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雨巷》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为了加深您对于雨巷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9篇《雨巷》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雨巷》教案 篇一

【案例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教师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联系起来。设计者以戴望舒《雨巷》为教材,重新认识诗歌阅读欣赏模式的构建。采用“初读、精读、研读”(三读)的方法,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欣赏,把阅读、理解、体验、表达、延伸、拓展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牢固掌握教材内容,学会诗歌阅读欣赏的方法,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学习过程】

【走近雨巷】

1.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

2.诵读课文,留心下边三个问题:

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3.讨论明确:

课文悟读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知人论世

戴望舒,现代派诗人。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

课文悟读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明确:诗中写了油纸伞、我、雨巷、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

课文悟读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明确:我喜欢“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明确:“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前后呼应,富有音乐感、节奏美。

明确:“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背景是黑暗的。

《雨巷》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生答:“多雨!”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么,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

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么模样,穿什么衣服?(生安静)

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么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么,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么样子的姑娘呢?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么模样呢?

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生齐答:《白蛇传》。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么它点缀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四、延伸拓展:

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踊跃发言:

生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当初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

生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

五、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2、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

【相关阅读】

1、《雨巷》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雨巷》在意象选用上的特点及好处是什么?

《雨巷》中应该说有三个主要意象:“雨巷”、“我”和姑娘,这三个表面上看似并不特别的意象事实上深藏着一种极为特殊的时空关系,不仅使整首诗所营造的情境显得模糊、虚幻、迷离,更使得对诗的意义的理解也有了含混复杂的多义性,三个意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它们统一于一个空间画面内,而且有着同样的情感底色:“独自”、“彷徨”的“我”、“悠长”、“寂寥”、“颓圮”的“雨巷”和“哀怨”、“凄清”、“迷茫”的“姑娘”共同构成了一个黯淡、低沉,迷离而幽长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一种孤独、冷寂又带迷茫的情绪。这三个意象的空间关系又是动态的,三个意象在移动中彼此衬托相互呈现:移动是随着“姑娘”的“飘过”展开的,在这种轻缓的“飘过”中,“姑娘”展演着她的颜色、眼光、气味和姿态,“雨巷”也逐渐因为不断绵延的“悠长”、“雨的哀曲”和“颓圮的篱墙”变得更为具体,而“我”的期待和梦想、失望和迷茫随着“姑娘”的身影隐隐显显。这使“雨巷”内的空间关系同样也构成了一种回复,开始“姑娘”离我像梦一样遥远,然后她近了,“我”甚至闻到了她的芬芳,感受到她的惆怅,接着她又远了散了,这种回复的审美功能和音韵及语法上的完全一样,正是这种意象之间多重复杂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复杂关系带来的虚幻迷离的色彩,使得诗中的意象一下子超越了一般意象的具体形象和实际意旨,而具有了某种象征性。人们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生发出完全不同的对诗意的理解,如果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这似乎是一个朦胧梦境的再现;如果从“雨巷”的角度去理解诗歌的意义,这又可理解为“一种人生体验或感悟,一种孤寂仍在渴望、迷茫又有期待的人生况味;如从“姑娘”的视角探索,也是对一段逝去的爱的梦中回忆与追诉,总之,正因为诗人没有把诗的意义限定在一个层面上,我们从中领会的东西才更多了。

《雨巷》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一、分析“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我”“雨巷”等意象特点的分析,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通过朗读来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此境地中,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我”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具有时代特点的心路历程。在教学中可以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意象的解析。使学生紧扣文本,在捕捉、分析意象的特点后,了解到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地补充情节,填补诗歌空白,使意象清晰。借此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第二层次:知人论诗、知世论诗。结合诗人的经历,诗人的感受,我们可以了解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的心境。第三层次: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中的“我”“雨巷”“姑娘”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美好理想的象征。由此理解“我”在孤寂中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第四层次: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重点〕

一、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二、体会本诗的象征意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再别了康桥,现在,让我们走进江南的雨巷,体验诗人戴望舒独自在雨巷彷徨的情景

二、第一层次的解读,解读文本。

(一)一读《雨巷》,共同朗读,体会:诗歌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是如何表现的?(只思考)

(二)诗中都描绘了哪些意象(包括人物形象)?

