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带来了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 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38——39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景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在操作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有大小,感悟到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交流能力。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红旗上的五角星的名称缘由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的精神面貌真不错,老师准备把这几颗五角星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同学。(课件出示五角星)这几颗星星为什么叫五角星呢?师: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通过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角是什么样的图形,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找角

师: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角的家,在画面中,哪儿有角?

师:不仅这里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然后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生生互动)

2、摸角

师:谁愿意说说你们找到的角?

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的角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图形(点)。想想怎样才能把你们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来呢?(点、边、边)

老师发现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这个点,还指了这两条直直的线。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吗?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指角吗?试试看。

师生一起指三角形的角、课本封面上的角。

3、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同桌合作指一指课件中的角。

师:角到底是什么模样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课件演示)

师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后板书(1个顶点、2条边)生再次指认实物角的各部分名称。

4、判断角

(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明理由,如五角的角与几何中的角的区别)

5、创造角

师提供学具:一条绳子、两根塑料条、圆或不规则纸片。讲故事:“蓝角、红角比大小”(课件出示图)。

(在创造角的教学中,通过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及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探索,使学生感受角有大小,更好的认识角的特征,建立角的表象。在学生介绍角的时候选择一个角来比一比两个角谁大谁小,这样可以更自然的引到活动角的比较大小。)

6、画角

a、请学生想想说说,应该怎样画角。

b、教师规范画角的步骤。教师边画边说:先点一个点,从这个点起,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教师板演)。c、学生练习画角,教师给予鼓励。

d、学生反馈后,再画一个跟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

三、练习反馈,实际应用

1、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三角形有几个角,再数一数每个小组桌面上其他图形的角。

2、给你一个长方形,只能剪一刀,你能把它变成几个角学生操作后交流:不同的剪法,得到角的个数不一样。(电脑演示几种情况)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1、谈收获

2、学唱《角的歌》:我的名字叫做角

我有边儿是两条

一个顶点两条边

所以我叫角角角(课中安排学唱《角的歌》,旋律是学生熟悉并喜爱的,加上简明扼要的歌词和动作,是对“角”的一个特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五、课外延伸

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请你回去后仔细地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然后把它们写下来,题目就叫做:我所知道的角。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和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里,不给角下定义,也不讲角的度数,而是从观察事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其对所学几何图形的认识。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学生的思维应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在尝试操作、讨论的过程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纵观整节课,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据自己对角的感受制作角、结合课本和实践小结角的特征、画角等几个部分。

这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也是整堂课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和对所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因为教师很难预料到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学中,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及时做出了灵活处理,没有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再问仅此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

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讨我觉得自己定位的知识目标对初次接触角的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大,特别是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而新课标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直观建立角的表象即可。

通过这次校内公开课,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重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难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过程: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八的4—6题。

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这里可以学生根据图中的提示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么时候会用三角板画角?

4、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八的4—6题。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这里可以学生根据图中的提示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么时候会用三角板画角?

4、(布置作业)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角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课通过让学生看、找、画、折、摆等形式,知道角的组成和画法。

教学过程中,用情景引入,创设漂亮的小房子,让孩子们找找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感兴趣,仔细观察,回答,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过来,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

1、找角。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找身边的角与自己身体上的角,找到以后让学生用手摸,感觉角的特点。

2、认识图形。抽象图形从直观到抽象,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认识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正确辨别角。从而引出直角,认识直角。

3、折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体验数学知识,摸摸自己的角,对角的形状有直观的感知,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制作活动角

这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靠教师抽象的讲是行不通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深明白角的大小是与边的长短无关的,只是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拓展练习。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思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寓教于乐。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加强小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等。

学具准备

两根硬纸条、图钉、圆形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小房子

师:同学们,看这座小房子漂亮吗?那谁知道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哪些图形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大家看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另一种新的图形。(课件抽象出角)你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图形吗?(学生发挥想象)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非常棒。这个同学所说的名称很接近数学家给它起的名称。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

导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一)导出角的特点

师:同学们,在这座小房子里藏了这么多的角,那你们能不能从我们身边找到角藏在哪里呢?找到角时并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组长带领,在教室里找角。指生汇报找角,摸角的感受)。

