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风险评估方案范例【优秀8篇】

风险评估方案 篇一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有资产控股公司;组织结构;工作流程

一、国有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

公司现阶段具体审计与风险管理组织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审计与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总部的治理结构以及平台公司、子公司和所属及托管机构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此时原本公司已建立了风险管理两道防线。其中总部各职能部门和各事业部、子公司、所属机构为第一道防线。该防线需各部门和机构从自身角度出发,控制本部门的风险来源,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针对相应风险制定应对措施。第二道防线为董事会直接选拔任命的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公司原本的审计管理部门。这条防线是从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方面入手进行的防控措施。但是,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需要应对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变。特别是在改革的大环境下,国家和社会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也就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多。而国有控股公司仅设有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并未将内部审计人员与风险管理人员区别出来,也未成立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这致使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不够完善,不能较好地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二)国有控股公司风险管理工作流程不清晰

公司目前问题突出表现在:公司对风险的分析能力一般,并且对事前防范不够重视,公司在风险分析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敏感度,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不能及时察觉并防范,也没有养成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的习惯,对事前防范的工作流程安排不清晰,这样一来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过于被动,往往是风险已经发生以后再疲于应对风险,更重视的是事后发生的风险,并不能较好地做到在风险发生前主动预防纯粹风险的发生;风险除了造成损失的纯粹风险以外还包括机会风险,机会风险会给企业带来利益,所以企业只一味地考虑纯粹风险的行为,会导致企业错失机会风险带来的收益。

二、国有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再构建

(一)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再构建

根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七章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内容可进一步改进组织结构,国有控股公司应将审计与风险委员会拆分为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审计委员会。这样一来,原本的风险管理两条防线将会变成三道防线。而风险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建立风险管理控制的第三道防线,该防线的作用为负责审查股份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监督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自我评估,协调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事项。

(二)风险管理工作流程的再构建

国有控股公司应按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通知内容,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流程。

1.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定期收集每个环节或者每个部门容易发生的风险点,汇总整理成风险信息进入风险识别流程。这样一来,可以加强各部门员工对风险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从风险未发生前进行识别和应对,减少未做好事前防范而导致公司因纯粹风险发生造成损失。

2.进入风险评估流程。(1)汇总并整理公司各部门发现的潜在风险问题,根据企业自身管理现状和需求,提出对风险评估的具体要求。(2)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和风险指数,制订风险评估计划。在这一过程中,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协调和指导各风险对应部门制订计划,对跨职能部门或者分类不清晰的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做好风险评估工作计划。(3)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风险评估计划进行审批。董事会对审批通过后的风险评估计划进行备案。(4)根据风险评估工作计划,各具体风险管理部门应将各项任务落实到本部门与此相关的具体应负责的风险评估人员身上,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由具体负责人员开展对应的风险评估工作。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风险识别、分析等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意见,持续观察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评估进程,组织和协调跨职能部门的活动。(5)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和风险指数,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在这一过程中,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协调和指导各风险对应部门编制报告,对跨职能部门或者分类不清晰的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组织相应人员进行调查并自行编制风险评估工作报告。

3.制定风险管理策略。(1)确定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要求。风险管理策略是为了解决需要对重大风险进行优先管理的年度风险评估以及专项风险评估提出的风险和风险监控流程所确定的风险,并由此提出了风险管理策略。(2)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总公司制定的风险管理战略要求制订适合各自分子公司的风险计划,并严格监督实施,及时真实地编制风险管理策略报告反馈给相应部门。(3)各分子公司的风险管理负责人和相应部门的领导需对风险管理策略报告进行审核,并召集与报告项目有关的职员核实制定策略的可行性。如可行性较低应重新制定相应计划;如风险管理策略报告涉及重大事项,风险管理委员会无法对其事项进行授权审批的报告,需交到总经理办公会审批。通过的风险管理策略报告须再次提交给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风险管理委员会需提出整改意见,并发回风险管理负责人进行修改,通过审批的风险管理策略报告需向资产经营部上报并进行备案。董事会应对风险管理策略报告进行最后审批。(4)具体管理措施。公司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加以组合,以实现成本效益最低的最佳风险管理。

4.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1)制订适合自己公司实际情况的实施计划。国有资产公司旗下存在不同类型的分子公司,存在风险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当组织各风险管理部门在公司总体风险战略部的总体安排上制订分子公司具体风险的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到各项风险管理部门。各个风险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完善整体布局和人员分工,并对风险管理策略中的具体风险制订相应的任务实施计划,制订的计划需提交给审计委员会进行指导监督。(2)汇总编制重大风险应对计划。(3)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将发现的重大风险汇总整理后,编制应对计划并交予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重大风险应对计划,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后经董事会批准的重大风险应对计划交由风险管理委员会上报到资产经营部并记录在案。(4)实施重大风险应对方案。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具体风险管理部门根据重大风险应对计划,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工作,具体风险管理部门将自己负责的应对计划落实到部门具体人员,有专人负责执行和实施应对计划,如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可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做到奖惩分明。而对于跨职能部门活动应由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应部门合作完成应对计划。(5)方案实施跟踪。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应针对不同的风险应对计划,提前向相关风险管理部门提出风险应对实施报告所需要提交的具体要求,各相关风险管理部门按要求编制报告并上交给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需随时跟踪风险应对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根据风险应对的需要及时调整预案。如应对方案涉及重大调整,需重新通过前述决策程序审批后实施;如需修改风险管理策略,提出修改建议,启动风险管理策略制定流程。

