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7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比较大小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7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数学三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利用直观教具正确地用分数表示相关的数。

2、能利用分数知识将低级单位的长度、钱币换算成高级单位,并用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为下面认识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600÷3320÷4690÷3720÷9

60×40×7889+2572-56

80×6080+6015×616×5

二、在下图中涂上分数所表示地部分。

3/4

2/3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6题

2、做“想想做做”第7题

提问:为什么第一个括号填写1/10,第二个括号填7/10?

教师在线段上再任意表上几个括号。

3、做“想想做做”的第8题

出示放大图。

这把尺总长是几厘米?也是几分米?看着直尺说一说1厘米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为什么?也就是几分之几分米?3厘米和7厘米呢?

4、做“想想做做”第9题。

5、做“想想做做”第10题

6、做“想想做做”第11题

四、全课。

数学三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和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简单的路线图,会辨认运动方式,并能根据要求画出相关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方位图。

1、复习。

(1)简单地让学生回顾一下有关方位的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教室里同学间的相互之间的位置情况。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1)教材示范:邮局在(华光路)和(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让学生理解是填路名和方位。

(2)问题1:育英小学在电影院的()方向。

引导学生找到育英小学和电影院,然后根据它们的位置来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问题2:公园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同样引导学生先找到公园,再找到与公园相邻的两条路,再判断其方位。

(4)问题3:张丽去上学,她可能沿着()向()走,到华光路再向()走,在马路的()侧就是育英小学。

让学生找到张丽家和小学,然后根据张丽所走的路线来完成此题。

(5)问题4:张丽上学还可以走哪条路线?

同学之间说一说后集体交流。

二、运动。

1、回顾。让学生回忆一下,像哪些物体的运动我们认为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逐一出示四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哪种运动方式?

思考后举手发表。

三、在方格纸上画图。

1、出示几幅图,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你们画出对称轴。

2、在方格纸上出示几幅比较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图形,并说一说是什么图形。

3、出示书本上第88页第13题的第1小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

这幅图形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借用镜子来完成。

4、平移图形。出示三幅图形,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平移,在平移前让学生说一说在平移的过程要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5、完成书本上第2小题。

将小船向下平移5格。

数学三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2、把握好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4课时

笔算小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加法

0.37 + 0.58 10.9 + 7.8

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出数据信息

尺子 铅笔 作文本 图画本 笔盒 彩色笔

0.80元 0.50元 1.20元 0.60元 9.67元 12.40元

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练习作业。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www.kuaihuida.com>、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经验,发现问题

⒈ 填适当的单位。

⑴教师手拿的文具盒,它的表面面积大约是2( )。

⑵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⑶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

⒉ 罗山宝城广场占地面积约5( )。

二、感受体验,获取新知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体验

(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

汇报强调: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

(2)实际感受

①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②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面积是1平方千米。

板书:1平方千米=100公顷

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

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30公顷=( )平方米 6平方千米=( )平方米

80公顷=( )平方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三、巩固运用,加深记忆

练习二十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4题。

六、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 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独立设计出自己想要图案。

导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案:

课前动手收集一些图案。

二、学生自主合作制作:

1.说一说

学生把自己课前收集的图案拿出来,同桌互相说说自己觉得它美丽的地方在哪里?然后说说这些图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2.找一找

学生取出自己的水彩笔,把自己所拿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圈出来。

3.画一画

老师可以取出一幅图片,将其中一幅,对折撕掉,指名生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

三、检测达标

1.剪一剪

学生取出自己的剪刀,剪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出一幅图案。

四、评比结束本课:

学生把自己设计图案拿出来,先小组比,选出优秀的图案,然后教师在评比出优秀的图案三份。

课后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让学生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2.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规律,并能抽象和概括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情景图和例2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教师:老师想说的第1个数是7,第2个数是14,第3个数是21。(板书:7,14,21)你们知道我想说的第4个数是多少?

学生:28。

教师:我想说的第5个数是多少?

学生:35。

教师:你们是怎样猜到老师的想法的?

学生:老师,你报的数有规律,分别是7的1倍、2倍、3倍,我想后面的数一定是7的`4倍、5倍

教师:看来,只要找到规律,就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一起来发现规律吧。

初步感受到找规律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的情景图,请学生观察。

教师: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两个小朋友在讨论装篮球的问题,小男孩说每8个篮球装一筐,小女孩问男孩16个,24个,32个,40个篮球分别装几筐。

教师:要解决小女孩提出的问题,你们准备怎么办?

学生1:列除法算式计算。

学生2:把条件和问题列成一张表会更清楚一些。

(2)填表发现规律。

①教师:老师完全同意你们的想法。书上也给我们列出了表格,我们先来完成书上第76页的表格吧。

②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教师提问:观察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表中第2行的数不变。

学生2:第1行和第3行的数分别一个比一个大。

③教师:从你们刚才的发现中,你猜测到了什么?

学生: 这3行数的变化肯定有规律。

④教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以第1列3个数量为标准, 你又会有什么发现?

⑤学生以第1列为标准,举例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来,当每筐装的个数不变时,篮球的总个数和

装的筐数这两个量的变化确实有一定的规律。下面,我们根据表格列除法算式,看看你又有

什么新发现?

(3)列式总结规律。

①教师:谁来列出筐数的除法算式?

板书:88=1(筐)

168=2(筐)

248=3(筐)

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观察以上除法算式,看看你们又能发现什么?

②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③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

④引导概括规律: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几倍。

象的认识过程,深切感受到探索规律的必要性。]

2.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表格,观察算式,找到了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

除数与商之间的变化规律,真能干!下面看看你能找到这些数的排列规律吗?

(1)出示例2,学生按箭头指示的方向观察。

(2)教师:这些数是怎样排列的?把你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第1个数720,7202=360,360即为第2个数。

第2个数360,3603=120,120即为第3个数。

第3个数120,1204=30,30即为第4个数。

除数依次增加1。

三、综合训练,深化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评讲。

①说说排列的规律。

②回答:后面两个数是怎样填的?

2.课堂活动第2题

(1)独立找规律画图。

(2)说明方块的排列规律,展示画的图。

3.练习十四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得数。

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通过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了规律,还运用了规律,同学们真棒!希望同学

们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事物,发现规律,做有心人。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这7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