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中考语文总复习(优秀6篇)

中考备考,除了要有信心外,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事半功倍。语文是考试的第一科,考好语文无疑是好的开始,也对后面的科目也增强的信心。下面是漂亮的高考家长帮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考语文总复习(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中考语文总复习 篇一

复习的内 容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字 音

一。复习要点:

识记常用字、正确认读汉字的字音及声调。

二。复习点拨:

根据字音方面考查的内容分析,把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归纳成以下几点:

1.误读:

(1)人们习惯上经常在口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在书面考查时,往往也容易出现错误。

如: 恶劣 lvè/liè 惩罚chĕng/chéng            玫瑰 guì/guī 乒乓 bīng/pīng

(2).由于学习时掌握的不牢固,而发生的形声字及形似字误读。

如:形声字: 粗糙 zào/cāo 澎湃 bài /pài     形似字: 衅xìn/ 畔 pàn 概gài/ 慨kăi

(3).多音多义字的误读。

如: 模样 mó/mú 堵塞 sài/sè               间隔 jiān/jiàn 村氓 máng/méng

2.模糊:一些口语不常用的文学性较强的词语,由于平时接触少或学时掌握不扎实,导致印象模糊或根本不认识的。

如:矍铄 jué 倥偬 kŏng zŏng

3.规则不明:

(1).书写上把汉语拼音写成英语的手写体。如:g j 等。

(2).辨识易混淆的声母和韵母。 如:b与d 、 p与q、

zh与z 、 ch与c 、 sh与s 、 uo与ou 、 ie与ei in与ing等。

(3).声调的标法规则与书写。“四声”要能准确认读,并注意

特殊标调。 如:i u并列标在后等。

(4).拼写规则:i行韵母前面无声母时用y,u行韵母前面无声母时要用w,v行韵母拼写时前无声母要用y,且j、q、x与v相拼

时,v上点省去。

4.其他:b、p、m、f、w直接与“o”拼,其他声母与uo拼。

如:摸mō 罗luó 。标掉顺序是a、o、e、i、u、v,且i上标调时去点。

字 形

一。复习要点:

积累识记常用字,辨识字形。

二。复习点拨:

中考关于字形方面的检测,除基础知识部分有明确考题外,在

试题的阅读答题、默写和作文中也相应的进行考察。因此其涉及的面较广,分值比例也较大。同时也是学生语文基本功体现的一个主要方面。

字形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无外乎就是错别字,而错字的比例所占较小,典型的如:“犀”字中的“水”,“虐”字的下半部分等。主要的字形问题还是在“别字”上,其主要类型如下:

1.同音字(词)误用辨析: 别出新裁 (心)、害人听闻(骇)、冲耳不闻(充)、闻过饰非(文)、报复/抱负

2.形似字误用辨析: 狼籍/藉 、清淅/晰、 旗糜/靡、茶毒/荼、 晶荧/莹、 篷松/蓬

字义、词义

一。复习要点:

认识并掌握基本课文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做到会读、会写、会运用。

二。复习点拨:

升学考试中关于字义、词义方面的检测,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句中“狡猾”的含义,就不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而是含有“聪明、调皮”的意味。再有就是词语的使用不当,如:“等的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句中“深居简出”就属于不理解词义,词语使用不当。另外对根据文意推断词语深层含义的题,近年在北京的中考题中没有出现,这里就不多说了。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即考查学生对词语中重点字的理解和

掌握。题型是判断解释是否正确,如:于是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古代的一种锅) 干将发硎(磨刀石)

3.结合词语给加点字选正确义项:如:无精打采 (1)采摘

(2)选取 (3)搜集 (4)神色、精神。 答案选(4)。

词 语

一。复习要点:

理解词语的意义和分类,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二。复习点拨:

有关词语的考试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义词辨析填空

如: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衬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识别反义词:即找出反义词搭配正确的选项或选择文中有一种或两组反义词的句子。

如:(1)“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其中“早、晚”“出、归”各是一组反义词。

(2)“已经一昼夜没吃东西了。”其中“东西”这个词本身也是具有反义的两个字组成的合成词。

3.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一般情况下,此类题不直接考辨别词语本身所具有的感情色彩,而是通过具体的运用中该词所体现的感情色彩。即辨析说话人在使用这个词语时所赋予词的感情色彩。如:《春》中的“卖弄”、《背影》中的“聪明”、《我的老师》中的“狡猾”、《论雷锋塔的倒掉》中的“贵恙”等词,都是感情色彩在作者的运用时发生了变化的。

