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优秀12篇)(开天辟地教学实录)

《开天辟地》这篇课文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2篇《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抓住关键理解句子,掌握含有反义词的句子,指导个性化阅读。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悟盘古勇敢、无私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图上的情景。

用一个词概括你心目中的盘古形象。(勇敢、无私……)

二、引导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盘古的勇敢?自由读,划出有关句子。

2、同桌间相互交流。

3、指名读出所划的句子,引导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重点句指导:

①“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一片混沌,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抓住关键词,读出自己的理解。

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让学生揣摩和发现句子的特点,朗读体会。

三、引导阅读和背诵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疲力竭”“含着微笑”“化成了万物”等词语悟出盘古的无私奉献,展开想象练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我想把手放在茂盛的花草上,去抚摸盘古的汗毛;我想把头枕在宽阔的平原上,去倾听……”学生模仿句式,作拓展练习。

五、作业。搜集中华民族堪称开天辟地的伟绩,准备在班内交流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二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78

杨艳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抓住关键理解句子,掌握含有反义词的句子,指导个性化阅读。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悟盘古勇敢、无私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图上的情景。

用一个词概括你心目中的盘古形象。(勇敢、无私……)

二、引导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盘古的勇敢?自由读,划出有关句子。

2、同桌间相互交流。

3、指名读出所划的句子,引导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重点句指导:

①“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一片混沌,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抓住关键词,读出自己的理解。

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让学生揣摩和发现句子的特点,朗读体会。

三、引导阅读和背诵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疲力竭”“含着微笑”“化成了万物”等词语悟出盘古的无私奉献,展开想象练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我想把手放在茂盛的花草上,去抚摸盘古的汗毛;我想把头枕在宽阔的平原上,去倾听……”学生模仿句式,作拓展练习。

五、作业。搜集中华民族堪称开天辟地的伟绩,准备在班内交流。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开天辟地》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贤精神。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气的想象,语言优美,且盘古开天辟地的全过程脉络非常清晰,使得故事显得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3、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文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7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亦打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2、齐读课题2遍。

3、大家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

4、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谁?怎样?之后的情况?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词,并给每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生字,不懂的查字典(2)指名读,错的纠正(3)学生自主提出生字书写中该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4)当堂描红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2、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呢?(第一个问题)答案在哪里?(引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1)、传说?什么是“传说”?传说的事是真的吗?(解释“传说”的意思)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中中总结出开天辟地前的情况——“混沌一团”)

(3)、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并描述出来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大地混沌一团,那是谁来开天辟地的呢?(解决第二个问题)(盘古)

(2)、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大家把第二自然段读读(让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3)、这一段有几对反义词,大家能找到吗?

(4)、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开天辟地的经过)

(5)、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板书:昏睡——醒坐——劈凿)

那随着盘古的动作,宇宙有什么变化呢?(黑乎乎一片——裂开一条缝——巨石崩裂)

(6)、要把宇宙从混沌一团中分出天地来,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使劲翻身、猛劈猛凿)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或是你读懂了盘古的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核心在:勇猛、对新世界的向往和创造新世界的决心)

(7)、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上节课提出的四个问题:谁?为什么?怎样?之后的情况?

2、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随课件板书回忆)

3、复习上节课找出的反义词

二、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过渡: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睡大觉去了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六自然段)

1、天地分开后,盘古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课文中哪里给出了答案?大家找出来。(第三自然段)

2、齐读第三自然

3、(课件出示)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这个“就”字去掉行吗?(这个“就”表明盘古从没休息过,开天辟地后就一直站在那了)(板书:站)

4、盘古就是这样站在那,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那到底是怎样的变化呢?大家把第四、五自然段自由朗读一遍。(学生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板书:变)

5、说说你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挥,问题的核心在于:时间过了很久盘古都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可见其有决心,有毅力,矢志不移)

6、那么大家能把他的那种决心读出来吗?(个别朗读,指导朗读)

7、学习第六自然段

(1)、盘古为什么是含笑倒下的?

(2)、让学生模仿盘古,说说他倒下之前的心里话

从你们的表演中,老师可以看出盘古是多么伟大呀!为了创造出一个新世界,他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直到最后倒下,他也无怨无悔!而且最后,他有没有因为他的倒下而停止了他的贡献?自由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三、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核心:盘古全身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什么也没留下)盘古的身躯都化成了什么呢?(课件作题,指导简便记忆)你看,有光芒万丈的太阳,还有皎洁明媚的月亮,多美的一段呀我们来读一读,好不好?(指导朗读背诵,先个人读,后集体读)

就这样,盘古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一个美丽的世界。

四、思考题

1、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它反映出人类怎样的理想和追求?

2、我们都知道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很精彩的神话故事,那神话和迷信有什么区别呢?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四

一、课前交流

爱读神话吗?老师带来几个神话,认识主角吗?

二、揭题

1、师: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齐读课题。

2、师:读准第三个字,是第三声。写法上注意,左边是 “尸”字头、“口”字底。

3、师:请人解释这个字的意思(分开)。

4、师:开天辟地,需要多大的力气呀。指读课题,齐读。

三、检查生字词、质疑

1、代字入词,分别指读。

2、出示斧子和凿子图片,请你做做猛劈猛凿的动作。

3、齐读。

4、师:通过预习,你会填了吗?指名填。齐读。

出示:就这样,盘古以他的( )和( ),开辟了( ),化生出( )。

5、师:这是中心句,概括了全文。你有何想问?

