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圆锥体积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8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锥的特征,会算圆的面积,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以往几次,都是按老方法进行,一开始教师就准备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先比较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再分别量出它们的高也相等。进而由老师做实验,把圆锥装满水(或沙)往圆柱里倒,学生观察倒了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接着推导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重点强调求圆锥的体积一定要乘三分之一。一节课上下来非常轻松,非常顺利,时间也充足,作业效果也还不错。可是到了综合运用问题就出来了:忘记乘三分之一的,计算出错的,已知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求高时,直接用体积除以底面积的,出的错误五花八门。

再上这节课时,我加强了以下几个点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教学新课时,我出示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学生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通过师生交流、问答、猜想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实验就兴趣盎然;

2、实验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以实验要求为主线,即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努力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获得了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3、学生做图形应用题时,引导学生审题,先确定是什么图形,再想相应的计算公式,最后根据公式列出算式。这样对于后面的综合运用题,学生有了这种固定思维模式,就不会乱列式,

4、列出算式后,不要按部就班的从左算到右,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寻求简单的计算方法,把口算和计算有机结合。如:3.14×(4÷2)²×8时,先口算(4÷2)²=4,再口算4×8=32,最后再计算3.14×32。又如:×3.14×(4÷2)²×9时,先口算×9=3,(4÷2)²=4,3×4=12,再计算3.14×12。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学生计算难度,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教后反思:

上课一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圆锥体积公式进行复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师调控教学进度,为本节课的教学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在已有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与思相结合,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学会有序的思考,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的解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意见,重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以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为依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实际应用使学生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中理解运用知识。反思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察引导

让学生观察用卷笔刀削铅笔,明白刚才那一截是圆柱体,现在这一截变成了圆锥体。启发学生:削成后的这一部分体积与原体积比较有无变化?学生回答是肯定的,削后体积变小了。变小了以后的圆锥体是原圆柱体的几分之几?也就是说圆锥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有什么联系?圆锥体体积公式如何推导?带着问题去看书。

二、巧置陷阱

学生看书后知道圆锥体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但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往往不注意。为了突出“等底、等高”这个条件的重要性,我巧置陷阱,让学生分组操作,(有一组的圆柱和圆锥体的容器不是等底等高的,有一组的圆柱和圆锥体的容器是等底等高的),去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儿,一个小组倒了3次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

三、柳暗花明

这时正是学生思维活动进入高潮时,我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两个容器,用圆锥体量水三次正好灌满圆柱体,引导学生与上次演示比较,1比3的关系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的?学生恍然大悟,明白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等高,圆锥体体积才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鼓励学生以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获得了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四、归纳总结

刚才同学们发现圆锥体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现在圆锥体体积公式如何推导?学生很容易得出:

v圆锥体=sh÷3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值得我思考和改正的问题:

1、在教学之后感觉到遗憾的是,由于教具有限,参与实验的学生不多。

2、有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忘记除以3,需要加强练习。

3、对学生的操作关注不够到位。

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时认真仔细。

2、上课要用心去感受学生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使自己更有激情,把自己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也会把时间更多的放在钻研教材上,把每一节课上得有声有色。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一改以前教师演示或在教师指令下实验的做法;采取提供学生材料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

(1)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富有儿童情趣。

学生从熟悉的经典历史故事《曹操称象》中,理解了“大象”转化为“石头”的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渗透转化的方法,为新知识作好铺垫和准备。又从刨铅笔直观引入,引发学生大胆猜想,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得到培养。实验中的米;最后,习题中又回归生活,延伸了课堂。

(2)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和动手操作上,经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中,启发学生提问,猜想,动手测量,注重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学习过程中揭示了一般科学的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直觉猜想——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这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基本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知识,同时获得了最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理想和方法,更发展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小组自我评价意识。

纵观本节课的设计,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较好的处理了主导和主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结论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40页例1,课堂活动及练习九第1题,第2题。

1.在操作和探究中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等能力。

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小黑板、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形水槽、河沙或水。一、情景铺垫,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小黑板画面,画面中两个小孩正在商店里买蛋糕,蛋糕有圆柱形和圆锥形两种。圆柱形蛋糕的标签上写着底面积16CM2,高20CM,单价:40元/个;圆锥形的蛋糕标签上写着底面积16CM2,高60CM,单价:40元/个。

屏幕上出示问题:到底选哪种蛋糕划算呢?

