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为了加深您对于小儿垂钓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8篇古诗《小儿垂钓》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小儿垂钓 篇一
读这两首诗,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偷采莲蓬,小河垂钓那是发生过的。我在写自己童年故事时,这些事早已经入文了。我没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气,将这些小事入诗,这足以证明自己的创造力存在问题。
现在的孩子,能做这些事的越来越少了,即使垂钓也不会有“侧坐莓苔草映身”的感觉,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情境,这首《小儿垂钓》美就美在最后两句,但孩子哪能体会到这种美呀,这不得不让我对现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怜惜。当然,不可能学什么,孩子就有什么体验。其实这首诗还是可以排成童话剧让学生表演的,在排练过程中,他们也能体会到“遥招手,怕鱼惊”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为孩子有着非常有意思的创造。《池上》“偷”字用的多好呀!其实那就是真实的,孩提时代,这种“偷”是会经常发生的,虽然大人们不允许孩子这么做,怕影响孩子的未来,这种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换回一顿打,诗中有着“偷”,诗外有着“打”,一偷一打,其实就构成了美好的童年回忆。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把这种真实传递给孩子。但不要让孩子模仿“偷“,因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脑有问题了。
童年的事还是很多的,现在孩子也有着过去孩子所没有的世界,所以学习这课,背诵这两首诗,就是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实不小,写不出诗来,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两首诗非常简单,学生背诵下来,老师稍微点拨,他们就理解了。所以,我个人认为,理解这两首诗不是什么重点,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童年上,我觉得这才是把握住这两首诗的教学起点,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书写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们“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事实使得孩子想不起来用文字表达,所以在引导上还要有着新的方法。
两首诗中的人物都是孩子,虽然诗不是课文的主人所写,但这些事却发生在孩子身上,我觉得让学生认识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来写?这样引导,就等于把任务带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写过自己的孩子,有着为孩子记日记的习惯,孩子也读到了父母的记录,我想孩子们会收获到另一种的快乐。这就是我个人认为的这两首诗教学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这里,我觉得这两首诗也是为我们大人而写,也是为我们语文老师自身而写。我们如果也以文章的形式写着孩子们的童年事,记录着他们的顽皮,记录着他们的享受,课堂中也能够把自己的记录拿出来,读给学生听,我想这样的教学就有利于学生进入诗的情境中去了。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会写2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通过看图学文,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垂钓吗?常常跟谁去钓鱼的?
2、带着你们兴奋的心情跟老师到池塘边去看看一个小朋友。他也喜欢钓鱼,我们去认识认识他吧!
3、出示课题。
4、齐读课题;
5、理解课题:"小儿"就是"小孩儿","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
6、作者简介。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播放朗读。
2、生自由朗读古诗,强调朗读的节奏。
3、圈出生字。出示生字,齐读生字。一组开火车读生字。
4、“蓬”是什么结构?带有草字头还有哪些字?(芳、草)
5、“垂”是独体字。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同学们真聪明。我们的祖先更聪明。
6、字理识字:“垂”。(土上长着一颗树,树上挂着两个果。)我们的祖先这样记下这个字,也这样写着着。后来又写成,最后又写成现在的楷书。
7、指导书写“垂”字。出示“垂”字笔顺分解图。
8、“侧”古今对照。
9、“应”是多音字。(应该、答应)
三、理解诗句,感悟诗意。
1、理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蓬头:头发散乱,没有梳理。
垂纶:纶指垂钓用的丝纺线。垂纶就是指垂钓的意思。
莓苔:长在湿润之处的低等植物。一般长在太阳光不容易照到之处。映身:掩饰着身板。
2、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
3、这句写出小孩儿的天真可爱。
4、理解“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借问:向人探询看望,指有礼貌地问。
遥:远远的。应:应答。
5、说说诗句的意思。
6、这句写出了小孩钓鱼专心认真。
四、背诵古诗,拓展训练。
1、背诵练习。
2、用你喜欢的方式再现诗景。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遥招手
怕鱼惊
不应人
小儿垂钓 篇三
设计理念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促进学生发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感悟诗,并大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a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大致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借助图画,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 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谜语、图片,引入新课
1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猜猜这是什么水上动物: 周身鳞甲耀眼明, 浑身上下冷冰冰, 有翅寸步不能飞, 没脚五湖四海行。(打一水上动物)
2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鱼)喜欢吃鱼吗?
3有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呢?怎样才能钓到鱼?(最好让鱼竿长一些……)(不让鱼知道有人要捉它,钓鱼还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评:你真能干,懂得的钓鱼知识真多。)
4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你能看出是谁在干什么吗?(一个小孩在河边钓鱼,一个老伯伯跟他打招呼,小孩摆摆手。)
5你能看出是什么时候的事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是古代的事情,从服装上看出来的。)
6那时候有一位诗人叫胡令能,他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释题
1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钓”就是“钓鱼”。
2指导读好课题:谁再来读课题,“垂钓”正音。“钓”是生字,一起再来读一读,并书空“钓”; 3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小孩是怎样钓鱼的呢?他钓到鱼了吗?在哪儿钓鱼?)
