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凡卡》教案【优秀10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漂亮的高考家长帮网小编为您分享了《凡卡》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凡卡》 篇一

一。引入课堂

师:(出示契诃夫图)认识他吗?

生:这是契诃夫吧。

师:很好,他就是100多年前俄国的著名作家契诃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2004年为“契诃夫年”,因为那一年是契诃夫逝世一百周年。现在,几乎他的所有小说和剧本都有了中文译本,大家可以多读读他的作品。

师:(出示主题图:凡卡)接下来这个人,你们一定认识吧?

生:(齐答)凡卡。

师:(板书课题)没错,他就是凡卡。联系你的预习,你想说些什么?

生1:我通过预习知道凡卡是个可怜的孩子,他吃不饱,穿不暖,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

生2:透过这幅图,我知道这是凡卡偷偷给自己爷爷写信的情景,感觉到他很可怜。

二。理清脉络

师:他为什么写信呢?

生:他写信让爷爷来接他回家。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哪些段落似乎与凡卡写信毫无关系的?把这些段落找出来。

生:(自学后汇报)4、5、6、13、14段与写信没多大关系。

师:对的!总的来说,有两处是吧?一处是4、5、6自然段,另一处是13、14自然段。那么这两处分别写了什么呢?

生:一处是写爷爷守夜,另一处是写爷爷带凡卡砍圣诞树的情景。

师:对!这是在凡卡写信的时候对乡下生活的回忆,它是插在凡卡写信的过程中写的,这叫插叙!(板书:插叙)

师:除了插叙部分,哪些才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呢?

生:凡是凡卡写信的内容都有引号。

师:没错!文中标有引号的段落才是信的具体内容。

三。引发 “矛盾”

师:文中直接写求爷爷接他回乡下的句子有哪些?

生1: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

生2: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

(大屏幕出示)

①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

②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③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④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

⑤亲爱的爷爷,来吧!

师:我们反复地听到了“亲爱的爷爷”出现了几次?

生:出现了四次。

师:反反复复地听到“带我离开这儿吧”,又出现了多次,读起来有些啰嗦。可是,契诃夫作为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小说家,他说——

(大屏幕出示)

①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

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②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③ 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④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

⑤亲爱的爷爷,来吧!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句子,联系契诃夫说过的话,你一定有问题要提了!

生:契诃夫说文章要简洁,可是这几处却这么啰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凡卡的生活。

《凡卡》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 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

2、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1、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2、人物讲解:

开火车读课文

四、阅读指导。

1、 听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凡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文章在叙述写信的过程中,插叙了几段回忆,并懂得回忆与当前生活的对比作用。

2、感受凡卡的悲惨生活,懂得旧沙俄社会的黑暗。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回顾时代背景,引入课文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于是,它创作了小说――《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2、检查复习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凡卡给爷爷写信,叙述自己的悲惨遭遇,请示爷爷带他回去。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二、  理清写信的内容,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

1、读准备写信部分。从这段话中,你能感受得出什么来?(害怕,伤心)

2、读这封信的内容,文中是断续出现的,你能找出来吗?

把它合在一起读一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三、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1、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理解凡卡的悲惨遭遇。

2、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我们来归纳一下: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3、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悲伤,痛苦)

4、  理解凡卡想离开城市的迫切心情。

一个9岁的孩子,遭受这样的虐待,他是多么想回到爷爷身边啊!

他是怎样乞求爷爷带他回去的?你觉得哪些语句最会让爷爷动情?找出来读一读。

(是啊,这么小的孩子,多么需要爷爷的保护啊!)

(多么乖巧的孩子,爷爷怎么舍得扔了他呢)

(他多么孤独啊,多么需要爷爷的疼爱啊)

(是啊!爷爷怎么舍得让他受这样的苦啊)

每一句,都会深深地刺痛爷爷的心,我想,爷爷看到这封信,一定会不顾一切地接他回去的。

四、读懂插叙,感受乡下生活的自在,体会其对比作用。

1、理解插叙的内容。

凡卡,他如此向往回到爷爷身边,他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呢?课文通过凡卡的回忆来写的。

凡卡回忆了哪几件事?

指读守夜、砍圣诞树。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如果单独描写回忆的生活,你感觉凡卡的生活如何?为什么?

现在,与凡卡城里的生活对照来看,你又有怎样的感觉?

