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说明(优秀9篇)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说明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繁荣的都市,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同时也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举目高楼大厦,却难见蓝天白云,举足车水马龙,却总是来去匆匆呀。这就是我们都市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了,于是假日里,我们便走出都市,向往……(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原,清新的空气……)这样的地方有吗?(乡村)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

板书:乡村四月

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

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没关系,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3.师范读,生个性读,把诗读通了(用喜欢的方式读)。

4.小组读,齐读。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

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

说到“白满川”时,借助课件理解。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

三、品读美景。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引导:

(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a 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b 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c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3)子规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

你们很不简单,这十四个字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我们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正是诗人的十四个字啊!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

(美读前两句)

板书:景美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四、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5.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6.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7.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

板书:人勤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

8.鼓励学生作诗。

如果不说乡村四月,而是说我们的校园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几句诗?如每到六月我们都忙着做什么?那我就以“校园六月闲人少”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 “才了……又……”接?

对啊,诗意来源对生活的热爱,作诗又有何难!你们都成为了诗人。

过渡:但诗人中也有一般的诗人和优秀的诗人之分,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鸡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诗句,诗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没用,选择了“才了蚕桑又种田”,为何?(一是农村最主要的农活,二是与第二句诗押韵,三是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照应)

指导:联系上两句诗读读,前两句最后一个字是“雨如烟”的“烟”,现在后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又种田”的“田”,这两个字的音都有“an”,因此读起来很有韵味,琅琅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

不信,我们再读读,感受这诗歌的韵味。

读诗。

五、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读:

3.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4.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5.背诵古诗

六、谈谈: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生成学法,诉说收获,巩固所得)

七。拓展阅读。

象翁卷这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找出他们的诗读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归园田居五首》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八。作业:默写古诗,积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景 山  原(绿)  川(白)  美

子规 鸣雨    如烟

人 闲  人少   勤

才……又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说明 篇二

一、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诗之韵

1、谈话导入。

(1)板书“乡村”,谈话:我们都是乡村的孩子,在你的印象中,乡村是怎样的?

(2)板书“四月”,谈话:四月的乡村,有哪些吸引你的景物呢?

师:今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四月的气息吧。

2、简介作者: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3、初读古诗。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

(二)品味景之美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朗读中感悟:

(1)品味“山原”

预设一: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预设二: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

(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品味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你还能怎样形容此时的雨呢?(蒙蒙细雨……)

迁移:乡村四月的细雨,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也出现在其他诗人的诗句里: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你听到了什么:

4.回到整体。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三)体悟人之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是啊,乡村四月忙人多,他们都在辛勤劳作,你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

仿写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      又      。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小结: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乡村的四月这是——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四)升华情之切

1.刚才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陆续续读到的几首诗,让我们一起对比读一读

韦应物《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这成就了无数的诗人,成就了无数“乡村田园诗”。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说明 篇三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在对比诵读中,了解这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这两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引导学生品读诗句,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这两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比较诗题,导入新课

1、 读诗题,比较诗题,找相同点。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很相似,我们先轻声读读诗题,你觉得这两个诗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齐读诗题,要求读出节奏。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两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检查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再读古诗。

三、读中想象,品悟诗情

《乡村四月》

1、借助注释读古诗,想想诗歌的意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3、品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扣住“绿遍山原”、“白满川”引导学生想象,指导朗读。

(2)扣住“雨如烟”引导学生想象烟雨蒙蒙中的“绿遍山原白满川”是怎样的景象,指导朗读。

(3)出示画面,入境诵读。

4、品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扣住“闲人少”、“才了……又……”体会人们的忙碌。

(2)引导想象:这些勤劳的人们还会干些什么农活?

出示:“才了_______又_________”补充诗句。

5、 教师小结: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诗人,这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勤劳忙碌的人们让你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于是你情不自禁地赞叹——(学生齐读《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1、过渡:乡村四月闲人少,我们再来看看诗人范成大的笔下初夏时节人们又在忙些什么呢?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想。

2、反馈交流。

3、品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扣住“昼”、“夜”体会乡村人忙碌辛苦的生活。

(2)融情入境,对话交流,指导个性化朗读。

人们白天忙着干活,晚上回来还要干活,男男女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真是忙啊!看到人们这样昼夜不停的忙,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4、品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引导想象,体会乡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

大人们日夜辛劳,都在忙着干农活,那么这里的孩子都在干什么呢?是不是都在“忙趁东风放纸鸢”呢?按常理,在农村里,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应该在玩什么?