句 子

一。复习要点:

1.掌握基本语法知识

2.修改病句

3.判断修辞并理解其作用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语句排序

二。复习点拨:

要想掌握句子在中考中的检测内容,在复习时首先要弄通弄懂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句式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虽在升学考试中不直接检测,但都是做好句子这类题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复习。关于这些积累方面的基础知识,这里就不多述了。

针对中考命题类型,在这一块只谈以下几个方面:

1.病句辨析:(例句 略)

(1)成分残缺。句子结构不完整,缺少应具备的成分,影响句意

表达,一般有主语残缺和缺少谓语、宾语中心词两种主要类型。

(2) 搭配不当。句子搭配不当使整个句子不通畅,一般有主语

中心词和谓语中心词、谓语中心词和宾语中心词搭配不当。

(3) 语序混乱:句子的语序排列顺序,即汉语的成分排列顺序

是相对稳定,明显的。但定语和状语比较复杂时,其递加也是有比较固定顺序的,这也是病句中较难分辨及修改的。

(4)指代不明:代词在起指代作用时,被指代的词交待不明,指

代对象不明,进而使句子的句意不明。

(5)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表达同样的意思,但每次只能使用

一种句式。如果一句话中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句子的结构就混乱了,使句意不明,这也是辨析病句中较难的一种。

(6) 关联词使用不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关联词搭配不当,

关联词缺少呼应。二是误用关联词,造成句意不明。

(7) 词语使用不妥帖。句中的词语在音、意搭配,语体色彩等

方面存在问题,影响表达效果,或表意不明。如:“批判学生”应该为“批评学生”。

(8) 修辞方法使用不当。在不该用的地方硬性使用及不恰当使

用影响表达效果,使句意不明确。

(9) 重复累赘:如“他头上的头发全白了”中“头上”等等。

(10)前后矛盾,不一致。如“努力学习是能否考上大学的关键”。

“公园里静得很,只有广播里的音乐在响”

(11)属种相杂:如“校门口有个卖汽水和饮料的小摊”中“汽

水”是饮料的一种,不能并列。

2.判断修辞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首先。应掌握12种基本辞格的类型:即比喻、拟人、夸张、对

偶、排比、反复、引用、设问、反问、反语、借代、对比。

其次。要注意教学生区别不同的辞格。如区分借代和借喻,设问

和反问等,同时,对有“像”的是否是比喻修辞及辞格的连用、兼用、套用也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为好。

第三。修辞是人们长期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因加强表达效果之需创造并积累起来的,还应结合各种修辞的具体运用,掌握其一些通用的表达作用。因为这在阅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这里不举例说明了。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现代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共16种,它可帮助

人们确切表达感情和理解他人的语言。有分清结构,申明语气的重要作用。这几年的中考中少见标点符号的直接考题,大都在试卷的作文中体现。要明确的主要是:

(1)标点符号的位置: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个不能放在

一行末尾,后半个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更不能一分为二,放在上下两行的末尾和开头;点号必须放在句子的右下角,占一格,可以放在一行的末了,但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连接号、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着重号、专名号标在字的下边。

(2)标点符号用法的辨别:这在《新编初中语文总复习》中已

经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谈了。

4.语句排序: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

整体的感知及内在逻辑关系的把握,好在大都是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判断或直接排序,这里就不多说了。

文学、文体知识

一。复习要点:

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常识,掌握基本课文涉及的作家和作品。了

解四大文体的基本知识。

二。复习点拨:

这些内容在考试中大都以作家、作品、朝代的搭配和文学常识、文体知识表述正确与否出题考查,因此复习是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了解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常识。

2.了解基本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所处朝代的搭配。

3.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四种文体的相关知识。(以上内容在《初中总复习》中有详细介绍)

背诵、默写以书面落实为主。(略)。

第二部分,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中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基本限定在课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学生复习的压力,教师只要把文章理解分析透彻,应该说是比较容易拿分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复习:

1.理解文中主要文言实词的含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2.理解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3.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方法:直译、意译。原则:(1)增添。 妻(妻子)(2)更换。 涕(眼泪)(3)删减。 发语词:盖、夫等(4)填补。即省略的部分。“必以(之)分人”(5)留存。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6)调整。即倒装部分“何以战”/“以何战”。

