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忆江南》白居易优秀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快回答分享了10篇《忆江南》白居易优秀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忆江南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一

一、导入新课

进入春天已近一个月了,我们刚刚感受到春的气息,可一场雨雪又把我们带到了洁白的冬季。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江南春》中已告诉我们此时的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今天,我们就随著名诗人白居易去领略江南的神韵。板书课题

1、解题:同学们对江南了解多少?

师:江南洒湖纵横交错,小桥流水,隽秀的古典园林,朴实动听江南丝竹,柔软华丽的江南丝绸,精美的刺绣等等。江南的苏州、杭州还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此地总是流恋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时旅居杭州。50岁时曾在杭州当太守三年,后在苏州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67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谁谈一下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你对词有多少了解?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配乐)

4、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三、品味

1、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换成江南美行不行?)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句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是在“忆”江南?“谙”又怎样讲?

小结: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一切那么熟悉,诗人仅在杭州为官时,就写了200多首诗,写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诗人的心中,可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的这“好”呢?

(1)指读,齐读

(2)这两句抓住什么来写的?(理解意思)

(3)自读这两句,齐读。说说诗人写的这两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异色互衬

(4)想象:师读,生想象——说说眼前是怎样的画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丽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日出,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

春来,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

5、江南如此的好,记人“能不忆江南”?

齐读——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在哪里“忆江南”?(洛阳)

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处一片灰色。(欣赏江南的图)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读“能不忆江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拓展升华

1、诗人所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根据你了解资料来谈

2、学生补充

3、师补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与杭州百姓交朋友;与当地风雅之士诗酒唱和;有名的“白乐天醉酒茅家埠”

诗人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万众夹道,洒泪送别。他的好友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一诗中写道:“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奚,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4、指导读

诗人不仅眷恋江南美景,他还忆什么?更深深地念着与江南人民的浓浓情意。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无限思念,读:能不忆江南?

五、升华

1、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来收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人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

3、师生共读三首《忆江南》,师生唱和,师读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

4、背《忆江南》

5、唱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词开始就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歌。

板书:忆江南

↓美景

江南赞美、思念

《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理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提出了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不得少于6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这首词写作背景资料、李白写的其它有关古诗词。

2、教师准备配乐朗读的古筝曲及《忆江南》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入情

1、背诵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背一背?(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情况,创设古文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板书课题)

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说)

教师小结: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4、教师范读录音机播放古筝曲:

设计意图:古诗词有其背景且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步学习词,读通词

1、学生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词句读通顺、流畅。

2、指名读,指正读音。

3、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能深入。

三、探究诗意 以知促情

1、指导学法:

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交流: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2、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等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4、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

指名概述词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词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

5、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设计意图: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在音乐和画面的伴随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四、欣赏歌曲 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1、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2、吟读成诵。

3、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自学、感悟、诵读: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建议小学阶段学生要背会古今优秀诗文160篇,除推荐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师补充推荐。一节课只读一首词这是不够的,要用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留下意犹未尽的诗意美!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

1、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

1、自读《忆江南》:

⑴ 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习:

⑴ 全班交流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仔细体会诗中意境;再读想象更广阔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⑵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⑶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理解《忆江南》的词意。

2、背诵《忆江南》,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3、理解词意,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得到对词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读出词的韵味,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忆江南》。

【教学难点】

对词中所写景象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词,了解词、作者

(板书:词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1、看板书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同学相互解答,师补充)。

预设:

我想知道白居易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词?我想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白居易还写过哪些作品?

从学生质疑导入,解决学生最想知道的问题,体现学生自主性。同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搜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进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2、听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

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通过听音频范读文件在脑中形成映象,注重学生自主感悟不迷信书中文字插图敢于比较。

3、个性化读词:

同学们读得不错,还想读的更好吗?(想)怎么办呢?理解词义可以使我们更有感情韵味的读好这首词。

二、赏析《忆江南》

1、借助注释小组讨论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要做到有议有评。

2、指名汇报词语的意思。指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指出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对仗工整,描写生动)

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小组合作有目的有分工。

3、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词:

忆江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白居易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能读出来吗?(找伙伴,找老师共读,自己读,男女生对读。摇头晃脑读、表演读。小组分配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感悟,读中促讲,读中发展学生能力都需要教师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浓厚。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4、演唱此词:

⑴ 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跟着来唱。

⑵ 自己为词配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选择适合儿童天性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诗填词作曲,这又为我们学习古诗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渠道。学生们陶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达到激情引趣的目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将诗了然于胸。

三、体会填词的乐趣

1、你曾到过哪些地方?那里的风景给你留下怎样难忘的印象?

