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优秀10篇

次抱母亲 篇一

教学要求: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担”“背”,正确书写“摔”、 “瘦”,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翻山越岭”、“愧疚”、“重担”、“突发奇想”等词语。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对话,探究作者的情感变化,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能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朗读课文。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的故事,把经过和感受写下来,加深对母亲的理解、崇敬和爱戴。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母亲》。

2、谈感受。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为妈妈端药等。有的第一次或许就在你的不经意之间过去,有的第一次却是终身难忘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令作者终身难忘的事。

看老师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师:课文读过吗?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是在什么时候?

师: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

(新课开始前,教师将课下收集到的有关诗句,播放音乐让学生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接着,以阅读的方法入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设计学生学习兴趣高,容易接受,积极的投入学习当中。)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并读通课文。自由读。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很感人,我已经读了好几次,但每次都非常感动。接下来就请大家好好读一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反馈朗读情况。

3、检查预习。

a 出示词语认读:

瘦小 重担 力大无穷 翻山越岭

轮流 愧疚 突发奇想 责怪

(1)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3)文中“我”突发奇想想干什么呢?

责怪:找个近义词

脖子:“脖”要和哪个字区别。

仰面摔倒:师教“摔”字的写法。

担子:什么是担子?还有什么也可称为担子?肩上的责任,照顾老人孩子,担当承重的劳动。

翻山越岭:看了这个词,眼前出现什么?书上的句子在哪里?谁“翻山越岭”?看出了什么?

愧疚:找出句子,你能换个词语吗?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b 现在,老师请同学来分小节读读课文。(指名分小节读)

“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三、指名读课文,解疑分段。

刚才同学们又一次读了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好好想一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1) 为什么要抱母亲?母亲生病了,住在医院,连下床都很吃力,护士换床单时,我抱母亲的。

(2) 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没想到母亲那么轻,我差点仰面摔倒。

师评:这实际上是讲了我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的什么?(起因)谁能把这个故事的起因连起来说一遍。

(3)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护士批评我,可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是力大无比的。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非常愧疚。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这个内容?(2、3节)

(4)最后写了什么?(我抱母亲入睡。)

(5)根据我们刚才的归纳,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该怎么分段?

四、品读课文。

1.哥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什么意思呢?读书,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的意思,读懂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这就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想象,用心去感受。

2.现在,请你尝试着用“心”去默读课文,也许是从文中的一个字,也许是从文中的一个词,也许是从文中的一句话、一段话,试试看,读出你的体会,读出你的感悟,试着把你自己的感受体会用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空白部分。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思考。

4.集体交流。

五、指导写字:翻、瘦

六、布置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抄写生字。

六、总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难怪我要——(指课题)第一次抱母亲。下节课,再让我们好好感受一下母亲对我的爱,感受我对母亲的“情”,再次感受我与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

附板书:        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1)

忆母亲(2—3)

报母恩(4—5)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能带着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再读读吗?指名2-3人读,齐读。

2.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生病住院,我守护母亲的时候,护士来换床单,母亲转身下床很吃力,于是我便第一次抱母亲。)

次抱母亲 篇二

一、研究问题

《第一次抱母亲》描写了母子情深:悠悠母亲爱,深深赤子情。因此,研究问题确立为:走进文字,体悟情感;走出文字,浸润情感。即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语言的内化与拓展。

二、设计依据

1、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写的是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真实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更表达了一位孝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如何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体会到母亲的伟大,体悟到孝子的情怀,并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受到自己的母亲,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这对于年龄尚幼的四年级学生来说的确不是很容易,他们还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依然还处于被精心呵护的阶段,要体会母亲的爱意并要学会对母亲感恩,就有赖于课堂的预设,有赖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赖于课堂的生成。跟着学生的需要走,引领他们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这是本教案的目标。

2、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3、语言的内化目标:

1、词语“担子”

2、句子“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3、语言情感的双重内化:体会作者抱母报恩时的思想感情,由彼及己……

4、教学准备:小黑板 录音机 配乐磁带(献给爱丽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歌德名言:“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读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读纸背面的意思。 ——歌德”

生:读名言并解释

师:希望同学们争做会读书的人,能读出藏在纸背面的意思!