明确:抒情主人公“我”;“丁香一样”的姑娘;雨巷;雨;篱墙;油纸伞。

(在诗中,这些意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特殊关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

(三)补充情节,分析意象。

1币导题:

(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2)抒情主人公“我”有着怎样的境遇?

(3)“丁香一样”的姑娘有着怎样的境遇?

(4)我的“希望”结局如何?一定是这样的结局吗?为什么?

(根据诗中的情节,学生很容易从字面上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币陨厦嫖侍馕线,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意象的特点。

(1)意象特点

①抒情主人公“我”:独自、冷漠、凄清,又惆怅、希望。

②姑娘:哀怨又彷徨、冷漠、凄清,又惆怅、默默彳亍、凄婉、迷茫、消散。

③抒情主人公所处周围的环境也值得关注:

A庇晗铮河瞥ぃ没有尽头)、寂寥(雨巷寂寥,人更寂寥)。

B庇椭缴。菏奔涫窃谀捍海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分冷漠、凄清氛围。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衬出撑一伞风雨,雨中彳亍的形象,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C崩榍剑骸巴芹堋倍嗔思阜主龅无奈与感伤。

D庇辏喊曲。

(问题(2)问题(3)可以使学生结合文本挖掘抒情主人公“我”“姑娘”的意象特征,并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问题(4)可以结合描写环境的意象,雨巷--“悠长又寂寥”,篱墙--“颓圮”,油纸伞等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说说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2)重点分析“丁香”意象,“丁香一样”的姑娘的特点。

投影: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楚暮,接天流。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古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不以颜色艳丽、香气浓烈著称,但她温柔恬静,深沉多情;她的清香持久悠长,也就更能沁人心脾,她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诗人用丁香比喻所爱所欣赏赞美的少女,把自己和丁香姑娘在思绪和感情上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雨巷》一开始就用“我希望逢着……”的句式,把与丁香姑娘相遇,作为最大的悬念提了出来。以下就紧扣着姑娘、姑娘和“我”的相似,描写、刻画姑娘的行为动作、外形神态,并探索着她的内心世界,表现了热烈期待的态度。但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这里表现了主人公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孤苦心情。

三、第二层次的解读--知人论诗、知世论诗。(可以作为预习作业,让学生查找作者的有关材料)

二读《雨巷》。

(一)“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作者戴望舒是怎样一个人呢?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年因病逝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二)《雨巷》产生于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四、第三层次的解读--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读《雨巷》。

(一)根据前面对意象的分析,进一步思考:“雨巷”又有何象征意义?

诗歌刻画了阴冷的绵绵细雨,刻画了悠长寂寥的雨巷。在这里,“雨巷”正是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的象征。

(二)“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何象征意义?

《雨巷》诗人刻画了一个满心哀怨惆怅彷徨、撑着油纸伞走过的姑娘。这“姑娘”正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雨巷》再现了当时一部分青年心灵深处的声音。我们分明可以看到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第四层次的解读--语言特点。

四读《雨巷》。

思考:

1痹诶识林蟹治觥⑵肺妒歌语言的特点。

2弊⒁庵匾簟⑼6佟⒒调、语速,体会诗人情感。

举例1:排比句式的运用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朗读指导:

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忧愁和无奈。读时语调应舒缓。抒情主人公在想象时,他一定是在仔细地观察那丁香一样的女子的清艳。“她/是有”这里应有一个心理上的停顿;“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颜色”“芬芳”“忧愁”要重读,并且反复的地方要读出变化,“丁香一样的/颜色”要读出惊异,“丁香一样的/芬芳”在语气上与上句构成递进,“丁香一样的/忧愁”要回落,读得低沉。“在雨中/哀怨”中应有一个视觉上的停顿,“哀怨”要重读。“哀怨/又/彷徨”句,“又”后停顿稍长,“彷徨”这个叠韵词,韵母发音要到位,读得深沉舒缓。“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上下句式连贯,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举例2:末段和第一段构成反复,朗读处理上,要注意读出区别。

