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朋友们整理了《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10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藤野先生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活,热烈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和踏实严谨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合理把握学情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也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语文积累,具有文本分析的能力,对常见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也有所掌握,也学习过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对鲁迅有所了解,但是本文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情感对他们来说难以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独立或与人合作解决一些问题,对于问题的看法还有自己的观点,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与学情,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反复阅读,结合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例,感知藤野先生人物形象。
3、体会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感受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感知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我的教学重点,体会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感受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目标和文本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会采用谈话式导入:老师在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信在同学们的记忆里一定有一位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令你们难忘的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藤野先生也是一位老师,鲁迅先生在课文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么说?藤野先生又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来看看鲁迅先生眼中的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二)整体感知
在整体感知环节,由于在课前已经提前给学生布置过了预习作业,所以我会先找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下注释与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解决生字词可以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把握,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基础。
最后,我再引导学生通读文章,思考文章一共提到了几次地点的转变,并结合文中地点的转变,说一说在每个地方都发生了什么事?学生通读文章,找出文章一共提到了三次地点的转变,即从东京到仙台再到离开仙台。并根据地点转变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感,在仙台的学习生活以及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再读文章,找到藤野先生第一次出现的段落,画出原文中对藤野先生描写的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进一步思考,与同桌讨论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找到在第六段第一次出现了藤野先生,并画出原文语句,明确这一段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外貌特征与具体动作,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表现出藤野先生严于治学。
2、接下来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继续阅读,概括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发生的几件事,从这几件事中能看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品质?小组共同讨论后,我会指定两三位学生名来回答,一同总结,明确文中共写了四件事: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体现出藤野先生认真负责、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品质。
3、顺势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找到发生了哪些事情使得作者离开仙台,放弃学医?学生概括出发生了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时间两件事。继续提问:这两件事看似和藤野先生无关,作者为什么要写?而这两件事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小组讨论交流后,结合我的引导共同总结,明确答案:在这两件事中作者写了一群与藤野先生完全不同的日本人,通过强烈的对比,能够表现出藤野先生对作者的关心和尊重以及他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这都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4、最后我会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思考作者离开日本后为什么如此怀念藤野先生。找学生回答后,共同探讨得出:藤野先生与其他人完全不同,他关心作者、尊重作者,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帮助是作者在日本感受到的唯一的温暖与光明,藤野先生关爱学生、治学严谨,他不歧视来自弱国的子民,不轻视来自于被凌辱的中国的作者,毫无民族偏见。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展延伸环节我设计为: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所读过的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
最后,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给学生留这样一个作业:选一位任课老师,抓住他的特点写一段话,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要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课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设想:
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教学时,可以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突破其他相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2、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2。、明确:
(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
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2、讨论交流:
(1)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
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3)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文章的主题是记叙在仙台求学及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那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呢?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
文中主要写了修改订正讲义、订正解剖图、担心我怕鬼、问中国女人裹脚等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严格要求以及对学术的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
2、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肖像描写,写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注重穿着的人,生活朴素、简单。
3、朗读第24—31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那几件事?从中可以反映出作者何种思想感情?请用文章中的语言说明。这两件事情给作者怎样的刺激?
学生讨论后明确:写了两件事,即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4、我想现在肯定有些同学会有想法,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写这几件事?
明确: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滋事是给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事件是作者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总之,这些材料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有密切关系。同时还表现了作者那份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到35段,已经完成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自己回国以后的一些感想呢?
讨论明确:此部分一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表现我在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誓言。
2、朗读这一部分,画出我对藤野先生思念的句子我影响之大的句子以及表现我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句子。
3、结合课后练习一,文章以回忆藤野先生为主,为什么还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我在日本的遭遇和思考呢?
