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企业社会责任简介【精选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小伙伴们整理的企业社会责任简介【精选8篇】,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篇一

论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浅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

古典学派和自由主义学派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获得最大的利润”的传统经营观念很容易误解或曲解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这一阶段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有待补充和扩展。根据经济学家弥尔顿·弗里德曼的观点,我们应该以历史的视角,来看待这一传统的社会责任观有其合理的内核,但由

现代企业契约理论认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企业是在契约的基础上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制约与利益调和的关系体,而契约理论的前提仍然是产权理论。在企业产权明晰的特征下,以物质资本所有者为核心,以产权基础上的契约关系为纽带,以企业行为影响为判断标准,企业主体的独立性行为对契约关系及交易关系中各个体利益及外

经济学对外部性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意义的思考。科斯定理给出了这方面最著名的结论。根据科斯定理,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的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私人市场就将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配置资源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探索超出经济目标以外的企业行为目标的努力杂志网。韦斯利·K·米切尔强调理性经济决策,把经济决策建立在人类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上[17]。米切尔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通过使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分析与制度分析相结合,道格拉斯·诺斯解释了社会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决策,而经济决策又如何改变着社会制度[18]。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从企业“创生”之初就存在了。代表企业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中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利益,被以企业制度的形式约束固定下来。在固化了的企业制度中,企业经济责任、法律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

管理学一般认为“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不需要承担责任的特殊权力实际上是极少有的。泰勒、韦伯、法约尔、巴拉德等管理大师都讨论过企业权力问题[19]。一般而言,在企业内部一般存在法定权力、利益诱导权力、处罚权力、技术权力和个人魅力五种权力。而在企业外部,企业对政府的权力和企业对社会的权力一起构成了企业的“外权

对于企业内部来说,法定权力是企业因拥有资本而由企业法或公司法规定“与生俱来”的权力,企业行使法定权力必须承担对股东的责任。同时,企业也因为拥有资本而雇用职工、生

而在企业外部,企业对政府的权力是由企业对政府的义务为基础而获得的。企业向政府纳税,自然就取得了政府“保护企业”的权力杂志网。这些权力包括企业财产安全、生产经营正常秩序不受干扰和破坏、参加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并拥有一个有序的竞争秩序、依法进行民事诉讼并获得合法权益保护等。企业对社会的权力也是由企业对社会履行的义务为基础而获得的。包括企业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而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心而获得公众好评、对社区的建设而获得良好的社区环境、对员工关爱而获得员工“忠心”、对各利益相关者诚信而获得“有效合作”等。相反,如果企业不承担对政府的纳税之责、不顾及社会责任,那么企业对社会、国家的影响作用将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性。例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跨国公司利用其灵活的“内部定价”机制,规避所在国的关税约束和其他市场监管行为、企业使用童工进行“血汗工厂”生产、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等。当企业不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时,国家和社会也将剥夺企业相应得“外权力”,企业必将受到国家法律法规或社会公众无情的制裁。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外权力”虽然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但从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来看,随着政府“善治”体制逐渐建立,企业对国家的义务呈现缩小之势,而国家对企业的服务质量却不断提高,但从根本上讲两者间仍然是对应关系。另一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却呈现扩大之势,主要是由于原来的基础较差,企业对社会的责任覆盖面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企业的要求。

产产品、采购原材料、半成品、借款等,因此需要支付工资、对消费者、供应商和银行等负民事法律责任。这些都可以概括为企业为生产经营需要而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的责任。

力”杂志网。有时企业对政府的权力大,有时企业对社会的权力大,但企业对政府和社会的权力之和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上保持稳定性。但在企业“外权力”之外,企业还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而却没有与之相应的权力区域,也就是企业权力“鞭长莫及”之处,也就是企业权力与责任的“差域”。任何的企业都希望“差域”的面积越小越好。

管理学分析

责任和社会责任之间所形成的制度关系处于一种纳什均衡状态。纳什决策可能被选择的原因是纳什系列决策是相互的、最好的、拥有战略稳定性的决策[19]。没有企业仅仅改变自己的决策就可以做得更好。事实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种均衡结果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的结果,在这一博弈过程中人们往往选择放弃社会责任的行为理性。而且这种固化的企业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所以,今天当人们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之后,人们要改变企业放弃社会责任的行为“惯性”也是不容易的。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

杂志网。不过,“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讨价还价”实际上是很困难的。虽然外部性往往使市场没有效率,但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总是需要政府行为。在一些情况下,私人市场中的外部性也可以内部化。例如,有时外部性问题可以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

界环境均会造成非平等性或非对等性影响。因此,从企业行为主体的角度和企业产权控制特征来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为企业对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企业纳税的责任、企业捐款的社会责任、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等。

于现实的经济世界要实现完全自由竞争还缺乏很多条件,市场制度虽然是不可替代的,但仍有不足之处。而且整个社会的各项制度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制度间的闭合链条关系更重要,正确而全面的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内涵及其深刻意义,才是企业社会责任落实的前提基础。

经济学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 人民出版社,2005

[2]李玲玲。企业业绩评价--方法与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陈立勇,曾德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绩效与社会责任[J].湖南社会科学,2002,7

[4]古丽娜。公司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绩效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6

[5]胡孝全。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6

[6]卢代富。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J].现代法学,2001,4

[7]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中国企业家现状分析及企业家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评价[J].管理世界,1993,6

