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摇篮》教案【8篇】(大班诗歌摇篮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为了让您对于摇篮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8篇《摇篮》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摇篮》教案 篇一

活动设计背景

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孩子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四、仿编诗歌。

“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首先结合课图片,引导幼儿仿编,然后幼儿自选一种宝宝的卡片,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并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诗歌说给大家听。最后请幼儿将宝宝卡片贴到相应的摇篮处(背景图片)让宝宝好好睡一觉。

教学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大班教案《摇篮》 篇二

活动目标:

1、在音乐的传递中欣赏绘本故事优美、动人的情节画面。

2、愿意表述故事中句式“XX妈妈摇啊摇,XX睡着了。”

3、轻松享受母爱的。温馨与甘甜。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绘本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摇篮曲。

1、教师出示摇篮与娃娃“宝宝们,我们轻轻地、温柔地来给小娃娃唱摇篮曲,好吗?”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看,是谁在摇篮里呀?小猴的摇篮挂在哪里呀?

2、谁会来摇小猴的摇篮,哄小猴睡觉呢?

3、猜猜看,还有哪个小动物也喜欢在摇篮里睡觉呢?

4、小狗的摇篮挂在哪里呀?谁会来摇小狗的摇篮,哄小狗睡觉呢?

5、听,是谁在叫呀?小猫的摇篮挂在哪里呀?

6、、谁会来摇小猫的摇篮,哄小猫睡觉呢?

7、小袋鼠的摇篮在哪里呀?谁知道呀?

8、宝宝你的摇篮在哪里呢?

(三)完整欣赏绘本。

《摇篮》教案 篇三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学习运用相同句式结构创编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二、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背景图一幅。

2、流水声录音磁带一盒。

3、与水相关的各种图片布置场景。

三、活动过程:

(一)、倾听录音,激发兴趣。

1、倾听流水声(放录音)

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水声)

2、你能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水,你还知道有什么水?

(二)、指导幼儿初步学习理解诗歌。

1、出示课件图,让幼儿看各种各样的水(先单幅,再整幅)。

问:请幼儿说说图上有哪些水?(帮助幼儿认读)

2、初步感受诗歌《水》

(1)老师将这幅图上的各种水编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水》。幼儿倾听,教师示范朗诵。

(2)你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幼儿自由描述)

3、学念诗歌

(1)、教师念,幼儿倾听想象。

(2)、幼儿边听边念,可自由用动作表现。

(3)、幼儿集体朗诵。

4、引导幼儿理解诗歌

问:(1)为什么说健康的水是汗水?

(2)你见过喷泉吗?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3)你见过静静的湖水吗?在哪儿见过,是什么样的?

(4)喷涌的水是什么水?说它是什么样的?

5、问:学了这首诗歌,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幼儿自由提问,教师或幼儿回答。目的:帮助幼儿理解难词难句。)

6、幼儿集体表演、朗诵诗歌。

(三)、学习仿编诗歌

鼓励幼儿做小小诗人,动脑筋编诗歌。你能把你知道的水也编成好听的诗歌吗?

1、可请幼儿参观布置的场景或用课件提示,调动生活经验,拓展想象空间。

2、小组交流,大组展示。(可引导幼儿先画后说)

3、鼓励幼儿向爸爸妈妈朗诵创编的诗歌。

附诗歌:

小小的水是泪水

大大的水是海水

跳舞的水是喷泉

健康的水是汗水

脏脏的水是泥水

静静的水是湖水

甜甜的水西瓜水

喷涌的水自来水

本篇诗歌结构简单、句式整齐,语言优美、朗朗上口。它所反映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并美化了生活。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易于学习、理解和仿编。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探索水的秘密为主,水是孩子们天天接触,非常熟悉的一个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水的三个特性,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活动中教师也注重了让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回答问题,并且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思考,实验,讨论,充分体现了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让幼儿真正做到了学习的主人,自发,自主,自由的开展活动,在同伴与教师的互动中共同探索获得新知。

不足之处:

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探索活动应该有更多的操作材料,由于材料有限,因此大部分幼儿都是通过观察来发现,没有亲自尝试,所以会有些遗憾。

大班教案《摇篮》 篇四

活动目标:

1、对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感兴趣,感受和体会诗歌中“摇篮”的优美意境。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xxx是摇篮,摇着xxx宝宝”的句式仿编诗歌。

3、能大胆说出自己想象中的摇篮和宝宝。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花园、大海,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

2、物质材料准备:与诗歌内容有关的小图片;旋律优美安静的乐曲磁带;吊床十个。

3、环境准备:根据诗歌内容,创设出蓝天、大海、花园的游戏情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听《睡觉歌》,边自由表演边进入活动室。(走过三个场景,说“我们飞到蓝天上、我们游到大海里、我们来到花园中)进入活动室。

