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研研讨实录(优秀12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快回答分享了12篇《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研研讨实录,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一

一、说教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 “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主题是百折不挠,而这一主题的课文在三、四年级的教材中也有,五年级怎样上出不同来,怎样上升到一个高度,这是需要考虑的。同时本文是一篇说理文,四年级的《说勤奋》,六年级的《谈礼貌》都是同一类型的文章。在《课标》中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使学生初步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初步领悟写作方法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和课文特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本课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的写作方法。

4、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学生明白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说教法

1、品词析句法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本课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主线,辅之以听、说、写,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悟”的过程。

2、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本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说学法

1、质疑探究。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2、自主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选择学习,让他们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准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会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完成描红写正确。

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比较深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写简单的体会。

5、搜集有关“滴水穿石”的资料。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有六个步骤: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四、学习事例,体会写法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推销一下自己,谈一谈自己的理想,(板书:理想)谁来? 学生各抒已见

同学们的理想真远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这是导入部分,这样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了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阅读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迸发,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下学习。)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1、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这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

2、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请同学自由读这句话,你能找出几组反义词。

(2)板书: 目标专一 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 半途而废

(3)我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反之,如果我们(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就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4) 小结: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过渡:这意思在文中似曾相识,在哪儿见过吗?请大家把书打开,看看哪儿也说了这层意思?

(张庆先生说过[www.kuaihuida.com],“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环节直奔中心,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感知感悟,突破难点。)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1、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齐读

2、请同学们读第1小节,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小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1)生答师出示“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抓住重点词语“总是同一个地方”“接连不断” “几百年过去”“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来体会小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指导有感情朗读。

请同学自由读这段话,小小的水滴要穿透厚厚的石头,容易吗?读给你的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推荐自己的同桌来读。

真够艰难的,可它竟然成功了,真是奇迹啊!真为小水滴高兴!我们一起读一遍。

(4)小结:小小的身体中竟然蕴藏着如此坚定的信念,令人震撼,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回答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指名读这句话,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都能做成。”用反问句是强调这个意思。谁来读好这个反问句。

(本环节紧扣文章的中心,通过反复朗读,领悟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四、学习事例 体会写法

过渡: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都能做成。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是用的什么写法?(举例)是啊,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中有着许许多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

1、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几位这样的人?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事例,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事例中的人哪里让你感受到了小水滴的精神,他们最了不起的是什么?他获得了哪些成功?(可以用笔画画写写)

2、交流:(李时珍是医药专家,他访名医,尝药草,终于写成《本草纲目》,说明他目标专一;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说明他持之以恒。爱迪生是发明家,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说明他目标专一;他毕生孜孜不倦,说明他能持之以恒。齐白石是个画家,他数十年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说明了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过渡:大家说的真不错,不知读得怎么样呢,谁来读?分人物朗读

4、……理解省略号。是啊,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你  还知道哪些人也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后取得成功的呢?(徐悲鸿、勾践、本单元学的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都是。)

(语文的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瞻前顾后,抓住教材前后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5、过渡:这么多的故事,书上只是分别选取了一古两今、两中一外三个典型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谁来读好这句话,反问语气。读出强调。

6、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顽石指――阻力、困难。” “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再读这句话。

7、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高万同老师说过,说理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论证的合理化”。一篇说理文就应该上出说理文的特点,不能当作记叙文来上。本环节就是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同时明白课文说明事理的方法: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1、再次出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就是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吧!  齐读

2、其实,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这方面的内容,你能用一些俗语或自己的话来谈谈你的收获吗?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再次读这句话。

(本环节由中心句的学习,再回到中心句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这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对中心句的反复吟咏,一咏三叹,使学生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同时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收获,也联系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内化了学生的语言。)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就是希望大家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用好这把钥匙,去打开理想之门。为了时刻提醒了自己,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书签,可以送给朋友,也可以送给家人。

2、写一篇读后感。

(本环节是一个总结升华,让学生制作书签,是加深学生的感受,强化学得。写读后感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是强化,是升华)

五、说教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齐白石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理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等词语意思。学习写随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搜集材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重点: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什么样的启示。

难点:学习写作方法(受一件事物启发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石块、水瓶(做滴水穿石的实验用)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做滴水击石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水滴不停的滴落,结果会怎样?你从这个实验能联想到什么?

二、新课

(一)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课文哪分写的是实在的自然现象?哪部分是为说明道理而例举的事例?哪部分是作者的感受和要说明的道理?

(二)合作学习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围绕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这一问题圈画有关词句。

(2)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①指名回答:滴水为什么能穿石?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文字

a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b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②让学生朗读这两端文字,说说那个词语最吸引你?让你感受了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点击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接连不断”等词语的意思。

③小水滴不管外面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总是对着一个目标,滴啊、滴啊永不停歇,这就叫“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出示滴水石穿的动画,让我们怀着敬佩的感情再读这两段话,引导学生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④看这小小的水滴,多么令人佩服,作者看到这一现象会联想到什么呢?全班齐读。让学生变换句子的说法。指导读好反问句。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3自然段,明确作者举了那些人的例子?(出示第三自然段中例举名人事例的文字),三人中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永一个词就是——古今中外。

(2)选择三个事例中你最敬佩的人的事例来读出你的敬佩之情,再说说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他们“滴水穿石”的精神。(结合学生回答,点击词语“坚持不懈”“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并说说怎样理解词语的含义)。

(3)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值得我们总结一下(出示文字:你看,古今中外所有……)

(4)学生自己练读文字,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的再指名读说说对“滴水穿石精神”和“滴水顽石”的理解?