(朗读指导从略)

举例3:词的重叠运用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词的重叠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的灵动富有生命力。

举例4:押韵

(朗读指导从略)

《雨巷》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节押“ɑng”二到三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的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

举例5:用词

(朗读指导从略)

《雨巷》在用词上,用了大量的带有感情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六、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写了六个意象;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特色;同学们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经历来分析丁香姑娘形象,得到了美的享受。

七、作业。

试将《雨巷》改写成一篇500字的抒情散文。

《雨巷》教案 篇四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戴望舒的代表作品《雨巷》,初步体会戴望舒诗歌的特点。简单了解现代派诗歌的特点

2、分析《雨巷》所描写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体悟作者的情感。

3、提高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雨巷》中意象的选取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的情感;知人论世,了解时代与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

一、导入:

课前放唐磊的《丁香花》

每次听唐磊的《丁香花》这首歌,在它淡淡的哀愁中总能想起一位诗人,他也曾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缝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诗人简介:

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他成名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是继徐志摩之后,我国诗坛上又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前期的诗风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的影响,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词语并解释。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寂寥:寂静,空旷。

彳亍:走来走去。

颓圮:坍塌,破败。

四、诵读感知:

1、我们常听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现代古人,集体朗读,熟悉诗歌内容。诵读时请大家注意诗行中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读完这首诗后,你体会到诗人在诗行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诗中有没有相应的词语?

忧伤、低沉幽怨。

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凄清迷茫。

3、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忧伤、低沉幽怨的感情?

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4、指定学生或要学生推荐同学朗读,教师评点。

第一节

“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悠长”,重叠运用,舒缓悠扬的节奏。这个词,要读出江南雨巷幽深、绵延、空蒙的特点。

“我希望逢着。”“希望”,应满含深情地读,读出希冀、企盼、向往的感情。

第二节、第三节

“丁香一样的。”丁香,散发出幽微的芳香,仿佛诗人正以鼻嗅之,读出心驰神往的情态。

“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哀怨”、“彷徨”,重叠运用,读时声音低沉舒缓,要读出诗人哀怨而又彷徨的心境。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回环复唱,诗歌的节奏巧妙地拉长,读时也要尽量拉长声音。

第四节、第五节

-

“她静默地走近。”“静默”,仿佛姑娘迈着轻巧缓慢的步履,向你走来,要读出这份悄无声息中的“静默”色彩,声音要低要沉。

“走过,走近”,仿佛姑娘正向你走来,你热切地注视着,眼神充满期盼和渴望,要读出这种惊喜。

“你梦一般的,你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你梦一般的”,妙用复沓句式,形成诗歌回环往复的效果,要读出“梦”的飘忽、迷离。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远了”,读的声音要越来越轻,读出怅然若失,读出迷茫失落。

5、教师范读或听磁带诵读。

6、诗文写作、背诵思路。

① 悠长寂寥的巷子,绵绵不尽的细雨,在灰蒙蒙雨帘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② ③“我” 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究竟是怎样的姑娘?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像诗人一样冷漠、凄清、惆怅。

④终于,诗人期待的姑娘梦幻般地出现,带着太息般的眼光。

⑤⑥姑娘梦幻般地飘逝,走进雨巷。

⑦“我”希望再次遇到丁香般的姑娘。

7、熟读按诗文思路力争课堂背诵。

第二节

一、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许多意象,并感觉那朦胧飘忽的,忧伤、缠绵哀怨的意境。

二、 作者为了能营造“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的情调,表现“纤细朦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和人物形象? 意象: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雨巷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这时的“雨” 应该是怎样的“雨”?当然是细雨,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使人产生伤感。诗中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巷”呢?作者用“悠长、寂寥”来形容“巷”。“悠长”写出了小巷的幽深;“寂寥”表明了这是一条空寂的小巷。小巷里又有“颓圮的篱墙”,“颓圮”写出了小巷的残破;还有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

第三个是丁香: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愁怨,说丁香是愁品。开的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第四个是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衰败的氛围。人物形象:

丁香姑娘:哀愁、淡雅、轻盈、美丽的姑娘

a、作者在诗中如何描绘她?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b、作者为什么反复地用“丁香”来形容修饰姑娘呢?