4好,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读读吧!
三、初读古诗,认识生词
1我们先来听听课文录音吧!
2再自己读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戴红帽子的字(生字表里的字)多读几遍。
3再读古诗,注意读通诗句。
4同桌互相抽读,检查字音,纠正读音,并做上符号。
5孩子们是不是都会读了,老师来考考你们(检查读音)。
(1)抽生读字。(谁来领读,如果他读对了,就跟着他读三遍。)
(2)去掉音节你还会读吗?这些词语娃娃你也认识吗?(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遥远、不应人)(开火车读)
(3)把生字、词语送回家,你还有信心读准他们的字音吗?抽学生读句子,正音。
(4)齐读古诗。过渡句:孩子们真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但把字音读准了,还把句子读通顺了。真不简单!
四、朗读古诗,感受诗意,学习两个同音字“应、映”
1再读读课文,图文对照读,看看能读懂什么,将不懂的词句做上记号。
2学生自由质疑:大家通过图文对照读,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遥、不应人……)
3(前两句诗)边读诗句边看图理解并学习生字“映”。
(1)看图理解“蓬头、稚子、垂纶”:头发散乱的小孩学钓鱼。
(2)谁来读这一句?一个不愿意梳理头发的孩子来学钓鱼,说明兴趣很大,怎样读?再读(把字音读准)。
(3)小孩是怎样坐在河边学钓鱼的?(侧坐)用身体语言理解“侧坐”。看图理解“草映身”。 “映”是生字,读,正音。 给“映”找朋友并读词语:倒映、放映、映照、映山红。 用“倒映”说句话,并读句子:①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②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怎样记?(用加一加方法记),书空。师范写“映”,生描红,临摹。 (4)小孩是怎样坐在河边学钓鱼的?连起来说一说。
(5)谁来读这一句?边读边看图,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抽生读—正音—齐读。
4(后两句诗)边读诗句边看图并学习生字“应”。
(1)谁来读这两句?
(2)出示课件问:当小男孩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路人走来向他大声提问,小男孩是怎么做的? (3)(摆手)读第三句。他回答了吗?(没有)再读,正音。
(4)过路的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不让过路人靠近,为什么这么做?从哪里看出他怕把鱼吓 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路人的脚步声、问话声、小孩的回答声。)“应”是什么意思?(回答) “应”是生字,与“映”同音,读,正音。 给 “应”找朋友并读词:对应、反应、应答、应用题。(“应”是多音字,组词:应该、应当) “应”什么结构,怎样记?书空。师范写“应”,生描红、临摹。
(5)抽生读第四句,正音,男女赛读,齐读。 师小结:小孩既怕老伯伯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他一门心思用在了钓鱼上,你觉 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可爱的孩子。(聪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6)指导学生看图朗读这两句,读出小男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样子来。
5指导有感情朗读古诗。
(1)再听录音:让我们来夸一夸这个孩子吧!这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读一、二句诗。 (2)这真是一个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的孩子。读三、四句诗。 (3)读全诗。
五、指导背诵 (1)看录像:这孩子初学钓鱼多么认真、多么专心致志啊!让我们带着感情背诵这首诗好吗? (2)根据板书背。
六、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识记字形:课文还有四个生字(钓、遥、路、侧),让我们来记住它们吧。出示四个生字,这四个生字娃娃各有各的样子,你对哪个生字娃娃的印象最深刻?是怎么记的?说给大家听听。
2扩词:哪些孩子愿意帮其中的生字娃娃找好朋友?
3指导写字,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描描写写,重点指导“应”、“映”、“遥”。
4选字填空练习: 应映 对(应)倒(映)(应)答放(映) (映)照反(应)(映)山红(应)用题 附:板书设计 样子 姿势 神态 表现专心致志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解和朗读古诗,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能够熟读和背诵古诗。会写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能力目标: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让学生去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课件出示河边情景)
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
2、瞧,大屏幕上的汉字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小鱼)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二)生字回文,朗读古诗。
(三)指导写字。
想想哪个字最难写,要注意什么?
