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优秀5篇】(狐狸和乌鸦新编400字四年级优秀作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5篇《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篇一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其中课文第四至第八段讲狐狸骗取肉的经过是重点,理解狡猾的狐狸为得到乌鸦叼着的肉,接连施计是课文的难点。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加深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从而领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点、难点的关键。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复习字词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文中六个带“一”的词分成两类,引导孩子通过比较读、静心思,明确“一”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也就是需要变调。如此,便于孩子们归类识记。两组四字词分别与狐狸和乌鸦有关,在识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既识了字、正了音,又对文字背后隐藏的狐狸与乌鸦的形象有了一个整体回顾。

二、学习三次行骗,感受不同的形象。

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好话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时我采用三比细读的方式,引导孩子体悟狐狸的狡猾以及乌鸦上当受骗的过程。

1.一比三句好话,找寻异同。

二年级儿童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短时间内阅读三段文字已属不易,经由细读,找出相似点和不同处,更是需要较好的眼力、缜密的思维以及流利的口语表达。

2.二比三处提示语,探究用意。

单读狐狸的三次好话,我们感受到的是狐狸对乌鸦的关心、赞扬,可加上提示语再读,狐狸的司马昭之心便昭然若揭了。在教学时,我紧紧扣“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三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探究狐狸动听语句背后的真实用意。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对话中,孩子们走进了文本,理解了奉承话原来可以如此颠倒黑白;在三“骗”板书一字比一字大的直观感召下,狐狸的谄媚与狡猾尽现学生眼前。

3.三比乌鸦三次反应,梳理结果。

狐狸一次比一次具有欺骗性的好话最终让乌鸦放松了警惕,上了狐狸的当。那么,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呢?孩子们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捕捉到了乌鸦的心理变化,明白了爱听奉承话、得意忘形,最终导致上当受骗的结果。而这正是本文想要传达给孩子们的道理。

三、 揭示寓意。

在此阶段,我将练习四中出现的莎士比亚的话提前学习,而且,在这两者之间架设桥梁,由课文引出名言,由名言上的词句“动听的语言”再次回归文本、品味词句。如此,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更能体现小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四、 想象拓展。

《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结尾含蓄深刻,为学生思维的拓展留有广阔的空间。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出示了语文补充习题上的:《乌鸦被骗之后……》。在学生进行小练笔之前,我先引导孩子们确定故事可能的结尾,要么肉又被骗走了,要么肉没被骗走。如此,学生在起因与结果间理请思绪,创编故事,既降低了难度,又不会被束缚思维。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篇二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有趣的课文,插图生动有趣,形象地再现课文,相信我班的孩子一定会很喜欢。

第一自然段要把握好“叼”,可以让孩子用手代替乌鸦的嘴巴“叼起铅笔”。

第二自然段到第6自然段写了狐狸的3次讲话,以及乌鸦3次的变化,我很喜欢这里,“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一溜烟跑掉了”都表现了狐狸的心理变化;“没有回答”、“看、没有回答”、“得意、唱”这些神态都充分表现了乌鸦一次又一次失去警惕。

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一只饿极的狐狸来到了树林里,在一棵大树下看见了一只乌鸦。这只乌鸦最里叼着一片肉。你们看,他们的眼睛都看着哪里?(肉)对了,狐狸和乌鸦都看着这片肉,于是他们两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不用着急回答,大声朗读课文,不多字,不少字,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师:谁用一、两句话告诉大家,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狐狸骗了乌鸦的肉。

生:乌鸦上了狐狸的当,肉不见了。

生;乌鸦用好听的话骗了乌鸦,乌鸦上当了。

生……

师:他们之间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再来看这图。(课文插图)如果你是这只很饿很饿的狐狸,你会怎么样?你心里怎么想?

生:想把乌鸦的肉骗过来。(提醒:如果你是狐狸,你心里怎么想?)

生:如果乌鸦把肉掉下来就好了,我该怎么办呢?

生:这片肉多好吃啊,好想吃啊!

生:好大块的肉啊!如果给我吃就好了。

生:多么可口的肉,怎么能吃到呢?

师:乌鸦叼着肉,看见了狐狸,心里又是怎么样的?

生:它很得意。

生:它有点害怕。

生:它很高兴。

师:好,我们一起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知道了乌鸦很得意,狐狸很想吃这块肉了!