2、(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次抱母亲(齐读题)。请大家回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生:……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生:因为……

3、小结导入:作为儿子,作者和母亲朝夕相处,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他的眼力怎么会那么差?竟然连母亲的体重也看不准?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谁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

二、细读课文,披文悟情

1、学生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思考:“我”眼力为什么这么差?

2、师:“我”眼力为什么这么差?

生:因为“在我记忆中……”

3、师:请划出这段话并齐读

生:齐读

4、出示小黑板: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编号并分读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

师: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都十分耐人寻味,能用你的两只慧眼,读出隐藏其内的含义吗?可以和同桌一起读读并讨论一下。

生:逐句读并讨论。

5、师:谁读懂了第一句话?

生:小时候的事情/走的路不平常“翻山越岭”/很累很辛苦

师:读懂第二句话的?

生:时间长/不是一天两天/母亲一直很辛苦……

师:第三句呢?

生:我们长大了/母亲舍不得我们挑重担/母亲十分爱我们,总是宁愿自己吃苦受累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母亲是怎么“爱”我们?

生:把好吃的给我

给我买漂亮的衣服

不让我干重活

一有病带我去医院

让我在环境好的学校里读书

经常给我买学习用品

6、师小结:所有这些都是母亲对我们的“爱”呀!(板书:“爱”)作者的母亲也是这样深深地爱着她的孩子们,所以适逢有重担,母亲总是

7、师:作者的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

生:不是

师:你是从那看出来的?

生:80多斤的身体

师:80多斤的身体是那么的瘦弱,我的母亲就是用这样的身体去承受……这里的“担子”指什么?你们读懂了吗?

生:养育我们的“重担”

种菜、种地

上班、做家务

9、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读出这么多的东西,十分了不起。作者的母亲是这样养儿育女的,天下所有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过来的呢?所以我们的母亲都是很了不起、很伟大,是“母爱”支撑着母亲承受生活的重担。当作者体味到母爱的伟大时,心里感觉很难过也很愧疚。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体味一下作者的难过、愧疚之感。

生:齐读。

师: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 ”

生:读“大妈你真了不起”

师:而母亲笑了笑说:“ ”

生:读“提那些事……”

师:注意母亲说话时的神情,谁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生:(读)……

师:读出了母亲那不以为然的语气,请用这种语气自由读这句话,用另一种眼睛去读读藏在纸背后的意思。

生:不用提……

生:每个(所有)母亲都是……

师:“这样”指哪样?

生:干家务/上班/种田种菜……

师:母爱是伟大的,它不仅打动了一旁的护士,我想也打动了每一位深爱自己母亲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作者的内疚、带着护士的感动读读课文的第3小节!

生:齐读

师:(过渡)面对操劳一生而此时又重病缠身的母亲,作者情不自禁地想抱抱母亲……

生:……

师:“抱母亲入睡”这主意是作者“不假思索、情不自禁”想出来的,书上用了一个词叫……

生:突发奇想

师:谁能想象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读好这句话。

生; 齐读

师:母亲说:“ ”

生:齐读:“快把我……”

师:母亲为什么这么说?

生:……

师:被母爱深深打动的护士却说:“ ”

生:齐读:“大妈,你就……”

师: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师:配乐范读“我坐在床沿上……”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抱母亲入睡吧!拿起你的书,轻轻地、慢慢地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从这一小节中,你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儿子吗?

生:细心/孝顺

师:可是,作者却忽然看见……

生:齐读:“有两行泪水……”

师: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读着这句话,能用你的另一只眼睛找出母亲流泪的原因吗?

生:因为“感动、欣慰、幸福……”

三、总结

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儿子长大了,理解了母爱,并学会了用同样的爱来回报母亲,这就是人间最感人肺腑的母子情啊!让我们拿起书,再次感受一下母子间的深情!

生:齐读全文

四、拓展

1、作者已是大人了,想出用抱母入睡的方式报答母恩。那么你打算采用怎样的方式来报答自己的母亲呢?

