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优秀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优秀5篇),希望能够为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一

路在脚下,即刻前往我们内心的“圣地”

信仰的极致,是一种心无旁骛的心灵极简。虔诚的体现,不会有太多花哨的繁复。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纯朴而持久的坚持。亦如我们会被匍匐前行风餐露宿,风雨无阻的朝圣人群所感动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与心的合一,路在脚下。如此的坚持,如此的锲而不舍,如此无所畏惧……

然而,他们的内心却少有狂妄的期许和不安于世俗的过分追逐。路在远方,路亦在脚下。无论我们前行的目地的在哪里,也无论前方的路途有多么的。遥不可及。信仰的坚定,会让我们忘却太多的设计与筹划。只是,路在脚下,如此便去前行。

不开始,便永远无法到达。开始,即忘记路途遥远,只是用简单的身心合一,去缩减与目的地的差距。风尘仆仆之中,我们或许窥见了生命的意义所在,不为此生,却为来世。

真正的庄严,不在于过度的粉饰。在朝圣者的面庞前,或许更多是满身泥泞或蓬头垢面。可是那一双双坚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让人莫名的感动和心生敬畏。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会体此刻无私无我之中。虔诚之心与我们最大的触动,也是那不为你我,却为众生的离苦得乐而不辞劳苦的前行之躯。

很多时候,我们向往一种宁静,向往一种纯粹,向往一种莫名的感动。往往寻找之时,却无最好与最真的契合。然而,当五体投地,叩首前行的画面,呈此刻我们眼前时,莫名的感动,不由的叩启我们内心中,封藏已久的触动与共鸣。这就是内心纯善的契合。

每一步,每一叩首,每一句诵经,只为众生的祈愿与安康。所以,我们被震撼,这是一份人人心中本该有的最本真的愿望。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被过度的心与心外的装饰所迷惑,乱了自我,也乱了内心。

每个生命的起初,都有最纯粹与极致的信仰与虔诚底蕴。那份极简的纯粹,就是褪去自我厚重束缚之后的无私无我。所以,在眼观纯朴信仰与不褪色虔诚的情景时,我们的感动也是最纯粹的纯善复苏,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心撞击。

其实,修行路上,没有太多的信誓旦旦。如果总是口号大于行动,那么,路,永远在远方。可是,回想那三步一叩首,只为众生的祈愿与祝福而前行时,纯朴的形象却波及着我们寻觅已久,却又似曾相识的内心共鸣。

当我们把信仰落实于当下时,人人心中的至真虔诚,都会自然而然的让我们的身与心合一。那一份感动与纯粹属于我们每一个大家,只要让路在脚下,立即前行,最终的殊胜,是人人心中有圣地。然而,那却是不为你我,是为众生的无私与大爱!

让路在脚下,即刻前行,只为众生的苦与乐……

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二

有信仰的人总是善良和体贴的,就算是随行的拖拉机被一辆越野车给撞翻在路边,他们想到的也是越野车上的人需要快点送到医院救护,而他们自我能做的只能是迅速做出决定,拆掉撞坏的车头靠人拉车继续前行,那里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迟疑,如此朝圣之路,犹如佛经上讲到的故事,一切的磨难都是上天的考验,没有这些逆境、磨难,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怎样还?所造的业如何消?当你经历、当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证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最终一路下山看到了远处的布达拉宫,大家默默的团体站在那里遥望施礼,内心的激荡无以名述,我作为观众久久不能平静,一切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闪耀的布达拉宫是每一个西藏人心中的圣殿,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冈仁波齐圣山还在远方,可是至少到达拉萨让他们坚信:每一天,无所畏惧,坚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一个身边的人,珍视所有的生命,甚至那只马路上缓缓爬行而过的虫子,所有的善总会让灵魂到达彼岸。

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需要历时一年用脚行走、用身体丈量长达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电影最终一个镜头是雪山脚下渐渐拉远的队伍,转山尚未开始,经过拉萨完成补给和休养,去往圣山的道路还在前方,这样的寓意似乎比拍完全程更有寓意,修行的道路不就是这样吗?

