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这里的13篇《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小数乘整数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小数乘整数 篇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68页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2、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数乘法:
口算:14×2 50×3 7×11 350×2 42×20 15×6
90×8 33×30 24×4 9×20 210×4 60×50
同时指名2人板演:
用竖式计算:624×8 35×16
揭题:同学们能够又快又好地计算整数乘法,那你们会计算小数乘法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
二、新课
1、初步感受小数乘法。
出示:一本笔记本0.8元,老师想买3本笔记本,应付多少钱?
(1)生列式:0.8×3=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指出: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算完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
(2)交流:
生1:因为8×3=24,所以0.8×3=2.4
师:为什么要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如果不加,2.4元就变成了24元)
生2:0.8+0.8+0.8=2.4
生3:0.8元=8角,8×3=24角,24角=2.4元
生4:竖式计算。
2、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出示6.35 × 3=
导语:刚才我们在计算0.8×3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可以列乘法竖式来计算,那么要计算6.35 × 9这一题,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大部分学生选竖式)
(1)探索算法
①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2人板演(1人末尾对齐,1人没对齐)。
② 集体交流。
讲评乘法竖式计算过程:指名说说算法,强调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观察第2个竖式计算:你认为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因为要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所以末尾对齐。)
验证:刚才同学们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这样的算法对不对呢?想办法验证一下(可用计算器,也可用加法)。
③ 初步感知积和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
师:刚才计算时你怎么知道积是两位小数?(因为因数里有两位小数)
观察两个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有什么猜想?(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④积的小数位数
出示“试一试”
先让学生猜想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指出: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同样多。
3、归纳计算法则:
(1)计算:3.7×5= 48×1.3=
先指名说说:你想怎样计算?然后学生独立计算,2人板演。
讲评,重点解决48×1.3的竖式计算格式。
(2)归纳计算法则。
让学生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师: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应用
1、竖式计算:1.4×5= 35×0.24
独立计算,2人板演。
重点讲评积末尾0的处理: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横式上一般省略不写。
2、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二3
3、拓展练习:
①根据148×23=3404,填一填:
14.8×23=( ) 148×2.3=( ) 148×0.23=( )
1.48×23=( ) ( )×23=3.404
②( )×( )=0.42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你有什么收获?
指出:在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同学们运用已有知识,提出猜想,进而验证猜想,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能运用这种方法发现数学世界里更多的秘密。
设计理念:计算教学,素来比较枯燥,往往有老师会把它上成一节技能训练课。特别是本课内容,新老教材的安排、设计理念有了很大的不同,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上更显得简洁,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该如何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呢?我设计了上述教法、学法,期望学生在学到计算技能的同时,更能收获一种数学思想(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促使数学能力有所提升。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导学案 篇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计算教学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所以学生对计算内容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枯燥。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更显重要。在教学时,我就利用课本上的主题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这样,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理解与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我在例题教学时采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主题图的问题,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的习惯,慢慢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生的课堂表现基本做到了自主解决问题。
三、巩固方法 体验成功
在完成例1的情况下,让学生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出示例2, 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最后进行专项练习,巩固新知。
整一节课能让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表述能力的培养。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1)进入主题图后有点匆忙,应让学生充分观察主题图。(2)算理用的时间太多,导致练习太少。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及做出相应的调整。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三
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的简便计算,简便计算的依据是根据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得来的。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优生来说,还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对于学困生来说,有比较大的难度。
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秀的小组长担任小老师点对点的辅导学困生,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使优秀学生和学困生都有进步。这是非常好的。
在学习过程中,乘法的分配律则明显是学生的难点,部分学生无法举一反三。如4.8×9.9,2.7×99+2.7这些稍有变化的简算题错误率较高。在以后的复习课中,要重点复习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
在小结时,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有限,主要是因为平时训练不够,学生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但却不能用语言概括这些数学活动,这需要以后的课堂中长期的引导。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四
它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知识的迁移, 我精心做了设计,先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利用情景图,直接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人觉得在计算教学课上就应省略过多的修饰,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这个问题是我在最后时刻想出来教学过程,因为我一直都在想后面的计算方法怎样出示会显得自然流畅,那么可以在课前就打好一个伏笔,让学生提出本节课想学到的知识,教学就以他们想学到的知识展开探索并小结,这样比教师自己出示计算方法,更能体现课堂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方法。
教师直接将答案板书出来。
课前我调查过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够将这道题解答正确,教师可以很放心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但应给以归纳小结。
2.35是几位小数?2.35的积是几位小数?