(2)创设情境,师生对话,读中深化理解。

师:我想问问这里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去放风筝,非要学种瓜呢?(指导朗读)

(3)教师小结,学生齐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小结: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热烈的劳动生活场景,大人小孩各有各的兴致,为生活而忙碌着。来,我们一起读——《四时田园杂兴》

四、对比诵读,升华情感

1、扣住“乡村四月闲人少”,对比诵读。

师引读:“乡村四月闲人少”——生接读:“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引读:“乡村四月闲人少”——生接读:“昼出耘田夜绩麻”

师引读:“乡村四月闲人少“——生接读:“也傍桑阴学种瓜”

2、升华情感。

(1)两位诗人为我们展现了农村初夏时节紧张、忙碌的劳动场景,人们为什么这么忙呢?

(2)教师小结:是啊,农历四月是农家耕种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忙中有对家庭的一份责任;这忙中有着乡村人勤劳的品质,这忙中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乡村四月,对于翁卷来说,多了一份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于范成大来说,更多了一份对热爱劳动的儿童的赞扬。

五、 拓展阅读,积累古诗

同学们,其实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我国古代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老师课前也搜集了几首有代表性的田园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宋]翁卷[宋]范成大

闲人少

才……又……  昼  夜

也  傍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说明 篇四

教学思考:古诗的本色——“以言造像,立象尽意”如何显现?也就是古诗的文字理解、诗情、诗境如何来处理呢?

教材分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4、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5、感悟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诗题

1、了解诗人

在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乡村,领略了乡村风景的美,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乐与趣。其实很多诗人也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我们先简单地了解了解他。

翁卷  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2、揭示诗题

3、理解诗题

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农历四月,夏初;地点:江南的乡村。)

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去感受江南乡村初夏的气息!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到清爽、顺口了为止。

2、指名读,正音。

3、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再读读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三、品读,感受诗情

(一)景美

1、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诗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逐个交流

山原:读到“绿遍山原”时,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补充:“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

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绿”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白满川:那平地上白茫茫的是什么呀?(图片助解)

一道道河渠纵横交错,是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那一口口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池塘也是白茫茫的。

镶嵌在绿色的山原上,真是美极了。

雨如烟: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在如烟似雾的雨中,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那是怎样的雨吗?

子归声:在这如画般的美景中,使人听到的是怎样的鸟叫声啊?

3、听着布谷鸟清脆的鸣声,淋浴着袅袅的雨雾,让我们深深地吸一口气,你呼吸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4、谁愿意听着动听的鸟叫声,看着那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再读读这两句诗。

5、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为大家描述一番吗?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雨雾之中。不时,传来布谷鸟悦耳婉转的鸣叫声,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6、感情朗读

7、小结: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二)人勤

1、要说前面写的是景,那这两句写的是什么?(人忙、勤)

2、你从哪里读出农民忙、勤?(蚕桑、插田、闲人少、才了   又)

3、理解:闲人少。人们可能还在忙些什么?结合拓展《清平乐 村居》、《四时田园杂兴》。

4、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却要写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更加妙不可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5、 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着诗人作诗:才了……又……夸夸人们的勤劳。

6、“才了喂鸡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诗句,诗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为什么选择了“才了蚕桑又插田”呢?

7、感情朗读

四、美读,升华感情

1、补充: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引读古诗

3、熟读成诵

4、再读诗题

五、拓展,走出文本

欣赏田园风光图片说诗句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说明 篇五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借助注释,了解诗的大意。

2、能流利地背诵诗歌,积累有关描写田园风光的词句。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四月》这首诗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用“用乡村四月是……”或者“乡村四月真……”说一句话。(课前)

2、揭示课题。

很多诗人曾经用笔描绘过乡村四月。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宋朝诗人,名叫翁卷,他和我们一样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乡村四月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把诗读正确,读流畅;读流畅的同学可以读出诗的节奏。

2、检查朗读。(分读通和读出节奏两个层次)

抽读。重点指导好第二句的朗读。(蚕桑的读音,了的读音,借理解“了”的意思。)

3.交流描写的景物。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我们看看这首诗诗人都画了些什么?

(山陵和原野(山原)、稻田(白川)、杜鹃鸟、烟雨、人……)

三、品读欣赏,感受意境美

1.边读边想,浮现在你面前的这幅画美吗?为什么?