生:神力是什么?

生:世间万物是什么?

师:一会儿会知道。

生:他是怎样开辟天地的?

师:问得很有价值。

生:他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开辟天地?

师小结并板书: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又是怎样化生万物的?弄清这两个问题,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今天我们就重点看这两个问题。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哪些部分是写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哪些部分是写他是怎样化生万物的。

[点评:学生提的问题多而杂,教师帮他们进行了筛选整合,选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生:2—6自然段是写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第7自然段是写他是怎样化生万物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5自然段是写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6—7自然段是写他是怎样化生万物的。

师:区别在于第6自然段。这段是写什么的?

生:盘古倒下了。

师:是呀,意思上和第7自然段联系得更紧密些。

[点评:面对课堂意外的生成,老师引导学生清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根据文意划分段落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

1、教学开天辟地

师:请同学分小节朗读2—5自然段。边听边画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生圈画。

师:能在你画出的句子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词语吗?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猛劈猛凿。

师:能读读这个词吗?再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生:我觉得他是个追求光明的人。

师:之前的世界是——

生:黑暗混沌。

师:从盘古的动作里你感受到什么?

生:力气很大。

[点评:应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

师:是个力大无穷的人。能读出他的力大无穷吗?

生朗读。

师:引读第2自然段。

师:带着你的感受,齐读。

2、教学对仗句

师:开天辟地后,天地发生了变化。(ppt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指读,男女生合作读。

师:天地的变化如此巧妙,文章的用词上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是反义词。

生:字数相等。

师:词义相反或相近,字数相等。它们组在一起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齐读。

[点评:“对仗”的概念是否该名明确地交给学生?另外对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应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己从反复的朗读中充分体会,读出美感,读出体会。]

师:这种结构的句子,文中还有,谁有慧眼?指读。

3、教学化生万物

师:天地分开后,盘古罢休了吗?(ppt出示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齐读。

师:究竟有什么变化?(ppt出示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指读。

师:此时你觉得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坚持不懈。

[点评:教学的主问题是“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明确地把它当做主线贯穿,偏离了主问题。在教学时,可否只问一句“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分别从开天辟地和化生万物两部分要求学生默读、圈画,这样教学的线索会更清晰一些。]

师:是呀,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两年,是一万八千年。就这样,他开辟了天地。齐读此句。

师:他是怎么化生万物的呢?我们合作读过程。(出示图片,生分列,每列读一个变化)

生朗读。

师:他将一切奉献给了世界,自己什么也没得到。老师将这个过程改成了诗,配乐齐读。

生朗读。

师:能参考图背下来吗?(分别出示图片和填空形式课文)。

师:背得越来越流利。能发挥想象,他还化生成了什么吗?

生:头发化生成草地。

生:胡须化生成树木。

师:很高大。

生:骨头化生成高楼大厦。

师:想象很奇特。

生:眉毛化生成人类。

师:盘古还是个怎样的人?

生:伟大。

[点评:学生对盘古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体悟的还不深,在此基础上不读不出感情的。]

师: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无私的人。

生朗读。

师:让我们记住这个力大无穷的人。

生朗读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世界并不是盘古带来的,但今天我们仍要学习他的什么?

生:精神。

师:对,伟大无私的精神。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为你们推荐几本神话书,课后可以自己去看看,进一步领略神话的神奇和人物的伟大品质。下课!

[点评:通过一篇文章告诉学生读神话要注意学习的真正内容,并推荐阅读相关书目,都是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板书:

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力大

化生万物?高大

伟大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盘古对光明的向往,以及他开天辟地的决心。

3、感悟中心句的作用及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神话故事中盘古的这位人物形象。

难点:中心句的作用及对偶修辞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同学们,你们肯定读过许多的神话故事,谁来告诉大家你曾经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如果能用一个四字词语说说故事的名字更好。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哪吒闹海、八仙过海、女娲补天…….)

这些都是神话故事中了不起的人物。

一、导入,直奔课题

谈话: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板书课题,生书空)。读课题。“辟”组词

二、整体感知

课文主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畅。

1、我看同学们都读得很投入,这些词语肯定难不倒你,来,试试看!

出示词语:a、混沌一团黑乎乎

(混沌是什么意思?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请教词典老师,我们看看词典上对混沌是怎么解释的,选词,1、古代传说中指天地未分开之前浑然一体的状态。2、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你认为哪一个更适合课文中的理解?有心的同学肯定已经感受到这两词是写什么的?

b、猛劈猛凿巍峨长柱子

巍峨都是什么部首?都以山为部首的字,让人感觉——(再读读这几个词,你知道这几个词语是描写谁的?通过这几个词语,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步印象?)

c、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加厚一丈重新合拢

(“上升”和“下沉”是一对反义词,冉冉和慢慢呢?这两个词都表示动作很慢,你还能说一个这样的词吗?(徐徐、缓缓)?一丈有多长?一丈大约3.3米,和咱们教室的高度差不多。书上说天地什么不会“重新合拢”?中间力量在支撑?你们发现了吗?这几个词语其实描写了一种变化,一种什么的变化?自己再读读看。——天地分开后的变化)

齐读:带着你的初步理解一起来读好这些词语。——点击□

2、点击: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读完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吗?用笔画下来。

交流: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出示)

3、这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中心句(板书),而这个中心又出现在了哪?(结尾,中心句在结尾,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板书:总结全文)。中心句相当文章的命脉,有许多文章会出现,我们要善于发现。——让我们一起读读中心句。

三、细细品读。

5、学习贵在质疑,你能围绕中心句中“开辟天地”这个关键词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1、盘古是怎么开辟天地的?2、盘古为什么要开辟天地?之前的宇宙是什么样的?3、宇宙后来是什么样子?)

