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二数学教案【5篇】(大班数学分类教案)

数学课件分析是重要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为了加深您对于高二数学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5篇高二数学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高二数学教案 篇一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2)如何定义平面向量基底?

(3)两向量夹角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定义向量的垂直?

[新知初探]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条件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

结论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

基底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点睛]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①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②该平面内任意向量a都可以用e1,e2线性表示,且这种表示是的;③基底不,只要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都可作为基底。

2、向量的夹角

条件两个非零向量a和b

产生过程

作向量=a,=b,则∠AOB叫做向量a与b的夹角

范围0°≤θ≤180°

特殊情况θ=0°a与b同向

θ=90°a与b垂直,记作a⊥b

θ=180°a与b反向

[点睛]当a与b共线同向时,夹角θ为0°,共线反向时,夹角θ为180°,所以两个向量的夹角的范围是0°≤θ≤180°。

[小试身手]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作为基底。()

(2)一个平面内有无数对不共线的向量都可作为表示该平面内所有向量的基底。()

(3)零向量不可以作为基底中的向量。()

答案:(1)×(2)√(3)√

2、若向量a,b的夹角为30°,则向量—a,—b的夹角为()

A、60°B、30°

C、120°D、150°

答案:B

3、设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以下各组向量中不能作为基底的是()

A、e1,e2B、e1+e2,3e1+3e2

C、e1,5e2D、e1,e1+e2

答案:B

4、在等腰Rt△ABC中,∠A=90°,则向量,的夹角为XXXXXX。

答案:135°

用基底表示向量

[典例]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对角线=a,=b,试用基底a,b表示,。

[解]法一:由题意知,==12=12a,==12=12b。

所以=+=—=12a—12b,

=+=12a+12b,

法二:设=x,=y,则==y,

又+=,—=,则x+y=a,y—x=b,

所以x=12a—12b,y=12a+12b,

即=12a—12b,=12a+12b。

用基底表示向量的方法

将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作为基底表示其他向量,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运用向量的线性运算法则对待求向量不断进行转化,直至用基底表示为止;另一种是通过列向量方程或方程组的形式,利用基底表示向量的性求解。

[活学活用]

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AD,BC边上的中点,且BC=3AD,=a,=b。试以a,b为基底表示。

解:∵AD∥BC,且AD=13BC,

∴=13=13b。

∵E为AD的中点,

∴==12=16b。

∵=12,∴=12b,

∴=++

=—16b—a+12b=13b—a,

=+=—16b+13b—a=16b—a,

=+=—(+)

=—(+)=—16b—a+12b

=a—23b。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教案 篇二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在客观世界中要认识客观现象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观察或试验取得观测资料,然后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此现象。如何取得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并能够正确的加以分析,是正确的认识未知现象的基础,也是统计所研究的基本问题。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学习统计学的第一节课,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学生在九年义务阶段已经学习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在高中学习统计的过程中还将逐步让学生体会确定性思维与统计思维的差异,注意到统计结果的随机性特征,统计推断是有可能错的,这是由统计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统计有两种。一种是把所有个体的信息都收集起来,然后进行描述,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描述性统计,例如我国进行的人口普查。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对所有的个体进行调查,通常是在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为代表,从样本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这称为推断性统计。例如有的产品数量非常的大或者有的产品的质量检查是破坏性的。统计和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

抽样调查是我们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它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按照随机原则,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来推断总体。其中蕴涵了重要的统计思想——样本估计总体。而样本代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统计结论的准确性,所以抽样过程中,考虑的最主要原则为:保证样本能够很好地代表总体。而随机抽样的出发点是使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这是基于对样本数据代表性的考虑。

本节课重点: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对具体的案例分析,逐步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以问题链的形式深刻理解样本的代表性。

