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优秀9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整理的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发展的论文 篇一

一、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需要,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使其在保证完成总机构下达的各项经济任务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自主权,享受相应的经济权益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广、分支机构多、物资流量和资金流量大,企业必须从商品经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经营为主。总机构应成为投资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机构成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要适当划分各级管理权限,费用计划管理,资金有偿使用。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标,为股东或投资者谋求最大的回报。

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

统一采购物资。实行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以利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二、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特点会计管理模式的新要求

确立自主理财的主体经营服务地位。“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已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法人资格,变为经济实体,确立了主体地位。会计作为企业专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成为服务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理财主体,并确立了理财的主体地位。因此,应按照企业赋予它的理财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确立自主理财的清产核资规范制度。“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分离组合日益频繁,企业间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单一的国有企业将向合资、合作、联营、承包、股份制、集约化公司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转化,这样必然带来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产权的转移和变化,形成价值形态的变化和流动。

确立自主理财的资金管理运作中心。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说到底都是资金运动的过程。而资金运动既有起点,又有终点;既有实物形态,又有价值形态;既有动态,又有静态(相对而言)。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从理财的角度,如何全方位管好资金的变化与走向,是建立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关键所在。

确立自主理财的成本核算管理网络。建立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一是要建立目标成本中心;二是要建立成本核算体系;三是要建立成本考核制度。要以责任成本为重点,形成成本管理系统网络。

确立自主理财的效益目标考核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根本目的,就是实行集约化管理,确保效益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财会工作要以追求最大效益为理财重心,建立效益目标考核机制,做到优化资金使用效能,以最小的消耗获取最大的效益。

确立自主理财的决策参与管理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主经营和管理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会计为其服务的主体地位。会计是反映资金运动全过程的,企业的一切经营和管理服务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

三、对我国企业现行会计管理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就加强企业会计管理而言,主要是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和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资金运行和经营状况,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其中更重要的是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包括会计人员的管理和会计企业管理两大部分。会计人员管理涉及选用、考核、奖惩等,会计业务管理包括财务收支计划、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分析、日常会计基础工作等。

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体现出先进、合理、高效的原则,使会计管理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综观我国企业现行会计管理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第二种交叉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由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业务由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第三种是统一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统一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下面就这三种会计管理模式作一比较分析。

其一,分散型管理模式。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人员在核算第一线,有利于会计人员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状况,对责任单位的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坚持会计核算的相关原则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受控于责任单位,在会计核算上易导致按责任单位的意图办事,而不顾全企业整体利益。如在责任或成本核算上,该进入当期成本的而不进入,甚至乱摊、乱挤成本;在责任利润核算上会出现虚列成本减少利润,或少列成本虚列盈利,该处理的损失得不到及时处理。同时又因会计人员自身利益与所在责任单位的利益息息相关,容易发生会计人员不按会计制度去处理会计业务。有的会计人员害怕打击报复或怕得罪领导,不敢坚持原则和制度,使会计监督职能无法履行。由于各责任单位的工作和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配合不够,使一些急办的事不能及时落实与处理,影响会计工作的整体效率。同时,由于会计人员缺乏,一些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员从事了会计核算工作,必将影响核算质量。此外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难以得到保证由于企业把实现整体利益作为首要目的,把获取局部利益只是作为一种保证手段,而推行责任会计核算旨在强化会计管理,确保企业的整体利益。在这种分散型管理体制下,各责任单位的人、财、物三权融为一体,各自为政,企业也就无法实行有效控制,整体利益得不到保证。权衡利弊这种模式往往弊多利少

其二,交叉型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由于会计业务归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对会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和事两者又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所以这种交叉型管理模式不符合行为科学管理的原则。管理体制上的这种交叉模式,容易造成既管又不管的局面,往往出现对已有利的就管,有矛盾和困难时就互相推诿,易造成工作混乱

其三,统一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克服了上述两种模式的不足之处,能有效地发挥会计职能和作用。它的特点是各责任单位核算机构是企业会计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会计部门的派出机构,为各责任单位服务,同时执行好会计职能。这种统一型的管理体制,有以下三大好处:?各责任单位的会计管理受企业会计部门统一领导,给会计人员实行会计监督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会计人员执行制度,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通过企业会计部门直接考核、评比和奖惩,有利于会计人员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做好会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企业会计部门实行计划、资金、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调节与控制,在扩大责任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

四、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应该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一般会计即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处理企业各类账目,按时向税务部门与社会保险等部门交纳税费。一般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完整地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收支情况,并通过分类账、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向外报送财务报告,为企业的管理层财务分析与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同时提供投资者(国家)和股东作为投资的参考。

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解决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上责任不清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大公司对内推行了分权管理,事业部制应运而生。对事业部制的管理控制,在会计方面主要就是依靠责任会计。事业部制的核算、控制、考核等,无一不是采取责任会计的方法进行的。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如目标管理、指标层层分解与考核、厂内银行结算等,丰富了我国责任会计的内容。

管理会计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积累资料,以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主,面向未来的规划和控制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数据资料。它主要通过对企业价值的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包括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利润规划、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控制与成本控制、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新产品开发预测和销售预测等,为加强企业管理,参与决策服务。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二

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1.1服务对象方面

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经营和决策支持信息,有助于提髙企业经济效益和价值,管理会计属于对内报告会计。财务会计的主要侧重点在于对外部投资者和使用单位提供财务信息,其属于对外报告会计。

1.2职能定位方面

1.2.1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经营管理型会计

“创造价值”是管理会计的重心,管理会计参与了单位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解析过去。管理会计通过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整理,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需要;其二,控制现在。管理会计通过及时修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提前预定的轨道进行,其三,筹划未来。能够充分地利用掌握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

1.2.2财务会计的职能定位:报账型会计

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则是“记录价值”‘财务会计可以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