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 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姑娘当然就是哀愁、淡雅、轻盈、美丽的姑娘 。

三、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几种理解? 首先让我们结合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来加深对它的理解。

1、 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蛰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雨巷》表达诗人对爱情的追求,而恋爱失败后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痛苦。

2、 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望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戴望舒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他《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在江苏松江的朋友家中,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一诗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感。

3、 主题的理解:

"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四、 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五、 背诵诗歌

《雨巷》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3、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和美感。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2、 感悟法。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芬芳。

二、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望舒即月神,飞廉即风神)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27年夏,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三、 朗读感受,深入鉴赏,把握基调:

听朗诵录音,并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给诗歌划分层次。

巷道 ( Hàng) 街巷( xiàng )

彷徨( pánghuáng )彳亍( chìchù )

颓圮( tuí pǐ) 惆怅(chóu chàng) 篱墙( lí )

听完这首诗你感受和体验到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孤独,寂寞,凄凉,痛苦,忧伤,彷徨等(感情基调) ,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四、研读诗歌,探究意象

诗人在诗歌里往往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艺术境界,叫意境。

1、本诗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

2、具体赏析,这些意象具有哪些象征性内涵?

五、感受诗歌的三美

1、音乐美

2、建筑美

3、绘画美

六、集体朗诵:

再次感受这首美丽而忧伤的诗

七、拓展训练:

请同学们选几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找出其中的意象并试着分析。

《雨巷》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

2、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

3、懂得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4、懂得诗歌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读,导入新课

(男生):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苦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透明闪亮的双眸,那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灵,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空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要我怎么形容你的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寻你,用我色彩的笔于天边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箫,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老师):精美的诗篇是轻盈的蝴蝶飞跃万年的光阴,是圣洁忧郁的丁香飘过无边的烟雨。呵,丁香般的女孩,你转身离去时的那一声幽幽的叹息和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已经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爱诗人的心里!好,让大家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走近那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听视频诵读

大家都知道,鉴赏诗歌有读、品、悟三个环节。

诵读是大家鉴赏诗歌时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也是首要的环节。通过诵读大家可以更充分地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下面,大家来欣赏本诗的视频朗诵,进入情境。留心下边三个问题: ①这首诗的基本内容。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③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随着那深情的诗句、舒缓的音符、沉郁的音调,大家的思绪似乎也飞到了江南悠深、寂寥的雨巷之中,充满了忧伤与哀怨。

第1节:“我”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第2-6节: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从雨巷穿过,从“我”身旁飘过。

第7节: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写出“我”的希望。

飘过过程:默默走近、走近——远去——消失在尽头。

三、走近作者时代

作者简介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成名于三十年代。是继徐志摩之后,我国现代诗坛上又一颗璀璨的明星。动荡的年代、个人的遭遇,使他在诗歌创作上经历了一个从歌咏个人悲欢离合到表现爱国情感、民族气节的发展过程。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其中,《望舒草》标志着作者艺术性的完成,《灾难的岁月》标志着作者思想性的提高。代表诗作,前期有《雨巷》,后期有《我用残损的手掌》。

早期:个人孤寂、感伤,朦胧含蓄

后期:热爱祖国,明朗真挚

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时代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

四、品意象、意境美、形象美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由情和景这两个元素构成,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下面,大家试就《雨巷》中个别意象的特点出发,探究《雨巷》的意象魅力。