于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回忆。(快活、欢乐)

一起读一读。

1、比较这两种生活,你们愿意凡卡去过哪种生活,为什么?了解比较的特点与作用。

2、既然我们都愿意凡卡与爷爷在一起生活,那为什么凡卡唯一的亲人要把他送到城里去受苦呢?

3、凡卡的命运注定是不幸的,那么结尾作者安排凡卡做个永不能实现的美梦就必然包含了深刻的意义在里边,思考讨论寻求答案。

五、阅读结尾,想象凡卡的悲惨结局。

现在我们心里产生怎样的愿望?

凡卡的心里同样充满了这样的愿望。一起读一读凡卡写完信后的表现。

这样的愿望,能实现吗?(除地址还有生活处境)

假如爷爷来了,会怎样对凡卡说?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凡卡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凡卡》 篇三

《凡卡》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课文写九岁的凡卡在城里当学徒时的悲惨遭遇,他受不了便写信给爷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这里我以结尾部分创新思维训练过程与大家共享,希望大家提出宝贵建议。

《凡卡》的结尾写到:“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本段的省略号结尾,作者没有告诉读者小主人公命运的最终结局。对此,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拓展想象的空间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共同完成这个悬念,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师:凡卡满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愿望能实现吗?请同学们动动脑思考。

等学生思考后,我让他们分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甲:我认为凡卡能实现他美好的愿望。因为邮差发现这封信很特别,就会把信拆开,看后他很同情凡卡,他找到那个鞋店,把凡卡接回了家。凡卡从此有了家人的关爱。

师:真是一个善良的设想,我认为你的设想具有合理性。谁接着谈谈自己的看法?

乙:我觉得凡卡的美好愿望无法实现。因为他写的信封上没有详细地址,也没有贴邮票。所以爷爷收不到这封信,更不可能来接他。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信封存在的问题。哪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大胆设想?

丙:我想邮差整日醉醺醺的,没在意,把凡卡的信也装入袋中上路了。由于刚下了雪,路很滑,车翻了,信撒了一地。正巧,砍圣诞树的凡卡的善良的爷爷帮邮差捡信时发现了信封上自己的名字,打开信看了,满脸泪水地说:“我去把他接回来……”。

师:你的想象很有传奇色彩。事情虽巧,但这样的巧合还是有的。

丁:我认为凡卡的信爷爷没法收到,即使收到也不可能接他回去。因为家里的生活比这还艰苦。所以凡卡醒后面临的又是因他睡觉偷懒而挨的打。

师:是啊,凡卡的命运如此悲惨,让我们为他想办法摆脱困境。

a:凡卡可以悄悄拿双鞋,趁天气好时自己找回乡下去。

b:凡卡可以央求邮差,将他带回爷爷身边。

……

师:你们的办法还是可行的。希望你们的主意能给凡卡带来好运,也希望大家以后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冷静地动脑克服困难。

凡卡的童年如此凄惨,你们的呢?

生:我们在长辈的爱护下,幸福快乐地度过的。

生:我们想吃什么,想玩什么,大人都尽力满足,我们有时还责怪父母,现在想来自己太不知足了。

生:我们衣服稍微旧点或不流行了就不想穿。今天学了《凡卡》我才发现自己太浪费,不珍惜美好的生活。

生:我们读上了免费书,贫困孩子有许多好心人帮助,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师:大家有许多感受,动手写出来吧!

以上片段的教学,我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给了他们思考交流的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并进行了适当的肯定,让学生对课文学习充满了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切实抓住教材的一切能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点。通过教师的导,学生的主体探究,依据教材的特点,可以抓住中心词句;也可以从文中极具悬念的省略内容入手;还可以从能对学生起教育和陶冶作用的人物内心情感为切入点。通过品词析句、质疑释惑、换位思考、展开想象等途径达到激发学生潜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凡卡》的教学案例

郑玉琴

《凡卡》这课,凡卡这个生动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不时浮现,可是,我觉得学生学习这一课索然无味,尤其是文章的主题,教参书上还停留在三十年前的层面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痛苦生活,激起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小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制度,何来的揭露痛恨呢?我们停留在这里,是不是有点滑天下之大稽呢?再说,稍微有点常识的老师知道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孩子比他们幸福多了,如果把这种观念强加给学生,是不是有点牛不喝水强按角的味道。每次讲到这里,我的额头都会渗出许多汗来。如课文《凡卡》睡醒之后的续写训练,学生全都一个模式:凡卡死了。何不来个凡卡在中国的幸福生活呢?根据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看他们怎样续写。