5.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1)制定风险管理监控自评估。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监控需要,制订风险管理监控自评估和检查工作计划,并应至少在每年年度风险评估后,对原有风险监控上报标准的适用性进行一次重新判断,根据管理需要提出修订意见。当风险管理策略报告中涉及风险监控的自评估方案有变化时,风险管理委员会应修订相应监控上报标准。(2)进行日常监控。具体风险的对应部门应根据各自风险管理责任,对本部门工作所涉及的风险进行监控。(3)编制部门风险监控报告。各部门应定期对本部门风险监控情况进行总结,编制部门报告,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4)汇总编制的风险监控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各具体风险管理部门上报的部门风险监控报告进行汇总,结合期间监控到的风险或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情况,编制公司风险监控报告,上报总经理办公会,并提交到董事会进行审阅。

参考文献:

[1]石晓峰。M公司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2.

[2]任秀梅。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3]唐勐。浅析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2(05):104-105.

[4]杨玉华。内部审计的新发展———风险审计[J].商业会计,2006(03):20-21.

风险评估方案 篇二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主动维护稳定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对全县交通运输系统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先期预知、先期评估、先期化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确保系统社会稳定。社会风险评估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第一责任意识,坚持科学发展,稳定为重,切实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的必经程序,切实做到科学评估在前,有效预防在先。

二、范围和内容

本实施方案所指的社会稳定风险是指局属各单位(科室)在交通运输工作中涉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措施等。

(一)风险评估范围

1、交通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中涉及群众利益土地征用、拆迁补偿等方面的有关事项决策;

2、涉及公路、工程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方面的有关决策;

3、涉及重大国有资产处置;

4、涉及系统内企业组织结构、产权结构调整等;

5、其他涉及群众利益方面的有关事项决策。

(二)风险评估的内容

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以下四个方面内容逐一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一是合法性。主要分析评估事项决策的制定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所涉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政策、法律依据是否充分;二是合理性。主要测评是否适应大多数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否超越了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可行性。主要测评事项决策或政策出台的条件是否具备,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查报批程序和周密的可行性论证,时机是否成熟;四是可控性。主要分析评价是否存在引发的苗头性问题,是否存在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是否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有化解矛盾的对策措施等。

三、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

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实施单位(科室)是稳定风险评估和维护稳定的责任主体。

四、评估程序和步骤

(一)全面掌握情况

对拟出台的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交通各责任单位、机关各科室要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走访群众、民意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真实了解所评事项的基本情况,为预测评估提供全面准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二)准确评估风险

根据掌握的情况,按照评估内容,对重大事项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重大问题,逐项进行科学分析,准确预测、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估。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人员、相关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与决策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群众代表参加论证会、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会后形成明确的论证意见。

(三)制定化解方案

针对分析研判的具体问题,制定有效化解的方案和处置不稳定因素及重大问题的预案,做到解决问题与重大事项推进工作同步安排到位、同步开展工作。

(四)编写评估报告

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各责任主体要根据评估情况编制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内容:1、基本情况和相关政策法规简要说明;2稳定风险预测评估情况;3、预防和化解工作预案;4评估结论。实行四级预警机制:即存在重大风险的为一级风险,作出不予实施结论;存在较大风险、短期内难以解决的为二级风险,作出暂缓实施的结论;存在一定风险但可以控制的为三级风险,作出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后实施的结论;风险较小的为四级风险,作出准予实施的结论。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及按规定必须填写的走访、座谈、论证等有关的表格、资料,由各责任单位(科室)在实施前报局社会稳定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五、工作要求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实施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各责任主体单位要充分认识实行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班子,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确保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顺利实施。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系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风险评估方案 篇三

关键词:反贪办案 风险预警 处置预案

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我国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积极预防、化解社会风险,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制度创新机制的新举措。[1]目前,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在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机关还没有建立健全。就如何建立健全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这一问题,笔者谈一下自己的愚见。

一、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概念及特点

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检察机关反贪工作当中一项重要的业务,它是指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在侦查办案过程中,对于潜在引发个人极端行为、、涉检上访以及社会舆论负面评价等风险的案件,进行评估、预警并制定相应处置方案,把办案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的一种前期防范措施。