二、理解活动

1、情景游戏“送宝宝”。

◆师:“我的宝宝们都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妈妈的手臂象摇篮一样,睡得真舒服!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宝宝的摇篮在哪里呢?我们来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摇篮吧。”

◆幼儿自由选取场地上散放的星星、鱼、花,边放到相应的背景上,边表述。教师及时肯定孩子的想象。

2、完整欣赏课件,提问。

◆诗歌里有哪些宝宝?(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谁是这些宝宝的摇篮?(蓝天——星宝宝、大海——鱼宝宝、花园——花宝宝)◆它是怎么哄宝宝睡觉的?(用语言、动作表现动词:飘、翻、吹)3、完整欣赏课件——幼儿边欣赏,边用动作表现诗歌。

三、仿编活动1、请幼儿在环境布置中自选图片进行仿编。

师:“蓝天是摇篮,还可以摇哪些宝宝?大海是摇篮,还可以摇哪些宝宝?花园是摇篮,还可以摇哪些宝宝?”(蝴蝶、蜻蜓、风筝、蜗牛、蚂蚁、海里的各种小动物、海星、海龟、月亮、太阳、星球等等)2、鼓励启发幼儿用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进行简笔画仿编,并相互讲述。

师:“除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臂是摇篮,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当摇篮和宝宝呢?”

3、将幼儿作品布置在展板上,每组请一名幼儿讲自己小组仿编的内容。

4、游戏《摇啊摇》。(《睡觉歌》)幼儿三人一组玩吊床。

四、延伸活动在艺术活动中,请幼儿将自己仿编的诗歌用绘画、文字符号等形式表现出来,以班级为单位,制成一本连环画。

附诗歌:摇篮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摇篮》教案 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9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本次说课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幼儿的学习。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幼儿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二)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使用“飘”、“翻”、“吹”,引导幼儿大胆进行想像,学习初步仿编

(三)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幼儿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幼儿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 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幼儿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 物质准备:将诗歌《摇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还制作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和各宝宝的贴绒教具,以及歌曲《摇篮曲》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幼儿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幼儿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幼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幼儿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幼儿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幼儿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幼儿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让幼儿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幼儿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幼儿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

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幼儿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环节目标是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演示法、多感官参与法、启发提问法。本部分是重点环节,

我设计了3个小环节。

1.教师精导,教学第一段

先播放课件1,提问: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星宝宝怎么样啦?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内容,在回答的过程中我结合动作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轻轻飘”,然后老师小结,教师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第一段。

2.师幼互动学习第二、三段

播放课件,师幼表演再现二、三段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鱼宝宝、花宝宝怎么样了?帮助幼儿理解二、三段内容,结合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轻轻翻”、“轻轻吹”。

3.幼儿互动学习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画面,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第四段内容,然后请全班幼儿想动作来表现第四段内容。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如:“星宝宝睡着了”,要用轻柔的声音来朗读。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根据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顺序进行教学,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内容层层深入,从而解决了重点问题,达到环节目标。

第四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幼儿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 引导创编、体验创造

环节目标:通过仿编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采用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 让幼儿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幼儿朗诵儿歌,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然后引导幼儿纵向观察:

一 二 三 四

蓝天 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 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 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 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小宝宝睡着了

是摇篮 摇着宝宝 怎么摇 宝宝睡着了

蓝天 月宝宝 白云轻轻飘 月宝宝睡着了

第一排,什么是摇篮?第二排,摇着什么宝宝?第三排,怎么摇?第四排,什么宝宝睡着了?

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幼儿应该会很快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2 、幼儿自由仿编,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仿编。对能力弱的幼儿,我将示范仿编或提供前半部分图片让幼儿编后半部分,或提供后半部分图片幼儿编前半部分。对编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对仿编较困难的幼儿,鼓励他积极参与仿编活动。最后将仿编好的诗歌进行朗诵,体验创造的快乐。

总之,本次活动从有趣的音乐活动开始,然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充满游戏性、趣味性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感知理解和提升,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对本教材的理解分析和设计,谢谢评委老师!

《摇篮》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造能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过程

同学们请看的图片,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他们是古代埃及早期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成就,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诞生于亚非大河流域的人类早期文明。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7页到第8页有关埃及的内容,了解埃及文明的特点。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从课本中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埃及文明的出现与尼罗河有关,尼罗河蜿蜒北流,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了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埃及是金字塔的国度,埃及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学生讨论]……

(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最后选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最后)