教师: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了?他们应该选哪种蛋糕划算呢?谁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抽学生回答问题。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学生会认为买圆柱形的蛋糕比较划算,理由是这种蛋糕比圆锥形蛋糕的个大。

第二种学生会认为买圆锥形的蛋糕比较划算,理由是这种蛋糕比圆柱形蛋糕高。

第三种学生会认为不能确定,理由是不知道谁的体积大,无法比较。

教师:看来要帮助这两个同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学生明白首先要求出圆锥形蛋糕的体积。

教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提出猜想,大胆质疑

教师:谁来猜猜圆锥的体积怎么算?

学生猜测: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的,它们之间可能有联系,可不可以把圆锥变成圆柱,求出圆柱的体积,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

对学生的各种猜想,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2.分组合作,动手实验

教师: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有关系的话,它们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通过什么办法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分组研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

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

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准备好的器材:等底等高空心的或实心的圆柱和圆锥、河沙或水、水槽等不同的器材,以及一张可供选用的实验报告单。四人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提供的器材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找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可根据小组研究方法填写实验报告单。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

3.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实验报告单

圆锥的体积实验报告单

第()小组记录人:

名称底面半径最初水面高度最后水面高度水面上升高度体积

圆柱

圆锥

结论

反馈信息。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教师:你们采用了哪些方法研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方案一:用空心的圆锥装满水,再把水倒在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形容器中,倒了三次,刚好装满圆柱形容器,因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

方案二:方法与一小组的方法基本一样,只不过装的是河沙。我们的结论和一小组一样,圆锥的体积也是这个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方案三:我们组与前两小组的方法不一样。我们是用两个同样大的水槽装同样多的水,在水面的位置分别作好标记,然后把这两个实心的圆柱和圆锥分别放入两个水槽中,在升高后的水面分别作好标记,算出两个水槽水面上升的高度,发现放圆柱形水槽的水面上升的高度是放圆锥形水槽水面高度的三倍。因为两个水槽底面一样大也就是底面积相等,由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算出两个水槽中水的体积,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因此我们组得出的结论是: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师:三个小组采用的实验方法不一样,得出的结论都一样。老师为你们的探索精神感到骄傲。

教师把学生们的实验过程用小黑板演示一遍,让学生再经历一次圆锥体积的探究过程。

4.公式推导

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又怎样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只要求出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再乘以三分之一,就得到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4↓〖6↓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V=13×S×H

教师:圆柱的体积用字母V表示,圆锥的体积也用字母V表示。怎样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

抽学生回答,教师板书:V=13SH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公式,弄清公式中的S表示什么,H表示什么。

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9页和第40页例1前的内容。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5.拓展

教师:是不是底和高不相等的圆锥体积也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教师利用学生的实验器材进行演示。

用两个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装水;再用两个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装水,两次结果都没得到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等底等高的含义。

6.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例1。

一个铅锤高6CM,底面半径4CM。这个铅锤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引导学生弄清铅锤的形状是圆锥形。

学生独立解答。抽学生上台展示解答情况并说出思考过程。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1.教科书第42页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填一填

(1)圆柱的体积字母表达式是(),圆锥的体积字母表达式是()。

(2)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倍。

抽生回答,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3.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形状底面积S(M2)高H(M)体积V(M3)

圆锥159

圆柱160.6

学生在解答时,教师巡视指导。

4.教科书第42页练习九第2题

分组解答,抽生板算。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订正。

5.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现在我们再来帮助这两个同学解决他们的难题。

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新课前买蛋糕的问题。

抽学生说出计算的结果。明白两个蛋糕的体积一样大,因此买两种形状的蛋糕都可以。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中都藏着数学问题,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得出结论。这节课的学习中,你都有哪些收获?有关圆锥体积的知识还有哪些不清楚的?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三