这部分在处理时,我力求承接上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猜想——验证——归纳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效果很好。
然后把例题改为买书,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让学生尝试、讲解和讨论,把学生引导到计算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找到计算的方法:因为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4.8×23= 148×2.3=
148×0.23= 1.48×23=
计算课,最关键的'在于课后练习的设计,要做到层次性,新颖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因为如果光是枯燥的练习计算,学生很快就会疲劳。所以我采取了以上的练习设计,内容各不相同,难度逐渐加深。
有一个环节我感觉不是很理想,就是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算,然后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班里只有几个学生回答出了,最后还是我给归纳的,很糟糕。现在想想,这个问题好象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归纳,因为教材是在小数乘小数后才出现。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提前渗透,但看来还是早了。另外,练习中忽视了诸如0.234×120这样的习题的练习,最后导致作业本上很多同学 0.5×150=7.5,看来以后备课一定要仔细全面。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五
1、挖掘教材,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
在导入部份用一组整数乘法算式让学生进行简便算法,然后,在整数数字中点上小数点,摇身一变成小数乘法,让学生说怎么算?学生直接用上了简便算法,教者提出问题:对于小数乘法,能应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吗?让学生明白,猜想不一定是对的还需验证,然后让学生验证。
这一设计,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把猜想验证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恰当的运用到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收获了一种思想,同时也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学生的验证,有的是通过计算两个式子的结果得出的,有的是根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验证的,有的是根据小数的性质来验证的。,老师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而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充满求知的欲望。
2、注重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感受成功。
教者整个课堂感情充沛,处处都闪烁着教者的教学智慧,板书的习题,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巧,一个快字和巧字,体现了教者的用心,快乐填一填,巧手算一算,运气题、眼光题这些习题,无不体现教材对情感的投入;教者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一个画在黑板上的笑脸,加上恰当的评价语言,整堂课,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点点关注,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愉悦。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六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通过例1,例二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58.6×6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58.6扩大10倍,计算的是586乘6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不足之处:
1.老师落实不到位,比如学生在处理第一个练习时 58.6时,我只是× 6
让学生自己说出了自己计算的方法,没有让学生用笔标一标末位的数。由于“末位”一词没强调死很多学生都被学习整数乘法时是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所迷惑了。
2.在学生说成了结果是351.6时我应该在问一句:为什么小数点点在了6的前面?这样或许就更能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3.学生在总结收获时说用整数计算简便,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来得及纠正。其实不是为了计算简便才把它看成整数的,而是这里是应用的一种转化的`思想,这是一种方法。
4.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导致的课的环节处理不到位,时间安排不合理。
还有个别的小环节,比如在老师领着学生订正完第一道题适时应该让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说做题的方法
总之,每一次讲完,磨课后都会有收获,也希望自己的课堂会随着自己的努力而更上一层楼!最后勉励自己: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数乘整数 篇七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68-69页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初步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在学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作业纸、尺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吃西瓜吗?小候也很喜欢吃西瓜,你们看,(多媒体动画情境,水果店中情境)冬天的时候小猴买西瓜,每千克8元(因为是冬天,所以西瓜贵了些),买3千克的西瓜小猴要付多少元?
提问:①你是怎样列式的? ( 83= )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单价数量=总价,也就是求3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
过了几个月,天气热了,小猴又去买了同样重量的西瓜,发现西瓜的价格变成了0.8元,这次可难住了小猴,这次小猴要付多少元?
提问:①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②0.83= 它表示什么意义呢?
提问: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小数乘整数(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吸引学生的小猴买西瓜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愿望。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进一步加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已有知识和新知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探索解题方法作必要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探索0.83的计算方法
提问:计算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请和你的同桌位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
a:加法 0.8+0.8+0.8=2.4(元)
b:把0.8看作8,再乘上3,得到24,再加个小数点。
c:0.8元是8角,3个8角是24角,(为什么要把0.8元化成8角?83=24角 24角=2.4元)。
d:估算 0.8元大约是1元,0.83大约是3元。
指导:教师应当认真倾听,机智应答,指导学习方法。
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学习方法真好,能用已有的旧知识解决没有学习过的新知识。我为你们鼓掌!在刚才的这些解题方法中,你听懂了哪种方法?又觉得那种方法很简单?(把小数看成整数计算,计算结果再加上小数点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标准》中指出,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计算的结果已然没有得到答案的过程重要。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足够的“留白”,使课堂教学更加绚烂多彩。)
2、初步理解竖式,计算0.83
你会用竖式来计算吗?