明确:诗歌所写的人、景、物 ——意象 人——我,姑娘

景物——雨巷,篱墙,纸伞,丁香

第一个是油纸伞

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白蛇传》。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这是寻常之物,但又鲜见于传统诗词。唯戴望舒,将其放置雨巷,让油纸伞撑出浓浓的诗意。对这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而是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纸伞的迷蒙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巷,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塑造了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

第二个是江南雨巷

1、江南如梦似幻 2、雨巷

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在西子湖畔青石板铺成的小巷中,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那些纵横交错的长长的青石路上留下了他青春的足迹。

中国人对巷的亲近意识异常深厚。北方人称胡同,南方人称巷。

汪曾琪先生在《胡同文化》里说,北京胡同,“不仅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使人怅望低徊”;南方的里巷也能给人相似的感受。对这些传统物象的眷念,其实也是诗人们对闲逸、孤寂、冷清的人居环境的独特向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心态。戴望舒在传统文学的浸染中,具有典型的传统文人特点(在大多数作家一味抛弃传统进行新文学创作时,他以传统的意象作诗,是那样的不合群,但又是那样的可贵)——忧郁、苦闷、怀旧。小巷的悠长、沧桑、冷清,恰是诗人寂寥心情的最佳寄寓。有雨的南方小巷,人更少,更见缠绵,更易伤情。

江南雨季,细雨飘巷,烟雨朦胧,撩人情思。雨与巷的组合,构成了一个特有的意象,这是戴望舒的首创,难怪叶圣陶会称其为“雨巷诗人”。“雨巷”,较之单独的“雨”或“巷”,更有情致,更见凄切。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雨巷、篱墙及梦一起构成了诗歌的朦胧美。

第三个是丁香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丁香形状像结,丁香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木,栽培历史悠久,四月花开,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清新淡雅,香气浓郁。丁香花因颜色不轻佻,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容易凋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李璟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碧波三楚暮,接天流。

第四个是丁香姑娘

戴望舒在《雨巷》中承续了丁香的传统文化内涵,使丁香的意蕴有了更深的忧郁。更为灵慧的是,诗人刻画的是雨中的“丁香姑娘”,恬淡清幽,更添一分寥落。诗人将丁香的外在之形极端淡化,以“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偏正短语,将丁香人化,将姑娘物化,将人抽象化,让意象人化,让“丁香一样的姑娘”成了一个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意象,这个新意象,是一个实在的人——姑娘,但又是一个抽象的意象。这里诗人在雨巷里用心述诗语,人与物天然合一。

象征 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未得到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可能是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留恋……

丁香姑娘 象征 美好的理想

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样来,又像梦一样地飘逝。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的、容易破灭的理想;美好的、难以实现的人生)。

求之不得的美(抒情模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 子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蒹葭》)

第五个是 篱墙

颓圮,残破,凄凉。

第六个是“我”

彷徨,迷惘,追寻。

总结:诗歌表达的意境、情感?

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理想之美的深深追寻。

诗人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煎熬的进步青年,这彷徨感叹的哀叹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让大家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在当时处境中,戴望舒从原来热情似火的革命青年,一下子堕入了夜的深渊。他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前进的希望,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这是低沉的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诉和自白里,大家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再听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让大家一起来听一听老师的朗读,再一次走进那深深的雨巷,思考他的音乐美表现在哪里。

明确: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缠绵、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达成以下共识:

①韵脚舒缓悠扬:长,巷,娘,徨,怅……

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②词语的反复:悠长,哀怨,走近……

③句式的复沓:丁香一样的……,像我一样……,像梦一样的……

如“哀怨,/ 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 / 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大家的心头。

④诗节的复沓

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六、结语,听《雨巷》歌曲

繁华的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林立,戴望舒走过的那条雨巷或许早已灰飞湮灭了,找一个悠长的雨巷或许已经不可能了。但“雨巷”的魅力不仅在那悠长、悠长,又寂寥的深巷,更在于那丁香织就的一片美丽而哀伤的心情。

品读这“雨巷”,大家总有走得进、走不出的哀伤。诗人虽然远离大家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我知道心灵的雨巷还要走下去,寂寞的雨巷还要走下去。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想起大家今天这节课,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飘过你身旁。

雨巷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重点;

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雨巷》歌曲,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听的过程中简单了解作者及知识背景。

二.朗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1)问:读完这首诗歌,你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基本感情是什么?