4.理解文言句式,即判断、省略、倒装、被动四大句式的用法,更好地理解文言课文。

5.理解、归纳文章的重要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6.能理解、评价文章的写作特色。

7.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

关于现代文阅读的复习,在《新编语文总复习》中叙述的比较全

面、系统,这里就其复习的要点做一下摘录:

1.阅读记叙文

(1)分析记叙的要素、人称、线索。归纳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理解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2)阅读散文,还要理解作者对所写的人或事物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的特点。

(3)阅读小说,还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并提出简单的看法。

2.阅读说明文:

(1)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及分类。

(2)明确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3)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

(4)了解并能区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5)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平实的特点。

3.阅读议论文:

(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及其分类内容。

(2)正确把握文章的论点。

(3)准确把握文章的论据。

(4)理清论证层次,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5)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鲜明的特点。

第三部分:写作

写作部分占试卷总分值的一半,可见其对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

性。要想使语文总分比较理想,作文是师生共同的一个重要的砝码。同时因其是中考各科各类试题判卷主观性最强的一个。所以教师对其复习指导也要格外重视:

首先,要了解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及评分说明。明确作文写到

什么程度给什么样的分。其次,要了解应试作文的一般要求,即应试作文考查学生审题、选材、成文、修改的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写作能力。第三,熟悉作文的方式。明确作文的文体及表达方式等要求。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以下两步:

一。 作文的指导及训练。

中考作文阅卷有相对固定的评分点,因此,教师可针对其评分

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审题、审要求:明确题目让写什么,写多少字,文体是什么,可用逐字分析,近似题目比较的方法来落实,否则“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写得再好却不切题,也拿不了高分。

2.思想感情要真实健康:真实是要合情合理,有真的感受。健康就是要有正确的认识,二者不可等同。真实有时未必健康,要做到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可合理想象加工,争取能打动别人。

3.内容要具体,中心要明确:要能根据题目确立中心,并根据中心选材,进行描写、叙述,从材料中要能挖掘深层的含义,争取有点睛之笔,但不要空喊口号。

4.议论、抒情要恰当,不要有“水上飘油”的感觉。

5.结构要完整,条理要清楚。不能想哪写哪,分段要恰当,详略要得当。

6.语言要做到通顺,连贯,得体。

7.书写要规范工整,标点使用要正确,字、词、句、书写、表达无误。

二。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作文的批改是以学生个人为对象进行的,因此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非常的有效,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内容与形式兼顾及多批少改,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畏惧作文。

2.批改的内容方面:对于时下流行的话题作文,首先要看标题拟的好不好,与内容是否有关。其次,要看文章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具体、真实、可信。第三,结构安排好不好。第四,表达方式是否恰当,有无语法和逻辑上的错误。第五,写作态度是否认真,是否有错别字,词语标点运用是否准确。

3.批改的方式方法:批改方式有精批细改、学生互批互改、抽样批、示范批、当面批等。批改的方法有眉批、总批和增、删、调、换等。

4.作文的批语。批语既是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又是教师水平如何的体现,同时也可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

5.作文的讲评。讲评要求要有计划、有设计。既要有普遍性又要

有启发性,教育性。讲评的方式可以综合讲评、专题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相结合,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应用文体的常识及写作 (略)

中考语文总复习 篇二

一、黔之驴

1.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都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富于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

2. 文章通过述写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课文一共两段,第一段写驴虎较量之前的状况,第二段写驴虎较量的过程及结果。

3.《黔之驴》的寓意

(1)从虎的角度:不被对方气势吓倒,或注意观察,知己知彼。

(2)从驴的角度:徒有其表,无真本领是行不通的。

4.成语:庞然大物 黔驴之技 黔驴技穷:比喻就是虚有其表,本领有限的人。

二、陋室铭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诫。

2. 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思考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

(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5)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6)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爱莲说

1.“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3.思考

(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3)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4)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5)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被人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口技

1.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通“座”,读zuò。)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会宾客大宴 (会,恰逢。今义为聚集,见面,理解,集会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间:中间夹杂,间读jiàn。“中间”是方位名词“中”与动词“间”连用。力拉:拟声词。)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走,跑。今常用义为“行”。)

4.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擅长,形容词用作动词。)

妇抚儿乳 (乳,喂奶,名词用作动词)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名词用作动词。)

5.三个场景

第二段:一家人由睡到醒的过程;第三段:由醒又睡的经过;第四段:失火,救火的经过。

6.主题

文章通过描写一场生动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现出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7.全文正面描写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那么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又起什么作用?