1.2.3两者的区别

财务会计有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较固定的程序与方法,并受会计规范的约束,管理会计采用的程序与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主要服务于单位自身。这与管理会计有较大区别。

2 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由于当前国内外的市场竞争环境时时都在变化,在这样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内在需要。深入挖掘会计在服务单位内部管理、支持经济决策等方面的职能,进一步发挥会计在增强企业价值创造方面的作用。

在管理会计体系中管理只是执行决策的工具和手段,其核心是掌握获取的途径以及配置的原则。财务管理部门应该深入、全面地理解企业战略,并充分协调和沟通各部门之间的资源需求,只有通过科学的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手段帮助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达成,才能达到企业价值不断提升的目的。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应以促进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强化财务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的管理地位为目标。

管理会计体系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核心,落实和深化责任预算管控体系,充分发挥归口管理部门在预算质询、分解、管控和分析各环节的作用。在预算管控上,由价值控制向计划作业控制转变,即从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各项指标的驱动因素出发分析预算执行的合理性,及时进行调控。在预算管控上,由价值控制向计划作业控制转变,即从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各项指标的驱动因素出发分析预算执行的合理性,及时进行调控。对成本费用实行报账时限控制,使各项支出的账面进度曲线与实际作业进度曲线相吻合。树立延迟入账是百害之源的观念(导致信息失真、资金失控、决策失去依据、考核失去公允、大量账外资产负债、账外成本等)强化均衡性和真实性考核,强调与作业匹配的均衡,而非机械的均衡。

3 管理会计的组织和信息系统保障

管理会计需有效的组织架构实现体系落地,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预算管理则应贯穿事前、事中及事后经营的全过程,并涵盖风险、资金、薪酬等方面的关键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逐步通过外包或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等方式将财务管理者从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资金管理、报表分析等比较基础的传统财务职能与相对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财务工作者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财务资源配置管理等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的事情上。整合财务报账中心职责及处理流程,提高账务处理效率。报账中心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环节,是财务数据的汇集中心、加工中心和输出中心,通过整合使其职责界面更加完整、清晰。使数据汇集的渠道更为顺畅,数据加工的结果与管理决策支撑的需要趋于一致,数据输出更加快捷有效。

财务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合作,财务集中管理与业务集中管理更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

对于管理控制系统,应该按照髙层、中层和基层的划分进行研究。但实际上,管理会计对中基层管理控制系统研究较多,对高层控制系统的研究历来就比较薄弱。其原因是高层管理控制与法人治理有很多重叠,而法人治理又是管理学、经济学、甚至财务会计等学科的研究专利。

4 管理会计的应用和财务转型

首先,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要把经营目标放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就对管理会计有了很高的需求;其次,科学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支持,这也使管理会计的作用得以发挥。近几年,在国资委的引导下,中央企业逐步提升了管理水平,并积极倡导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把EVA指标引入到企业的业绩评价中,使得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广泛应用。此外,很大一部分与分析预测相关的管理会计工具在我国企业中开始运用,其中,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以及波士顿模型等工具在我国企业中已得到很好的实践。

财务会计转型是会计发展的必然,也是财务信息化的结果,未来承担的责任也会越来越重要。一是企业战略分析,通过对企业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战略决策、战略实施、业绩考核评价等多个维度,帮助企业管理者分解战略目标,根据资金运作环境进行实施监测和调整,实现战略落地执行。二是集团财务管控,集团公司通过财务共享、集团财务管控实现资源优化和整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改变传统会计管控企业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三是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以目标利润为导向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编制全面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并提供全面预算的编制、控制、追踪及分析,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经营合理科学的运作。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入手,指导企业管理者从战略高度进行预算目标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和分析、预算考核等一系列流程管理,实现预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完整结合。四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与管理是管理会计的精髓,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企业管理者更注重从战略角度进行成本控制,从整体和业务层面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执行。五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管理会计在企业内控管理方面的应用,通过事前控制,将内控机制与企业经营发展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有效地降低企业资金运营风险。

管理会计的实践者、参与者和应用者不仅仅是财务人员,更需要全员的加入。

(1)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是,需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操作能力以及细致的工作态度。

(2)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的特点,并要具备较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换言之,推进管理会计可以提高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应该从战略转型、会计核算向业务,甚至向参谋、决策跨步。对于管理会计的强调,绝不仅仅是对财务核算内容的弱化,它是两者之间的平衡,取得平衡的关键在于能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3)把财务核算工作交给资深的财务核算专家去做,并且按会计准则设计出会计信息系统,设置好的科目和规则,自动生成总账与报表,在管理会计推进中,可以安排有管理会计理论、实践基础的以及接触过或从事过管理会计业务的人去推进,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财务人员对业务的培训和学习,如让他们在业务部门实践一段时间。这些要求都不谋而合地指向一个中心,即财务人员转型。

管理会计主要是利用相关信息来预测前景、规划未来、参与决策,达到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目的。从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相并列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单纯的记账、报账以及核算扩展到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需要深度参与到决策管理、计划制订以及绩效管理中去,以帮助管理者制订并实施组织战略,助推企业效益和价值的提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三

摘要:

当今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优化我国经济环境的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企业经济任重而道远。面对诸多挑战,企业管理者就要有开疆拓土的精神,在充分了解当下发展实况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管理会计是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和决策分析等方面。不难发现,传统的会计体系已经跟不上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采取新的管理方式,融入时代元素,创新建设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只有这样才能在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发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价值与作用。

关键词:

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强企业管理是每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专门有效的会计信息为目标,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整合各种会计信息和会计报表的一种管理方法。面对当前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进步缓慢的这一事实情况,国家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为管理会计提供法律支持;企业领导者也要加强团队建设,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实现决策者要求与财务会计反映情况相符的目的。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背景下,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我国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大力发展现代企业是时代所需,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重要决策的制定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市场所占份额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格局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所以这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就要求企业管理会计体系不能再仅局限于反应企业财务状况,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发挥其核算监督的作用,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所以,当今社会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是十分重要的[1]。