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特点:第一、适用领域唯一性。对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涉案风险进行的评估工作适用于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且只能由检察机关的反贪部门案件举办人员作出,侦查人员根据办案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出相应预防措施,必要时检察机关其他部门给予一定配合,但仍然以反贪部门为主导。第二、评估内容全面性。反贪办案风险评估应当综合考察涉案的各个方面。例如犯罪嫌疑人身份、犯罪嫌疑人身体状况、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征、犯罪嫌疑人的职务级别、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关系、涉嫌犯罪数额的大小、涉案款物的用途、犯罪嫌疑人的家庭情况等。第三、启动阶段特定性。反贪案件属于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办理一般经过初查、立案、侦查等流程。其中,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立案是犯罪嫌疑人的违法行为可能受到刑事追究的关键阶段,具有法定的标准和严格的审查程序,反贪办案风险评估在立案阶段启动,如果启动提前到案件初查阶段,可能会对后续工作保密性造成不利影响,启动滞后则会发挥不了其应有作用。因此,立案阶段是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启动的最佳时机。

二、构建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背景

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涉案犯罪嫌疑人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较强的个人素质、复杂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背景。涉案因素错综复杂,同时给此类案件的侦查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风险。因此,构建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反贪办案过程中潜在的社会风险予以准确评估、及时预警和制定处置预案显得较为紧迫。构建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既是检察机关防范社会风险客观要求,也是检察机关探索管理创新举措之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检察机关反贪部门是我国惩治腐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由于其查办犯罪嫌疑人多是身居要职、社会关系较为复杂,反贪侦查人员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风险。这些风险,在某种意义上是由于反贪侦查人员执法行为粗暴、处理方式方法草率、矛盾化解不及时而引发的。但主要是由某些外部客观因素造成的,如犯罪嫌疑人个人极端行为、其家属无理纠缠、或其他不明真相的群众聚集滋事、举报人对于没有立案认知偏激、甚至极少数敌对分子试图借机破坏社会稳定的大局。而这些因素所引起的社会边际效应危害性远远大于它们自身危害性。

因此,建立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显得十分迫切。在对案件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的前提下,对拟采取的各项侦查手段进行充分的研判,在此基础上作出客观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化解应对方案,才可能有效地化解、预防社会风险的发生。案件查办最终达到让政府满意、群众满意、组织满意的效果。在此种意义上可以说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防范社会风险客观要求。

尽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与之相配套的社会管理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检察机关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2010年最高检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建立健全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机制,把反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机制与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职责范围相结合,各个内部机构制定出相应部门风险评估机制。联系到反贪部门具体职能,只有公正廉洁、依法办案,提高工作效能,规避风险,化解矛盾,方可真正地体现了反贪工作的管理创新,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应运而生。因此,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正是响应最高检提出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与公正廉洁执法的要求,也正是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努力创新社会管理新举措,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创新。

三、实施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意义

有利于促进依法办案,提升反贪工作管理水平。办案之所以存在风险,固然主要由犯罪嫌疑人极端行为、犯罪嫌疑人家属或其他不明真相的群众等外部因素造成的,但是有的是由于没有依法办案引起的,例如办案不规范激发犯罪嫌疑人采取极端个人行为进行对抗;侦查人员缺乏正确的执法办案理念,甚至极少数侦查人员不法侵犯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给社会带来较为恶劣的影响等。另外,还有少数侦查人员习惯根据工作经验来研判办案,没有树立起基本的办案风险意识,给反贪办案埋下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就是要将反贪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把以往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并形成制度加以贯穿实施,在实践中,更好的指导反贪工作,有效地预防、化解反贪办案潜在的风险。

有利于办案规避风险,深入推进反贪工作。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秉承了公正廉洁、依法办案的执法理念,有利于侦查人员精确排查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容易引发风险的因素和关键节点,及时发现诱发办案风险发生的成因。根据排查结果及分析成因,反贪侦查部门及时作出客观、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化解、预防处置预案,有效的规避了办案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有利于反贪部门准确分析总结引发办案风险的社会矛盾所在。深入推进反贪工作,可以通过检察建议、法制宣传、蹲点帮扶的等方法和途径,有针对性地对社会矛盾易发地区、人群的进行综合管理教育,把易引发办案风险的社会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防止反贪办案风险的发生。

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树立检察机关良好社会形象。当前社会处于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转型期,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利益。如果对贪腐官员不加以严惩,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党就会失去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建立有利于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建立,反贪部门能够提前预警和采取预防处置方案,把办案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建立促使检务更加公正、公开、透明,依法办案、文明执法的公信力将全面提升,有利于检察机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四、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构建

(一)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基本原则

职责明确原则

案件承办人作为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直接责任人,负责对经办案件的初评工作。反贪部门负责人则为风险评估预警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办案风险初评工作。案件分管检察长作为领导负责人,负责对办案风险评估和审核工作。案件承办人、部门负责人、分管检察长三级管理制,实现了办案主体与责任主体的有机统一。