[8]王艳飞。企业战略性业绩评价探析[J].财会月刊,2000,2

[9]朱锦绣。非财务指标考核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经济师,2002,7

企业社会责任范文 篇二

(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传统社会关于商人的社会责任观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渊源。资本主义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当时企业社会责任观是消极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贝利(A.A.Berle)与哈佛大学教授多德(M.Dodd)围绕“企业的管理者是谁的受托人”展开了一场关于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论使社会责任作为学术问题真正登上历史舞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贝利-曼恩”的论战将其推向了高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利益相关者理论又为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理论研究的基础以及提供了研究的角度方向。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定义

理论界中影响比较大的是:社会四责任说(Brummer)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四种,即是企业经济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道德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四者相互并列。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说(Arichie B.Carroll)与前者不同,即特定的社会对企业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是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之义务。

两者所定义的都是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本文更赞同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基于一定的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的企业伦理与慈善责任(刘长喜,2005),该定义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前两者划分为他律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将后两者划分为自律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

二、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

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是由美国会计学家David F.Linowes首先提出的,他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是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等社会公共部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果的会计分支。黎精明(2004)则这样定义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者团体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比较两者,可以看出,两者都是衡量社会效果,但前者的主体是政府及企业等社会公共部门,后者的主体则是企业。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社会责任会计目标同会计目标一样,包括: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更多的中国学者将社会责任会计目标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为提高社会效益,具体目标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社会责任信息。

(三)社会责任会计的假设

王雪芳(2004)比较全面的分析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四个会计假设:(1)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根据特定的个人、集体或组织的经济权益来确定,这使得会计的处理范围得到扩大;(2)社会责任会计的记录、核算和信息披露以持续经营为前提;(3)社会责任会计也需要进行分期,社会责任支出的受益期很难确定,因此,这个问题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4)在计量上,采用多样化的计量形式,包括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

(四)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一般原则

社会责任会计的原则为8+3,即会计8项基本原则、社会性、政策性、充分揭示性。

其他的部分学者认为还应该包括:强制和自由相结合的原则;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原则;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等。

(五)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

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是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的具体化。王雪芳(2004)则对传统会计六大要素进行了演化和创新,认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包括四项内容:(1)社会交易:一个企业对社会环境资源的应用和提供程度。(2)社会资产:未来能给社会提供利益的经济资源。(3)社会负债:在可以确定的日期要用现金、劳务或其他资产予以偿付的那些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权。(4)社会损益: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的总称。

(六)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

宋献中(1992)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包括:(1)调查分析法,(2)替代品评价法,(3)历史成本法,(4)复原或避免成本法(6)影子价格法。

阳秋林(2005)则分别针对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四个社会责任会计主要的核算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计量方法。但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的确认和计量仍然处于一个不完善的阶段,就是因为每个方法都有它的缺陷所以大家才会不断的提出新的方法。

(七)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

随着我国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们也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讨论研究。

由于社会责任披露内容不规范,企业只披露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是当前中国存在的普遍问题,哪些内容是企业应当披露的呢?孙红梅(2011)就此问题选择典型企业为样本并结合国内和国外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认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应当披露:(1)企业经营成果和分配情况。(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3)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4)产品或服务的性能与安全方面的信息。(5)企业对社会福利贡献方面的信息。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内容是广泛的,随着科技进步,对以上问题的答案是随时间而不断变化的。

通过对前面的文献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所存在的问题:(1)社会责任会计缺乏相应的会计准则,学者们的探讨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2)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正处于探索阶段,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内容、方式都由企业自行决定,且以自愿原则进行披露。(3)实施成本高,由于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内容范围广,核算复杂且难度大,需要企业做大量的数据调查和分析。(4)社会责任报告所反映的信息失真,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企业在披露时常常“趋利避害”。

参考文献

[1]王雪芳,殷筱琴.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理论框架研究[J].财会通讯,2004.

企业社会责任简介 篇三

华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关于华为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拥有热诚的员工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端到端的客户化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全力帮助客户商业成功,并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不断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36家。

公司管理团队致辞

沟通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满足人们沟通需求、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电信行业的使命所在。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以“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作为愿景,运用通信领域专业经验,帮助不同地区的人们平等、自由地接入到信息社会,消除数字鸿沟,创造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绿色环保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我们成立了专职的节能减排工作团队,确保节能减排贯彻到产品与解决方案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交付和服务全生命周期中。一方面,通过开发更多的创新电信业务,我们帮助人们削减不必要的差旅、物流,减少社会的碳排放;另一方面,持续提高产品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动可持续能源方案的应用,协助运营商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

作为联合国“全球盟约”成员,我们将“全球盟约”倡导的企业公民权利与义务融入公司文化与商业活动之中。经过全体员工讨论,大家一致认同“至诚守信”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我们还发布了《华为员工商业行为准则》,要求所有员工在处理华为业务活动与业务关系时诚实守信、恪尽职守;我们设置了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进一步完善了员工保障与职业健康计划;我们通过建立供应商社会责任认证体系,引导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与我们一同履行企业责任。

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自华为成立以来,我们坚持稳健经营的理念。2008年公司保持了持续增长,合同销售额达到233亿美元,经营运作状况良好。截至2008年12月底,我们累计向国家纳税525亿人民币。

2008年,我们在全球开展了系列企业社会责任主题活动。本报告系统地介绍了这些活动,以及我们在消除数字鸿沟、绿色环保等领域的最新进展。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了解并对我们所作的努力提出意见。我们期待着和您一起,为行业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不断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08活动聚焦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全球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以实际行动履行一个负责任企业公民的承诺。

