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精选4篇】,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篇一
这是一篇句句含情,字字含泪的文章。学习文本时,先导疑: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采用运用品味重点句段,反复诵读,抓重点字词体会,想象等方法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疑难。再导情:我用动情的语言去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努力唤醒他们的学习激情,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三情能够共振,学生情感的闸门就会自动打开,对老人的崇敬、怀念之情就溢于言表。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老人喂海鸥”的三个细节描写和“海鸥送老人”的三个场景描写,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句含义的能力,进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老人对于海鸥的深厚感情的教学目标。因为课文有“老人对海鸥的关爱”“海鸥对老人的依恋”两条主线,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练习的同时,着重学习“老人对海鸥的关爱”这个部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和解读,从教学的实际表现上看,是相当有效的。
此外,简化了教学中繁琐的提问,在认识老人的基础上,围绕一个总领的问题“为什么海鸥会有那些不同寻常的举动”。一方面有充分的预设;另一方面,又抓住学生找到的如“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老人把饼干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我还特意把“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黄丽芬谱。”这句话配上图,以诗歌的形式展示,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那种“浓浓的父子情”。第二部分海鸥为老人守灵的场面,我和学生一起配乐品读送别段,品悟海鸥情。在初步朗读后,这应该是学生们思维和感情澎湃的时刻。之后再让学生互动,我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体验、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体会自己在失去亲人的那一刻的情感,使之与文本产生同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的那份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学时,我既想竭力追求完美,又想有所创新,突出亮点,可课文的容量很大,短短的四十分钟是难以达成的,为把握时间而去进行的教学,多少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些词句学生体会的不够到位,理解的不够深刻,没有给一些中等偏下的学生留下很充裕的时间去思考,给课堂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通过这一节课,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超越自己。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篇二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首篇课文。它是根据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的《寂寞鸥灵》改写,描述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名叫吴庆恒的老人在湖畔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风雨无阻地到翠湖边来喂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盘旋、鸣叫、肃立,场面十分感人。每一次读都被深深地感动着。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透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透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与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情”为线索,摒弃了繁琐的课文分析,顺学而导;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词句,品重点语段,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深情,感悟和谐之美。
教学中,根据文路我从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这个部分入手,首先出示第二小节,拓展资料的补充以及抓住“褪色”一词更体现出老人对海鸥的深情,抓“褪色”这个关键词,都能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似乎亲眼目睹那位可敬的老人。然后选取老人喂食、呼唤和眼睛的变化这三个方面着重处理,透过品味、想象等方法,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意。其间,在喂食这部分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意图为透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将对文本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后,回归到十三小节,中心句贯穿全文,反复出现,读中深化老人对海鸥的爱。
海鸥送老人这部分资料是最让人震撼的。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伤感的意境。我先让学生自由读15~17节,要求划出深深地打动你的语句,并做到多读,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受这份情意。之后在具体教学“看到遗照”这句重点语句中,我让学生透过想象、联系上下文比较中体会海鸥的悲,并在朗读中深化。而“瞻仰遗容”、“收起遗像”这两个片段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利用配乐进行朗读指导,从而激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透过课堂实践,我觉得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整堂课整体性不强;二.每一个环节是环环相扣,但每一环节只是匆匆而过,没有一处给人以亮点;三.对于课堂中的生成,不能做很好的应答,缺乏课堂教学机智等。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篇三
《老人与海鸥》是选自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是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
这是我第二次教学,每次,都是心灵的洗炼,老人朴素却有着博大的爱,深深震撼着我。在教学环节中,为了更好展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做了很大调整,尤其注重以读促写,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由教学设计理念,到教学实施过程,我做了深刻反思:
1、听说读写贯穿整个教学实施中
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整体理念,在这堂课中的每一个环节得到体现。导入,让学生复习、巩固已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落实本单元教学中难点:体会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透过配乐朗读,感受单元主题:人与动物,动与动物的美好情感;通过写话练习来升华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让学生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美好,进而深刻的了解到动物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并让学生学习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说感想,让学生的用自己语言概括能力得到提高;认真聆听,锻炼学生注意力。学生在聆听中,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巩固已学的学习技巧和方法。
2、每个环节的过渡,细细打磨
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过渡,都是体现知识点的衔接最好平台,体现单元重难点和精讲课文课后练习的教学落实。知识点构架由导学——揣摩——感受——表达,一环紧扣一环,并以螺旋阶梯状教学技巧体现:复习——提升——巩固;如:(1)复习导入,渲染情感;(2)自学感悟、入情入境;(3)配乐引读、情感升华;(4)写话训练、体验情感;(5)总结延伸、布置作业;由这五个环节,体现教学重视知识结构,很好落实广州市各科教学质量评估要求。
3、教学预设与不同班级学生学习生成,反映教师的驾驭能力
这堂课,我深有体会。在六年(3)班进行试讲中,发现很多的地方跟预设有着很大距离,对于时间的把握很重要;回到自己班上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课时,我着重指导学生如何感受,怎样感受?如何表达?作了一系列的辅导,让学生在课堂中训练。如:有关语句的批注,如何体会,抓住“叫声、动作”等关键词、重点词语切入,也为下面教学难点写话练习(教学目标之一),做一个铺垫:并让学生学习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真正实现读写不分的教学理念。
4、教学跟艺术创作过程,同样有很多的遗憾
这次让我真正体会到教学过程中,有生命的课堂是灵动的,会因学生的灵动,形成的“态势”而改变很多预设的东西,有时只有几秒的时间,你必须作出反应,“痛心”地改变已定的方案。一个完美的课堂设计,也考验教学老师,注重精讲课文文本的课后练习教学没有?真正落实指导学生学会书面练习。每次跟同学们一起学习老人与海鸥,都是那么感动,都是心灵的洗礼,我们向这位平凡伟大、慈祥博爱的老父亲敬礼!
中心句贯穿全文,反复出现 篇四
在学生阅读全文后,教师立刻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老人与海鸥之间关系的一句话,也就是文章的第13节:“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然后,从1-13节中找出体现老人与海鸥这种亲人般关系的语句。这样,整篇文章的线索就很清晰了。另外,教师在小结处以及提到老人部分的时候也适时出现该中心名,随着阅读感受的不断增加,对该句的朗读处理自然也一次好于一次。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