(5)小组比赛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作者从正面例举了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其实文中还有一个反面的例证,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节写了什么?例举了一个什么事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明确,从正反两方面例证,增强课文说服力。

(2)说说作者受到了怎样的启示?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目标专一而不 ,持之以恒而不 ,就一定能够 。

(3)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这句话。

三、巩固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你领悟了什么道理,作者在说明道理的方法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2、你还知道哪些能说明滴水穿石精神的事例?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利用读书,上网等渠道搜集能证明滴水穿石道理的事例。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放了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一、大胆采用了源于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教学法,在课堂学生的问题生成和解决过程中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是这节课的亮点。在朗读时让学生喜欢读哪段话就读那段话。喜欢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

语文课堂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是个性飞扬的绿地,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主要阵地,所以教师要利用这片“风水宝地”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由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而引起的联想,并列举了古今中外名人取得成功的实例,说明了具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不但适合朗读,而且是典型的随感例文。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难点是学习受一件事物的启发而悟出一定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以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所以可以将本课的训练重点设在朗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语言积累上。在学习形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由见到自然现象而引起作者的感想,进而说明道理的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考虑到文章的特点,我分布设计了几个教学程序,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再通过读一读,议一议合作学习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内容,明白要说明的道理。通过自由读,抓住点词语读,情境导读,比赛读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积累能力。通过组内交流,师生交流等合作交流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为了让他们有更深的体会我还安排了查找事例的课外作业,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篇三

一、补全下列词语,并用横线标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三心  微不  月琢  炉火

坚持  锲而  山岭  不倦

而废  持之  不断  光滑圆

二、选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填空。

1、他的魔术已经玩到了出神入化的( ). 。

2、他时常( ),天生我才必有用。

3、他的那手绝活如今已是( )了。

4、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 )。

5 、这点事( ),你不必放在心上

三、按课文填空。

1、课文中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取得成功的。

2、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shǔ shù )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jiāo jiào )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 rēng réng )然坚持每天花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用“√”标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三组意思相反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挥毫作画”的“毫”意思_______________,“坚持不懈”的“懈”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不教一日闲过”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你的积累中,也表达这一意思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文中地一句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顽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滴穿”这个词上加上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水穿石”这个词上加上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研研讨实录 篇四

作者:徐州庞庄小学朱红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75

基于学生视界,促进学生发展—《滴水穿石的启示》沉淀在我心中的思考

徐州庞庄小学 朱红

前不久,我参加江苏省课题优质课比赛,执教的是《滴水穿石的启示》2次执教同一课,同样的教学目标,同样年龄的学生,但因调整了策略,前后的教学效果迥然不同。

第一次执教片段

师:滴水穿石的启示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认识,你要用这样的道理去说服别人是不够的。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三个人物,请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介绍了哪三个人?世上成功的人物太多像他们那样伟大的也不少,为什么作者单单写了这三个人?这三个人都与滴水穿石有关系,他们的什么方面与滴水穿石的哪一点相对应?

生:因为爱迪生大家都熟悉。

生:因为他们都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后来几个学生的回答也是“吭吭哧哧”教室里一时出现冷场)

师(着急地):请同学们看看第3自然段的最后2句话,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生:因为这三个人是古今中外的代表

生:古今中外所有人的成功都是因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所以其它人的事例就不用举了。

师:现在读滴水穿石的启示,心里应该厚实多了,对“滴水穿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师:这三个人物你对谁最感兴趣?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我对李时珍最感兴趣,特别是“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令我感动。

生:“访名医,尝药草”也令我感动。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二十几年”说明时间之长,令我感动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

师:“二十几年”读得慢一些,这是坚持了多么长的时间,二十几年间他遇到了许多困难,仍然坚持下来。

(学生重新读,还是读得没有任何情感,又有几个同学读还是缺乏语感)

课,就这样“顽强”地坚持下来

课后,开始埋怨学生--文化底蕴浅薄,表达能力欠缺胆子太小,遇到有许多人听课,就吓得“呆若木鸡”。

可是我们又拿什么责怪学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注重平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了吗?注重在每时每刻让学生去积累语言、博览群书了吗?新课标表述的具体要求,我们真的做到了几点?我们真在平时的每时每刻尽到了语文教师的责任了吗?再说说我吧,在这节课上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吗?为什么看到学生“冷场”的时候,不马上想出策略采取小组或同桌相互交流,缓和缓和气氛,再点拨学生指名发言呢?在学生读得淡而无味时,为什么不创设一种对话情境,让学生情动而辞发,这样学生心灵受到触动,读书自然而然就声情并茂了,钻研教材,吃透文本,设计有深度的,符合课标精神的教学设计固然是好,可是课堂上做不到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因地制宜”或“因材施教”是不是缺乏应变能力的一种表现?没有任何“教学设计”能“包打天下”!只有自觉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应对方法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啊!看来,自己要很好地感谢这次教训--必须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位学生。

第二次执教片段

师:滴水穿石的启示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认识,你要用这样的道理去说服别人是不够的,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三个人物,请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世上成功的人物太多,像他们那样伟大的也不少,为什么单单介绍这三个人物?这三个物都与滴水穿石有关系,他们的什么方面与滴水穿石的哪一点相对应?

(生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师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因为我们熟悉爱迪生

师:再默读写爱迪生的句子,说说看你们熟悉爱迪生的什么?

生:我知道爱迪生是发明家,他拥有1093项发明专利

生:爱迪生之所以有这样成就是因他毕生孜孜不倦

师:“毕生”指多长时间?他毕生都在干什么?爱迪生的什么方面与滴水穿石的哪一点相对应?

师:李时珍、齐白石与滴水穿石有什么关系?

生:都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生:这三个人成就事业,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的,

师:李时珍是什么朝代人?

生:明代

师:是古代的

师:爱迪生是哪个国家的?

生:美国的

师:是外国的,齐白石是哪个时代的?

生:现代

师:也就是今天的,谁现在明白了为什么选这三个人?

生:他们是古今中外的代表人物

师:写这三个人是因为他们

生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二是因为作者想告诉我们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这三个人物跟“滴水穿石”有没有关系?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现在读滴水穿石的启示,心里应该厚实多了,比刚才读景观内容,你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对“古今中外”这个关键词语的点化,使学生认识到“古今中外”的具体含义,知道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将人物与滴水穿石勾连,这不就是启示吗?)

师: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付出艰辛的劳动,这三个人你对谁最感动,圈画出最能表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

(生:默读课文,圈画词语)

生:我最佩服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大半个中国”途中,会遇到许多危险还是坚持药学研究。

生:二十几年都不间断,这种持之以恒令我感动

师:我们班有同学参加比赛或演出的吗?

生:今天早上我班参加市运动会,获得短跑第一名

师:我能采访一下这位同学吗?