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现状

(一)处于转型升级阶段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将退出历史舞台,市场经济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加速,这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提出新的要求[2]。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不能再依靠单一的管理会计体系,而是应该融入新的时代元素。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只有顺应发展需要,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才能加快发展的步伐,提高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观念落后,人才匮乏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一些思想认识是根深蒂固的,体现在企业发展中就是传统观念意识强,很多时候还停留在传统的记账,审核意识里,缺少新的应用型理念。一些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参与到决策中,没有以一个参与者、决策者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另外,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还处于摸索和学习阶段,一些意识和想法还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面对经济大环境里好的和坏的理念,还没有明确的辨别能力,这个时候就要求企业要勇于做出选择,摒弃不好的,学习好的方面。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培养专业性更强的人才,扩大现代企业管理会计队伍,为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5]。

(三)信息化程度不够

毋庸置疑现在是信息时代,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这个重要载体。会计管理信息化,可以使各项财务信息系统化、规范化处理,将有利于企业决策者对财务信息的使用,从而做出正确决策,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加强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建设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控制作用,加大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化程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一)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企业作为所有经济活动发生的主体,要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的环境下整合思路,进行科学创新,建立新的管理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4]。要在“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企业在发展中要积极学习国外的管理模式,意识到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在一个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机制和技术上进行改革创新,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推动现代企业发展。

(二)及时调整财务机构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及时调整财务机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审时度势,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来加大进步的步伐。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需要对财政部门的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设置专门的部门,做出相关的岗位调整,引入专业性强的'工作人员,解决岗位配置问题,由原来的单一发展模式调整为财务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企业各个部门在独立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交流合作、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财务管理会计体系的改革工作,推动企业发展。

(三)发挥ERP系统的作用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发挥ERP系统的作用。ERP又称为企业资源计划,是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战略方案服务的管理平台,对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具有统领作用。在依照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模型,实现整合各类信息的目的。ERP系统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其整合作用;另一方面,ERP系统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需要进行控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能不断地与国际先进技术进行交流学习,无疑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系统[5]。相信ERP系统的投入使用将有效避免管理会计工作中一些易出现的问题,将使我国的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独具特色。

(四)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培养专业人才。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经济活动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反复性,这个时候就需要完善的培训机构和专业的工作人员。只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支持相融合,专业人员做好保障才能加强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具体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并应用在实践中,设立专业的指导团队,提高整个会计工作的战斗力;要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进行交换学习,不断训练与自我提高;采用绩效奖励的形式鼓励表现突出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专业性[6]。推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工作是当代企业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机制做指导,优化运用各项会计信息,找出各项利益的契合点,为企业领导层正确决策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协作,学习先进的经验技术,培养专业性人才,加大管理会计工作的部署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希望通过本文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基本论述,使企业管理者能清醒认识到当下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国家体制和具体的管理模式的共同改造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国管理会计体系,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孙洋。建立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推进现代企业经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5,08(01):25.

[2]封毅。加强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01):105-106.

[3]陈景条。关于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实践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5,11(08):70-71.

[4]尹晓伟。推进电网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思考[J]。会计师,2015,09(21):57-58.

[5]赵宣华,胡翔,单立。推进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探讨--以温州市为例[J]。管理工程师,2016,12(05):49-53.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四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从传统学徒制改革发展而来的一种提倡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强调将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增强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进而培养理论和实践综合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落实到职业教育当中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人力资源,凸显职业教育的优势。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职业院校专业体系当中的一个重点,更是需要贯彻执行现代学徒制度的核心专业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持。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学徒制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传统的技能训练方法,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学徒制度的内涵在不断的衍生和发展,并逐步构成了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作为职业院校当中重要的专业构成需要对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应用,把握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以及优势,进而提出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分析

在尚未出现学校教育前,人们学习知识以及传承文化主要借助的是传统学徒制,在这样的模式支持之下,学徒要在真实的工作场地对师傅的工作状况进行全面观察,进而捕捉师傅的知识以及技艺,之后在师傅引导之下完成实践操作,掌握师傅的知识与技能。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区别传统学徒制的技能训练模式,不再单一的强调手艺传承,而是在教育形式方面提倡师承,同时现代学徒制还注重革新职业教育课程、人才培养环境、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从而起到优化人才培养的作用。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身份不同。在现代学徒制当中,学徒先要在企业当中获得学徒岗位,并参加企业的现代学徒制项目,接下来才能够拥有在职业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身份,并在深度的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发展综合能力。所以在这样的模式下,学习者是学生又是学徒,承担着双重身份。第二,培养模式不同。学生同时受到专业实践和理论教师的教学指导,同时学习场所当中还包括真实的企业生产情景和学校课堂。要想借助现代学徒制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要有政府、企业、学校的共同参与和承担。第三,培养目的不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传统学徒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是一种强调把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培训整合统一的教育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分析

(一)培训过程方法更为灵活

在传统学徒制之中,学徒年龄小,需要从小跟在师傅左右学习相关的手艺,通常要经历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出师。而现代学徒制则可以有效改变这样的现状,在这一模式支持之下学生参加学习和培训并没有年龄限制,不必从小开始知识和技艺的学习;培训方法丰富多样,在时间上灵活机动,因而能够给学生较大的选择余地,使得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培训过程灵活性强,除了可以短期脱产学习,还能够选用工学交替模式。

(二)有效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代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的方式,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面对当前我国的用工荒问题,职业教育需要在政府的全力引导之下积极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人才培养当中,进而有效破解用工荒问题,实现职业教育的深度改革。未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思想理念就是校企合作,那么在这样理念的指引之下现代学徒制发挥出了极大的优势,而且能够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从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真正步入到快速发展轨道。