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电影,生活中最真实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随拍搬上了屏幕,每一个人都是真名真人真主角,虽然我从小生长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却并没有那样近距离的了解过藏民的朝圣之路,这一次,跟随电影的镜头用一种全然浸入的视角看完了电影,内心升起对电影摄制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一样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如此的好电影实在是太难得了,我们从电影里只是看到没有尽头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顶上飘扬的经幡美丽而神圣,可是我却很清楚走到那里绝大多数人的身体反应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而摄制组却在如此身体巨大的挑战下完成了这部具有十分意义的电影的拍摄,如此对信仰的尊重、对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实再现难能可贵,如果你想要看这部电影,必须要去影院支持!

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三

星期天闲来无事,在麦购网上购买了三张电影票,一家三口便匆匆赶去看晚上的一场影片《冈仁波齐》。

影院并不大,宽敞的皮沙发坐着还蛮舒服,但不久影院工作人员就过来说:“对不起,就正好8号厅的空调坏了,观众能够随意去其他厅观看其他影片,但看《冈仁波齐》就得顶着大汗看,看修行的片子就得修行着看。”我是真心佩服这位老兄的口才,宁是把观众即将面临的情绪大爆发转变成了满厅哄堂大笑。于是灯光暗下,台上和台下都开始了修行人生。

生活是平庸的,生命是平凡的,而当我们平凡的生命开始追问起我们是为什么活着,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了一种东西——信仰

普达村的村民扎堆因父亲去世,决定带叔叔去朝拜大昭寺和冈仁波齐峰。消息传开,村民纷纷有加入者,其中有屠夫一家三口,有孕妇夫妻俩,有盖房子不顺的小伙还有一个十八岁的少年。这段叙述冗长而平淡,再加上光线昏暗,厅内的空气浑浊而闷热,我周围的几对小情侣纷纷因忍受不了而离席去了别的厅。

一行人最终走上朝圣路了,一架拖拉机载着众人的生活用品和帐篷慢慢跟在朝拜者后面,众人七八步三扣一匍匐就这样开始了丈量土地的朝圣路。上路时是刚刚过完藏历新年,大山依旧在荒凉沉睡中,朝圣的十来个人从国道318的3075处一步步迈向心中的圣地。十八岁的少年走在队伍前面,身体也最为矫健,以至于看不出他有什么残疾,他扣板的声音也如他的生命一样清脆悦耳,五体投地时也带着滑板的声响,这声音在我听来是朝圣路上敲击出的最动听的音符,前面的扣板响起后面的此起彼伏,没有剩余的废话仅有虔诚的膜拜。

后面的妇孺则显得力量微弱些,常常让人担心小女孩能否坚持下来和那孕妇腹中的胎儿是否经得起这扑地的颠簸,同样作为女人的我心一向都是揪着的。而最终这个婴儿降生在朝圣路上,她没有电影里的哭天喊地,可是那种撕裂的痛我是经历过的,我敬佩着这女人的隐忍和坚强。生产后的她只做短暂休息,然后就开始了把孩子放在拖拉机上,她跟在队伍后面继续磕长头,孩子哭了就上车喂奶的朝圣带孩路。

我们可能永远也不明白答案,可是,只要我们的灵魂在路上,它会一千次的追问又将一千次的坚持下去。

日复一日的朝圣路,从海拔3000多米走到了海拔5000米,从冬的荒原走到了春的繁茂,永不停歇的脚步,永不言弃的团队使他们亲如一家。朝圣路,是一支简约而单调的歌,在这条路上,人的躯体如一个卑微的皮囊,经受着泥侵灰蒙,经受着风吹雨淋;而灵魂却在一日日的朝圣中不断升华,它似乎总想从肉体中脱离出来,它在日日的打磨中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在一次下雨天山体滑坡落石中大家都跑去掩护落石集中的地方的人,石头砸伤了几个人。盖房子的汉子说:“你们都明白我家去年盖房子死了俩人,还欠了20万债务,我此刻又被砸伤腿,我爷爷一辈子没做过坏事,我爸爸也没做过坏事,我也没做过坏事,为什么我们家会这样?”一群人默默无语,没有华丽的语言,仅有朴实的陪伴,他们说:“没关系,我们等两天,等你腿好了再走。”