请问:,为了这次比赛你训练了多长时间?在训练时有过放弃的念头吗?你又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生:……

师:因为这一段时间,你的持之以恒,目标专一,你终于取得成功,祝贺你(和握手)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坚持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二个月都行,但让你坚持二十几年你能做到吗?李时珍为了研究医药,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多么漫长的时间啊!想象一下,这几十年间他会经历哪些考验?

生:……

师:现在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再次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会读出自己的感受,会读得有滋有味。

(学生练习朗读,小明读得非常投入,声音凝重,不住地摇头和点头还伴有手势)

师:请大家转过脸来,让我们再次聆听小明朗读的声音,欣赏他朗读的表情,分享他朗读的的愉悦

(该生读后,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如果读文章能像小明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不仅证明你读进去了,而且证明你读懂了。

两次教学同一课,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没变,必须完成的课堂训练没变,变化的只是为了达成这些基本目标,完成这些基本任务的途径方法、过程和手段,依学情而变,却变出有生命力的课堂,富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此大相径庭,原因何在?不得不引起我深深地思考:

一、软性的设计

上好一堂阅读课,课前,教师必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和教材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设定既明确又适当的教学目标,预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预先设计教学方案,“凡事预则立”但课堂上教师完全按预设进行,而忽略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的东西,就会使上课成了教师演示编制得十分精密的教案的单边活动。所以著名教育大师周一贯提出:课堂教学的设计要能够充分地按照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现场生成性的基本规律而作相应变化并为此留下最大的调适空间。

如果说那些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必须实行的教学步骤,必须完成的课堂训练,无多大变化可言的话那么完成这些基本目标,完成这些基本任务的途径方法、过程、手段则应当根据具体的学情,灵活应变,现场处理,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型性。所以教学设计应当以具有高度柔性的“软性设计”为主。本案例中两次执教的教学目标没变,片段一:用告诉启发方式达成教学目标;片段二:用唤醒、疏导策略达到教学目标。第一次的教学设计统得过死,上课时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第二次的设计为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而调整教学的手段、方法、途径等。这样的软性设计也有不容易的地方,就是教师除了更高层次的把握文本备好教材外,还要预测学情,设想课堂学习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它要求教师必须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

二、生成的课堂

教师的预没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滴水不漏的,它有时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

本案例1中,教师一遍又一遍地“指导”学生诵读,可学生就是呆呆地,对再感人的精神也无动于衷。其实这种现象就是很好的反馈资源,在片断2中,我做个有心人,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明代的李时珍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文中人物的经历和学生的经历形成共鸣,正巧班中有一个学生在早上7:00多参加市运动会,100米比赛,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于是我就随机应变,抓住这个资源,“人物采访”“想象李时珍二十几年经历的考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

总之,生成的课堂是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因为我们的课堂是为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需要而存在的。(此文发表于《小学语文研究》,12)

搜索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五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学习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了解说理文章的写作特色 .

二。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通了课文,理清了课文思路,同时也了解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深入体会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齐读课题。

2,概括课文内容:

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浓缩,谁能围绕课文题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课文写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引出观点,接着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例子,(板书人名)并与雨水进行比较,给我们一个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指导学生说清文路:现象启示 ——举例说明—— 揭示观点)

3,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二)品读第一二自然段

1,听滴水声,看图片,悟启示。

你们听,这是……指名说,你们看,这就是滴水穿石的情景,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个奇观形成了过程的呢 指名朗读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2,教师引读,指导学生朗读

是啊, 几百年过去了,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一个小小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任时光流逝,水滴仍在坚守着它的目标

出示:……直到如今,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依然( )

3,联想词语

读到这儿,相信滴水穿石的过程一定已经深深印在了你的脑海中 .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呢 为什么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时间久远没有中断

目标专一:始终滴在同一个 地方;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反向来思考)

4,出示词语,读词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滴水穿石

5,引读第二节,并理解反问句。

这句话告诉我们……指名说。

6,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 水滴 用来几万年乃至更长时间 锲而不舍 最终滴穿石头。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浏览课文,概括三个事例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课文给我们举了三个生动的例子,请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例。注意老师的提示:谁 时间 怎样做 结果

2, 点明学习方法,重点出示三个词语 不懈努力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出示(先抓关键词,再联系课文语句和资料 ,想象当时的情景 )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用笔画出你关注到的语句,细细品读。

3,分享学习所得。

a 李时珍

(1) 相关句子: 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2)引导品读词语:翻山越岭,走遍,访名医,尝药草

(3)了解巨著:

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变成了这本药学巨著 《本草纲目》.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出示相关介绍,指名朗读。

(4)指导朗读:

b 爱迪生

(1)相关句子: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2)引导品读词语:迷恋 毕生 孜孜不倦 一千多项

迷恋 补充自己知道的关于爱迪生的轶事。研究灯丝,一千多次尝试,小时候火车实验被打聋耳朵,忘记参加自己的婚礼……

(4)指导朗读

c 齐白石

(1)相关句子: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这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2)引导品读:不教一日闲过,每日作画三幅,炉火纯青

(3)欣赏作品,感受艺术境界

(4)带着对白石老人的敬仰之情读句子

(5)明理:课文学到这儿,让我们明白了:

出示 :( ),(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 )

出示:( ),(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 )

一个小小的省略号此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比如……指名举例

4,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取得成功的人都有共同的品质那就是 (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这也是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相同之处,如果你再去细细品味的话,你一定会发现作者对这三个事例的描写还有一些不同之处呢 再次浏览第三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1)国家不同,时代不同——这就是古今中外,你们看,作者选择事例是多么典型!