[教师讲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在东非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古埃及人的活动范围,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金字塔建筑群,散布在尼罗河下游两岸的基萨和萨卡拉一带,位于开罗以南十多千米,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80座。其中以第四王朝第二代国王(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规模最大。金字塔约用巨石230万块砌成,平均每块重约2.5吨。塔底占地约52900平方米。绕大金字塔一周,约有一千米。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比胡夫的大金字塔低8米。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说建筑胡夫的金字塔,就有10万人头顶烈日在监工的皮鞭之下劳动,整个工程历时30年。本课引言中选用的插图《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的著名建筑。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它为“斯芬克斯”,它是古代埃及国王威严的象征。其目的也在于使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妄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专政。在埃及吉萨附近哈佛拉金字塔旁的一座狮身人面像是最著名的。石像的面部是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它面向东方,高达20米,长73米,加上被埋没的前爪,全长70多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下额的胡须长达6米,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用建筑金字塔时留下的一块天然巨石雕成的。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入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模糊,形成一种奇特的“笑容”。每当风沙弥漫、日影昏暗的时候,出现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

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传统的说法,特别是史书(希罗多德的著作)的记载,都认为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成的。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无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一些学者推断,古埃及人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就是金字塔。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推断金字塔并非地球人所造,而是外星人所为。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教师]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们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这便是每个国王继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筑陵墓的宗教方面的原因。金字塔是人

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在大河流域的文明,除了埃及文明以外,还有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教师讲解](结合课本地图或教学挂图,讲清“新月沃地”的概念含义)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土地肥沃,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沃地东部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这里的河水定期泛滥,时常带来灾害,但水退后留下的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

[教师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在大河流域,河水的泛滥都给当地留下了肥沃的土地,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教师引导]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从中可以找出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的共同规律。

[教师讲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沃地东部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大致以今日的巴格达城为界线,分为南北两部分。它的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也划分为两部分,以尼布尔(今努法尔)为界线,它的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南部的主要居民,公元前5000年左右,他们结成氏族公社,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绵羊、猪、牛、驴等牲畜。公元前3000年左右起,苏美尔人先后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城邦,著名的有拉格什、乌尔等。苏美尔城邦出现后不久,在它的北面从叙利亚草原迁来的一支游牧部落阿卡德人,也建立阿卡德等奴隶制城邦。在以后几百年时间里,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不断打仗,两河流域南部时而统一,时而分裂,直到汉谟拉比时,古巴比伦才统一两河流域。

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进行发掘工作。一天,他们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石,几天以后又发现了两块,将三块拼合起来,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碑。

这块石碑高2.25米,底部圆周1.9米,顶部圆周1.65米。在石碑上半段那幅精致的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敬地站在他的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把象征帝王权力标志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整个浮雕画面庄严而稳重,表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石碑的下半段,刻着汉谟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其中有少数文字已被磨光。

这个石碑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它把我们带到了近4000年前的古巴比伦社会。

西亚的城邦往往为了争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权而战,而各个城邦有各自不同的强大时期,因此也都先后统治过这一地区。巴比伦控制该地区是在其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公元前1792~前1750年)。

因为臣民们相互之间常常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冲突,于是汉谟拉比就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这是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

汉谟拉比法典有282条法律条款,包括刑事法及有关占有奴隶、结婚和离婚、偿还债务和支付工资等方面的法律。一些法律听起来还很合理,如第233条规定:“倘若一个建筑者建造一幢房子……而工程不完善……这一工程应由该建筑者本人出资修缮。”

刑罚是严厉的。一条法律规定:“倘若一个人挖出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同样挖出其眼。”但是挖出奴隶的眼睛就不会处罚得这么重,只需支付一定的罚金即可。

汉谟拉比的雕像。在颁布法典的同时,他还建立了一个巴比伦宗教,来代替多神崇拜。汉谟拉比法典雕刻在一块石碑或者说是石柱上。顶部是汉谟拉比与巴比伦的正义之神沙玛什的雕像。

[教师引导]现在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小字材料,然后根据法典的部分条款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看,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教师过渡]在学习完两河流域的历史后,我们来看一下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师讲解](结合课本上古代印度的地图讲解)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兴起了许多城市,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本书中选用的插图就是该城遗址)。古代印度文明在历史上称为“印度河文明”,因这明最早发现于哈拉帕,也称“哈拉帕文明”。顾名思义这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位于南亚次大陆核心地区的西北边陲,所以很多文化遗址今天已不在印度境内,而在巴基斯坦境内。但在历史上,这两个国家的文明是同源的。在1925年以前,人们只知道印度历史上的雅利安人和吠陀文明,以为它就是印度最古老的文明,可是,历史学家们也知道雅利安人是外来的,那么,在雅利安人之前,印度这块土地的主人又是谁呢?历史学家们