6、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文走进课文,走近盘古。盘古为什么要开辟天地呢?或者说盘古开辟天地之前,宇宙是什么样的呢?——板书:宇宙原样。到书上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交流:黑暗混沌,像个大鸡蛋。

这是一个什么句?把比作,这个形象的比喻让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混沌一团、黑乎乎的环境里,你是什么感觉?盘古的心情肯定和你一样,他多么渴望光明啊!板书:渴望光明——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原来宇宙的恶劣环境。

7、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是怎么开辟天地的?默读课文,找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里?(2—5)

8、对,2—5都是些盘古怎么开辟天地(板书),创造新宇宙的。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着重写了什么?(宇宙的变化,盘古让天和地分开)

他是怎么做的?请你找出描写盘古动作的句子。

9、出示: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

(1)盘古为什么要猛劈猛凿?(要把宇宙分开,很用力把很硬的东西分开)两个猛你看出了什么?(用力大,)盘古是神,不是人,神的力量是——力大无穷。

(2)你能把这种力量融入你的朗读吗?请男生一起读好这个词。

(3)我看到了,你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自己就是盘古,请问盘古大神,此时正在猛劈猛凿宇宙的你,在想些什么呢?(看来你已下定了决心,——板书决心坚定,带着这份决心读好这个句子。评价:1、我感到了盘古已经使出了浑身的力气。2、决心是多么坚定啊!一起读)

10、老师: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1)这两句话中有两个清,意思一样吗?(第一个是重量小,第二个是什么意思,组词,对我们用组词就能非常清晰地了解词语的意思)你能带着你的理解读好这个词吗?

(2)老师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反义词,对偶)

(3)火眼金睛,一下就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看看有几组反义词?除了反义词,还有什么词?(近义词),缓缓和慢慢这对近义词告诉我们什么?谁来把天地分开的缓慢过程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和地分开的过程写得一目了然。女生轻盈活泼,请女生读上半句,男生个个都是大力士,请男生读下半句。评价:男女生配合读,把对偶的修辞手法也表现得更明显了,其实,在这段文字中,还有一个句子也是对偶句,你们发现了吗?(点击)请一二两组读上半句,三四两组齐读下半句。合作读两个对偶句

(5)天是轻而清,地是重而浊啊,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部都—混在一起,用书上的一个词语叫“混沌”。同学们,看来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6)盘古用斧子和凿子,猛劈猛凿后,就分开了天和地,这个过程就可以用一个成语“开天辟地”来形容(指着课题)

(7)前所未有的壮举,让我们一起带着对盘古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个成语。

11、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藏着一个成语,用心读一读,你想到了哪个成语?(顶天立地)看来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矗立在你心中,谁来读好这段话。——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请用笔把这个成语写在这段的旁边。

12、顶天立地的男儿一站又是多少年?在这一万八千年中,天和地发生了哪些变化?盘古的身体呢?

请问这位盘古先生,你一站就是一万八千年,你累吗?你休息一会儿行吗?(不行啊,我一休息,天地就会重新合拢)。

虽然您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毕竟还是血肉之躯,这都已经过去了一万八千年了,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你还是就放弃吧。(如果放弃了就前功尽弃了。所有的努力将付之东流。)坚定的志向,丝毫不放弃,这就叫——矢志不移(评价:你道出了盘古盘古的心声你走进了盘古的心中)

四、总结全文:

13、(深情的)同学们,为了天地不再合拢,为了光明天长地久,盘古这位力大无穷的巨人用自己的身躯完成了心中美好的愿望。

14、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读课题。盘古用他的神力和身躯不仅开辟了天地,还化生了万物(贴),他的身躯又化生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作业:描红。

《开天辟地》教后思考

《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整个世界”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现将我教学这一课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阅读课文把握结构

在第二课时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了是盘古开辟了天地,那么他是用什么来开辟天地的,你能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出答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在揭示答案的同时又指出了课文的中心句,也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同时也把握了这节课的重点。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盘古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辟天地,了解课文的结构,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二、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在教学时,抓住“裂开一条缝”“咔嚓”“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神力,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盘古的力大,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妙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天,脚踏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立,你累了吗?想象盘古顶天立地持续了多久?他累吗?老师旁白: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立地。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让学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盘古“精疲力竭”“微笑着倒下了”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盘古微笑着倒下了?让学生思考,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结合文本展开想象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想象会让你惊叹不已。在教学盘古的身体化为万物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想象是根据所想象事物与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的,不是瞎想的”,这样不仅让学生方便记忆课文内容,而且由此让学生想象盘古身体的某个部位还可能变成什么。学生对盘古其他身体部位的想象非常精彩,这不仅仅是让学生想象,更让学生在想象的同时体会盘古为了人类而自我牺牲、献身的精神。让学生明白盘古的身体化作了万物。再想象,如果没有盘古,就没有什么?以此揭示盘古奉献的品质。