2)取得的成功不同

3)描写的侧重点不同

a 李时珍

出示句子:轻轻读这个句子,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努力的情景吗

" 苦 "文中写到了那些苦呢 风餐露宿之苦,跋涉之苦,寻访之苦,尝药之苦……怎一个苦字了得,只是李时珍不说罢了

b 爱迪生

出示句子:读句子,你会用哪个字来概括

"乐 " 迷恋之乐 实验之乐 发明之乐 他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c 齐白石

出示句子:读句子

"勤" 作画之勤 学习之勤 功夫不负有心人

补充:齐白石学画虾

大名鼎鼎的齐白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但一提起他,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的虾在水中嬉戏,或急或缓,时聚时散,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着实惹人喜爱。然 而 白石 老人取得这样前无古人的成就却是来之不易,据说他画虾先后竟历经八十六年, 真是千锤百炼才打造了"白石虾 ".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草虾,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为了画好虾,他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

再以后,他在观察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等情态统统收于笔端。

深谙艺术规律的白石老人将躯体透明的白虾和长臂青虾结合起来,创造了"白石虾",其实这种水墨虾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但是在符合虾的共性的前提下白石鬼斧神工地将他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理念演绎的巧妙致极。

七十岁以后白石老人画虾已基本定型,但仍在不停的改进,使其趋于完美,八十岁以后他的虾画的已是炉火纯青。活灵活现的虾配上芦苇,水草,慈姑,奇石,翠鸟等等,更以刚劲古拙的书法题上自作的诗句,加上充满力感的印章,成就了千百幅给我们高雅艺术享受的珍贵作品,极大的激发了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画虾仅仅是白石老人的雕虫小技,在他的艺术宝库中千百幅艺术珍品静待我们去观赏学习。

李时珍之苦,爱迪生之乐,齐白石之勤 同样的事例,作者写的时候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可见作者真是独具匠心啊!

4,理解句子

出示"你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注意加引号的词语。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填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的精神,才(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理会课文比喻句的精彩:

读句子: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自读第4自然段:文中不仅举了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例子来正面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还举了个反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自己读第四节。

2,雨水速度快,力量大为什么没有滴穿石块呢

3,让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出示: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要想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就应该 (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而不应该(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5,练笔:课文学完了,你们领悟到"滴水穿石"启示了吗 请你也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来写一句揭示"滴水穿石"精神的话。

(五)总结课文

在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我的启示的同时,也让我们再次回眸那太极洞内的奇观, 聆听着滴水声,这水滴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话). 是啊,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滴水声中,都凝结成这八个字: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一个事例并写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篇六

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

第 38 期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本期内容

2007年盐城市小学语文“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专辑

● 2007年盐城市小学语文“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在大丰三小成功举行

● 研究课教学预案、课后反思和备课介绍

● 沙龙发言选登

2007年盐城市小学语文“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在大丰三小成功举行

2007年盐城市小学语文“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于11月29—30日在大丰市第三小学成功举行。来自全市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部分省级实验小学校长或分管校长、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及各县(市、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近60人参加了活动。大丰市教育局成秋生局长、何钢副局长到会看望了与会代表。

沙龙活动分两步进行,29日下午是“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分别由大丰市第三小学陈慧君、盐城市第一小学秦岭、东台市实验小学王泽海三位老师执教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30日上午,与会代表围绕本次沙龙活动的主题——“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进行交流、研讨。三位执教老师所在的三个学校备课组首先汇报了各自的备课情况及教后反思;随后,与会代表根据三节观摩课及平时的教学实践争相发言,大家就“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怎样上?如何上得扎实而有效?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各自的侧重点在哪里?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研讨活动结束前,市教科院蒋康华副院长作了总结讲话。他首先充分肯定了本次沙龙活动所取得的预期效果。接着,介绍了市教科院从今年开始在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学科分别举办了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沙龙活动,以期达到这样一些目标:1、深化学科教研。以小型沙龙活动的形式来实实在在地研讨学科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从而指导面上的教学。2、培训学科骨干。通过活动来搭建平台,把全市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校校长、青年骨干教师、教研员集中起来,进行研讨、交流,从而提高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学科整体研究水平。3、增进学科交流。通过沙龙活动,同行之间增加接触,增加了解,增进友谊。4、引领学科课改。通过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市级活动,引领、推动全市的新课程改革。最后,他希望全市各地、各学校也能很好地借鉴市级活动的模式,扎扎实实地搞好本地、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市教科院)

研究课教学预案、课后反思和备课介绍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预案和课后反思(一)(大丰市第三小学 陈慧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查字典或上下文初步理解生词。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说理文的特点。

4.摘录四字词语和重点句子。

教学流程

一、构建阅读话题,引起阅读期待。

1.由图导入成语。同学们看图:知道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吗?

2.揭题,板题,审题。“滴水穿石”也作“水滴石穿”讲。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什么是启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总是或隐或现地表现出文章的主题。说说你从“滴水穿石的启示”这双眼睛中,知道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读准课文生词,读通课文句子。

1.自读课文,要求: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滴

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检查生词、重点句子朗读情况。

生词:持之以恒 本草纲目 小贩 迷恋 专利权 勉励

安徽省 日雕月琢 碳粒电话筒 给予

重点词语:本课的四字词语很多,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它们的意思,然后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状如卧兔 光滑圆润 接连不断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翻山越岭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重点句:

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三、反馈自读情况,弄清每段意思。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指导读后评价: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围绕“正确、较流利”这个标准来评价。读得好我们就表扬一下,让他更有自信,哪儿读得不好了,我们提出来,让他及时改正。

教师指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第1自然段:“滴水穿石”形成的原因。

第2自然段:由“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提出观点——如果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第3自然段:用三位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从正面说明观点。

第4自然段:用雨水不能滴穿石块的例子从反面说明观点。

第5自然段:再次强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四、把握课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默读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学生相互交流。

3. 教师小结,学生感知说理文的特点:这是一篇说理文。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现象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把事情做成”这个观点。接下来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用三个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和雨水不能滴穿石块这个现象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这个观点。文章最后强调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五、完成生字描红,摘录好词好句。

观察生字,说说书写注意点,完成描红。

2.摘录本文四字词语和重点句子。

课后反思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围绕这一目标,高林生老师提出:阅读教学的实施应遵循这样的几条原则:一是阅读教学应当以不断地建构话题为引导。二是阅读教学应当以层进的自读为主要原则。三是阅读教学应注意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四是阅读教学的过程要实现动手动脑的结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备课组在多次集体备课后确定了第一课时的目标:那就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清生词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作为五年级学生来说,应当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因而,对生词及句子的朗读我们主要是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来反馈和强化的。而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我们则放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这个目标上。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大家对第一课时需不需要进行精读课文的讨论比较激烈。大多数老师认为如果一篇课文都读不正确,读不熟,那么精读课文的效率不会高。所以,我们认为:第一课时的目标仍设定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上。只有目标效率达成度高了,才能高效率地精读课文。