看到那里,你会看到人类最朴实的信仰和最朴实的语言。大家聚在帐篷里念经是给彼此最大的信心和安慰,念经声划破夜空,无数次地抵达闪烁的星空,在这个神秘的高原上缭绕,那些声音飘上高空时你便有了神圣的感觉,因为它深沉、苍凉,和菜市场上讨价还价的嘈杂截然不一样,我第一次看见声音从人的头顶出来,以光的形式穿透夜空……

信仰不需要监督,它是开在我心头的金莲花。为了找到你,我愿意跋山涉水、风雨无阻。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他们从春又走到了夏,走过云雾缭绕的山脊,走过绿野吐新的草地,巍峨的山峰也为之动容,从严肃冷峻的荒原绝壁也转变为一碧千倾的人间仙境。唯一不变的是一颗虔诚的心,哪怕遇到这样的水洼,也阻挡不了他们匍匐丈量的朝拜之路。

看到那里,那前仆后继爬在泥水中的场面着实震撼人心,我深深感到了信仰的力量,人一旦有了信仰,是不需要任何人的监督的,他绝不会偷懒一步或者悄悄走捷近。

生命中充满了无常,当我们无法改变结局时,不如进取地接纳它。

路上发生了汽车和拖拉机相撞事件,这些人了解到车上的人由于高原缺氧司机着急着往山下送才开快车导致事故后,这群人没有愤怒,他们平静地理解了现实,放走了汽车司机。由于车头被撞坏,一群人只好抬着车身一步步走向百里之外的大昭寺,在接近米拉山口时,上坡的路艰难而曲折,他们用那天生吐字如经的歌喉吟唱着:“我一步一步朝山上走,雪花一点一点往山下落,在我与雪花约定的地方,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们都拥有同一个母亲啊,却有着不一样的命运啊,命好的当了喇嘛,命不好我去了远方啊……”

歌声一遍一遍重复着,藏文里的尾音和蒙文有很多相似的回旋,带着一份淡淡的苍凉,一份淡淡的忧伤回荡在山谷,回荡在飘扬的经幡里,回荡在我的心里……

死亡可是是身体回馈给万物的一个轮回,它让我们懂得,在所→www.kaoyantv.com←有的生命链条中我们也只可是是很平凡的一环,当一切尘归尘土归土以后,那个叫做灵魂的东西需要有个安放的地方。

他们最终到达了日思夜想的大昭寺,短暂的停留后又踏上去冈仁波齐的路程,冈仁波齐如一座丰碑矗立在眼前,而那个早晨杨培爷爷却再也没有醒来。

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死亡这么美丽,就如费列罗在《生命的礼赞》中说的那样:“你从尘土中来,必将归于尘土。”他死在了他向往的天堂,他似乎到达了灵魂的归所,即使法师已经准备好肢解他的尸体,即使秃鹫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天上盘旋,可是我和那些朝圣者一样,没有恐惧,仅有安慰。因为谁的灵魂不是在路上?死亡只是贡献出了一具肉体,在神圣的冈仁波齐面前,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而微不足道。

影院的灯亮了,我才发现坚持看完的人有三分之一,而我也早已热的衣服贴在背上,只是我自我全然不觉。这场没有预定剧情,没有大牌演员,只是一路磕头的电影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着我呢?