生:为母亲唱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生: 妈妈下班后,给她倒杯水,给妈妈捶捶背

生:在妈妈生日时给她买个礼物

生:用好的成绩来报答妈妈

……

2、诗朗诵《母亲的爱》

母亲默默付出,不计回报,母爱是无私的!最后老师想把一首诗《母亲的爱》献给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配乐朗诵)“母亲对我们的爱像海洋,我们对母亲的爱像溪流 ……”

五、作业

1、阅读关于母亲的诗歌、散文或书籍,满怀感情地读一读。

2、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为母亲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三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听着这首动听的歌,你想到了什么?此时老师也不由得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孟郊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母亲的恩情我们怎能报答得尽呢。今天,我们将要来共同学习一篇文章,看老师板书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这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地、认真地读课文,了解这个感人的故事。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篇课文生字词并不多,它们都集中在这几句话中。

大屏幕出示:(3句话)

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3、谁读第一句(指名读) “摔”是翘舌音,也是三拼音节的读音呢,再读一遍。全班齐读,再读一遍。

谁还想读这一句,女生读。

第二句想读吗?(指名读)这一句中有个多音字的两个读音同时出现了,全班一起读一遍。

能不能用“ 山 岭”说几个词呢?

同学们,你读了“翻山越岭”眼前出现了什么?把这种艰难读出来?能把它带到句子中把句子读好吗?男生读一遍。

第三句比较简短,你能读好吗?“愧疚”是什么意思?(给它们各自组词)文中的“愧疚”可包涵着丰富的内涵呢,相信同学们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会对它有更深的理解。

“疲”是什么偏旁,由这个偏旁你猜这个字跟什么有关?

4、同学们含有生字的句子都读得很准确,其实这篇课文中的对话较多,要想读好还得下工夫呢。下面请大家再次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好对话部分。

5、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请大家捧起书来,看看书中什么地方最打动你,请你用心得读一读。

6、愿意把稳重最打动你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

7、同学们,课文读到这儿,相信打击对这个故事已经比较了解了,能不能用几句话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写字

1、大屏幕出示生字,齐读一遍。

2、请同学们先自己好好观察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和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看怎样把它们写得正确、规范、漂亮。

3、老师友情提醒这两个字:课件展示 “疲”和“摔”的笔顺。

4、各描一个,写一个。

四、小结

执教者:南湖第一小学 周爱芳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四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不应只是教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故事的朗读,语言文字的理解去感受母亲胸怀的无畏与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他们的情感又是与其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教学中,还要努力将文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化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感升华,最终外化为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悟,感受“我”难过、愧疚的心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愧疚”、“翻山越岭”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

一、谈话导入

有一个人,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她都会牵挂着我们,这个人就是——母亲。

(板书:母亲)

指名读。

是啊!每每看到“母亲”这个词,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温暖。再读。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曾为我们付出了许多的辛劳。母亲最让你感觉温暖的是什么?(怀抱)

是啊!母亲的怀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从小到大,母亲曾无数次抱过我们,那我们有没有抱过母亲呢?说说你抱母亲时的感受。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文中的“我”第一次抱母亲时有什么感受。

(板书:第一次抱母亲)

读题。

质疑:你有哪些问题想探究?

整理问题:

1.“我”为什么要抱母亲?

2.“我”是怎么抱母亲的?

3.第一次抱母亲“我”有什么感受?

二、指导初读课文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想想词语的意思。

③ 思考上面的三个问题,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带有生字的三个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

c.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① 指名读。结合纠正读音。

② 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结合理解词义:翻山越岭、愧疚

③ 齐读句子。

3.学写生字。

出示:脖 摔 翻 越 瘦

仔细观察这几个生字,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还有什么困难。

重点指导:摔 瘦

学生描红。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结合正音。

5.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多处对话,分别是“我”、护士和母亲的对话。前后四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好对话部分。

6.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看看文中什么地方最打动你,请你用心地读一读。

指名读。说说感动的理由。

7.前面咱们提出了三个问题,你们想明白了吗?这节课咱们先不急着回答,留到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8.课文读了这么多遍,相信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请你用几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布置作业

练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亲的辛劳以及“我”难过、愧疚的心理。

3.通过“我”抱母亲的场景,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一、揭题导入

读题:第一次抱母亲

体会一下这个“抱”,再读题。

二、精读悟情

1.师述: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

2.投影出示:

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抓住“赶紧”指导学生朗读。

3.我是怎么抱母亲的?抱了母亲我的心情如何?快速地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

汇报交流:

投影出示: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齐读。

我是怎么抱母亲的?(使劲一抱)感觉怎样?(母亲轻轻的)

抱着轻轻的母亲,我的心情怎样?(难过、愧疚)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① 读一读第一句话,你体会出什么?抓住“竟然”引导学生体会没想到,出乎意料。从前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