如何达成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呢?根据张庆主编对阅读教学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这样的八字要求,我们也提出了我们第一课时的教学原则,那就是“求简、求实、求效”。求简就是要求目标简单而明确,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环节简单而清晰,教学手段简单而有度;求实就是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中的对学生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实在训练;求效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措施做到扎实有效。

通过讨论、交流,我们在统一了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目标和原则后,在教学环节上也做了相关安排:1、建构阅读话题,引起阅读期待。2、读准课文生词,读通课文句子。3、反馈自读情况,弄清每段意思。4、把握课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5、完成生字描红,摘录好词好句。

回想自己所执教的教研课,应该用“真实、朴实、实效”这三个词来概括自己这节课所追求的教学境界。真实即指教研课的真实性。它完全以“家常”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使听者拥有探讨研究的效度更高些。朴实即指教学手段的简朴无华。没有过多的期待那亮点的展现,而是从课文文体出发,从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出发,实实在在地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实效即指效果的实在和有效。不管是语言文字的感悟,还是课文内容的熏陶,一律为孩子的发展服务,力求达到实效性强。

上完教研课,静静地反思,欣喜之余又略感遗憾。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以及对教学生成的处理,都能让自己满意。但如果能更多地从学情出发,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的学习空间,那这节课定会更加自然和谐。

备课介绍:求简求实求效的第一课时(大丰市第三小学备课组 姚卫祥)

如何上好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更好地为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做好铺垫、衔接,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全面提高?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的课题。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有关要求和高林生老师提出的阅读教学的实施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我们备课组在多次集体备课后确定了第一课时的目标:那就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清生词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则放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这个目标上。

根据张庆主编对阅读教学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这样的八字要求,我们也提出了我们第一课时的教学原则,那就是“求简、求实、求效”。

对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环节安排:

建构阅读话题,引起阅读期待。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没有话题,对话就会演变成漫无边际的“侃大山”,这样的授课形式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是不适当的。关于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根据课文题目,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与期待。抓住了课题,往往会收到鸟瞰全文,找准基调,引发猜想,建构话题,形成阅读期待的奇效。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它既是课文主要内容的体现,又会激发学生思考:这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呢?从而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因而,在第一个环节中,我们设计了由图导入新课的环节,让学生知道滴水穿石是个成语,也作“水滴石穿”讲,再让学生审题,说说我们从这双眼睛中可以发现些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读准课文生词,读通课文句子。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的前提。一篇文章中如果还有许多字不认得,自然谈不上阅读,更谈不上理解。任何一篇课文都需要同学们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入理解、品悟的过程。因而在第一课时的第二个环节设计上,我们要求孩子们能“读准课文生词,读通课文句子。”这个要求的提出又是基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的识字能力。所以我们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在孩子们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课堂上的通读全文以检查的形式出现的。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2、教具

⑴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重点句子打印在纸上

⑷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  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⑴出示词语

第一组:

徽 锲 琢 孜 炽 碳 给

第二组:

恒 懈 纲 贩 恋 筒 权 勉 铭 予

⑵自读,读不准的看看书上生字表中的拼音。

⑶指名读生字,每个读2遍。

⑷出示词语领读词语,集体跟读。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锲:雕刻。不断地雕刻一件东西。

日雕月琢:琢:雕刻。不停地雕刻。

微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持之以恒:恒,永久。长久地坚持下去。

迷恋:过分爱好而恋恋不舍。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下去,一点也不松劲。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的地步。

铭记:铭,在器物、石碑上刻字。深刻地记在心里。

《本草纲目》:中药学书名。全书52卷,分16部、60类,收载药物1892种,搜集药方1.1万余条,附有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

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  (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

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指导写字:

恒 懈 恋 勉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五、课外作业:

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2、读课题。

3、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现在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向我们说一说“滴水穿石”的字面意思。(水滴接连不断地滴在石头的同一个地方,天长日久,就能把石块滴穿)

4、“滴水穿石”是一种罕见的奇特的现象,同学们看到过吗?其实课文的作者也没见到过。但是作者却凭着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一奇特的现象。哪位同学能把作者的描写读一读。

二、品读感悟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品读“名人”一部分

⑴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⑵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引导学生找到“你看,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吗?”

3、投影仪出示下面的句子: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⑴自读,这句话比较长,又是一个问句,读时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语气。

⑵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反复多遍)

4、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

(在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当中,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他们依次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

教师点拨一下“古今中外”一词(这三个名人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就叫“古今中外”,可见作者选材是多么精当。

5、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⑴自读。

⑵同桌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

⑶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

指名读→谈体会→喜欢读的一起在读中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三、拓展迁移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可以自己创作)。下面召开一个小小的交流会,要求和程序如下:(投影仪出示)

小小交流会

要求:⑴仿照课文简要介绍一位名人事迹(不超过100字)(附图片)

⑵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

⑶能用上刚刚学到的词语和相关的名人名言就更好。

程序:⑴修改一下自己收集的原始材料。

⑵自由寻找交流伙伴,可以找好朋友,也可以找有共同话题的同学。

⑶推荐代表上台交流。(2位)

2、按要求和程序操作,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3、教师介绍几位名人及名言,多媒体出示,并配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师独白: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他从小酷爱音乐,并且虚心好学,埋头创作。他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时更兴奋。”30岁 的时候,他耳聋了,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是莫大的打击。但他没停止过创作的笔,同学们现在听到的就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的一个片段,表达了贝多芬要 与不幸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正是有了古今中外这些成就事业的人,我们的世界才有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他们推动了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他们的成功,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

四、质疑探究

1、师:学习了课文,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那就是:__________(生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书:实现理想

2、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质疑:课文结尾所写的启示和教师出示的有差异,到底哪一句表达更好?

3、出示课文原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美好的理想。”

⑴自己对比读读,体会体会,到底哪一句好。

⑵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原句的两点好处。

①课文的原句语气更加强烈,更加突出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②指名朗读“写雨水”的一节,进一步体会到课文原句中的“不三心二意”和“不半途而废”是针对雨水说的,更是针对像雨水那样经常“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人说的。

4、师:课文的原句是从正反两方面写的,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作者的考虑就全面了,表达就有力了。没想到一句朴实的话中还蕴含着那么多的道理。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反复两次,第二次要求背诵)

5、师:只要每个同学铭记它,并化作你的行动,那么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可结合课前与学生交谈的话题相联系)

6、引导学生质疑:现在,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外作业

自选一题

1、把收集的一个事例写下来,说明“滴水石穿”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2、课外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教师、先进劳动者等,然后写一篇报道,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研研讨实录 篇八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太极洞内的自然奇观这一直观的形象,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滴水穿石”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滴水穿石”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引导学生对这枯燥的说理讲解感兴趣则是本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这一课时,先设疑激趣,吸引学生走近文本。如下:

板书(一):

水 滴 石 头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给“水滴”和“石头”加上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一下,怎样的水滴,什么样的石头?