(1)反衬“抚尺一下”所形成的肃静而紧张的气氛,“满”“无”点明人人如此。这八字既说明了宾客对这位名嗓京城的表演者的向往之情,又反衬出他那令人叹服的艺术魅力,为即将开始的演出创造了静寂的氛围,为下文千奇万状的声响埋下伏笔,

(2) “伸颈”“侧目”说明观众听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遗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微笑”表示观众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听众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3)写听众情绪随着表演而起伏变化“正坐”和“伸颈”侧目“对照”“少舒”和“正坐”写宾客由紧张而松了一口气,

(4)写宾客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犹如身临火场一般,“先走”写出宾客以假为真,惊慌欲逃的神态。这样正、侧描写相结合,就把口技者的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联系起来,突出表演口技的“善”。

五、诗词五首

1.饮酒

主旨: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全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从哲理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第五句以下为第二层,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欣赏

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宗旨,归复自然。

2.《次北固山下》

主旨:《次北固山下》是一首写景诗。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欣赏

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写景逼真,叙事准确,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这首小诗,赞美京城长安的早春景色。

4.《雁门太守行》

主旨:本诗描绘的是将士们在*近北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全诗描绘了两个场景。前四句写的是日落边关将士守城的情景。后四句写援军的活动。

5.《天净沙·秋思》

主旨:这是一首散曲,选自《全元散曲》。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前三句全是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与乡思。最后两句是第二层,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名句欣赏“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写时间,“断肠人在天涯”写旅人,旅人的心情。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发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对着荒郊萧瑟的景物,骑着疲惫的瘦马,孤独地走向天涯异域,他更会想到故乡的人,眼望漫长的前路。因而触动情怀,引起悠悠的哀愁。作者只说了“断肠人在天涯”六个字,但蕴含着这许多的意思。

中考语文总复习 篇三

一、卖油翁

1.字词句式

(1)通假字

但手熟尔(“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句意:只是手熟罢了。)

(2)一词多义

①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其:代陈尧咨。)

以钱覆其口(其:代词,代葫芦,译为“它的”。)

②以:以我酌油知之(以:介词,凭。) 以钱覆其口(以:介词,用。)

③射:尝射于家圃(射:动词,射箭。) 尔安敢轻吾射(射:名词,射术。)

④而:释担而立(而:表顺接。)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而:表转折。)

康肃笑而遗之(而:表修饰。)

(3)古今异义

但手熟尔(但:只,不过。今常用为转折连词。句意:只是手熟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尔、吾:人称代词。尔,“你”的意思;吾,“我”的意思。现已无此义。安: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讲。)

(4)词类活用

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做动词,看轻。句意:你怎么能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康肃笑而遗之(“遣”:使动用法,“使……走”,打发。句意: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汝亦知射乎(“射”:动词做名词,射术。句意:你也知道射术吗?)

2.人物形象:卖油翁是以高超的“酌油”技艺制胜对方,文章细致地描写他的“酌油”动作,与他的“惟手熟尔”的依据相呼应,突出他以理服暴、以柔克刚的性格;对陈尧咨的射技,只用了“十中八九”一笔作交代,而对他的恃技骄横,则作了较详的描写。

3.故事道理:熟能生巧、艺无止境

二、三峡

1.字词句式

(1)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句意: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2)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绝:断绝。) 绝 多生怪柏(绝:极,最。)

(3)古今异义

①或王命急宣(或:有时。今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②至于夏水襄陵(至于:是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4)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奔驰的快马,动词做名词。)

②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③空谷传响(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名词做状语。)

2.练习回顾

课文写出了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试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先写山高峡深,连绵不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连绵不断。“重岩叠障,隐天蔽日”是写山高峡深。

次写江水大而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水漫上大山,波浪大而阻隔上下交通。“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迫不得已要复王命,顺流而下,一千二百里的路程一天就到了,那速度即使骑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这种对比烘托,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那速度是多么快。

再写春冬之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素湍绿潭”是春冬江流的影态,不像夏日奔腾浑浊,自然“回清倒影”,“绝 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虽是春冬之时,也一派生机,所以“良多趣味”。

最后是写“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观,其时“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从山水到猿啼,写出了三峡特有的风貌,文字准确而简约。

三、古文二则

1.字词句式

(1)通假字:亡何(“亡”通“无”,读wú。“不”的意思。句意:不久。)

(2)古今异义

①而翁知我(而:你,你的。今常用于连词。句意:你父亲把我当知己。)

②是年(是:这,代词。今常用于表判断。句意:这年。)

③盖聪明蕴蓄者久矣(盖:大概,表示推测。今常用于锅盖、盖房、盖图章等义。句意: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久的缘故吧。)

④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去:距离。今常用于从哪儿出发到哪里。几何:多少。今常用于几何学的简称。句意:周朝、宋朝相隔多少时间了?)