请参考教学用书P6页。
4、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四、小结
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鲁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组织材料,体现了藤野先生崇高的精神和鲁迅深切的爱国感情。文章语言精练,幽默而又犀利,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生动而又传神,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好好借鉴,用我们的笔记住我们最怀念的人。
五、布置作业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回忆性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绯红(fēi) 油光可鉴(jiàn) 标致 不逊(xùn) 匿(nì)名
诘(jié)责 托辞 喝(hè)采 适值 抑扬顿挫 深恶(wù)痛绝
物以希为贵
3、请你找出文中叙述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
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
第三部分(第36-38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三、理解人物
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用“从__________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
(学生交流)
1、外貌描写(白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活透出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治学严谨。
比较、体会:
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不好,失去了特点,像电影明星,不像学者藤野先生。
2、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件,突出精神性格。
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B、为“我”改正解剖图。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C、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关心入微。
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外貌的白描,以及四件事情的具体叙述,写出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经历,既可信,又耐人寻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课外搜集有关藤野先生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设想:
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教学时,可以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突破其他相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2、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2。、明确:
(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
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2、讨论交流:
(1)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
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3)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文章的主题是记叙在仙台求学及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那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呢?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
文中主要写了修改订正讲义、订正解剖图、担心我怕鬼、问中国女人裹脚等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严格要求以及对学术的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
2、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肖像描写,写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注重穿着的人,生活朴素、简单。
3、朗读第24—31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那几件事?从中可以反映出作者何种思想感情?请用文章中的语言说明。这两件事情给作者怎样的刺激?
学生讨论后明确:写了两件事,即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4、我想现在肯定有些同学会有想法,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写这几件事?
明确: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滋事是给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事件是作者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总之,这些材料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有密切关系。同时还表现了作者那份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到35段,已经完成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自己回国以后的一些感想呢?
讨论明确:此部分一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表现我在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誓言。
2、朗读这一部分,画出我对藤野先生思念的句子我影响之大的句子以及表现我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句子。
3、结合课后练习一,文章以回忆藤野先生为主,为什么还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我在日本的遭遇和思考呢?
请参考教学用书P6页。
4、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四、小结
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鲁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组织材料,体现了藤野先生崇高的精神和鲁迅深切的爱国感情。文章语言精练,幽默而又犀利,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生动而又传神,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好好借鉴,用我们的笔记住我们最怀念的人。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事例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思想品质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课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篇五
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内容和步骤
开设新课程
二。解释和写作背景
1、学生们快速阅读课文的笔记,以了解文章的来源和福野先生。
2、介绍写作背景:本文描述作者从1902夏末到1906春初在日本的生活。写作的年份是1926年10月12日,在与福野先生分别二十年之后。当我去日本学习的时候,我想学习医学来拯救国家和人民。当我在医学院学习时,我看了一部反映俄国战争的电影。从此,他放弃了医学文学,决定以文学艺术为武器进行斗争,从而激起了民族的觉醒。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如“三·一八屠杀事件发生以后,它积极地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勇敢地同反动军阀和反动文人作战,以战斗文章攻击迫害“正人君子”,表达他们强烈的爱国感情,歌颂以福野先生为代表的日本人民,他们没有民族偏见、民族完整和民族热情。中国人民的友谊。
3、学生们默读课文以清除阅读障碍
要求:
1、记住难字。
2、注意:这篇文章有多少地方变了?
3、划分文章段落层次,说明各部分的主要思想。
在默读之后,讨论是明确的:
1、应注意的词语如下:
(F_I)红色:鲜红色。
会馆:昔日同胞或专业人士在北京、省会或大型商业港口设立的旅舍和机构。
谣言:不正当的脏话流传。
一瞥(PE)看:快速看一下。
不正常的形状;不正常的形状。
信奉者:由a留下的人;在b之变后忠于前王朝的人,以及在c之乱后留下的人。
不坏(xn):欢迎你;不礼貌;骄傲和野蛮。
美丽的名字是:美化不美丽的东西。
2、文章变化的地方有三个:(1)“i”在;(2)“i”在;(3)“i”离开岗位。
3、全文共38段,以“i”活动位置的变化为标志。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写我在书中看到和听到的东西。
第二部分(第4至35段):这是全文的主要部分。我把“i”写在富野先生的熟人身上,相处融洽,离开,赞美富野先生高尚的品质。
第三部分(第三十六至三十八段):写“i”,离开后离开福野先生的感情,并激励和激励我的崇高精神。
学习文本的第一部分
1、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阅读第一部分。
2、思考:
(1)请标出最能表达清派留学生丑陋的词句。
(2)我对“清”学生有什么态度?"i"是什么意思?
(3)从“我”的态度来看,作者的想法是什么?