百思不得其解。1925年,考古学家宣布,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巨大的城市遗址,其文化大约兴起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3000年代中后期进入繁盛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这里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家。不久,考古也证实,这些散落各地的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大约最晚于公元前1750年后不久就结束了,这就把印度的文明史提前了0年。此后,考古学家又在印度河中下游和西部沿海发现了大小城镇遗址余处,其范围从西边的伊朗边境至东边今天印度的德里,从喜马拉雅山麓到南部的阿拉伯海,总面积达130万平方千米。到目前为止,这一古代文明的代表性遗址就是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前者位于今天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印度河主要支流拉维河东岸,后者位于今天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长纳县境内的印度河畔。此外,还有一些小遗址,如卡利班根、洛塔尔、苏尔戈德,都在今天的印度境内。考古发现,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这两座城市布局整齐,主要街道宽达10米,分别向东西和南北整齐排列,房间一般用砖砌成,既有简陋的小屋,也有设计精美的宫殿,这些情况反映了明显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目的主要内容“种姓制度”。请大家先把课本上的看一看,在中间找出一些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之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成四个等级。四个等级不是造物主用不同方式创造出来的。

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个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给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教师讲解]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雅利安人一支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称为印度—雅利安人,这就是一印度古代文献中所称的雅利安人;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印度—雅利安人的一些部落开始向国家过渡。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有20多个小国,这就是印度历史上的“十六国时代”,又称列国时代。在印度—雅利安人扩张过程中,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赶走,他们成为古代印度次大陆的主要居民。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颜色、品质。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也不同。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地位最高。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政权与军权。以上两个高级等级占有大量生产资料,靠剥削为生,构成统治阶级。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业、手工业者和商人,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指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居民,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第三、四等级构成被统治阶级。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贵贱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久而久之,下层等级愈演愈繁,出现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他们最受鄙视。首陀罗和贱民被压在印度社会最底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削。

从理论上维护种姓制度的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它由雅利安人的原始宗教演变而来。它把印度最古老的宗教作品和文学作品《吠陀》作为经典。它信奉多神,不设庙宇,不崇拜偶像,但规定了烦琐的祭神仪式,从私人生活到国王即位,都要祭神。它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引用《吠陀》中的神话传说,造物神“梵天”用口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还大肆宣扬轮回说,凡循规蹈矩、安分守己者,来生可升为较高等级,否则,则降为较低等级。它假托梵天的儿子摩奴制定一部法典,即《摩奴法典》,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法典规定婆罗门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而首陀罗不能积累私人财产。首陀罗如果评论婆罗门的品行,就要用沸油灌入他的嘴里和耳朵里。杀死婆罗门的人应处以最痛苦的死刑。高等级杀死首陀罗,可用牲畜抵偿或简单净一次身就行了。在佛教广泛传播期间,婆罗门教衰落。到了8世纪,经过改头换面的婆罗门教在印度重新得势,易名为印度教。

中班音乐教案《摇篮》 篇七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3.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4.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他们在干什么活动目标:

1.学习倾听,分辨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提高听觉分辨力2.根据故事情境,让幼儿发挥想象,模仿各种声音,并进行情境表演活动准备:

多媒体制作的图片。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小兔,告诉小朋友今天小白兔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你们想不想去,(引起幼儿的兴趣)放情境一:背景(森林里,有树,有小山坡,有草坪,有池塘) 播放小鸟的声音,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马的叫声,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青蛙的叫声,之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播放一头狮子,请幼儿说说它的声音。

播放完之后,请幼儿想想,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并请他们也来学学这些叫声。小朋友学得真像,小白兔很高兴,她还想带小朋友到另一个地方去,放情境二:背景(公路上,两旁有树木,有人行道) 播放飞机的声音,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出示各种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说说他们的声音。并问幼儿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二).分段播放录音声音,请幼儿听听他们在干什么。并进行适当的情境表演。

(三)大自然里的声音还有很多,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外面去找找看。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摇篮》教案 篇八

摇篮

目标:

1、通过电脑课件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准备:

1、电脑课件。

2、图片。

3、背景图:蓝天、大地、小河、单个动物图样:小鱼、小草、月亮、小鸟等。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宝宝也要睡觉,他们都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录音: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摇篮里都有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出示课件,欣赏第二遍诗歌:

——“刚才小朋友听的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

欣赏后提问:

——“这些宝宝都睡在摇篮里,他们的摇篮是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三、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学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呢?那我们边看图边轻轻的说好吗?”

“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会说的小朋友声音再大点,我们再来说一遍吧。”

“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

“小朋友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我们开始比赛了,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四、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1、小结:

——“这首诗歌真有趣,把星星比作小宝宝,把小鱼比作小宝宝。你们想想还可以把什么比作小宝宝呢?”(幼儿回答)

“老师想把月亮比作小宝宝,还把它编到了诗歌里。你们想听听吗?”

“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风儿轻轻吹,月亮宝宝睡着了。”(边说边出示月亮图片)

“你们能把刚才想的编到诗歌里吗?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动脑筋编了。”

2、幼儿创编,教师指导鼓励。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是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好听的诗歌,有的小朋友还想编呢,请你们回家后编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8篇《摇篮》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摇篮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