2.交流

预设1——满眼绿之美

(1)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遍)

(2)透过绿遍山原,你仿佛都看到哪些是绿的?(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3)师追问:透过这片绿你仿佛还看到什么呢?(勤劳、生机、希望……)

预设2——白满川之美

过渡:在我们眼前看到的仅仅是绿吗?

(1)白满川是怎样一番情景?你的眼前仿佛都出现了什么?(白茫茫的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情景美吗?能不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绿白交融的美,读——

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美,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美。读——

预设3——雨如烟之美(1)你觉得美在何处?(把雨比作了烟)

(2)写雨的句子很多,你能想起哪些写雨的诗句?

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借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进行比较朗读。

a.这两种雨一样吗?

b.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这样的雨是倾盆大雨,来得那么快,那么迅疾,该怎么读?

(快一点,响亮一点)

c.回归文本中的诗句,指导朗读。

师: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翁卷笔下如烟如雾雨,我们该怎么读?

(轻一点,柔一点,慢一点)

d.这样的雨,你还能把它比作什么?(花针、细丝、牛毛)

预设4——子规唱之美

(1)你听过杜鹃鸟的叫声吗?(布谷)一起来叫叫吧

(2)想像一下,子规在唱着什么呢?

布谷与播种,引出神话传说:

(传说炎帝为了人能吃上粮食,不停地试种,可是都没有成功。他的精神感动了玉帝。于是派神鸟来帮助他。神鸟帮助炎帝试种五谷成功后,玉帝叫它留在人间,繁殖后代,每年春季,它们飞到各地,叫喊着“布谷,布谷”,催促人们及时种植,莫违农时。人们为感谢神鸟的帮助,便根据它们的叫声,取名为“布谷鸟”。)

设计引读

师:在杜鹃鸟声声的啼叫声中,唤来了如烟如雾,如诗如梦的雨,此情此景,让我们化作诗句读出来吧!

读着读着,我们不禁感慨,这里的风景——太美了,如果你站在这“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里,你会感觉怎么样?(舒服、心旷神怡、神清气爽、陶醉)——朗读

预设5——劳动者之美

(1)你看到人们的忙碌,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诗,你从哪里发现了人们的忙碌?

(2)指导朗读。

师:能把这种忙碌读出来吗?

(3)引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师:是啊,乡村四月闲人少,男女老少各忙各的,不信,你们看看他们是怎样书写着繁忙的乡村四月的?

a.读古诗,读通。

b.想想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繁忙的?(借机理解昼。耘田。傍。绩麻等词语的意思。)

c.

d

(3)除了蚕桑插田,除了耘田,绩麻,种瓜,人们还干什么呢?

(4)朗读。

如此忙碌的人们,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能把这种紧张而喜悦读出来吗?

5) 此时,在稻田里忙碌着的人们就是乡村四月这幅画中最亮丽的风景。

3、读出美。

师:同学们对这首有了独到的理解之后,再去读读,肯定会别有一番味道。

(1)自由读、抽读、齐读、配乐读

(2)背诵诗

读着读着,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幅(       )的乡村四月风光图。

让我们再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

四、迁移应用,体验诗之美

乡村四月风光美,山美水美人更美。那么就让我们和下面的小朋友再次去感受一下乡村四月那份独特的美,再去感受一下诗歌独特的魅力吧。

1、情景应用

星期天,妈妈带我到乡下外婆家玩。走进村子,只看见几位老奶奶在家,我奇怪地问妈妈:“这里的人都到哪儿去了?”妈妈说:(“                。”)“是吗?我也要和他们一起去分享劳动的快乐呢!”妈妈带我来到野外里。这里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只见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           ”)。妈妈笑了:“我们家出了个小诗人了!”

结束语

那么就让我们轻扣诗歌的大门,再次踏着“乡村四月”的脚步结束今天的诗歌之旅吧!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说明 篇六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宋朝诗人翁卷的代表作,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诗的文眼在最后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诗的意境优美,处处散发出诗的魅力,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卷、了”等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3、 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乡村美景图、朗读课件、伴读音乐、事物卡片;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师: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

(教师板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一)、自由读    (二)、指名读    (三)、教师范读

(四)、指名读    (五)、齐读

五、知诗情、悟诗意

师: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但要完成这样一个问题:在诗中诗人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将这些事物联系到一起的?。

(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一)、品读美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并粘贴事物卡片:(见板书设计)

师:诗人是如何将这八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根据回答整理板书,把古诗补充完整)