低沉幽怨(诗歌的基本感情往往称只之为基调)

(2)问: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忧伤的感情呢?

语速应该~~~~~~(缓慢)

语调应该~~~~~~(低沉)

2.学生配乐朗读并点评(注意表现低沉幽怨情感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听录音,进行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忧伤的意境。

重点:理解和欣赏意象

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可结合熟悉的诗歌简单了解意象)

这首诗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许多意象,并感觉那朦胧飘忽的,缠绵哀怨的意境。可轻声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得最好?为什么?

教师可提示理解和鉴赏方法:①分析意象包含了那些哪些信息?(意象本身有什么样的特点?)②结合全诗的内容去分析理解。

雨巷。那幽深弯曲,窄得只能容下一人一车的小道,班驳古老,给人一种神秘感,具有特殊的魅力。在江南小镇,这样的小巷随处可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是那样的“悠长、寂寥”,它与凄冷的雨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狭小阴暗的空间,似乎小而有形,又似乎大而无边,传递无限的愁绪和哀愁。我们可以把它“虚化”成一条“追求之路”,怀者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中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

丁香。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单薄细弱,一般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者白色,颜色不轻佻,经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忧愁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丁香花虽美,却易凋谢,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所以姑娘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李商隐

(可启发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用丁香,而不说牡丹一样的姑娘呢?

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

篱墙。“颓圮的篱墙”,是凄凉的。,衰败的。(为什么是消失在了颓圮的篱墙,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呢,比如宽阔的大路呢?)和全诗其它意象共同构成迷离意境;诗人所处的时代的象征,正是这个时代才促使诗人希望遇到丁香姑娘。)

4.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一个重要的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姑娘象征着什么呢?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你有什么看法?(允许多样化解读)

“姑娘”当然是有象征意义的,那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追求,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他追求到的“姑娘”——理想了吗?“姑娘”可望不可即,追求虽执著,但“道阻且长”,“姑娘”永远“宛在水中央”。这就给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如果诗中的“我”是以为沉醉爱情中的青年,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尽头,或许她只是从巷子里经过,谁知道呢?有时侯,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局势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补充。从这一角度来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中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5.口头表达:请描述一下你心中的“丁香姑娘”的形象。

6.简要分析艺术特色: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反复运用构成了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7.课堂小结: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作者苦闷压抑的心情,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唯美的意象,创设出了一个令人感到幽怨的已经,可以看出,不是因为丁香,不是因为姑娘,而是缘于作者的心情。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在这样的心情下,我们沉歌雨巷,我们注目雨巷,雨巷的定义,便展现出来了。雨巷悠长、寂寥,诗人在迷茫中感伤并有所期待,在现实与梦想中体验痛苦眼和苦恼,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板书设计:雨巷幽深、寂静

意象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油纸伞迷蒙

篱墙凄凉、衰败

《雨巷》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熟读,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

2、了解作家作品。

3、理解全诗的意象,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 难点】

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理解全诗的意象。

【教学设想】

以朗读为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全诗,在讨论与交流中,结合教师的分析解说,学生能够把握诗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象。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投影几首现代诗《天上的街市》、《偶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迹。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些诗有的是大家以前学过的,有的是我们没听说过的,还有我们听说过但还没真正接触的。提起中国的新诗,我们不能不提起这些诗作的作者,郭沫若徐志摩、海子当然还有很多诗人,这些诗人就像明星一样的璀璨夺目,他们的诗作到今天读来都让我们觉得意韵悠长。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戴望舒的《雨巷》,说起戴望舒,就会把他和雨巷联系在一起,的确,因为写了《雨巷》,当时年仅22岁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诗人的美誉。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浙江金华人。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代表作还有《我用残损的手掌》,诗集《望舒诗稿》《望舒草》《我底记忆》。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诗作呈现出孤独抑郁、消沉的特点。

(讲述戴望舒的《雨巷》发表的故事,简单介绍诗歌鉴赏的几个方面)

二、课文分析

1、这篇课文大家应该很充分地预习了,那么请大家来说说看,这首诗说了个怎样的故事?