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问自我。在华灯初上的城市里,在川流不息的车灯里,在浓妆艳抹的人群里,我们谁能够说自我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安详?我们不是在羡慕着别人越住越大的房子,就是焦虑着自我越来越渺茫的未来。为了那些利益人们殚精竭虑,我们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灵魂却总在夜深人静时考问我们的良知。我们在笑话别人的同时自我却成为了别人的笑资,我们需要一个安定的东西住进身体,让我们的心不在彷徨和迷茫,让我们的灵魂不再遭受桎梏和囹圄。

心中有块圣地,不让思想蒙尘,却待灵魂生香,这就是朝拜的力量。

《冈仁波齐》像一座金字塔坐落在人迹罕至的高原上,海拔六千多米,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誉为“世界的中心”,梵文中是“湿婆的天堂”,是佛教里传说中的须弥山,它常年覆盖的雪如水晶般冰雕玉器,那边缘整齐的山型如莲花般让人心生敬畏,它是我们心中的圣地,你每次看到它内心都涌起无限敬仰,那份憧憬可跨越关山,化作无数道佛光穿越万水千山。人能够没有宗教信仰,但绝不能没有精神信仰,否则就如周国平先生所说我们的灵魂找不到居所,被罢黜在外,而灵魂却一向有着“王室血统”,总有一些高贵的灵魂为回复它的王位而努力着。而我,愿作它的追随者。

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四

张杨导演新作《冈仁波齐》已于近日在全国公映,这部长117分钟的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齐从家出发,翻山越岭2500公里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平静至极,实则波澜壮阔。上映首日,就有人说这是一部“今日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电影,可它却在包括《变形金刚5》、《异形:契约》、《新木乃伊》、《神奇女侠》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下野蛮生长,突出重围。

三日票房破600万七日票房破2000万上座率持续高。

6月20日,《冈仁波齐》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开画,彼时多部好莱坞大片正在热映,占据了超过60%的排片,《冈仁波齐》却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并于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万。6月23日,面临《变形金刚5》上映的巨大排片压力,《冈仁波齐》排片量锐减至0.9%,但依然没有阻挡观众的观影热情,平均上坐率高达26%。在随后周末两天,《冈仁波齐》排片分别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飙升到达43.8%及41.4%。

与低排片率伴随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来自大众和影院对影片的支持声越来越多,最终在观众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冈仁波齐》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到达3%以上,票房突破2000万。

与此同时,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冈仁波齐》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来,微信指数已突破350万次,甚至超过正在上映的《异形:契约》。

这样一部在众人眼中只属于小众的影片,自公映以来日均排片不到2%,可是凭借一路飙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渐逆袭。行业人士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的罕见案例,尤其对于一部看起来不讨好的艺术电影来说。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讲,千万票房不值一提,可是对于往往会被市场冷落的艺术电影,这样的成绩,让大家看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选择。这些成绩也让大众看到,我们的市场一向在低估自我的观众,艺术电影的观众远非小众。

冈仁波齐观后感 篇五

《冈仁波齐》是部电影,冈仁波齐是西藏一座神山,藏民祈福朝拜的神山中的一座。故事讲的是男女老少一行人,自带设备、露营野外,去往冈仁波齐朝圣的过程。

先看看故事梗概: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期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期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大家对藏民朝拜磕长头都有所了解,简直就是用身体丈量到圣地。我所看到的大概走三到五部就要伏地磕头,穿上牛羊皮做的围裙(不是平日里女人穿的那种五彩的帮典),双手带上用木块做的抚摸大地的短板,大概一个月就要换一双鞋子的。有人说这部电影充其量叫纪录片,也有人说这就是个真实的`西藏。可能是由于国家对西藏的影视方面卡的比较严,我曾听一位藏族歌手说亚东之后不唱歌去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拍电影了,拍的作品一向审核可是,可能对我们喜欢西藏的朋友来说这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了。不说别的,我就分享几个镜头吧。

第一个让我感动的镜头是,朝圣队伍里的那个小姑娘。一个小孩子跟着大人去朝圣,事情本来就是很辛苦的,何况小孩要跟上大人的步调,难免让人产生一种佩服、怜悯之情。对于藏民来说,在朝圣的路上,就算是死,那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那也是神对人的召唤,这就是民族信仰。