② 指导用“竟然”说一句话。要求仿照例句说完整:妈妈一向都很温和,今天竟然为了一件小事打了我。

③男女生分别读这两句话。

4.母亲轻轻的,我为什么会感到难过和愧疚?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仔细想一想,找到相关的语句,把它划下来,想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汇报交流:

第一处: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我和母亲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的身体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太不关心母亲了。我的心里很难过。

联系学生的实际了解89斤是多重。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瘦弱的、骨瘦如柴的……

第二处:想到母亲操劳一生,如今却病得那么重,我的心里很难过。

第三处:在我记忆中……承受这么重的担子。我为自己一直不懂事,竟然没能帮母亲挑重担而难过。

重点朗读感悟第三处。

① 出示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插图。

观察插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② 投影出示: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③ 指名读这段话。

④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等词语来体会。

母亲翻越的仅仅是那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有什么?

是啊!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为了生活还会面临种种的困难,走过许多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母亲挑的仅仅是肩上那100百多斤的担子吗?她的重担里还有什么?

⑤ 是啊!母亲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仅是100多斤的担子,她挑的实际上是辛辛苦苦把我们养育长大的重担,是整个家庭的重担,是生活的重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母亲的不容易,肩负的担子重。指名读:在我记忆中……

⑥ 说起这样一位母亲,老师的心里也充满了敬意,充满了感动。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配乐范读:在我记忆中……

⑦ 观察比较两幅插图:当年的母亲和现在的母亲有了怎样的变化?(用几个词语来形容)

这样年复一年,我们慢慢长大,生活的重担使母亲由当年那个娇小俊俏的少妇变成了今天这个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瘦小病弱的老人。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回忆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在我记忆中……

⑧ 想起这样一位母亲,“我”的心中充满了——难过、愧疚、自责。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怀着难过、愧疚和自责的心情再读这段文字:在我记忆中……

⑨ 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伟大的、了不起的……)

过渡:可是母亲却说……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五

加乐中心学校 王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富有情感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文章记叙了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见,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由于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知不觉地溺爱,已使孩子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标准,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3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2为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决定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感悟角色特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伴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我通过一组图片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抱母亲?”放手让学生试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摔”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力大无穷、突发奇想”;通过查词典来理解“翻山越岭、愧疚”;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承受、动情”等词语。而读的时候,着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人物的情感点,并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作业,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下来,想想,它为什么牵动了你的心。为下文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

这一课时,我将以两个没想到为切入点,抓住作者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深入文本。

一、从作者感受入手,整体感知文本。

基于学生对第一课时的了解,教学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想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的感受。学生不难说出作者发现母亲很轻。接着,我顺势指导学生到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把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引导学生用心朗读,在评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关注“竟然”这个词语,并进行质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为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以“两个没想到”为切入点,探寻作者抱母亲的原因。

围绕着“竟然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我引导学生到课文的1、2自然段中去探寻作者抱母亲的原因及抱母亲时的发现,画出关键词句,轻声读一读,在小组内议一议,体会作者的心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学生不难找到作者抱母亲的原因,此处可放手让学生交流,但抱母亲后,作者的两个没想到所代表的含义学生未必能够体会得全面,所以,我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着重指导。例如,在学生交流第一个没想到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一句中的“使劲、用力过猛、差点”等词,用心体会,感受到作者因对母亲了解不够,估计不足而引发的出乎意料,继而让学生通过作动作、朗读来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吃惊、诧异、疑惑等情感。

第二个没想到则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护士的责怪的语气以及作者内心的难过。而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难过?此时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作者的记忆,去想象当时母亲那80多斤的身体在背着妹妹、承受重担、拉扯我们翻山越岭的画面,想象她担子中会挑多少重物,让学生抓住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用心朗读,用心体会,读出感动,悟出真情。这时学生会更深地体会到原来是这么多年来是母爱这一伟大的力量支撑着母亲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时再来引读第三个没想到,作者的心情一览无余。

三、抓住作者的心里变化,找出作者愧疚的原因。

在3——5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找到描写作者心里变化的词语,学生不难找到“愧疚”这个词,那么作者为什么愧疚,是理解的一个重点,我引导学生继续采用1、2自然段的读、感、悟的方法抓住“从小抱到大”“无数次抱我”等处的描写,母亲为儿女的付出,对儿女无私的爱。她不求回报,她只要儿女们健康、幸福。这时一种想回报母亲的情感已由作者身上传递到孩子们的心中,这时再来体会作者抱母亲这一场面,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抓住作者抱母亲的动作,感受作者的报恩之情。