四、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初读课文,只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只有对重点字词、句子理解后,才能读出味道。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自己读、指名读、找同学评价比读,引导学生感受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盘古积聚多少能量,当他爆发时会怎么样,让学生最后通过齐读这种方式,将盘古的神力鲜明呈现出来。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神力无比及巍峨形象。

2、通过对课文第7自然段的品析,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涌。

3、认识文章“对仗”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开天辟地

生齐读课题。(生如果读不到位教师范读。要求读出力量感。)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2、出示词语:混沌一团 开天辟地 化生万物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三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几句连贯的话,用上以上这三个词语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

(要求:简洁,明了。)

课文中,还有一句话能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你们还记得是哪一句吗?(指明回答,如果人多就齐答。)

3、过渡:这就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两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本领。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屏显:一、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话,让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一幕幕重现在我们眼前。

二、新授

1、第一幕:昏天黑地

a、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指名读。注意“混沌”一词的读音。

(评价语:读对了:你真小心,连特别容易读错的一个字都注意了。你能把这个词语再读一次吗?读错了:这位同学有一个词语没读准确,谁听出来了,能帮他指正吗?)

出示词语:混沌。知道在课文中什么意思吗?(天和地搅在一起。)

b、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天地间的第一个人——大神盘古。(师旁白:很久很久以前,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天地尚未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这里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没有鸟叫,没有虫鸣,没有山川,没有河流,甚至,也没有时间。四周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睁开眼睛,此时的盘古,你有什么感受?

2、第二幕:开天辟地

a、是啊,盘古也这么想。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这一幕:开天辟地。这个叫盘古的大神,在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巨蛋里昏睡了一万八千年。引读:“一天……变成了地。”

读了这一段文字,我们的老祖总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预设:1、力大无穷。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猛劈猛凿,巨石崩裂。

2、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这一部分学生可能比较难体会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一丝微光”为切入点,展开想象,对光明的迫切和无限向往,给予了他无穷的动力。(板书:追求光明)

b、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读,说说你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段话的?(急切的、敬佩的、渴望的……)

c、是啊,盘古凭着一股冲破枷锁,奔向光明的意念,用他的神力大刀阔斧,开天辟地,此时,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观察这两句句子,有什么特点?(字数相等,句式相近,意思相对。)轻而清对重而浊,冉冉上升对慢慢下沉,天对地,这种句子就叫作对仗句。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轻而清,这就是天,天的感觉,重而浊,这就是地,地的感觉,同学们,我们不但能从意思上看出天地的不同,还能从声音上,从感觉上感受天地的区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天和地的感觉来

3、第三幕:顶天立地

a、电光火石间,天和地分开了,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站在天地中间,不由地使老师想起了一个成语,顶天立地。是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第三幕。(板书:顶天立地)(出示三至五自然段)引读:天和地分开后,……重新合拢。

情境朗读:

(1)天地开辟,盘古在其中,他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几百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2)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几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3)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一万八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b、师生对话。万八千岁,一万八千年啊。盘古盘古,你撑在天地之间这么长时间,你不累吗?(累。)你休息一会儿行吗?(不行啊,我一休息,天地就会重新合拢。)你都撑了一万八千年了,休息一会都不行么?(不行啊,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光明,才能把天地分开,万一休息,前功尽弃怎么办,我怎么都要坚持下去。) 虽然您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毕竟还是血肉之躯,不是一根柱子呀,这都已经过去了一万八千年了,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你不如就放弃吧。(不行,开天辟地是多么艰难呀,即使我是巨人,一次已经使我筋疲力尽了。哪里还有力气再来一次呀。)相机板书:坚持不懈

c、出示第六小节。 齐读这一小节。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疑问么?出示词语:“精疲力竭”。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是啊,此时的盘古,经过漫长岁月的苦苦支撑,精神已经极度疲乏,力气也用尽了,他心力交瘁地倒下了。可是此刻的盘古,没有感到痛苦,反而……(含着微笑倒下了。)他为什么含笑倒下,这微笑中包含着什么?这是怎样的微笑呀?

预设:1、因为他开辟了天地,创造了光明。这是幸福的微笑。

2、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死而无憾,这是坦然无畏的笑,是英勇乐观的笑。

4、第四幕:改天换地

a、引读:盘古虽然倒下了,可他舍不得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

预设:

1、句子都差不多,出现了9次变成了。(很多变成了,反映出盘古把自己身体所有的部分都奉献给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2、很多形容词,准确写出了时间万物的特点。

3、左眼变成了……,右眼变成了……。等句子也是对仗句。

4、万顷良田后面变成了省略号。

b、光芒万丈、皎洁明媚、奔腾这样一些词语多准确地写出了世间万物的特点啊,盘古虽然倒下了,可他对这个新世界依然无限眷恋,于是他把自己的生命幻化成了世间万物,赋予了他们新的生命。你看,那风和云就是盘古呼出的气;你听,那轰隆的雷霆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那奔腾的江河就是盘古流淌的血液。发挥你的想象,照着书上的句子写一写,盘古的身躯还会变化成什么?

c、齐读最后一小节。

d、这两段文字是我国典籍中对盘古开天辟地的最早记载,你能对照课文的描写读懂它吗?

