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高考家长帮为您分享了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优秀7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朋友们。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并能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与模仿,建立起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获得对代数式的初步经验,锻炼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独立《www.kaoyantv.com》思考的过程中,能将生活中的经验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根据题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会将不规则的一元二次方程化成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找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就要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了,在开始讲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第二十二章的这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铜雕塑,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是谁吗?
生:老师,这是雷锋叔叔。
师:对,这是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前的雷锋雕像,雷锋叔叔一生乐于助人,奉献了自己方便了他人,所以即使他去世了,也活在人们心中,所以人们才给他做一个雕塑纪念他,同学们是不是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啊?
生:是的老师。
师:可是原来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建造这座雕像的时候曾经遇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图片下面的这个问题,同学们想不想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想。
师:同学们也都很乐于助人,好那我们看一看这个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一元二次方程。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来看到这个题目,要设计一座2m高的人体雕像,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全高?同学们用AC来表示上部,BC来表示下部先简单列一下这个比例关系,待会老师下去看看同学们的式子。
(下去巡视)
(三)小结作业
师:今天大家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同学们回去还要加强巩固,做练习题的1、2(2)题。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阅读教材P39页的有关内容,虽然新课程标准没有要,教材上也作为阅读教材,但由于其内容太重要了,因而必须把它作为一堂课来上。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能尽快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2、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配方后得到的(x+ )2 = 2 的观察,分析,讨论,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当 2
b2-4ac≥ 0 时,才能直接开平方,进一步讨论分析得出根的判别式,从而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3、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根的判别式作为删去内容,虽然其内容重要,因而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只能要求作了解性深入,练习尽可能简捷明确。
4、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上了解掌握根的判别式。在能力上在求不解方程能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根据根的情况,探求所需的条件。
(2)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感受数学的变化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5、数学思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6、教学重点:
(1)发现根的判别式。
(2)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实际问题。
7、教学难点:
根的判别式的发现
8、教法:启导、探究
9、学法: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10、教学模式:引导——发现式
二、教学过程
(一)自习回顾,引入新课
1、师生共同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 -1=0 (2)x2 -2x =-1
(3)(x+1)2- 4=0 (4)x2 +2x+2=0
3、为什么会出现无解?
(二)探索
1、回顾: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2、观察(x+ ) 2= 2 在什么情况下成立?
3、学生分组讨论。
4、猜测?
5、发现了什么?
6、总结:2(先由学生完成,后由教师补充完整),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只有当 b2-4ac≥ 0时, 才能直接开平方,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只有当系数a,b,c都是b2-4ac≥ 0时,才有实数根。(注意有根和有实数根的区别)
7、进一步观察发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1)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总结:
(1)比较分析学生的讨论分析结果。
(2)由学生总结。
(3)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情况补充完整。
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
(1)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新知:
1、不解方程判定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x2-x-6=0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2)x2-2x=1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3)x2-2x+2=0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2、根据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例1:当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m+2)+2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并求出方程的根。
(1)读题分析:
A、二次项系数是什么? a=_______
B、一次项系数是什么? b=_______
C、常数项是什么? c=_______
(2)建立等式,根据有个常数根 b2-4ac=0
(3)由学生完成解题过程后教师评价
3、证明
例2:说明不论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x-2)=m2,不论m取代的值都有几个不相等的实根。
(四)练习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2m+1)x+m=0的根的判别式是9,求m的值及方程的根。
(五)小结:把_________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作业
1、把例1、例2整理在作业本上。
2、有余力的同学把练习题整理在作业本。
四、教学后记
《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际例子引入:列出的方程分别为X-7x+8=0,(X-7)(X+1)=89,X+8X-9=0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新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 篇四
一、复习目标:
1、能说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2、能熟练应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3、能灵活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难点: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知识回顾: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解法有:
配方法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3、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4、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怎样判断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请举例说明。
四、例题解析:
例1、填空
1、当m时,关于x的方程(m-1)+5+mx=0是一元二次方程。
2、方程(m2-1)x2+(m-1)x+1=0,当m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3、将一元二次方程x2-2x-2=0化成(x+a)2=b的形式是;此方程的根是。
4、用配方法解方程x2+8x+9=0时,应将方程变形为( )
A.(x+4)2=7B.(x+4)2=-9
C.(x+4)2=25D.(x+4)2=-7
学习内容学习随记
例2、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4x2-16x+15=0(用配方法解)(2)9-x2=2x2-6x(用分解因式法解)
(3)(x+1)(2-x)=1(选择适当的方法解)
例3、1、新竹文具店以16元/支的价格购进一批钢笔,根据市场调查,如果以20元/支的价格销售,每月可以售出200支;而这种钢笔的售价每上涨1元就少卖10支。现在商店店主希望销售该种钢笔月利润为1350元,则该种钢笔该如何涨价?此时店主该进货多少?