生:形状很小的水滴

生:微不足道的水滴

师:你理解“微不足道”吗?

生:很小很小,不值得去说。

师:水滴哪方面不值得去说?

生:水滴形状太小了,不值得去说

生:形状小,力量小,不值得去说。

师: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板书:微不足道)石头呢?

生:沉重的

生:坚硬的 (板书:坚硬)

形成板书(二)

水 滴 滴穿 石 头

(微不足道) (坚 硬)

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水滴”和“石头”,让学生对它们有个表象的认识。“微不足道”与“坚硬”对比,为学生质疑作了很好的铺垫。

师:同学们,看看板书,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生: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怎么能滴穿坚硬的石头?

生:石头上的小洞怎么形成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第一小节是怎么说的?(生自读)

激趣,学生会产生很大的激情,当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时,他们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通过教师适度的引领,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激情地投入。

目前一些语文教学中,很多读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被动的读,是无心的读,无目的的读。教学中,我在读的方面是这样做的:

师:哪位同学能把小洞形成的原因说一下。(找一生读)

师:读懂了吗?(又找一生读)

师:真懂了吗?

生:是!

师:那我再找一位同学读,在他读的中过程我会问一些问题,看你们是不是真读懂了?

生:“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 问:在什么地方?)

生:“有水滴接连不断……在一个地方。”( 问:水滴怎样滴下来的?)

生:“几百年……” ( 问:说明了什么?)

师:这样天天滴,月月滴,年年滴,从不停止,是文中的哪两个词语。

生;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师:嗯,你们真的懂了,不过你们还没有懂透,“懂透”明白不?

学生质疑,有的干脆说:“随你问吧!”

师:那好,你们再读读课文,如果能把文中所描述的内容画出来,我就认为你们真的读懂了。

生:噢,好!(生高兴地投入自读中)

找一生画,其图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师:画得得怎么样?

生:不对,水滴是从正上方岩缝中滴下。

生:往下滴的是水滴,是连续不断的,他画成了直线了。(生改画)

生:总是滴在一个地方,而且滴穿了。(生改画)

如下图:

语文阅读教学应给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出味,读出情,读得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学生自读,对文本内容有个初步、完整的了解;教师引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面对面交流;通过学生画图,再次深入文本中去,文字材料会被激活为形象的画面,生动的场景,语言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读得更深更透,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生本互动”,学生披文入境,把握“水滴石穿”的真正含义。书读透了,学生兴趣高了,教起来轻松,学起来愉快。

师:让我们来把板书补充完整,如下图。

形成板书(三)

水 滴 滴穿 石 头

(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 硬)

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由于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滴穿了坚硬的石头,人如果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会怎么样呢?

出示: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生:略

形成板书(四)

人 成 功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学生通过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他们从文本内容获得具有鲜明的个性认识。教学中,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读进去,有了充分的的感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读的手段把握文章的内涵,产生了真实的体验。

教学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从文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从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绝不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主动发现的绝不暗示。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桃子”,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得到发展。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

3、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 离 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4、引入漫画“挖井人”,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一、揭题导入

普普通通的水(板书:水),

平平凡凡的石(板书:石,书写较大),

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板书:滴、穿;穿字长些),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板书:的启示)

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下面就请大家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找到了(出示小黑板:我们要铭记……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大家读一读,自己体会体会。 。

2、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3、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

二、初识奇观,浅悟“启示”。

让我们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大家细读第一节,思考水滴为何能够穿石?

1、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读第一节,很有感情。

2、你是一位出色的导游,谁来说说微不足道的水滴为何能够穿石?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的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一大奇观。

3、你再读读这部分,看能不能让大家听出来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

4、停,打断一下,老师感觉水滴着滴着停了,你再读一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觉。

5、谁听出来了,滴水是如何穿石的,

6、哪些词语表现了水滴的品格?

因为水滴接连不断的滴,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

水滴靠的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

7、的确,功到自然成。大家能不能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先自己自由读这部分,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看你的同桌有没有与你相同的感受。

互读这一部分。

三、将雨水和“水滴”比较,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在生活中,雨水同样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从高空落下来,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却没有把石块滴穿呢?

1、雨水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2、水滴和雨水比,我们更喜欢谁?

3、我们带着喜欢水滴的感情,再来朗读第二节,注意突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4、刚才我们读到了一个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原来的意思,能将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吗?

5、“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起什么作用?

第二节在全文起——

6、其实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小黑板上用“——”标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创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迹,让我们再读一读需要我们铭记的启示,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理解。

再读启示。

四、解读名人,深悟“启示”。

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人也一样,如果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你找出有关内容,边读边想想从这些名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关语句画下来,反复地读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思考,或把你想对这些名人说的话写下来。

老师刚才和大家一起,先读一遍李时珍的故事,然后抓住“不懈努力”这个词来理解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有感情地朗读。现在各学习小组按照这个方法来选学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好吗?

1、在品读的过程中,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我先不找同学说,看谁能把你最佩服的人通过朗读,让同桌也拥有和你一样的感受。

同桌互读。

2、我看有些同学已迫不及待地想说自己的感受了,先别急,你们小组内先互相说说,交流交流。

小组内交流看法。

3、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读书体会、个人感受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李时珍

“不懈努力”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表现出李时珍很努力“不懈”呢?

①是啊,为了完成巨著,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努力,人生有几个二十几年啊!

②说出启示,你的回答很精彩,我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③访名医、尝草药,一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才使他坚持到最后!

④出示文本框:谁能通过板书提示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⑤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呢?

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吧,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

● 爱迪生

①是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有心人鼓掌!

③“孜孜不倦”理解了吗?爱迪生孜孜不倦的结果怎样呢?