评防结合原则

风险评估与风险预案是反贪办案风险评估机制两个基本环节和内容,风险评估侧重于对案件具体情况深入了解,精确排查引发风险的因素和关键节点,对可能引起犯罪嫌疑人极端行为、群体性涉检上访事件和其它不稳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客观准确的综合评估结果,根据风险的大小做出一定等级的预警。风险预案是针对风险评估结果做出的应对措施,它的目的消解反贪办案风险,最大限度降低反贪办案风险发生概率。风险评估是前提和基础,风险预案是任务和目标,两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实现风险评估与风险预案有机统一,在动态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实现与风险预案的联动衔接,构建两者的互动机制。谨防风险评估与应对预案衔接环节相脱离,否则,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2]

综合效果原则

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要求办案人员依法办案,公正执法,在办理案件,使案件办理取得理想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历史进程效果。在案件的办理过程中体现宽严相济的原则,既犯罪嫌疑人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又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社会效果。对尚未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对象,能够起到威慑作用,有利于促使他们投案自首。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净化社会司法环境,加快社会法治化进程,最终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历史进程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二)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评估内容

反贪部门在启动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后,应按照以下9个方面内容进行排查评估:1、拟立案犯罪嫌疑人的主体资格,犯罪嫌疑人主体是否适格,既法律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主体及其他适用主体。2、涉案犯罪嫌疑人身份,是否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有涉外身份等。3、拟作出撤案决定是否会引起举报人上访或者造成社会舆论过激反应。4、对案件性质进行评估,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重特大案件、是否为纪委、人大等移交、是否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是否涉及重大民生工程项目等案件。5、拟采取的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是否会因为身体状况恶化导致犯罪嫌疑人意外死亡。6、拟采取的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是否有缺陷,是否会由于其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其自残、自杀等过激行为。7、拟采取的财产强制措施合法,是否会造成犯罪嫌疑人家属基本生活困难,扣押的物品是否属于犯罪嫌疑人家属基本生活必需品。8、案件的定性、定量是否准确,是否会因定性定量偏离法律规定从而引发群体性过激行为。9、其它可能给办案带来风险的因素。[3]

(三)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风险等级

针对以上提及可能造成办案风险的因素,对其进行对办综合评估,笔者认为可以把办案风险分为三级:一级风险(重特大风险):可能导致大规模或者相关人员采取自焚、爆炸、行凶等个人极端行为的;或者在特殊时期群体越级上访,造成及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使检察机关形象严重受损。二级风险(较大风险):犯罪嫌疑人采取自残等个人极端行为;犯罪嫌疑人近亲属威胁检察机关办案人员人身安全,或者在社会上散发谣言扰乱社会安定,在新闻媒体上诋毁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可能对检察机关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三级风险(一般风险):犯罪嫌疑人对相关法律政策存在较大疑虑,从而产生严重的抗拒心理;其近亲属或相关当事人阻碍相关调查取证;犯罪嫌疑人家属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出现无理缠访等情况。[4]风险等级评估标准,应根据案件事件变化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级别,并及时调整、完善应对措施和处置方案。

(四)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评估机构和程序设置

检察机关内部应设立案件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成员由检察长、主管反贪局的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案件管理中心负责人等组成,负责对有重特大影响的贪污贿赂案件、及反贪部门呈报的案件进行评估、审核。反贪部门成立案件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成员由反贪局局长、业务骨干组成,负责对本部门办理的存在风险的案件进行全面评估。

反贪案件风险评估工作应当实行个人评估与集体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由案件承办人深入了解案情背景情况,对办案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并制定有效可行的评估程序确保各环节开展有序且紧密衔接:案件承办人在受理案件后,对潜在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案件综合分析,依据法律法规政策,结合具体案件中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充分考虑社会矛盾的复杂性进行评测,如有符合上述所列风险等级情况的,提出风险等级评估建议,并填写《案件风险评估预警审批表》,并在汇报案件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向反贪局长提出。反贪局局长应当及时组织本部门业务骨干进行评估,形成明确具体的风险评估论证意见,提出风险预警等级建议并拟定防范处置方案,报领导小组审核、评估,随办案环节流转和审批。

反贪案件风险评估须实行一案一评估制度。承办人并出具《反贪办案风险评估情况报告》,对存在的风险和评估理由进行详细说明。部门内部对该案件风险进行初步评定,对出现风险等级升级的情况,承办人应逐级报告,及时调整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方案。其中认为属于二级以下风险评估则应由反贪局长向案件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提交《案件风险评估预警审批表》并附《反贪办案风险评估情况报告》以便于其审核。

(五)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处理方案

对于反贪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承办人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灵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如思想工作、法治教育、释法说理、专家心理辅导、公开听证、引入人民陪检员制度、联合接访、司法救助、舆论引导、法律手段等,逐一予以分析应对,最后进行化解和防范。此外,对于超出反贪部门职责范围的风险处置方案,或者经反贪部门积极执行风险化解、防范措施后仍可能出现矛盾激化或风险未得到有效化解的,应当呈报有关领导,研究新方案。必要时取得相关部门的协助,积极开展风险防范工作。特别是对于存在重大紧急办案风险、预警级别很高的案件,反贪部门应当及时将相关情况向分管领导报告,果断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或升级。