(思考并回答)

(总结回答)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但是大家也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一首诗我们要说出它的内容总是显得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要想说出诗的感情就比较容易了。的确,我们学诗,读诗,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诗的情感基调。

2、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感情?

(思考回答)

朦胧 愁怨 凄清的等等。(答案不限)

(引导学生具体地说出这些情感,比如本诗写了怎样的人和事)

3、听歌:《雨巷》(江涛)

注意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诗的感情特征。

4、学生自读划分节奏,可以选择一个小节划分节奏。

5、准备下节课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作者、作品、鉴赏的方法、诗歌的音乐美、结构美。

二、检查朗读以及背诵

(每一小组推荐一个人上台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富有情感,声情并茂。)

三、理解诗歌的意象

1、所谓的三分文章七分读,在诵读中我们能够不断地与作者进行对话,体会作品的情感意味,常读常新,不断获得新的,全面的体验。

(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歌学习也是以诵读为主。)

(补充诗歌的音节美,结构美)

2、诗歌除了情感以外,它带给我们的还有许多融入了作者感情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就构成了我们诗歌的意境,构成了诗歌的情感之美。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东西。就是指那些客观的具体的事物带上了人的痕迹,烙上了人感情印记。一句话,意象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

3、本诗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

(学生回答,点评)

雨巷、丁香:

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有很强的视觉冲突,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虚化为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的追求在哪里?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投影图片)丁香花白色或紫色,一直以来就是纯洁、高贵的象征,丁香花颜色淡雅但不轻佻,姣好可惜花期比较短,容易凋谢。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丁香花倾注了许多情感,但是丁香总是和愁联系在一起。(看课后的练习四,齐读课后诗与词,明确丁香与愁的关系。在诗歌当中,固定的景物或者事物都有其比较固定的含义,比如梅花象征高洁真情像梅花开遍,冷冷冰雪不能掩没;松柏竹菊象征坚强;云象征游子;)

4、丁香与姑娘联系,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将姑娘与丁香联系起来呢?丁香般的姑娘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

(思考,讨论)

联系姑娘和丁香,是因为我心目中的姑娘具有丁香般的气质,有丁香般的忧郁、高贵和超凡脱俗的感觉。

姑娘的象征意义可以有很多理解,可以指现实中的姑娘,她是我邂逅的女子;也可以是我的理想,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1927年张作霖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我的追求。甚至也可以是我自己。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仔细阅读课后练习四,思考并回答问题,这几首关于丁香的诗词有哪些共同及不同之处。预习《再别康桥》

【板书设计】

雨巷:悠长、寂寥、雨的哀曲

丁香:愁怨、(颜色、芬芳、忧愁)、惆怅

姑娘:(颜色、芬芳、忧愁)、哀怨 彷徨、默默、

彳亍、冷漠、凄清、惆怅、静默、凄婉、迷茫

我:独自、彷徨

《雨巷》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感悟诗歌意象,把握思想情感。

2.朗读、背诵全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习诗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导入】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跟随日本著名作家青冈卓行披文入里,从独特的视角欣赏到了维纳斯雕像的神韵之美,也学会了如何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欣赏艺术的美;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审美眼光,走进戴望舒先生朦胧优美的诗境,沐浴诗的光辉,接受诗歌艺术的陶冶吧!