生1:角很尖,有些扎人。

生2∶角两边直直的。

课件:画角

师:你们能给这个部分起个名字吗?(指顶点)这个同学起的名字跟数学家起的名字很接近,我们把这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个部分你们能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指两条边)这个同学起的名字跟数学家的一样,这部分我们就叫角的边。

师:同学们给角的这几部分起了名字,真了不起。那你们观察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课件:(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象这样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叫做角。

(二)引出直角

师:真没想到,同学们自己能总结出角的特点。同学们看这个角(师指一角)与屏幕上的角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指的这个角边是直直的。

师:象这样的角叫直角。画出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当看到标有直角符号的角时,说明这个角是直角。同学们再想想,刚才你们找的哪些角是直角?

(三)折角

师:我们教室里的角可真多呀。老师遇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想不想帮老师解决。拿出课前发的圆形纸,看看在这张纸上有角吗?老师正在发愁怎样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那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试试看。(小组活动,互相帮助)(学生动手折角,展示作品)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找一个锐角:你为什么认为你折的这个是角?(因为它有个顶点两条边)大家同意吗?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生举起手中的角。

找一个钝角: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生举起手中的角。你们为什么认为这个是角吗?(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你说说你折的这个角跟前一个一样吗?比一比。

找一个直角: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这个角叫什么角?用什么符号表示?伸出你们的食指,书空。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找出三种角,贴黑板,

师:大家看,这几种不同的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答)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判断是不是角。

2、找出下面的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3、思考题: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

三、布置作业

回家与家长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活动角,下节课要用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找角,折角,做活动的角,发现我们身边藏着各种各样的角。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顶点

锐角

直角钝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对角和直角有感性认识,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会用直尺画角和直角。

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 图形中辨认出角。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本节知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素质教育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尽最大努力体现到因材施教及坡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化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我这节课的主要意图。

学情分析

1、本节知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学生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是能够初步辩认出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角,对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4、二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在画角的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误将角画成三角形或者长方形等,误将这些演示的图形当作了角。

5、通过作业批改情况来看,有些同学在画角的时候没有用直尺,使角的两边不是直线,还有的同学把角的两边没有与角的顶点连接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做活动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直接导入

在黑板上画好学生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黑板上有一些图形,这些图形都是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学习过的,老师现在想考考同学们,看现在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点名叫同学回答)

师:没错,这些图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角。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角

(1)师出示剪刀、吸管,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直观建立角的初步概念。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了什么?

生:剪刀

师:剪刀这个位置形成的图形就是角。现在老师把剪刀形成的角画出来。接着看,老师手里还拿了什么?(吸管)

师:同学们,你在这根吸管中看到了角吗?(看到)

师指名回答,让学生用手具体指出来角的形状,也在黑板上画出吸管形成的角。

师:像这些形状的图形都是角,角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奥秘。

(2)师通过开展猜角游戏,总结角的特点。

师: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玩游戏之前,老师要向同学们提一个要求:待会游戏开始之后,请每一个同学都保持安静,闭上你的小嘴巴。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请一位同学上台来,闭上眼睛摸出有角的物体。讲台上有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生:举出三角形,长方形

师:你是凭什么感觉摸出它有角的呢?

生:刺手,尖尖的点;直直的边。

师:谁想上来再摸一摸?(摸不出来,拿出来看看)

生:半圆形有一边是直的,另外地方是圆滑的。

师:那你们觉得符合什么条件的图形是角?角有什么特点?(尖尖的点;直直

师:看来有角的地方总是有尖尖的点,直直的边。我们把尖尖的点叫顶点,直直的线叫边。

在黑板上角的相应位置板书:顶点、边

师:所以角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3)通过让学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构成。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同学们,你们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吗?(想)老师为每一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圆形的纸片,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做。好了吗?行动吧!

等学生做好角以后,指名叫学生上台说出角的组成部分。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台展示一下你做的角?

生讲完后,师:下面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以及前后位的同学相互讲讲你做的角,并且用手指比画出角的形状。

(4)师通过出示活动角,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开程度有关。

师:刚刚同学们自己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手里也有一个角,它很特别,叫活动角,它能变魔术,它能变成你们手中的任何一个角。你们相信吗?不信的话,我请一个同学拿出他的角,我来变变看。

师运用活动角,变成生手中角的大小。

师:刚刚看了老师变的魔术,你们知道其中的秘诀了吗?