全力以赴 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华为第一时间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通信抢通恢复和保障工作中。同时,为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华为公司及员工向灾区捐款现金2630万元和价值5800万元的应急通信设备。

播种通信行业未来

2008年,华为启动“播种通信行业未来”计划,该计划覆盖了英国、阿联酋、泰国、摩洛哥在内的十余个国家。华为通过与当地教育机构合作,展开包括“华为日”在内的系列活动,为当地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通信行业新技术、新趋势的平台。

优秀学子奖学金计划

2008年,华为启动了优秀学子奖学金计划,在越南、印度、南非等国家和当地机构一起,设立奖学金,以帮助当地的工程类大学通信专业的优秀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新能源利用

华为积极推动可持续能源在通信行业的应用。我们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中国、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基站建设中。

2008年,我们在非洲地区多个国家部署200多个太阳能供电站点。

保障北京奥运通信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 篇四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社会责任;宏观调控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我国房地产行业一直呈现出快速的发展势头,并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在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有序的同时,局部地区也出现了房地产开发投资过热、投资性需求比例偏高、房价上涨过快、商品房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虽是局部问题,但不控制,会成为全局问题。房地产业目前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已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社会上关于开发商负面新闻的报道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房地产业,近年来,一直是投诉率最高、纠纷最多的行业之一。

在国家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有时几乎成了人们共同指责的对象。一个产业关联度如此之高、对国民经济贡献如此之大的行业,一个不乏优秀分子的企业群体,居然面临如此严重的信誉危机,实在值得所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深思。以上原因的产生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社会责任有所缺失。十七大报告提出“住有所居”的目标,政府要通过各种形式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也要在发展过程中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房地产开发企业要为社会“住有所居”的目标做贡献。

二、企业社会责任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规则的社会,市场主体的行为被形形色色的契约所规范。现代社会同时又是一个迅速变迁的社会,不管制度、契约的设置如何合理、有效,总不能在任何时候都面面俱到。制度管不到的地方就需要市场主体的责任感和公益心来弥补。尤其当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企业应当更多地体现出作为一个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而不能唯利是图。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正式定义虽经国内、外论坛多次讨论,却仍莫衷一是。国际上普遍认同CSR理念: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被社会各界人士提及,知名度耳熟能详。不但是国际间衡量企业成就的标杆,更被视为21世纪企业的绝对竞争力之一。在一场国际企业公民研讨会中,全球的重量级企业领袖不约而同表示,CRS是企业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扎根与永续经营的一把金钥匙,也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必修学科和重要学分。要谈CRS,首先企业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内部的价值观、伦理观和道德观,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影响社会和大众,自然而然成为受欢迎的企业公民。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家要有三良修炼,也就是以良心(诚实不欺的高尚品德);良知(学习国内国际行业的新知识),企划无私的社会回馈计划;同时辅助于良能(贯彻执行),让企业对当地社区和环境真诚付出,也借此紧紧抓住员工的向心力。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首份《中国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开发商认知度普遍偏低,只有半数左右的开发商听说过这一概念。导致“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公众印象,原因是复杂的。就自身而言,“企业公民”理念还没有建立,缺乏为社会履行责任的自觉性;就外部来讲,政府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在法律上也没有对企业设立基金会作出规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社会作用的发挥。因此,尽管这份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的房地产企业都开展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影响公众满意度的多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但不能否认,房地产业仍然被非议和诚信危机所困,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导致了整体企业形象的不佳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和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回报率的有所提高,房地产成了各类业外资本追逐的对象。加上行业门槛偏低,以及监控的漏洞,只要有资金实力,什么人都可以来做房地产。这些业外资本中,不排除一些企业确实想在房地产领域内长期发展,但也有不少是带着投机心理。因而,短视行为,投机心理,十分普遍。与此同时,在原有的开发企业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为了生存,为了掘取更多的利润,一些企业确实做了一些违背商业道德甚至行业规定的事情,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事实上,全国有三万多家房企,绝大多数都是诚信经营的,真正不诚信的5%都不到,真正哄抬房价的1%都不到。然而,房地产是一个百姓关注度高、产业关联度大、社会影响面广的行业,少数开发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就足以摧毁需要全体开发企业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起的行业信誉。它们的短视行为,不仅会葬送企业自身的前途,也已严重威胁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房价的过快上涨,社会责任的意识不强,使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牟取暴利”的指责

房价的过快上涨,是政府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的重点,也是百姓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产生不满的主要理由。房价上升过快,有其两面性。合理的一面是住房品质的提升、建材及土地成本的上涨、特定时期特定区位产品的供不应求等等。不合理的一面是个别地方政府打着经营城市的旗号,大发卖地财,推动地价上涨;少数城市大拆大建式的城市拓展方式,造成了被动需求的大幅增加;个别开发企业哄抬地价和房价;投资客炒作猖獗等等。虽然,房价的涨幅,并不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完全决定的,但过快上涨的房价,却让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无辜背上了“牟取暴利”的恶名。认为开发企业“牟取暴利”最大的理由,是房地产企业占有了因土地价格上涨而产生的增值收益。当然,作为房地产产品的提供者和房价的直接制定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稳定房价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却是完全可以的。在房价问题上,政府和社会之所以对开发企业不满,是因为房地产企业都希望房价上涨(人们是买涨不买跌),少数企业甚至哄抬房价,搞价格欺诈。