参考文献:

[1]陈建雄 陈 茜。试论反贪办案风险评估机制的科学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2(6)。

[2]谢鹏程,孙春雨,莫纪宏。检察机关如何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机制[J].人民检察。2010(13)。

[3]陈磊。反贪部门实践涉检风险评估预警化解工作机制探析[J].人民网。2010(7)。

风险评估方案 篇四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手术室;护理风险;预防措施

0引言

在临床上,腹腔镜手术属于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由于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较小、术后恢复速度较快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但在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时,常会出现各种护理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本文分析探究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的84例临床治疗资料为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将84例患者均分为参照护险组42例患者,实验护险组42例患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情况如表1提示,数据对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后续研究。

1.2方法

给予参照护险组患者行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给予实验护险组患者行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联合护理风险评估管理模式。参照护险组[3]:护理人员需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密切观察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等。实验护险组:一是评估手术室护理风险[4]。①在手术前,立足患者的实际病情,剖析准备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遗漏问题,并就因手术准备不充分可能引发的不良结果进行深入分析。②就手术室环境状况,分析可能对患者手术效果造成的影响,包括患者可能出现低氧血症的概率和感染的概率。③对于护理操作中难度较大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手术可能诱发的不良后果等。二是制定及实施手术护理风险方案[5]。①以手术室风险评估结果及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控方案,并于手术前严格遵守手术室护理风险管控要求,对其进行自查,同时对于存在问题进行更正,以确保手术室护理风险管控能够满足患者的要求。②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手术室的温度变化密切关注,始终确保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③密切关注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血氧指标变化,一旦患者血氧浓度降低,需及时联系主治医师,并同步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措施。④为确保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的每一项操作均需细心完成,做到有效、有质量。

1.3观察指标

(1)观察评估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主要指标有[6]:体位伤、电灼伤、气肿、感染。(2)观察评估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时,代表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评估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风险发生情况

如表2提示,实验护险组护理风险发生率较参照护险组明显更低,且P<0.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观察评估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情况

如表3提示,实验护险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情况均较参照护险组明显更少,且P<0.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以上探究可见,在临床上腹腔镜手术多用于治疗各种腹腔疾病,该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损伤,其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特别是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7]。但由于腹腔镜手术对操作技术的依赖性较强,其不足是实际应用过程中极易引发护理风险,严重影响患者正常治疗效果。如手术前未能充分准备导致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手术室内湿度及温度控制失误诱发患者上呼吸道出现感染;对患者体温维持失误致使患者患上低氧血症等[8]。可见,有效的护理风险预防措施对于确保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中安全是极为重要的。本次探究结果提示,全面分析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风险,并以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控方案,于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对于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综上所述[9],通过对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尽管其护理风险种类繁多,但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联合护理风险评估管理模式之后,手术室风险发生率大大降低,使得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该风险管控模式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艳。风险意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1):71,77.

[2]苗青。在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手术室风险管理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12):139-140.

[3]康利玲,李硕。腹腔镜手术护理风险以及预防措施[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55(03):353-355.

[4]彭春梅,林春梅。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4(27):138-140.

[5]郑国媛。风险护理意识对手术室护理安全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24(01):90-91,98.

[6]刘琦,王颖,刘莹,等。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2):51-52.

[7]王红。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风险与预防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1):199,207.

[8]张苏琼。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风险与预防措施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5(04):53,56.

风险评估方案 篇五

一、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为发挥职能和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保障

1、制定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由于每个案件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个案情况不尽相同,其存在的风险隐患程度也不同,在结合工作实际的情况下,制定《公诉案件风险评估工作办法》。确立公诉案件风险评估的原则,建立风险评级制度,将案件风险分为一、二、三级预警,即当事人存在部分疑虑,没有明确表示息诉的列为三级风险,拟提抗的、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当事人有不满意见、存在明显上访苗头的案件列为二级风险,当事人对案件拟作决定和处理意见有强烈不满情绪,明确表示要群体赴省或赴京上访的案件列为一级风险。根据案件的不同特点启动相应的预警级别,细化了风险评估工作流程,规定了承办人初步确定风险等级后提交科室讨论,同时提交风险评估报告,科室确定等级后研究防范、控制和化解措施,科室对三级风险等级提出处理意见。检察委员会对二级风险等级决定处理意见,检察委员会在对一级风险等级决定处理意见的同时,报县委政法委。同时承办人要将风险评估报告及时通报控申部门,并配合控申部门进行风险化解工作。针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和申诉理由,承办人对证据认定、法律适用和结案理由作详细地释法说理工作,努力做好申诉人的心理疏导工作,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从案件承办人的的评估预测,到部门负责人的初步评定,直至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的最后核定,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激化社会矛盾的风险案件。