生回答。

师:如果我想把角变大,我就把角的两边张开,如果我想把角变小呢,我就把角的两边合拢。所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画角

师边说边演示:前面我们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学习画角。因为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所以在画的时候,先画顶点,然后再用三角板或者尺子从顶点出发,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画完后,再又从顶点出发,换不同的方向,再画一条直直的线。下面,请同学自己动手画一画角。(画得快的学生,可让其写出顶点和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知道了角由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3)学会了画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设计综述

1、基本说明

●学科领域:数学,并涉及劳技、语文、美术、信息技术教育

●智能领域: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人际沟通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实验教材)

●所需时间:1课时

2、理念概述

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日常教学,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一直是我校的教研特色。本学期使用的上海市数学二期课改实验教材,实际是对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考验和磨炼。如何用好这本教材,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体现,要通过不断的钻研。在“几何小实践”这个单元中,涉及了“三角形分类”的知识。选择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设计时融入了多元智能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与单纯的数学知识讲授相区别。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智能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发挥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智能潜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点的探究结果用演示文稿来呈现,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认识。通过动手、判断、辩论、再次讨论、得出结论、再次动手操作的一系列环节,使学生在反复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正确、完整的概念,使得他们的智能水平在平常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按边之间的关系给三角形分类并用信息技术进行汇报。

(2)通过动手折叠,探索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通过探究与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注:这是贯穿我们日常学科教学的长远目标)。

对应的新课标:上海市二期课改三年级数学(实验版)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4、教学准备

(1)学生基础: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主动性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3)设计学生探究的模板。

(4)制订教学评价和智能发展评价量规。

5、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1)具备投影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

(2)计算机及因特网、音响。

(3)上海市小学数学二期课改(实验版)提供的资源课件片断(三角形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简述

1、导入新课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播放学生课前收集的三角

形建筑和物体图片,确定要探究的教学主题。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说出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搭三角形

本环节涉及:语言、人际沟通、身体运动、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做示范,并提出学生动手做一些三角形。

(2)学生思考: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搭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

(3)学生小组合作搭三角形。

(4)学生交流研讨。

3、三角形分类

本环节涉及:语言、数理逻辑、人际沟通、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演示电脑课件,提出任务:将做好的三角形分类。

(2)学生小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初步进行分类。

(3)师生间互相交流(电脑演示学生分的结果)。

(4)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将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放入集合圈。

(5)学生用拍手来表示赞成和反对:在“涉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时,学生间会对其是否属于等腰三角形产生意见分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用辩论赛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6)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来揭示三角形按边分类的结果(三条边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7)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时对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巩固)。

4、折一折,画一画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智能。

(1)教师取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动脑筋来判断这是什么三角形。

(2)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是等腰三角形,并且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3)教师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得出判断等腰三角形的最简便方法。

(4)教师再次取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利用好方法进行判断。

(5)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是等边三角形,而且有三条对称轴。

(6)教师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进行巩固练习。

5、小结并拓展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语言言语智能。

(1)教师利用课件,组织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内容。

(2)学生交流表达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布置作业:(拓展)用长方形剪一个等腰三角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学生通过实物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设置从现实中找角、制作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角,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新的一天开始了,看,我们的校园多热闹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有的小朋友在踢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双杠

生3:有的小朋友在做操

生4:有位老爷爷在修剪枝叶

……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在这幅图里,也有很多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谁能说一说都是什么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球等)

二、讲授新知

1、初步感知角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课件出示园丁剪草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时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图形,(课件出示角)这个图形也有自己的名字,我们把它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看一看,除了园丁爷爷手里的剪刀张开以后可以形成角,图中还有哪些方现了角这种图形呢?

生1: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钟形成了角。

生2:老师手里拿的三角板也有角

……

2、初步认识角

师:(课件演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角,那在数学中我们怎么来表示角呢?我们看(课件出示抽出来的角)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孩子们,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闭眼想角的样子)

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个角吗?

(生用手比划角)

师:同学们都很棒,现在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角的尖尖的这部分是角的顶点,我们看一看,角有几个顶点?