以上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并不全是开发企业的责任。要解决这些问题,也有赖于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大家都不要忙于撇清责任,而应勇于承担责任。作为行业主体的开发企业,无疑更应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行业繁荣的大局,更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为行业健康发展,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行业内的企业。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分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就是要在努力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建立自己企业的诚信体系,对未来负责——实践可持续发展;对行业负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对构建和谐社会负责——关注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和改善问题。

(一)诚信为本,建立合理的诚信体系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子贡向孔子求教治国之道,孔子答道:“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问如果不得已去掉一个呢?孔子说,可去“兵”。假如不得已再去掉一个呢?孔子说,可去“食”,惟独不可去“信”,因为“民无信不立”。诚信为本,是一个企业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商业伦理。房地产行业产业关联度高、社会影响面大、不仅关系国民经济大局,更牵涉到广大购房者的切身利益。开发企业要想改变自己的社会形象,成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必须首先从诚信做起。

合理的企业诚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业主诚信。业主,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为广大业主提供合格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是企业存在的意义所在。因而,企业在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必须做到:不偷工减料,不违规作业,确保工程质量;不做虚假宣传,不搞价格欺诈,履行公开承诺;强化物业管理,完善售后服务,及时妥善处理业主投诉,对已交付的小区能够终身负责,维护业主利益。

2.对投资者诚信。股东和股民,是企业财产的终极所有者。我们必须通过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全体股东作用,规范经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为股东和股民创造更多的投资收益。

3.对合作者诚信。首先,对材料和服务供应商诚信。住宅产品本身就是一个产品群,而不是单一的产品。要打造一流的住宅产品,不仅要有一流的开发商提供先进的开发理念,还要有一流的设计师、一流的施工队伍、一流的原材料生产企业、一流配套设施供应商及一流的物业管理企业提供包括规划设计、现场施工、材料供应、物业管理在内的诸多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因而,一个优秀的开发商必须必须与材料和服务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就是诚信。其次,对金融机构诚信。房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的行业。任何一个项目的开发建设,都必须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4.对社会诚信。依法纳税、参与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不仅是企业服务国家建设、体现社会价值、实现社会效益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诚信经营、规范管理的重要标志。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对未来负责——实践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50%左右的能源。我国是一个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资源实际利用效率很低的国家。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与此同时,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却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实心粘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2004年,我国的钢产量占全世界的26%,水泥产量占全世界的37%。目前,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总量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特别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趋迫切。作为能耗大户的建筑及房地产业,若不尽快改变现有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行业发展必将面临能源瓶颈。推广节能和节地建筑,是国家住宅产业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广大开发企业理应在这项工作中有所作为。

(三)对行业负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企业的规范经营是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今天,成果来之不易,更要珍惜。因为只有稳定而繁荣的市场环境,才能为企业营造一个合理发展的空间。一批地产骨干企业以身作则,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抵制市场经营活动中的不良行为。江西省部分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企业向全省同行发出十条倡议,把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成都市住宅与房地产业协会发起,成都万科、成都置信等5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联名签署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规范交易行为诚信承诺书》,向社会公布了诚信交易、不变相哄抬房价的十二条承诺。福州二十二家影响力较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媒体倡议,恪守诚信经营原则,做对社会负责任的地产商。包括跨国集团融侨集团在内的福州知名地产商表示,只有稳定的房价才有健康的楼市,才能保证房地产企业的稳健发展。他们倡议,对2007年8月31日前开盘的项目将不提价;新开盘的项目,决不哄抬房价。同时,他们承诺不违规预售商品房,不虚假广告欺诈消费者。他们还表示将接受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监督。目前,福州有300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而发出倡议的二十二家企业,无论商品房开工面积、土地储备均占总量一半以上。

(四)对构建和谐社会负责——关注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和改善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一直非常关注,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体现;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体现。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以历史的、社会的责任感来响应国家对住房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旨在保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这个出发点来说,是和企业的利益一致的。所以,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人群的住房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承担起它的社会责任。

五、结语

企业社会责任简介 篇五

尊敬的领导:

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只有切实做到诚信为本,人才能立,事才能成,业才能旺,国才能强。倡导的把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列入其中之一,可见诚信二字的重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讲诚信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无信不立的思想。强调无信不能立身,立家,立国,立业,国可以无兵,人可以无食,但不可以无信。唐代宰相魏徽把诚信称作国之大纲,因此,我国自古以来就把诚信作为人的正身之本,国家的运行之规中国_是最讲诚信的政党。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任何弄虚作假,欺瞒诈骗言行,都是与我们党的宗旨所不容。正因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讲诚信,中国_才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信赖,支持和拥护,从而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作为。年轻的一代,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

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家形象。靠诚信和智慧使。有过辉煌的昨天,靠诚信和智慧我们。公司也一定会迎来更灿烂的明天一个有诚信的社会是文明的,一个文明的社会必然飞速发展,对于小到个人,大到种族和国家发展是智慧而民主的,值得每一个人严肃去审视;去鞭策。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诚信,呼吁一种不容丧失的社会责任,理论性的道理也不在少数,而社会依然始终还是在法律的约束框架下逻辑性程序中予以制约而保持稳定和平衡,自觉自愿的人始终是在少数,这实在是一种人的不理智和不文明而制使社会走向落后的体现。