2、模仿白居易词作,填一首属于自己的《忆江南》:设立开放性话题,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四、知识的延伸

1、说明忆江南实为上下两篇(课件)

2、介绍两篇《忆江南》(课件)

3、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词的名篇《水调歌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查找有关资料,和同学们在课间交流一下。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感悟着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了解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对词中所描写的景物进行想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春天又一次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可以用一两个词语、一首诗、一首歌来描绘。

师: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板书)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出示课件)

教师简介词

师:今天,老师就请这位诗人带大家去那个处处小桥、流水、人家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江南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将带我们在他的千古名作《忆江南》中,去细细地品位江南的美,还等什么呢?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赏读诗句:

师:请同学们再轻声的读读这首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理解诗句后赏读诗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词的大意,我们再来读,就会越读越有味。不相信我们试试看,请同学接着老师的话读词前两句

谈对江南的美,并回忆关于江南的诗句。再次引导读词前两句。

过度:同学们,这首词中让白居易感到最美,印象最深的一道风景是什么呢?找出那最美的风景读给大家听

板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学生谈对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理解并带着这份情感来读这两句。

(2)、出示课件,观江南美景

再次感受江南的美,并引导学生读出美。

(3)、江南的美景真是无法用语言能描绘的,我觉的唯有歌声才 能将它的美充分抒发出来,让我们一起去聆听着美妙的歌声。再次感悟江南的迷人。

3、关注标点“?”

师: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没有标点,这标点是后人为了读停顿方便,加上去的。既然是后人加上去的,老师不禁要问,如果让你给最后一句词加标点,除了加问号,还可以加什么?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读出来。)

4、深入探究,体味深情。

师:同学们,词读到这儿,老师的脑子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江水都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为什么白居易却觉的如此的美丽?

出示课件:了解白居易的经历。

他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带这这份情感再读全词。

五、阅读拓展,延伸情感。

师:这么好的江南,仅用一首词怎么能说得尽,道得完呢,所以白居易又饱含激情地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出示:忆江南三首词。整体感悟。

小结:白居易的江南情深刻于心,江南的好也将永留我们心田,如果你也对江南有着一份别样的情感,那么带着这份情感好好的读一读,品一品这三首词。

《忆江南》教后反思: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的美景的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对江花、江水的引导使学生感悟着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在授课中,引导还不够到位,使学生对江花、江水的谈的没有设想中的那么丰富,品位语言的魅力还不够,因此,今后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读文感受语文的魅力。也多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为今后扫除阅读障碍,奠定基础。

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六

【学法指导】

首先学会生字词,然后反复朗读古诗词,借助书中注释、词典等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带着感情展开想象,把诗中表达的意境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从而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壮美山河的热爱,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诗,应该表扬)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导语:

李白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四、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

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五、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

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课题)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颂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搜集。

3、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 旧曾谙 红胜火 忆江南

好:美好 旧

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

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 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 江花 红胜火

忆江南 能不忆江南

春来 江水 绿如蓝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背诵。

〖资料袋〗

洞庭湖: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南侧。面积达2740平方千米,由于围湖垦田,面积还在不断的缩小。洞庭湖蓄水量一般为178亿立方米,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于岳阳市城矶注入长江,对长江洪水起着调节作用。古人历来爱以咏洞庭而抒怀,其中以范仲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颇为感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诗以律、绝为工,格调高亢,意向简括,气骨桀骜;乐府小章尤为著名。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诸胜迹中仅有山南麓之双塔与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此山遂名于天下。

洞庭湖:湖南省北部,长江南侧。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湘、资、沅、澧四水汇

入,北纳长江洪水,并于城陵矶注入长江,对长江洪水起着调节作用。

君山:又称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孤峰突起,景色秀丽。唐代诗人张说有《送梁六

自洞庭山作》。

〖练习设计〗

★ 词句天地

☆ 读一读,写一写:

凉亭 洞庭 深潭 青螺 不谙水性

☆ 写一写,想一想:

1、从《独坐敬亭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能体会到诗人孤独的心情。

2、从《望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可以想象出洞庭山水的秀美。

3、从《忆江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仿佛看到江南色彩明丽的风光。

★ 妙笔生花

我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望洞庭》这首诗扩写成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互动交流