生:角有1个顶点

(生说师板书)

师:我们再看,这两条线,我们把它叫做角的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角有几条边?

(师生共数)

师:角有几条边?

生:角有2条

(生说师板书)

师:这两条边都是什么样子的?

生:这两条边都是直直的

师:(指板书)现在谁能说一说,角有什么特点?

生: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多找几个人说)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那谁能说一说这是这个角的什么?(指课件中角的顶点)

生:这是角的顶点

师:这是角的什么?(指课件中角的边)

生:这是角的边

师:同学们可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角了各部分名称,并知道了每一个角都有1个顶点和2条边,那孩子们,你可以判断出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吗?

(课件出示练习)

4、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有角,现在你能想一想,你都在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呢?

5、折角

师:看来同学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都是爱观察的好孩子,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那你现在能用你手中的纸来找一个角吗?

6、比较角的大小

师:刚才同学们都很棒,每个人都用纸折出了角,现在看,老师这也折了两个角(出示课前剪好的实物)你们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自由发言)

师:那到底哪个大,哪个小呢?我们来一起比较一下吧(师比较)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虽然这个角的两条边比这个长,但角的大小并没有改变。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我们看(出示活动的角)

(生观察)

师:这时候的角比刚才大还是小?

生:比刚才大

师:这时的角比刚才

生:比刚才小

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板书)

师:与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过关系呢?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师:谁能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7、画角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而是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怎样画角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看黑板

(师在黑板上画角,生看)

师:在画角时,我们要先确定顶点为,然后从顶点向不同的方面画两条线,也就是两条边。这就是一个角,你们想试着画一画吧?

(生在练习本上画角)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角交上了朋友,谁能说一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 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理“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生活情景,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做角、比角等活动,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教学重点:

能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角、三角板、红领巾。

学生准备:

做角材料、彩笔、三角板、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首先,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生:想!(多媒体动画演示由四根小棒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现在我让它变(边说边用动画演示拿掉一根小棒变成三角形。)变成什么了?

生:三角形。

师:再变一次(动画演示再拿走一根小棒),又变成了什么?

生:角。

师:对,说得没错,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角的世界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

师:(课件创设情景:路标指示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角,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这些物体的表面有没有角吗?角在哪里?赶快找出来。

生:七嘴八舌的指角。

师:小朋友们一眼就能把这些物体中的角找出来,真是好眼力,老师佩服你们了!我把大家找到的角请下来(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过程)。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师:巡回查看,正确指导学生指角。看到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们看的(师示范指角)。

2、摸一摸

师:看完这些角,你们愿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生:拿出三角板摸。

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摸角。让学生说感受。

生:尖尖的、扎手。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画一画

师: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在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

生:直直的。

师:下面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师巡回查看,有错及时纠正。

师:我们对角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只知道角的顶点和边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如何表示角。其实呀,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课件用圆弧表示角)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的标记角的方法标出你所画的角,用水彩笔标出。

4、做一做

师:师出示活动角,谁上来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生: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

师:请小朋友们用课前准备的材料也做一个活动角。玩一玩,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

师:这说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可以把角变大变小呢?引导学生说出把两边往外拉就会变大,往里合就会变小,也就是两边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5、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自由回答。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师:小结: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

师:我们玩得这么高兴,有两个小伙伴却不知什么原因争吵了起来,瞧,是谁呀?小黄和小蓝各自画出了一个角。(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长不一样的角)。在比的过程中都认为自己的角大,现在请你们试着判断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产生分歧,组内研究交流。(动画演示比较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非常感谢你们!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6、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的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三、儿歌渗透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要知道我大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价反思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

五、拓展新知

1、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划出一个角。

2、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角。

六、总结回顾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是角,你打算如何介绍自己?

七、作业

写一段话:说说你所知道的角

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目标导学

1、 播放暖场音乐—《一闪一闪亮晶晶》

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

师:(出示三小校门照片-主题图)走进我们整洁美丽的校园,隐藏着好多好多的数学知识,有三角形的小旗子、长方形的匾额……这么多的图形就组成了我们美丽的校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图形——角(板书),你能找到角吗?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多位学生上台展示

师:当这些生活中的物品脱去华丽的外衣,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二、合作探究 互动雅学

(一)角的特征教学

过渡:(板书抽象的角)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独立思考,指名多位同学说

1、 教师归纳:所以角有一个尖尖,我们把它叫做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做边。

2、同桌互说

3、小结: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4、数学游戏:谁的眼睛明又亮

过渡: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儿吗?