⑤此非常儿也(非常:不寻常。今常用作“十分”、“极”讲。句意: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3)词类活用

①而翁知我(知:活用为意动,“以……为知”。)

②卒辇而致之(辇: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车子运”。)

③日数千言不肯休(日:名词做状语,“每天”。)

(4)一词多义

①亡:亡何(亡:通“无”,不。句意:不久。) 其人亡(亡:死亡。)

②以:何以(以:凭借,介词。句意:凭什么。)

以千金(以:把,介词。句意:把千金……)

无以应(以:与“无”组成固定词,当“无法”讲。句意:无法回答。)

③几:几何(几:与“何”一起为“多少”的意思。) 几二千年矣(几:差不多。)

④何:何以(何:疑问代词,什么。) 几何(何:与“几”一起当“多少”讲。)

2.思想内容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通过记叙蔡勉旃坚持把亡友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可见蔡勉旃是一个具有“重诺责,敦风义”的高尚品质的人。

《戴震难师》通过记述戴震这个尚处于启蒙时的儿童,用“后人是不可能知道前人的事情”的问题来追问老师的事情,表现了戴震具有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3.练习回顾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克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例:赞成这种做法。作为真正的知己当然应以信任为基础,多少人对朋友以性命相托。何况只是“寄人千金”,试想,如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这样的朋友还是朋友吗?不赞成这种做法。我们对朋友应予以信任,但这种信任应有一个度。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是生死相交的朋友,时过境迁,也难免会发生变化。为了金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还少吗?所以在当代的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产生。

4.相关链接

关于诚信的名言

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有诚故信,无私故威。——(宋)张载

至诚则金石开。——恽代英 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陶行知

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 ——(瑞士)亚美路

仁慈和诚实,不仅提高了人的品格,也升高了国家的国格。 ——(美)华盛顿

四、陌上桑

1.主要内容:《陌上桑》通过美丽无比的采桑女子罗敷拒绝使君邀请的故事,歌颂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

2.名句鉴赏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一段诗句是侧面烘托罗敷的美丽。“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因欣赏罗敷的美貌而“捋髭须”、 “脱帽着帩头”、“忘其犁”、“忘其锄”,如此更突出了罗敷的美丽。

五、诗五首

1.思想内容或名句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的第一句以起兴开篇,点明时令,融情入景,隐含着作者对王昌龄被贬僻壤的同情和悲痛。第二句叙事,用跋涉五溪简述路途的遥远与艰难,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挂念。第三、四句运用拟人手法,直抒胸臆,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奔赴远方。这一奇特的想象,既饱含着对友人的无限同情,将相思情意托付同照两地的明月带给对方,又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真挚友情的深情歌咏,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江南春》:全诗通过对江南景物典型化的描写,反映了他对江南景物无限赞美和向往的情怀,表现了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从自然角度说,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它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襟怀和人生精神,借写飞来峰表明自己的革新主张是高瞻远瞩的正确认识,所以敢于革新,敢于向保守势力冲击。

《望岳》:作者通过描写看到泰山巍峨的雄姿而引起的赞叹和遐想,表现了青年时代的抱负和理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它化用了孟子的“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的意思,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观沧海》:通过写大海之景象,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托月送友”的情怀。下面的诗句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怀。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怀、故乡与游子天各一方,但是明月既照游子,也照故乡。看到了明月,就仿佛看到了故乡。

(2)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美好祝愿的情怀。虽然古人、今人都看月,但严格地讲,看的不是“同一时”月。因为明月是常驻的,而人生却是飘忽不定的。既然如此,但愿人们生活得愉快(“当歌对酒”),让人生像“月光”那么永久常驻(“月光长照金樽里”)。

(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无限思念的情怀。诗人与远方的友人“相望不相闻”,虽可共赏明月,却不能相见共语。那么怎么办呢?“我愿化作一道光追随着月光,照到你的面前。”