(三)显著缩短人才培养时间

在利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在企业学习专业技能,而另外的时间则是在校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实践学习提供指导,这样的方法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节省人才培养的资源。对于职业院校而言,现代学徒制能够在专业、课程安排、教学等多个方面与企业以及整个行业接轨,因而能够极大程度上缩短课程培养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企业来说,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企业战略化发展储存丰富的人才,从而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新生力量,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

工商企业管理是职业院校的核心专业之一,为了更好的将现代学徒制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深度整合,高校必须客观全面的分析影响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的因素,尤其是要明确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关系。第一,政府在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当中发挥着根本保障作用,是确保现代学徒制全面贯彻落实的最大保证,在推动劳动力流通以及岗位培训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支持之下,学生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并在特定的岗位上开始实习,但是学生并不是企业员工,所以不一定可以获得相应报酬。针对这一情况,政府积极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用来保障学校以及学生的切实权益,从而让现代学徒制更加公平公正。第二,学校是落实现代学徒制的根本途径,而学校的各项决策也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学校必须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健全设备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等,以便进一步优化学生学习条件,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提供支持。第三,企业和学校存在着密切合作的关系,而这样的合作是双赢的。企业除了能够在当下获得丰富人才支持之外,还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存丰富的人才资源。而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学徒岗位,积极推进福利报酬建设,从而为学生的权益保护和未来发展提供保障。第四,学生是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对象,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到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确保学生可以真正意识到现代学徒制的优势作用,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学习过程。

四、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结合企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逐步增多,而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扩大。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只有具备丰富的人才力量保障,才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就目前而言,工商企业从业者存在着流动性大以及基层员工需求多的特点。而且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包括大量的隐性知识,要想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必须要在基层实践当中积累大量的经验。由此可见,基层一线工作是通向工商管理岗位的基础,而且绝大多数的工商企业也强调员工要从一线当中积累经验,进而逐步过渡到管理岗位。通过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落实到职业教育当中,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从基层和学徒做起,从而可以让学生快速的适应企业岗位和企业发展建设的需要。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及时为工商企业的发展补充人才资源。那么要想真正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职业院校必须对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全面改革,特别是要结合企业的用工需要进行现代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在这其中必须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条件,也就是通过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从而有效提高人才的层次和他们的实用能力,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走向企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施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实现共赢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起点以及最终收获成功的关键点就是学校和企业进行联合招生招工,所以要想培养出更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确保现代学徒制的贯彻落实,必须将基础关注点放在校企联合上,保证学校和企业在招生和招工方面达到高度共识。这样不仅仅能够明确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支持之下学生的双重身份,还可以让学生的工作岗位、工作待遇等方面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从而实现三方共赢,即企业招工、学校招生以及学生就业的全面统一。在校企联合招生招工的过程当中,学校以及企业必须始终实现全面联合,同时还需要保证企业的全程参与,提高校企联合招生招工的有效性。第一,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学校和企业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并依照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最终的招生计划。与此同时,校企还需要共同研究招生招工的各项工作章程,探讨如何有效的做好宣传工作,进而为招生招工的面试做好充足准备。因为学校和企业进行了全面联合,所以学校在录取学生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录用准员工。第二,在校企联合的招生招工当中需要制定以及全面履行双重标准,也就是结合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的标准选拔优秀人才,从而明确学生准员工身份和相关岗位的待遇。这样,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也会有针对性的结合企业岗位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第三,在校企的深度联合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学生拥有充分的选择权以及知情权,只有当学生,企业以及学校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满足之后才能够保证各方的权益,从而实现各方共赢,保证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建立。

(三)以实践教学为中心重构课程体系

当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而职业教育提倡的是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其中综合实践能力教育是职业教育尤为关注的一个方面。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以及提供优质的环境,这是因为企业是最了解他们当下和未来所需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这样培养来的人才才能够最大化的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根据这样的人才培养要求,职业院校出需要将实践作为核心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并让企业全程参与到课程体系重构当中,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在课程体系建设当中,职业院校必须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拓展,让通识教育、职业基础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拓展教育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重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必须要把控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所占比例。第二,学校和企业共同探讨如何为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共同夯实育人基础,为学生的就业以及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三,全面推进实岗育人工作的贯彻落实,为学生提供在实际岗位当中实习锻炼的机会。

(四)构建三级实训基地完善硬件保障

毋庸置疑,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必须将实践和实训作为核心环节,以便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让学生真正将理论贯彻到实训当中,实现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发展。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学校以及企业必须积极推进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在校企共建当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硬件支持。如果在学生的实训学习当中仅仅设置了单一的企业实岗的话,那么学生在正式上岗之前并不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很难快速适应企业岗位,这样不仅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还会影响到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发展。根据这一情况,学校和企业需要联合起来构建三级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职业基础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以及职业拓展能力。其中一级平台是校内实训基地,通常可以利用校中店和学校内部的商务服务平台岗位让学生完成校内的实训培训。不是可以在集中应用企业的管理机制,营造一种真实性的企业运营发展环境,奠定学生融入企业岗位的基础。二级平台是校外实训基地,也就是利用企业门店或实岗让学生进行轮岗和顶岗实习,确保由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直接管理和引导,保证学生最大化的了解岗位工作需要受到企业的专业教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级平台是项目式企业以及行业研究中心,通常是将行业、政府和学校资源进行整合之后建设的研究中心,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理论以及实践知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基础。