老师:“同学们,假如穿越时空,把凡卡这个事件移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凡卡的信被邮递员叔叔发现了,他见是一封“死信”,并没有丢掉,而是很负责任把信拆开,叔叔看后大受感动,把它在报纸上发表了出来。大家想,凡卡事件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面面相觑,随即活跃起来。

学生1:“凡卡事件”在报纸披露之后,马上激起很大的反响:首先,这个事件被一个律师注意到,他就援助凡卡给老板阿利亚希涅打官司。这样,老板因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结果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以罚款。

学生2:这个事件引起了福利院的注意,他们把凡卡领到福利院,让他在福利院中生活着,并且由福利院资助他上学,后来凡卡考上了大学。

学生3:这个事件引起了大吴庄小学校长的注意,他把凡卡接到学校里,让他首先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最后他成为大吴庄小学的一名学生。

学生4:这个事件应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把凡卡的爷爷找来,训斥了一顿,命令他带回自己的孙子回家上学,并给他了每月最低生活保障400元,这样他们就可以衣食无忧了。

学生5:凡卡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他们给凡卡捐款,并成立了“凡卡”基金会,他们以凡卡的名义捐了许多钱,以此来资助中国像凡卡那样的孤儿,解除他们的生活之忧。

老师:是啊,如果凡卡生活在当今的中国,他一定会幸福地生活着,因为他们所处的是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国度。可是在一百年前的俄国,这样的结果是不可能发生的。阿利亚希涅为什么得不到审判,因为他们国家的法律在保护它 ,他才这样肆无忌惮。所以从现在开始,好好地爱我们的祖国吧,她虽然不富裕,但她处处为你着想。

反思:“平时,也没有觉得咱们国家好,可是今天一想。嘿,还真不错呢!”(摘自学生的话)是呀,我分明听到了幸福在教室里飞翔的声音,这比憎恨和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要强得多吧!把《凡卡》上成一节爱国教育课,这不是挺好的吗?

《凡卡》 篇四

[学习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理解信的内容,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2.学习课文插叙和结尾部分的内容,领会其表达作用。

[课前准备]

1.查找契诃夫的资料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4.快速浏览课文,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5.文章按时间顺序,除了写凡卡写信的内容,还写了什么?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在旁写写你的感受。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4)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四。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

凡卡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品读)

(1)守夜

(2)家乡美丽的夜景

(3)砍圣诞树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7.乡村的生活虽然寒冷,但凡卡拥有着爷爷的关爱;而在城里,九岁的凡卡却要面对毒打和侮辱,饥饿和寒冷,难怪凡卡会在心中苦苦地哀求——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老是哭。”

“亲爱的爷爷,来吧!”

二。放飞想象,展现凡卡未来的命运。

1.凡卡一心想让爷爷带他回乡下去,他的愿望能实现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第17-21自然段。

2.学生想象练笔(任选一题)

(1)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主结束了,但梦总是会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2)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

三。自主探究,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

1.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你感觉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写作上的启示?

2.小结归纳。

(1)巧用插叙进行对比

(2)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3)文章结尾意味深长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凡卡》 篇五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由作者叙述、                、               三部分组成的。

2.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第1段(第1—2自然段)说的是:                   。第一自然段先写了凡卡的年龄,再写了                   就是他的爷爷,又写了他            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最后写他在              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了给爷爷写信。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凡卡写第一个字以前            、            等动作和心理活动      ,表现出他的                    。

3.第2段(第3—15自然段)说的是:                              。

这部分有六个自然段是信的内容:其中第3自然段讲了                   ;第8自然段讲了                     ;第10自然段讲了                  ;第11自然段讲了                         ;第12自然段讲了                  ;第15自然段讲了                          。从书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凡卡的学徒生活             。这一段还描写了凡卡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想象。其中第4自然段写了凡卡想象                                   。第5自然段写凡卡想象爷爷守夜时的                    。第6自然段写凡卡想象           。13自然段写凡卡回忆                              。第14自然段写凡卡回忆               。这些又苦又累的事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               ,这更衬托出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               。

4.第3段(第6自然段——21自然段)讲了                              。

二。回答问题。

1. 如果叫你从第一自然段里删句子,你打算删哪一句?为什么?

2. 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3. 文章为什么用“梦”结尾?

三。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四。阅读同学习作(韩竹筠04年4月12日写给校长的一封信),完成练习。

您好!