讲解竖式,板书0.8元是8角,列竖式
0.8元—— 8 角
3 3
2.4元—— 2 4 角
提问:①观察这个竖式,有没有和以前学习的竖式不一样的地方?
②小数的末位和乘数对齐,为什么?(我们把它当作整数乘法来计算,很方便。)
3、创编式子
水果店中,还有些其它的水果,如果买3千克,需要多少元?你能列一个小数乘整数的式子吗?
尝试列竖式计算 0.453= 0.257=
你是怎样计算的?
看成是整数乘法来计算。
积的小数点为什么要点在这里?可以怎样理解?
(45个0.1乘3得到135个0.1,135个0.1是1.35)
(先看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点上小数点)
4、发现规律
观察这几个式子,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小结:小数乘整数,先把小数看成是整数,再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
5、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计算验证。
4.7612 2.853 1030.25
提问: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交流:小数乘整数,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小结:小数与整数相乘时,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算法多样化,再理解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观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逐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个性化学习,形成知识经验,建立数学模型。体现“以人为本”的生命课堂的理念。)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1题(作业纸)
375= 3.75= 0.185=
提问:该怎样计算?(看作是整数乘法来计算,在计算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小数末尾有0,怎么办?
2、抢答
32= 114= 1.25=
0.23= 1.14= 0.512=
3、计算4.61.3
提问: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和刚才我们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吗?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吗?
动笔试一试,写在作业纸上。
展示(学生在作业纸上的计算作业),汇报计算结果。
你觉得这两位同学那位同学写得是对的?为什么?
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法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游戏闯关:
a: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0.23= 1.4823=
b:根据1821=2714,在等式的两边各点上小数点,使等式成立。
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候,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将课堂的学习难点突显出来,运用师生讨论交流,发表各自的见解,把各自的学习经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巩固练习中,形成多样、层次分明,将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
五、回顾整理、全课总结
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和回顾,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在知识会学了的基础上,能够将知识运用得更加完美。)
教材分析:
这课时内容主要教学“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了解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是相同的”,接着要求学生分别用加法和乘法计算2.253,通过计算,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试一试”先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三道小数与整数相乘的题目,并要求学生观察每题中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再通过讨论,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练一练”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初步理解的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做到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学习的技能。对于计算教学,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理解算理,建立数学模型,掌握知识技能。
全课说明:
以“创设情境——初步尝试——讨论交流——建立模型——解决与应用”的教学模式为理论指导,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生命课堂理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计算教学不仅仅建立在方法和熟练程度的教学,更应当建立在理解计算原理的基础上。教师的充分预设、启发、讲解、课堂教学的“留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展现学习个性,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本课教学设计并不只限于教学小数乘整数,当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规律的时候,教师的稍加引导,使学生举一反三,初步感受到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使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能够学得更好,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会的基础上,体验到数学学习内容的广范性和挑战性,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小数乘以整数 篇八
教学目的:1.理解的意义;
2.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
3.会正确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4.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准备活动
1.填方框。
5.2① 5.2×10÷10②0.06×1000÷1000
2.算一算、比一比、找规律:
因数151501500150001.50.15因数555555积
(1)口答(前三格),且找规律。以15×5为标准: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怎样变化的?