三、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古诗,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指名背诵。
二、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大家齐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课件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鱼。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小儿垂钓》 篇五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发生了这么样的一件事情,你怎么看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儿垂钓》阅读题目及其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小儿垂钓》原文欣赏【唐】 胡令能
蓬头①稚子②学垂纶③,侧坐莓④苔⑤草映身。
路人借问⑥遥招手,怕得鱼惊⑦不应人。
《小儿垂钓》译文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小儿垂钓》阅读题目及答案(1)从首句中蓬头一词,可以推知垂钓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衣衫简陋的山村孩子)
(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侧坐莓苔草映身一句。
(在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地方,他随意而坐,专注地垂钓,草丛几乎淹没了他的身形。)
(3)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其中一、二句重在写____,三、四句重在传神。(形)
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钓娃形象?(多选题)
A.幼稚
B.充满童趣
C.无邪
D.天真可爱
正确答案:A B C D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多选题)
A.这首诗表现的是山野小儿的生活情趣,以及小儿纯真、无邪的童心。
B.三、四两句写这时候过路的人想向小儿打听事情,小儿担心说话声把鱼惊跑,赶快用遥招手的动作请路人不要作声。
C.诗人逼真地描画了一个儿童初学钓鱼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D.一、二两句写山野小儿在学习垂钓的情景。
正确答案:A B C D
《小儿垂钓》赏析《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儿在水边学钓的情景,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他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小儿垂钓》 篇六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教学反思:
小儿垂钓 篇七
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及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怎么钓的?好玩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诗人笔下的小孩儿钓鱼可是另有一番趣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小儿垂钓》。
(课件出示:小儿垂钓)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3、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来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同学们先认真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再动笔写一写,看看谁写得最美。
“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要站稳了,咱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钓”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字里面有个点。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吗?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写字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握笔姿势,拇指和十指捏住笔杆,中指轻轻的靠着,坐姿要端正,先看清楚字的写法,再工工整整的写下来。
4、释题:“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他曾是一位手工匠却写出了千古流传的诗歌,真了不起呀!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他的名字。
二、初读识句
1、这首小诗呀就写在书上86页,同学们赶紧翻开书第18课,听老师读读,要求听准字音。同学们勾出诗中的生字,再自己把小诗拼读两遍,遇到勾画出的生字再多读一读。
2、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出示生字“稚、侧、纶、莓。(指名读、领读、齐读)/其中还有两个生字读音相同,你们发现了吗?齐读、自读,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3、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你们读得真准!
4、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先来看看老师怎么写,注意认真观察。师范写“映”和“侧”请同学们在生字格里描描红。(提醒坐姿,巡视,写字评价)
5、咱们现在和这些生字娃娃已经交上好朋友了,它们回到小诗里,你们还能读准确吗?看着咱们的课本,用手指着,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这些淘气的生子娃娃跑到老师的大屏幕上来了,你们还能认识他吗?指名读,他读得怎么样?齐读。
三、细读品趣。(师要领会熟练掌握的,但一定要让孩子们自己去理解感悟!时间不能太多。关键就是孩子在读中感悟诗境)
1、诗读正确了,可是,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的读一读。一边读诗,一边看看这幅图,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一句诗里读出来的?
①图上有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你注意到了吗?
(鼓励学生说说大概内容:有一个小孩子,在学钓鱼。有一个过路的人来问路,他向人家招招手,不回答过路人,生怕吓跑了他的鱼儿。)
“蓬头”头发梳得不是很整齐。从中你品出了什么?“蓬头”中品出了淘气,一个“蓬头”,真是野趣十足呀!
②“学”不是玩,小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③“蓬头”写出了小孩的外貌,还有个词形象的写出了小孩钓鱼的姿态呢?
“侧坐”就是侧身而坐。从小孩坐的姿态看得出小孩钓鱼时怎样呀?随意的坐着,不像大人那样一本正经。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悠闲自在!
④小孩子侧坐在哪儿了?“草映身”小孩就坐在草丛中。周围都是红花绿草。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使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小结: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边读边想形象。(齐读,分男女读。同桌一起读,一个读一个做做动作。)
⑵出示第三、第四行
①小孩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大声向他问路,你是行人,你会怎么问呢?
②小孩心里又会怎么想呢?(“怕得鱼惊”一个怕字巧妙的写出了小孩当时的心情)从哪里读到的?一起来读一读。
③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他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手势?(嘘,别过来!当心吓跑了我的鱼儿)(嘘,悄悄过来,我再告诉你,别大声说话,当心吓跑了我的鱼儿)
诗里的这个小孩子儿,也和你们想得一样,所以向着问路人远远的招手,不回答他。(板书不应人)
你们这群小家伙真机灵呀!咱们一起来读读。当心别吓到你的鱼儿!
(提示小声)
孩子们,读了这首诗,你喜欢这个小孩儿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这个小孩很可爱)(板书天真可爱)
3、现在我们再来读整首诗,注意读出其中的情趣来。
4、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
四、再读巩固、试背诵:
1、咱们刚才学会了按照咱们理解到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感情读出来。
2、古人吟诗是自我陶醉的体现,吟的时候喜欢摇头晃脑。同学们在吟诗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一读。
3、不仅可以这样读,咱们还可以把它编到歌曲里,唱出来。老师改了一个想不想听听?下课以后同学们也可以把诗歌当成歌词,编进你们喜欢的歌曲里。
4、现在老师想要考考大家,会背这首诗了吗?一起来试一试。
看来咱们班的同学们个个聪明能干,掌声送给自己!
五、古诗拓展
1、学习了《小儿垂钓》这首古诗,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两首诗。
【村居】
高鼎
草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共同选择一首古诗好好的读读,体会体会诗中小朋友快乐的心情。
六、作业。
诗歌学习完了,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诵:把这首古诗学着古人的样子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18.小儿垂钓
稚侧
蓬头侧坐
天真可爱
遥招手不应人
《小儿垂钓》 篇八
教学目的:
情感目标: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能力目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的生字并知道它们的意思。
2.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3. 释词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稚( )遥( )
钩( )准( )摇( )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背诵《小儿垂钓》。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上面这8篇古诗《小儿垂钓》教案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小儿垂钓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