进而理解整首古诗,借助课件讲解“白满川”。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师(板书:景美,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教师归纳(山坡上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播放乡村美景图。

(二)、品读人勤

师: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导入后两句的学习,重点体会“闲人少”“才了---又---”进而理解这里人的繁忙与勤劳)指导学生用“才了---又---”作诗。体会“闲人少”的用法。

师:(板书:人勤,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归纳(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播放音乐)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请读出陶醉之情。

----生:(一生读出陶醉之情)。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也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请读出敬佩之情。

----生(一生读出敬佩之情)。

师:同学们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赞美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 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乡村四月》。齐读古诗,读出赞美之情

-----众生(读出赞美之情)。

师: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这是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生(背诵古诗)

师:能背下来吗?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

师:古诗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听过吗?想听吗?(播放古诗唱词)

与学生共同唱古诗,学生齐唱。

师:大家唱的真不错!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调去唱你喜欢的古诗。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

七、拓展阅读:

师: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比如说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还记得吗?(并引导学生读)王维也曾写过一首《山居秋暝》还有印象吗?学习田园诗,有一位诗人大家一定要知道,他叫范成大,他写了60首田园诗,教材中也选了其中的一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师诵读)课后我们可以把他写的田园诗都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下课。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景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人勤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说明 篇七

【设计理念】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勾勒出乡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突出了“乡村四月” 劳动的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本设计体现了单元主题与文本细读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诵读、想像、描绘、吟咏等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诗中之画、诗中之乐、诗中之味道、诗中之人,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画面之美、音乐之美、味道之美、生活之美,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教学目标】

1.会认写生字。

2.通过诵读、想像、描绘、吟咏等方式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品悟乡村风光、田园生活之美,激发对乡村风光、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走近田园

1.诵读词语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杨柳依依  清风徐徐

鸡鸣犬吠  袅袅炊烟  瓜果飘香  牛羊成群

2.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诗人笔下的乡村又是怎样的?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齐读课题。

3.出示诗人简介:翁卷,字灵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四人合称 “永嘉四灵”。

二、读通诗句,勾勒田园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字音,相机纠正。

3.学习生字:蚕、桑;了解多音字“了”。

指导“蚕”的书写;(蚕,天虫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4.再读诗句,读准节奏。

三、感悟赏析,走进田园

画面之秀美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读着读着,你眼前会出现画面。

(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嫩绿的、深绿的、淡绿的……)

2.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边想像边读诗。

教师引导:村庄的周围,满是树……;村子前面,是一口池塘,那池水……水上有一群白鹅……;池塘旁边,有一大片草地……;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山……

3.师: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4.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

5.(出示图片)师:现在的稻田是白亮亮的,插上稻秧呢,到了秋天呢?

(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风光,还能看到什么?

师:来到村后的桑树园,你会看到采桑的人们……;村子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水田,你看,农民伯伯在田间是多么忙碌……。

7.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走进这四月的乡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读全诗。

音乐之优美

师:诗中有画,诗中还有什么?(音乐)(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子规声里雨如烟”,读了这一句,你仿佛听见了什么?

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笼罩在无边的烟雨之中。闭上眼,你能感受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布谷鸟那熟悉的歌声……,歌声是那样清脆响亮,是那样悦耳动听,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

2.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出示: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宋·赵师秀

斜光照墟(xū)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 唐·王维

(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师:风景如画的桑树园里,男女老少正忙着采桑,你听……;无垠的田野上,插秧苗的农民们正忙得热火朝天,你听……

4.多么美妙的音符,共同汇成了江南四月的乡村歌谣。

5.吟诵全诗。

师:这,就是乡村四月——(吟整首诗)

味道之醇美

1.师: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还有什么?(味:花朵的芬芳;泥土的清新;农家饭菜的清香……)

2.读全诗。

生活之甜美

1.师:同学们,江南乡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时,我们仿佛已经置身其中,清晨,烟雨蒙蒙,我们从桑树上采下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中午,布谷声声,我们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丽的诗行;傍晚,清风徐徐,我们向天空中放飞天真的梦想;入夜,繁星点点,我们在睡梦中伴随着青蛙无眠的歌唱。如果能过上这样的田园生活,你最想说什么?