在音乐声中,我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境,让学生思考:同样是抱母亲,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什么不同,指导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在交流时我将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抱母亲的动作“坐、抱、轻轻地摇动”体会作者回报母亲之意。此外,我还将重点出示这样一句话“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并启发学生针对画面、结合课文内容感受这泪水背后的含义,通过适时的点拨,学生能够体会到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高兴的泪水,感动泪水。爱的泪水……”。(板书:真情无限)而后我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种浓浓的母子情充溢学生心中,此时,再来完整地而投入地朗读四、五自然段,学生会倍加感慨,本文的难点也得以突破。

五、用笔表达心声,读写结合

为了让学生换位思考,将所感悟的情感表达出来,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请将自己心中对妈妈的感动、感激说出来,在准备好的千纸鹤上写下一句祝福、一句感谢、一句问候,并“放飞”于黑板之上。这一设计旨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课后我预留供学生选择的作业:让学生把写好祝福语的千纸鹤轻轻放在妈妈的床头,给妈妈一个惊喜。或是收集、阅读关于母爱亲情的文章,做好摘记。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初步设想,在真正地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板书设计: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愧疚回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次抱母亲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我”难过、愧疚的心情。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和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一。 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二、理解“重担”,体会我的“难过”“愧疚”

1.抱母亲,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变得很不平静,抱起了母亲,“我”是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浏览全文,圈出描写我心情的两个词语。

2.交流。

板书:难过 愧疚 理解“愧疚”。

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读。“竟然”是什么意思?(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板书:没想到

3.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有三处地方写到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把句子找出来。(指名说)

(1)出示:(三段“没想到”)指名读。

(2)我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我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

(3)母亲承受的是怎样的重担呢?课文第二小节有一段话进行了描写,读第二小节,找出句子。

4.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指名读,在这段话中重担是指什么?(指名说,背上、手里、肩上的货物)

(2)所以“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母亲的重担仅仅指肩上的货物吗?细细品读这段文字,会读书的人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读懂文字里面包含的意思。请你想一想,母亲的重担还指什么?

学生交流,再出示填空:

春天,青黄不接,家里的粮食没有了,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夏天,酷暑难挨,蚊虫肆虐,母亲就在床边……

秋天,为了抢收丰收的果实,母亲在地里……

冬天,寒风凛冽,我和妹妹不住地颤抖,母亲……(师点评)

师: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整个家!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

生:一个个困难

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5.现在你能说说我为什么难过、愧疚了吗?

a.“我”和母亲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的体重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所以,“我”的心里很难过。

b.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为自己一直不懂事,竟然没能帮母亲挑重担,减轻一点负担而难过。

c.想到母亲几十年以这样瘦弱的身躯承受那样的重担,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现在却病成这样,“我”的心里很难过。

6.把你的体会融入到这些文字中,读出我的难过、愧疚。

7.(换成第二人称读)把你想到的告诉母亲吧,“在我的记忆中,您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你总是叫我们放下,让你来挑。我一直以为你力大无穷,没想到你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指名读。师点评。

三。 感悟亲情(指导读好第5小节)

1.接上文,……我难过,我愧疚,当护士夸母亲的时候,母亲又是怎样对待自己所付出的一切的呢?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读好母亲的话,为什么这样读?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付出毫不在意,你让我感受到一位无私的母亲,你的语气让人觉得母亲认为自己的付出不值一提。。。。。。)

2.母亲是谦虚的,是无私的,母爱是深情的,厚重的,想到这些,文中的我更难过,更惭愧,于是,我突发奇想,我也想好好地抱一抱母亲。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谁来读最温馨、最感人的最后一小节。

指名读1个。

3.配乐读。出示: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就这样,我抱着母亲,就像小时候她无数次抱我一样。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

想读吗?(自由读)指名读2---3个。

(出示图)看着躺在怀里的母亲,我又会想到……想到……

4.出示:在我的记忆中,你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我的记忆中, 一直以为你力大无穷,没想到你是用80多斤的身体,挑起了那么重的担子。如今望着你瘦小的脸,难过 愧疚涌上心头……此时此刻就让我轻轻地抱着你,轻轻地摇你入睡。”

