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最新8篇,希望能够为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一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巩固本课的重点字、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能用自己的话叙述。 教法设计:
为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时应采用实验法。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小石子秤、纸片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耳朵想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
2、说到大象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各抒己见)
3、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2、说说第一段中都出现了哪些人,曹操的心情怎样。
3、指名读第一段。(读出高兴的样子)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在什干么?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课件、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板书:
秋天
小鸟图:蓝色
小牛图:金色
小鹿图:红色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课文《秋天》,秋天是怎么样的,它有些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是
蓝色
小牛
金色
山
田野
火红火红
指名读,开火车读,集体读。
3、让学生带着以上生词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几种小动物,它们看到的秋天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一句话:
1、指名读,集体读。
2、提问:小朋友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些什么?师板书:蓝色。
3、再看图,认识晴朗的天空。
4、指导朗读:蓝色、碧蓝碧蓝要重读。
三、同法学习第二、三、四句话。
四、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秋天的天空是蓝色的,秋天的田野是金色的,秋天的枫叶是火红的,那么我们小朋友生活在校园里,我们所见到的校园秋天有些什么特征?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说出秋天的特征。
2、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秋天的天空是()。
辽阔的田野是()。
满山的枫叶是()。
2、复习生字,找朋友游戏。
五、作业。
指导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懂得借条、收条和领条的不同用处,初步学会三种条据的书写格式,能区分这三种条据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种条据的不同用处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实际应用时,内容要点的。确定与文字组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懂得借条的用处,理解借条的写法,学写借条。
(二)教学过程
出示课题,交代学习任务。
2.知道借条用处。
(1)自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并思考:
①谁向谁借书?借了多少书?为什么要写借条? ②写借条有什么用处?谁写借条给谁?
(2)讨论小结
3.掌握借条的写法。(格式和内容)
(1)借助课文中借条范例,自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想想:借条分几部分写?每一部分应写在什么位置?
(2)边投影边讲解边讨论。①映示“今借到”。讨论:写在什么位置?表示什么?②映示“正文内容”。讨论:正文格式要求是什么?应写清哪些内容?应注意什么?③说说正文的写法。④映示“最后部分内容”。讨论:最后还得写上什么?写在什么位置?
(3)小结。
4.认识、书写大写数字。
5.练习写借条。
(1)修改有错误的借条。(投影片)今 借 到 学校实验室烧杯10只,3月2日归还。三(1)主实验员 张红 3月1日
(2)根据下面内容写一张借条。(小黑板)教室里有一张椅子损坏了,劳动委员王新刚向学校总务室主任借一把锯子,一把榔头。借用日期12月20日,准备第二天用好后归还。
①学生各自仿写。②集体交流评议。③学生自我订正。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感情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
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
2、文章在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有谁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历史故事呢?请讲给同学们听听。
2.同学们听后,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3.提示课题:
我们今天要见识见识刘伯承、邓小平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
4.板书课题:刘邓大军渡黄河。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3.自学交流汇报。
(1)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驻(zhù)捷(jié)侦(zhēn)署(shǔ)伪(wěi)毯(tǎn)碟(diě)筹(chóu)蹲(dūn)弦(xián)
(2)理解词语。
广阔无垠敏捷夜以继日序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住处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
(4)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刘邓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午认错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三、质疑、讨论
1.学生自读、思考: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自己的发现,畅淡感悟。
文章运用了插叙,更体现了刘邓部署的精心,让我们感悟刘邓的才能。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文章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
3.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在文章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呢?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体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
(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1刘邓的轻松、胸有成竹。
a.“敌不怕我们渡河寂寞……渡河完毕了!”
b.“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
c.渡河之前……准备工作。
2渡河顺利。
a.船像离弦之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b.午夜时份……渡过了黄河天险。
c.本来……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
2.激情朗读,感悟刘邓部署的精心。
3.想想历史,看看今朝,我们想说些什么呢?
小组交流。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学习这篇文章后,自己在知识、能力、思想观念上的收获吧,并与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2刘邓大军渡黄河
6月30日夜刘邓急驶
渡河之前筹划
插叙“明修栈道”精心部署
午夜时分刘邓大军偷渡强渡渡过
小学语文怎么学 篇六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5、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6、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7、 课外阅读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案 篇七
一、复习字词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祝寿》这首好听的小诗。(板书课题)
2、上节课学的词语,你还认识吗?
祝愿庆贺温暖儿孙祝寿
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看图,猜猜这是上节课学过的哪个成语?(三世同堂)
我们班谁生活在三世同堂的家里?在三世同堂的家里,不仅有爸爸妈妈的关爱,还有爷爷奶奶的照顾,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感觉怎么样呢?
师:一定很温馨、很融洽。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其乐融融。
(学习词语:其乐融融)
二、学习新知
学习第一小节
1、师:小明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其乐融融的家里,看,他在干什么呢?(出示主题图)
2、师:看来他已经把爷爷的生日牢牢地记在了心里,爷爷的生日到了,他为爷爷准备了什么特别的生日礼物呢?(出示主题图)
3、师:一副对联承载了孙儿对爷爷的一片深情,谁来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
4、师:读诗不光要流利,更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斜线处稍停顿,带点的字重读,谁再来试试?。(指名读后齐读)
5、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读,大家体会到了孙儿为爷爷送上了一片什么情呢?带上对爷爷深深的祝福之情,我们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的更有感情。(男女生比赛读)
学习第二小节:
1、师:此时,寿筵已经备齐、全家人正围坐桌前、生日蜡烛已经点好,让我们一起唱生日歌来祝福爷爷生日快乐吧。
2、师:唱完生日歌,爷爷许下了美好的愿望,小孙子为爷爷送上了最真情的祝福,他祝福爷爷---------?
3、师: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小孙子希望爷爷的福气就像东海的`水一样长流不息,希望爷爷的寿命就像南山的青松一样永远不老永远健康长寿,多么美好的祝福呀!一起把这祝福送给爷爷。
(齐读: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4、师:不光送给爷爷,我们还要把这最真的祝福送给谁呢?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5、师:天下的老人都为子孙付出了太多的辛苦,让我们一起祝福全天下的老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6、师:子孙们祝福的话语就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句句都是那么温暖,情真意浓。谁能带着浓浓的深情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
7、师:让我们一起用最认真的声音读齐读全文,读出这种浓浓的祝福,也读出子孙们对老人的一片孝心。(齐读)
指导书写:
1、师:大家读得很用心,所以很动听。相信大家不仅读得好,写得会更好。“孙”这个字很简单,下面大家按照“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自己试着写一写。回忆一下,“一看”是看什么?“二写”是什么意思?“三对照”是什么意思?
2、生独立写后教师针对性评价,重点评价写得好的和写得差的,提出改进意见。
3、师:第二个要写的字是涌,“涌”字是三点水旁,说明这个字与什么有关?看图猜猜“涌”字是什么意思?
4、师范写后生自由练写。
三、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孝老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具备的好品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那么爱我们,照顾我们,可他们一天天的老了,我们应该怎么回报他们,尽我们的孝道呢?
2、师:心动就要行动。说做就做,也许过一段就是长辈们的生日了,现在我们就为爷爷、或者奶奶、姥姥、姥爷做一张生日贺卡,写下真心的祝福,今年过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们,好不好?
3、师:同学们,行孝要及时,不用惊天动地,但要持之以恒,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听话懂事,用实际行动回报长辈们的关爱!
小学语文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