三、合作探究

a、同学们,开天辟地的故事我们学完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则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丰富的想象编造出来的。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又表达了他们怎样的理想和追求呢?

c、你看,这就是想象,古代劳动人们在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想象出来出了这一则则奇妙的故事,看来人们探索宇宙,探索天地的脚步很早就开始了。

课后,请你们完成两个作业:

1、再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对仗的句子。

2、读读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神话,并写下你的感受。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要求

1、 正确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纵横交错"、"开天辟地"等词语。

2、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3、 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 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 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具准备

录音带、小黑板(关于这个故事的光碟)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神化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质疑揭题

1、齐读课题

2、生质疑谁开天劈地?为什么要开天辟地?怎样开天辟地?结果怎样?)

4、 用词素分析开天辟地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

1、 生汇报生字、词语的自学情况。

2、 汇报词语的理解情况。

3、 汇报预习中的困难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师指导学生解决困难)

4、 汇报读课文的情况。

5、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了解故事

1、生自由读文。

2、在小组讲述这个故事,看谁讲得最具体。

3、 指名讲述。

四、指导识记并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语言积累

1、课文中讲到的天地以及世间万物的形成,你认为对吗?你能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吗?

2、"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对美的向往。这篇课文主要是对哪些自然现象的天真的解释呢?(天地的形成和世间万物的形成)

4、 这个神话是怎么解释天地的形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头顶着天,脚踏着地)

"轻而清的东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

5、 师相机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

6、 背诵六、八自然段。

二、理解"开天辟地"的意思

"开天辟地"是一个带有神话故事的成语,学习了这个神话故事,你知道"开天辟地"意思了吗?(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有史以来)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把你知道的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四、作业

继续收集神话故事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八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看图猜故事”,出现四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

3、揭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读准读通课文

2、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

(1)合拢、裂开、崩裂、破碎(混沌一团、黑暗混沌)

(2)劈、凿、撑

(3)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4)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万顷良田(良田万顷)

(5)巍峨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分节读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黑暗混沌开辟天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四、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

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校对五、布置作业用两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特点,带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其中的“神话味”,充分感受盘古的神力和无私奉献,以及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对偶句相反相称、句式整齐的特点,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3、重点学习第7自然段,学习作者工整的排比、合理的想象、生动的语言,进行仿写。

(二)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六、七、八自然段。

2、了解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感受盘古的神力和无私奉献。

3、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宇宙混沌

1、还记得《开天辟地》这个神话的第一句话吗?(是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神笔马良》的故事发生在?《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吗?《西游记》的故事最多发生在很久以前,而《开天辟地》的故事发生在?

过:是啊,很久很久以前,久到天地都还没形成,久到人都还没有出现,那时候的世界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2、混沌的世界你是怎样理解的?指名说。

3、混沌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有过很多比喻,同学们看一看。

出示:

鸡卵中之黄白未分,是混沌也。卵中之黄白既分,是开辟也。

初烹时,茶叶乱浮,清浊不分,此混沌象也。少顷,水在上,叶在下,便是开辟象也。

4、能看懂吗?谁来试着理解一下?

5、你看,这些比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混沌”。这两句话里有一个和“混沌”相对应的词——(开辟)。天地是如何被开辟的,你们知道吗?

二、开天辟地

1、据《三五历记》载,教师朗读一遍。

出示: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2、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小古文,圈画出不懂的地方;

(2)对照课文,自读寻求解释;

(3)小组交流存在疑难。

3、全班交流(先汇报已解决的问题,再提出疑问)

4、相同的'故事情节,古今的表达方式却不一样,你觉得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对,很凝练,读起来朗朗上口。)

5、天地之所以能分开,是因为盘古的出现。盘古可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是的,他是一个大神。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大神?

6、你们说的这些事实都可以证明盘古是一个神,很多神话中都有一个这样的神。你们能举个例子吗?

7、很多神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是人类遇到困难,然后出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神或英雄来解决问题,造福于人类,这就是神话最大的特点。

8、让我们吧目光再次聚焦到这篇小古文的语言上,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出示: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

天日高一丈,

地日厚一丈。

天数极高,

地数极深。

9、像这样,字数相等,结构相似,重要的词基本相对的句子称为对偶句。老师读上句,你们读下句。

10、其实课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对偶句,赶紧去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六句对偶句。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头顶天,脚踏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

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

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

11、多种形式读。(邀请同伴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12、读着读着,你们队盘古这个大神是否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尝试运用对偶句,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化生万物

1、天地虽然开辟了,但是这个世界还是太单调了。后来,盘古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化作了万事万物。出示第七自然段。

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2、你们读读数数看,这段话里有几个“变成了”?

3、作者一连用了9次“变成了”,像这样相同句式的句子就叫——

对,句式十分工整。

4、这段话还可以这样排列,你们再读读看。

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

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

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

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

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

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

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

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

流出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5、我们把左边这一栏和右边这一栏的内容打乱顺序行不行?为什么?

6、对,想象一定要与原来的事物之间有着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合理,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下面的排比句。

展开合理的想象,像作者这样,用上排比的句式、生动的语言,完成小练笔:

浓密的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洁白的牙齿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就连也变成了。

7、这样工整的句式,这样生动的语言,我们一定要牢牢地记在脑海里。先试着背背。(师生合作开小火车)

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

发出的声音变成了

左眼变成了

右眼变成了

隆起的肌肉变成了

流淌的血液变成了

筋脉变成了

皮肤变成了

流出的汗水变成了

8、真不错,我们再换个方向填一下。

变成了风和云

变成了轰隆的雷霆

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

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

变成了三山五岳

变成了奔腾的江河

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

变成了万顷良田

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9、怎么样,咱们再试试。我把前后内容去掉了,你能不能说?能说几个就说几个。

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四、拓展延伸

1、伊朗、印度、罗马的开天辟地的神话到底是怎样的呢?想不想听听?

