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丰碑》教案(精选7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高考家长帮为您精心整理了《丰碑》教案(精选7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丰碑语文教案 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自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

(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五)研究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①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抓重点词:a.4个“可能”;b.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②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

a.理解“单薄破旧”的含义。

b.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天气冷,装备差。)

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8-12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第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①再次显示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画面,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

(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②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和安详?

(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对比

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②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③感情朗读第11-12自然段。

(6)理解“丰碑”的含义:

①联系第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先理解“丰碑”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丰碑;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b.充满必胜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六)。总结

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独自练习朗读,边读,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些句子深刻的含义。

2.小组内每个同学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互相评议。

3.小组推荐人选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二)学习。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并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神态变化写的详细,以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对红军部队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写得简略。)

(三)。总结

分小组讲自己课下准备好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讲,看谁讲的最感人。

(五)布置作业

1.熟记本课的生字。

2.在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丰碑》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语言文字,从军需处长的动作中理解他的神态为什么是镇定、安详的,进而体会他的献身精神,进一步理解“晶莹的丰碑”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精神崇高纯洁。课前搜集有关长征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课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共同探究不懂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探究活动

如果为“丰碑”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丰 碑 篇二

小语第十册22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残酷、严峻、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

三、教学难点 :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认知: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及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3、能力:感情朗读,体会文中含义;勾、画、标、注重点词句;质疑、解难,想象等综合能力。

一、导入  新课

1。(课件出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配乐《长征组歌》)师用低沉的声音描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22.

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题可能为:什么是?文中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

二。新课

1。那为什么课题是?同学们,要想理解好这层含义,就得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感情。(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学提示:a。勾出生字词,难读的多读几遍。

b。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c。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检查自学:

a。认读生字词。

b。解词

c。这篇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3。自学质疑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a。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b。小组汇报,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让学生写在黑板上。

问题1。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问题2。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问题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

4。重点研读解决第一个问题

a。以四人小组讨论,组长组织,争取每个成员都参与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

b。交流讨论结果。

主要知道学生体会“环境恶劣”“装备差”以及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启发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可能”?同时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c。同学们想象得很合理,是啊,可能太多了,前进途中困难重重,红军所面临的考验的确非常严峻。正因如此,将军非常担心,非常忧虑,那么,在困难面前,将军是怎么做的?(让马)说明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爱护战士,勇敢)

三。小结

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我们的将军英勇无畏。这支队伍在前进途中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将军思索着。同学们也一定很想知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e。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将军被深深感动了。只见他(出示将军敬礼的动画图,引导看图,说图。并出示文字,比较“他敬了一个军礼”和原文的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f。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军礼饱含着无限的崇敬和哀悼!(屏幕动画展示军需处长变)风更狂了,雪更大了,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生接读)

2。研读问题3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成了一座晶莹的?

a。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组讨论交流。

b。面对此情此景,将军还用说什么呢?(引读最后一段)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疑问吗?

重点理解“沉重”“坚定”和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c。胜利当然属于这支队伍,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战争的炮火,社会主义建设,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历史证明,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胜利将属于这支革命的队伍!

三。作业

如果为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结束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重点感悟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穿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设想:

一。导入

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答)

(课件展示画面,教师随着音乐和画面有感情地讲述)(略)

二、新课

回忆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

问题2。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问题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

1。研读问题2

(课件展示要求:用——画出描写将军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用。标出反映将军神态变化的词语。

汇报交流:a。将军“愣了一下”是为什么?

b,将军为什么由“愣了一下”到“发怒”?我们先看看老战士冻死时的样子。(屏幕出示军需处长的画面和第七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思考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神态?

c、将军看到这样的情景,认为是(引读),于是他(引读)。

d、正当他怒不可遏时,有人小声告诉他,(学生接读)。这时,将军“愣住了”。“愣住了”和“愣了一下”有什么不同?

“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启发学生联想)

语文教案-《丰碑》 篇三

一、看拼音写汉字。

二、多音字组词。

三、词语搭配。

四、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改在括号里。

1.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须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坐晶莹的丰碑。(  )

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恕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

3.红军队伍在恶劣的环境中行进着,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忽然袭激。(  )

五、联系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里打“√”。

1.“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因为:

(1)见到将军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也不敢走开。

(2)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将军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3)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默外,还能说什么呢?

