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大家分享了《大学》读后感经典范文(精彩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读后感 篇一
前不久,一部《怪兽大学》在各大影院纷纷上映。它缤纷多彩的宣传海报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是一部时常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但我想说这部电影的内容更引人深思。
电影以大眼仔和毛怪为主要人物,是《怪兽电力公司》的前传,向我们展示了大眼仔和毛怪成为怪兽电力公司最佳组合的奋斗史。故事讲述了大眼仔在一次参观电力公司得到前辈的鼓励后,立志要考入最好的惊吓大学怪兽大学。他刻苦学习,在进入了这所他梦寐以求的大学后,他又立志毕业后要成为一名最好的惊吓员工。他知道自己的样子并不可怕,但他不甘示弱,专研每一本关于惊吓的书籍,学习每一个每一种惊吓方式,在课堂上他能回答老师所有刁钻的问题。而毛怪,这个长得十分可怕,有着优秀惊吓血统的怪物,却甘于平庸,不求上进,为所欲为,丝毫不看好大眼仔。原本一直关系恶劣的他们,在接受校长的挑战后走到一起,渐渐地他们开始接受对方,一起努力一起合作,最终成为形影不离的亲密朋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真真正正地成为电力公司的优秀员工。
电影中的大眼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虽然天生样子就不可怕,一直不被人所看好,但是他从没有放弃过,而是越挫越勇,刻苦学习,直到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有着超强的领导能力,和毛怪一起带领同样不被别人看好的ok社最终获得了惊吓杯。在被校长开除出校后,他和毛怪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尝试去做电力公司的收发员,清洁工等等,最终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惊吓员工。现实中其实我们很多人像大眼仔一样。也许一开始我们不够优秀,也许我们与别人对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只要肯努力,只要有梦想,我们都可以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像我们现在在大学一样,只有试着去奋斗,去努力,我们才有可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电影中毛怪和大眼仔的友谊也令人十分感动,他们从一开始的针锋相对,到最后走在一起成为好朋友,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实现梦想,这一过程让人感叹不已。很多人一开始我们并不了解,往往需要走到一起去合作,去磨合后,我们才能看见对方的光芒,才能真正的接受对方。
《大学》读后感 篇二
初次看《怪兽电力公司》的时候,我就被它的画面所折服,我实在无法想象这是2001年的作品,一个电脑没有普及,硬件配置极低,技术并不先进的年代。
《怪兽大学》是《怪兽电力公司》的前传,毛怪苏利文和大眼仔麦克是怪兽电力公司的传奇组合,但却没人知道他们的奋斗史。
故事里,麦克是一个学习极好,被人们称为大眼仔的独眼怪。而苏利文呢,他是一个有着优良血统的怪兽。
在OK社这个小团队里,麦克凭借宽广的知识面和乐观向上的态度,运筹帷幄,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挖掘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将所有人拧成一股绳,斩关夺隘,最终杀到惊吓杯总决赛。他可爱的外表决定了他从生下来就不可能是一个惊吓专员,无论他再怎么努力,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领导者,他可以调动团队,激励团队,拉近团队,指引团队向着一个方向前进,获得胜利。苏利文是一个实践者,他不愿意花时间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他不会把事情搞砸,他能够通过自身的先天优势把工作做完整,但他不会费心力思考、不可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老唐、泰瑞、泰锐、史乖宝、阿拱,他们也有梦想,他们踏实肯干,但他们缺少一个领导者,给他们提供方案,指引方向。他们习惯了OK社没头苍蝇般无忧无虑的懒散日子,但经过一番砺练,在夺旗比赛中,他们也开窍了,在充分理解了规则的基础上,兵行险招,夺得胜利。
上帝是公平的,他创造了世界,就要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安排守护者。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维持它的稳定运转,来保持社会的平衡。每个人的角色不同,但对于眼前的工作岗位却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世界的意义也是同等重要的。
《大学》读后感 篇三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写到:“《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意思是《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准绳。为什幺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阅读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中的《大学》。