师:狐狸想吃肉了,开始动脑筋了,它怎么做了呢?乌鸦又是怎么样呢?我们大声读一读2到6自然段。

师:好了,现在请小朋友动笔,把描写狐狸的句子用“~~~~~”画起来。然后把狐狸的句子读一读。

师:你们都是狐狸,我当乌鸦,我们来对话。

师:哦!有些狐狸读得真好,加上动作了,还想读吗?好,我们再读。

师:好,老师请小朋友再读狐狸的话,如果加上动作就更棒了。等大家都读完了,就请些小朋友表演。

生读。

师:小倩当狐狸,老师当乌鸦,小朋友当“文明的小观众”。

师:哦,小倩读得真好,你们知道好在哪里吗?

生:声音响亮,有动作,还很好听呢!

师:现在我们学着小倩再读。

师:好了,现在你们是乌鸦了,我们又来读一读。

师:老师发现有几只乌鸦很可爱,请他上来和老师合作,你们都当——“文明的小观众”。

师:这只乌鸦怎么样?

生:有很好的动作。

师:老师送你们一个词语:生动,加在句子上。

生:他的动作很生动。

师:能学学吗?好,我们再合作,你们都是乌鸦。

师:现在老师请4人小组合作,一个当乌鸦,一个当狐狸,两个当旁述,读好课文。

(小组读,表演,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是一只这样的狐狸?

生:它会说话。

生:这是一只聪明的狐狸。

生: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生:这只狐狸太假了,乌鸦的羽毛不漂亮,嗓子不好听,它却说它的羽毛漂亮,嗓子好听。

师:对啊,这只狐狸的做法实在是让小朋友不喜欢啊!虚假的行为是不要得的。我们再把课文朗读一次,等会准备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略)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篇三

案例:

在教学完狐狸把乌鸦的肉骗到口逃跑这一环节之后,

师:同学们对这只狐狸有什么看法?

生:这只狐狸很狡猾。

生:它很坏,说好听的假话骗乌鸦。

生:它为了想吃乌鸦口中的那块肉,就想办法骗乌鸦开口。

师:同学们都认为这只狐狸很狡猾,很坏。可老师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想不想听听?

生:(齐)想!

师:老师认为呀,这真是一只聪明的狐狸。

(生有的不由自主“啊”了起来,有的一楞,有的同桌互相看看)

师(笑):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看法的?

(有几个同学慢慢地举起了手)

师:同学们都知道,狐狸不会爬树,可乌鸦却在树上,肉在乌鸦口中,要想吃到这片肉,狐狸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

生:让乌鸦开口。

师:对!乌鸦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

师:你瞧,它多聪明!不费一点儿力气就吃到了乌鸦辛辛苦苦从远处找来的一块肉。(师把“不费力气”和“辛辛苦苦”两个词说得特别重。)

生:不对,老师,这不叫聪明,这就是狡猾。肉是乌鸦辛辛苦苦从老远找来的喂她孩子的,而狐狸却把它骗走了,它自己没劳动去骗别人的东西,这是不好的。

师(用赞许的目光看着这位学生,然后扫视全班):他说的对不对?还有谁有什么看法的都说来听听。

生:我也认为他说得对。狐狸要吃肉可以自己去找,不能骗别人的,骗别人的东西不光荣,这是我妈妈说的。

生:狐狸把肉骗走了,小乌鸦就没有肉吃了,就会饿死了!

生:骗别人东西吃是可耻的,这不能算聪明了,聪明不是用来干坏事的。

师(笑):同学们真不错,刚才老师呀真是一时糊涂,好在有你们这么多聪明的同学帮助我改变了看法。是呀,劳动才是最光荣的。自己不劳动,却想尽办法把别人的劳动果实骗到手,这是不光彩的。狐狸把乌鸦辛辛苦苦找来喂小乌鸦的一片肉骗走了,小乌鸦就没食物了,受到了伤害,这种为了自己得到好处就去伤害别人的行为也是不对的。

……

反思: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倡导“文道结合”,对本则寓言故事,传统的解读一直就是“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这是站在乌鸦的立场上来讲的。而我们都知道,有时候,一则故事也不仅仅蕴含一个道理。

在教学中,老师说:“我认为狐狸很聪明”,在这里,老师并没有要为狐狸“申冤平反”的意思,而是欲擒故纵,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出这则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另一道理: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食物,而不是靠欺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别人受到伤害,也是不可取的。这个道理隐含在课文这中,老师挖掘了教材中的空白点,把它寓于教学之中,于无形之中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另外,当老师这个看法说出来的时候,也有几个同学举手表示赞同,说明老师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孩子的看法,这又涉及到另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新课标提倡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但“个性化阅读”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不能背离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多的是非观念并不是很明晰,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狐狸为了这块肉,的确是想尽了办法,动足了脑筋,抓住了乌鸦爱听奉承话的特点,想出了这么一个好办法吃到了这快肉。但老师要让孩子明白:这样一来,乌鸦受到了伤害,她的孩子受到了伤害,狐狸为了自己却伤害了别人,这也是不对的,这种“聪明”不可取,不能学习。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培养,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使教学演变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篇四