我说你听。在中国神话里,说原始宇宙像鸡蛋,伊朗神话说原始宇宙像鸟蛋,罗马神话说原始宇宙像石蛋,印度神话说原始宇宙像金蛋。在中国神话里,出现了一个神叫盘古,伊朗神话里也出现了一个神叫阿胡拉·马兹达,罗马神话里也有一个神叫密特拉,印度神话里也有一个神叫大梵天。在中国神话里,盘古的身体化成了万事万物,其它神话,也是这样,或者神,或者牛的身体化作了万事万物。

出示:

中国神话伊朗神话罗马神话印度神话

鸡蛋鸟蛋石蛋金蛋

盘古阿胡拉·马兹达密特拉大梵天

身体生化身体生化身体生化身体生化

2、我相信你们跟我一样,脑子里冒出了许多问题?有吗?

3、是的,我跟你们一样,有这样的疑问。你看那时候的各个民族之间,距离相隔十万八千里,也不可能像现在利用先进的通讯工具交流,例如打个电话,发个EMAIL,那他们怎么就想到一块儿去了呢?

现在我们缩小一下范围,想想为什么这些民族的神话都把原始宇宙比作蛋?

4、怎么样,神话很有意思吧?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读神话的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发我们对神话的思考。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多找些神话来读,下节课我们在课堂上将要尝试创作神话。

五、作业:阅读神话故事。

(四)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

天地混沌对偶

开辟天地排比

花生万物合理想象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3、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5、认识文章“对仗”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1.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2、认识文章“对仗”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2、齐读课题2遍。

3、大家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谁?怎样?之后的情况?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词,并给每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生字,不懂的查字典

(2)指名读,错的纠正

(3)学生自主提出生字书写中该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

(4)当堂描红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2、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呢?(第一个问题)答案在哪里?(引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1)、传说?什么是“传说”?传说的事是真的吗?(解释“传说”的意思)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中中总结出开天辟地前的情况——“混沌一团”)

(3)、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并描述出来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大地混沌一团,那是谁来开天辟地的呢?(解决第二个问题)(盘古)

(2)、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大家把第二自然段读读(让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3)、这一段有几对反义词,大家能找到吗?

(4)、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开天辟地的经过)

(5)、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板书:昏睡——醒坐——劈凿)

那随着盘古的动作,宇宙有什么变化呢?(黑乎乎一片——裂开一条缝——巨石崩裂)

(6)、要把宇宙从混沌一团中分出天地来,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使劲翻身、猛劈猛凿)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或是你读懂了盘古的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核心在:勇猛、对新世界的向往和创造新世界的决心)

(7)、指导朗读

第三、四课时

一、复习

1、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随课件板书回忆)

2、复习上节课找出的反义词

二、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过渡: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睡大觉去了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六自然段)

1、天地分开后,盘古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课文中哪里给出了答案?大家找出来。(第三自然段)

2、齐读第三自然

3、(课件出示)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这个“就”字去掉行吗?(这个“就”表明盘古从没休息过,开天辟地后就一直站在那了)(板书:站)

4、盘古就是这样站在那,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那到底是怎样的变化呢?大家把第四、五自然段自由朗读一遍。(学生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板书:变)

5、说说你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挥,问题的核心在于:时间过了很久盘古都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可见其有决心,有毅力,矢志不移)

6、那么大家能把他的那种决心读出来吗?(个别朗读,指导朗读)

7、学习第六自然段

(1)、盘古为什么是含笑倒下的?

(2)、让学生模仿盘古,说说他倒下之前的心里话

从你们的表演中,老师可以看出盘古是多么伟大呀!为了创造出一个新世界,他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直到最后倒下,他也无怨无悔!而且最后,他有没有因为他的倒下而停止了他的贡献?自由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疲力竭”“含着微笑”“化成了万物”等词语悟出盘古的无私奉献,展开想象练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三、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核心:盘古全身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什么也没留下)盘古的身躯都化成了什么呢?(课件作题,指导简便记忆)你看,有光芒万丈的太阳,还有皎洁明媚的月亮,多美的一段呀我们来读一读,好不好?(指导朗读背诵,先个人读,后集体读)

就这样,盘古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一个美丽的世界。

四、思考题

1、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它反映出人类怎样的理想和追求?

2、我们都知道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很精彩的神话故事,那神话和迷信有什么区别呢?