中考语文总复习 篇四

一、包拯

1.多音多义字

2.古今异义

3.文章分析

第一段突出包拯为官机智;第二段突出他为官廉洁;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第四段突出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其中,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四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第一、三段记叙较具体,第二、四、五段记叙较概括。

二、董宣执法

1.故事情节

本文重点记叙了董宣的一件事,突出了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文章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接着介绍事件的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紧接着写事件的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最后叙述事件的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2.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我们应该用现代法制的眼光,来分析董宣“格杀”家奴的是非,应该明白现代的“法”及“执法”与古代的“法”及“执法”不同,应该树立现代法制观念。

三、岳飞

1.多义字

2.文章结构

课文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始到“天下太平矣”,写岳飞对亲(父母)上(皇帝)至孝至忠。第二层,从“师每休舍”到“阙一不可”,写岳飞治军有方,军队所向披靡。其中,从“师每休舍”到“卒有疾”前,写岳飞治军“严”;从“座有疾”到“哭之而育其孤”、写岳飞治军“仁”;“有颁犒,均给军吏”,写岳飞治军“信”;“善以少击众”,写岳飞治军“勇”;从“凡有所举”到“猝遇敌不动”,写岳飞治军“智”。第三层,从“每调军食”到结束,写岳飞关心百姓和将士的疾苦。

3.主旨

《岳飞》通过记叙,从岳飞对父母、皇帝的至孝至忠,治军有方、关心将士的疾苦等三个方面的表现,赞扬了岳飞的高贵品格。

四、《列子》二则

1.多义字

2.寓意

杞人忧天:现在用来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忧。

杨布打狗:批评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的现象。

五、诗词五首

1.思想内容

《迢迢牵牛星》:全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开头写荆门一带的江山形势,尤其着力描写了长江出三峡、入平原的浩荡之势,最后两句归结到诗题“送别”,全诗以“渡远”始,以“送行”结,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溢着远别壮游,心怀开阔的激情。

《春望》:诗人眺望沦陷中的长安的破败景象、想望寄居鄜州的妻小,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贯穿着一条明显的叙事线索:开始写胡天飞雪的图景,接着写中军帐里的告别宴会,最后写轮台东门送别的情形,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西江月》: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朴素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2.名句理解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条浅浅的河流,就把牛郎织女隔开了。只能彼此含情地看着,而不能说上一句话。这里,诗人根据古代传说,把银河想象成一条河流。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话的意思是: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话是继“城春草木深”的具体描绘,由泛览满城草木,到收为花、鸟的特写镜头。诗人淋漓尽致的把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倾吐出来:由于感伤国破家散,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听到那动听的鸟鸣,反而更增加了自己的伤感。此句互文见义,因为无论是花香还是鸟语,都增添了诗人的“感时”和“恨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写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这里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颜色,而且梨花盛开时花团锦簇的景象恰能传达出大雪纷飞的势态。这一奇想把萧索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从一开始就给全诗定下了豪迈乐观的基调。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诗中写风中的红旗,却用凝固的字眼来形容。这就在色彩鲜丽的画面中,突出了奇寒的感觉。这些描写有意避实就虚,通过想像和虚构,把平凡的生活景象一变而为富有美感的艺术形象。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路随山转,转眼就看不见你了,雪上只留下马蹄的痕迹。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蹄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传情,言虽尽而意未绝。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可见词人刚才是怎样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转了一转,茅店不就在眼前吗?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真是情趣横生。

中考语文总复习 篇五

一、语文版议论文课文目录

八(上)第三单元(议论文)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谈语言(王力)

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

八(下)第四单元(演讲稿)

12.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14.我有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15.*你是你的船长(崔卫平)

九(上)第三单元(议论文)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10.吴汉何尝杀妻(邓拓)

11.*大小猫洞(金克木)         12.*世上没有傻问题(卡尔·萨根)

九(下)第三单元(序和跋)

9.《家》的序和跋(巴金)        10.读《堂吉诃德》(海涅)

11.*永远新生(吴冠中)         12.*科学与艺术(李政道)

二、九(下)第三单元课文梳理

9-2-09《家》的序和跋

【重点词语】 控诉 说教 掩饰 妥当 累赘 索性

【中心表达】《序》反映了自己青年时的思想,《跋》表达了自己创作的动机。

9-2-10读《堂吉诃德》

【重点词语】 秾丽 啜泣 呵斥 坐骑 蹩脚 阴霾 憔悴 稚嫩 攀附

【段落层次】

1.第1段:交代了自己第一次读《堂吉诃德》的感受和当时的心情。

2.第2段:复述堂吉诃德被打败的情节,表达对英雄的同情。

3.第3段:补叙银月骑士的身份,他是一个剃头匠。

4.第4段:在不同时期,读《堂吉诃德》的不同感受。

【写作特点】

表达方式:本文采用了叙述、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把自己读《堂吉诃德》的感受及情景写得生动感人。