【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戴望舒

1.请一位同学根据预习简要介绍戴望舒,另一位同学予以适当补充

2.教师精要简评(屏幕显示)

二、走进“雨巷”—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情调,理清思路,

1.教师明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重点字音检测(课件展示)

2.个性化朗读

(1)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文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安排两位同学读全诗)

(2)阅读评议学生讨论交流朗读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3)学生在评议感悟的基础上再次朗读,展示阅读。

3.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

学生观看视频,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诗歌

4.交流视听感受,学生结合预习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1)从诗文中看到了什么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

(2)从诗文朗诵及视频画面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调?(朦胧、忧伤、凄婉动人)

(3)理清诗文思路[找出体现思路的语词](教师依次逐步屏显下列内容)

我希望逢着丁香姑娘走近我

(追求)飘过我身旁

到了篱墙

(照应)

走尽雨巷……

我希望飘过丁香姑娘

(继续追求)

思考讨论诗歌意象虚幻性。问题:诗中的情境意象是以怎样德方式出现的?

[学生答问]:

“希望”一词自始至终,表明诗中情境只是作者在迷茫状态下的虚幻追求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

小结:诗歌整体特色象征手法,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4)走出影音,诗文留给了你怎样的情绪?(无尽的徜徉与回味)

这首诗何以有如此的魅力让我们回味无穷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文共同探讨吧!(学生齐喊学习口号:奇文共赏,领略风光!)

三、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1.学生朗读品味诗歌,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意象加以赏析交流

教师明确重点: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一共采用了6个典型意象。

道具背景: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景物)人物形象:我、姑娘

油纸伞: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暮春时节,在悠长的雨巷,撑出一顶油纸伞,为小巷平添了一份寂寥,凄清氛围,也撑起了一个风雨中独立消魂的形象。

雨巷:小巷在长长的青石板路上延伸着,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濛濛的细雨,更是充满了朦胧意蕴之美。它悠长寂寥,牵动起行人的无限忧思,形成一种无尽的绵邈之美。

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一词。在诗人的眼

里,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譬如屈原“香草美人式”的

比喻一样,诗人为什么要用丁香来修饰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丁香一样的芬芳。)

明确:(分屏展示)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形状象结,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朦胧却不轻佻,芳香宜人。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所以,丁香往往是美丽、高洁和愁怨彷徨的象征。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十分符合。

篱墙:颓圮衰败,更给人一种哀怨、惆怅的凄凉氛围。

“我”和姑娘:彷徨寂寥、冷漠惆怅、悄然飘然、凄婉迷茫

总结:

诗人选取了一组和谐凄美的意象,贯以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勾画出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涵泳回味,背诵诗文,学生同桌互动3.诗文朗诵展示

四。走出雨巷,回味思考(探究活动)

1.把握诗歌情感

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1)失恋的痛苦: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现实的黑暗,使作者充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参考背景)

2.富有音乐感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请同学们是从诗文的句式结构、修辞、节奏及音韵的方面揣摩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1)《雨巷》的音节特色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妙用复沓句式,节奏整齐和谐,叠词运用富有律动美。

(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濛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

(3)修辞上用排比的手法,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濛的意境。

(5)《雨巷》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明确:诗歌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五、小结鉴赏诗歌方法

刚才在徜徉雨巷涵泳其中的过程中,我们已一道完成了对该诗的鉴赏,请同学们回味总结一下我们诗歌鉴赏的过程和方法,明确以后再学习鉴赏诗词歌,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探讨后明确: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诗。

2、理解诗歌,在诵读中感悟作品,体会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六.回味文本跟视屏诵读结束语:

同学们,读着优美的诗文,徜徉于文学的殿堂,你的心里是否在涌起几分感动。是呀,人生是坎坷的,但生活是多彩的,唤起我们对生活的激情吧,只要追求不断,生活的美好便会一直展现,无论坦途还是艰险。

七.课下作业:

1.熟练背诵全诗,并能够默写。

2.学用诗歌的象征手法,选取恰当的意象,试写一首诗歌

【教学设计】

(一)教学难点、重点

1、感悟诗歌意境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预习要求:结合注释及学案初步理解,熟读课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这9篇《雨巷》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雨巷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