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优秀6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高考家长帮为小伙伴们分享了《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通过学习可以是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我要逐步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成为幼儿成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二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分为若干方面。它充分体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了儿童学习、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保护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现在的孩子需要自主,要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想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指南》中就能找到答案。

一、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接纳个体差异,不把孩子做横向比较。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和谐发展,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

二、为孩子创造更多交流机会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每天要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尽可能多创造幼儿交流和表现的机会。

三、注重身边的教育

幼儿的社会性是在平时观察和模仿学习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家长老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是让孩子对知识感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爱劳动,爱科学,爱艺术,让他们有自己的特长。学校多沟通,勤交流(家园联系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孩子茁长健康发展,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生活、健康美好的童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三

通过学习《指南》,才发现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四

我觉得《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五

从三三零二幼儿园小三班拿回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迫不及待地进行了通篇的阅读学习。阅读学习《指南》,就好像在大海上看到了灯塔,心中有了宝宝各阶段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并且非常实用的操作方法,其中部分是在宝宝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家长遇到的各种问题;还有很多是我们没有想到或意识到的。我们觉得《指南》最大的优点就是体系性与实用性,《指南》是我们家长目前急需的“宝宝学习发展宝典”。现将我们学习中关于“科学”方面的一些想法与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重过程轻结果,重感性轻理性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体验探究的过程,重在“过程”,而非“结果”。对于幼儿由于胆小、害羞,害怕错误,不敢去猜测、探究,我们家长与老师应该使幼儿明白:只要他大胆地说,大胆地做,我们就喜欢他,无论做的结果如何,我们都支持他。当然,这过程中,可能会给我们造成一些麻烦,这时我们就更需要有耐心,鼓励幼儿去实践。

《指南》提到“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其中的“感性经验”和“逻辑思维”分别就是我们熟知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幼儿年龄尚小,对于抽象的科学、逻辑思维还很难理解,但是对感性认识(即形象思维)却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知道感性认识是靠右脑记忆的,右脑记忆的时间比左脑长 kaoyantv.c kaoyantv.com om近百倍。记得我们家宝宝2岁左右时,我们给他买了两页各种车标的墙画,并在出门见到各种车标后有意问他,进行强化,并不断鼓励他,没多久他就能认识常见的各种车标,说出车标的名称。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智力的发展,光有感性认识已远远不够。比如,宝宝有时会问我们“我从哪里来?”、“小鱼为什么会死呀”等问题,这表示他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抽象的逻辑思维已经开始发展了。这与幼儿理解抽象规律的理性思维较差形成了矛盾。《指南》明确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意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这时我们就需要给宝宝以合适的引导与鼓励,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再进一步,如果条件具备,可以跟他们一起通过观察、做试验等办法,解开他们心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让他们体会探究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科学探究

《指南》提到“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其实孩子对大自然的很多新鲜事物是很感兴趣的,如幼儿园指导小朋友们自己种下的种子,孩子很长时间会记着给它浇水,观察它今天又长大了没有;还有今年植树节,幼儿园老师提到有植树的可以报名,当时我们未能参加,我家儿子后来一直跟我提起要植树,后来我就带儿子回老家一起种了一棵枣树,儿子一直关心枣树发芽了没有、长多大了。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的机会,不但能使孩子感受生长的过程,还能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而我们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压力大,无瑕顾及孩子这方面的需求,加之现在电子产品充斥家庭,很容易导致孩子沉迷电子游戏。

另外,去年我们也曾带孩子去经济学院参观过恐龙展,但是由于我们了解不多,加之未做太多准备,孩子的有些问题,不知如何作答。有了《指南》的方法指导,下次带孩子去科技馆时,一定做好准备,解除孩子一直以来关于“为什么天会黑呀”“土星上都是土吗”、“火星上有人吗”等等疑问。

总之,看了《指南》,使我们受益匪浅,其中的“目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其中的“方法”给我们提供了指导。我们一定和幼儿园一起贯彻落实好《指南》,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篇六

利用空余时间,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指南解读》分两个部分详尽地阐释了指南的精髓,分别是:怎么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怎样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解读》通过详尽的阐述和案例分析、结构图、示意图等方式逐句分析《指南》的各项目标要求,并补充指南的内容。通过枝干图和饼图清晰明了地画出来了指南中的五大领域十一个子领域及其目标结构,并对每一个目标进行了概括理解。其中为了读者更好地认识举例了很多幼儿园的小实例。

《指南》提出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观察幼儿,在幼儿的活动中生成观察目标。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它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带了蚕宝宝到幼儿园,后来蚕宝宝破茧成蝶后死了,一群小朋友都围着蚕宝宝开始讨论它的死因,有的说饿死的,有的说病死的,有的说毒死的等等。这个案例很好的说明了指南帮助我们全面观察、了解幼儿的指引,提供幼儿足够的发表意见和交流的欲望,提出教师观察的重要性,要了解幼儿观察的欲望,帮助幼儿学习与发展。

我们在平时幼儿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积极地抓住机会,提供给幼儿更多探索创造的条件,并从中观察幼儿的行为和发展,帮助幼儿取得进步。

关于《指南》艺术领域目标的内涵与价值,这一部分的《解读》主要通过问答的这种简单有效的方式进行,在读者对《指南》里的各项目标提出质疑了以后,《解读》来解释指南的目标的合理化。

比如在模仿学习中,《指南》艺术教育指出,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的要求。”而有人提出既然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幼儿绘画也通过模仿来学习来完成,比如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中大部分就是教师提供范画供幼儿模仿,然后幼儿照着老师范画来学习绘画,但是指南又要求我们不要提供范画,这个如何解释呢?解读中详尽地解释了所谓的“模仿”的含义,模仿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或者自然景观引起的自我主动模仿,而不是简单的依样画葫芦,解读还通过案例来说明幼儿自己创作的绘画往往比范画临摹有印象有意义。

想起我们在平时的美术教育中似乎为了课程简单化,也忽略了儿童的自发模仿和创造,呆板的繁华临摹会扼制儿童想象力的发展,这就导致儿童不是千篇一律的绘画分格。有的幼儿不喜欢绘画,总是说:“老师,我不会。”想起儿童初期都喜欢乱涂乱画,怎么长大了反而不会画了呢?因为他们脑子里有了模糊印象的固定模式了,这种固定模式不清楚,但却牢牢的固定住儿童的思维。因此《指南》中对儿童艺术思想的解放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