④出示文本框:我们把前面的填空再做一下好吗?先说给自己听听,然后再举手回答。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我们再来朗读爱迪生的故事,体会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 齐白石

①的确,时间就是生命!

②老师问一下,白石老人小时侯的事你是如何知道的?不错,书是知识的海洋

③精辟,老师想到一句话: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④哪个词更能反映齐白石老人的深厚功底?

炉火纯青什么意思?相传道家炼丹炼到炉里的火发出青色的火焰时就成功了,后来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那所谓的炼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齐白石炼的是什么?

⑤故事里哪些词语能表现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⑥对啊,齐白石老人用一辈子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画画。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阴凉的树阴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他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墨水冻成块了,他还是坚持着作画……

所以他画的虾像在水里游动!所以他画的虾叫人垂涎欲滴!

⑦老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刚才学习三个故事的时候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书读不成呢?

让我们一起朗读齐白石的故事吧。

五、联系实际,体悟“启示”。

1、访名医,尝药草,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毕生孜孜不倦给人类留下了1093项发明的爱迪生,还有“不叫一日闲过”的白石老人更是令我们钦佩不已。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①对,靠的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2、是呀!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咱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3、嗯,说的好!我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个耐人寻味的启示,我想此时此刻你的感觉一定更不一样了。

生:读启示。

4、我们讲了这么多故事,概括起来说就是——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5、引号中的三个词语理解吗?

出示文本框:能把你的理解溶进填空里去说一段完整的话吗?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 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才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6、所以我们要铭记——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7、找出两组反义词。

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8、刚才大家介绍了那么多名人,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他既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是个挖井人。(师出示漫画《挖井人》,介绍:他的名字叫三心二意,拿着一把半途而废锨,这大大小小的坑都是他的功劳,可他不知道在坑的下面就是源源不断的水)通过这幅漫画,你看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说的好,要想成功,持之以恒和目标专一这两者缺一不可的。

经典!

的确。有时成功离你只有一步之遥!

既然是朋友了,那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使他尽快的挖到水?

9、同学们,对于你们的思维、你们的回答,老师只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精彩。

六、领会特色,赏悟“启示”

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接着举三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给我们提出希望。我们再来回眸太极洞奇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奇观!

有感情朗读太极洞奇观。

七、布置作业

咱们这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老师这还有项作业(小黑板出示)。

板书: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爱迪生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 炉火纯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十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76

第二课时

一、 教材依据

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语文 第22课

二、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成学习目标。《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因此,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紧扣“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感悟重点词句,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三、 教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3、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五、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六、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搜集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七、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呢?

(讨论交流)

2、美好的理想对于大家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我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了。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品读感悟,理解内容

(一)品读第一部分,“滴水穿石”的现象。

1、教师投影仪出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3、自由朗读这段话,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击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抓词体会,注重学生阅读的引导。)

5、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品读第二部分,“名人成就事业”的事例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

(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2、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

3、点击出示下面的句子,齐读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设计意图:段落教学中采用变序的方法,直奔文章的中心,让学生明确“滴水穿石”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

(1)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

(2)在这句话中,我觉得“古今中外”这个词用得特别恰当,你体会到了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结合课文列举的三个人物――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所在的国籍、所处的时代谈理解,体会作者选材的精当。

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4、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1)自学体会。

(2)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补充介绍三位名人的相应文字)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

默读这一段,谈谈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在完整朗读中感悟,训练学生的语感。

(设计意图:三位名人的学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理解感悟,既避免了教学的单一、枯燥,又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三、举例延伸,拓展认识

1、过渡:的确,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正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块“顽石”,克服一个个困难挫折,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板书:实现理想

2、课前我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下面就请你们把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吧。

要求:(1)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

(2)最好能应用我们课本上刚学的词语或名言。

3、找同学上台介绍,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4、教师介绍几位名人及名言,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还要注重课外的学习,即尝试着自己去搜集资料,以此深入课堂学习。)

5、齐读“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加深理解。

四、质疑探究,体会写法

1、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讨论交流)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好基础。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五、自主作业,课后延伸

1、结合本文所学,制作书签,写一句自勉的话,并用彩笔加以美化。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板书设计:

14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齐白石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启示)本文转载

/user1/20780/archives//197658.html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板书课题)

第一课时,我请你们语文老师给你们上了,谁来说一说,滴水穿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生: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我们读到滴水穿石这个词,就一定能想到——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出示:读读下面的词语,其中有哪些词和滴水穿石一丝不相近?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简练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生:三心二意,微不足道

生:炉火纯青,形容齐白石绘画的技能达到精湛、完美的地步了。

生:孜孜不倦,形容学习非常认真,不相近。

师:倦什么意思?

生:厌烦的意思

生:放弃

生:疲惫。

师:不倦就是不知道疲惫。孜孜?字典带了吗?字典是你不说话的老师,合起来要理解成勤奋的样子。这个人勤奋的工作,勤奋地学习到了不知道疲倦的时候,叫孜孜不倦、

生:翻山越岭,走的路很长。

生:经过了很多困难,终于完成了任务,达到了目标。

生:接连不断,东西多。

生:几件事连续不断地出现

师:是指一个接一个,没有间断。

师:连起来把三行字读一读,在体会体会。齐读

师: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写了滴水穿石的奇观

师:那第二自然段呢?

生:举例了滴水穿石的事情。

师:举了古今中外名人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正确的。

师:那第四自然段?

生:雨水不能滴穿石块。

师:第五自然段?

生:作者由滴水穿石的器官的道德其实,他要求我们把这个启示铭记在心。

师:作者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呢?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边读边想,课文为什么一开始要滴水穿石的奇观呢?

学生自由度。

生:因为不写奇观,就不知道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他写奇观,目的是为了因出自己所得到的启示,懂得的道理,我们来读课题。

他不写奇观,大家就会不知道你这个启示是怎么得到的?

师:杨老师想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是:先分析了水滴能穿石的原因,,接着读。

师:接着写了自己有滴水穿石而获得的启示

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生: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

师:读一读,要读出正确的语气。

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指名读

师范读

谁读出来了?

生:杨老师

为什么?

生:杨老师读出了肯定的语气

师再范读,体会出来了吗?

生:杨老师的声音很豪迈

一起读一遍。

再读一遍。

这个句子,什么意思啊?