《大学》被朱熹分为了经篇和传篇。经一章向人们展示的是儒家的“叁纲八目”的要义,逻辑分明,层层推进。“叁纲”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成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十篇的传的文则是引经据典地阐释“叁纲八目”,其内容言简义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取得的成就恩泽人间百姓,从而使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界。解释“在明明德”的传一章引用了《康诰》《大甲》《尧典》主要是“为了说明弘扬人性中美好善良的品质从叁皇五帝时期就开始了,并不是我们标新立异的产物。”我认为它包涵了“性本善”的意味。《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中的“天之明命”就是指上天平等赋予每个人的德性。它强调了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可能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才导致了人们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异。因此“皆自明也”,即要我们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在亲民”。《四书章句集注》中“程子曰:‘亲,当作新。’”朱熹说“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新民与亲民——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问题》一文提到“新民”指使民众提高觉悟,实现精神、思想的更新;而“亲民”则指使民众富足、安顿而获得必要的生存基础,进而亲善于政权结构,易于统治,服从管理。“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亲民“适合古代社会而”新民“更适合现代的社会。因为”新民“更强调了一种自我的革新,社会的革新。正如朱熹所说的,首先要自己”去其旧染之污“,对自己的旧观念,旧思想进行改造和更新,然后再”推以及人“,那幺领导者就不担心人民不归顺他。对于个人来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一种非常好的提升自我的办法:通过不停歇地随时反思自我、改过自新从而”得道“。如孔子的”吾日叁省吾身“。
通过”明明德“、”亲民“然后”止于至善“。”止于至善“的意思是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界。朱熹说:”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在我看来,这是通过”明明德“、”亲民“后达到的一种效果,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是这似乎太理想化了,不管从古代社会还是现今社会来讲都有点脱离了实际。然而,我们首先要”知其所止“然后才能谈论”止于至善“。书中所描述的”止“是从精神层面上来讲的止于仁、敬、孝、慈、信。不可否认,这对于现在来讲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理解的”知其所止“更强调了自己应该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然后才能为之奋斗。
经篇勾勒出”叁纲八目“的要义,然后传篇对其展开阐释。其中”八目“又包含着”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在内修方面,先是格物致知,然后是诚其意,正其心。”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为穷,故其知有不尽也。“由于我还不太懂朱熹这番话,于是我通过查找一些资料来加深对格物致知的了解。”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民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所以朱熹认为,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知悉用“格物所以致知”来说格物和致知的关系,一方面说格物以致知为目的,另一方面致知是在格物的过程中实现的。“人的知识在认真研究外界事物中获取,日积月累就能达到”知之至“的境界。这里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对于教师,该怎幺样帮助学生”格物致知“呢?过去的教师”填鸭子“的形式显然已经不符合现今教育的要求了。再联系”格物“,我认为它更强调了是自己对事物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借用别人的知识,从而达到”致知“。
从知识储备方面,内修要求”格物致知“,那幺从精神修养方面呢,就要求”诚其意,正其心“了。意诚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我觉得无需哆嗦这两者,因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自我改善中达到的。
在外修方面,”齐家,治国,平天下“着眼于处理人际关系。这让我想起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塬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这也让我想起了自身,自问我没有这幺大的抱负要平天下,或改变世界,但我希望以后受过我教育的学生都能成为能”平天下“,能改变世界的人,那幺我也算是成功的老师了!
总的来说,《大学》言简义丰,让我领略到中华经典的强大。
大学生读后感 篇四
以往,不止一次地置身于《受戒4中的桃花源,在那里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原始的乌托邦,一个宁静美妙的世外桃源,并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它!