诚信意识需要得到广泛的普及,这不是一种思维,而是一种自觉的理念,现在我们对诚信的认识远远不够,甚至是扭曲的,呼吁力度也远远不够,甚至成了一种遭人唾骂的牢骚,这令“诚信”二字在社会中显得很苍白。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诚信的礼仪之邦,我们有过在人类史上灿烂辉煌的五千年文明,也是一个比较理性的民族,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却失去了很多精神文明的财富,导致了文明社会下的不稳定性,我们匮乏的不止是能源、物质和智慧,还有我们的精神良知和道德。

好在诚信是可再生资源,我们需要一种不宣的共识,捍卫诚信,是在捍卫一种不容丧失的社会责任,捍卫一个文明社会的尊严!古人云:诚信于君为忠,诚信于父为孝,诚信于友为义,诚信于民为仁,诚信于交为智。诚信渗透到各个方面,面对历史和社会,人们对诚信的选择有多大的保留啊。道德教育远离历史社会,让人们的选择是多么苍白无力啊。

对于诚信,社会上有太多的争议,我认为不是不要诚信,而且诚信是中国社会的稀缺资源,犹如万古沙漠,早该绿化了。问题是在一个有着几千年下信上不信,卑信尊不信,贱信贵不信历史传统的社会里,道学家式的空洞的诚信说教即使是没有愚民之嫌,也必然流于形式。真诚的诚信教育,就不应该把起点放在要不要诚信,而应该放在怎样建立诚信,使社会多点诚信。因此对于诚信的建立不仅是每一个家庭、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全人类的责任。

诚信是最宝贵的美德,是我们取信于人的根本,没有比信任危机更可怕的了。信任危机是社会的毒素,是我们蔑视诚信所付出的代价,它无声无息却充满负面的能量,足以销蚀人的勇气和良善,更会使一个国家、民族丧失最后的团结精神。

企业社会责任简介 篇六

关键词: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02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汽车工业、重化工业、房地产、电力工业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加上随之而来的城镇设施的建设的加快,助推了煤炭行业的发展。但是煤炭的过渡采掘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资源枯竭、安全事故频发、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煤炭行业如何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从2012年开始,定于每年5月份召开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2013年度共有14家大型煤炭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载体,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实践中是否发布报告以及报告质量如何已经成为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重要依据。截止2013年6月30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煤炭行业企业一共有39家,其中沪市29家,深市10家,2013年有17家公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本文以这17份报告为样本,对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与问题做如下的陈述和阐析:

一、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从历年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统计来看,自2009年度至2012年度维持一个上升的趋势,2013年度较2012年减少一家,从2011到2013三年连续披露的上市公司有12家,从历年的披露数量来看,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充分说明煤炭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和信息披露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见表1。

表一:煤炭上市公司披露数量统计表

资料来源:2009——2013年煤炭企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报告编报标准不统一。统计发现,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标准主要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发布的G3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_《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2008)、《编制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06)、《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中国_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等。其中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发布的G3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使用率很高,总体上来看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标准并不统一,甚至还有部分企业没有采用外部标准而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2013年煤炭上市公司披露的17份报告中没有任何编制依据的占,有编制依据的占,其中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发布的G3为依据的报告占,其次是中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和深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分别占和;再者是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的相关披露规范。编报标准的不一致直接导致了报告形式的五花八门,篇幅长短不一,涵盖内容不一致,语言不统一等,报告之间缺乏可比性。见表2。

表2:煤炭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报依据统计表

资料来源:2013年煤炭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3.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完善,负面信息披露不足。从17家煤炭上市公司的报告来看,报告缺乏实质性内容,没有达到传递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仅强调企业有履行社会责任而没有披露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且披露内容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数据。以神火股份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为例,披露内容包括六项,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服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职工权益保护、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这六项内容中,大部分都是泛泛而谈很少涉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内容空洞,无法令人信服,感觉在走过场。在“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中,对节能环保指标方面无任何量化数据,并且没有披露相关的具体环保措施。

另外,大部分的企业仅披露好消息,对公司盈利情况,慈善事业,社区贡献以及员工培训等进行大幅报道,而有关生态环境的修复,资源开采率,安全事故和员工福利等方面的内容一笔带过。如4月份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中煤集团公司上海大屯能源公司孔庄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7人被困,经全力抢救,其中3人成功获救,4人死亡。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防治水措施落实不到位,7432材料道工作面掘进作业导致采空区透水。但在中煤能源的2012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有关该事故的只有一句话“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公司组织开展了煤矿防治水专项安全检查。”对事故的原因,善后处理工作只字未提。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完整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更是对广大投资者的误导和不负责任。

4.社会责任报告通过第三方独立验证的很少。从2013年披露的17家报告来看,只有3家通过第三方验证,中国神华、潞安环能和中煤能源。不经过第三方审计的社会责任报告,是没有足够的公信力的,没有较强的可用性。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更没有对社会责任报告必须通过审计的规定。

二、煤炭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改进措施

1.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企业对其的重视程度,企业是否重视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理念,所以从根本上提高报告的质量,就要从根本做起。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监管混乱,事故频发,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为什么用“带血的煤炭”来形容中国生产出来的煤?为什么煤老板到处挥金如土?为什么地陷在不断发生?显然这是因为中国的煤矿缺少社会责任感,因此,必须改善煤矿生产的形象,加强社会责任理念。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环境来看,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作为强有力的权力机构,在该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以国内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大煤矿安全事故的惩治力度。另外,煤炭行业监管部门等应切实负起责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监管机制,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采取有力的奖惩措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奖励,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处罚,增加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再者,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与监督作用,尤其是媒体舆论的导向。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周围社会环境存在着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故社会舆论和监督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看似为企业的责任,实为与企业相关的利益团体共同的责任,只有通过各方的积极沟通、协调与合作,在符合既定的条件下寻求整体利益最大化,才能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披露的到位实施。