5、齐读5。

6、无数次抱着孩子的母亲第一次被儿子抱着,我没想到竟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同学们想一想,母亲眼角上流出来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

7小时候母亲曾无数次这样抱着我们,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静静地写一写)

8、交流

三。拓展延伸

1、是啊,我第一次抱母亲,竟会让母亲如此激动,母亲的心这样容易得到抚慰,母亲对子女的要求竟是如此的简单!无私无悔、厚重绵延的母爱——给予的多,要求的少;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和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在宽广博大的人生海洋中,母亲的爱就像一座小岛,是避开汹涌波涛的平安宁静之地。 ——莱斯

2、再多的诗篇都无法歌颂这厚重、博大的母爱,让我们把语言化作行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回报母亲吧!前段时间同学们响应学校的号召,也为母亲做过许多事情,请你也来说一说吧。

3、交流

4、是啊,同学们,就应该这样,用我们的爱心、孝心让这么多的“没想到”变成“想到”,让“第一次”变成“无数次”!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七

第一次抱母亲

藏书实验小学 钮承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生齐读课题。)

二、 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 (很轻)

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

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节。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

7、小结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 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山路泥泞…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指名读,齐读。

8、在我幼小的心里,当我看到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现在我才知道(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9、小时侯,母亲这样做,让我们觉得她力大无穷,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从“逢有重担、总是”中你体会到什么?(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练习读。

10、从小到大,母亲都让我们觉得(引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1、师:“母亲用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的肩上究竟承受着怎样的担子?(学生说)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做家务、照顾孩子、挣钱、干农活)

12、师:是啊,母亲,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肩上不仅仅承担着100多斤重的东西,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的身体是这么地轻,而她肩上的担子却又是那样地重。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本,再一次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的疼爱。

13、现在,我想起了母亲为我们付出的艰辛,为我们付出的爱,而我们作为子女,却从未想过(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板书:难过

除了难过,我心里还感到怎样?板书:愧疚

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呢? 自读3-5节。

14、交流: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我想抱一抱母亲)

15、我抱着母亲,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请同学们拿起书,听老师来读读这一节。

师配乐读。看到这动人的场景,你心里感到怎样?

请同学们自己再用心地读一读,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指名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母亲在我的怀里流泪了,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泪水?(感动的、幸福的泪水)为什么说这是“感动的、幸福的泪水”?

此时此刻,我抱着弱小的母亲,抱着几十年来一直承受着重担的弱小的母亲,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师小结:这就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报答之心、感激之情。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好这一节。(再读节5)

师:我是第一次抱母亲,想报答母亲。而小时侯,母亲抱了我无数次,母亲的恩情是我用一生也报答不了的。正如孟郊说的那样,(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吟诵。)

三、 拓展迁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能忘了给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播放歌曲《母亲》,欣赏一组图片)

四、 布置作业。

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习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

次抱母亲 篇八

师:同学我们第二次见面,就在这样的一个场合回头看,用一个词语形容,生说:“人山人海”

师:同学们读过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被课文深深感动,我们再去感受一番,打开书,体会当时我的内心感受,读一读2~5小节。

师:我发现同学们的习惯不错,一边读一边用笔勾画,画好的同学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生1:我觉得有些难过

生2:愧疚

师板书

师:同学们,是什么让文中的我感到难过和愧疚呢?

默读2~5小节,画出有关的句子

师:感受到什么,用最简练的词写在旁边

生1:让我感动的是“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理很难过。”

师:请你读一读

生:竟然这么轻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难过呢?

你从这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呢

师:那么重的担子,是怎样的担子呢

生:那个担子一定非常重,一般人挑不起来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担子重呢?

生:还有生活的担子。

师:你从哪里看出母亲身上有生活的重担呢?

生:挑着~~~~~

师:“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

生解释

师:从翻山越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1:贫穷

生2:生活的艰辛

师:你能读出他们生活的艰辛吗

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生:读的很有感情

师:谁再来读一读

师:还有从哪个词中看出母亲的艰辛呢

生1:100多斤

生2:年复一年

师:年复一年是什么意思?母亲一年又一年做着什么呢??