(五)全面加强职教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重要力量,这是因为教师在学生的发展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保证教师队伍的以身作则和因材施教,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学生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建设职教教师师资队伍时,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奠定教师队伍培育基础。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安排有关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在岗锻炼,同时还需要完善教师的企业实践考核,让学校和企业之间能够进行彼此的渗透与交流。这样教师之间能够实现互学互教和优势互补,最终共同为职业教育的推进和现代学徒制的落实提供支持。第二,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打造综合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在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时,需要将双师素质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向,同时还必须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融合起来,确保知识的更新换代以及先进技术、经验的有效积累,以便能够将更加完善的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第三,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教师队伍建设当中加大资金支持,有效完善和改进教学器材以及各项实验用具,同时还要为教师提供外出深造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完善师资培养机制。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一种倡导校企深度合作以及师傅教师联合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推动人力资源的创新。为了发挥现代学徒制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当中的作用,职业院校需要立足实际,明确意识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人才培养基础之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综合技能,真正将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联系成一个整体,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人力资源活力。

参考文献:

[1]姚燕芬。关于校企合作新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xx(1):26-30.

[2]陈平。校企协同创新高职现代学徒制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xx(21):306-308.

[3]尹静。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如何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进行专业建设:以办四川天一学院为例[J].求知导刊,20xx(15):72-73.

[4]谢新芳。初探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对企业研发的促进作用[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xx(7):85-87.

[5]解瑞卿,武婷婷。现代学徒制“热传递”受阻的原因分析与障碍排除[J].职业技术教育,20xx(6):31-35.

[6]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xx(7):45-51.

[7]赵文龙,胡应坤,李立斌,等。现代学徒制管理和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xx(13):90-91.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五

1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现代化现状

1.1当前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分类及特点

1.1.1制度化管理模式制度化企业管理模式起源于美国,起始于第二次工作革命后期。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是通过企业制度制定和管理规范建设来约束员工思想、意识和行为,其管理重点是使企业管理有章可循,以避免企业管理混乱的现象。这种建立在企业“经纪人”观念之上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和企业管理秩序规范来说,有一定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管理模式过于硬化,人性化管理不足;许多制度带有一定的不平等性,只要求员工服从规章制度,对企业管理者却没有做出约束、提出要求。长此以往,必将使企业管理工作走上硬性、呆板的道路,管理阶层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也会逐渐加大。

1.1.2情感化管理模式情感化管理模式又称友情化管理模式,这是一种与制度化管理模式相对的、建立在情感信任基础之上的管理模式,其管理重点是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其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现在组织学知识告诉我们,人除了工作和发展需求外,还有一定的情感需求。企业管理者可以将情感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结合起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创建早期,这种比较亲密的管理方式,可以使企业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更具深度和广度。但是,过分强调情感也会对对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如一旦思想沟通不畅,情感出现问题,必将使内部利益关系破裂,引发企业管理波动。

1.1.3家族式管理模式家族史管理模式又称血缘关系管理模式,这种带有封建主义管理色彩的管理模式的重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委任家族成员以管理要职,进行集权化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由于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所以在决策拟定时,意见较好统一,决策执行也具有较强的向心力。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弊端是:专制管理模式下制定的决策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决策风险较大;随着企业发展,非血缘关系的管理者与家族管理成员之间的矛盾也会不断加大,不利于企业开放式发展。

1.2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现状

1.2.1管理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虽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整体来看,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较低,如许多企业在管理理念上仍旧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影响,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方法,企业创新能力也较低。一些企业在管理上仍旧是走的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管理经验的老路,自身管理经验不足。

1.2.2管理现代化发展不平衡就目前来说,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不同。如在劳动力素质较高、技术优势突出的东南沿海一带,许多企业早已走上以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较高。在中东部地区,许多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走的仍旧是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老路,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也较低。

1.2.3管理创新能力不足许多企业在管理现代化认识上存在误差,认为管理现代化的重点就是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如何提高利润,在企业管理中也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技术改革和设备购置上,不知道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背景去创新企业管理方法,直接照搬其他企业成熟的管理经验,致使企业管理商业化、跟风现象明显,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2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方向

2.1由传统管理模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如今国家在制度层面上加大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这也促使许多企业不得不改变过去那种一味追求经济利润的发展模式,将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内容纳入管理范畴中去,同时创新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和风险控制模式,以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2以人为本,关注员工发展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精髓,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需求。企业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绩效管理、考评机制,以提高员工责任感和上进心,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员工学习和培训活动,以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此外,企业在管理中还要突出对员工的关怀,关注员工长远发展和民主管理诉求,为员工提供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机会。

2.3企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企业也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进设备操作方式、挖掘可利用资源,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智能化水平。

3现代化要求下的企业管理模式选择

在现代化管理要求下,企业也对管理模式进行了选择,以下几种管理模式成为企业新的选择方向:

3.1社会责任管理模式

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是以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为主导、以社会价值创造结果来衡量企业行为一种管理模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重点是通过责任制约和作用,使企业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最终实现企业运营价值链的整体优化。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相比,这种模式要求企业立足于发展全局,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去寻求企业最佳资源配置方式,最大限度挖掘企业人力资源潜力,以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管理是社会文化管理在企业经营领域的更高层次的反映,这一管理模式的主体是人,其管理重点是将人视为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管理模式要求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关注人的发展诉求和人的健康发展,同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需求。如通过技能教育、生产比赛和组织活动等形式,增强员工责任感,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3.3知识型管理模式

知识型管理即运用先进知识方式和技术手段来指导企业生产实践的管理模式,知识型管理模式的发展途径是:加强员工国际化、知识化等现代思想教育与管理,完善企业知识型人才培养和开发模式,改善企业人才结构;加快企业技术革新力度,加大知识管理力度,建设智能化信息组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数据分析、人才管理的智能化,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综上所述,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企业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创新型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选择符合企业发展的现代管理模式,创新企业现代管理方式,以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六

提要:

随着信息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现代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商务的运用与发展越来越广泛。现代企业管理运用电子商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现代企业管理应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甚至是决定着企业的成功与否。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电子商务已经在商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电子商务凭借其高效率、低成本、速度快等多方面的优势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迅速发展站稳脚跟。

关键词:

电子商务;现代企业;管理;客户关系

一、现代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因

(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随着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步伐越来越快,企业自身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以前的企业管理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得企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发展电子商务不仅仅是现代企业管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趋势下的必然结果。企业管理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来共享企业的基本信息,从而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与配合,实现各个企业之间商业活动联系与企业自身信息的网络化。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电子商务势不可挡。

(二)企业技术革新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人群的关注。企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在企业的管理中运用电子商务手段。而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所以企业的技术革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个是社会的自然法则。

(三)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企业与管理,就如人与思想。一个人有思想才会有高度,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有管理,才会有以后的发展与前景。企业管理发展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为企业制订长久的战略目标,还可以合理的划分部门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企业有了合理的管理模式,才能大大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使得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更加的合理化,只有这样才能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管理即思想,人有了好的思想,就会稳步地向前迈进,企业有了好的管理,企业才会向前发展,而电子商务正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企业管理只有发展电子商务,才能增加企业内部、部门、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得企业信息的网络化与经济的全球化,让企业能不断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最终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标志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仅加快了企业管理思想创新的进程,更是加快了企业全球化的步伐。电子商务打破了现代企业在时间上和地域上的限制,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发展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思想要与时俱进,只有创新了企业的管理思想,才能推动企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企业之间在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管理发展电子商务让企业的信息网络化,在网络中进行分析与探讨,为企业在做出重要决策时提供准确的论证依据,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自身的优势,企业管理思想的升级与创新势在必行。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方式方法的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给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必然趋势,企业必须做出调整改革换新,改变企业原有的管理方式方法,发展科学的现代管理方式。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让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得到全面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获取最大利益。企业改变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去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在电子商务的潮流中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三)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管理的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传统的组织无法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企业组织结构不得不也随之而发生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管理的层次很多而且复杂不够分明,影响企业的信息传递效率和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企业间、地域间的界限,让企业的信息全球化,推动着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四)电子商务对企业人才管理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是整个企业的核心,企业与人才,即人与大脑,大脑是人思想行动的指向,而人才是企业的导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在企业的运用,企业对于现代管理人才急切需求,求贤如渴,甚至不惜高薪聘用,更有甚者去挖墙脚,由此可看出人才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性。现代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人才来管理与建设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在电子商务的潮流中占得一席之地,与时俱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应对策略

(一)进行必要的企业重建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对企业进行必要的重建是必然趋势,处于电子商务的洪流中企业要想获取自身的利益优势,就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对企业进行重建。企业的重建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对企业的业务、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调整完善,改善企业内部、部门、员工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企业重建,就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为寻求发展作出的应对策略方式。企业内信息交流的网络化使员工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企业内部的信息,大大地缩短了整个企业内的生产周期,对企业进行必要的重建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二)建立创新型管理的经营理念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原有的企业管理经营理念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脚步,企业要想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建立新型管理经营理念是必然的,就是运用网络技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企业经营理念进行创新是必要的。

(三)注重全球战略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企业的经济逐渐全球化,电子商务打破了企业在地域和时间、空间上的界限,面向全球寻求发展。企业要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寻求发展,就要实行全球战略,电子商务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企业不再是与本国国内的企业竞争,而是与全球的企业竞争,虽然这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激烈的冲击,但这也是一次机遇与挑战,面向全球实现企业的突破,使得企业更好的发展,适者生存这是自然法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就要注重全球战略,建立完善的全球战略机制,要放眼全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全球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推动企业的飞速发展。

(四)企业管理从产品注重向顾客注重转变

随着电商的日渐成熟,顾客满意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传统企业只注重商品,有商品就不怕没人买的传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选择多样化,使得企业管理必须从产品注重向顾客注重转变,只有生产出顾客满意喜欢的商品,顾客才会选择购买,在商品选择上也不仅仅局限于价格而更注重商品的价值。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就会从商品价格、质量、物流、服务等多个方面选择。所以作为企业必须将顾客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五)注重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

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企业经营者素质的高低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企业必须做出改变,在企业中发展电子商务,而这些都是企业经营者的战略眼光,都是企业经营者良好素质的体现,只有这样企业才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经营者要勇于接受挑战,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快速做出反应,由此可见企业经营者良好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和企业的经济利益能否取得有利地位的关键。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立霞。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4.

[2]赵凤英。论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与创新[J]。中国商贸,2014.16.

[3]连玉兰。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J]。才智,2014.25.

[4]沈初霞,朱翠。浅析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5.36.

心理契约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突出的原因 篇七

(一)管理方式的变化:人事管理从刚性化到柔性化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企业文化等阶段,从本质上讲,管理理论和实践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以工作为中心,强调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另一类是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情感需要的柔性管理。

这两类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但在不同的时期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刚性管理来自于人类的理性存在,正是在理性推动下,人类在近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激光技术、海洋技术、宇航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风貌以及人的世界观。

但是也正因为理性的局限性,在快速发展中,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因此,非理性存在应运而生,它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的反应。

人类的理性追求和非理性追求在管理实践和理论中表现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前者以生产为中心,本质是理性的,后者是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是情感的。

以理性为主导的刚性管理是管理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获得效益和效率的直接手段。

但是,在组织管理活动中,刚性管理缺乏人情味,将人置于与机器设备同样的地位,贬低人性。

柔性管理正是为了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而出现的。

从根本上讲,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是一致的,即通过柔性管理手段同样达到刚性管理或甚至刚性管理达不到的目标。