2、明确风险评估范围、内容,确保有章可循。公诉环节的风险评估预警工作是案件审查的基础,在受理案件之初应进行风险预测和评估并使之贯穿于公诉工作全过程。所以在创建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中确定公诉案件风险评估的范围,将建议撤案;不的案件;涉众型案件;有可能引起或个人极端行为的案件;轻刑刑事犯罪案件;对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存在意见分歧等案件列为风险评估的范围。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拟作出不决定的案件中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态度和意见,原侦查机关的态度和意见;刑事和解赔偿协议中经济赔偿是否到位;拟不予抗诉案件中被害人或申诉人的意见以及被害人或申诉人上访的可能性等;拟作出追诉决定的犯罪嫌疑人能否作出有罪判决等。由于有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在处理具体案件时有了可遵循的依据,有效地化解了案件中出现得矛盾。

4、落实责任制度,责任量化到人。“谁办案、谁评估,谁决定、谁负责”,承办人和部门负责人是风险评估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对案件风险作出准确判断,主管领导和风险领导小组是风险评估的最后保障,必须把好化解风险的最后一关。对应当评估预警的案件,承办人严重不负责任,应当进行评估预警而未落实的,或评估失误、未采取有效防范化解矛盾措施,引发非正常访等不良影响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部门负责人和承办人员的责任,并在评先创优和干部选拔任用上实行“一票否决”。

二、 分类预警 突出工作专业化

我们根据案件特点不同,风险隐患产生的原因不同,风险矛盾点也不同,其存在的风险隐患程度也不同的特点,将案件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风险预警预案和工作方法,突出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专业化。

1、轻微刑事案件的风险预警。在审查这类案件时重点了解案件产生的背景、原因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诉讼请求,充分运用刑事和解等方式,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努力做好当事人的心理疏导工作,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2、公诉机关作出相应决定,可能造成涉案人员缠访缠诉的案件的风险预警。公诉机关在认真审查案件后都会做出相应的决定,除了依法提起公诉外,还有一部分会做出不案件、建议侦查机关撤回案件等。对这部分的案件我们在工作上侧重做好充分的释法说理工作,以此化解由案件的处理所引发的矛盾。

3、涉众型经济案件的风险预警。在涉众型经济案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非法经营案相对较多。审查这类案件时一方面侧重了解涉案人员的人数、经济状况、财产损失状况及犯罪嫌疑人的财产状况,是否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等;另一方面积极推行被害人代表制度,因这类案件一般被害人人数众多,

在如何处理案件的问题上会出现分歧,办案人员充分了解各

方诉求,最大限度上对案件处置达成一致。

三、多元衔接及时化解矛盾

公诉环节的风险评估预警,就是对办理的案件可能引发

、个人极端行为、缠诉闹访等有可能危及社会稳

定、公共安全和扰乱各级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部

门的正常工作秩序的涉检风险隐患进行风险预测、评估,

提出防范措施的预警工作制度。在公诉环节建立风险评估预

警制度,对于尽早发现和掌握案件的风险隐患,及时制定应对

措施,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检察内部部门相互衔接,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公诉

部门与控申、侦监部门相沟通,对可能涉及的涉检矛盾进行化

解,案前公诉部门与侦监部门建立信息互享机制,对在批捕阶

段可能出现的矛盾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防,案中与控申部门

相沟通,充分发挥检察部门的矛盾化解优势,控中部门在

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有可能存在风险的问题及时通报给公

诉部门,各自发挥部门优势,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切实将出现

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与行政执法机关的衔接,融解社会矛盾。处理矛盾最

佳的时机是矛盾产生的萌芽状态,因此越早发现和掌握矛盾

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导致的风险,就能越早制定应对和防范

措施,在最初阶段消除矛盾产生的原因,将矛盾所带来的风险

降低到最低程度。我院通过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定期座

谈、研讨,加强了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的衔接,并以此作

为公诉案件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外部途径。

3、检察机关与其他司法机关衔接,增强了化解矛盾的实

效性。司法机关内部衔接是新形势下机制的创新,这种方式

在案件风险评估机制中可以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检察机关

与公安机关的衔接,有助于提前了解案件的矛盾点,引导矛盾

在侦查工作中及时化解,在案件移送审查前及时建立案

件风险评估机制,化被动为主动。检察机关与法院的衔接,主

要体现在与民事诉讼的衔接。在案件被害方由于某些原因得

风险评估方案范文 篇六

一、 工作目标和任务

把单位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措施等制定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对重大事项实施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先期预测、先期评估、先期化解,充分尊重和运用预测评估结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单位稳定和发展问题的发生。重点围绕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固定资产监管、项目建设和科室职权运行等方面,从科室层面和个人岗位层面着手,认真梳理工作流程,明确业务环节,查找业务风险,制定防控措施,建立健全权责对等、制衡有方、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编制完成单位《内部控制手册》。

二、 风险评估与控制范围

本次风险评估单位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科室层面风险和岗位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1、科室层面风险主要包括:科室内部岗位设置不合理、 岗位职责不清晰、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内部控制管理机 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2、岗位业务活动层面风险:主要包括经费收支、物资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其他风险; 本科室职能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风险,如办证、查办 案件、处理投诉举报等工作中的风险。