经过思考,学生们都明白了: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清代未受过教育、未受过教育的学生的丑陋形象进行了分析。“形成一个”、“像一个小女孩的小面包”,再加上“油光”,生动地描绘和讽刺清国学生的奇装异服。"仍然拧你的脖子几次。这真的很漂亮。"“真实”的意思是“真实”,“美丽”的意思是“美丽”。它把“美”改为“真实”。很讽刺的是,清朝那些颓废的学生“真的很漂亮”。同时也将这些学生的丑陋与“野樱花”的美丽形成对比。以及“仅此而已”,“仅此而已”是“仅此而已”的意思,表达作者对“清国学生”肮脏生活的仇恨、失望和不满,这强烈讽刺了这些对清朝“小遗存”的顽固维护,并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度仇恨之情。
这一部分反映了鲁迅在清代不愿与外国留学生合作的爱国思想,预示了他与福野先生的如下相识。
第b节
1、简要回顾经验教训并介绍新的经验教训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这部分内容很多。请先默读课文,然后想:这部分可以分成多少层?
经过讨论,很明显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关(第四关至第五关):你在去习的路上所看到和听到的,以及在第一次到达时所得到的优惠待遇。
第2级(第6-23段):写一篇关于藤野先生的相识和关系的故事,并赞扬他的高尚品质。
第三级(第24-31段):写匿名
课文《藤野先生》优质教案设计 篇六
一、说教材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依据这一原则,并结合本课的具体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线索,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弃矿从医,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弃医从文,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老师阔别二十年后,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从文学常识的积累、主题内容的把握、重点词句的赏析到拓展、迁移、运用,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读、思、品、说、写,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独特的体验中去品味语言、揣摩内涵与反思人生,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对于鲁迅和《朝花夕拾》,你了解多少?”,让学生结合文学常识的积累了解鲁迅先生的原名、籍贯、地位及代表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的性质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本文做情感铺垫。
(二)检查预习
多媒体出示“读一读,写一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三)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思考如果没有阅读课文,假如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写些什么,主题会是什么?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大都是一波三折的,更何况是大手笔的鲁迅,从而激发学生感悟名篇、深刻探究的学习激情。
第二出示问题组,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这里采用师生共读的方式。思考问题如下: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谈出自己的理解。
(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领会到的?
课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篇七
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八上第二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在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初中语文必须重点学习的文章,记叙了作者鲁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鲁迅写此文赞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表现的是伟人的爱国情怀,给学习者强烈的心灵冲击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这篇散文,主要通过“品读法”“研读探究法”,品味语言,合作探究,了解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理解内容与情感,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速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情感。
2、品味语言,了解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作者及其作品)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边读边悟
(1)课文哪些地方是详写,哪些地方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课文通过哪些典型事件表现藤野先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读完文章,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在诸多的老师中,最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先生,一位是他青年时期的老师章太炎先生,还有一位是他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并且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之间究竟发生过哪些刻骨铭心的事情,值得鲁迅时刻怀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一探究竟。
二、速读感知
(一)速读课文,初识藤野先生。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思考:鲁迅在文章中写了几个地方的事?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明确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二)成果展示,交流速读所得。预设:东京,仙台,北京。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得最为详细。
(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以及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组织材料,详写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与先生之间的交往,以此为记叙的中心。那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件写藤野先生的?藤野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深处品读寻访。
三、品读聚焦
(一)请学生品读课文,屏幕出示品读问题: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二)学生采用跳读、品读方式解决问题,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级交流。
(三)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回答问题,老师进行点拨、归纳。
预设:
1、聚焦人物:
(屏幕显示)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这是主要对人物进行什么描写?
肖像描写特点鲜明:“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也是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2、(屏幕显示)结合描写藤野先生的句子,再找出作者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请你为课文后面插图中藤野先生的照片,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采用“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
肖像特点:“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生活习惯:生活俭朴。
典型事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
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对待学生: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明确学写类似文章要注意:
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②叙述事件详略结合
③运用神态、肖像描写等刻画人物
(四)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思考:藤野先生的长相,非常普通;藤野先生的行为,看似也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可作者却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为什么“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请从文中找依据。
1、学生再次品读,讨论,交流。
2、理解人物品质或文章主题,往往需要了解时代背景。教师适时补充鲁迅留学时的时代背景。出示选自《鲁迅传》的一篇背景资料——《无法直面的人生》。
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是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轻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报纸就公开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发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防止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就经常遭受少年人的辱骂。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间,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轻视和轻蔑中间,请想一想,一个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处境?