1、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桃花溪

【唐】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盘问鱼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河处边。

2、背诵下面的对子,再试着说说它们的特点:

少水河即露 鸿是江边鸟 年年岁岁花相似

蚕为天下虫 是土堤方成 岁岁年年人不同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杜鹃花里杜鹃啼,有声有色

蝴蝶梦中蝴蝶舞,无影无踪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篇七

教材分析:

《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教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诵读描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3、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4、齐读。

5、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胜”和“蓝”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会词句的对仗美。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 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生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迁移学法:我们分组学习这两首词,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

3、指读。

4、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啊!诵读三首词。(配乐诵读)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板书:

忆江南

词牌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出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在读中学生领略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独特的美景。尤其是在品味“能不忆江南?”这个反问句时我发自内心的引读,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深刻的感悟到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的赞叹和思念之情!但本节课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诗文表面,无法走入诗人创作的精神世界,我应该多准备教材外的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设计】

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对小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古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领悟和欣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词作品中情感与美的熏陶。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采用逐字逐词逐句的呆板方法进行教学,把一篇篇名篇佳作弄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没有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品的无穷魅力。

《忆江南》堂课的教学,我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采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领悟赏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来感悟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训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看注释等方式理解词的意思。

⑵ 通过领会作品中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⑶ 通过课堂答问,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⑵ 通过对词中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⑶ 通过感悟作品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实录】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 忆江南 )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它和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的“预习提示”。(学生看书并思考)

生回答问题:(略)

师归纳:

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维情感。词有不同的“词牌”,如“忆江南”、“西江月”、“渔歌子”、“浣溪纱”等。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三、了解作者及作品

师: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的什么诗?你能向大家对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吗?

生1:这首词的作者是白居易,我们学过他的诗有《赋得古草原离别》。

生2:白居易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唐代三大诗人。

师介绍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风平易,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白居易在50岁时曾先后出任过杭州、苏州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忆江南》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洛阳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四、自由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参看课文下面的注释,认真读课文,了解词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文)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词,那么作品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生:这首词讲了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回忆,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五、进一步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词总共有几句,有多少个字?

生:这首词共有五句,二十七个字。

师: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确实写得很好,它虽然短小,却抓住了江南美景的主要特征,抒发了他对江南久久难以忘怀的情结。通过刚才的读,大部分同学已经读懂了词的意思。既然这首词写得好,下面再请同学们认真地品读课文,你认为这首词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读完后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将你自己的感受及交流后的体会在纸上记录下来。

(学生认真读课文,进行交流)

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刚才同学们再一次品读了课文,并相互间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我相信大家对这首词的无穷魅力应该有了自己独到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谈一谈你心中的感受,与大家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精妙所在。

生1:我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这两句好在哪里?

生1:这两句是这首词中写景的句子,作者描写了“江花”和“江水”这两种主要景物,概括地反映了江南春天景物的特征。

师:很好。确实,这两句是这首词中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谁接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2: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生2:这两句话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3:我觉得这两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红通通的江花比作火焰,把江水的绿比成蓝草,比喻非常恰当,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们从不同的修辞角度上品味了文章的妙处,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的见解。

生4: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生4:我们都生活在江南,江南的春天很美,可以赞美和歌颂景物很多很多。而作者受篇幅的限制只选取了江花和江水,我认为景选得好。

师:哦!快讲讲你的创见。

生4:我喜欢画画,我觉得江花和江水一红一绿,能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光彩夺目的感觉。

师:你的见解真是很独特,也说得非常好。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

生5:我觉得“忆江面”这个词牌用得好。

师:你觉得作者选用这个词牌好在哪里?

生5:老师前面说了,词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而作者白居易恰恰选了“忆江南”这个词牌,题目刚好与内容吻合,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的无限眷恋和思念。

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你很会思考问题,也说得很好。刚才前面的同学都是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来谈的,而你却能从词牌联系到词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上来。希望其他的同学也能像你一样把思维的大门敞开,把思维的触角伸到作品的每一角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生6:我觉得文章的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写得好。它与前面的题目“忆江南”和第一句“江南好”形成前后呼应,使作品显得很完整。

师:很好。现在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我希望后面同学的见解更加精彩。

生7:我觉得首句“江南好”这一句好。这一句既回应了标题“为什么要忆江南”,又很自然地引出了后面作者对江南春天美景的回忆与描述。

师:你讲得真不错。

生8:我觉得第二句“风景旧曾谙”这一句也不错。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8:这一句说明了江南美景对作者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也是作者难以忘怀的,以致引起作者在十多年后还对它难以忘记,思念不已。

师:同学们真是说得太好了,还有没有更加精彩的见解?