三、活动步骤与时间安排

本次风险评估是在单位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职能科室全面参与的专项活动。其主要步骤包括:

(1)8月中下旬,单位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单位里组织召开了由各处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培训和安排;

(2)会后,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形成科室工作风险评估报告,单位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单位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各科室自查情况和抽查情况,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3)12月初,总结风险评估和整改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编制完成学校《内部控 制手册》。

风险评估方案 篇七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禁毒法》、《戒毒条例》、《禁毒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禁毒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社会面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工作,完善全镇吸毒人员分类分级管理,切实预防和减少吸毒人员肇事肇祸,降低社会危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任务

全面实施全镇社会面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坚持“全面排查、突出重点、综合干预”的工作原则,严格落实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管控工作,增强管控能力,切实杜绝“失控漏管”现象,进一步深入推进全镇禁毒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全镇社会面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管控工作,成立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管控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范磊任组长,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肖唯涵、司法所所长张歆任副组长,刘贵良、黄建挺、廖国秀、游连根、李德生、杨一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肖唯涵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此外,成立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管控工作小组,组成人员为:刘发根、肖啸、龚九根、黄立云、曾九如、各村(居)党支部书记、禁毒志愿者和吸毒人员家属。明确派出所民警、626专职社工、乡镇医务人员、村(居)委会干部、禁毒志愿者和吸毒人员家属工作分工。

四、工作职责

1、禁毒办:负责社会面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管控工作方案制定和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考评追责等工作。

2、626服务站:依法对本辖区内登记在册的本地籍社会面吸毒人员,以及在本辖区内长期生活居住的外地籍社会面吸毒人员进行全面排查,摸清现状、逐人分析、分类评估,掌握吸毒人员的“落脚点”,对吸毒人员建立台账(一人一档),逐人制定管控方案,充分利用吸毒人员综治管控信息系统,密切关注全县各类吸毒人员动向,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漏管、不失控。

3、派出所:负责本镇吸毒人员的管控和禁毒信息综合应用系统的录入和更新工作,对去向不明、人户分离等吸毒人员,要尽快查清下落,重新纳入管控,会同626服务站定期核查列管人员现状信息,对裁决社区戒毒人员和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出所吸毒人员做好衔接工作和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工作。

4、司法所:负责对涉毒和有吸毒前科的刑满释放人员做好衔接并加强管理、帮扶和安置,对社区服刑人员中的吸毒人员积极开展矫正帮教,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供司法援助。

5、卫生院:负责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吸毒人员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心理辅导,对戒毒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6、民政所:负责开展吸毒人员救助服务工作,落实符合条件吸毒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措施;积极帮扶吸毒人员开展自主创业。

7、劳保所:负责对吸毒人员做好就业指导,落实就业失业登记、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对符合条件的吸毒人员提供社会保障,落实失业保险待遇和基本医疗保障,帮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

8、各村(居):负责对本辖区内吸毒人员做好摸排工作,填写好吸毒人员个人档案,并按时上报吸毒人员吸毒人员登记表(附件3)。

五、分类分级

1、分类流程:由镇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管控工作小组依据分类标准,坚持“全面排查、逐人分析、科学评定、动态调整”原则,逐一提出风险分类评估意见,经派出所审核后,再报镇风险分类评估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确定风险类别,情况特殊的,可由县公安机关直接确定风险类别,确定为高风险类、中风险类人员名单报县禁毒办备案。(附件: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审批表)

2、分类期限:社会面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有特殊需要(如重要活动)可随时开展风险分类评估。不符合对应情形的,风险类别应逐级下调或对应上调至相应类别。

3、分类级别:根据社会面吸毒人员的染毒情况、行为特征、处置状态、社会危害程度等,综合评定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3种类别。

吸毒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入高风险类:(1)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或者严重违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的;(2)因吞食异物、自杀自残或者因严重病残暂时无法收押、收戒的;(3)有精神障碍诊断或有精神异常、行为失控表现的;(4)有因吸毒引发的危害公共安全、严重暴力、肇事肇祸前科或扬言报复他人、报复社会的;(5)有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扰乱公共秩序等行政违法行为,或有家庭关系紧张,殴打家人,损毁家庭财物行为的;(6)其他具有现实社会危害性,或者有肇事肇祸可能,需要纳入高风险类管控的。

吸毒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入中风险类:(1)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措施的;(2)怀孕、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等特殊情形暂时无法收押、收戒的;(3)强制隔离戒毒期间所外就医的;(4)被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或者刑满释放回社区未满3年的;(5)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出所未满3年且未被责令社区康复的;(6)其他存在潜在社会危害性,需要纳入中风险类管控的。