以前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多是先由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的三分之一,再让学生验证,最后教师通过对比实验说明不等底等高的差异,但效果不太好,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一重要前提条件,掌握得并不牢固,理解很模糊。为了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是判断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前提条件,我就设计了以上的教学片断:让学生自选空圆柱和圆锥研究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与书上的结论有很大的差异,有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思维出现激烈的碰撞,这时我没有评判结果,而是让学生经历一番观察、发现、合作、创新过程,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让学生装在看似混乱无序的实践中,增加对实验条件的辨别及信息的批判。既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完全是灵活机智地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所产生的效果。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错误”这一资源,让学生思考问题几经碰壁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思考问题的实际过程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这样做实际上是非常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这道题的解法,而且更要学会这个解法是如何找到的。

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真正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就要有效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教师要勇于乐于向学生提供充分研究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场所。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目的:

1、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每生准备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模具,大米,水,沙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实验分组合作学习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学生叙述实验过程并总结结论,得出计算公式

板书:圆锥的体积= 1/3×圆柱的体积=1/3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1/3Sh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 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 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1)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

(2)等底等高的圆锥体是圆柱体体积的( ),圆柱体是圆锥体体积的。

(3)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3立方厘米,圆柱体的体积是。

(4)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

(5)体积和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圆锥底面积15平方厘米,圆柱底面积是( )。

(6)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比圆锥的体积大( )。

2、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1/3.

(3)圆锥体、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4)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且底面积相等,那么他们的体积相等。

3、补充习题

(1)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1.1米。这堆煤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的煤重约1.4吨,这堆煤有多少吨?

(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用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3)一堆圆锥形的煤体积是12立方米,底面积是6平方米,高是多少?

(4)在一个底面半径是10cm的圆柱形水桶中装有水,把一 个底面半径为5cm的圆锥形铁锤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了1cm,试问铁锤的高是多少?

(5)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24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六、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来看,主要是构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概念的认识,而这一认识的形成,靠文字和观摩演示都是苍白无力的,它需要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全身心的体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对比和反思,悟出等底等高的必要性,从而明确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学生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铅锤

师:同学们,我们刚认识了圆锥,在学习“圆锥的认识”时认识了这个物体—铅锤。铅锤的外形是圆锥形的,这个铅锤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铅锤的体积。

问:你们有没有办法来测量这个铅锤的体积?

生:排水法

师:同学们回答很积极,想到了之前学过的排水法,那咱们对这个方法进行一下评价(学生想到了,并不是所有的圆锥都可以用排水法来测量体积。比如一些庞大的圆锥形物体)

2、PPT出示圆锥形麦堆和圆锥形的高大的建筑物

像这种比较大的圆锥形的物体就不适合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解决此类问题的普遍的方法。

出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回忆

师:我们学过那些形状的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学生边说,师边PPT出示图片)

师:我们在推导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是将圆柱体转化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转化前后体积不变,你觉得圆锥体和哪种形状的物体有关系呢?

生:圆柱体

师:为什么?

生:圆锥体和圆柱体都有圆形的底面

2、猜测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圆锥体和圆柱体由一定的关系,你能大胆猜测一下,圆锥体和圆柱体的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么?

(学生猜测,找学生说说猜测的结果)

3、验证

师:有了猜测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咱们的猜测(利用学具进行验证,一边实验,一边填写实验记录单)

(找学生读一读表格中需要填写的内容,并提问,比较圆柱和圆锥的时候,是比较的什么?为学生的实验操作做一个引领。操作过程6—8分钟)

4、实验后讨论,并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设置了两次不同的实验,第一次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第二次是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以便对比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符合3倍关系,是有前提条件的)

5、结论

通过操作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三、运用知识

1、PPT出示填空和判断

师:我们学会了求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PPT出示例题3

(学生计算,计算过程中巡视学生解题情况,挑选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展示)

四、拓展

PPT出示拓展题

五、总结,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7页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例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67页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的教具。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6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练习。

口答练习三第1题。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7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8页上面的图)

(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13

用字母表示:V=13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13?