鲁迅见到的许多留同学,偏偏又是那样不争气,非但不从日自己的轻蔑中汲取自我警策的动力,反而以自身的种种乖行,不时地证明那轻蔑的正当。就以与鲁迅同住的留同学来说吧,有整天把地板踏得咚咚作响,尘土飞扬地学跳舞的,也有不遵守客店里新老客户循序洗澡的惯例,抢先钻进洗澡间,把水泼得四溅的。在这样的日常小事上都如此令人讨厌,其他的方面就更可想而知。一面是日自己的轻蔑眼光,一面是这些同胞的不成器的丑态,难怪鲁迅一拿到修习日语的毕业证书,便立刻跑到偏僻的仙台去。
仙台又怎样呢?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里,只有鲁迅一个中国人,那些讨厌的同胞的嘴脸,自然是可以免见的了,但是,日自己那股轻视中国人的风气,在仙台同样很盛。仙台报纸上的'辱骂中国人的言论,一点都不比其他地方温和,鲁迅所在的那个班的同学中,也同样有对他白眼相加,毫不掩饰的人。他学习成果中等,便有同学以为是得了老师的暗中协助,于是托词去检查他的笔记,甚至写信向他发出威胁。课间放电影,映到日本军人挥刀砍杀中国人,而围观的其他中国人一脸麻木的时候,也有同学大声地议论:“只要看中国人的样子,就可以断定中国是必定灭亡……”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这样高傲,鲁迅初到仙台,就有教员热心地张罗食住,任课的教授当中,更有藤野严九郎那样满怀善心的人,就是同班同学中,也有好几位不满意那些高傲者的粗暴,特别站出来替鲁迅辩护。但是,尽管如此,这些事情仍然给鲁迅非常强烈的刺激……
3、预设:在这种情况下,藤野先生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只为学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术。作为一名日本教师,他抛开了这些偏见,没有私心,热情关怀我,严格要求我,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
而作为独在异国的学子,鲁迅从藤野先生那里得到关怀、爱护,得到尊重理解,得到学识,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鲁迅的热心期望,让鲁迅感受到一个真正教师的风范,因而鲁迅对藤野先生怀念和感激。
“原来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
四、研读探究
(一)复旦大学、上海师大中文系编的《鲁迅作品分析》中说:“贯串着这篇文章的内在线索,正是鲁迅的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对祖国对人民的彻底献身的革命精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畅所欲言。
预设:
1、开篇:“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无非”,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通过反语写出对“清国留学生”速成班麻木不仁、附庸风雅、不学无术行为的不满、厌恶,甚至是愤慨。这些人与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青年鲁迅形成了鲜明对比。
2、地名:日暮里,水户。
(1)“日暮”这个词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可以见到,且往往与悲伤、愁苦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如: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杜甫《登楼》)
鲁迅自己学诗,也常用“日暮”这个词,来表达悲愁的感情。例如,1900年2月,他在南京读书时曾写诗《别诸弟三首》,其中便有: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又外加。1901年2月,再写《别诸弟三首》,又有: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篱绕屋树交加。
除了上述鲁迅读诗、写诗经常遇见和运用“日暮”一词这个原因之外,“日暮里”这个地名所以给鲁迅留下了深刻印象,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风雨飘摇,祸难重重的日子。胸怀救国救民大志而身处异国的鲁迅,正为探求真理而劳碌奔波;面对站牌上的“日暮里”三字,更勾起他忧国忧民的悲愤激越之情。
(2)水户,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和中国有关。
3、弃医从文。导火线是“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根本原因是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4、结尾:“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运用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痛斥他们的丑恶行径,与他们顽强斗争,正是鲁迅爱国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小结:以上内容让文章全篇都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以上种种,也更突出了藤野先生正直、热情、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之难能可贵。
五、写作抒怀
藤野先生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细节中的卓越;鲁迅先生让我们见识到了情真意切,意蕴绵长。假设在鲁迅与老师阔别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先生说。请你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学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倾吐心声。
学生写作;交流展示;师生共评。
六、结语
这节课跟随鲁迅先生,我们认识了生活俭朴、认真负责、严谨求实、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我们更亲近地触摸到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也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正所谓“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而藤野先生其事其人亦如一朵暖人肺腑的“精神之花”永远镌刻在鲁迅的心中,也长久地绽放在《朝花夕拾》中,虽历经时间淘洗,也不改其志,不褪其色。
课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教学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
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是用早期白话写成的,又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要多读课文。课上时间不可能通读,只能是有重点地朗读。
2、为了增加阅读量,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前要求学生多读鲁迅的作品,其中鲁迅简历、《〈呐喊〉自序》、关于藤野先生的资料、鲁迅留学时的国内国际背景等为必读内容。这也是符合新课标语文学习要向课外延伸的要求的。当然,教师也要多查找和本文有关的资料,并在适当的时机展示,师生共同补充资料,互相讨论,体现了师生双方民主、平等、合作的理念。
3、语文学习的延伸还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向生活的延伸。我们今天学习《藤野先生》和十年前应该有很大的不同。十年来中日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把“爱国青年”和藤野先生做对比时,在分析那些人的“爱国”性及其思想根源时,很自然地会涉及到日本的国民性问题,很自然地会联系到当前日本社会越来越严重的右倾化问题,通过学习本文应该引起学生对当前中日困难关系的关注和思考。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如何正确地对待其他民族。要学会和其他国家民族和平友好相处,提高对日本严重右倾化的警惕。