我是本校六年级二班的学生。再过几个星期,我就要离开亲爱的母校、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小伙伴,迈进中学的大门。在此时我想向您提出两条建议, 也算是对母校一点小小的贡献吧!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时代。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这就要我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多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而学习课外知识一条好途径就是阅读课外书籍。我是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负责为同学们借书和还书。每次我去借书之前,同学们都叮嘱我借一些没有看过的好书。可几乎每次借书都令人失望。学校可供我们看的书实在是太少了,只放了两个半书架,而且多数是同样的。这些书要让同学们看上六年,实在是不够的。我真诚地希望学校多买一些好书,满足同学们求知的欲望。

再有一件事。课桌和椅子在同学们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每天都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课,伏在桌子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是, 这些课桌经历了几十年的“沧桑岁月’’,有的变得摇摇晃晃,有的甚至已经却胳膊少腿成了“残疾”。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当我用橡皮擦的时候,桌子晃了起来,弄得我的同桌也写错了字。于是,我们俩一起擦。这一擦,椅子跟着“扭起了秧歌”。这一“扭”,我们后面的桌子也跟着节拍“扭”了起来,结果后面的同学也写错了字。校长,如果高年级也换成中低年级那样的可调高矮的单人桌椅,那该多好啊!同学们的学习条件好了,成绩会更好。所以, 我希望您让这些年迈的桌椅“退休回家, 安度晚年”, 更换成新型桌椅。

敬爱的校长, 这两个愿望已埋在我心里好久了,我非常盼望它们成为现实。

(本文发表于2007年9月18日《新课程》五年级苏教版)

1. 书信的一些内容被我删掉了,请你把删掉的内容补充出来。

2. 作者写这封书信要表达什么意思?作者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五。从下面题目中选一个,写作文。

1.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再写下来。

2.给亲友或其他人写一封信,把你想说的话告诉他们。

3.读《凡卡》有感

《凡卡》 篇六

【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⑵ 领悟作者将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 走进凡卡的内心愿望──读凡卡的信,了解一个九岁孤儿那小小的,并不过分的愿望是什么?

⑵ 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以朗读指导为主,从中体会凡卡为什么反复请求爷爷带他回乡村里去。

⑶ 走进凡卡的情感世界──向往乡村快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凡卡更加强烈的同情心。

3、知识与能力:

⑴ 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⑶ 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凡卡内心地向往,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质疑,整体感知

1、课文大家都读过了,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凡卡的遭遇?

学生自由述。

2、请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小组讨论、交流:

⑴ 写信告诉爷爷在这里的生活;

⑵ 回忆乡村生活。

二、直奔书信,朗读感悟

1、配乐听读,学生轻声跟读。

2、凡卡都受了哪些苦?

3、倾听了凡卡的心声,说说你的感受。

4、正因为学徒生活很苦,所以凡卡写信给爷爷,他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找找读读,出示课件。

5、指导朗读:

让学生选择最动情的、最令人感动地句子指导读。

三、合作探究,读说结合

1、学习插叙手法。文中除了写信的内容外,还插叙了部分内容,从文中找一找。

2、凡卡回忆了哪些场景?(出示课件)你有什么体会?

3、课件欣赏,读说感悟,指导朗读。

(爷爷守夜、乡村夜景;砍圣诞树。)

4、引导感知插叙在文中的作用。

( 乡村生活真如凡卡想像中美好吗?)

四、质疑拓展,学以致用

1、凡卡的愿望能实现吗?(出示课件)引导质疑。

2、再现寄信、做梦场景,想对凡卡说点什么吗?

五、课后拓展

1、写一篇《信寄出去后……》的想像作文。

2、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写一篇《凡卡》读后感,题目可以《我和凡卡比童年》。

【板书设计】

凡  卡

写信前(担心) 思念爷爷 挨打 命运悲惨

写信时(伤心) 倾诉 受尽折磨 挨饿

写信后(希望) 没有指望 挨冻 生活黑暗

凡卡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凡卡》 篇八

教材简介:

本文借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叙述了凡卡遭受的种种摧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映了沙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文章用插叙的写法,在凡卡写信的过程中,插叙了两件事,把学徒的悲惨生活和他昔日在爷爷

身边的快乐日子进行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将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相结合的写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时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好的文章,往往有一种感人的力量,促使你一遍又一遍的读下去。本文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同龄人的遭遇,读来令人同情。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一读。

二、交流讨论,深化提高

1、学习凡卡的信。

(1)默读课文,把稳中写凡卡写信的段落找出来。

(3、8、10、11、12、15、自然段)

(2)指名把凡卡的信段落相连读一读。

(3)自由讨论、交流凡卡在信中主要叙述了哪些情况(思念爷爷  受尽折磨  受不住了  哀求回乡 )

(4)指导有感情朗读凡卡的信。

要求:读出凡卡对生活的凄惨及绝望中的哀求、呼救。

2、学习凡卡的回忆。

(1)写信时,凡卡想起了什么?找出有关段落。

(4、5、6、13、14、自然段)

(2)指名把这些内容读一读

(3)讨论交流:写信时凡卡想起了什么事?