生:如果我们有水滴穿石的精神,所有的事情都能做成。

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作者为什么不用上面一个,而要用下面一个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 。

生:反问句比陈述句的语气更强烈。

师:它是在强调自己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是不可置疑的,

既然这样,你再读一读,把作者的这个想法读出来。

齐读。

再读一遍。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举了古今中外的名人的事例,同时作者还作了总结,快速浏览一下第三自然段,下面请你们重点读一读,对古今中外名人作总结的句子。

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在这一段中,有三个词加了双引号,分别是?——滴水穿石 滴穿 顽石

作者为什么在这三个词上加引号呢?

生:还有另外的含义

师:还有什么含义?

生:滴穿就是克服,顽石就是困难

生:扫除

生:坚持不懈地努力

如果我们把滴穿理解为战胜,顽石还可以理解为艰难险阻

这两个词加上引号,就是告诉我们有特殊的含义阿

那滴水穿石呢?

生: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作者重点要论述的。

读一读这句话,把作者加引号的用意读出来。

读的时候要给听着留下思考的时间。

个别读。

师范读

齐读。

你们读得这个句子和我们上文学的那个句子是同一个类型的?

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一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下面请同学们抓住红色的字,想一想,意思有什么关联?

红色:如果,

所有成就事业

生:只要我们能像水滴一样,就能做成所有的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都是由滴水穿石的精神。

没说准确

大家看第一句,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提出的这个观点,是一个假设的观点,但是这个假设的观点,到底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呢?要论证

在看第二局,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它时说所有做成事业的人,都是靠滴水穿石的精神,这个句子,是说前面这个假设的句子是正确的,因此,从这个句子和上一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举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就是为了进一步论证它的这个启示是正确的。

那么作者为什么在第四段又要写雨水呢?

出示: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他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他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转移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生:这也是距离,也告诉我们启示是正确的,因为它目标不专一,所以不能穿石。

师:名人的例子目标专一能取得成功,这是正面的例子,而雨水却不能,这是反面的例子,出示红色: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

生:如果遇水没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的话,就不能滴穿石头

师:所有这个问题提醒读者去思考,这个为题有答案吗?——读。

师:读了这个答案之后,有什么想法?

生:如果雨水有专一的精神,他也能滴穿石头。

师:英雄所见略同的喜悦,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师:像这种自问自答得句子,我们就叫——设问句,读

设问句有两个部分,自问,自答

在课文里,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在课文第一自然单,读一读,找一找

启示是正确的,所以要铭记在心。

一起把这个启示读一读。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一想,各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浏览的最好方式是默读。

出示:课文先……接着……又……再……最后……。

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把你想到的各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相互说一说

个别说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把刚才你们说的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连在一起,就是读后感,所以杨老师想让你们写一篇读后感。先写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写你的收获,写收获的时候,特别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写完后交流交流。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第十二篇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有理有据,适宜体现高年段“篇章”教学的特点,通过深刻领会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脉络,初步掌握通过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尝试列阅读提纲和习作提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准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2.搜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研究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艰苦奋斗的经历和伟大精神。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环境:多媒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师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滴水穿石、鬼斧神工、奇迹、赞叹、奇怪……)

2.引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老师强调“滴”字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教师巡堂,相机指导文中易读错的字。

(2)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大意。

3.带问题再读课文,把与“滴水穿石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

(1)读启示。

(2)抓关键词进一步体会、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三)细读课文,理解“启示”

1.品关键词,了解现象

(1)学生找到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运用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画出能体现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

品读关键词一:“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体会水滴的持之以恒

①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②重点抓住“日雕月琢”中的“日”“月”二字进行品悟,感受水滴的持之以恒。

③体会“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一组近义词在句中连用的表达效果。

品读关键词二:“同一个地方”,体会水滴的目标专一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带有关键词“同一个地方”的重点句,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

(3)回读体会,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靠的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4)通过对“滴水穿石”现象的学习,提炼出说理性文章的脉络结构——看到现象(板书:现象)

2.品反问句,明确观点

(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给反问句换一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的句式训练,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2)提炼出说理性文章脉络结构——提出观点。(板书:观点)

3.品重点段,学习事例

(1)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作者都写了哪些人物的事例。

(2)学习李时珍的事例。

①细细品读李时珍事例片段,运用“学习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②小组推荐代表进行交流:从哪些关键词句中体会到李时珍获得成功的原因。

预设1:抓关键词“翻山越岭”,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困难重重。师提升:这就是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预设2:抓关键词“访名医,尝药草”,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危险重重。师提升:这就是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预设3:抓关键词“二十几年”,加深领悟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③感悟朗读李时珍事例片段,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不容易。

④观看《本草纲目》资料,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⑤对比李时珍和水滴的相似之处,齐读句子: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理解句中“顽石”的意思。

(四)学一带一,领悟写法

1.回顾小结,梳理文章脉络,师生共同归纳现象——观点——事例——启示的思路。(相机完成板书:事例 启示)

2.观看蚂蚁搬食的漫画,进行写法迁移,尝试完成《蚂蚁搬食的启示》习作提纲。(板书:习作提纲)

(五)小结下课

六、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现象  习

目标专一  观点  作

持之以恒  事例  提

启示  纲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位名人获取成功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深入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3.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累和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位名人获取成功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深入感悟启示。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特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累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知

1.读课后四字词语,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复习抓关键词句把握内容和思路的方法,再现本文的整体结构脉络,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运用方法,深化理解

1.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抓关键词把握内容和思路以及整理文章思路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1)抓住“迷恋、孜孜不倦”等关键词语品读爱迪生成功的事例,体会爱迪生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抓住“数十年、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炉火纯青”等关键词语品读齐白石成功的事例,体会齐白石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哪些现象也体现了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呢?

2.小结,进一步深入领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三)正反对比,领悟写法

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可以不要吗?为什么?

2.领悟写法:运用正反例子对比的说理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巩固积累,拓展深化

1.体会文章用词特点,进行四字词语积累。

2.在课文中找出两种不同类型的问句,体会问号的不同用法,进行反问句、设问句的句式练习。

(五)结束学习,布置作业

进一步完善观后感《蚂蚁搬食的启示》的写作提纲并完成习作。

四、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 持    现象

标 之    观点

专 以    事例(正反对比)

一 恒    启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12篇《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研研讨实录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