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芦花荡》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小伙伴们分享的《芦花荡》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芦花荡》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教学重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测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课前预习】

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考虑课后练习,写动身言提纲。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二、学生预习后提出问题,教师解决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协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

三、作者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

四、指导学生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泾渭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五、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示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安全”,这句话充沛表示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依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身高兴也使他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沛表示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小朋友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小朋友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标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分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烘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干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3、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黄昏,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时送来柴米油盐,保证有力,给养充分,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分。黄昏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繁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六、摘抄、仿写

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测,再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芦花荡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收集相应的背景资料,理解文章内容。

2、能找出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3、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4、体会作品的散文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找出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2、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能找出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2、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收集相应的背景资料,理解文章内容。

2、速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情节。在理解小说的情节的基础上,引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情节。在理解小说的情节的基础上,引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速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情节。在理解小说的情节的基础上,引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以由孙犁的《荷花淀》在文坛上的影响导入。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对作者的介绍和对背景介绍。

附(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36年暑假后,在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集《海燕之歌》。1938年秋,在冀中区办的抗战学学院任教。此后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做过编辑、教员。1941年回冀中区参加编辑群众性大型报告文学集《冀中一日》。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和学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冀中农村从事土地革命,从事写作。解放后,他在《天津日报》工作,1956年后,因病长期搁笔,但以《天津日报》副刊为阵地,发现并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

在延安时,孙犁有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在冀中区时,写有《钟》《碑》《嘱咐》等作品,建国后,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和散文集《津门小集》,他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年),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称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写作背景:

白洋淀位于冀是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的三千余道。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二、速读课文

要求:

1、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讨论“研讨与练习”中第一题中的两个问题。

三、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

四、再读课文,讨论

老头子究竟是不是一个英雄?请说明理由。

老头子是一个英雄,他的英雄性格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他的爱国热情、抗日热情与老当益壮的气慨上。老头子年近六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了老的鱼鹰”。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之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这不仅是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更是因为他有过人的英雄气慨。

老头子的英雄气慨,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对家乡,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的深情,对日寇则是满怀仇恨。老头子是那么喜欢那两个孩子,对敌人又是那般恨。爱得热烈深切,恨得咬牙切齿,他坚持血债血还,这也是他英雄性格的一种体现。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因自信也失手,至使大菱挂彩,他便觉得有负嘱托,开始严厉地自责,自愧得无地自容。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他用竹篙痛砸敌人的脑袋,足以表现他的智退勇双全。

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有何深刻的用意?

这篇小说刻画了老头子这样一个老英雄形象,由这个形象还引出了少年抗日英雄形象,还让我们读者联想到苇塘里的坚持抗日的革命队伍。从苇塘里的歌声可以想像出他们是不怕困难,不畏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一支队伍。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写法,可以感受到,在敌后抗日根据地里,男女老少都发动起来,进一步突出中国人民中不可战胜的这一主旨。

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之嫌。大菱的受伤,跟老头子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分不开的。小女孩洗脸,大女孩还警惕一些,而老头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敌人的、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到他们,可事实上却把两个女孩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而导致的一种麻痹的表现。“过于自信与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均有此生发出来的。

五、小结本课时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找出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2、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3、体会作品的散文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找出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2、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能找出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2、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主要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习导入

二、围绕专题,研读课文

思考题:文章是何如直接刻画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的?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说明。

三、讨论明确

1、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

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要求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来谈一谈,在这基础上,说出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追问:在肖像描写中,着重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四、提问激疑

小说中有许多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辅助作用与推动故事情节方面的作用。

五、赏读课文,品味文章中的优美的语言

六、小结课文教学,补充推荐读物为《荷花淀》与《躲在书后的孙犁》

附(躲在书后的孙犁):

躲在书后面的孙犁

舒乙

作家不必像演员,尤其不必像明星。作家的名字可以很响亮;但是读者不认识他们,没见过他们,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他们有名,是他们的作品频繁地在杂志上、报纸上、书上出现。