为什么想起这些?

*想起爷爷守夜 写信时,爷爷似乎就在眼前,文中对爷爷的描写,说明爷爷是一个勤劳、乐观慈祥的老人。更加突出凡卡想念爷爷。

*想起乡村冬夜景色 说明乡村冬夜充满了快乐、欢乐,与学徒生活形成对比,更突出了凡卡想念爷爷,想念家乡。

*想起与爷爷砍圣诞树 这段回忆充满了欢乐的情趣,虽然冬天砍树又冷又累,但与这里孤独痛苦的日子相比是那么美好、快乐。

*教师小结:大家理解的很好,凡卡所回忆的生活并不是他感受的那样幸福。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同样是劳动人民的火坑。凡卡之所以认为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美好、快乐、有趣,是因为他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有亲人的疼爱。从而进一步感到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凡卡在莫斯科的生活更加痛苦难熬。

3、学习作者叙述

(1)作者还叙述了哪些内容?

*写信前的担心、害怕。

*寄信后的满足、美梦。

(2)同学们,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

(3)指导有感请朗读最后一段。

*轻声缓慢,让凡卡甜蜜的梦再长一些

三、总结升华

在沙皇时期,像凡卡这样的儿童有许多许多,他们都在忍受着黑暗制度的折磨。

而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社会主义生活里,应该怎样做呢?

四、拓展延伸

读了课文,你一定对凡卡的悲惨生活非常同情。请你课后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写信前: 担心 害怕

诉说苦难

凡卡  写信时: 哀求回家             生活悲惨

回忆美好生活

寄出信(永远收不到)

写信后: 甜蜜的梦(幻想)

《凡卡》 篇九

引导逆向思维,深化文章主题

——《凡卡》一文的逆向思维教学设计

江苏武进市魏村镇东进小学 恽晓明 徐惠芳

小语第十一册10课《凡卡》,主要写9岁的凡卡在城里当学徒,忍受不了“连狗都不如”的生活,写信给爷爷,哀求他带自己回去的事,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白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文章最后写道:凡卡把一封没贴邮票,没有写清地址的信寄出去后,满怀希望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见爷爷坐在炕上念他的信。这种结尾暗示凡卡的爷爷将收不到他的信,所以他的愿望只不过是个美丽的梦,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凡卡的爷爷收到了他的信,他的悲惨命运是否就可以改变了呢?为了深化主题,使学生更深刻了解文章的内容,我逆着文章思路,给同学们留了个想象性作业 :凡卡的爷爷收到信以后……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凡卡的爷爷收到信之后,非常伤心,恨不得立刻把凡卡带回来。可是,自己一日三餐都吃不饱,又怎能抚养凡卡呢?再说,城里那么远,自己连张车票都买不起。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没有去带凡卡。凡卡在日夜翘盼之中被吝啬狠毒的老板夫妇折磨而死。”还有的同学写道:“凡卡的爷爷看了信之后伤心欲绝,总以为去城里当学徒可以改变一个命运,没想到凡卡更加孤单可怜。他不顾一切来到城里把心爱的小孙孙带了回来。可哪来生活来源呢?最后,爷孙俩都活活地饿死……”

通过这种逆向思维,深化了文章主题:不管爷爷是否收到信,凡卡的悲惨命运始终得不到改变。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在白俄时代穷苦人民是没有生路的。通过和自身生活对比,激发了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凡卡》 篇十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小凡卡的悲惨命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小凡卡的同情之心。

★了解小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内容,体会小凡卡内心世界的痛苦。

教学重点

★感受小凡卡的悲惨命运,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小凡卡内心世界的痛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丹麦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大年夜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的故事,反映了贫苦人民生活极为悲惨的遭遇,那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俄国的短篇小说家、语言大师契科夫的作品《凡卡》。