2.加深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价值的理解。

图1 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这样描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社会责任报告既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工具。见图1。作为沟通和交流平台,社会责任报告具有以下三个主要作用:①向社会公开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②有助于利益相关方判断企业的履责表现;③通过企业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共同推动企业履责行为。作为内部管理工具,社会责任报告具有以下三个作用:①促进管理者和员工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内部形成责任文化;②重新审视公司经营的理念、制度和方针,规避社会责任风险,发现新的增长机遇;③进行内外部对标,发现企业经营短板,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I)对报告的价值有这样的阐述:如何从报告得到最高的价值?我这里没有去写最好的报告,报告的组成应该会产生一些价值。我们第一个建议,很多公司,很多人会把报告视为对外沟通的工具,事实上它也有这样的作用。但同时它也是一种管理工具,而且它的管理工具的作用比对外沟通的作用更重要,你要先说就必须先做。编写报告也是很好的机会加强内部的沟通和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范文 篇七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中央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事关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共分八个部分,包括前言、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查、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典型案例、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选择、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促进机制。

报告前言阐述了研究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

报告第一章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演变历程着手,立足适应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了原创性的探索。

报告系统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国际上的发展,按照社会关注的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个别研究、广泛关注、全球发展三个阶段。在个别研究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焦点主要在于理念的纷争,争论的重点是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否应该承担利润目标以外的其他社会目标。在广泛关注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展,研究主体从学者、NGO一直覆盖到研究机构与政府;聚焦重点涵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和动力等各个维度。在全球发展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众多国际组织都试图提出标准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此外,报告还简单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我国的发展,从简单的贸易壁垒认识、公司法学角度的研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已经在我国形成了初步共识,即企业不仅要对所有者负责、追求利润目标,而且要对员工、用户、供应商、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以追求可持续发展。同时,报告指出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需要。

报告重点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报告在深入分析国际国内超过50个定义的基础上,原创性地提出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维度:内容(履行哪些责任,WHAT);方式(如何履行,HOW);动力(为什么要履行,WHY)。报告按照WHW三个维度对国际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分歧和不同的关注重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炼,为未来我国研究人员剖析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内容与结构奠定了重要基础。

报告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应该满足四条标准:一是有利于准确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二是有利于指导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深入推进;三是符合常识和中文的表达习惯;四是符合企业社会责任深入研究的需要。按照这四条标准,报告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应该系统回答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企业要履行哪些社会责任,如何履行,为什么要履行;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专业术语,实际上是中文表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简称;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应该引入利益相关方概念,这样既能适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需要,又符合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基本趋势。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引入利益相关方概念,有利于深入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方式与过程,同时适应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客观需要。

报告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循法律、道德和商业伦理,自愿在运营全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按照这一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指企业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任的行为,所谓负责任是指企业行为要符合法律的强制约束、社会道德的价值规范和企业推崇的商业伦理,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或内容,按照企业能否自我选择的程度,可以划分为必尽之责任、应尽之责任和愿尽之责任;按照企业负责的对象不同,可以划分为利益相关方责任和环境责任。利益相关方责任又可以划分为:股东责任、员工责任、用户责任、伙伴责任、社区责任、社会公民责任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可持续发展责任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一是要把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企业运营过程;二是强调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自愿追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包括:两大内部动力,分别为价值观推动和企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两大外部动力,分别为法律规章和社会道德的约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发展方式提出的要求。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机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括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法律规范的自觉遵守;第二,道德伦理的高尚追求;第三,企业价值的充分体现。

报告在分析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和中央企业需要面对的主要社会责任议题基础上,提出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履行社会责任是中央企业的天然使命,也是社会对中央企业的普遍期望,并且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议题,既包括了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议题,也包括了中央企业的特殊社会责任议题。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可以按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中央企业作为整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报告梳理了八个方面;二是中央企业作为特定个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报告梳理了两个层次,基本责任和表率责任,各包括六个方面;三是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报告梳理了六个方面。

报告第二章回顾了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主要理论。介绍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两次著名论争。分析了企业社会回应思想和企业社会绩效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三个主要支持理论:利益相关方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和“社会投资”理论。并重点介绍了利益相关方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贡献。介绍了企业社会绩效与公司财务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企业财务业绩的提高。

系统整理分析了欧盟、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多个西方国家和机构的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规政策及其发展的情况。从公司法、环保政策法规、劳动法、产品责任与消费者保护四个方面介绍了上述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的演变过程及其企业社会责任法规政策环境的特点。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健全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环境对我国的启示:一是创造条件让职工参与立法,二是公司法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条款应为授权型,三是改善我国慈善捐赠减免税收制度,四是征收环境税,五是政府公共环境信息,六是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七是完善劳动立法,八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九是发挥中间力量和非官方机构在政策法规制定中的作用等。