生回答

出示图片,师描述当时的情景(配乐)

师生轮读

师:透过年复一年能感受到母亲的艰辛,此时你是不是有更深的感受呢?那就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自己先练习一下

指名读,生突出年复一年。

师板书“重担”

师:将这样的重担和母亲的体重联系在一起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当母亲很不容易

生2:母亲很了不起

师:谁来读一读最后一句话,感受那沉重的担子。

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

是“爱”板书

师:这一切直到母亲病重时我才感受到,我深深的愧疚。

齐读,读出对母亲的深情以及内心深处的愧疚。

师:面对这样的母亲,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为母亲做什么?

生1:我会做家务为她分担

生2:我会为母亲洗一次脚,她的脚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

生3:我要给她捶背

师:你们的发言让我想起了孟郊的一首诗背

面对此时的母亲我真想:

生:抱母亲

师:让我们一起去抱一抱母亲,齐读

师:这是两行怎样的泪水啊?

生1:是母亲欣慰的泪水

师:为什么,儿子没有忘记母爱,请你读一读

生2:我觉得这是艰辛的泪水,年复一年的艰苦度日

师:请你读出它的艰辛

生3:我觉得是感动的泪水

师:为什么?

生4:作者没有忘记作者对他的爱,被儿子的举动感动了

师:读出感动

师:此时此刻母亲百感交集,化在这两行泪水中

齐读

师: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过我,我却是第一次抱母亲,出示画面,静静的感受这第一次抱母亲吧~~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请你把心中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

生1:我理解了母爱

生2:母亲真了不起、

生3:母爱是没有什么可以代替的

生4:我长大要报答我的母亲]

生5:做母亲真了不起

生6:母亲我爱您,因为您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

师:从你们真挚的言语中感受到你们对母亲的爱,我们一起从这首歌中感受

欣赏烛光里的妈妈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次抱母亲 篇九

今天要讲《第一次抱母亲》。我让学生预习完以后,便开始检查自学的情况。

“谁来朗读课文?”我话音刚落,全班七十多名同学几乎同时举起了手,就连性格一贯内向、一发言就有些口吃的小丽也举起了手。

“请小丽第一个读。”出乎预料的是,小丽除了刚开始两句读得有点结巴外,其余的都读得很流利,并且很有感情。“太棒了!小丽终于战胜了自己!”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全班同学也都为她鼓掌祝贺。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好批注。”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有的埋头看书,有的凝神思考……我走到班里的淘气鬼小柏旁边,想“偷看”一下他的批注,谁知一不留神儿,我的左脚碰到了他的凳子,他迅速扫了我一眼,根本没理会我充满歉意的微笑,继续低头在书上勾画。我有点尴尬,转身走上讲台。这时,许多学生已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

第一个发言的就是小柏。他说:“课文的最后一句最让我感动,’’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了下来’’。因为儿子抱着母亲睡觉,使母亲感觉到儿子很孝顺,她觉得自己一辈子的辛苦没有白费,心里一高兴就流泪啦。”“这是幸福、欣慰的眼泪。”等不及我示意,坐在旁边的小冰就作了补充。“精彩!”我带头为他们鼓掌。接下来,学生们的发言异彩纷呈。

快下课了,我准备作课堂总结,班长又举起了手:“老师,母亲用80多斤的身体扛着100多斤的担子,这是母爱的力量。母亲为子女操劳一辈子,生病时被抱一次都幸福得流眼泪,我觉得我们的母亲都一样伟大。所以,我想建议同学们回家都抱一次妈妈,让妈妈知道我们也爱她。”伴着悦耳的下课铃声,教室里再次响起了掌声。

哦,我被这些看似没有长大的精灵们感动了!他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了母爱的伟大。同时,文中儿子的反哺之爱也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共鸣。谁说现在的孩子缺少爱心,谁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你就不难发现,这些稚嫩的心正沐浴阳光雨露日趋成熟。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十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这类课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因为这类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要学生入情入境,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看似平实却扣人心弦的感人文章,但当我真正开始备课的时候,我深深地感觉到这并不是一篇容易上好的课文。