2. 《凡卡》 看看题目,这是一篇以人的名字来命题,显然是在写人,这题目,几个字?两个字,简单吗?读过,预习过,那么现在来看看凡卡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留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

凡卡给人最深刻的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可怜、悲惨。很好,自己读书,

就能抓住最主要,最关键的内容。可是,文章中字里行间,却有这样的语言打动了我,却告诉我凡卡的许多许多。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你看,有一个字用得可传神了?(藏)不说“放”,不说“收”或“装”?干嘛用“藏”?为什么?(仿佛听见凡卡告诉爷爷,一定要藏好,千万别——丢了,别让别人看见,嘻嘻,等我回去——吃,玩。)——怎样的凡卡?【板书:天真、可爱】就这一个字却能让我们看到特别天真可爱的凡卡。这就是语言锤炼,比较中选择“藏”,因为“藏”最传神。 ★“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会说吗?会像凡卡那样说说这句话吗?在村子里,爷爷是最穷的人,最没地位,老被人欺负,所以凡卡强烈的愿望——保护爷爷。(指导朗读:谁也不敢)“言为心声”哪,我们看出这凡卡——真懂事,真有孝心。【板书:懂事】 ★“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注意到什么?词语用法上。三个问候,问候的是谁?(当然都是朋友,这还用你说,他们什么特点?自己那么悲惨,还想着别人,关心别人。)(读书要用两只眼,一只眼看字面意思,一只眼看字面背后的含义,)——怎样的凡卡?【板书:爱心】

你看出什么?他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散在文中的只字片语,平平常常,却勾勒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有童心,有血有肉的——凡卡,可就是这样的孩子,命运却——如此悲惨。

二、体会“悲惨”命运。

文中哪一段最集中写了凡卡悲惨的生活?【请看课文】

让我们轻轻地读读第八自然段吧!这个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凡卡

的可怜命运的悲惨?这么长的段落啊,可作者表达得却是那么有层次、有条理,你们看——【第八自然段分成三部分:挨打、挨饿、受困】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请马上回答,这三个部分,重点写的是——“挨打”,“打”似乎很平常的一个字,请注意作者怎么写的,请一个同学读那“挨打”的部分,看看哪些字眼深深刺痛了你的心?(生读完)

“打”前面有一个字?什么?注意到了吗?——毒——毒什么意思——〖www.kaoyantv.com〗毒打,一个毒字拖出好几个打的方式,有吗?什么?【板书:揪、拖、揍、戳】

当他揪着我的头发,你想你就是凡卡被狠狠地揪,使劲地揪的时候,那会是怎么样状况?(学生想象并即时描绘。)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___揪___; 把我拖到院子里,___拖___; 拿皮带揍了我一顿,___揍___; 她就捞起那条鱼,___捞___;

拿鱼嘴直戳我的脸,___戳___;

(指导朗读)九岁的孩子,竟遭如此毒打,这情景惨不忍睹,这画面触目惊心啊! 带上情感读读这几句话。

一个“毒”派生这么多词,这么多词围绕一个“毒”,同样是“毒打”还会想象其他不同的打的方式吗?不出现打这个字。老板老板娘的打,何止一次两次,家常便饭。一个如此天真、可爱、善良的孩子,天天遭此毒打,谁能不心疼。

作者直接描写,写出他命运的悲惨。紧扣“悲惨”还有一条线,还有这样的交待。

还让我们思考到什么,对,高明的作者啊,还伏着另外一层意思。你们发现没有。睡的是谁,就是,一个睡,可凡卡呢——却不能睡。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青鱼吃得到吗?打到的酒呢?

★吃的呢,——简直就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凡卡和老板一家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一段话中,既直接写挨打、挨饿、受困,还包含着这样的强烈的对比,进一步衬托出了——悲惨,短短的一段话,却如此丰富深刻。

教师小结过渡:他才九岁呀,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每一天,每一夜受着这样的折磨,无尽的折磨。他真的不知道下一刻会怎样?明天会怎样?也许他真的会死啊!所以他给爷爷写信,他在苦苦地哀求他的爷爷把他接

回乡下,并且写信也是悄悄的写,怕人发现,通过这个故事也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生活,使我们感受到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内心的极度痛苦与绝望,感受到他想回到乡下,想逃离这非人的生活的急迫心情。那么,小凡卡写信后的命运如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作业布置

1、完成我们的《达标》练习题。

2、收集资料,续写凡卡写信后的命运(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