第五课时(练习课)

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

神力  开辟了天地     无私 献身

盘古     身躯  化生出世间万物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一、说教材

《开天辟地》是苏教版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全文一共八个自然段,脉络清楚,分四部分把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的过程描写了出来。第一部分(1)讲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宇宙的样子。第二部分(2~5)讲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第三部分(6~7)讲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第四部分(8)总结全文,一句话概括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所谓神话就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的向往,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开天辟地》是创世纪神话。文章塑造了盘古为民造福的伟大的人物形象。全文处处充满神奇、大胆、奇特的想象,语言优美充满着魅力。课文教多地运用了描写性的词语,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如“光芒万丈的太阳”、“皎洁明媚的月亮”“流淌的血液”等。这些词语想象生动,恰当地写出了世间事物的特点。其次课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如对偶、排比、比喻等,使得文章生动精彩。

二、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学段目标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创世纪神话中的神大都是勇敢、为民造福的形象。本文的盘古也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时,在学生阅读体验相关语段的过程中逐渐勾勒出文章的精神主线:从开天辟地的艰难到顶天立地的矢志不移,最后到化生万物的无怨无悔,感受到盘古的勇敢和伟大。从而了解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盘古是什么样的人物。

《新课标》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神话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想象力丰富。故事中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时,结合课本进行拓展延伸,发展了学生思维,也体现了语文课的开放性。例如:想象混沌一团是什么样的?盘古刚醒来,看到周围黑乎乎的一片会想些什么?盘古撑在天地之间几千年他会想些什么?等等,通过想象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题材,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神奇的特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教学中,重点抓住对偶句和第七自然段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且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句式和语言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具体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中受到感染。

2.本文是一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学生很容易理解故事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几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分别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是中年级很这样的一个学习要求。可以结合练习4的读读背背的八个词来提示学生,也可以用给画面配音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复述,也可以让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四、教学设计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抓重点句段,一步一步进行的教学设计。根据文本神话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以想象为线索,以人物为中心”。通过读、思、练,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神话的神奇,感受文本是怎样通过神奇的想象表现的,感知神奇,感悟神奇,读懂神奇。

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课文四部分的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让学生读懂远古人想象世界最初是怎样的。通过课文中形象的比喻,让学生

明白“像个大鸡蛋”不是大小,而是形状,都是椭圆形的。找到第二小节的黑乎乎一片,知道没有光,宇宙内部是胶着的状态。

第二部分,抓住这样几个问题。1、盘古与常人有什么不同。学生能找出盘古昏睡的时间、拥有巨大的神力和常人不同。2、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补充文章的空白。3、天地是这样分出来的呢?抓住对称的句子,让学生揣摩和发现句子的特点,朗读体会感受文字的丰富。此环节穿透文字,呈现画面,激发想象,感受深刻。

第三部分,通过两句话的对比,通过“就”让学生明白,盘古从来没有休息过,开天辟地后就一直站在那了。这样“撑”了几千万年。这时让学生演示一下盘古的动作,并说说盘古此时想些什么,从而体会盘古的矢志不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疲力竭”、“含着微笑”。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这样的微笑,学生也许会说是欣慰的笑,是胜利的笑,是幸福的笑,是无怨无悔的笑,从而深入人物的内心,说出他心理的话。此环节对体现盘古美好心灵的重点句子反复挖掘,重点突出。

第四部分,引导学生读懂,盘古全身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都是美的事物。此时,让学生说一说,盘古开创了一个这么美的世界,你心中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结合练习背诵的要求,这一部分主要是指导背诵。九个变成了,告诉学生背诵的方法,前四个“变成了”是讲人的头部,剩下的都是讲人的身体。通过正反填空背诵记忆。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翅膀,仿写句子。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更深的层面上读懂盘古的献身精神给我们带来的心灵震撼,从而读出那份感动。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滋味,悟出深刻的道理。

最后对课文进行综合,体会想象的丰富、伟大、美好。并让学生对盘古进行评价。课后练习4,是让学生发现体会对偶句的好处。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读句子、改句子,体会神话语言的美妙。神话故事还有很多,结合四年级的课外阅读要求,想学生推荐读物。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把读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习即生活,仅仅靠课堂上四十分钟是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让学生把课堂上好的读书方法带进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才是真正的积累,才是真正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能简化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写作思路,表现作者的写作思想。我们考虑到课文的体裁是深化,全文的脉络又非常清晰,2~5写的是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6~7段写盘古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赞颂了盘古崇高的献身精神,于是我们这样设计了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显现了课文的脉络,突出了教学重点,使学生对课文的这样内容和教学重点一目了然,对提高文章的概括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六、作业超市

设计宗旨:作业应紧扣教材,结合中年段学生的课标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作业类型:基本题和综合题兼具,必做题和选做题结合。

基本题:字(画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略)

词(近、反义词 成语积累) (略)

句(了解对仗的语言形式)

段(背诵精彩段落)

综合题:复述 想象 主题阅读(略)

七、课件设计

课件设计的宗旨是围绕教学目的、内容设计,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切入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必须根据内容和要求,选择恰当的媒体,再现课文内容,加强直观,在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课文的第2节时,出示整段,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向往光明的决心。这段中有意思相反的次,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缩短空间距离,使学生了解天地变化,有利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对于第七自然段的指导背诵,我们在填空练习的基础上,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帮助学生诵读记忆,加深印象。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第十二篇

13、开天辟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神力无比及巍峨的形象。

2、通过对课文重点段的品析,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诵。

3、认识文章“对仗”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抓住盘古是怎样用神力开天辟地,又是怎样用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的两部分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课前游戏: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是看图片猜神话故事,看看谁的眼睛最敏锐。(cai出示图片)

这些都是神话故事,在远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人们还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成了神话故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继续学习神话故事——(读题:开天辟地)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看看大家还能不能读好这些词语?(cai出示词语)

3、在这一课中有一些描写事物的短语值得我们积累(cai出示短语),齐读。在读的时候能注意到形容事物的词语,读懂这些词的意思,相信能有更多的收获。示范读-齐读

4、在本单元的读读背背中的八个四字词语也和这一课有关。先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小结:这八个词语正好提炼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中也有一个句子也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cai出示第八段)齐读

5、盘古是怎样以他的神力开辟天地,又是怎么样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世界万物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指板书)

二、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默读第二小节,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盘古的神力?