那是一片梦想的乐土,确切的说,这是一个原始的乌托邦,在庵赵庄人们的心中,和尚和种地,织席,箍桶,画画等行当没什么不一样,他们都是自由平等的职业人,与世道的艰辛,人生的苦涩都无关。如小英子一家,赵大伯是田场上样样精通的好把式,不仅仅脾气好,身体也结实的像一颗榆树;赵大妈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仅仅家乡菜做得可口,并且剪的花样貌也是众家嫁闺女的稀罕物;两个宝贝女儿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静,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泼,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鹊,从这家人的日子,就可看出庵赵庄芸芸众生的一斑。
至于荸荠庵里的僧侣生活就更令人向往了,完全没有一般佛门寺庙里清规的羁绊。那里的和尚只要会一点做法事的基本功如放瑜伽焰口,拜梁黄忏之类,从此就能够吃现成饭,能够赚钱,能够还俗,能够娶亲,还能够买田置地,过优哉游哉的神仙日子。庵里的教师傅终日枯坐念佛,不问世事,在那“一花一世界”里沉醉。
大师-父仁山是“当家的”,管着经账,租账,债账三本帐簿,平日在庵里从不穿袈裟,经常是披件短僧衣,袒露着他那黄色的圆肚皮,光脚踢踏着拖鞋;其他两位师傅也是各有千秋,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最让人诧异的是他们吃肉从不瞒人,甚至过年的时候就在大殿上杀猪,那里的和尚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祥乐时光,这哪里是一个“佛门净土”,分明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
就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境中,我们的小主人公小明子和小英子相遇了:小明子他面如朗月,声如钟磬,聪颖好学,在随舅舅出家做了和尚渡船时,遇上了小英子,渐渐的,他们就成了好朋友,明子经常上小英子家,就这样,他们间朦胧的初恋就悄然萌生了,他们一齐做针织,一个画花,一个刺绣;他们一齐栽秧,放牛,割稻子,看打场,异常是他们挖荸荠后回家的一段白描,“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了一串脚樱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
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多美的描述啊,把少男少女初恋时的心态描摹得曲尽其妙,婉而成章。最是最终他们一道进城,一个去善因寺受戒,一个给家里买东西,他们同坐一条小船,一道归去来,最终最终逼出了小明子的心里话:期望小英子做他老婆。
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此沉静,如此完美,人就会不自觉地与环境浑然一体,产生无限遐想,《受戒》,世外桃源般的梦境,让我无限向往!
大学读后感 篇五
王佳昭
《大学》是儒家的经典。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学”就是指“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这本书的中心。何为“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于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在于养成美好的品德,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句话是我读整本书最受益匪浅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的含意远远不止“各司其职”那么简单,它表达的意思还有:做什么事,就做好。作为孩子,孝很重要,只有做到了孝,以后才能学到忠、学到义。身为人父,不仅要爱自己的孩子,还要仁慈。作为国家领导人,也是如此。
《大学》中有这么一段话,“一家仁,一国兴仁,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带领一个国家,到了一个团体没有想象中的复杂,一定是从自己修身,家庭文家做起,自然而然治国,平天下。作为领导的人不仅要做到勤,还要做到仁慈。在我们国家,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和政府的关系。2008年汶川地震后,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来到灾区,只会全国人民和灾难做不屈的斗争。我想,正因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们国家才能长盛不衰。
《大学》让我们终身受益!
《大学》读后感 篇六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句话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但其于人生有着非凡的重要性。它指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就是一个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最高的人生行为准则——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需要道法自然、善待他人、彻底觉悟、最终实现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这就是君子的行为。
一个人彻底弄懂了自己的人生远大目标后,他就能够安定自己的心,而不会被外境所迷;一个人的心安定了,他就能够做到心静如平静的海面,在人生旅途上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一个能够做到心静如心净的人自然心态就会变得安稳,这样的人就会远离浮躁;一个心态安稳的就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更加客观地分析与看待世界;一个善于思考和客观分析事物的人最终就一定会达到他的远大目标,就一定会最终实现他的个人理想。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细枝末节之分,任何事物也都有其始终,如果一个人能够搞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的结构和层次;如果一个人能够懂得事物的发端和结局;如果一个人能够知道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先后次序,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懂得大学之道的人了,也可以称为具有大智慧的人了。
思考这段文字,会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弱点和克服人性弱点的方法。现实中的人们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确立自己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因此,多数人在生活中会受到外境及其变化的指引,而随波逐流。这样的人是无法做到安定的,他们也无法做到心静和心净,他们更无法做到心态安稳和深思远虑。所以,我们看到世上多数人都是终其一生,无所作为,他们只有在人生的终点附近发出无力的呻吟和慨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也是读经典的一大意义和价值所在吧?