2.读全诗。

……

四、拓展延伸,丰富田园

1.出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

2.师:这是这是一幅幅绝妙田园山水画!翁卷一首《乡村四月》,更是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为我们铺开了一幅江南乡村的画卷。背诵全诗。

五、情感抒发,热爱田园

读了这些诗句,请把自己对乡村、对田园的感受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说明 篇八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古诗词,并尝试背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

【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咱们初次见面,我们玩个游戏怎么样?老师带来几幅画,看谁能够一看到画,就想到一句古诗,当然,越多越好!想挑战么?好吧!(出示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古诗的:(出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读这是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好了,我们上课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并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一、上课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感受一下田园生活,请看板书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 “读”

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田园诗(打开课本)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方法]

二、学习《乡村四月》

过渡:那么如何读才能体会田园诗的美呢?

1、趣读,体会音韵美

(1)要你来读,你怎么读?

第一种可能,当生拍手读出节奏时:

a.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

b.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引导:是啊,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有趣呢!原来读诗还可以通过击掌打出节奏其实击掌还有很多种,不止他这一种可以自己击掌,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击掌打出很多节奏!你会吗?对对,就是这样读!还可以同桌相互击掌读!(示范)除了这种形式,其实还可以标上音乐的符号来读呢!(示范)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其实读诗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第二种可能,当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时:你读出了七言诗最常见的223的节奏再想想,还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

引导:(预设:若仍然223的节奏,)看来你们都习惯于223的节奏读法, 你们听,老师还可以这样读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知道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示范:自拍、同桌拍)

(2)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

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

b展示汇报:

谁愿意展示一下?(预设:读得怎么样?他们都喜欢你这种方式!大家也来试一试)或者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一下(预设:你读得真动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着你一起读了!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我来推荐他一起来!

c欣赏古诗新唱:古诗不但能够读,还能唱出来呢!(出示古诗新唱)喜欢么?也来唱一唱你还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换成这个词唱出来

小结:不同节奏、不同形式读古诗,多有趣啊!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诵读从诗人角度出发,而趣读则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贴近孩子的天性最终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出示:听读,想象画面美)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

(1)听读想象画面:

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

(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啊!”

(3)感悟方法:

a.听了老师的描述,你会有怎样的评价?(对老师想象的画面进行评价,对老师描述的语言进行评价等)

b.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画面吗?

c.知道老师是怎么把简练的诗句变成优美的语言的吗?

方法引导:读第一句的时候,老师想到了绿绿的山坡和田野,想到了白亮亮的稻田和小河,还想象到了桉树、榕树、桃树,草地,杨花为了让同学也能感受到你的画面美,于是我就使用优美的语言,比如说,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把句子说生动些听起来才这么美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描述优美的画面吗?

(4)再听读,强化画面:

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5)组内交流:

请睁开眼睛接下来像老师那样,选择一句,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比比看,谁描述的更美,也许古诗旁边的注释对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帮助哦!师相机指导

(6)汇报展示:

a.指名描述: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也想描述这句诗?

b.体会忙碌,拓展想象: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 景 人)

c.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需要创设情境,感受诗情画意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视频渲染气氛,深化理解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背读,感悟情感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自己练习一下谁愿意来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这就是背读,感悟情感美)(配乐)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趣读体会了诗歌的音韵美,听读想象了画面美,背读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里,了解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最终熟读成诵,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个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

1、自学:任选一个方面自学

2、指名汇报,适当补充

小结:同学们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从这三方面体会自学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作业

1、课后积累更多的田园诗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学《渔歌子》

总结:美丽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自古至今吟诵的诗人举不胜数,请同学们课后多积累田园诗感受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总结田园诗的特点,注重课外积累田园诗,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教学设计自我评析:

田园诗歌淡雅、恬静、清新、自然,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画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方法上,我把“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趣读、”“听读”、“背读”带领学生从音韵、画面、情感三方面去体会诗歌的内在美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说明 篇九

一、说教学资源

(一)、说教材

《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第一首,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雾蒙蒙,杜鹃欢唱,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依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

2、背诵、默写古诗。

3、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抓住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诵读古诗并默写。

2、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读诗的方法,但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所以设计教学时我着重考虑如何激趣、激qing。

(三)、说理念

《乡村四月》是一首古诗,依据课标,第二学段古诗词教学目标是“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带着表情的朗读。在本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主题,“凭借课文的例子,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指导下,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读,是声情并茂地读出诗文的情和意,表达自己的情和感,促进感悟的内化与升华。读出个情味,给予学生尝试的空间与时间,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体悟,在互动评价中掌握情感的基调,最后进入意境,身心融入而忘情地读。诗歌与记叙文不同,除了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更要把握朗读的节奏及其轻重音。