(1)第一关:判断角。出示红卡:第1题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火眼金睛,最快地找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请拿出红卡第一题

独立思考、同桌互查、全班汇报

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或者找角的时候,都要用到角的特征。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有一个条件不满足,那么它就不是角。

(2)第二关: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并说明原因)出示红卡:第2题

师:大家都会判断这些是不是角,其实角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本数学书上就有好多角,在这个面上,这里有角,这里也有角,在这个面上呢,这里有角。(摸面、圈角、指顶点和边)

师:那这个物品的哪些表面有角呢?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师小结:我们从生活中的物品抽象出了许多数学角,希望大家以后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物品。

(二)角有大小

过渡:生活中处处都有角,我们这把折扇……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角

1、课件演示,感受角有大小。

2、小结:所以角有大有小。

3、比角

师:这怎么比啊?(上台演示说理由)

4、折角(出示学习指南卡)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折的角?请大家竖起耳朵认真听。(2组上台汇报,展示一组奇形角)是角吗?

(三)画角

1、自主尝试画角

2、播放动画,规范画角

3、拍照作业,欣赏角

三、点拨指导 提升领悟

反思小结:到这里,我们和小精灵的旅程就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和角有关的哪些知识?

师:我们不仅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还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通过比、折、画的方式认识了角。那你们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蓝卡吗?请拿出蓝卡第一题。

四、检测反馈 博学拓展【出示分层实践卡】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十

初步了解角度,了解角度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比较角度大小;将用尺子画出这个角。

2、 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对学生的运动发展变化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营造平等、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示形式,知道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画角,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介绍1

从复习中引入新的经验

老师:同学们,老师有四根一样长的棍子。你能用这四根棍子画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盛:你可以放一个正方形。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

老师:很好。如果你拿掉一根棍子,你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

生:你可以画一条三角形的线。

[学生继续示威]

老师:如果你从一个三角形中取出一根棍子,它是什么形状?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度。

【设计意图为正方形三角形,学生对一年级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的设计意图是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复习,为理解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学生将在舞台上进行自我展示,激发兴趣,激发情感,活跃学习气氛。

活动2的感觉

从对象中抽象角度

课件展示实物

钟脸红围巾剪刀草

老师:所有这些物体都暗示了我们今天需要知道的角。让我们把这些角的漂亮外衣脱掉,做成这样。【课件演示从物体、声光提示中抽象出角】

老师:你能找到你旁边的那个角落吗?找到角落,摸一摸。这个角是什么样的?

生1:尖锐的

生2:直走两边的拐角

设计意图角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物体周围有很多角。在这里,角是来自对象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角是抽象,使学生能体验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它。真正的问题激发人们探索数学的兴趣。]

创建活动[3]

老师:同学们,我们需要做一个角模型,选择哪个工具,试着去做。[学生从袋子中选择两根有洞的小棍子做一个角]。通过刚才的移动角度,你会发现一个角由几个部分组成。

生1:我认为有两部分。两根棍子。

生2:我也认为是两个部分。

老师:如果没有与孔的点连接会是什么样子?

生1:你连不了两根棍子。

生2:不会转弯。

盛三:拐弯,这个洞不能再小了。

老师:是的,我们发现这个角由三部分组成。我们称这两根木棍为角的“边”。两根木棍相交的地方称为角度的“顶点”。比如说,你要移动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设计意图教学高度抽象,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个人操作才能获得直接的经验,而这部分教学通过学生做主动的角度,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找到三角形的三个部分。】]

活动4探究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自己的角变大吗?如何?

盛一:当我拿出两根棍子时,角度变大了。

生2:我抓住一边,拉另一边,让它变大。

老师:你能把角度调小一点吗?

盛一:两边合上,就会变小。

生2:刚才,我们可以把角度调大一点,调小一点。这个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是和边角有关的。

老师问:边与长度有什么关系?

盛一:并不是说刚才那一边没有长得更长。

盛二:不是两边的大开口使角度变大,而是小开口使角度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