作家是躲在书后面的人。最典型的要数孙犁先生。

孙犁先生从来不出席各种热闹场合,甚至害怕照相。他是真正的深居简出。没有见过新闻报道中出现过孙犁的名字,因为他拒不出席各类活动。整天整天地躲在家里写东西,频频地发表作品。这才是孙犁。

晚年,到了实在不能写的时候,孙犁甚至不说话了。在病床上,他头脑清晰但极少说话。偶尔,他说一句话,会让家人和朋友们高兴好半天。记得新年伊始,我和文学馆的同事们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去看望孙犁先生。接待我们的是他的儿子孙晓达。儿子向他介绍:“这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他说:“我知道。”特别麻利。又介绍:“这是舒乙。”他说:“我知道。”又特别干脆。令孙晓达大为高兴,说:“好几天不说话了,今天真棒!”

在住院之前,差不多有20年时间里,孙犁连续写了本新书!为这10本新书,我参加过一次在“三联韬奋书店”举行的研讨会。与会者都他的复出与高产而感到惊叹。

晚年,他的文章越写越短,却居然写了10本。

中国优秀的老作家有一个特点,晚年复出后掀起一个写作高潮,巴老如此,冰心如此,萧乾如此,孙犁也如此。因为写得好,这次高潮构成了他们第二个写作高峰,一点也弱于《家》、《寄小读者》或者《荷花淀》。

孙犁的《荷花淀》《芦花荡》和《铁木前传》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大师级的作家地位。

但是,他晚年这10本书,却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伟人级的作家。

躲在这10本书后面的孙犁是一个心地善良、目光犀利、襟怀坦荡、敢说敢为、嫉恶如仇的真君子。

他很像一座浮出海面的冰山,不显山,不显水,平平静静,安安稳稳;可哪能里知道,海面之下是那么庞大,那么威严,那么厚重,也那么厉害。

这种厉害,是一种痛快,一种淋漓尽致,一种不隐讳,一种一针见血。

念孙犁的文章就有了一种难得的对他的崇敬感,因为他敢讲真话,敢抒己见,敢一语道破。

于是躲在书山后面的孙犁一下子就成了一座大山,巍峨的大山。

你也因此而明白,他为什么不爱出头露面,不爱上镜,不爱出席公众场合。

只因为他不爱掩饰自己的观点。

孙犁,应该说,是中国最有学问的作家之一。他拥有大量的书,念过大量的书。

孙犁爱书如命。他爱书,爱寻书,爱买书,爱藏书,爱念书,爱谈书。

更有甚者,他爱给书包书皮,打扮书,包装书,是亲手做。

他还爱在书上题辞,写好多话,信手写来,皆成文章。这机关报书,是他的宝,也是他的象征,大众多作家中,在这方面他是独一无二的,堪称冠军。

中国现代文学馆多次派人去拜访孙犁先生,去看他这些可爱的书,后来又去各孙家子女谈这些书的归宿和《孙犁文库》的未来。这些书上有孙犁的手艺,有孙犁的笔迹,有孙犁的思想,有孙犁的感情。它们是孙犁,孙犁是它们。必须善待这些书。

未来的《孙犁文库》就是“孙犁博物馆”,是一个最有特色的中国现代文人的纪念馆。一旦成立起来,肯定,它最有中国文人味儿,既有文献性,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性。

想一想,一个解放区来的作家,一个南征北战的人,一个写过那么美的传世作品的人,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的人,一个极有学问的人,一个惜书如命的人,放在一起,看似矛盾,但确实扎扎实实地集于一身,岂不是天下一大奇观吗?