8、教学例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七

(一)教学过程及学生活动情况

一、引入(2分钟)

教师:我们在第一单元中认识了一个新的立体图形----圆锥。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圆锥是由什么图形旋转而成的?是直角三角形。圆锥有什么特点?一个顶点,一条高,底面是圆,顶点到底面圆的圆心的距离叫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圆锥的知识,一起来探讨“圆锥的体积”怎么求(板书课题)

学生:直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教师: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啊?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教师:他们和圆锥有什么不同?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下形状相同,圆锥不同。

教师:他们的体积是怎么求的?

学生:底面积*高。

教师:那圆锥的体积会不会也是底面积*高?为什么?

学生:不会,圆锥上下形状不一样。

教师:看来,我们需要找到圆锥和什么图形的体积关系才行。

教师:大家请看我手中的这个圆锥,我们知道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的底面也是圆啊?

学生:是圆柱。

教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和圆锥,你们观察这两个模型,有什么相同点?底面有什么相同点?(形状,大小)高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底面都是圆,圆柱和圆锥的高和底面相等。

教师:是不是相等,还需要同学们想办法比一比。这两个模型有这么多的相同点,那它们的体积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觉得这两个模型哪一个的体积更大?为什么?

学生:圆柱,圆锥上面是尖的。

教师:这里有一盆水,如果我们把圆锥装满水,水的体积是不是圆锥的体积,如果我们把圆柱装满水,水的体积是不是就是圆柱的体积。因此要知道他们的体积关系就是找他们能装的水的体积关系,大家猜一猜用圆锥装水倒入圆柱,几次可以倒满?

学生:2次,3次。

教师:到底多少次就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

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并完成“实验情况记载表。推出公式为圆锥的体积*3=圆柱的体积。

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圆柱所装的水是圆锥所装的三倍,也就是说,圆锥所装的水是圆柱的 。那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教师:为什么我们不用长方体来做实验?

答:把圆转化成面积相等的其他图形很麻烦,数学就是为了简便。

教师:大家刚刚都做的很认真,但还不够准确,请再看一遍老师的演示。(写板书)

圆锥体积= 圆柱体积(等底等高)

圆锥体积= 底面积×高

v圆锥= sh

三、实际应用(18分钟)

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 。( )

学生:对的

老师:(拿出一个很小的圆锥模型与圆柱模型让学生比较)他们两个还成这样的关系吗?

学生:不成。圆锥很小,圆柱很大。

教师:那我们要加上什么条件这句话才对啊?

学生:等底等高

2、如果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米,高为1.5米。你能计算出小麦堆的体积吗?

教师: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问题是什么?

学生:告诉了小麦堆的底面半径和高,求小麦堆的体积。

教师:小麦堆是什么形状?

学生:圆锥

教师:要求体积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底面积和高

教师:底面积和高知道么?

学生:底面积不知道

教师:知道什么,可以求出底面积吗?

学生:知道半径,可以求出。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做一下。

学生:解:v= sh= *3.14*22*1.5

教师:注意运用乘法交换率。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篇八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 25-26 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能利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写出相关的公式: 圆的体积:s= 圆柱的体积公式:v=

2、一个圆柱形的底面直径是 10 米,高 3.9 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自主学习。

1、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1)借助教具完成书上 25-26 页的实验,探索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因为:圆柱的体积=( )×( ),所以圆锥的体积=( )

2、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看书完成例 3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沙堆底面积:

(2)沙堆的体积: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思考讨论:为什么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只有圆柱的体积的 积多( )倍,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 ) 。

3、一个圆锥形小麦堆,底面周长是 25.12m,高 3m.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 750 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千 克?

【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一个圆锥的高是 10cm,底面半径是 3cm,它的体积是多少?

2、把一个底面直径为 20cm 的圆柱形木块切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225 立方厘米,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都等于该正方体的棱长。求这个圆 锥的体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8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圆锥体积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