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方占有资本与劳动工具,因此可以支配雇员。

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情况不同了,原来的强制与命令越来越难以奏效,权威的维系越来越难以凭借权力,劳资双方的“契约关系”越来越变得像“盟约关系”。

因此心理契约的特征更被看重: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

正是为适应这种管理方式的改变,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心理契约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所起到的就是柔性管理的作用,是一种凝聚的作用,是一种“无形胜有形”的作用。

(二)所处环境的变化:员工流动从静态到动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才流动的机制基本形成,打破了对工作单位转换的限制,改变了过去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不论感觉如何也要坚持到退休的情况。

在一个单位感觉合适就留,感觉不合适就走,员工和企业有了一种双向选择的权利。

这实际上就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硬性的管理制度和有形合同以外,还要有更多无形的东西需要表现出来,如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性格、态度等,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细节之中。

如果管理不规范,对员工工作和成长环境缺少考虑,或虽有制度但执行过程中不到位、不人性,仅靠待遇,仅靠正式合同,还不能做到长久留住有用人才,被吸引来的人才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找不到感觉,体现不出个人价值,或看不到希望,或得不到尊重,也会“另谋高就”。

心理契约在管理中的具体表现,是企业能力的较量,是企业管理水平、管理制度、人才机制的较量,是企业能否为员工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实力的较量。

这里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而是彼此的主观感受和认知。

因此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要想留住优秀人才,并发挥出人才的最大价值,实现企业的利益,就必须既要注重有形合同的管理,更要注重无形合同——心理契约的管理,全方位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发展的论文 篇八

摘要:笔者对企业管理现代化及其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企业管理现代化与企业管理模式之间的关联性,并从管理模式角度分析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以期对企业发展的方向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企业管理 管理现代化 管理模式

一、引言

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来说,企业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可以将企业看成是国民经济的组成元素。在三十多年前,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也有了自身的发展模式。但是,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这就导致国内企业发展不能很好的和现代模式进行对接。在二十世纪初,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并且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一步步的走向了国际市场。在这种形势之下,国内企业有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新时代的今天,要求中国企业改变利润增长模式,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不能把企业发展目标简单的定位成追求利润,而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具体来说,就要突破目前的管理模式,同时必须要具备一种先进的管理意识,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引导,正确应用现代化的企业组织方式,同时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综合利用上述手段,才可以推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所以,国内的企业想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必须先着眼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方式。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与企业管理模式之间的关联性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的经济形势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企业都开始关注自身的改革问题,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以及产业革命的出现,更多的企业开始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一种企业管理模式是完美的,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找到可以推动自身不断发展的管理模式。现代很多企业的经营重点都不再是实现最大化利润,而是开始向其他方面转移,包括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等。所以,企业想要转移经营方向,必须要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在这种背景之下,就需要明确下面几个基本问题。

1、有关企业的管理模式。

上文已经分析过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从现代企业的角度来说,管理模式的含义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当中,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形成的经营活动框架,这种框架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哪一个企业,都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一种组织和经营模式。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的管理模式会涉及到很多内容,对企业来说,管理模式不但包括上面所提到的三类常见的企业管理模式,还包括企业自身的相关情况,比如企业是如何运用自身所具备的各种资源,如何优化自身所拥有的技术线路和有关组织结构等,上述内容如果和企业调整架构有关联性,而不管是决策结构,还是组织结构,都应该视为企业的管理模式范畴。所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2、有关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化。

从现代企业的角度来说,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管理模式的重心不应该再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从追求盈利转变为打造知识型以及学习型的企业。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化就是为了让企业管理可以顺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这要求企业可以突破现有的各种管理方面的制约,使企业管理走上内涵化的发展道路,企业的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属于一种动态的管理,需要不断的完善,而企业的管理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根据社会生产力进行调整的一种生产关系,企业的管理现代化这种管理模式必须要符合该时间以及空间当中生产力发展需求,所以,随着时代发展,各种情况的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体现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点。第二,企业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这是从国际角度给出的定义。从整体上来说,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企业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甚至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在实际上,不管是成立不久的小微企业,还是已经发展的很完善的大型企业,它们所面临的国际市场以及国际经济形势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可能不会过于明显,但是随着量的积累,最终会给企业带来实质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之下,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相同的机遇以及挑战,为了更好的把握住时代先机,企业应该着眼于管理制度的革新,而这种革新需要顺应国际市场形势,必须具有一种开放的眼光。第三,企业想要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需要进行系统的完整性的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实现企业管理,不可能简单的依靠某些巧妙高明的点子,而是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而这个过程会很缓慢,只能一点一滴的做起,绝对不允许任意妄为,更不能朝令夕改,因此企业为了持续的发展下去,就要认真反思目前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可以走出自身发展的瓶颈,从而更好的投入的未来的发展当中。也就是说,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会涉及到很多的因素,比如企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为了实现预期的目的,必须要经过充分的分析论证。

三、从管理模式角度分析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企业想要持续的发展下去,尤其是在目前的形势之下突破自身的经营,关键就在于提高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对于自身所具备的资源,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及配置,使企业发展走向科学化,要将企业的生产力充分的解放出来,增加企业的综合实力。将重点放在企业的管理模式方面,其实就是侧重于企业的管理框架,重点调整企业的深层次结构问题,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的现代化。所以,从管理模式的角度来说,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实际上是为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全面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企业可以充分的利用自身的资源,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企业的经营理念从追求利润转变为提高竞争力。

企业应该转变经营理念,不能简单的追求最大化利润,而应该要将重点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根据有关的研究可以看出,如果企业过于重视盈利情况,就会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只是单纯的追求最大化利润,是不利于企业继续发展下去的。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该意识到知识经济这种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企业是否可以存活以及发展下去。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应该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条件,企业在日常管理当中,要将重点放在企业发展的整体优化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企业管理应有的作用。和企业的盈利比较起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更为重要,其也是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的一个关键节点。所以,企业在管理方面应该实现精细化,从而提升到科学管理的层面上来,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向前发展。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实现的过程当中,不能将重心完全放在追求利润方面,而是要开拓眼界,认识到企业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意识到在市场环境当中,如何才能打造出自身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占据市场更多的份额。