2、如图,在Rt△ACB中,∠C=90°,AC=6m,BC=8m,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m/s,几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篇五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2.教学难点 :有关增长率之间的数量关系。下列词语的异同;增长,增长了,增长到;扩大,扩大到,扩大了。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原产量+增产量=实际产量。
(2)单位时间增产量=原产量×增长率。
(3)实际产量=原产量×(1+增长率).
2.例1 某钢铁厂去年一月份某种钢的产量为5000吨,三月份上升到7200吨,这两个月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分析:设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
则2月份的产量是5000+5000x=5000(1+x)(吨).
3月份的产量是[5000(1+x)+5000(1+x)x]
=5000(1+x)2(吨).
解:设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据题意得:
5000(1+x)2=7200
(1+x)2=1.44
1+x=±1.2.
x1=0.2,x2=-2.2(不合题意,舍去).
取x=0.2=20%.
教师引导,点拨、板书,学生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为计算简便、直接求得,可以直接设增长的百分率为x.
(2)认真审题,弄清基数,增长了,增长到等词语的关系。
(3)用直接开平方法做简单,不要将括号打开。
练习1.教材P.42中5.
学生分析题意,板书,笔答,评价。
练习2.若设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数为x,分别列出下面几个问题的方程。
(1)某工厂用二年时间把总产值增加到原来的b倍,求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
(1+x)2=b(把原来的总产值看作是1.)
(2)某工厂用两年时间把总产值由a万元增加到b万元,求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数。
(a(1+x)2=b)
(3)某工厂用两年时间把总产值增加了原来的b倍,求每年增长的百分数。
((1+x)2=b+1把原来的总产值看作是1.)
以上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总结下面的规律:
设某产量原来的产值是a,平均每次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增长一次后的产值为a(1+x),增长两次后的产值为a(1+x)2 ,…………增长n次后的产值为S=a(1+x)n.
规律的得出,使学生对此类问题能居高临下,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例2 某产品原来每件600元,由于连续两次降价,现价为384元,如果两个降价的百分数相同,求每次降价百分之几?
分析:设每次降价为x.
第一次降价后,每件为600-600x=600(1-x)(元).
第二次降价后,每件为600(1-x)-600(1-x)•x
=600(1-x)2(元).
解:设每次降价为x,据题意得
600(1-x)2=384.
答:平均每次降价为20%.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完毕,学生板书,笔答,评价,对比,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增长”、“下降”的区别。如果设平均每次增长或下降为x,则产值a经过两次增长或下降到b,可列式为a(1+x)2=b(或a(1-x)2=b).
(四)总结、扩展
1.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严格审题,弄清各数据相互关系,正确布列方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渗透转化和方程的思想方法。
2.在解方程时,注意巧算;注意方程两根的取舍问题。
3.我们只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所以只求到两年的增长率。3年、4年……,n年,应该说按照规律我们可以列出方程,随着知识的增加,我们也将会解这些方程。
四、布置作业
教材P.42中A8
五、板书设计
12.6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三)
1.数量关系: 例1…… 例2……
(1)原产量+增产量=实际产量 分析:…… 分析……
(2)单位时间增产量=原产量×增长率 解…… 解……
(3)实际产量=原产量(1+增长率)
2.最后产值、基数、平均增长率、时间
的基本关系:
M=m(1+x)n n为时间
M为最后产量,m为基数,x为平均增长率
元二次方程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
(2)掌握的一般形式,会判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
教学重点:的概念、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际例子引入:列出的方程分别为X-7x+8=0,(X-7)(X+1)=89,X+8X-9=0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的概念。
(二)新授
1: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练习
2: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练习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 12.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教案-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辅工具:
教学程序设计: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
问题
情景
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
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
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探
究
新
知
1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
(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
(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
2.引例: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
引导,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3.练习: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x(5x-2)=x(x+1)+4x2;
(2)7x2+6=2x(3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