第二个让我感动的镜头是,朝圣的路上,一只虫子沿着横穿马路,刚好从一位藏民眼前经过,他趴在那里不动,等着虫子爬过去。旁边人问他怎样啦?他说这儿有一只小虫子。然后等那只虫子慢慢的爬过去,下了公路他才起身继续磕长头。这个镜头让人想到了两个字——善良。和那些马路上来往穿行的车辆,不明白压死多少虫子,不明白撞死过几只羊,没人承认。臧民的行为才叫善良,不该杀生的绝不杀生,杀生在佛哪里是有罪的,自我会遭报应的,哦,那个人大概就是那个屠户,经常杀牛的那个人吧,他去朝圣就是为了给自我杀生这件事赎罪,就连该杀生的人都要去赎罪,那么这是什么信仰?我看这是道德信仰。

第三个让我感动的镜头是,孕妇半夜要临盆了,几个人开着拖拉机去就近的医院生产,这一去就耽误了半个月,可是他们还是带着孩子回来了,回到了队伍停留的地方,把婴儿放在拖拉机车厢里,那位妇女跟着队伍继续磕长头朝圣。这是汉人没法想象的一件事情,一个孕妇生产后还不在家休息三四个月的,就这还不能干体力活。可是藏民就这么坚强,丝毫没把“坐月子”这个词放进自我的脑子。这是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这叫什么信仰?我也不明白。

第四个让我感动的镜头是,朝圣的路上遇到四川雅安地区来拉萨朝圣的藏民,他们夫妻两个还有一头驴子,男人说他老婆平路上拉架子车,让驴子跟着走。仅有在上坡路的时候让驴子拉着,他们推着,驴子是他们的家人,他们很爱它,这次带着驴子去拉萨也让它看看,也为它祈福。这是此刻人做不到的,人对待牲口能像对待自我的孩子一样的人太少了。在西藏,自然环境比较多变,人和牲口有时候是把命拴在一块的。你对它好,它在关键时候可能救你一命,这是区分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好与坏最具说服力的证明。

第五个让我感动的是,公路上一辆越野车把拖拉机撞了,拖拉机司机受了点轻伤,无大碍。小车司机赶忙赔礼道歉,一是为了避开迎面开来的大卡车,二是车上有一位患者,急需到医院救治,所以酿成了这次车祸。藏民一听,让他走了,说救人要紧。大家把侧翻在路边的拖拉机推出来后发现前轮轴折了,车没法开了。大家决定把车厢卸下来,连抬带推的往前挪动,车里拉的是帐篷和起居用品,所以男人们就把死沉死沉的车厢用人力往前挪。搁给一般人,估计都崩溃了,花钱雇人拖走;东西不要了;甚至心里想老子不朝圣了!感人的事情是,男人们把车厢好不容易挪到前面了,还要回到来重新再磕长头过去。这是比较感人的举动,不论困难有多大,磕长头是不能偷懒的。

第六个让我感动的是,拉萨街头旅馆女老板。女老板说喇嘛开示她磕十万个长头,可是她身体不好,于是就和他们商量代劳她磕头,他们还能够免费住在旅馆,外加介绍工作。他们白天干活去争钱,晚上在拉萨接头替女老板磕长头,藏民讲信誉,重人情。说到做到,绝不会亏待你。

整部电影从心地、生活、信仰、理念、感情等不一样角度反映了藏民是怎样一种人,准确的说应当是臧族底层人民是怎样一种人,和我们大都市生活中的一些上层人之间构成了一种两极分化的感觉,很多镜头我感觉是在打脸。人不在富贵、富有,没有信仰、没有爱心、没有人人平等的情怀那叫世人,世俗之人。我们国人该有的品德、修养和格局,我们已经忘了,忘得彻底,忘得干净,病也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