2.目标解析

本章章头图列举了我国水资源缺乏问题、土地沙漠化问题等情境,提出了学习统计的意义。同时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能够尝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统计问题,提出统计问题。让学生养成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对某个问题的调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普查,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出于费用和时间的考虑,有时一个精心设计的抽样方案,其实施效果甚至可以胜过普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抽样调查,就是通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借以获得对整体的了解。为了使由样本到总体的推断有效,样本必须是总体的代表,否则就可能出现方便样本。由此在对实例的分析过程中探讨获取能够代表总体的样本的方法,得到随机样本的概念,逐步理解样本的代表性与统计推断结论可靠性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已有对统计活动的认识,并学习了统计图表、收集数据的方法,但对于如何抽样更能使样本代表总体的意识还不强;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以确定性数学学习为主;学生对全面调查,即普查有所了解,它在经验上更接近确定性数学,而随机抽样学习则要求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体会到统计中的重要思想——样本估计总体以及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本节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的困难有:对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对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产生怀疑,对统计的科学性有所质疑;对抽样应该具有随机性,每个样本的抽取又都落实在某个人的具体操作上不理解,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具体实例的研究给学生释疑。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出与典型案例类似的统计问题,如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的近视率,一批电灯泡的寿命是否符合要求等等。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要引导学生考虑问题中的总体是什么,要观测的变量是什么,如何获取样本,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学有所用,拉近知识与实践的距离,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对统计抽样概念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想表述、思考和理解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能力,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佳。

根据这一分析,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样本的抽取是随机的,随机抽取的样本将能够代表总体。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准备一些随机抽样成功或失败的事例,利用实物投影或放映的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感悟数据、引入课题

问题1:请同学们看章头图中的有关沙漠化和缺水量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师生活动: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探讨,并逐步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数据让学生充分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时代,要学会与数据打交道,养成对数据产生的背景进行思考的习惯。

问题2:我发现我们班级有很多的同学都是戴眼镜的,谁能告诉我我们班的近视率?

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population)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individual)

普查是我们进行调查得到全部信息的一种方式,比如我国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等。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比较贴近的案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统计是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

(二)操作实践、展开课题

问题3:如果我想了解榆次二中所有高一学生的近视率,你打算怎么做呢?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samplinginvestigation).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

师生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方案。

设计意图:从这个问题中引出抽样调查和样本的概念,使学生对于如何产生样本进行一定的思考,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样本选择的好坏对于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精确度是有所不同的。

列举:一个的案例

高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λ

课堂小结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作业

P107习题2.4A组2、7题

课后小结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高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推广角的概念、引入大于角和负角;

(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

(3)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

(4)掌握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角)的表示方法;

(5)树立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

(6)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7)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转体,逆(顺)时针旋转”,角有大于角、零角和旋转方向不同所形成的角等,引入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角的概念得到推广以后,将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象限角、非象限角的`概念及象限角的判定方法;列出几个终边相同的角,画出终边所在的位置,找出它们的关系,探索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表示;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有正角、负角和零角之分。角的概念推广以后,知道角之间的关系。理解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

难点: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

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正向或反向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

【探究新知】

1、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

[展示投影]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如图1.1—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就形成角a。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OB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叫做叫a的顶点。

2、如上述情境中所说的校准时钟问题以及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即转体2周),“转体”(即转体3周)等,都是遇到大于的角以及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同学们思考一下:能否再举出几个现实生活中“大于的角或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的例子,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区分和表示这些角呢?

[展示课件]如自行车车轮、螺丝扳手等按不同方向旋转时成不同的角,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研究推广角概念的必要性。为了区别起见,我们规定: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positiveangl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negativeangle)。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zeroangle)。

3、学习小结:

(1)你知道角是如何推广的吗?

(2)象限角是如何定义的呢?

(3)你熟练掌握具有相同终边角的表示了吗?会写终边落在x轴、y轴、直线上的角的集合。

课后习题

作业:

1、习题1.1A组第1,2,3题。

2。多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大于的角和负角”的例子,熟练掌握他们的表示,

进一步理解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特点。

高二数学教案 篇五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__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

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__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

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难点: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__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上5篇高二数学教案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高二数学教案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