2、企业的竞争节点从要素竞争转变成运营竞争。

企业的竞争力不应该将重点放在市场方面,而是应该不断的提高企业运营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是要提高管理的敏捷性。在以往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通常呈现出来的经营业态属于一次性交易,这种状态会缩短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寿命周期,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对于企业来说,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是合格的,可以通过市场的检验,这就要求企业可以灵敏的感知市场行情变化,还要完全的了解产品的价值所在。为了实现企业的管理现代化,企业必须着眼于管理模式的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整合企业内部各种资源,推动企业的有效组织以及高效管理,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以及发展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使企业在目前的形势之下,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卢晓茜。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5(09)。

[2]周祈燕。西方企业管理理念演进及差异性启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九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二十多年里,中国诞生了一大批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已经逐渐走上工作岗位并成为社会的核心力量。现代企业中独生子女数量快速攀升,独生子女在工作和生活上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也给现代企业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企业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对他们进行管理,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下降、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企业凝聚力下降等严重问题,这是不符合企业经营和发展需求的。本文将围绕现代企业管理中独生子女管理及工作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独生子女管理;工作问题

一、独生子女的工作价值感分析

独生子女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价值观是基于其生活经历与成长经历而形成的,这也是他们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最直接表现。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与同龄人接触较少,父母和长辈将所有的爱都给予了他们,这使得独生子女享受着数不清的关心与爱护,最终导致他们出现责任心不足、自理能力差、遇事容易逃避等性格弱点。当独生子女进入工作岗位后,他们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于工作收入期待过高,将金钱放在工作目标的首位。有些独生子女在工作中出现错误遭到批评,或者在工作中遇到坎坷不顺时,他们会直接选择放弃。虽然独生子女在工作呈现出众多缺点,但是他们也具有很多积极的特点,例如他们更加追求自由平等的工作机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职位。而且独生子女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往往更强,在工作中能够提出更多独到见解。

二、独生子女管理工作特点分析

独生子女的工作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和行为特点,现代企业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考虑独生子女这类特征,开展全新的员工管理模式。1、多元化的价值观与较强的个性独生子女多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这段时间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世界的接触更加密切,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他们能够更轻松地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这也导致独生子女所的价值观出现巨大差异,多元化价值观在独生子女群体中得到了普遍认同。而独生子女员工的个性通常较强,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对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非常坚持,更加向往特立独行、无拘无束的行为方式,企业的管理行为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很多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并不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最终导致管理陷入困境。2、思想较为开放,自我约束力薄弱大部分独生子女的思想比较开放,他们并不认同父辈对工作与生活的看法,他们认为自己要活在当下,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贴近自身想法和需求,工作也只是他们维持生活并获取收入的一种方式。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时,他们往往会选择辞职或跳槽,很少会委屈自己坚持下去。独生子女员工的自我约束力比较弱,他们在工作中无法用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甚至会因此出现一些工作失误,导致严重的后果。3、更加注重享受,缺少吃苦精神独生子女会对更加注重个人享受,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这也使得他们对工资收入及工作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独生子女员工无法承受高收入的诱惑,当更好的工作机会出现在面前时,他们很难抵挡这种诱惑。而当工作与生活之间出现矛盾时,他们也会为了享受生活而放弃工作。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有独生子女员工的个人原因,同时也与企业的客观条件等息息相关,企业有必要了解员工需要,满足员工的正常需求。

三、现代企业中独生子女管理措施及工作问题解决策略

1、提升独生子女员工的成就感

独生子女员工充满着梦想,他们渴望通过工作改变自己的人生,期待工作可以带给他们更美好的未来。企业管理者要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向他们解读企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策略,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梦想联系起来,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规划,帮助员工认识到工作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尽量将员工安排在他们感兴趣的岗位上,尊重员工的个性,以此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与独生子女员工的交流

独生子女的很多想法和看法是非独生子女所无法理解的,而目前大部分企业管理者都与独生子女员工之间存在一定代沟,对彼此的想法都不够了解,这也给企业的管理工作造成了阻碍。现代企业管理者要更加重视人性化管理,积极与独生子女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走入他们的精神世界,赢得他们的信任与认可,在此基础上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活动。而独生子女员工往往愿意工作在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中,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强。

3、采用全新的管理方式

企业管理者应该针对独生子女员工的实际情况开辟全新的管理方式,给予独生子女员工更大的自由度。例如,只要员工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采用弹性化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时间,使得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更加轻松自由。另外企业管理者也要虚心接受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保持对员工的重视,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提高独生子女员工对工作的认可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培养独生子女的团队合作意识

独生子女有喜欢单打独斗、我行我素的性格特征,这种特征也会在工作中表现出现。对于企业团队而言,这显然是对整个团队有伤害的。因此,管理人员要尽可能的去培养独生子女的团队合作意识,比如,某一项目,让独生子女带队完成,充分发挥独生子女创新性强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培养独生子女员工的团队意识,让他体会到,想要工作做的好,必须要融入一个优秀的团队。

总结:

独生子女是中国在特殊时期和特殊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群体,这也导致他们具有完全不同的心理特点,在工作过程中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特点,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往往会在独生子女管理过程中陷入困境,我们有必要积极变革和调整独生子女员工管理模式,推进独生子女员工的顺利融入,促进独生子女员工更加积极地工作。

参考文献:

[1]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J].江海学刊,20xx(5):90-99.

[2]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研究报告[J].青年研究,20xx(6):22-27.

[3]李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20xx(3):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