生9:我觉得词的末句“能不忆江南?”句式用得好。作者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气,体现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扬与无尽的思念,而运用疑问句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与上期所学的《海上日出》的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你真不简单,不仅能体会这首词的妙处,还能联系到前面所学的知识。

生1:老师,我还是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好蓝”这两句最好。

师:哦!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快说说。

生1:我刚才又读了读这首词,虽然作者对江南美景的描述只写了春花与春水,可我一闭上眼睛,就像置身于江南的春天一般,不仅看到了红火的花、碧绿的江水,还看到了好多。有孩子们在放飞筝,鸭子在水里欢快地游泳,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人们在田野里欢快地劳动、歌唱……。

师:很好!你对作品的理解与欣赏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同学们,我们去品味一篇文章,欣赏它的美,不能只局限于文字本身的描述。我们应该通过文字表面的描述,想到文章以外更多的东西。下面让我们一边听课文录音带,一边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去一起感受作者笔下的江南春。

(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配乐录音带,一边展开想象)

八、结束语

师: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作者描述了美丽的江南春天,抒发了他对江南难以忘怀的情结和无尽的思念。词虽然短小,但特具情味,又能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已,确实是我国古代诗词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词,一起欣赏了它的无穷魅力,对它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我相信作者白居易和这一首《忆江南》将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我只是想改变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进行一些古诗词教学方面的尝试,没想到会收到这么好的效果。在整个40分钟的时间内,我始终被学生的激qing感染着,我不仅为与学生一起欣赏《忆江南》这名篇佳作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我更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出色表现而感到高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感触颇深:

1、对于语文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感爱作品的美,引导学生走进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凸现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3、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前提。有的教师说:“我也想进行教学尝试与改革,可是我的学生素质太差,跟不上。既费事又耽误时间,还不如按老一套进行来得稳当。”作为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其实,学生是很棒的,关键是看我们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三个生字。

2.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3.通过词中描写的景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多层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了解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二)疑点

1、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作者为什么“忆江南”?

3、为什么“斜风细雨不须归”?

(三)解决办法

1、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读、多想。

三、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议、赏、用等方式激发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由方正奥思6.0制作)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主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么?春天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假如在春天你走进花园,你会看到什么?(我想我会看到一朵朵花儿竞相开放,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假如在春天你来到湖畔,你会看到什么?(我会看到湖水开化,一群群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假如在春天你来到森林里,你又会看到什么?(我会看到沉睡了一冬的树木开始返青,长出了嫩绿的树芽。)多美的春天啊,虽然现在已经步入深秋,但是我们依然眷恋着春天那迷人的风光,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春天去感受它的美丽。

<多媒体设计意图:播放一组配乐的春景图,让学生自然地融入春天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描写春景的诗。>

师:同学们,春天美么?古代文人在面对美景的时候往往都会吟诗一首,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在座的同学能否效仿古人,也来吟诵几首我们学过或背过的赞美春天美景的古诗呢?(学生朗诵《咏柳》等描写春景的诗作)

(生:老师我想朗诵一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听你的朗诵,我感受到了初春的美。谁还想朗诵?

(生:老师我想朗诵一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聚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师:雨后的春景也有着别样的美。

师:噢,你也想背,好,你来。

师:看来同学们的古诗积累还真不少,诗中的那迷人的春景也确实令人心驰神往,可以说,春天是一年中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人们都喜欢在这个季节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它的醉人气息,春天带给我们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但如果非要在众多迷人的春景中挑选一个最美的地方,那一定是江南,因为江南有着如诗如画般的春景,有着令人心醉、难以忘却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唐代诗词大家白居易走进他的千古名作《忆江南》中,看看他是怎样用词这种我们从未接触过的形式来向我们展示江南迷人的春色。请大家自由朗读词《忆江南》,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词和我们平常学的诗有哪些不同呢?读完之后把你发现的与你的同桌交流交流,看看你们发现的一样不一样。[板书诗题朝代及作者]

1.学生自读、交流、汇报,了解诗和词的不同之处:如,句子长短不一样,词有词牌,每首词有几个字,每句几个字,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写词一般叫填词,词都可以谱曲而歌……

2.师:那你对词有哪些了解呢?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呢?