1、cai出示句子: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说说,你从这一句中的哪个词,感受到了盘古的神力?

(1)盘古的“一使劲”结果怎样?是啊,他可不是一般的神,他有着无穷的力量和高大的身躯。

(2)只有盘古才有这个神力(请一位男同学读一读)还有哪位同学想感受盘古的神力?

(3)这是真的大鸡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引号,这是一个比喻)其实指的是什么?(天地未分时的宇宙)

(4)这时候,“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对于在黑暗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盘古来说,这是一丝怎样的光啊?如果你是盘古,你看到这一丝光会想什么?

(4)盘古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指读句子)

2、cai出示句子: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1)要把这个“大鸡蛋”分开容易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猛劈猛凿)从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

(2)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指读)感受到了你对光明的向往。感受到了你创造世界的决心。

(3)这神力无比的盘古,劈开这个“大鸡蛋”只用了两种工具,一种是___,一种是___。

3、cai出示: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1)凿子也是一种很简单的工具,跟笔的形状差不多,像一个钉子。(画图)

(2)读一读这个句子,看看“持”和“握”这两个动词能换吗?为什么?

(3)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从结构上看你有什么发现?

(4)这个句子在表达上字数整齐,互相对应,找一找,在这一段里,还有像这样的句子吗?

4、cai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1)靠着盘古的神力,开辟了天地,使得天地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这句话中哪些词写出了这神奇的变化,找一找。

(2)cai出示反义词,这一句中的四对反义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天地分离的情景,在表达上字数相等,读起来朗朗上口,像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对仗”也叫“对偶”(板书)。这些词语具有丰富的内涵——天地形成时间之漫长,盘古开天辟地之艰辛,都蕴含其中。

(3)在这一句中不但有四对对反义词,还有一对近义词,发现了吗?(cai出示)这一对近义词都表示速度慢的,说明天地的变化时需要时间的,你还能说出像这样表示慢的词语吗?都是表示速度慢,我们能不能这样说(师述)你们看,作者非常注意用词的细微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丰富了表达形式。我们写作时也应该要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

(4)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cai出示句子)对仗这种写作手法在表达上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对仗种方法,就能让文章增色不少。

三、学习第3-5小节

1、经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天和地终于分开了,天和地分开后的盘古又是怎样的呢?齐读3-5自然段。

2、(cai出示图)看看盘古,他头顶天,脚踏地——可以用个成语来概括,这就叫——顶天立地。为了不让天地合拢,盘古是怎样做的?文中有一个动词(撑)全班做做撑的动作。

3、天每天升高一丈,也就是约3.3米,地每天加厚一丈,也是约3.3米,那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大约为6.6米。(出示句式引读)孩子,你这样撑着,累吗?可是盘古这样撑了多少年?(一万八千年)读到这,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盘古啊?

4、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巨人?(巍峨)巍峨一词从字形上看,都有山字旁,说明/这个词一般是形容山或者高大的建筑物的,可是这里却用来形容盘古,难道仅仅是说明他的身躯巍峨吗?(还有他坚强的意志力)

5、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盘古?你能想到什么词?(cai出示填空)(板书:意志坚定)

6、盘古这样坚定的意志就是为了让天地不再合拢,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可贵,让我们怀着对盘古的感动再读一读4、5自然段。

四、学习6、7小节

过渡: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此时的盘古怎样了呢?读读第六小节。

1、在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理解“精疲力竭”

2、看老师写“竭”字,看看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字相近?(渴、喝)

3、能不能根据这个“立”字旁说说这个字的意思?

4、“精疲力竭”说明了什么?如果天地还需要他再撑一百年,如果还要他撑一千年,如果还要他撑一万年呢?

5、巍峨的巨人倒下了,却是含着微笑倒下的,为什么?

过渡:这位巍峨的巨人倒下了,为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临死前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世间万物,引读第七段(cai出示句子)

6、看大屏幕,自己再好好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他的身躯与所化成的事物有什么关系?(相似)所以说想象不是瞎想,所想象的事物与原来的事物之间必有其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7、再读一读,感受这神奇的变化。(齐读)

8、这段文字不光内容感人,而且文字也十分优美,数一数,文中用上了几个“变成了”?这9个变成了,句式多么的整齐,想象多么的丰富,所有这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换来的。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用“盘古的变成了的_______。”这个句式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cai出示句式练习)

9、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世间,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看!这就是盘古为我们开创的美丽的世界(看图,出示一些美丽的山河图片)所以,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时,不要忘了我们的大神——盘古。此时让你再来形容这个大神,你想到了哪些词语?(cai出示填空)(板书:无私奉献)

五、总结

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天地的来历,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形成的,那么为什么人类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那么,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领略一下神话的魅力所在吗?(学习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

3、“开天辟地”既是个神话故事也是个成语,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颂扬开创伟大事业,称“开天辟地”。想一想现实中还有哪些人物可以用上开天辟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2篇《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