一、复习巩固上节内容。

1、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词,学习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现在老师要先检查一下同学们认识生字的情况。请看屏幕,每个生字读三遍。

2、下面,大家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狐狸用花言巧语骗取乌鸦嘴里的肉)

3、叙述课文前三段内容,放课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狐狸和乌鸦是邻居,同住一棵大树。有一天,乌鸦为他的孩子叼回一片肉,狐狸看见了,非常想吃,这就是故事发生的原因。过度:那么狐狸是怎样骗取乌鸦嘴里的那片肉,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讨论的内容。下面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去学习4--8段的课文,然后大家讨论。

二、讨论学习第四--八自然段。

(一)出示自学提纲。1、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他想到了什么?2、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是怎么说的?请用勾出,读一读。

3、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

4、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组织讨论,点拨。

1、老师来检查第一个题的自学情况。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他想到了什么?

(1)想吃。从课文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非常想吃那片肉?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狐狸。你看见了什么?

(2)想办法。怎样才能吃到那片肉,狐狸想了想,他想到了什么?看课件。(说好听的话,让乌鸦开口)

2、讨论2题。

狐狸一共说了几次好听的话,每次都是怎样说的?把你勾的句子读一读。狐狸说的三次话该怎样读呢?现在我们来一次一次的练习。

(1)第一次狐狸是怎么说的?(笑着)谁来读一读?"您"表示尊敬的称呼,但是狐狸是假装出来的,所以应该夸张一点,读出讨好的语气。指导朗读。

(2)第二次狐狸是怎么说的?请一个同学来读。狐狸是真的关心乌鸦的孩子吗?因此要读出假惺惺的语气。指导朗读。

(3)第三次狐狸的话就更假了,谁来读?明明是乌鸦的缺点却硬说成是优点,讨好的语气更露骨了。因此,夸乌鸦的话要读出夸张的赞美语气;说麻雀的话,要用瞧不起的语气。同桌互相读一读。抽读。听录音范读,特别注意听说麻雀的话。齐读。同学们一次比一次读得有进步。

(4)狐狸说的三次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了达到目的,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假、一次比一次好听)

2、讨论第三题。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看动画)为什么前两次都不做声,第三次却唱起歌来?第三次狐狸夸乌鸦的羽毛漂亮,嗓子好,歌声好听乌鸦听了得意极了,结果怎样?(看动画)

3、当乌鸦唱着唱着,发现狐狸并没有听他唱歌,他嘴里的肉也不见了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怎样?

4、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呢?

5、讨论4题。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把4--8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狐狸每一次说话的语气。

6、小结板书。全文讲述了狐狸想吃乌鸦叼的肉,就用好听的话去骗乌鸦开口,乌鸦听了好听的话,得意忘形,唱起歌来,肉就掉下来被狐狸叼走了。

三、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自己读书勾划,大家讨论,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完成课后第三题。

四、我们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中,懂得了喜欢听好听的话的人,容易上别人的当。那么这只乌鸦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他会怎样做。请同学们再编一个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几个狐狸和其他动物的故事,大家想看吗?

请同学们自己从计算机里调出来读一读。读完以后抽一个同学上台讲一讲故事的内容,并说说故事告诉你什么道理。

(市小语“四结合”试验课题组奉节人民路小学现场研讨会示范课)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篇五

狐狸把乌鸦的那块肉骗走了,心里很得意。这一天,它路过那棵树下,发现乌鸦又叼了一块肉。狐狸转了转眼珠,肚子里又有了坏主意。

它在树下转了一个圈儿,然后对树上的乌鸦说:“您好。上次你唱的歌,真好听啊!”乌鸦闭上了眼睛,不理它。狐狸又说:“今天我是专门来找你的,就是想听听你那动听的歌声。”乌鸦干脆转过了头去。狐狸一看,今天用这个办法不灵了,于是又说:“你了不起什么呀?哼!你以为你真的唱得好听?那是我笑你的。就看你那个样子,黑黑的,难看极了!”乌鸦气得瞪起了眼睛。狐狸又说:“瞪我干什么?长得那么难看,唱得那么难听,还到这里来干什么?”乌鸦气得浑身的羽毛都竖了起来。狐狸接着说:“哈哈!chǒu八怪,你敢把我怎么样?”

乌鸦再也忍不住了,张口就骂:“坏家伙……”可是,刚说了个“坏”字,嘴里的肉就掉了下来。狐狸叼起肉,一līu烟地跑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以上这5篇《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是来自于快回答的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