学生汇报:词产生于唐代,最初称为“曲子词”,是民间创作,到中后时一些文人也开始创作词,经过五代到宋,词的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3.师:你了解白居易吗?把你查到的资料向大家展示一下好么?

学生汇报白居易的资料。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初读感知,质疑问难

1. 师:认识了什么是词,了解了白居易,我想同学们一定和老师一样,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走进白居易的《忆江南》中,一同去感受那迷人的江南春景了,那还等什么呢?赶快读一读吧!(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自由读——指名读(1—2人)——齐读

2. 师:读准字音,读通词句是学好古诗词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词句中的每一句话是不是都读懂了、都知道了呢?现在就要考考大家的自学能力啦,大家可以看看注释,翻翻参考,查查资料,或者与同桌交流一下,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把每一句的意思弄懂。如果你在读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一会儿共同解决。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交流)

3. 师:谁能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学生汇报词意(2—3人)

4. 师: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质疑:如,a.春来江水为什么会绿如“蓝”呢?作者怎么连颜色都分不清?

b.作者为什么会回忆江南?

5. 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要给予肯定,并进行梳理,简单的可以及时解答。

(三)赏读诗句,释疑悟情

1. 师:学贵有疑,大家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学好语文的正确方法了。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师也觉得值得思考,为什么作者离开江南已经几十年了,还对那里如此怀念呢?

生a:因为他早年在江南做官时曾为这里的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这里的百姓都很喜欢他,所以这里留下了他许多美好的回忆。

生b:我认为是江南那迷人的景色,让作者不由得想起了江南。

2. 师:江南的景色究竟有多迷人呀?赶快读读词句,找出你认为最能突出江南美景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真的很美,作者不能不忆江南。那你们觉得这两句告诉我们江南的春景美在哪些事物上呢?

生:美在“日”、“江花”、“江水”上。

师:你的观察能力很不错!一下子全说出来了。古诗词常常给我们描绘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这两句给我们描绘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用你们优美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吧!

生a:春天百花盛开,在阳光照耀下,江边的鲜花火一样红,江水清澈明净,碧如蓝草。

生b:朝阳和江边的鲜花火一样相互映照,春天的江水清净明澈,碧如蓝草。

生c:春天,江水是碧绿碧绿的;日出时,太阳照得江中浪花火红火红的。

生d:江边的春花沾满了露水,本来就很可爱,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红艳得胜过了火焰。春天的江水绿得像蓝靛。

4. 朗读训练:

师:大家体会真好,假如你就是白居易,看到了如此的美景,你的心情如何,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a:我肯定会心潮澎湃。

生b:我肯定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了。

生: ……

师:没错,白居易回忆起当年江南春天的美景,仿佛就在眼前,不禁心旷神怡、他真的被记忆中的美景所陶醉了,于是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读“江南好……”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5.播放音乐朗读,提升学生情感体验。

师:我想此时在你的心中也一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江南春色,不如我们一起闭上眼睛,伴着音乐,听着朗读,去找寻你心中的江南。

播放伴有音乐的诗歌朗诵《忆江南》。教师伴以引导性的语言。

<多媒体设计意图: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同时让学生感受朗读之美。>

师:同学们,在音乐声中你们追寻到了江南的春色了么?你能用一些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这迷人的春景吗?

生:鲜花盛开,绿草丛荫,碧波荡漾,春色满园……

师:的确江南的春色就是这样繁花似锦、春意盎然,来,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谁愿意读?

指名朗读(1—2人)——齐读

6.播放《忆江南》的歌曲,升华学生心中的激qing。

师:此时此刻,我觉得光靠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江南春景的迷人了,只有用歌声才能将它的美抒发出来,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美妙的歌声,一同去感悟江南的美景!