综合归纳了当前国际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发展的五方面趋势:一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力量多元化,二是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化趋势日益发展,三是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呈现标准化趋势,四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五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约束力量不断增强。适应国际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当形成多种力量共同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局面,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与提高企业竞争力密切联系起来,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报告第三章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系统梳理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规范,从人权保护、就业促进与社会保障、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反腐败与反商业贿赂、公益捐赠与社区共建等方面介绍了有关政策法规的基本内容。研究了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十个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消费者、环境保护力量、员工、媒体监督和责任评价、责任投资运动、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商业伙伴、世界社会责任运动和研究人员。按照国有企业、外资在华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类型划分介绍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的情况。

报告第四章根据调查问卷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为今后推进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从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看,当前中央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社会责任意识总体水平较高,对国有企业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认识较为统一。积极看待社会责任作用,认为提高企业形象和员工凝聚力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驱动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量力而行。从利益相关方看,中央企业最为重视股东和政府的需求,外部利益相关方并非其履行社会责任主要压力,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多是出于“内生”考虑。从社会责任内涵看,许多企业认为保持良好财务状况、确保企业利润、技术自主创新并非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多数中央企业认为社会责任的具体范围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来确定。从社会责任实践看,中央企业表现良好,企业经济业绩突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积极反对商业贿赂,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客户关系,接受客户反馈意见,重视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审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事业。从社会责任保障机制看,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社会责任的管理机构,没有在董事会决策中建立保障利益相关方利益的机制,绝大部分企业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的融合程度很高,与股东、员工、社区的信息披露和沟通及时,向社会信息的渠道不够畅通,社会责任报告的比率不高。

报告第五章介绍了六家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实践,按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了国家电网、中国海油、中远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移动的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

报告第六章介绍了近年来中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中央企业在上缴国家财政税收、保障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承担完成国家重大项目、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成绩突出,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报告提出中央企业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努力成为国家的经济栋梁和社会企业的榜样。一是要做依法经营、诚信守信的表率;二是要做坚持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的表率;三是要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表率;四是要做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表率;五是要做以人为本、推进和谐创建活动的表率;六是要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表率。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 篇八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009-03

1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日益受到尊重并得到落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内,追求利润最大化使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动力,企业成了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在这种引擎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也有了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人民生活得以明显改善。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和谐面临挑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从微观基础来看,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微观载体―企业―没有充分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贾生华,郑海东,2007)。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也开始致力于社会事业,尽社会责任,将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联系起来。如许多企业将“绿色”、“环保”、“节能”等作为营销的主题;加强对员工培训,使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相统一;热心捐助慈善事业,帮助弱势群体。然而,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企业当前的整体表现仍然与人们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也推动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2 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发展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RS)问题的讨论从进入20世纪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其实早在1900年以前,一些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就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了初步认识,如早在1899年安德鲁・卡内基就在《财富福音》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公司社会责任”的观点;日本的涩泽荣一和德国的沃尔特・拉特瑙提出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处理好其周围社会的关系等。但是,传统的关于工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并不像它所称的那样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是讨论“工商业者的社会责任”。其中最大的注意力则集中在工商业者在业余时间以及企业之外应该或是能够做些什么(Peter F. Drucker,1973)。

随着企业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一系列社会问题是由企业发展所引起的,企业应该对这些问题的发生负责。民众的不满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政府开始对企业行为加以控制,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20世纪30-4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贝利(Adolf A. Berle)教授和哈佛大学多德(E Merric Dodd)教授的争论。贝利认为企业管理者只能作为企业股东的受托人,其权力都是为股东利益而委托的权力,企业的惟一目的在于为股东赚取利润,股东利益始终优于企业其他潜在利益者的利益(Berle,1931)。多德不完全同意贝利的观点,他认为公司是既有营利功能又有社会服务功能的经济机构,在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及其相应的法律观念变革进行考察后,进一步指出:“公司经营者的应有态度是树立自己对职工、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社会责任感”(Dodd,1932)。这场争论持续了近20年的时间,最终以多德接受贝利的观点即:企业在履行经济职能的同时也应该履行部分的社会责任而告终。(田祖海,200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五六十年代,人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探讨从经营者转向企业的慈善捐赠问题和深化经营者社会责任职能的探讨(田祖海,2005)。在这一时期的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政治上比较稳定,公司在社会中的势力增强,同时新税收法也鼓励公司为慈善事业做出捐赠。在美国公司捐赠得到法律的认可,企业的捐赠行为异常活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得到了大众的接受。但这一时期以曼恩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对此表示反对,并与贝利进行了一场辩论,批评了贝利同意多德将企业经营者视为企业所有利害关系人的委托人的说法。不过,随着时间发展曼恩的思想也发生变化,部分承认企业可以承担社会责任。

20世纪70-80年代,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上许多学者仍持有不同意见,但这些意见更多的在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理论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利益相关者”的概念于1963年由斯坦福研究院首次提出,1984年弗里曼(Freeman)给出了一个广义的定义,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Freeman,1984)。他的观点与当时西方国家正在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不谋而合,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赞同,并成为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关于利益相关者界定的一个标准范式(贾晓慧,符正平,2007)。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全面的,也是必须的。这一时期,虽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等一些崇尚自由经济主义的学者仍然拒绝承认企业的社会责任,但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迅速发展,广义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继续得到发展和扩大,并且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支持。同时,现实中的企业开始积极地承担起各种社会责任,主动地甚至是前摄性地考虑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陈宏辉,贾生华,2003)。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一种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概念“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应运而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发展逐渐由以企业为中心、利润至上转向以人为中心、生活至上。伴随着发展中心的转变,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和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公民”就是在这个时代转换的大背景下,对现代企业的地位、角色和职能的思考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企业把自己看成社会公民,另一方面指企业把企业的员工看成是企业的公民(陈进华,2007)。“企业公民”的确立从哲学和伦理上对企业进行了重新定位,如果这种观点得到广泛认可,则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成为一种必须,并且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综上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将其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古典观”,以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为代表,主张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企业只要使股东的利益得到了满足,就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表现,至于其他人的利益,则不是企业要管和所能管的;另一种是“社会责任观”,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管理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员工、所在的社区乃至政府等)负责(周三多、陈传明,2005)。