有一次,孙犁在他的藏书《西游记》上做了以下的书箴:

“淡泊晚年,无竞无争,抱残守缺,以安以宁。惟对于,不能忘情。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平之,阅前沐手,阅后安置。温公惜书,不过如此。

“勿作收蠹,勿为书痴,勿拘泥之,勿尽信之。天道多变,有阴有晴;登山涉水,遇风遇雨;物有聚散,时损时赠。不以为累,是高水平。”

这些话,是孙犁先生的人生观。

是一个大儒的人生观。

是一个大作家的人生观。

躲在书后的,竟是这么一个伟大的现代人。

他去世了,可是他的遗产够后人受用很久很久。想着想着,我的心慢慢平静下来。慢慢地,渐渐地。

《芦花荡》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重点词语;

2、 了解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相关知识,体会人物及环境描写妙处;

过程与方法:

1、 默读课文,学会复述故事情节;

2、 通过人物及环境描写的分析,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

难点 注意揣摩景物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央视曾经有一个调查:你幸福吗?今天我也想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你幸福吗?请大家说说心里话。

有的人认为很幸福,有的人觉得不够幸福。可是,在八十多年前我们的同胞却经历着不幸。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的生命被任意践踏。然而英勇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他们奋起反抗。在这一反抗日寇的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今天我们就走进《芦花荡》,来结识一位老英雄。

二、出示目标

1、积累重点词语;

2、了解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相关知识,体会人物及环境描写妙处;

3、默读课文,学会复述故事情节;

4、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作家作品

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淀》、《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作品,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写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三千余道。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四、检查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寒噤xx 仄歪xx 竹篙xx苇塘xx 黄梢xx 疟子xx泅着xx提防xxxx舀xx吆喝xxxx 趴xx 扒xx蹿xx 飒xx 转弯抹角xx悠闲xx

(二)解释词语

提防:小心防备。

央yānɡ 告ɡào : 恳求

尖jiān 利lì: 尖锐,锋利

能nénɡ 耐nai: 本事;技能

悠yōu 闲xián :闲适自得

仄zè 歪wāi : 倾斜,歪斜

寒hán 噤jìn: 因寒冷而哆嗦

阴yīn 惨cǎn : 悲伤凄惨

转zhuǎn 弯wān 抹mò 角jiǎo: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

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张zhānɡ皇huánɡ 失shī措cuò: 慌慌张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

五、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内容,如果给这个小说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题目?说说依据,讲讲你所了解的故事。

说明:通过此活动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把握程度,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2.了解小说:

明确: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

人物塑造的方法: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侧面描写。

六、内容探究

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了解了小说内容,现在大家再次阅读课文,看看按照小说的结构,本文如何分层?

明确: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

第二部分:(9-54)叙述老头子护送两女孩回苇塘途中的事。(开端、发展)

第三部分:(55-末尾)叙述老头子智斗争日本鬼子的经过。(高潮结局)

课后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说的内容,认识了一位抗日老英雄,他的英雄事迹深深感染着我们。这就是小说为我们塑造的'典型形象。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真实的人物,但他却来源于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的代表。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析,如何赏析环境描写。

《芦花荡》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训了敌人。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提问,教师总结明确:

1、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确即可)

3、主人公:老头子。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举例见课文。

4、(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

(2)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3)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插入解决“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4)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5、主题: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总结: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用了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自信,业绩突出。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这种写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可应用。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字词

二、品味赏析

景物描写: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答案。(答案见教参)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教师示例:讲解第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体味:“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优美。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3、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四人一组,讨论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4、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5、动笔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三、重点研读文章的1——54段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你说说炮楼里的敌人监视着芦花荡,有什么罪恶用意?

4、请你指出第四段中从“老头子……特别明亮”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

6、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7、“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8、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答案:

1、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3、敌人企图用这种卑劣手段困死荡中的军民。

4、肖像描写。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

5、写敌人为封锁毒计的失败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军民的顽强和智慧。

6、心理描写的语句:课文47段中从“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

补写的心理活动合理即可。

7、不是鲁莽。因他心中有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靠着高超的水上技艺,拥有独特的对敌斗争的利器——船桨和鱼钩使他在对敌斗争中游刃有余,是处于高度的自信。

8、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答案不求一致。

四、小结:

本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怀。希望大家能认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写,以便在今后自己的作文中充分的运用这一描写手法。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