有些东西在用力地呼吸着,比如行道树。这些东西在默默地创造着属于它们自己的奇迹。
第二课时(《第一次真好》)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文中事件的概括,了解详略得当的写法。
3、结合自身的经历,感悟并学会珍惜人生“第一次”的体验。
一、课前热身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柚子树()硕大()shà时间()zǐ妹()
玲珑剔透()()()fū小鸟()雏形()
2、默读课文,思考:
⑴、全文一共记叙了哪些“第一次”?
⑵、作者对“第一次”有怎样的感受?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检查交流预习1
(二)、自由读课文后,交流预习2
(三)、仔细读课文,并思考:
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第一次”,请简要概括。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3、请试着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四)、赏析读课文,回答:
1、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2、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五)、体验读课文,想一想:
1、作者既然说“第一次真好”,为什么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不矛盾吗?
2、既然第一次真好,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去尝试?试举例说明。
3、请讲述你生命中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
4、学完了本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思考一下:此刻,你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愿同学们努力去尝试给我们生命中带来宝贵经验的有益的第一次,开拓暂新的生活领域,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行道树》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的形象,揣摩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②学会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③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歌曲《好大一棵树》
二。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三。 出示目标(教师出示,学生静观半分钟)
四。 反复朗读,实现目标
★ 一读课文,认准字词,积累词汇:(5分钟)
① 朗读方法:教师与学生合作范读。
② 自学指导:品味朗读,感受朗读的语气语调;在文中圈注关键词语,疑难字与易错字注音;自己查阅字典和注释理解关键词语含义,互相交流讨论;组长抽查部分同学掌握情况。
③ 重点字词:堕落 点缀 贪婪 冉冉 红灯酒绿 繁弦急管
④ 检查方法:重点词语领读;连词成篇。(星级评价)
★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形象: (10分钟----目标1)
① 朗读方法:齐读。
② 自学指导:朗读中遇到形容行道树品格的词语大声重读;运用联想,将自己想象成行道树,以情入文,设身处地,感受行道树的胸怀和品格;读出感情,读出领悟。
③ 检查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参照范例,采用第一人称介绍行道树的形象,尤其要注意原因的`解读。
参考示例: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
④ 预设答案: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学生可能还可从其他方面来说,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⑤ 问题评价:读后抢答,小组竞争的方法。(最敏捷思维;最佳回答)
★ 三读课文,品味语言,阐发感悟:(10分钟---目标1.2)
① 朗读方法:自由朗读,选择性朗读
② 自学指导:a.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b.把喜欢大声有感情读给伙伴听,交流自己喜欢的原因(传神的关键词语,运用的写作手法,带给人的震撼与启示,充分利用原文原句解决问题)
c.标注出共同的疑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班内交流,教师点拨:(展示或者质疑,先朗读后分析)
④重要问题预设:(引导突破问题4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