尽管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但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在公司的社会参与与经营绩效之间有着正的相关关系。而最有意义的结论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公司的社会责任行动会显著损害其长期经营业绩”(Stephen Robbins,Mary Coultar,1996)。

3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3.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论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理论界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Longo&Bonoli(2005)认为造成这种结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责任内涵的复杂性以及各类型责任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这些因素导致我们不可能完全定义责任的外延有多宽泛”(徐二明,郑平,2006)。卡罗尔(Carroll)认为最早可查考的论述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是Chester Barnard(1938)的《管理者的职能》,J.M.Clark(1939)的《商业的社会控制》,和Theodore Kreps(1940)的《商业社会质量的衡量》。但当时学者只是提及企业社会责任,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细致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正式论述是在20世纪后半期,Howard R.Bowen在1953年出版的《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开创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的先河,并被学者们认为是第一本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权威书籍(王新新,杨德峰,2007)。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至今,国际上比较认同的含义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肖素平,2007)。

3.2 卡罗尔“金字塔模型”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专注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研究,其中最有声望的是卡罗尔(Archie B.Carrol)。他于1979年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概括,形成了社会责任的四个类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觉责任(1991年改为“慈善责任”),并形成从底部到顶部“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的“金字塔模型”。卡罗尔强调这四个责任并不是相互排斥,也不是相互叠加的,这样排列的目的只是强调社会责任的发展顺序。比如,在历史发展中,社会首先强调了企业对股东的经济责任,然后强调企业的法律责任,最后才强调企业的伦理责任和自觉责任。(王新新,杨德峰,2007)。其四个方面具体内涵如下:

(1)经济责任(Economical Responsibility):是企业最基本的责任,企业必须生产和销售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获取利润,使企业本身得以生存与发展。

(2)法律责任(Legal Responsibility):企业必须遵循相应的法律与法规,在特定的法律环境下生存,是政府对企业所做出的明确的要求。

(3)伦理责任(Ethical Responsibility):这种责任并没有一种强制性或规范性的约束,但它却是社会成员对企业的一种期望与要求,需要企业自觉履行。

(4)自觉责任(Discretionary Responsibility):企业自愿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法律所要求承担的,例如慈善捐助、对口支援、进行公益性活动等。

3.3 企业社会责任二维模型

除了卡罗尔提出的“金字塔模型”之外,Quazi和Brien在对现有观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他们的“企业社会责任二维模型” (Quazi,Brien,2000)。该模型运用广义与狭义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CRS)的成本与收益两个维度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分为四类。它很好地将众多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不同论述融合其中,各个学者的观点、各个企业的实践都能在其中找到一个坐标。具体如下:

(1)古典观点:对企业而言履行社会责任只会带来成本,因而企业的责任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社会经济学观点:履行适度的社会责任可以带来收益,企业可以在满足社会责任需要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3)现代观点:履行社会责任可以给企业带来持续的收益,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企业获取收益的一种手段。

(4)慈善观点:即使履行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会有意识地参加慈善活动。

4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在理论界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比较滞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但经济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由企业来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已成为一种共识。本文在总结了众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者与企业家一起共同寻找企业活动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利益结合点,以实现“双赢”的结果。许多企业之所以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主要是因为他们将承担责任作为企业的一项负担看待。如果承担社会责任是以牺牲企业为代价来弥补社会的不足则它始终是不稳定的,也是不正常的。学术界也有责任通过研究找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既能促进企业价值的提高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2)作为政府,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督促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另一方面也要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加以保护。政府要从维护社会利益和保证社会运转的需要出发,以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社会公共管理者的身份,以国家立法和行使政府权力的形式,建立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等约束体系,并强化执法力度。同时,对企业从事慈善事业等行为也要通过税收等手段加以保护和鼓励,从而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3)加强对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教育与培训。许多企业家都没有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的增加,也会通过提升企业形像等方式给企业带来收益。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在公司的社会参与与经营绩效之间有着正的相关关系,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公司的社会责任行动会显著损害其长期经营业绩。因而作为企业家要端正态度,从自身的长远生存和发展考虑,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强化企业自律精神,并从经济和组织形式上,保证社会责任的具体落实。

(4)加强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媒介、消费者协会和工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我们不能再从单一的视角来看待,而应该从企业、社会、政府三方协同的视角看待。社会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受益者,除了对企业加以监督,也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加以尊重。

参考文献

[1]Carroll,Arehie B.1979.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4:497-505.

[2]Quazi,Ali,and Brien,Dennis.2000. An Empirical Test of a Crossnation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5:33-51.

[3]贾生华,郑海东。 企业社会责任:从单一视角到协同视角[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徐二明,郑平。 国际化经营中的企业社会责任[J].软科学,2006,(4).

[5]陈宏辉,贾生华。 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观的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

[6]周三多,陈传明。 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