2.课题“丰碑”的含义是:

(1)高大的碑。(  )

(2)赞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他是将军和战士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

(3)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后,看上去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

六、阅读片断,按要求做题。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1.解释下列词语。

镇定:

安详:

2.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比喻句的画(×)

(1)萤火虫尾部的一粒发光的东西,好像挂着灯笼一样。

(2)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3.填空。

老战士倚*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说明他;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说明他;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身上,表现他。

答案:

一、队伍、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冻僵、倚*、光秃秃、塑像、豹子、覆盖、晶莹

二、

三、

四、1.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须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坐晶莹的丰碑。(需、座)

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恕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怒)

3.红军队伍在恶劣的环境中行进着,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忽然袭激。(突、击)

五、1.(3)2.(2)

六、1.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忙的意思。安详:从容不迫,镇静的意思。

2.(1)(√)(2)(×)

3.十分疲劳,想歇息一下;对遇到严寒折磨早有思想准备,所以不慌不忙,十分镇定;一心为了别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黑七

那一年我从军校毕业,分到铁道兵某部当排长,当时跟着工程车到团部接我的就是黑七。

黑七是云南大理人,因为脸黑,又是七班班长,所以大家给他取了这么个外号。在我们连,班、排长们都爱跟黑七开玩笑,只要黑七在场,一定言必称“黑”,并推而广之,凡是“黑”的谐音,也都拿来,向别人介绍黑七,会说“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某班长”。弟兄们还喜欢把“瞎说”叫“黑说”,“乱来”叫“黑来”,打牌时出错牌了,叫“黑出”;馒头蒸得稍微黄一点,也牵强附会说“炊事班你们简直‘黑整’,这种‘黑不溜秋’的玩艺也敢端上来?”黑七对此从来不恼,总是憨厚地笑笑。有时还打趣说,你们都是“黑社会”,满口“黑话”!

上任不久,我们奉命到山东修建兖石铁路,我们排的任务是建“老猫沟中桥”。

那天我们开始放炮,尽管事前进行了培训,但爆破时还是出了点意外,一共是多少炮,记不清了,炮声静下来时,我们发现少了一两炮。是一炮还是两炮?谁都没有把握。负责指导的营部技术员让我们等等。过了一会,“轰”地一声巨响,果然冒出一炮!还有没有?大伙的心悬着。足足又等了一支烟工夫,再没有动静了。我前思后想总觉不放心,就鼓起勇气说,大伙别动,我先上去看看。实际上当时我的心都快蹦出来了,据战友后来说,我的声音在颤抖。就在这时,一只手臂挡住了我,是黑七。“排长,我来。我在家放过炮,有经验。”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两样东西交给我,冲我一笑,猫着腰向禁区跑过去。

很快,他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大伙的心都提了起来,谁也不敢大声喘气。突然,“轰”!又是一声巨响,这声音不啻晴天霹雳,大伙儿的脸都白了。我领着头向禁区跑,眼泪外涌。就在这时,硝烟中冒出了黑七,黑红的脸上,露出一口雪白的大牙,这家伙,龇着牙乐呢。气得我破涕为笑,捅了他一拳!

原来真有一门哑炮,是引线中途灭了。这胆大妄为的家伙,竟重新点燃引线,可真够玄的!后来我才知道,他交给我的,是他当月的津贴费和一封没写完的家信。而他入伍前,压根儿就没摸过雷管炸药!

晚上,我叫上几个班长,第一次违反军规,偷偷躲在帐篷里喝酒,硬逼着黑七给我们几个“压惊”。我们异口同声说:“黑七啊,哥儿们让你给‘黑(吓)’死了!”

阅读提示:

短文先写黑七憨厚的个性,再写他怎样只身冲向禁区去排除哑炮。你喜欢这个铁道兵战士吗?喜欢他什么?

牵强附会:勉强把两件没有关系的事拉在一起。

——本文选自湖南大学出版社《阅读与训练》

挤油

我上小学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苦。学校是一座小土庙,破破烂烂的,冬天里四面进风,学生们就常常冻了手脚。寒冷的早晨我们读着书,窗外亮亮的阳光一照,我们就急切地盼着下课了。铃声一响,学生们蜂拥而出,跑进干冷的阳光里,站在教室前,踩跺脚,脚暖了,就沿墙根一字排开,中间站个大个,两边人数相等,一齐往中间挤,咬牙,弓腿,喊号子,挤掉了帽子是顾不及捡的,绷断了线做的腰带,也只能硬撑着,一米二去,身体就暖和起来,甚至冒出汗来。这种游戏,我们叫挤油,天天要做的。

那时做老师的并不反对我们这一活动。记得教我们数学的老师,年龄不大,个头不小,冬天戴着一顶油乎乎的破军帽,帽檐皱皱巴巴。他教我学小数时,把 0.24该成零点二十四,是过了一天又让我们读作0.24的。他常*墙根一站,两手向自己一挥,“来”,学生们便一拥而上,好像总是挤不动地,上课铃一响,他猛地抽身而去,学生们便倒成一片。

语文老师是上了年纪的,姓余,面黑,不苟言笑,据说私塾底子厚实。他当然不挤油了,总是提前走进教室,写一些成语要我们抄背,诸如“爱屋及乌”、“入木三分”之类。开课前总先提问题,我们最怕的就是头十分钟,回答不出来,他就会拿眼瞪着你,半天说一句;“挤油的劲呢?站着!”