(2)第四格,不计算能知道积是多少吗?(教师出示规律)
(3)第五、六格,不计算能知道积是多少吗?(完整规律)
3.小结且过渡。
三、活动、发现
1.学习意义。
(1)出示例1:花布每米6.50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①算式怎样列?学生尝试列式,教师巡视。
②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6.5+6.5+6.5+6.5+6.5
用乘法算:6.5×5
③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学生口述,教师板书:(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练一练。第4页第11题。
2.学习算法。
(l)那么,怎样来列竖式计算呢?学生4人一组展开合作学习、讨论,寻找计算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想:
6.5 ×10→656.5×5←32.5×5×532.5←10÷325
(3)2人合作继续计算:3.7×4=,0.48×3=,并议议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4)学生发现计算方法,教师板书: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取几位小数。
(5)教师写上例题横式得数、单位名称和答句。
3.小结。
四、练习活动
1.看竖式,在积上点上小数点,再把结果写在横式上。
①3.6×8= ②3.6×5= ③0.027×2=
3.636.0.027×8×5×2——————28.818.00.054
注意点: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位数不够时要补0。
2.计算。第4页第3题(第一行3题)。
3.应用题。第4页第4题。
4.应用(长方形的宽可抽动,宽依次为2、3、3.5)(单位:m)
3.8×3.5怎样计算以后再学。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怎样的?怎样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说明:
本课是我区教师赴云南绿春支教时上的一节观摩课。
准备活动部分,安排了两个环节:"填方框"和"算一算、比一比、找规律",是为学生通过合作活动,把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发展到算法、发现计算方法服务的。
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整数乘法意义的下位知识,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随即,教师舍得花较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4人一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6.5×5列竖式怎样计算?教师在巡视中看到各种竖式算法:
6.5 6.5 6.56.5 × 5× 5× 5× 5 2.532.532 532.5 30 32.5
教师把第四个竖式板书在中央位置上,且问其是怎样想的?同学们运用前面的准备知识、规律,将被乘数转化成整数,再把积缩小相同的10倍。由于是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的,所以可末尾对齐。
然后,教师再提供两个竖式例证,让学生同桌计算。大家通过同桌议论,学生发现了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则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
练习活动的前两个练习环节是针对性练习,后两个练习环节是综合练习,特别是计算长方形面积。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九
本节课是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第一课时,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并熟练运用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的知识准备是整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及小数的意义。本节课主要是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小数和整数相乘积的小数点点在哪儿,从而解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人上此节课时先导入,出示场景列式0.8×3和2.35×3,问与以前学的乘法有什么区别,很容易引出了新课,小数乘整数。而后着重解决0.8×3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想一想根据以前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方法一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是3个0.8相加,从而可以加出2.4,方法二把0.8元化成8角去计算,然后再换算回来,也是2.4(元)。然后提出每次这样算都太麻烦,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用乘法竖式计算,竖式的计算结果肯定是2.4,至于为什么计算结果是2.4,教科书没有给出明确的算理,只是根据上述的两种方法证明了结果是2.4,而老教材的算理是把0.8扩大10倍,然后再把积缩小10倍。于是我找了一些录像资料,都是根据小数的意义来计算的,即:0.8是8个0.1,乘3就是24个0.1,所以就是2.4。这样很明确。于是模仿之,也这样做了。所以也就产生了如此的疑惑,不知究竟是否需要这样的算理,是否把此段省掉就直接进入2.35×8,然后进入下一个进程,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
课没上完就下课了,现在回想,真是不应该啊。现在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二:其一是让学生说算理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得时间太多,听完他们的发言后我明白他们说得是什么并且也知道他们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其他人不一定听得懂),而且这种情况延续了好几个同学。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以前自己在学生时代学的数学公式已经所剩无几了,当时学习时是会的,不然考试也不会考好。记忆中有一个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真正理解的东西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而我现在忘记了,那就是当时没能真正的理解。其中有一些公式虽然忘记了,但是自己却能推倒出来,这也许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吧!新课标上说要延长学生的非形式化的语言,以便让学生真正的充分的理解而非人云亦云似的不理解的记忆、运用,然而这样在课堂上确是很花时间的,不知这种非形式化的语言所用时间占多大比例为宜(小班化那是最好不过了);其二是自己设计的问题不够精炼,这一点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的。此次不顺也许就是未能充分的吃透教材导致的。
再有,就是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比如学生在说0.8×3方法二(把0.8元化成8角去计算,然后在换算回来,也是2.4)时,他直接说把0.8看成8来算的,而教师需要的是他说把看成0.8角来算的。由于未能考《快回答·www.kuaihuida.com》虑到如此的情形,就硬生生的把他的说法改成8角。专业成长是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只是这个时间能否短点呢?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地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夏天是吃西瓜的好季节,但现在冬天也能吃到西瓜。不过夏天和冬天的西瓜价格可不一样。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你知道“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吗?你是怎样列式的?(0.8×3).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探索
1.0.8×3的得数是多少,你会计算吗?