播放伴有江南水乡风景图片的歌曲《忆江南》,学生倾听感悟。

<多媒体设计意图:通过此组配乐画面,更深层次的唤醒学生内心的激qing,将朗

读训练推向高潮,同时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你此时的心情么?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师:我们只在江南待了一节课的时间,就已经被它的美景所深深陶醉,而白居易在江南居住了许多年,江南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早已深深的埋在了他的心里,难怪在几十年后他仍忘不了江南那迷人的春色,仍能写出《忆江南》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一次用朗读将我们心中那份对江南春景难以割舍的情感充分的抒发出来, “江南好……”

学生激qing朗读

7.知识拓展

师:江南的景色实在太美了,所以白居易觉得仅用一首词根本不足以表达自己心中对江南的那份爱,所以他一口气写了三首词,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美景的眷恋,让我们包含着心中的激qing,一起去拜读《忆江南》的其它两首。

课件出示其它两首《忆江南》,学生情感朗读。

(四)情感拓展,创作新词

1.师:江南的美景让白居易永生难忘,那作为白居易的故乡,也就是我们的家乡太原的美景,同学们了解么?

生a:我们有美丽的汾河公园,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生b:太原有美丽的迎泽湖,荡舟在湖中,让我们心旷神怡。

生: ……

2.师:是啊!江南的美景给白居易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而生我们养育我们的太原,也在我们心中烙上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如今的新太原,一起去感受它的美丽。

播放一组带有音乐的太原美景图。

<多媒体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爱,激发学生在下一环节的创作欲望。>

3.那同学们,我们的太原美么?那你们能仿照白居易的《忆江南》也来为我们的家乡太原填一首词吗?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进行简单的创作,并将自己创作的词作朗诵给大家听,对于学生的成绩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在老师眼中,你们就是名家,就是词人。老师相信只要你们这样努力下去,总有一天会成为白居易那样的大家的。

(五)布置作业,延伸感悟

1.人们常说有诗必有画,同学们能不能将词中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用你手中五彩的画笔将它描绘出来呢!

2.再去收集一些白居易的著名诗篇,读一读,背一背。

(六)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附:

《忆江南》教学反思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课中的一首词,短短的27个字,字字寄情山水,显示着一种悠然自得之乐,为我们用语言文字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光水色。

古诗词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在古诗词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词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2)要求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本课的结尾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填词这一环节,虽然学生的词仍有一些稚嫩,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却令我十分欣喜。

然而,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由于孩子认知能力的关系,对于诗词深层的含义,体会得还不是很到位,我想随着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知识的扩充,他们一定会有更深的体验的。

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十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阳春三月,但是我们却看不到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在我们祖国有一个地方,那里一年四季都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播放《江南风景》视频。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这就是风景如画的江南,(板书江南)诗人白居易就曾经在江南的苏州和杭州做过官,江南风景之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在回到洛阳后写下了,《忆江南》。(板书忆)

二、感悟诗意,随文识字。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忆字的?家族识字:找一找竖心旁的字,学生组词,随机出示字卡“回忆”“记忆”。你认为课题里的忆字是回忆,还是记忆,说说理由。忆江南是什么意思?

2、师配乐范读课文,课件出示幻灯片,学生欣赏

3、自由读,想这首词共有几句?

4、指生读第一句

(1)指导读,语速慢,“好”字重读。指生读,评价读。

(2)有一个字可以概括江南美景给白居易留下的印象,是那个字?“好”你能给“好”换一个字吗?

(3)出示字卡“景色”,说说怎样记住景的?贴词卡“风景”,任选其一说句话。

(4)白居易怎么知道这里风景这么美啊?第一句中有一个字说的就是熟悉的意思,你们猜猜是哪个字?出示“谙”字,说说识记方法,老师会编一句儿歌:用语音沟通会让我们更熟悉。

过渡:江南的哪些景色给白居易留下了这么好的印象呢?指生读第二句诗。

(1)指导读,指生读。

(2)同桌读,加上动作读。

(3)在这句诗里,你看到了什么?还仿佛听到了什么?(师生共同画简笔画)看简笔画读古诗。

过渡:看到这令人陶醉的美景,诗人白居易由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诗。

(1)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2)这句的意思是?

三、整体感悟,品味诗境。

(1)让我们做小诗人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朗读这首词,好吗?

(2)欣赏过江南的美景,你想说些什么?

(3)白居易把江南写得这么美,你能体会到她对江南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4)江南太美了,所以白居易认为写一首词不足以表达他对江南的热爱,这只是其一,还有两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幻灯片出示)

四、升华总结:

真的不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这么美的地方,你爱我们的祖国吗?爱就大声说出来。祖国我爱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0篇《忆江南》白居易优秀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忆江南教学设计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