4、本课的广度体现在对课文内容的大量补充及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关注上;深度体现在对“爱国青年”的“爱国”性的分析上及对“真正的爱国主义”的讨论上。
5、我认为尊师不是本文主题的第一义项。故在本课中只粗略提及。
6、本文知识点众多,学习时不求面面俱到,但重点是必须完成的,难点是必须要突破的,通过研讨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情感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收获、语文能力上有提高。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线索。
2、找出“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时的主要事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理解其中体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和作者的爱国精神。
3、分析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二、根据预习,提示生字
挟着 芋梗汤 诘责 寒颤颤 畸形 绯红
(注:以上生字都是课本注释中所没有的)
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篇九
一、导入新课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
二、简介作者、藤野先生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三、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有关阅读障碍
要求:1、标注出难字难词。
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默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名其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四、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一遍,至少提出三个疑问。
2、背诵书下面的解释。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掌握字词,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2、 透过典型事例,掌握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精神品质,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结构特点。
3、 分析“鲁迅风”的语言特点,学习鲁迅独特的写作方式。(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其表达效果)
4、 通过研读课文,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课时】
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让他终身难忘。上学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就了解到一位,大家还记得是谁吗?(寿镜吾老先生)大家还记得鲁迅先生是怎样描写寿镜吾老先生的吗?今天,我们再来了解鲁迅先生的另一位恩师,学习一下语言大师鲁迅先生是如何描写自己的老师的。板书:《藤野先生》。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略)
三、整体感知(再读课文)
(一)点明文体——回忆性散文。
主要是围绕藤野先生回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所见所闻。
(二)细读课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着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思考探究一”)
预设:共十件事。1.离开东京之原由(1-3)2.仙台求学受优待(4-5)3.初识藤野先生(6-10)4.添改讲义(11-15)5.先生纠正解剖图(16-19)6.关心解剖实习(20-22)7.了解女人裹脚(23)8.匿名信事件(24-28)9.看电影事件(29-31)10.离别事件(32-35)
(三)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应该紧紧围绕藤野先生来写,然而这十件事都和刻画藤野先生有关吗?哪些和刻画藤野先生有直接的关系呢?
预设: 3.4.5.6.7.8.10和刻画藤野先生有直接的关系。这些事件直接展现了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一)请同学们试着找一找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现在文章的哪里?以“从 (事件)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回答。
1、 藤野先生的外貌:耳闻藤野先生是“穿衣太模糊”“会忘记戴领结”的形象,是个不讲究的人。“我”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位“黑瘦的,八字胡,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有“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的先生。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出藤野先生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 对学生关心,对工作认真负责——添改讲义
3、 对学生严格要求——纠正“我”的解剖图
4、 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5、 严谨求实的精神——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三)作者为什么又要花大篇幅笔墨写与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与感受呢?
预设:1.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全文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写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受,也都与写藤野先生有关。
2、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便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这篇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我”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是课文的“底色”和“背景”,聚焦点是藤野先生,没有了这份“底色”和“背景”,藤野先生的形象不会如此突出,不会如此动人。文章的内涵不会如此深刻。回忆性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是回忆性散文的一个重要文体特点。(更好的展现文章的主题。)
(四)一个普通的日本学者,为什么作者说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思考探究二”)
预设:
二、语言赏析
(一)白描手法是鲁迅极力倡导的,掌握得又最为娴熟,从《藤野先生》里可见一斑。我们看看鲁迅先生对以下人物、场景进行了白描,体会这样描写的妙处。
(二)鲁迅先生的写作还以幽默、讽刺、耐人寻味著称,请在全文中寻找鲁迅先生耐人寻味的句子,加以赏析。
预设:参见“积累拓展四”。
三、拓展延伸
(一)你所接触的老师中,有没有一位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改变了你?模仿《藤野先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二)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积累拓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