那时学生穿的小袄都是自家纺的棉布,粗糙,易坏,在凹凸不平的黄土墙上磨不了多久,就会露出黑黄的棉絮,回家总少不了挨骂:“又在墙上磨痒痒了。”呵斥好像并没有减少了挤油的次数,孩子快乐起来的时候,什么都敢忘记。

这是我童年时代最有趣的游戏。

阅读提示:

作者记叙了自己童年时代最有趣的游戏——“挤油”。语言朴实、流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

——本文选自湖南大学出版社《阅读与训练》

《丰碑》教案 篇四

一、 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 教学目标 、重难点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 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学法设计

1 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满激情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 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 ,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乐趣。第一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多媒体把学生可能受感动的段落隐藏起来,到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的时候,跟随学生的汇报一一展现出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加上师生互动的推进,为学生的感悟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

3 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学生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例如:描写冻僵的军需处长那一段,如何让学生感悟其伟大,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倚靠、镇定、安详、夹着、伸着、单薄破旧,联系人物的身份和这样严寒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紧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想象此时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掌握军队后勤大权的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样,描写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段,抓住“缓缓地、深深地”这些词语让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体会将军的复杂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达到一个高潮,同时,多媒体也把我们引进一个高潮,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学生预习时理解的“丰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释,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而促使学生去探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画面中,军需处长被大雪掩盖住了,与云中山连为了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军需处长的这种精神与天地同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断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学生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学生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及一些故事。课堂上学生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 板书处理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丰 碑 篇五

顺南街小学创新教学教案设计大赛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试用)第22课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中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2、通过对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来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3、弄清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讲读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讲读第三、四段。

2、通过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来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教学策略

一、导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学生读1、2段。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艰难地行进着。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战斗也是那样的残酷,敌人随时可能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时将军的情感是怎样的?(担心。)那么将军担心的理由是什么?(由于当时“冰天雪地”,“混沌迷蒙的飞雪”,“风像狼似的嗥叫”。)二、讲读课文(第三、四段):多媒体出示:轻声自由读第三段,思考:(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用“——”划出文中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1、交流问题:(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老战士冻死了。)(2)、这时将军变得如何?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什么情感?(从“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那儿走去”中可以看出将军变得着急了。)(3)、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情景? 2、(多媒体出示)范读、跟读,再自由细读第七自然段,想一想:在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你已经读懂了?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读懂的地方,请你说说你究竟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请你把你的疑问说出来。  (学生自读-交流讨论)3、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从动作、神态、衣着这三方面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样子。此情此景,读来分外感人。怎样才能读好它呢?。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4、 除了读懂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吗?把你的疑问说出来?5、 抓住主要问题:老战士死了,为什么神态还那么镇定安详?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6、看到一位老战士这样冻死了,将军神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连分发御寒衣物都出现了漏洞,这支队伍的素质可想而知。并且现在已经有一个人冻死了,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人被冻死,这样的队伍如何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呢?将军越想越急,不仅心痛战士,还担心任务是否能完成,于是感情又由着急变为了——(学生:愤怒)。7、课文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写将军发怒的?(神态、语言、动作)8、将军本来认为是军需处长失职致使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他非常愤怒。但当他得知眼前这位老战士居然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将军的情感突然间由愤怒转为——(震惊)。那么是什么使将军如此震惊?“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此时他愣住到底在想什么?(显示两处含“愣”的句子,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将军发怒是误以为军需处长失职,实际上,军需处长非但没有失职。相反他身为红军的后勤干部,先人后己,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证其他同志御寒衣物的落实。由于这个误解的消除,将军像我们每一位读者一样没有心理准备,所以他震惊。)9、指导朗读8-13小节:指名读-评价-男生齐读。10、正是这位军需处长的忘我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周围的战士们,并使将军震惊,我们一起再将描写老战士的那一段朗读一遍,仔细体味。11、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这位被严寒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我们也被他那高尚的品格深深打动了,透过他那高尚的灵魂,你们现在知道军需处长为什么死得那么镇定,那么安详了吗?(老战士为了不让自己的战士受冻把衣物分给了他们,他自己受冻却感到很欣慰,所以死时的表情很从容。)12、军需处长的无私奉献精神震憾了将军的心,将军对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以示他对烈士的敬佩之意。13、有这样的好同志在,有他的事迹激励着同志们,“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将军此时的感情又变为——(坚定)。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如果要说,此时他又会说些什么?(显示两处含“什么话也没有说”的句子,小组讨论)14:课文讲完了,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题目《丰碑》,为什么不用《长征途中的故事》而用《丰碑》,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意?(小组讨论)15、 引读“风……雪……”16、”丰碑”本义是什么?从这画面上看是指什么?仅仅是指军需处长的身体吗?(小组讨论) 17、点题立碑:军需处长高大的形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战士们奋勇前进。他成了将军与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18、带着由衷的敬意齐读第12-13小节。三、 总结:1、军需处长以他那崇高的品格鼓舞着每个人,红军队伍中更有无数像军需处长那样的将军、战士,相信他们一定会怀着坚定的信念,化悲痛为力量,去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丰碑》。2、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所以能胜利就是因为继承和发扬了老战士这种无私奉献和忘我牺牲的精神。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意义。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在四化建设中,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发挥这样的精神,要发扬这种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再看看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班级体中,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对班级、对同学也要无私奉献,特别是我们的班干部更要如此。让我们一起努力,把红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四、板书设计 :            丰     碑 愿意读的就站起来读。电脑屏幕出现红军过雪山情景,并配上风声。板书显示:担心板书显示 :着急老师要提示学生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然后根据概括找出文中是如何描写的。提示学生这段描写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板书显示:愤怒板书显示:震惊抓住前后两个“愣”,体会将军内心情感的急剧变化。要同学们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这“久久”之中将军想了些什么?板书显示:敬佩板书显示:坚定抓住两次“什么话也没说”体会将军情感的变化。老师在学生讨论时到学生中间进行指导,让学生先注意“丰碑”的本意是什么?学生回答不完整由老师引导或补充, 板书显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电脑屏幕出现雪山景色,并配上《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的音乐。体现并加强教学目标 中的德育目标,让学生继承、发扬这一革命传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3、完成练习,用“湿润”、“晶莹”造句。