也许,人生就是一个人不断克服自己的人性弱点,并通过学习和修身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不断提升和净化的。过程,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虽然要经历各种痛苦,但实在是人生难得之大乐存在于其中。
大学读后感900字 篇七
中国的古典文学向来是极具魅力的,而《大学》更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这里的“大学”并不是我们现代的大学,《大学》里讲的是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以及怎样治理好一个国家,怎样治理好社会。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写道“《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意思是说《大学》这本书是后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准绳。由此可知《大学》对后人的意义重大。
初读《大学》,仿佛置身云海,完全摸不着北,一头雾水,甚至厌烦其长篇大论,十分乏味,只记得开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然而等到真正静下心来细细研读时,才发现全文虽短短二千来字,但是字字珠玑,包罗万象,揭示了许多深刻的人生道理,我也受益匪浅。
《大学》的总体框架为“三纲八条七证”。“三纲”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七证”则为“知,止,定,静,安,虑,得。”将篇章捋顺后,会发现整篇结构紧凑而又逻辑清晰,理解起来也就没那么难了。
读完《大学》,有两处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一是“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它的大概意思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想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多数人读书都带着功利性,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博得一张好文凭,到头来却忘记了获取知识的初衷。只有少数人愿意潜心做学问,将问题理个透彻,研究明白其原理。而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万物,将其研究透彻之后,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现在许许多多学校里都贴有“格物致知”的标语,我想这也是呼吁我们回归到获取知识的最初做法去吧。二便是《大学》中引用的《诗经》中的一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意思是风度高雅的君子,好像切磋过的象牙,好像琢磨过的美玉。在我看来不止君子如此,我们平时在很多方面都应如此。处理问题或事情时,把它当做磨制一块精美的玉器,反复研磨,精益求精,以追求达到更高的境界。
书籍是精神食粮,是积累智慧的长明之灯。《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内涵,不论古代现代,我们都能从中感悟出不同的做人与做学问的道理。
大学生读后感 篇八
最近,我认真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文章,对白求恩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白求恩大夫是一位崇高的医生,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种共产主义的精神,是值得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学习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同志深刻分析、高度概括和评价了白求恩医生的精神品质,号召全党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学习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从事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者,必须对工作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鉴定所是学校、工业中心对外的一个窗口,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鉴定所的工作具有开拓性、严肃性、广泛性和必须牺牲休息时间等特点,管理者只有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才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扎实地作好日常的各项工作,使鉴定工作保质保量;才能做到鉴定工作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对考生服务热情周到;才能更好地做到“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才能为我校的教学评估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该向白求恩大夫学习,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就业能力,是放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大事,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课题。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专业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理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教育教学形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服务于教育,服务于我们的学生,加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根据人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当你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你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只有当学生真正喜欢你,你的教育教学才会发挥真正的效率。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去感染自己的学生。大学生思维活跃,我们一个教师不可能去影响整整一代人,但至少可以影响你身边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就能以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学生都爱读书,守纪律,讲文明,成为有理想,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社会所急需的人才。
大学读后感 篇九
我们在开始讲解、研究《大学》之前,先把这份原本《大学》的原文发给大家,希望平时多加熟读,要能背诵,那就更好了。那么,我们以后在讲解、研究时,就方便多了。现在,请大家看看原本《大学》的原文是怎样说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音郁),菉(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呜呼)!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音乌)缉熙敬止。”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愤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僻)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fèn败坏)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tè差错),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xié)矩之道也。所恶於上,毋以使下;所恶於下,毋以事上;所恶於前,毋以先后;所恶於后,毋以从前;所恶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恶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lù羞辱)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於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这就是原本《大学》的原貌。大家如果读过朱子所改编的《大学》章句,可能一时不能习惯,甚至有突兀之感。但我们这次讲解,为什么不用朱子的改编本,而要用原本《大学》的本来面貌呢?我们在以后的讲解中,会充分地说明其中的缘故。现在,再次希望大家,先把这篇富有齐鲁文化之美的大块文章,先行熟读、背诵。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