中心表达:在少年读者的心目中,堂吉诃德是一位“勇士”、“英雄”。不要轻易地批评和放弃自己阅读作品的最初印象和感受,它也许是弥足珍贵的东西,会影响你的一生。

写作借鉴:如身临其境的描写,是本文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如堂吉诃德被银月骑士打败后,作者写读此情景时的天气描写是这样的:“那是个阴霾的日子,灰暗的天空里一阵阵都是气色凶恶的云,黄叶儿凄凄凉凉从树上落下来,憔悴的晚花奄奄待尽,头也抬不起,花上压着沉甸甸的泪珠,夜莺儿早已不知下落,望出去是一片衰盛无常的景象”。这样的描写更能吸引读者。

【难句和段落诠释】

(一)重难点句子

1.“在人生的程途里,尤其是徘徊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那胖侍从总追踪在我后面。”这句话强调了童年时代作者读《堂吉诃德》的感受,影响着他的人生。意思是在人生关键的时刻,他总会想到他心目中的勇士和英雄——堂吉诃德,并激励他前进。

2.“我孩子气,心眼老实,什么都信以为真。这位可怜的英雄给命运拨弄得成了笑柄,可是我以为这是理所当然,遭人嘲笑,跟身体受伤一样,都是英雄的本分;他遭人嘲笑害得我很难受,正像他受了伤叫我心里不忍。”这是童年的海涅读《堂吉诃德》的直接而真实的感受。他认定堂吉诃德是一个英雄,他是以儿童纯真、朴实的心来认识书中人物的。而且,在他的心目中,英雄固然应该武艺高强、行侠仗义、为民除害,然而,即使是“身体受伤”,“遭人嘲笑”,也是“英雄的本分”。

(二)对课文第二段的诠释

在这一段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堂吉河德被打败时的环境描写。这里的景色是如此的悲哀、憔悴和灰暗,把作者当时的心态和心情描写得恰当而真实。

9-2-11*永远新生

【重点词语】 筛选 向隅 展拓 糟粕 洋洋大观 孤陋寡闻

【中心表达】

本文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间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这一观点。

【段落层次】

1.第1段:讲艺术珍品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和筛选。列举莫奈和梵高两个典型事例。

2.第2段:论述了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异种的引入是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此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3句)说人的审美观可以通过人的感染(“传染”)和交流来接受和改变。举杨贵妃的审美观被周昉接受了,刘姥姥的审美观,如果长期在大观园熏陶,也会改变第二层(4、5句)揭示了中国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不断的反传统的结果。第三层(6~8句)指出引入异种是创新的关键,提倡引进外国艺术。

3.第3段:表达了对翟墨、王瑞廷主编的《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支持。

4.第4段:指出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并不断创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入西方艺术精华的人。分两层,第一层批评艺术上的猎奇,第二层论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人应是“回头浪子”。

9-2-12*科学与艺术

【段落层次】

1.第1段:提出论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2.第2~6段:谈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3.第7~10段:讲科学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4.第11、12段: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中心表达】

科学与艺术是意识形态相对的两大门类,作者独具慧眼,学力超人,谈到了艺术与科学的两大相同点,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了具体的论证。

【难句和段落诠释】

(一)重难点句子

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此句意思是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因此,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所谓“真理的普遍性”,对艺术来说,超过时空限制,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得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2.“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意思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二)对课文第6段的诠释

这一段强调了艺术“真理的普遍性”。这里的“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的“情感”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

中考语文总复习 篇六

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现在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已从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因此,我们在总复习中,要着眼于语文能力的提高。既要系统复习三年来所学知识,又要关注生活,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要在一种动态的、开放的、主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语文,以训练读、写、听、说、思的能力。在5月份市质检前进行的第一轮复习中,一般可以按"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四个板块分块进行。