[教学过程 ]

略。

丰 碑 篇六

(第二课时)

站南小学   何仕军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22 课  丰碑。(板书课题)

2.           师: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播放录像)

3.           看了录像,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  学习第七自然段。

1.           在这艰难的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           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情景?(电脑出示第七自然段。)

3.           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 ,一边读一边想,说说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还读不懂?

4.           学生汇报。

5.           师小结:(出示悲哀的音乐)这一自然段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衣着三个方面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样子,读了文章,我们仿佛真的看到: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的老战士,他那瘦弱的身影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同学们,请你们带着对军需处长崇敬、怀念和悲痛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6.           指名读、评价。

7.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习读给同桌听。

三、学习将军情感变化部分。

1、师:看到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将军的情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2、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

(1)、读。轻声读课文8至14自然段。

(2) 画。用“——”在文中划出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

(3) 思。从将军的神态变化的词句中,想想并说说将军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学生汇报:

(1)               担心。

(2)               愤怒。a、学生汇报。b、听录音读,想想为什么愤怒,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3)               震惊。a、愣。b、此时他愣住,到底在想什么?

(4)               敬佩。

师:目睹此情此景,将军的泪不住了,他的眼睛湿润了,将军将千言万语化作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a、这军礼饱含了怎样的感情?说说你的理由(激动、自豪、悲痛、敬佩、愧疚、)

b、我们如何将将军这种复杂的感情读出来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c 、指名读、师生配乐齐读。

4、         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

(1)           引读,风、雪、。

(2)           (出示动画)

(3)           出示课后思考练习题:“丰碑”本来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4)           学生分组讨论。

师: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那豪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在我们的心目中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豪不利已、专门利人)

5、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           有这样的好同志在,有他的事迹激励着同志们,将军的情感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老师配乐读,故意漏读“沉重而坚定”)

(2)           能少了这几个字吗?为什么?

(3)           听到战士们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将军的情感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坚定)

(4)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如果要说,他会说什么呢

(5)           让我们一起带着由衷的敬意读好12~14自然 。

a老师读   b引读   c齐读

四、总结全文。

1、         对着板书小结文章的结构。画碑。

2、         电脑出示赞颂红军的歌。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

五、结束语:战士们都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这位军需处长却永远长眠在雪山中了。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我们将永远地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军需处长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在中华大地上永世长存,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你们看,在抗非典型肺炎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叶欣阿姨、陈洪光、邓练贤叔叔以及所有在一线上的医务人员,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生起立),向这位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军需处长,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出示军需处长图)

丰碑语文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3、重视朗读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染。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受

1、自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谁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

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

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

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

④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

⑤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2、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讨论问题

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重点学习讨论

㈠人冻死时是十分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定、安详"?

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讨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定呢?

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来,为什么吸烟,为什么左手向前伸?)

4、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自告奋勇展示。

3、教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

1、为什么被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

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板书设计:

丰碑一尊塑像——→一座丰碑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