学生各自思考,计算。
集体交流:
a、0.8×3也就是0.8+0.8+0.8=2.4
让学生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领会加法和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b、0.8元=8角8角×3=24角24角=2.4元
c、0.8=8/103个8/10就是24/10也就是2.4
d、用竖式计算。
2.重点讨论用竖式计算。
a、结合学生的板演,教师进行板书。
b、说说计算过程。
c、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解决: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
(引导学生分别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计算。)
4.比较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5.出示:“试一试”
先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6.讨论: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怎样才能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7.小结归纳: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a、先说说每一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分别计算。
b、重点交流:0.18×535×0.24的积是多少,怎样化简?
2.“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做题后,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补充练习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顺利发射成功,它在太空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1.5小时,“神舟六号”在太空飞行了多少小时?
4.练习十二第2题
引导学生先理解题意再解答。
5.练习十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
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1题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导学案 第十一篇
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3页例1、例2,小数乘整数。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星期天,王老师和李老师一起去青远超市购物,请同学帮她们算算分别用了多少钱。接着出示题目:(1)李老师买一双棉拖鞋9.8元和一瓶色拉油12元,共用去多少元?(2) 王老师买2盒巧克力,每盒巧克力12元,共用去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 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
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习,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3)0.8×3=2.4;(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设计意图]在初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猜想和验证,自主得出计算的方法,要比传统的做法效果好得多。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 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基于全体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化简问题。
2、指导完成第2题。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设计意图]这两题让学生从各题的数学实际出发,通过语言交际总结方法,沟通了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实践活动:争当超市大赢家
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当主持兼营业员,其他组员拿着10元钱到组长那儿买东西,看谁买的东西最接近10元,花的时间最少。(根据实际时间机动安排。)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以整数 第十二篇
[ 作者:佚名转贴自:910中国教育交流网点击数:12更新时间:2005-4-4文章录入:云中漫步 ]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它的计算方法。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
课前谈话:同学们已学习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这学期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等知识。今天,我们先学习。出示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指名板演。(用竖式计算)
65×5=976×14=
订正时,可让学生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口答。(出示投影片)
(1)填空。
5.6扩大()倍是56。
9.76扩大()倍是976。
(2)去掉下面各数的小数点后,分别扩大多少倍?
3.24.780.0370.06
(3)下面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后各是多少?
485853450
3.填表,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投影片)
订正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先从左向右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积也随着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再引导学生从右向左观察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随着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最后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这些知识都是为今天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下面我们运用这些知识一起研究。
教学意图:让学生充分回忆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进行迁移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让全体学生参与,动口、动手、动脑。
(二)运用迁移,学习新知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读题后,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板书:
6.5+6.5+6.5+6.5+6.5
提问: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加法算式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几个加数相同,都是小数。求n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提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想一想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6.5×5,表示5个6.5相加是多少,或6.5的5倍是多少)
板书:6.5×5
教师:6.5×5是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呢?
出示思考题,并组织学生讨论。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相同)
(2)它们有什么不同?(小数乘以整数中的几个相同加数是小数,而整数乘法中的几个相同加数仅限于整数)
(3)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呢?
讨论后概括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练一练,说出下列各题的意义。
0.9×463×68.4×15
(4个0.9相加的和是多少?6个63相加的和是多少?15个8.4相加的和是多少?)
2.理解法则。
教师:我们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下面继续研究它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可联系前面复习的知识,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出示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并试做。
(1)怎样把6.5×5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2)把6.5×5转化为整数乘法后,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3)要想使积不变,应该怎么办?
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学生的思考过程。
答:买5米要用32.5元。
教学意图:让学生初步理解。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的方法,通过讨论、尝试,自己探索新知。
(三)反馈调节,归纳方法
1.反馈调节。
(1)完成“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14个9.76是多少?
练习时,要注意行间巡视;订正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调节。
(2)计算。
0.86×70.375×124(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归纳方法。
观察并讨论:例题和练习题每题的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积的小数位数和被乘数小数位数相同)
总结计算方法:小数乘以整数,先按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总结后,组织看课本,让学生提问题。
教学意图:在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算理,并通过学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孕伏发展
1.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0.8×43.5×719.6×12
2.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4.3×80.72×63.726×80.54×7
3.根据282×12=3384,不用计算直接说出各式的积。
28.2×12=2.82×12=0.282×12=
4.列出乘法算式,并计算。(全班动笔)
(1)5个2.05是多少?(2)4.95的7倍是多少?