在教学时,我抓住课题中的“抱”字,先让学生找能解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对这句话的阅读理解是教学的关键,由此我抓住这句话中的“轻”展开教学,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感受到母亲轻的句子。于是找出了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学生就有了更深的体会,然后抓住“竟然”理解我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能找到相映的句子“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一直不知道母亲只有80多斤的身体,却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抓住“重担”、“翻山越岭”等词引导学生感悟母亲肩头所承受的生活的担子,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尤其是“重担”一词,要想学生的理解达到这种深度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是我未能处理好的地方,我想纵向深层的理解可用个关联词“不仅…..而且…..”来引导学生,但当时没能及时应对。学生没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从学生的朗读可以看出,学生并未能将感情融入到朗读中间,感受不深,以致在想象说话时无话可说或者是说得不着边际。

此外我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全面。这篇课文不仅仅是字里行间流露着母爱的伟大,同时从第一次抱母亲还能深深地感受到“我”对母亲的爱,再加上教学时未能准确把握好课堂时间,以致头重脚轻,对后者的引导感悟只是浮于表面,未能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其中。从而使得课文最感人的两自然段的学习成了走过场,在感情的高潮部分,学生却进不了角色,配乐朗读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上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的地方,尤其是要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语言的简洁凝练上下苦功。

13《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明快,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是一篇引导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是否能真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博大,对我来说真是一个挑战。

语文教学不仅是教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文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通过故事的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产生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灵,要触摸到它,想象和朗读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过朗读和想象引领学生透过纸面,看到文字的背后?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先让学生围绕“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出示这个句子后引导“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为“出乎意料,没想到”,我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哪些地方看出我认为母亲很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抓住关键词语“使劲一抱、用力过猛”体会我原以为母亲很重。然而母亲“这一生最重的时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时候”“我这一生”体会到母亲辛劳了一辈子,这一生中,母亲的体重就没有超过89斤。为什么母亲这么瘦弱,几十年来做儿子的却没有发现呢?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段文字,这是本节课花时较多的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想象母亲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着我——背着妹妹——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我又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意蕴,使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层,体会“母亲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担子”,因此,“母亲在孩子心中才会那么重。”还有“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这些重点词语的感悟,充分感受母亲一直以来无私的付出。为了让学生对89斤有感性认识,我拿自己的体型体重进行比较,来认识母亲实在太瘦弱了。母亲以她瘦弱的身躯挑起生活的重担,真的是力大无穷吗?不,是母爱创造了奇迹。

母爱从不要求回报,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多么温馨的一幕,“第一次”?“无数次”?两个数字的反差对比,我们对母亲的关心太少了,而母亲对我们却无私地奉献着……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当我们一次次被这种爱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爱所创造的奇迹时,不要忘了感恩母爱。

教学完毕,我回想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的感受并没有我预想的深刻。也许是由于我的教学手段,也许由于学生的阅历,他们并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蕴含的深情,如“在我记忆中,……。年复一年……。”一段,仅仅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想象母亲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实践下来学生感悟并不深,我想如果通过语言创设场景:“清晨……深夜……寒风中……烈日下……风雨中……”引导学生想象表达,或许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使得这段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画面。另外,当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背景画面时,如果配以恰当的解说,使立体的画面变成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或许更能激发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触景生情,想到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最后的拓展环节——在心意卡上写上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语,送给妈妈。相信学生肯定会有许多感人的话语跃然于纸上!

用两只眼睛读书(《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歌德

当我偶然间读到这句话时,被深深地触动:用两只眼睛读书?多么奇妙。在我自己平时读书时,我用两只眼睛看书了吗?在我平时教学中我告诉过我的学生应该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了吗?如果我要教给学生用两只眼睛读书的方法,我要怎么来教呢?我思考着: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第一次抱母亲》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一、读课题质疑。在读题之后让学生对课题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当学生看到课题的同时,让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朗读指导,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爱道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动情的朗读,启发学生从我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了母亲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充分的读文后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如果说前面的读是用一只眼睛看到了纸上的话,那在学生充分读会用自己的话来谈体会则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了纸的背,去与作者,与文本进行了心与心的对话。

三、抓关键词,回归全文,升华主题。在教学的量后环节,于老师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第一次和无数次”让学生看到这两个词说先自己最想说的话,然后让学生猜老师想说一句什么话,从而引伸出了课外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辉。”“老吾老……”这次读书,不仅让学生透过重点词,看到了课内的话,还让学生看到了课外的话。让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扩大阅读的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要用两只眼睛读书,更要让他们知道怎样才能做用两只眼睛去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这10篇《第一次抱母亲》教案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