吸毒人员有高风险、中风险情形中的多种情形的,按风险等级较高的情形定级。

戒断3年以上吸毒人员及其他状态社会面吸毒人员,列入低风险类管控。

六、管控工作

(一)基本管控措施

社会面吸毒人员风险分类管控实行动态管控,吸毒人员管控工作小组要坚持“户籍地为主、居住地为辅,双向管控、双向追责”原则,按照“谁采集、谁负责,谁录入、谁维护”的要求,建立吸毒人员信息实时采集、动态维护、质量倒查机制,采取“三定”措施(即定期走访、定期谈话、定期尿检)做好信息采集工作,信息采集必须坚持见面排查,查清真实身份,如实采集现状信息,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吸毒人员风险分类管控档案,并及时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做到吸毒人员身份信息真实、吸毒人员现状情况真实,管控吸毒人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真实;登记上网入库的吸毒人数与公安机关实际掌握的吸毒人数一致,每名吸毒人员在数据库和档案中的信息与吸毒人员实际现状一致。

(二)不同类型吸毒人员管控要求

1、高风险类社会面吸毒人员:对高风险类社会面吸毒人员,管控工作小组要从严落实管控措施,对因吞食异物、自杀自残或者因严重病残暂时无法收押、收戒的,派出所应当密切掌握其行踪动向,发现其具备收押收戒条件的应当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收押收戒,继续违法犯罪的应当依法予以查处打击;对有精神障碍诊断或有精神异常、行为失控表现的,有因吸毒引发的危害公共安全、严重暴力、肇事肇祸前科或扬言报复他人、报复社会的,其他具有现实社会危害性,或者有肇事肇祸可能的,派出所应当带领管控工作小组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密切掌握其活动动向、规律,发现有精神病症状或者有肇事肇祸行为苗头的,应当督促和协助其亲属落实治疗看护措施;对随时可能发生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应当列为公安机关情报预警处置对象,并动员其家属做好送医就诊工作,发现其有违法犯罪行为时,应当依法予以查处打击;对于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或者严重违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的,应当及时核实情况,收集固定相关证明材料,按规定依法查处。以上高风险类吸毒人员,原则上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帮教谈话,进行一次尿检,其他状态的高风险类吸毒人员,管控工作小组应当密切掌握其行踪动向,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帮教谈话,进行一次尿检。

2、中风险类社会面吸毒人员:对中风险类吸毒人员,管控工作小组应开展走访调查、见面谈话和法治宣传等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吸毒抽检,原则上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帮教谈话,每年至少进行2次尿检。

3、低风险类社会面吸毒人员:对低风险类吸毒人员,管控工作小组应做好动态信息跟踪,了解其活动情况,关注其现实表现。原则上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帮教谈话,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检或毛发检测。

对社会面吸毒人员帮教谈话,对象不局限于吸毒人员本身,对其家属、周边群众、救治医疗机构等了解的情况均列入范围。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广泛发动。各村(居)、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社会面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管控工作,务必要把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管控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在2020年5月31日前,风险分类评估完成率达50%以上;2020年12月31日前,吸毒人员管控率达到100%以上,对评定为高风险类的社会面吸毒人员,发现一个管控一个,确保不漏管、不失控。

风险评估方案 篇八

问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去年8月,施某将400万元汇入自称是黄金交易分析师的王某(实际就是宓某)指定的账户用以炒黄金期货,一直非正常亏损,到今年初实际损失70万元,随后宓某下落不明。施某向警方报案后发现宓某逃到了杭州,遂赶到杭州将其扭送至警方。

针对此案的特殊情况,检察官立即依照“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将此案定为较大风险等级,上报后落实稳控化解措施。随后向施某解释此案不能批捕的原因和证据方面的问题,取得其理解;此外又几次找宓某谈话。经过检察官的一系列工作,宓某承诺退赔被害人的损失并先行赔付了20万元。日前,该院对宓某依法作出了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三位一体”成为参与社会管理重要举措

据了解, 2008年以来,上海市检察机关探索建立了涉检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受理的案件和线索是否存在引发、激化社会矛盾等执法风险进行论证评估;对有可能发生风险的发出预警,并根据确定的风险等级,对风险源进行分析研判,依照法律规定和有关刑事司法政策等防范、化解矛盾。2010年10月,上海市检察院下发了《涉检风险评估办法(试行)》,从责任、范围、流程、效果等方面规范风险评估工作。在办案各个环节建立风险“评估、预警、化解”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执法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已成为该市检察机关参与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2008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先后对1160余件涉检案件进行风险评估预警,及时防范风险隐患920余件,有效控制230余件,确保了上海世博会等重大社会活动的稳定。

化解矛盾会加剧案多人少的矛盾?

在奉贤区检察院,干警树立起“执法办案是业绩,化解矛盾也是业绩”的观念。对所有受理的案件、线索和反映干警执法办案问题的投诉均纳入风险评估范围。对执法办案风险细分为当事人风险和社会风险两大类别,由低到高分为无、一般、较大、重大、特大等5个风险等级,设计了4种格式化风险评估预警文书,使评估预警操作过程有序规范、简便易行。在执法办案风险化解有标准可依的同时,该院还与公安、民政等职能部门相衔接,协同化解执法办案可能引发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