5.计算。
0.45×1081.056×25(可分组进行)
订正:0.45×108=48.6,1.056×25=26.4,这两题的积的末尾是0,应先数好积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再消去“0”。
6.小明看到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钟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每秒传播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明多远?(从打闪起到看到闪电的时间略去不算)
解题前,要向学生说明看见的闪电是光,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每秒传播30万千米,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因此从打闪起到看到闪电的时间可略去不记。
订正:0.33×4=1.32(千米)
7.课堂小结。
小结前,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解疑后,再总结。
8.孕伏发展。
计算6.5×0.56.5×0.82
教师:你们知道这两个算式的意义吗?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同学们如有兴趣,课后可以想一想。
小数乘以整数 第十三篇
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理解“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的计算方法的道理。
(三)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理解“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计算方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先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再口算:
17×2 5×16 4×30 126×1
56×10 28×100 15×4 65×0
小结: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并观察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观察思考:
(1)从左往右看,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从右往左看,积有什么变化?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小结:积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3.填空:
(1)1.5扩大10倍是( );
(2)2.25扩大( )倍是225;
(3)1.2扩大( )倍是12;
(4)38缩小10倍是( );
(5)85缩小( )倍是0.85;
(6)270缩小( )倍是27。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经常为家里买东西吗?你会算帐吗?请举例。
一天,妈妈要小芳去买5米花布,小芳来到商店,选中了一种带有弯弯的月亮和星空的图案的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谁来帮小芳算算?(教师口述,同时板书例1。)
2.引导发现
(1)通过列式,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学生根据题意列式:6.5+6.5+6.5+6.5+6.5。
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根据这一特点,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吗?
6.5×5。
6.5×5表示什么?(6.5×5表示5个6.5的和或6.5的5倍。)
你能说出下列算式表示什么?
2.7×5 5.8×4 3.54×2 1.63×11
小结: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什么算式的意义相同?(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说明整数乘法的意义也适用于小数乘以整数。
(2)计算:
思考、讨论:6.5×5应如何计算呢?
提示:能不能把6.5转化成整数呢?转化后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试做。
用投影打出学生做的过程,并由学生讲解:
①6.5×5=6.5+6.5+6.5+6.5+6.5=32.5(元);
讨论以上几种算法,哪种对,哪种不对,为什么?(①结果正确,方法不简便;②不对,因为325是65×5的积,不是6.5×5的积;③对,把6.5扩大10倍是65,用65×5=325,积325也扩大了10倍;要使积不变,325必须要缩小10倍,才是6.5×5的积。)
学生重点讲解法③的道理,教师板书:
(先把6.5扩大10倍成65,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65×5=325,再把乘出来的积325缩小10倍是32.5。)
答:5米要用32.5元。
小结:
计算小数乘以整数的思路是什么?(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
转化的方法是怎样的?(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去计算,因数扩大了多少倍,积就要缩小多少倍。)
(3)填空,并讲出道理。
(4)小结,引导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①观察以上各题,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有关,被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因为要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被乘数扩大了多少倍,乘数不变,积也随着扩大了多少倍。因此必须再把积缩小多少倍。)
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计算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被乘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算式中积应有几位小数:
25.4×36 2.37×125 0.15×3
1.032×24 3.506×1 0.017×21
2.在积的适当位置上添上小数点:
观察:积的小数位数是否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为什么?(积中小数部分末尾的零省略不写,被划去了,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4= 18×5= 2.5×4= 1.8×5=
0.25×4= 0.18×5= 0.025×4= 0.018×5=
注意:计算的结果,小数部分末尾的零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4.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1)14个9.76是多少?
(2)6个3.25是多少?
(3)5.24的5倍是多少?
(4)1.6的8倍是多少?
5.课后作业:P4:1,2,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我们在复习中设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以及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
在新课的引入上,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之中。通过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让学生尝试,讲解、讨论,把学生引导到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思维过程既有展开,又有压缩,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乘以整数
例1 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1)6.5+6.5+6.5+6.5+6.5
=32.5(元)
(2)6.5×5=32.5(元)
答:买5米要用32.5元。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上面的13篇《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小数乘整数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