一、"积累与运用"板块

这一板块考核的目标是语言文化的积累及语言的实际运用。在"福州市中考考试说明"中,这一板块共有十个知识点,大致可分为"积累"与"运用"两个部分。"积累"指常用字词,背诵默写、文学常识(包括"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等;"运用"一般指词语的运用、改病句、变换或仿用句式、整理句序、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这些内容在中考试卷中常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题型出现。从这一板块考查内容及题型设置来看,较为实用的复习方法是按知识专题逐项进行。要夯实基础,特别是字词积累、背诵默写,应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来掌握。

"大纲"明确规定"语法修辞不列入考试范围"。即不用名词术语考学生,涉及语法修辞等概念理解的试题如词类分析、短语结构、划分句子成份、划分复句、判断修辞方法等现在都已不列入考试范围了,但有关的知识也还要有所了解,因为在改病句、仿写句式等题型中,还会牵涉到相关的语法、修辞知识,只不过现在是从运用的角度来考查。

"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则体现修订版教材的特点,强调实际的人际交往和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方面的训练主要应集中在语言表述能力上,如"当众说话"、"参加讨论"、"讲述见闻"、"发表感想"等,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如发手机短信,撰写广告词、广播稿、标语、对联,看图表写说明文字,进行采访、调查活动,评说生活中的语言现象等。

二、"文言文阅读"板块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复习文言文的目标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诵读一定数量的名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里的"理解基本内容",首先是理解词句,然后是理解文意。也就是说,文言文复习要强调"言"、"文"并重。

所谓"言",指文言基础知识。如常见实词的词义(重在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常见虚词的用法(如之、其、于、而、以、为等)、文中重要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朗读的节奏划分、语气轻重等。所谓文,指的是文意的理解。从近年中考命题改革的趋势看,这方面的分值有所加大。有关专家认为,文言文阅读应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非语法知识和语言分析能力。作为中考,文言文阅读只求通其意,而不求通其法。即以了解文意为目的,而不考察古汉语知识。

所以,我们在备考中,要注重多读多背,在理解全文内容基础上,整理、积累文言词句,增强文言语感。要运用多篇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文言文阅读复习,词语、句子、篇章的内容、作者思想感情、主要写作手法等都可以比较,通过比较,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规律的把握。还应注重文言文今译的训练,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切的古汉语知识和古文化知识都可融汇于其中。

三、"现代文阅读"板块

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现在均取自课外,选材标准是文质兼美,意蕴深刻,体现人文内涵和素质教育导向。按修订版大纲和课标精神,现代文阅读要"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察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近年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已越来越重视对文章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摒弃了那种相互割裂的、琐碎的命题形式。重在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合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重在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理、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我们在总复习中,必须充分注意在新大纲、课标精神指导下这一命题思路的改变。

现代文阅读复习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地一味做题。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一方面的知识、能力有缺漏,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方案。一般的复习思路是:先根?quot;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各种文体知识复习要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先将这些基础知识复习透,在这基础上,着重突破五个考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可以运用课内外典型材料对这几点进行分项训练。从应试的角度讲,这几点训练到位了,考生才有一定的能力应对中考阅读题的考查。最后再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小说等各种文体的综合阅读训练。

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实践。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是创造。现在中考阅读题更注重对考?quot;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关注考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开放题的设置,为考生提供了思考、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将阅读吸收和阅读表达紧密结合。写读书笔记、佳作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四、"写作"板块

教育部关于中考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总的精神是中考作文试题开放度要加大,给考生以更多的选材、立意、选择文体自由发挥的空间。但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现在,写作的基本功训练有所淡化。所以,我们在总复习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写作不设审题障碍,不等于写作时不用审题;②淡化文体要求,不等于不要文体;③自由发挥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随意编造。一切的创新,都根植于深厚的基本功。必强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举凡缩写、扩写、改写、续写、读后感、小评论及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多种作文训练形式均不可编废,不抓写作基本功训练,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

写作训练应先求合格,合格作文的标准有四:①符合文体特点;②内容符合题意,要充实;③结构要完整;④语言要通顺。再求"写好",主要抓立意深、构思巧、选材新、语言好。这4点能突破其中一点,就有望达到一类卷。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现在的中考作文,国事、家事、校园事、窗外事、古今事,事事都可入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人口、环保、资源、网络、乃至伊拉克战争、非典疫情,件件皆可成文。关键在于,我们的学生,是否多一份激情,去关注时代;是否多一份理智,去感悟生活。一只眼睛要投向万紫千红的大千世界,另一只眼睛则要倾注于自己丰富充实的内心感受,唯其如此,才能拥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也才会有创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