二、激发兴趣,说教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经验是最感受性的学习材料。《乡村四月》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而现在正好是春季,因此课堂中在课前3分钟与学生轻松谈话聊聊自己眼里的春天。引出古人眼中的春天。

2、知识迁移法。四年级的孩子已学过一些诗,也懂得古诗学习的一般方法“读通——读懂——感悟——背诵默写”,在导入课题后让学生回忆学诗方法,起到复习巩固作用,同时也可利用这一方法来学习本首诗。

3、品读感悟法。课标中提出二段诗词教学目标是“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语文教学,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品出诗歌的韵味,必须扣住重点词句,在比较、玩味、体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韵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逐渐走进诗文意境场景,走进角色,与人物共鸣,与作者交心,享受人文陶冶与情感震撼。

4、引导想象法。利用插图引导想象景美、人勤景象。

三、培养能力,说学法

1、收集资料法。课前让孩子收集诗人翁卷的资料,培养孩子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朗读教学法。朗读有助于感知语言,感悟者作者抒发的情感。课堂中通过个别读、齐读来正音,看图引导学生想象,熟读成诵等方法让学生把诗读通、读懂。

3、想象悟情法。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山原的欣欣向荣,乡村人的勤劳忙碌,感悟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四、师生互动,说程序

(一)、谈话导入析课题

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因此,利用课前3分钟与学生聊天,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让学生背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如《咏柳》《早春》《春晓》……导入新课教学。这样既联系生活,又复习了旧知,为学生理解诗的含义垫定感情基础。

(二)、回忆学法,指导自学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诗方法,让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先读通,后悟诗意和诗情,再背诗。通过这一方法来指导学生自学。

(三)、读通诗文

在这里我紧扣“读通”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读后检查指导学习生字“蚕”“桑”。

1、了解翁卷的资料和诗题意思。

2、学生自由读诗。

3、通过个别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读通诗文,相机学习生字“蚕”“桑”,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四)、读懂诗文,感悟诗情。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依据课标和诗词教学的特点,这环节我采取自读自悟,想象感悟,教师引导,品出诗味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意。而教师的“导”,就是教学的预设,而“味”,就是咀嚼语言,品味出情感。由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有别于成人,他们处在启蒙阶段,于是,课堂教学必须高度关注童心、童趣,深入浅出为他们的喜闻乐见。一般而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知识能力点,设计整体感知要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领悟情感的方式,从而悟出诗歌味儿来。“导味”,教学过程必须简单,只能是个粗线条,感悟的方式与方法应明了易于感悟,并且能运用操作,这样,教师才能灵活驾驭课堂,放飞学生个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具体做法是:

1、师生回忆小结了解诗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诗意。

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古诗词的教学最高境界是“显像得意”,即先将文字转换为画面和场景,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让学生从形象中感受,领悟诗句的情感意蕴。具体到我这节课……

(1)我是这样处理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写景的诗句领悟诗意有一定的难度,我采用看图引导想象,体会山原的“绿”引读感悟。结合学生的自悟让学生看图和注解感悟“白满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里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辉映,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诗人说“白满川”。春天的雨又轻又小像雾又像烟,这样的雨又可以说是(烟雨蒙蒙)这时我抓住一个“绿”字,引导学生想象:四月的乡村,原野是绿的,山陵是绿的,还有绿的———绿的——— 绿的———。学生通过看、说明白诗人眼里是个绿色主宰的世界,此时我引用《咏柳》中的两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让学生感悟绿给人感觉是——生机勃勃,顺势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绿。

(2)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两句写乡村的人勤劳的诗句比前两句更好理解,我让学生先说然后点拔。采集桑叶养蚕,耕田插秧这是乡村四月繁忙的劳动生活,从哪里可以看出劳动繁忙、紧张?引出:才了蚕桑又插田。引导学生想象:读着这句我仿佛看到乡亲们————,听到乡亲们在田间说————。接着我引用诗句“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累并快乐着但对末来充满希望。诗人就是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诗意。

(五)、熟读成诵

(六)、默写古诗

(七)、课后延伸

1、自读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第二首诗的整体印象。学生肯定能说出第二首诗主要写人们很忙,教师再相机说“其实第二首诗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诗中就有体现了”,学生再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从而对课进行小结。

2、背诵默写《乡村四月》

3、课后收集并积累其它田园风光的诗词。

板书设计: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归/声里/雨如烟。  景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

才了/桑蚕/又/插田。 人忙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